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性气质对艺术家风格的影响
浅析艺术家的个性与艺术风格

浅析艺术家的个性与艺术风格浅析艺术家的个性与艺术风格摘要:。
在绘画中力图展示艺术家个性,在艺术实践中渴望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能在绘画史上占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许是一切献身于绘画的人们所梦寐以求的境界。
关键词:个性艺术风格多元化正文:个性,就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心态、品格、气质和行为方式等,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的才华和魅力通常是由他的个性表现出来的。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伟人的画家,在他的身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美的符号存在。
安德鲁?怀斯是美国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他的艺术语言是强烈而富有其独特个性的。
怀斯的绘画技巧,是高超而纯熟的。
由一开始的水彩,到干笔画的探索和蛋彩画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怀斯是勇于探索艺术语言的大师。
在早期,当怀斯的水彩已画得流畅之后,他开始尝试另一种技巧——干笔画法( Dry brush )。
这种方法并非他所独创,早在五十多年前,美国的许多杂志插画家就采用这种画法作插图,当时的插图画家所用的工具,并不是钢笔,而是特制的水彩画笔画时用手握着,先挤出多余的墨水(或用抹吸出)才开始作画。
这种干笔画法,可以从容地画出较为细致而明晰景物。
怀斯在1940 年左右画的水彩,往往带有浓郁的水分。
除了渲染的趣味外,常用大笔挥刷,面的表现多与线的运用。
如1939 年的水彩画《深蓝的日子》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当他1945 年以后,改用干笔画法,画面就有了很明显的改变。
笔触变得细致而稳定,不再有大笔挥刷的色面,出现了许多细心刻画的线条,质感效果逐渐增强了。
而这效果又并不是一般的干笔画所能达到的效果。
在怀斯的干笔画中,怀斯尝试将素描揉入了他的画中。
后来这种画法非常成功。
他的干笔画代表作如1952 年的《远方》,画中的人物是他的小儿子吉米,头戴狐狸皮帽坐在草地上,画中丛生的小草和枯枝都很自然仔细的描绘出来,也只有干笔水彩画才能表现这种效果。
谈人格性情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摘要: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的同时,其个人的人格性情皆融入绘画作品之中,绘画作品中会准确的流露出画家的性格、心理和修养。
因此,独特的个性、真挚的感情、良好的个人修养都是绘画创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研究创作者的人格性情对绘画创作的影响入手,提高绘画创作者素质,推动绘画创新。
关键词:人格性情;绘画创作;影响中图分类号:J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80-01人格性情泛指人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事、对自己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在绘画创作中,不同人格性情的人对如何绘画及其如何勤于下苦功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并由此对绘画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一、绘画风格体现创作者的人格性情俗话说“画如其人”。
画家的绘画风格来源于他们长期生活中的积累沉淀,形成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绘画方式。
从画家的各幅画品中展现出画家的个性、心理状态及个人修养。
(一)绘画风格体现出创作者的性格。
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的同时,其个人的的品格、气节、胸襟、情感、志趣……皆直接融入作品之中。
自然而然形成“风格即个性”、“个性即人品”。
所以,绘画作品中会清晰的流露出画家的性格。
画家诗迪在这两年中又有一大批新作问世。
无论熟悉她或者不熟悉她的人,在这样一大批作品面前,都会感到进入一个神奇而丰富的世界。
(二)绘画风格流露出画家的心理状态。
中国古代称绘画的最高境界为“无碍”,指的是画家与所画之物之间达到了一种通达顺畅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心灵与观察的同一、感觉与表现的同一、语言与形象的同一,从画品中就可以充分展现出画家的心理状态。
(三)绘画风格表现出画家的个人修养。
绘画对中国人来说,与修养心性同义。
画家的绘画风格一方面来源于深厚的绘画、书法、篆刻功底,与坚持不懈不断锤炼的创作过程;另一方面应该说与画家的学识、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能准确的表现出画家的个人修养,例如徐悲鸿画的马,落笔有神,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盘骨强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
张扬个性,让作品独一无二

张扬个性,让作品独一无二无论是绘画、音乐、文学还是设计等艺术形式,都需要展现个人的独特个性才能使作品脱颖而出,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
对于艺术家而言,张扬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能够让作品与众不同,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张扬个性能够使作品更加独一无二。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和感知方式。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个性特点,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和思考融入从而塑造出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这样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让人过目难忘,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扬个性有助于艺术家树立自己的独立品牌。
在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艺术市场中,艺术家需要拥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以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只有通过张扬个性,艺术家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让别人能够一眼认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从而增加作品的吸引力和市场价值。
张扬个性有助于艺术家与观众建立真实而深入的情感连接。
