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总复习-电容和电容器

高三物理总复习-电容和电容器
A.当S断开时, B.当S断开时, C.当S闭合时, D.当S闭合时,
S
R
M
N
解:
S断开达到稳定时,
S接通时由于有内阻,UC<U,
所以Q<CBdv
BC
gk002.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Ⅱ 19
解:
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向下匀速运动时,
kv
mg
kv=mg
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向上匀速运动时,
a
b
C
P
Q
α
B C
解见下页
【解析】本题考查电容器的两个公式。
a
b
C
P
Q
α
a板与Q板电势恒定为零,b板和P板电势总相同,故两个电容器的电压相等,且两板电荷量q视为不变。
要使悬线的偏角增大,即电压U增大,即减小电容器的电容C。对电容器C,由公式,
可以通过增大板间距d、减小介电常数ε、减小板的针对面积S。
kv
mg
+U
qU/d
kv+mg=qU/d
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时,重力和电场力均向下,
油滴应向下匀速运动
kv'
mg
-U
qU/d
kv'=mg+qU/d=3mg
∴ v' = 3v
gk012.2008年高考理综宁夏卷21
21、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α.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α变大的是 ( )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高三电容器知识点总结

高三电容器知识点总结

高三电容器知识点总结电容器是电路中常见的电子元件之一,它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关于电容器知识点的总结:一、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由两个导体板和介质组成,介质可以是空气、塑料、电解液等。

导体板上的电荷可通过连接导线进行充电和放电。

二、电容的定义电容的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量与电容器两端电压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C = Q / V,其中C为电容,Q为储存的电荷量,V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三、电容的单位及计算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为法拉(F),常用的子单位有微法(μF)、毫法(mF)和皮法(pF)。

计算电容的大小需要考虑电容器的几何形状、介质特性以及电极材料等因素。

四、电容器的串并联电容器的串联是指将多个电容器的正极与负极相连。

串联时,总电容等于各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即1/Ct = 1/C1 + 1/C2 + ... + 1/Cn。

电容器的并联则是将它们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总电容等于各电容器电容的和,即Ct = C1 + C2 + ... + Cn。

五、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容器的充电是指在外部电源的作用下,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断增加,直到与电源电压相等。

充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荷量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电容器的放电是指将已储存电荷的电容器与导体连接,使电荷流出,电压逐渐减小。

六、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压和电荷量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函数关系。

充电时,电容器的电压趋近于电源电压,电荷量也在增加;放电时,电容器的电压逐渐减小,电荷量也在减少。

七、电容器的能量电容器储存的能量与电容器的电容和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E = 1/2 CV²,其中E为储存的能量,C为电容,V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八、电容器的应用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能量储存装置和信号传输系统等领域。

在电路中,电容器可用于滤波、时序控制和功率补偿等功能。

以上是对高三电容器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以及电容器的串并联、充放电过程和特性等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容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电学元器件之一,其应用广泛,涉及电路、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掌握电容器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相关公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间隔一定距离而构成的电学装置,它能够储存电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容量指标。

电容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两个平行的金属板和介质。

其中,介质可以是空气、瓷瓶以及特殊的绝缘材料等。

二、电容器的定义和单位电容器的电容量可以用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与电容器两极电压之比来描述。

电容量的国际单位是法拉(F),常用的单位有微法(μF)和皮法(pF)。

其中,1法拉等于1库仑/伏特。

三、电容量的计算公式对于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量可用下式计算:C = ε0 × εr × S/d其中,C为电容量,ε0为真空中的介电常数(约为8.85 × 10^-12 F/m),εr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S为平板面积,d为平板之间的距离。

四、电容器的串并联电容器可以进行串联和并联的连接方式。

串联时,其总电容量Ct与各个电容器的倒数之和成反比;并联时,其总电容量Ct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之和。

五、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两极板上逐渐积累电荷,直到达到与电源电压相等的电压值。

电容器放电时,电容器内的电荷通过外接电路释放,直到电容器两极电压降至零。

六、电容器的能量储存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能,其能量E与电容器的电荷量Q和电容器两极的电压V有关,计算公式如下:E = 1/2 × Q × V = 1/2 × C × V^2七、电容器的时间常数电容器的时间常数τ反映了充放电过程中电容器储存和释放电荷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常数τ可由下式计算:τ = R × C其中,R为电路中的电阻,C为电容器的电容量。

