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齐白石论艺术修养
解读艺术——齐白石

解读“艺术”——以齐白石为例——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艺专系列讲座有感摘要:齐白石是中国绘画艺术大师,蜚声国内外画坛。
其绘画即成为我国传统绘画表现手法,吸收民间绘画艺术之营养,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加以提炼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画新篇章。
国外学者也对于齐白石的绘画进行研究。
这些学者主要有齐蒂尔、海兹拉尔、克罗多等人。
研究成果让国内学者在赞成的同时也指出有误读的地方。
关键词:齐白石国外学者艺术传播误读美学思想无论是在美术史上,抑或是在艺术市场上,齐白石都是一个重量级人物。
因其书画的存世量大,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齐白石作品的拍卖和成交非常活跃,它和其他近现代书画一起,多年来一直是书画拍卖的重头戏。
至2010年止,中国国家博物馆整理出齐白石361件作品的图文目录,香港八家画廊统计整理出齐白石作品210件。
齐白石的作品数量庞大,并且拍卖总价位居第一。
在业内被誉为“软黄金”,甚至产生了“齐白石产业”的说法。
齐白石是植根传统,师法造化的国画大师。
1864年生于湖南湘潭一个贫困家庭,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等。
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人称“芝木匠”,27岁开始绘画生涯。
先后从师萧乡陔、文少可、胡沁园、谭溥等学画,从陈作埚读书,从王闿运攻读诗文,曾任龙山诗社社长。
1902年起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改学赵之谦体。
1917年第二次进北京,结识陈师曾,1919年定居北京,得陈师曾指点开始变法。
1926年应林风眠聘请,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
1946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应徐悲鸿聘请,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他把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得很深刻,其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
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

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阐述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优秀7篇)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
齐白石的艺术理论与成就

少采用彩 墨创作 , 因此 , 观 赏齐 白石先生 的作 品 。 能 够
将人带入超然脱俗的意境。 1 . 齐 白 石 艺 术 成 就 的 评 述
齐 白 石 先生 的艺 术 成 就 用 “ 空前绝后 ” 来 评 定 毫不
先 生 的 艺 术 思 想 最 为 精 微 ,在 其 艺 术 作 品 中 所 凸 显 出 的纯 朴 与 自然 , 无不蕴含着 ̄ - , j - 返 璞 归 真 的追 求 。
似 , 甚 至 还 会 运 用 夸 张 的 笔 法 加 以修 饰 。
第三 , 以构 成 理 论 为 支 撑 , 强 调 内 外 因素 的 有 机 结 合 以 维 护 画 面 的 生 动 与 协 调 。 任 何 一 幅 绘 画 作 品 是 由
家 的 艺 术 大 师 , 其 创 作 的 源 泉 来 至 于 农 村 最 为 淳 朴 的 生 活 方 式 与 生 活 内 容 。 这 种 以追 求 返 璞 归 真 来 体 现 艺 术 本 质 的创 作 理论 , 通 过 其 作 品可 见 一 斑 。例 如 , 体 现
小 鱼 追 逐 钓 饵 嬉 戏 场 面 的 《我 最 知 鱼 》, 是 先 生 对 童 年
优 秀 民 族 文化 的发 展 , 具 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 义
[ 关键词] 齐白石 艺 术理 论
成就
评述
解 析
齐 白 石 是 我 国 历 史 上 著 名 的 国 画 大 师 , 由 于 在 绘
画 领 域 所 做 出 的 卓 越 贡 献 , 被 世 人 尊 称 为 伟 大 的 艺 术 之 师, 更 由于 其 极 深 的 艺 术 造 诣 , 被 评 为 二 十 世 纪 中 国 画 艺 术 大 师 , 二 十 世 纪 十 大 书 法 家 之 一 以 及 世 界 文 化
美术欣赏齐白石的艺术

美术欣赏齐白石的艺术美术欣赏:齐白石的艺术在中国的艺术史上,有许多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风格。
其中,齐白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备受欣赏,还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他的重要作品。
齐白石概述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书法家、画家之一。
他的绘画风格非常独特,以文字为主,此外还有极具特色的花鸟画和山水画。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兼具写意和工笔,内容丰富多彩,尤以运用墨色著称,被誉为“诗情画意”的画家。
齐白石的艺术特色齐白石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的融合齐白石的绘画风格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历史和文学经典紧密相关。
