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40题;共80分)

1. (2分) (2017高三上·玉山月考)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 .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 .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 .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 .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2. (2分) (2019高三下·石家庄模拟) 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抨击《周易·系辞》;李泰伯和司马光则深讥《孟子》。他们的做法体现了()

A . 宋朝学者的疑古学风

B . 儒学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C . 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

D . 儒家体系的近代化转型

3. (2分) (2018高一上·汽开区月考) 据记载:明朝“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同时,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 皇帝的权力日趋衰落

C . 内阁议政功能完全丧失

D . 宦官掌控票拟批红权

4. (2分) (2017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己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B .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C .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D .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5. (2分) (2017高三上·莆田月考) 据以下表格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A .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 政区层级的调整提高了地方自主性

D .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6. (2分)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A . 朱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B .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7. (2分) (2016高二上·大庆期中)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学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A .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 .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 .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8. (2分) (2017高三上·大庆期中)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 . 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 . 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 . 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 .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9. (2分) (2017高一上·广州期中) 下图中罗马民众围观的是《十二铜表法》。古罗马法学家评价这一法律:“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它()

A .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 . 消除了习惯法的影响

C . 实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平等

D . 突破了万民法的局限

10. (2分)“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一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上述材料论述了下列哪一观点

A . 人民主权

B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社会契约论

D . 天赋人权

11. (2分) (2017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中提到“十分之九的多数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德国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这段材料不能反映()

A . 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已经不能维持下去

B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 德意志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尖锐

D . 路德的宗教改革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愿望

12. (2分)如图,读下图所示的经济结构图,指出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图一这种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 . 图二这种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 . 图三这种经济结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

D . 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3. (2分)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 .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 .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 .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14. (2分)(2018·江苏模拟) “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A . 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形成

B . 俄国已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

D . 布尔什维克党完全掌握了政权

15. (2分) (2019高二上·那曲期末) 17世纪近代数学兴起、牛顿力学体系创立等,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巨大突破的时期。其取得重大突破原因不包括()

A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B . 科学家艰苦的实验钻研

C . 人文主义的推动

D .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6. (2分) 18世纪中期以后,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它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属于()

A . 古典主义

B . 浪漫主义

C . 现实主义

D . 现代主义

17. (2分) (2017高二下·丹徒期末)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 .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 . 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C .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D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18. (2分)(2019·吉林模拟) 徐中约说:“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最能体现文中所述的中国历史时期是()

A .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B .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

C .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

D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 (2分)(2020·兰州模拟) 国民政府推行的战时工业合作社运动,是旨在以工业生产为目标的群众性经济救亡运动。1938年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其后,在西北、晋绥、东南、浙皖、湘桂、滇黔、川康等7个区设立了办事处,建立了1900多个合作社,生产和经营军需民用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有效地补充了战时经济的不足

B . 加强西南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C . 建立了覆盖面广大的工业网

D . 奠定了中国工业的初步基础

20. (2分) (2020高一下·宝鸡月考) 以下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同“三座大山”斗争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民族资产阶级组织各种团体参加反对“三座大山”的斗争

B . 九一八事变后,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团结御侮

C . 长城抗战爆发后,工商界人士捐款购买飞机支持抗日

D .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1. (2分) (2020高三上·湖南月考) 1942年1月,边区政府制定了《陕甘宁边区三十一年度(民国)经济建设计划大纲》,提出“贯彻以农业为主,广泛发展私人经济的政策”,同时还“应积极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投资,颁布优待华侨投资办法,帮助在延华侨兴办工商实业”。该“大纲”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A . 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

B . 转移边区的工作重心

C . 重构边区的阶级结构

D . 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22. (2分) (2018高三上·武威期末) 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

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23. (2分) (2017高一下·盐城月考) 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A .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 . 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 . 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 . 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24. (2分)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

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

A . 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 . 生活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C . 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时尚