电容器的电容复习

电容器的电容复习
【解析】电容器的电容C=Q/U,但电容是由电容器的 构造决定的,跟Q、U无关.
(1)根据电容的定义式
C=Q/U=(6×10-6/2)F=3×10-6F
(2)若电势差升高1V,电容器的电容仍不变,而此 时所带电量
Q′=CU′=3×10-6×3C=9×10-6C
例2 、如图所示,是描述对给定的电容器充 电时极板上带电量Q极板间电压U和电容 C之间的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C rS rS
4k d
d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必备的结论:
当d(或变化ε、S)发生变化,用 C=εS/4πkd判断C 的变化,再用C=Q/U判断出Q(或U)的变化,最后用 E=U/d=Q/Cd判断E的变化。
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的两类典型情况: ⑴电容器与电源相连,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 ⑵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
一只静电计,开关S合上后,静 电计指针张开一个角度,下述 两板间的电压
做法可使静电计指针张角增大 A、B两板与电源两极相连,U
的是(CD )
不变,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
A.使A、B两板靠近一些 B.使A、B两板正对面积减小一

C.断开S后,使B板向右平移一
Q不变
rS
Q C
d变大 4kd C变小
U
些 D.断开S后,使A、B正对面积
间的电势差为1 V时电容器需
要带的电荷量
D.由公式C=Q/U知,电容器 定义式,对某一电容器来说 , 的电容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 Q∝U;Q/U比值不变,C反映
电压成反比,与电容器所带
容纳电荷本领.
的电荷量成正比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高考物理电容器的应用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电容器的应用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电容器的应用专题复习教案一、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是一种用来储存电荷的装置,由两个导体板和介质构成。

具有电容性质的物体称为电容器,电容器的电容量用C表示,单位是法拉(F)。

二、电容器的串并联1. 电容器的串联在电容器串联的情况下,它们的电势差相等,总电容量为各电容器电容量的倒数之和。

C_总 = 1/ (1/C_1 + 1/C_2 + ... + 1/C_n)2. 电容器的并联在电容器并联的情况下,它们的电荷量相等,总电容量为各电容器电容量的和。

C_总 = C_1 + C_2 + ... + C_n三、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1. 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当电容器接入直流电源时,导体板上会积聚正负电荷,形成电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容器的电压将逐渐增大,直到与电源电压相等。

2. 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当断开电容器与电源的连接时,电荷会从电容器释放,电容器的电压逐渐降低,直到为零。

四、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1. 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由两块平行的导体板和介质构成。

它应用广泛,如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板、电容式触摸屏等。

2. 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利用电容的变化来感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湿度传感器、接近开关等都利用了电容的特性。

电容传感器可以测量微小的电容差异,因此在很多精密仪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3. 电容器在振荡电路中的应用电容器在振荡电路中起到存储和释放能量的作用,使得电路能够实现稳定的振荡。

例如,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等都离不开电容器的应用。

五、高考物理电容器的应用题型在高考中,物理题目中常常涉及到电容器的应用,特别是在电路和振荡电路的理解与应用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考物理电容器应用题型:1. 电容器的串并联题型题干会给定一组电容器,要求计算它们串联或并联后的总电容量。

2. 电容器的充放电题型考察电容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充放电时间等。

3. 电容器在振荡电路中的应用题型题干会给定一个振荡电路,要求计算电容器的电荷、电压等特性。

高中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汇总

高中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知识点汇总:
1. 电容器的定义: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装置,由两个导体极板和介质组成。

2. 电容的定义:电容是指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用C表示,单位是法拉(F)。

3. 电容量的计算公式:电容量C等于电容器两极板电势差(电压)V与所存储电荷量Q的比值,即C=Q/V。

4. 电容与极板面积和间距的关系:电容与极板面积的成正比,与极板间距的成反比,即C∝A/d,其中A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距。

5. 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并联连接的电容器可以看成一个总电容,其电容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的和,即Ct=C1+C2+...+Cn。

6. 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串联连接的电容器可以看成一个总电容,其倒数等于各个电容器倒数的和的倒数,即1/Ct=1/C1+1/C2+...+1/Cn。

7. 初始充电电路:电容器通过电源充电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电容器的正极板,然后从电容器的负极板流向电源的负极。