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感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他的绘画作品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这也是他的绘画风格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实践与形式的结合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中融合了实践和形式,他向自然中借墨、用笔峭拔,使得笔墨自由发挥的同时使画面更加具有生命力。
齐白石的绘画以寂静、淡泊、安详、含蕴、灵动的笔意见长,他的画会给人以愉悦和启示。
3. 独特的用笔风格齐白石的画作线条利落、简明,用笔精练而有灵气。
他重视笔墨的作用,倡导“神韵相生,墨意浑然”的绘画理念,既注重笔端的运用,又重视色彩和构图,力图优美地表达主题。
齐白石的代表作品齐白石的代表作品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画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的花鸟画。
1. 《双鹤图》这幅画是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幅手卷画,用笔峭拔,羽毛皴法独特,富有神韵。
双鹤是传统文化中象征幸福、长寿和美丽的动物,这幅画生动地表达了齐白石内心的美好愿望。
2. 《白菊石榴图》这是一幅横幅画,画面上有白菊和石榴。
其中,白菊寓意清贵高洁,石榴代表着欢喜和吉祥。
整幅画的色调清新优美,富有现代感。
3. 《葡萄图》这幅画是齐白石晚年之作,他在画前写了这样一首七绝诗:“君不见橙黄躯体丰,葡萄红紫意中浓。
雅俗共赏——齐白石绘画美学思想研究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 雅俗共赏一一齐白石绘画美学思想研究□胡诗雨摘要: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负有盛名、具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他在诗、书、画、印四个方面造诣颇高。
观察实践、探索创新贯穿了他的绘画生涯,他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不断创新、融合,开创了新一代写意中国画的浪潮。
齐白石的艺术审美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和天真质朴的童真趣味,他把生活化的绘画题材巧妙融入传统文人画,创造出清新质朴又意境深远的绘画作品。
他把朴实无华的民间艺术和清高自洁的文人画风相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绘画形式,逐渐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趋势,并从侧面反映出20世纪艺术风格的新追求,达到了中国现代写意花鸟画的高峰。
该文分析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
关键词:齐白石雅俗共赏美学思想艺术风格一、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在衰年变法以后,齐白石独创了区别于青藤、八大的“红花墨叶一派”他在田园野趣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将自己童年在家乡的所见所得毫无保留地在画纸上表现出来,逐渐迎合了现代大众的审美趋势。
齐白石作为身兼文人身份的民间艺术家,充分发挥了自己不同于其他文人的优势。
他在保留中国传统水墨技法的前提下,将民间艺术中的明亮色彩施于绘画形象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综合形式。
1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形成齐白石质朴的绘画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跌宕坎坷的童年经历。
他自幼家中贫寒,纵使他对画画有强烈的喜爱,但是家中并没有多余的钱供其学习绘画,于是他便趁着放牛时用树枝在地上作画,眼中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成为他的描绘对象。
后来,为了贴补家用,齐白石当了木匠。
即便这样,也没有影响他对绘画的热情,在干完木工的活之后,齐白石便会用空闲时间练习绘画。
他甚至将对绘画的喜爱运用到木匠活中,其制作的木雕在当地小有名气。
这段特殊的经历为齐白石绘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与画家自身的素质、心境息息相关。
齐白石有着一种亲切、易相处的气质,为人风趣幽默。
论齐老先生的艺术修养

The galloping horse and the shrimp
虽然齐白石的画像徐悲鸿所赞赏的那样: “妙造自然,浑然天成。”但是在当时的美 术界,有些人却极力歧视与贬低木匠出身的 齐白石。一次画展,齐白石的作品受到冷落, 被挤到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当徐悲鸿 在展厅内看到齐白石的作品《虾趣》时,心 中暗喜道:“真是一幅妙趣横生的佳作啊!” 他立即找来展厅的负责人,把《虾趣》放在 展厅中央,与他的作品并列在一起,并将 《虾趣》的标价8元改为80元,而自己的那 幅 《奔马》标价为70元;他还在《虾趣》 下面注明“徐悲鸿标价”字样。此事引起轰 动,齐白石也由此名扬京城。
