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对外汉语教学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记住对外汉语教学的重大事件:1978年在北京召开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时一门学科的看法。

专业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专业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领导机构: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汉语教学机构的建设:(1)海外孔子学院建设(Confucius Institute),(2)中国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设1983年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1984年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多年的事实证明,对外汉语教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其学科地位及其命名已得到我国政府的正式确认。

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97年末,在广西南宁召开“语言教育问题座谈会”。

会上有人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狭义的应用语言学这一传统提法。

元末明初供朝鲜人学汉语的有名的教材是老乞大和朴通事2、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是什么?教学大纲如何分类?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分为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3、对外汉语教学的两属性三要素是什么?具体内容要记住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类型和教学模式,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特色教学模式是什么(名称及适用阶段)汉语言专业教育性质:兼有专业教育和第二语言教学两种属性。

教学内容:言语技能教学和研究交际技能教学汉语基础知识和汉语言理论知识教学中国人文知识和相关专业方向知识的教学体育、中文信息处理第二外语的教学汉语进修教学非学历教育类型面向长期来华进修的汉语的学习者,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多等级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一、填空1.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四大环节。

2.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4. 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 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 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

8.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9.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HSK是种水平测试。

13.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14.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6.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17.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8.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一、填空题:1、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怎样教”这个核心问题。

3、我们习惯说的“对外汉语”,其中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并不同于作为母语的汉语。

4、所谓任务,是指教师在课堂布置的让学习者用目的语完成语言活动。

5、《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话题内容、语言范围、言语能力。

6、根据教学性质和教学总体特点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大致分为专业教育、进修教学、短期教学、速成教学等四个基本类型。

7、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最根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

8、由刘珣等编写、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是我国第一部专供国外使用的基础教材。

教材最早吸收了功能法的长处,探索了结构、情景、功能相结合的编写路子。

9、“习得顺序”这个概念包含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不同语言规则的习得顺序;第二个含义是指目的语特定规则的发展顺序。

10、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有《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等。

1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它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一样,都属于应用语言学。

12、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研究,是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可能严格体系化的部分”。

也就是说,对外汉语研究,尤其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般原则、方法和规律,以建立自身的科学研究体系。

10000 13、《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把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分为4个界标:100词、3000词、5000词、8000词。

14、1958年,由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教材。

15、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教材的教学功能,就是教材的学习功能。

16、HSK考试是我国最具权威性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它分为HSK(基础)HSK(初中等)HSK(高等)三个等级水平的系列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至第四章1.母语和外语的区分依据这两个概念是按照国别、民族关系来区分的。

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也是多数人出生后最先学习和习得的语言,即第一语言。

外语: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或外民族的语言)多数人学习和使用的第二语言是外语。

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区分依据对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我们完全按照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

第一语言:人们出生以后最先学习和掌握的语言。

第二语言: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

3.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人能够说出或理解前所未有的、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够辨析有歧义的语句、能够判别表面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的语句的掌握以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运用能力。

4.语言交际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

5.结合汉语的特点思考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从语音、语法、词汇等角度进行教学,由易到难,由机械到有意义;6.交际文化所谓交际文化,就是这这种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标准、是非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这种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语用系统中7.唐朝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是哪个城市长安8.元末明初中国很流行的两本针对母语为朝鲜语的国别化教材《老乞大》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

《朴事通》常与《老乞大》一起被认为是两部珍贵的元末汉语口语文献9.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或者是哪个机构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10.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周祖谟11.建国后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教科书》12.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3.1979年钟梫《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提出什么教学原则“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主要教学原则;14.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doc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doc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 程 一般经历了 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 过 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 的 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 识 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 的 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 但 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 部 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 控 制。 15. 应用语言学 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 语 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 科, 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 本原 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 题而产 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 同于理 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 与语言 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1. 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习考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 语 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 的、 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 度和 努力行动的四个方面。对第二语 言学 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 兰伯特 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 机和工具 型动机。 2. 偏误分析: 是对学习者在笫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 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其 來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 从 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 律。 3. 中介语: 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 学习者 通 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 FI 的语输入 的 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 一语 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 进展 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 系统。
“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的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 习 得时提出來的,这种假说认为,人 类 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1. 失误与偏误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 的。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 造成 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 行纠 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 缺陷, 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 师帮助 纠正。 12. 正迁移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 一 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 的 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対第二语 言 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13. 功能教学法 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 (和意念)为纲 , 有 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 行 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14. 迁移与泛化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 一 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 的 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 言 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笫 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 验 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 上 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 就 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 迁移 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后首次接触并且掌握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人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的,学习并且努力去掌握的语言。