当作品表达艺术家真实的个性特征时,观众会感受到其中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艺术家通过张扬个性,将作品打造成为一个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能够引导观众产生共鸣,共同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张扬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
个性是人类的独特特点和个体差异的综合体现,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创作灵感。
艺术家通过张扬个性,将自己的独特特点和创作灵感融入作品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个性的张扬激发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并为其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张扬个性能使作品独一无二,成为艺术家与众不同的标志。
个性的张扬不仅让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语言,树立了艺术家的独立品牌形象,还能够与观众建立真实而深入的情感连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个性的张扬也是创造力的源泉,激发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为其提供了不竭的灵感和动力。
艺术家应该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让作品独一无二,成为经典之作。
音乐家个性及其音乐风格研究

音乐家个性及其音乐风格研究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人们通过音调、旋律和节奏创造出来的声音组合。
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往往反映了音乐家的个性。
本文将研究音乐家个性及其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
音乐家个性是指音乐家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音乐家的个性也会影响他们的音乐风格。
有些音乐家个性外向,富有冒险精神和创造力,他们善于创造出富有激情和活力的音乐作品。
而有些音乐家个性内向,更喜欢思考和深入探究,他们的音乐作品常常富有复杂的和谐与层次感。
音乐风格是指音乐家创作音乐作品时所采用的创作方式和风格。
音乐风格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古典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等。
不同的音乐家会因个人爱好、经历和文化背景而选择不同的音乐风格。
一些音乐家喜欢古典音乐,他们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优雅、高雅和庄重的特点。
而一些音乐家则喜欢摇滚乐,他们的音乐作品充满激情、力量和个性。
音乐家的个性和音乐风格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个性是音乐家选择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外向、富有活力的音乐家可能更喜欢选用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音乐风格,而一个内向、深思熟虑的音乐家可能更喜欢选用更为优雅和庄重的音乐风格。
音乐家的个性也会在音乐作品中得到体现,他们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音乐家的个性也会影响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表演方式。
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音乐家可能会尝试新颖的音乐元素和创新的演奏方式,而一个更为保守和谨慎的音乐家可能更喜欢保持传统的音乐风格和表演方式。
音乐家的个性不仅影响他们的音乐作品,也影响他们的演奏风格和舞台表演。
音乐家的个性和音乐风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每个音乐家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创作方式,这些个性特点往往会表现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中。
研究音乐家个性及其音乐风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创作动机和艺术形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
音乐家个性及其音乐风格研究

音乐家个性及其音乐风格研究引言音乐家的个性和音乐风格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个音乐家的个性特征会直接影响着他的音乐创作和表演风格。
通过研究音乐家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音乐风格,并且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
本文将探讨不同音乐家的个性特点及其与音乐风格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音乐创作和音乐鉴赏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一、音乐家个性特点及其对音乐创作的影响1. 个性特点与音乐创作的关系一个音乐家独特的个性特点会直接影响着他的音乐创作,从而使其音乐风格呈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
一个性格内向、细腻的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可能更倾向于写下富有情感的抒情曲目,而一个性格外向、豪放的音乐家则更可能写出富有张力和活力的音乐作品。
音乐家的个性特点在音乐创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贝多芬贝多芬是一位性格刚毅、坚韧不拔的音乐家。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富有戏剧性和冲突性。
贝多芬的个性特点直接影响了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风格,使其音乐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充满了激情和情感。
2. 莫扎特莫扎特是一位天才般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天赋和灵感。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清新明快,富有活力和快乐的气息,这与他的乐观、积极的个性特点是息息相关的。
3. 肖邦肖邦是一位富有细腻、感性的音乐家。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悲情和浪漫的色彩,富有情感的表达和柔和的情感。
这与他内向、细腻的个性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4. 萧邦1. 了解音乐家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音乐作品。
通过了解音乐家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更贴近地感受到其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
