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概述教学讲义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二 2、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民
事 3、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行 为 4、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李智鸿
1
自然人的死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灾害的发生
法律 意外事故的发生
事件 时间的流逝
民
-------------
事 法 律 事 实
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 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民事行为
有效民事行为(民事 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
法律
事行为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行为
能够引起法律后果 的行为
9
【例四】甲对乙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首饰 ”。乙拿不定主意,双方约定,乙考虑10天,10 天内乙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15天过去了,乙 未作任何表示。甲、乙间的互易合同成立。因为 甲、乙约定乙的沉默视为同意。
【例五】甲给乙写信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 首饰。你考虑10天,10天后未作表示的,视为同 意”。15天过去了,乙未作任何表示。甲、乙间 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 方式仅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和当事人的事先约定 。
3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表示过程。
单纯的停留在内心的主观意思是没有法律意义的,该 意思必须表示在外,能够为人所知。意思表示概念意 味着法律行为参与人欲设立一定法律关系的主观想法 的外在表达或宣示。
意思表示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内心意思
二、表示行为
4
内心意思的要素有三: 1、行为意思(控制自己的行为)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的行为具有某种法律意义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之内容) 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三: ①明示、 ②推定方式(以行为表明内心意思)、 ③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时,通
民法课件 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

2、书面形式:
指用书面文字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 如合同文书等。 • •
•
较规 履 书 大则 行 面 的复 期 形 交杂 限 式 易, 较 主 行标 长 要 为的 , 适 。数 交 用 额易于
政否 行 书 法采 为 面 规用 的 形 规, 一 式 定由 种 是 ;法 形 要 律式式 或,法 行是律
和存 务 法 人 书 处证 关 律 深 面 理据 系 行 思 形 争, 明 为 熟 式 议有 确 , 虑 可 ;助 , 使 后 促 于并权才使 预可利实当 防保义施事
2015-6-20
• 意思表示的构成: • 1,效果意思,指存在于行为人内心的意欲发生一定 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例如,欲购买电脑,欲向他人 捐赠物品。 • 2,指行为人决定发表效果意思的意思。例如,某甲 决定到某电脑商店购买电脑。 • 3,表示行为,指行为人以一定方式表示其效果意思 的行为。例如,某甲与某电脑商店签订一份购买电脑 的合同。 • 4,表示意思,指行为人通过表示行为表达出来的意 思。例如,通过买卖合同表达出来的意思。 • 注意:效果意思与表示意思内容上达成一致即构成一 个真实的意思表示 成立的法律行为。
从法律行为:指从 属于其他法律行为 而存在的法律行为。
从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取决于主 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未成立,从法律 行为无由成立;主法律行为无效,将导 致从法律行为不能生效,如担保和债。
2015-6-20
6、独立的法律行为、辅助的法律行为
民事行为要生效,必须以符合法律、行政 法规的规定为前提,否则只能成为无效 的民事行为。
D )现今大陆法系各国普遍确定了法律 行为制度,法律行为制度的采用,表现 了法律的抽象化趋势,是立法技术进一 步的结果。
2015-6-20
民事法律行为.ppt