3.母语:本国,或者本民族语言。

一般情况下是指第一语言,但是却与第一语言不等同。

4.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5.目的语:人们通过正在学习,希望掌握的语言。

6.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7.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规则,也要求掌握语言的应用规则,除了语言知识外,还涉及社会,文化,心里等因素,是多层次的复杂知识和技能体系。

8.语言形式:通常是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形式。

9.语言功能:是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用语言完成的交际任务。

10.话语分析:也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11.教学原则:是指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要求。

12.课程论: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

13.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结构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14.语义文化: 指语言的语意系统,主要是指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

首先是在一个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

15.语用文化:16.习得:指在自然环境下,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的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17.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又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的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种语言。

18.迁移:迁移是心理学概念,指在学习过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过度泛化(过度概括)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或过度泛化2、文化休克(文化震荡症)“文化震荡症”也叫“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

不接触当地人和当地文化;采取不理智的行动;离开这一文化环境3、洋泾浜化假说属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文化适应假说假说在社会与心理距离太大的情况下,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就会停留在初级阶段形成洋泾浜化,即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也不一定能习得目的语。

4、中介语1969Selinker塞林克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的特点A. 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B. 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

C.中介语中存在偏误,但也有正确的部分。

D.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和顽固性。

“僵化”或“化石化”(fossilization) 语音5、偏误(1)失误(mistake):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甲——乙无规律,可马上改正不反映(2)偏误(error):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汉英V+’s分类:(1)整体性偏误(global):句式语序局部性偏误(local errors):助词冠词误用(2)语内偏误: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全面;语际偏误:由第一语言的干扰造成(3) 理解偏误(重)/表达偏误(轻)(4) 口语偏误/书面语偏误(反应实际水平)来源:(1)母语负迁移(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3)文化因素负迁移(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5)学习环境的影响6、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在先天论(“内在论”)中提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7、语言学能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1) 语音编码解码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系统。

言语——是这种抽象系统的表现形式。

2习得--不注重语言形式,而注重意义,过程由不自觉到自觉学习--是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注重语言形式,过程由自觉到不自觉3迁移指学得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

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4 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5语言能力: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个人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二.选择题1儿童母语的习得过程大体上分5个阶段:(1)喃语阶段:又叫语前阶段,6个月到1岁,牙牙学语,模仿大人的话,能听懂一些词和句子,能用特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意义。

(2)单词句阶段:1岁至1岁半,真正学话,一个词、单词话语。

(3)双词句阶段:1岁半,两个词语在一起。

(4)电报句阶段:2岁半左右,实词句阶段,只用实词,不用虚词。

逐渐开始使用代词、介词、连词、动词词尾、助动词等。

(5)成人句阶段:3岁半至5岁,初级阶段基本完成。

能意识到有一个规则体系,并能重复使用。

开始了解并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

2.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阶段感知阶段:教师演示或讲解,让学生感受并去理解理解阶段: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巩固阶段:通过机械操练增强学生记忆运用阶段:以交际性操练为主,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运用3.一和不的语音变调(1)“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

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1)在四声前念二声。

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

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2)“不”的变调:“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

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
(2)任务:研究——
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②教学的全过程;
③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④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99年填空)2.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
(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①初创阶段(20C 50’s初—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 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

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

b. 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 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

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96年问答)
②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
a. 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

b. 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 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 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e. 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

f. 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

③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
a. 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 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

④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
a.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 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c. 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

(98年选择)
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d. 学科建设
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

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e. 学术机构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

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

f. 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

(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