8. 初始放电电路:电容器通过电阻放电时,电流从电容器的正极板流向电容器的负极板,并且电流的大小随时间逐渐减小。

9. 电容器的时间常数: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的电流下降到初始值的63%所需的时间称为电容器的时间常数,记作τ=RC,其中R是电阻值,C是电容值。

10.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曲线:电容器充电曲线呈指数增长,放电曲线呈指数衰减。

11. 电容器的应用: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如直流电源滤波、信号耦合、定时器等。

这些是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梳理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梳理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梳理电容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电路元件之一,它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电容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物理电容器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电容器的基本概念电容器是由两个金属板和介质组成的装置。

其中,两个金属板分别被连接到电源的两极,而介质则位于两个金属板之间。

电容器的电容量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通常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法拉(F)。

二、平行板电容器的特点与计算平行板电容器是一种形式简单的电容器,由两个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中间由一种绝缘介质隔开。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与三个因素有关:金属板的面积A、金属板间的距离d以及介质的介电常数ε。

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C:C = ε * A / d三、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在电路中,电容器可以进行串联和并联的组合。

串联电容器的总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量的倒数之和的倒数,即1/C = 1/C1 + 1/C2 + 1/C3 + ...。

而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量的总和,即C = C1 + C2 + C3 + ...。

四、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当电容器两端接入电源后,电流会从电源流入电容器,逐渐累积在金属板上,导致电容器的电势上升。

如果电源断开,电容器会开始放电,电荷从金属板逐渐流回电源,导致电势下降。

充放电过程遵循RC电路的指数衰减规律。

五、电容器的能量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荷,储存电荷的同时也储存了电场能量。

电场能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E = 1/2 * C * V^2其中,E表示电场能量,C表示电容量,V表示电压。

六、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电容器在电路中有许多重要应用。

例如,电容器可以用来滤除直流电信号中的交流干扰,实现直流电与交流电的分离;电容器还可以用于存储电荷并在需要时释放,用来提供瞬态电流。

综上所述,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的梳理涉及了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平行板电容器的特点与计算、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容器的能量以及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等方面。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总结电容器是电学中的重要器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面是高二物理电容器知识点的总结。

1. 电容的定义电容器是由两个导体之间用绝缘材料隔开的装置,其中的导体称为电容板,绝缘材料称为电介质。

电容器的电容量C定义为两个导体上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上的电压U之比:C=Q/U。

2. 电容的单位和量纲电容的国际单位是法拉(F),量纲是库仑/伏(C/V)。

3. 电容器的分类根据电介质的性质,电容器可分为极板电容器和电解电容器两大类。

极板电容器的电介质是固体绝缘体,如瓷质、纸质等;电解电容器的电介质是电解液,如硫酸铝,电容较大。

4. 平板电容器平板电容器由两个平行导体板和中间的绝缘材料组成。

当两个导体板接上电源,产生电场,电介质上的自由电子受到静电力束缚在电介质上,导致电介质两侧的电荷分布。

电容量可由以下公式计算:C = ε0 * εr * A / d, 其中ε0为真空介电常数(8.85×10^-12 C^2 / N m^2),εr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A为电容板面积,d为电介质的厚度。

5. 并联电容器当电容器并联时,它们的电压相同,总的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电容量之和:C = C1 + C2 + C3 +...。

6. 串联电容器当电容器串联时,它们的电荷量相同,总的电容量等于各个电容器的倒数之和的倒数:1 / C = 1 / C1 + 1 / C2 + 1 / C3 +...。

7. 电容的能量电容器具有存储电场能量的能力,其能量可由以下公式计算:E = 1/2 * C * U^2,其中E为电容器的能量,C为电容量,U 为电容器的电压。

8. 电容器的放电当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突然降低或短路时,电容器会通过导线放电,释放存储的能量。