3. 音乐家个性及其音乐风格的研究也对音乐创作和演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音乐家可以通过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音乐创作和演奏风格,从而更全面地展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个性魅力。
论作家个性气质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论作家个性气质与文学风格的关系-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论作家个性气质与文学风格的关系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的基础,是文学风格成熟的根本标志。
作家的个性气质和作品风格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有着不同个性气质的作家往往会选择不同的题材,显示不同的审美趣味。
正式把“气”的概念引入文艺学领域的是曹丕。
他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里的“气”指作家的个性气质的特点所构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虽然曹丕强调文气的不同是因人天赋禀性的不同“不可力强而致”的观点存在片面性,但就文章的风格与作家的个性气质的特征之间的关系来讲,则是有着“不可力强而致”的必然性的。
本文主要从“气”,即作家的个性气质入手来探讨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之间的关系。
个性气质是指在人的生理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个性气质有强有弱,因人而异,人们在评价人时常说的某人热情活泼、某人沉静敏感、某人粗豪旷达、某人谨慎细心、某人英勇果断、某人柔弱内敛等等,都是指的人的个性气质。
春秋时期的孔子把个性气质分为:狂、狷、中、行,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中行者依中庸而行。
正因为如此,所以同为小说,有的细腻缠绵、娓娓道来,有的干脆爽快、博大雄浑;同为诗歌,有的清新明丽,有的婉约深沉,有的热情奔放;同为散文,有的如万里长江波涛汹涌,而有的如一池春水绿意盎然。
文学风格本质上来说是“主观和客观,内容和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他是作家在主观方面的个人独特性在创作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作品中的体现,它不但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在作品的内容上表现出来。
”[1 ]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个性气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学创作是一种主体创造性的活动,是作家对现实审美意识的表现。
论性格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艺术论坛Arts circle 美术界ARTS CIRCLE 2010/9论性格对绘画风格的影响TEXT /蔡颖莹从中外名家和一些学画之人的事例中,反映出性格在相当程度上对绘画风格存在着影响。
虽然不是每个画者的气质性格和他的画风完全一致,但大多数画者的性格在其绘画生涯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从而呈现出绘画语言的多元化,绘画内容的丰富性,绘画风格的迥异。
性格是绘画生命的原始动力,是画者的天生素质。
在绘画中,色彩和形体的表现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自然的感觉和理解力也是因人而异的,与一个人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过在绘画实践中的观察,笔者认为性格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从不同层面上都对绘画起着不可小视的影响。
同时,性格和绘画又存在着相互完善相互促进的作用。
一、性格与绘画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和环境不同,导致了性格上的差异。
人的性格不同,必然会直接影响到美术创作与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有些学者寻找人的性格类型与美术风格类型的对应性,并将这种对应性做了如下表述①:思考型对应写实主义,感情型对应超现实主义,感觉型对应表现主义,直觉型对应构成主义。
还有一些学者从心理类型学的角度,结合美术作品,而研究的一些其它的分类。
总之,绘画作为一个人修养和性格的综合表达体,他更多的离不开感受的东西,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画者在绘画过程中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其人格会得到完善或向相反方向发展。
但无论是从自然的角度还是自我的表达,性格都以主体无意识形态的参与其中,成为影响我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情感态度因素之一。
二、性格对绘画风格的影响肯定了性格会对绘画产生影响,并不等于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绘画。
每个画者的性格对绘画产生的影响不一,不能以偏概全来夸大性格在绘画中的地位,但亦不能忽视。
性格对绘画能力绘画思想等方面产生影响,但主要还是对其风格的影响。
风格的形成由其历史、社会、个人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其中个人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
简要回答作家的人格、气质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简要回答作家的人格、气质对散文创作的影响作家的人格和气质对散文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作家的人格特质,如坚韧、乐观、真诚等,以及他的气质,如温柔、冷静、热情等,都会在他的文字中得以体现。
这不仅仅是因为写作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因为作家的内在品质会直接影响他的观察、思考和表达方式。
首先,作家的人格对散文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和观察力上。
一个乐观积极的作家往往能够以阳光的眼光看待世界,对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留下深刻印象,并以此作为创作的源泉。
反之,一个消极或者悲观的作家可能更容易通过散文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作家的人格可以影响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从而在作品中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观念立场。
其次,作家的气质对散文创作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作品的风格和情感表达上。
一个温柔细腻的作家可能会倾向于运用柔美的语言、温暖的情感表达,给读者带来一种安静而舒适的阅读体验。
而一个充满激情和奔放的作家可能会选择运用富有张力和活力的语言,充满强烈的情感表达,带给读者强烈的冲击力。
另外,作家的人格和气质也会影响到散文的主题选择和内容创作。
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作家,可能会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和兴趣相关的主题进行创作。