1909年,在广州过春节,后去钦州。初夏赴上海,以 卖画为生。夏秋之间,游苏州。往南京拜访李梅庵,为其 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结束“五出五归”的远游 生活。其后在家乡葺“寄萍堂”,开始8年的山居生活, 潜心吟诗作画。对八大山人、石涛的花鸟画多所取法,画 笔更见简练,但草虫写生,多工致,间或以写意出之。书 法学金农,得其神髓。 1917年,为避土匪之扰赴北京。正赶上“张勋复 辟”,匆匆去天津避难。局势稍定,复归北京,在琉璃厂 南纸铺挂润格卖画 。期间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诒、郭 葆生等往来甚密。并结识陈师曾、姚茫父、陈半丁等。其 中与陈师曾订交,对晚年齐白石有极大影响。是年冬,离 京返湘,乡居一年。 1919年,与胡宝珠结婚,从此定居北京。 1923年,陈师曾在南京病逝,数次题诗痛悼好友。 1925年,春,大病,人事不知七昼夜。卧病榻月余,停 止作画、刻印。梅兰芳正式拜师学画。
1926年,母亲、父亲相继去世。两度停止作画、 刻印。 1927年,应林风眠邀请,任教于北京艺术专 科学校。 1928年,印行《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 (手写本影印) 1933年,印行《白石诗草》(八卷铅印本) 1936年,游四川。在川结识黄宾虹。 1937年,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 海法,自署77岁。是年7月,北平沦陷,心情悲 愤,轻易不见客。 1940年,农历正月,妻陈君春去世,撰《祭 陈夫人》文。 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 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 1944年,1月,继室胡宝珠病故。6月,拒绝 北平艺专配给用煤。
艺术概论考研重点(2)

艺术概论考研重点11、艺术家的修养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满足人们的需要。
艺术修养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合乎美的逻辑,从生活中取材、选择、加12、艺术家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痛苦强化了创作的内驱力。
屈原在流放中写出了《离骚》;曹雪芹在清苦的生活中写出了《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而后工”;司马迁受宫刑后创作出了《史记》。
痛苦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
梵高经常没有足够的事物,严重营养不良,却画出了《星月夜》;蒙克在由于、惊恐的精神控制下,画出了《呐喊》。
艺术创作有三个过程: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
①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往往伴随着和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艺术想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需要,在头脑中对从生活得到的有关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联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的艺术意象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描述的“寂然凝虑,思接千缕;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陆机则在《文赋》中谈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的、祖国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
我不能自己,借风抒怀,写成了这个作品。
”19、变形变形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意象的方式。
变形后的形象和事件在表面上看虽然与实存的现实有着极大的差异,但在实质上仍然是现实的反映,它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特殊的综合。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过是人和猴子的一种特殊的组接,而其他妖魔鬼怪也多是人和某种动物综合的产物。
齐白石的绘画理念

齐白石的绘画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承与创新:齐白石在艺术追求中不沉浸在传统的辉煌中,而是通过尝试和感受追求自身的特色。
他注重在继承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2.简胜于繁:齐白石崇尚以简胜繁、以少胜多的艺术理念。
他认为,通过简洁的笔触可以表现出深刻的意境。
这种理念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体现,如他运用丰富的赋色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又注重画面的简练和概括。
3.生活的积极追求:齐白石的作品也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和向上的人生态度。
他的色彩主题多为水墨黑白主题,能够与原色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展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4.神形双具:齐白石注重形神兼备,强调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作品中。