主讲: 蒋胜勇
民 事 行 为
主讲: 蒋胜勇
合法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不合法民事行为
相对无效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
成立要件一特般 Nhomakorabea别
要
要
件
件
无效民事行为
欠缺合法性
可变更、可撤销 民事行为
欠缺意思表示真实
效力待定民事 行为
欠缺行为能力
欠缺代理权限或 处分权
生效要件
一
特
般
别
要
要
件
件
主讲: 蒋胜勇
民 事 法 律 行 为 的 形 式
主讲:
蒋胜勇
明示 默示
口头形式
一般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
特殊书面形式
视听资料形式
公证形式 登记形式 审核批准形式
推定形式
沉默形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 事行为
合同行为—无效 非合同行为—无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民事行为
合同行为—效力待定 非合同行为—无效
因欺诈、胁迫成立的民事行 为
主讲蒋:胜因勇 乘人之危成立的民事行为
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行 为—可变更、可撤销
其他行为(包括损害国家利 益的合同行为)--无效
合同行为---可变更、可撤销
非合同行为—无效
问题解答?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是指行为人以将来客观上不确定事实的成就与否 作为法律行为的附款,决定其表意下位效力的发 生或者消灭的法律行为。
条件的要求:1、可能;2、不确定;3、将来发 生;4、协议发生;5、合法。
三、付期限的法律行为
23
2021精选ppt
二、分类
(一)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1、延缓条件(停止条件):权利义务要在条件成就时才 能发生效力。
同上
甲(19岁)急于购买一辆机动三轮车。乙恰巧有此车。 甲与乙达成协议,以8200元买下此车。甲背着父母借邻 居丙4000元(3%利率),借表兄4500元(利率2%), 并约请其同学、表兄一起去买车。同学与表兄认为不值 8200元,而甲执意购买,并将8000元交于乙。约定第二 天带着余下的200元取车。乙为了便于甲取车,将车开 到后院门廊。当天夜里,乙家失盗,三轮车被小偷偷走。 第二天,甲与乙发生争执。后甲父得知一切,向法院起 诉,要求乙退还车款,并承担8000元借款的利息。
5
2021精选ppt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生效的时间不同.
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产生的后果不同.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债权行为即是负担行为;而 处分行为有物权行为与准物权行为.法律意义:物 的确定不同;公式方法不同;对处分权要求不同.
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
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6
2021精选ppt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2
2021精选ppt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4、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产生私法效果的法律事 实——给民事主体自己取得、变更、消灭权利义务树立 行为模式。(包括无效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消民事行为)但民事法律行为不等于意思表 示。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培训讲义PPT共52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培训讲义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民事法律行为(26)幻灯片PPT

第七章
多方法律行为。又称协定行为,是两个以 上当事人并行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可成立的 法律行为。两个以上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合同的 行为,即为多方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二、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 为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一方向 另一方交付实物为条件,可将民事法律行为分 为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三) 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合法 性
法律规范和创制人们的行为模式,必须以行 为的合法为前提。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在其从内 容到形式均符合法律要求或不违背社会公序良 俗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才 能产生行为人所期待的效果。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 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是指为使已经成 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能够按照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 生法律效力,应当具备的法定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我国《民法通则》第56条对民事法律行为的 形式作了比较原则的一般规定:“民事法律行为 可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包括《继承法》在内的一些单行法律、法规,也 对各种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作了具体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一、民事法律行为形式的种 类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三) 内容不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表现,比如:违反国
家公共秩序、妨害家庭关系、违反性道德、非 法射幸合同、违反人格或者人格尊严,限制经 济自由、违反公平竞争等。
此外,民事法律行为还应符合法定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
Hale Waihona Puke 第七章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民事法律行为案例讲稿(2篇)

第1篇一、引言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为实现一定民事权利和义务所进行的活动。
它是民法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
为了更好地理解民事法律行为,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讲解。
二、案例背景甲乙两村位于我国某省,甲村位于山前,乙村位于山后。
甲村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难以外销。
乙村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信息丰富。
为了共同发展,甲乙两村决定共同投资建设一条连接两村的公路。
三、案例分析1.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
(1)主体合格:甲乙两村作为法人,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资格。
(2)意思表示真实:甲乙两村在签订合作协议时,是基于自愿、真实的意思表示。
(3)内容合法:甲乙两村合作建设公路的行为,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合法。
2.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1)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甲乙两村签订的合作协议符合上述构成要件,属于有效民事法律行为。
(2)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如果甲乙两村在签订合作协议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则该协议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3. 民事法律行为的履行(1)甲乙两村按照合作协议约定,各自出资建设公路。
(2)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甲乙两村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3)公路建成后,甲乙两村应按照合作协议约定分享收益。
4. 民事法律行为的变更与解除(1)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甲乙两村可协商变更合作协议。
(2)如甲乙两村在合作过程中发生纠纷,可协商解除合作协议。
四、案例启示1. 民事法律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在签订民事法律行为时,应确保主体合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避免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律风险。
3. 在履行民事法律行为过程中,各方应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共同维护合同的稳定性。
4. 如遇特殊情况,各方应协商解决,避免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