作家的人格特质和气质会让他们对某些主题更加敏感和深入思考,并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最后,作家的人格和气质在创作过程中也会对写作风格和技巧产生影响。
一个谨慎踏实的作家可能更注重文字的精确和细腻,追求句式的优美和修辞的韵律感。
而一个大胆开放的作家可能更注重文字的表达力和冲击力,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呈现出写作的个人风格。
综上所述,作家的人格和气质对散文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家的人格特质影响他对生活的态度和观察力,从而决定了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和观念立场。
而作家的气质则对作品的风格和情感表达产生直接影响,决定了作品给读者带来的情感冲击和阅读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个性气质对艺术家风格的影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孙书涛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同样,艺术家也有各自的气质,从而影响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形成。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从事绘画创作的目的就是在于表述自己的情志意趣,以及对事物本质和生命活动的理解。
艺术风格之产生不可能是仅凭主观愿望便可一挥而就的,它的成因包含有诸多的自然因素,自有其发生的客观规律。
同时我们也认为: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从主观出发的美学追求的必然结果,是作为创作主体艺术家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因此,它的形成具有着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本文重点谈个性气质对艺术家风格的影响。
一、影响艺术家风格形成的因素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它是从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中体现出来的。
它体现着艺术家的独创性也标志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趋于成熟。
一般来说,艺术风格主要指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风格。
广义上还包括时代风格: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民族风格:如日本的浮世绘艺术风格;地域风格:如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素有“京派”和“海派”之分;流行风格:如某些流行建筑风格等。
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
既与艺术家个人情况有直接关系,又与他所生活的外部因素:社会条件密切相关。
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倾向、生活经历、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艺术才能;他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条件、时代特色、社会状况、民族特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艺术风格的形成。
艺术家风格的形成首先受艺术家气质的影响。
每个人的气质秉性,产生了对艺术美认识上的差异,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艺术作品的风貌也各不相同。
充分发挥个人性情作用,有利于自己风格的形成。
二、个性气质因素是艺术家风格形成的最其本因素“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民族特性的范畴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绘画的精髓。
王充在《论衡.儒增》篇曾作出过“气乃力也”的论断。
在艺术活动中,“气”也能够形成冲击观照者感官和心灵的力度。
当然,这种“气”取决于艺术家的情志意气和作品的精神内涵,冲击观照者感官和心灵的事物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选材、构思和画面表达方式的基础。
而艺术家的情志意气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气质,所以艺术家自身的气质对其在创作过程中的选材、构思和画面表达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气”对艺术理论有着深远的理论影响,物质本原之气(元气、精气、血气)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
艺术创作,简言之,就是创作主体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想像、构思、联想等给创作主体或对象梳理秩序的过程。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认为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跟人与生俱来的创作才能有关,而这种才能正是根源于生命中的血气,所以他说“才力居中,肇自血气。
”由于艺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艺术构思和艺术想像,所以,物质本源之元气、血气和精气也就成了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想像的物质基础。
正是因为气的贯注,宇宙万物(包括人)才有了勃勃生机,才显示了玄妙莫测的变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或审美关照中为这个世界而感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感动,进而才有了将这个世界反映和表现出来的愿望和冲动,于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便在这强烈的愿望和冲动中被摄入艺术思维和艺术创作活动中,最终成为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形象或意向。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说过“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物为师。
天之所在,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
”他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然后变为手中之竹,也就是把自然界的形象转化为审美形象的概括。
这是艺术创作活动由物激心,由心追物,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必然结果。
由此可见,气在艺术家选材和构思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气”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中,除了具有上述含义外,还被用来指人的个性,气质和品格,因为哲学理论认为气具有清浊、阴阳这些不同的属性。