他倡导神形双具,让绘画更有生命力和展现力。
例如,在他的花鸟作品中,他追求画面形象的生动和自然,让客观事物能够完美地融入画面中。
5.人文精神:齐白石的画作中展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他的画作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还体现了对人性、人伦以及高尚的道德品格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作品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
总的来说,齐白石的绘画理念是注重继承与创新、简胜于繁、生活的积极追求、神形双具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
这些理念贯穿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鹰图
齐白石《清韵》
作 品 欣 赏
2009年11月22日,在北京保利“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上,齐白石作品《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以下简称 《可惜无声》)以9520万元成交,这一价格刷新了齐白石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可惜无声》于1995年10月5日在北 京翰海拍卖公司第一次推出,作品估价为120万元-150万元,最终以198万元成交。时隔15年,增值47倍。
齐白石
(1863—1957)
齐白石的艺术修养
• 从民间画工转变为文人画家,经过了“变法”。他又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 融进文人画中,这不仅扩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 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的新篇章。
• 齐白石的绘画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作品1937年,“七· 七”事变后, 齐白石闭门谢客,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索画,也不卖画,表现了宁可挨饿也不丧失气节的精 神。他画了《群鼠图》以讽刺日本侵略者,还写了不少抒发国破之愤的诗。他为了讽刺旧 官们的腐败,画了《不倒翁》和题有“看你横行到几时”的螃蟹。新中国成立时,齐白石 又画了《祖国万岁》,抗美援朝时他画了和平鸽,参加义卖画展。他的绘画艺术表达对祖 国的一片深情。这与消极避世,超脱孤寂的古代文人画创作是截然不同的。在他的作品中, 洋溢着健康、欢乐、恢谐、倔强、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 • 齐白石是在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继清 末民初海派画家之后,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他的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综合修养
在文学领域里,古人有一句名言:“诗的功夫在诗外。”对书画艺术而言,成就一个大师,不仅 仅是要有支撑本专业必备的一般修养,还必须要有本专业之外的综合素养。以书法为例。书法 艺术具有强烈魅力之奥妙,常在于书法与诗文结合艺术的效果,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将本身 所表现之思想感情同书定之内容有机融合于一体,亦可将其书法艺术熔铸于诗文之佳镜。故诗、 词、文、联表达之内容有助于书法艺术之表现力,由此可见,书者必具备书法之文学修养。 我们常说善书而不善文者,谓之“写字匠”、“书奴”。故书者须通理论,精诗词、善楹联、 谙文章。理论可启其灵性;诗词对联可发其情致;绘画可舒其章法;文章可养其气韵。怀素深 通佛理,其书则有书卷儒雅之气;板桥娴于兰竹,其书则有兰竹柔劲之法;鲁迅妙手成文,其 书卷之气自然洋溢于字里行间;齐白石精诗,其书之神韵溢于诗中,米芾才学广博、精书画、 擅诗文、善赏鉴、富收藏,其论书散见于《书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等著作, 其言往往三言两语,尖刻犀利,入木三分,这与米芾高度文学修养是不可分割的,故书者之文 学修养对增加书法艺术之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 再以绘画为例。绘画大师吴昌硕,不但是个伟大的中国画画家,他同时又是一个优秀的诗人、 篆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个的深厚功底的散文家。他在一幅梅花图的题句文气饱满,想象 丰富,读来很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梅之状不一:秀丽如美人,孤冷如老衲,屈强如诤臣,离 奇如侠,清逸如仙,似兴酣落笔,物我两忘。”不难理解,一个搞中国书画的人,如在这方面 有明显的欠缺,那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吴昌硕则从正面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大师,在自我 综合修养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和广度。