D . 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

25. (2分)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为该著作

A . 主张君主立宪制

B .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C . 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D .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26. (2分)(2017·涟水会考)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新经济政策

C . 罗斯福新政

D . 斯大林模式

27. (2分)(2019·成都模拟) 下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是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庆祝()

A . 苏维埃政权巩固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

C . 农业集体化完成

D . 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

28. (2分)(2016·咸阳模拟)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

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到1 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 .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 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29. (2分)(2016·焦作模拟) 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段话()

A . 批评国家压迫企业的行为

B . 认为政府干预将扼杀企业活力

C . 意在论证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必要性

D . 主张企业发展应摆脱政府干预

30. (2分) (2020高一下·正定月考) 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会议文件宣布:“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不管它们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军事的”,并强调“穷国”和“小国”要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目标转向()

A . 团结第三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B .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 共同维护各民族国家的独立

D . 抵制美苏等大国霸权主义

31. (2分) (2019高一下·深圳期末) 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同年还邀请苏联领导人访法,并在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法国的这些举动表明()

A . 美国失去了霸主地位

B . 欧洲一体化开始

C . 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D . 两极格局的瓦解

32. (2分)图为德国杂志一幅漫画:《马克的葬礼》。有人献花、有人心事重重、有人无可奈何、也有人悲痛欲绝……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漫画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②漫画反映了东德人对自己被并入西德的担忧

③漫画反映了德国马克将退出流通领域的事实

④漫画反映了德国面临经济区域化发展做出的选择

A . ①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

33. (2分)(2017·南京模拟) 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 .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抗衡

B .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 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D .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34. (2分) (2018高二上·惠东月考) 《人民日报》1958年7月发表社论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A . 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 . 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 . 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 . 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35. (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主要方面是

A . 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

B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 . 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D .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6. (2分)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材料该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 . 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37. (2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右图是1972年2月6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封面标题是:尼克松的“长征”。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将封面分割为四个区域,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该图反映了()

A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 中国即将迈入国际舞台

C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8. (2分) (2019高一下·阜平月考) 有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

吗?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清除了封建思想文化

C .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D . 具有较强的革命性

39. (2分) (2018高三下·镇江模拟) 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

B . 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 . 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 .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40. (2分)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A . 新中国建立初期

B . “大跃进”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40分)

41. (15分) (2017高三上·静海月考)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 华盛顿在给麦迪逊的一封信中曾说“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拽邦联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陷;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荣的地位和成果。”汉密尔顿说,“不完美之人”不能制造出“完美之物”,美国宪法是一个集体讨论制定的

多种意见的混合物,它必然既混杂着一些良知和智慧,也混杂着一些错误和偏见。

根据材料二,分析“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制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部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

(3)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42. (10分) (2019高三上·定远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业初兴之时,只有现在所谓定期贸易。《易经·系辞传》说: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指这一事实。所运销的,多数是奢侈品,所以专与王公贵人为缘。“于貢(卫国大商人、孔子弟子)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以与之抗礼”(《史记·货殖列传》),“交通王侯,力过吏势”(《汉书·食货志》),此等商人,看似势力雄厚,其实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較浅的。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从农村上市的绝大部分货物进入定期集市或正规市场,通常这类集市或市场为周围20到30个村服务。也有例外,但是这种格局直到19世纪后期是普遍的,因为当时城镇人口较少集中于少数大的中心城市,较多在于有定期集市的地方。大多数农户居住在离集市半天路的范围之内,在阴历规定的日子里,大批商人、掮客和小贩轮流到这些集市上来。众多的天主和卖主为价格争执不休,这表明价格竞争是激烈的。每一个县有许多商人在竞争,以致没有哪一个买主能垄断市场。

——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早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及中国近化商业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古代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比较线的”与近代商业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43. (15分)(2017·中山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

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现象。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40题;共8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答案:26-1、考点:

解析:

答案:27-1、

考点:

解析:

答案:28-1、考点:

解析:

答案:29-1、考点:

解析:

答案:30-1、考点:

解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