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秉承了这些不同的“气”,就会导致人的个性、气质和品格的差异,比如:性格豪放,热情澎湃,性喜崇高挺拔的对象,关注自然、社会、人生重大题材,善于用雄壮美的形式表达他要表达的内容与感受,其作品易呈现阳刚之美;相反,性格温柔细腻,情感深沉丰富,喜爱关注自然,社会,人生中秀美频繁的对象,善于用婉约的艺术形式创造意象、表达思想感情,其作品易呈现阴柔优美的面貌。
即使同是表现重大题材、崇高对象的作品,具有阳刚之气与具有柔婉气质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也会具有不同的风格面貌。
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杰出创作,米开朗琪罗的雄壮﹑达.芬奇的深沉﹑拉斐尔的优雅各不相同。
由此可见,气质在艺术家形成其创作表达方式的独特性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气质在艺术家进行构思和创作表达方式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说:个性气质因素是艺术家风格形成的最其本的因素。
正如瑞士著名美学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所说的那样:“气质当然不能造就艺术品,但它在广义上正是我们可以称之为风格的重要成分的东西。
”①黑格尔也肯定风格与个性的关系:“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
”;法国文学家布丰认为“风格就是本人”。
由此可见,艺术风格是活生生的生命气息,是灵动鲜活的内在灵魂,是艺术家顽强而执着的个性。
三、个性气质影响艺术家形成不同风格的表现众所周知,郑板桥善画竹。
竹生长于青山、峰根、岩缝之中,若栽于盆中,不久即憔悴,只有移植到山石中,才能茁壮成长。
郑板桥说:“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在为竹写神,写生,颂其节操、品格,同时也抒写了自身的孤高豪迈,傲岸不屈的个性和情思,也正是他个人气质的表现。
他的竹有的只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外国艺术大师中,个性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的例子也很多:波提切利在描画一个女人体时,总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她的身材体态。
他作画时的强烈情绪赋予每个形体以独特的气韵和生命,他的画中尖削的肘部,线条活泼的前臂,在胸前展开的五指,而且每根线条都充满着活力,无不显示着他心潮澎湃的心境。
而洛伦佐和他是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画家,在他周密细致的造型中,形象基本上是静态的,他的人体却没有了波提切利画面的动感。
这是气质上的差异,而且无论在整体还是局部,差异到处都存在。
凡.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派的画家:劳特累克、修拉、高更等人以后,他在这个有着频繁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的崭新的世界面前手足无措。
他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这个时期凡.高绘制的新作品,不是朋友们的翻版,便是朋友们的大杂烩,使他在作品中失去了自己。
起初,他认为是由于自己的作画速度太快、情绪太强烈,所以笔法粗旷,于是他试着画得慢一点,冷静一点。
可是工细的画法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在受酷刑,再看看画面更糟糕。
他试图把笔触隐藏在光亮的色彩之下,用平滑的薄涂法来代替叠色的笔触,但这一切徒劳无功。
凡.高终于明白,他应该走自己的道路,况且他本来就有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于是,他又回到了他原来那极度冲动、高度紧张、敏感的创作状态中。
并在这种状态下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四、研究个性气质对我们自身和当代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1、对我们自身的现实意义:艺术风格的完善,需要艺术工作者逐步的、长期的探求,它是个渐变的过程。
通过对传统文化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和把握,逐步寻求“自我”审美意识的发现,然后经过不断的深化、提高、探索、创新、发展和总结,加之对自己性情的正确把握,在创新中求合理,在发展中求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才能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语言,具有独特意味的艺术风格。
2、对于当代美术教育的现实意义:美国美学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技术脱离了人格的表现,技术便只是手艺而已,因为技术是个人的表现工具。
所以最好的技术便是最易于使个体发挥创造性的手段。
美术训练中的工具、材料、技法有着供学生选择的很大余地,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爱好、特长选择运用。
有的老师心是好的,就是方法不好,他只想学生象他自己,一点一画,都要象他。
这样只会让学生失去自我,进而迷失自己的追求。
就水彩的表现而言,如果是源于人的性格类型,引发对描绘客体的不同态度,例如某些学生喜欢粗糙的纸张,倾向于再现视觉粗略和速写律动的印象,某些学生则喜爱用平滑的纸张,趋于表现精致的细节,讲究技巧,表达三度空间感等。
作为指导者就不能强迫学生改变他自己的选择,相反,这两种表现手法都应该得到认可并使其发展,引导学生发展各自的气质优势。
就版画的制作表现而言,并不是所有的版画形式都适合不同气质的学生,有些学生喜欢运用线条,而有些学生则擅长黑白对照的三度空间效果。
学生最初的选择本身就显示了他的个性和爱好,而他的个性和爱好也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喜欢独自倾诉的学生会选择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有移情倾向的喜爱写实主义风格;感情强烈、富有激情的学生会选择表现主义;爱思考的学生会选择观念艺术。
虽然学生的选择可以多种多样,但在同一形式中也各有千秋。
而且这一选择也只可能是针对某一阶段时间而言。
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爱好进行选择,另一方面也不鼓励学生定此一家,终身不渝。
我们鼓励有内向性格的学生作心象描绘的尝试,但也不能断定此人的性格只能作这样的尝试。
成功的教育能做到的是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选择、学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尊重他们各自不同的选择,学生一旦做出了选择,指导者就有义务充分理解,并给予方向上的把握。
最终,丢弃形式,放弃选择,建立学生自我的艺术形象。
总之,随类附庸,缺乏主见,人云亦云,将迷失自己的艺术定向,失去自己的风格。
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艺术的道路上,要想创出自己的风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要吸收前辈艺术大师们的营养,同时要能及时地从前辈们的风格体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形成适合自己个性气质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