毋庸置疑,艺术家个体的灵魂里除了有信仰和追求、有冲撞和坚守、有孤独和苦闷、 有忏悔和审判之外;还应该有悲悯、博爱、宽容以及真诚等基本而高贵的品格。众所周 知,天才人物凭借自己的智慧赢得社会地位,而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靠自己的良知获得声 誉。前者受人崇拜,后者被人视为楷模,加以效仿。在艺术层次而言,人品的高下,是 决定其创作格调高下的关键。北宋郭若虚说得好:“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 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技术修养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成就一位大师,既要有道的要求,也要有器的修炼。因此,对 其技术性的要求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所谓思想引领创造,技术实现思想,没有技术的创 造不称其为创造,没有技术的思想也必然是空洞的思想。中国传统艺人有一句行话,叫“艺中有技, 艺不同技”。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艺术与技术的联系。书法艺术的线条质量、绘画艺术的造型笔法、 墨法等等,都含有相当程度的技术要求。绝大多数艺术,都有其技术支持。极少数没有技术支持的 所谓观念艺术,其诞生之日就是终结之日,永远只能是一次性的存在。像20世纪初杜桑的《泉》, 他将男小便池搬进美术馆并被视为“艺术品”,但在他之后,别人再向美术馆里搬类似的用品,就 不是艺术品了。原因就在于这种所谓的艺术“创作”中不含有技术性因素。但是,仅仅具有技术也 不是艺术。普通的砚台如果仅仅作为盛放墨汁的器皿,尽管也包含有相当的技术成分,它也不是艺 术,只有当它贯穿了作者的艺术思维,在精湛的技术条件制作之下,才赋予了艺术的灵魂,才成为 技术支撑下的艺术品。因此,艺术高于技术,技术永远只能是艺术和艺术美的构成要素。技术是手 段,而艺术才是表现的内容和目的。这也是作为一个大师修养中必须把握的“技”与“道”的关系。 • 总之,在我看来,大师的修养,既包含着丰富精博的思想学识、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独特鲜 明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的艺术佳构,又包含有精准巧熟的技术素质和激情想象的艺术创造。从这 个意义上讲,大师是一个具有丰富涵养的人,大师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大师是一个具有高超技艺 的人,大师是一个富有思想的人,大师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 不可无而后为之”。一言以蔽之,大师的修养,就是艺术家灵魂的全部力量和生气。
齐白石的艺术评论: 艺术大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修养?
人品修养
大师的品格,应该是一杆标尺,它既指引艺术的方向,又标识涵养和道德的高度。大师 的品格在于内修人格、外树德行,有独立之精神,有自由之思想,博爱宽容,真诚豁达, 令人高山仰止。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大师,就必须有一流的人格操守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不难理解,艺术创作的条件是多方面的。社会的政治环境、文化氛围、物质生产发 展水平,乃至从事某种艺术创作所用的特殊工具等等,都是艺术创作赖以实现和发展的 条件。我国的艺术理论把艺术创作的动因归为艺术家表达心志、抒发感情的需要,畅神、 娱乐的需要,以及经世致用的需要,因此尤为重视艺术家的个体条件。而在艺术家的个 体条件中,又尤为重视艺术家的人品人格。这里的人品,首先是指艺术家的主体人格, 指他的人格力量。所谓人格力量,突出表现在他对社会、对现实的关注上,表现在他对 社会现实、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和出自于这种关怀的独立判断与独立思考。这 种人格修养对艺术家来说不可或缺。
2009年11月22日,在北京保利“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夜场上,齐白石作品《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以下简称 《可惜无声》)以9520万元成交,这一价格刷新了齐白石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可惜无声》于1995年10月5日在北 京翰海拍卖公司第一次推出,作品估价为120万元-150万元,最终以198万元成交。时隔15年,增值47倍。
思想修养
大师的思想影响人类的文化,这是不容置疑的。近年,中国很多大师相继离去, 张岱年、费孝通、启功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大师。有人说,大师需要时间来成 就,同样,对于大师的解读也需要时间。那些已故去的大师的思想,仍然会在未来 的时间长河里,以不同的方式滋养着我们的内心。齐白石笔墨的纯真朴实,线条的 平直刚健,造型的鲜活有趣,语言的犀利精辟,构图的平正出奇,都是他艺术思想 的具体体现。这个艺术思想即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可以说既是他的造 型观,也是他在整个艺术格调上,欲求沟通世俗和文人的审美意趣。晚年的齐白石 日趋简化的画风,是日益强化了“不似之似”的艺术思想在造型上的具体体现,而 最后一年的“糊涂”笔致,也是一种艺术中难得的糊涂,是突破了楷书般的笔法, 进入无法而法艺术境界的高妙表现,更是艺术家艺术思想主宰艺术形象“笔愈简而 神愈全”的最高境界。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思想对于艺术家,对于一个真正能够 称得上艺术大师的人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大师的存 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