放电过程中,电容器的电荷量和电压都会降低,放电电流的大小由以下公式给出:I = ΔQ / Δt。

9. RC电路RC电路是由电阻和电容器组成的电路,其中R为电阻,C为电容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器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电容器知识点总结:
1、基础知识
1) 电容器上的电压升高过程是电容器中电场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它从电源吸收能量。
2) 在较低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上串联电容器补偿主要用于调压。
3) 在较高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上串联电容器主要是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
定性。
4) 当母线电压下降时,并联在母线上的电容器的无功出力将下降。
5) 如果某1l0kV/10KV变电站中,在其10KV母线上安装并联电容器,则能
减少110KV线路及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6) 电容等于单位电压作用下电容器每一极板上的电荷量,电容器储存的电
量与电压成正比(C=Q/U),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等于各电容倒数之
和的倒数(C=C1C2/C1+C2),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等于各电容之和
(C=C1+C2),电容器具有隔断直流电,通过交流电的性能。
7) 将可以单独使用的子单元电容器组装在充满绝缘油的大箱壳中组成的电
容器叫集合式并联电容器。
8) 并联谐振
时, UL=Uc=XL*I=Xc*I=Xc*U/R=QU(Q为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U为电源

电压)即,电容C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与电路品质因数Q的乘积。

2、常见类型
(1)并联电容器。用来补偿无功功率,提供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
线损。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串联电容器。用于工频高压输、配电线路中,用来补偿线路分布感抗,
提高系统的动、静态稳定性,改善线路电压质量(提高线路末端电压),加长
送电距离,增大输送能力。
(3)耦合电容器。用于高压电力线路的高频通信、测量、控制、保护以及在
抽取电能的装置中作部件用。
耦合电容器的作用是使强电和弱电两个系统通过电容耦合,给高频信号构
成通路,并且阻止高压工频电流进入弱电系统,使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隔离,
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
耦合电容器电压抽取装置抽取的电压是100V。
3、常用参数
1) 环境温度不允许超过40℃,外壳温度不允许超过50℃
2) 并联电容器装置应在额定电压下运行,一般不宜超过额定电压的1.05
倍,最高不得超过1.1倍。(即允许在105%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
3) 允许在不超过额定电流130%的情况下长期运行。
4) 电力电容器三相不平衡电流不应超过±5%
5) 三相电容器之间的差值不应超过单相总容量5%
6) 新投入的电容器组应在额定电压下冲击合闸3次,冲击合闸每次间隔不
少于3-5min
7) 600kVar以上的电力电容器的投入和退出操作必须利用开关进行
4、接线方式
1) 电容器接线有星形和三角形两种。一般采用星形接线,且中性点不接
地。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 高压并联补偿电容器组禁止使用三角形接线方式。
3) 严禁将电容器组三台放电线圈的一次绕组接成三角形或“v”形接线,避免
放电线圈故障扩大成相间事故。
4) 电容器组采用星形接线,当任一相发生电容器击穿时,短路电流不会超
过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3倍。
5、运行注意事项
1) 在感性负荷两端并联容性设备是为了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
2) 电力线路串联电容器进行调压时,当负荷集中在电力线路末端时,串联
电容器应装设在线路末端。
3) 室内电容器的安装时,电容器室门要向外开,要有消防措施。
4) 当功率因数低于0.9,电压偏低时应投入;当功率因数趋近于1且有超前
趋势,电压偏高时应退出。(10kV母线电压正常范围应控制在10-
10.7kV间)。
5) 电缆及电容器接地前应逐相充分放电,星形接线电容器的中性点应接
地,串联电容器及与整组电容器脱离的电容器应逐个放电,装在绝缘支
架上的电容器外壳也应放电。
6、有关故障
1) 电容器断路器跳闸处理基本规定
① 电容器组断路器跳闸后不允许强送,过流保护动作跳闸应查明原
因,否则不允许再投入运行。(电容器开关跳闸,未查明原因,
不得试送,试送需隔5min以上;电容器断路器跳闸是由外部母线
电压波动所致,经15分钟后可进行送电)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② 在检查处理电容器故障前,应先拉开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然后验
电装设接地线。
③ 由于故障电容器可能发生引线接触不良,内部断线或熔丝熔断,
因此有一部分电荷有可能未放出来,所以在接触故障电容器前,
应戴绝缘手套,用短接线将故障电容器的两极短接,方可动手拆
卸。对双星形接线电容器组的中性线及多个电容器的串接线,还
应单独放电。
④ 全站及35千伏母线失压后,电容器组低电压保护未动作跳闸时,
应将各组电容器断路器拉开,以防送电时产生过电压、过电流。
2) 电容器局部放电的主要原因是:运行电压过高;断路器重燃引起的操作过
电压;电容器本身质量不良。
3) 电容器箱体膨胀的可能原因是:过电压,过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