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
齐白石小学美术教案

齐白石小学美术教案【篇一:齐白石教案】画坛巨匠齐白石(复兴小学上课教案)课型:欣赏课年级:六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一般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主要生平故事,真切感受齐白石作品的艺术风格。
2、技能:能让学生欣赏、感受齐白石代表作品的美。
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3、人文:让学生学习齐白石执着、勤奋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目标2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具:课件小旗子齐白石的相关资料纸杯国画用具答题纸数张夹子 kd板10块 6*9大小纸片学具:国画用具记号笔教学形式:把学生分成10个大组,每组分10面小旗子,一个纸杯,团体竞赛答题的形式一、激趣------引入我今天带来一幅画,(教师出示一幅国画小品)喜欢吗?如果它被挂在在小店里卖,你又有足够的money,你会出多少价格呢?(有出更高价格的吗???太夸张了吧?你们认为可能吗?)其实,这样的画经过装裱后,在磁器口的小店里,最多值一百元。
再看一幅。
出示《喜蛛》图,这幅国画,尺寸其实只有6*9大小(亮出等大的纸),《喜蛛》图,在2006年嘉德拍卖会上,猜猜:有人出了多少钱买走了它呢?(生答,师播放幻灯:107万)同样是国画,这幅比那幅小多了,却这么有价值,这到底是谁的画作呢?揭示课题:艺术巨匠齐白石。
(幻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艺术巨匠齐白石》教师颁布活动规则:(分组分东西一步一步做,让学生弄得清清楚楚)我们来玩个游戏。
(说慢点)先来分组,前后六个同学一组。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分发了资料,每个小组都有了10面小旗子,还有答题板。
每组准备好一支记号笔。
在游戏中老师要提出各种问题,如果哪组答对了,就把小旗子插进纸杯里。
看哪一组得到的旗最多!二、问题---学习师:准备好了吗?请问你们现在多大了?看来多数同学明年或者后年13了!那好,请听题:1、齐白石13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吗?请把答案写在题板上。
请用记号笔,写大一些。
好,时间到,请亮题板。
美术教案初中齐白石

美术教案初中齐白石教学目标:1. 了解齐白石的艺术生平,掌握齐白石的主要艺术成就和特色。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3. 引导学生从齐白石的画作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特色和精神。
教学重点:1.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难点:1.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的把握。
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齐白石的画作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齐白石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齐白石画作的初步感受和认识。
二、生平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齐白石的艺术生平,包括他的成长经历、艺术创作过程和成就。
2. 学生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长轨迹,对他的艺术成就有所了解。
三、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展示齐白石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从绘画题材、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齐白石的一种绘画题材进行创作实践。
2. 学生根据齐白石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进行绘画创作。
五、作品展示和评述(5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评述。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进行评价。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对齐白石的艺术进行反思。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齐白石艺术研究的课题,深入了解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2. 学生可以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欣赏更多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在作品欣赏和创作实践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并尝试进行绘画创作。
五年级下册《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案两篇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学具准备:搜集齐白石相关文字和图片教具准备:齐白石相关文字介绍和他的作品【教学设计】:一、谜语导入“小小一条龙,胡子硬似棕。
活着没有血,死了浑身红。
”——(虾)问:说起虾,同学们会想到哪位画家?——齐白石,因为齐白石擅长画虾。
二、学生交流资料: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2、关于齐白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预设:齐白石的童年?——人生经历齐白石画过什么画?——绘画题材他的画是用什么方法画的?——表现方法齐白石的画有什么特点?——艺术特色)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主要从人生经历、绘画题材、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这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齐白石吧!三、讲授新课1、故事道出人生经历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
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
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
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巨匠。
木匠——拜学诗画——五出五归——衰年变法——艺术巨匠2、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绘画题材(出示作品欣赏)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不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
(完整版)《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

《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花、鸟、鱼、虫,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气韵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入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分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
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齐白石一生的转变3.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
欣赏传统中国画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难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体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收集资料学生准备:分组收集资料教学构思与设计:本节课是属于欣赏课,为了不使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氛围沉闷,教师采取课前让学生分成四小组:简介组,绘画图片组,篆刻组和诗歌组,这样充分发扬新课标中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探究中来的要求。
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能力,拓展了学习目标。
其次,让学生比一比,画一画,做一做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完全能的融入课堂中,充分地参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讲讲齐白石的典故,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氛围,并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齐白石。
教学流程一导入(2分钟)师:有位漫画家何君华先生画了这样的漫画,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讨论:(眼睛:嘴-虾,胡子:蝌蚪、山泉,鼻子:葫芦帽子,山)(以漫画人物图片欣赏的形式展开英气学生的兴趣)师:那同学们想不想这个奇怪的人是谁呢?(想)这个人就是齐白石,那何君华为什么这样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齐白石。
齐白石教案

齐白石教案齐白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齐白石的艺术生涯和他的代表作品;2.学习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影响;2.学习齐白石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思路。
三、教学难点:1.理解齐白石的创作风格和思想;2.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形式;2.欣赏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话题,比如:“大家知道中国画家齐白石吗?”“你们有听说过他的代表作品吗?”让学生参与讨论。
2.学习齐白石的艺术生涯(10分钟)通过讲解齐白石的生平和艺术成就,让学生了解他是中国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及他对中国画的贡献和影响。
同时,呈现齐白石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兴趣。
3.欣赏齐白石的代表作品(15分钟)通过PPT或课堂展示,欣赏齐白石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和创新风格。
其中可以包括齐白石的花鸟画、山水画等不同题材的作品。
4.分析齐白石的绘画技法(10分钟)通过讲解齐白石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可以讲解他善于运用水墨技法、点画技法和气韵生动的构图等艺术手法。
5.学习齐白石的作品(15分钟)给学生分发齐白石的作品图片,让他们细细观察其中的细节和形式,了解齐白石的创作思想和表现力。
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6.小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学习内容,回顾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和技法。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从齐白石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对他的艺术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对齐白石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齐白石的作品观后感,或者让学生模仿齐白石的作品进行创作,并进行互评。
七、教学拓展:引导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中国画艺术,通过学习其他中国画家的作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_《齐白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齐白石》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江西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
【课程标准】《齐白石》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中的内容。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欣赏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家齐白石,感受其作品艺术魅力2.赏析齐白石花鸟画作品,能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培养学生对艺术家的崇敬之情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花鸟画艺术成就、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齐白石作品材料等。
【学习过程】一、导入1、“蛙声十里出山泉”配图、故事导入2、出示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3、板书课题:《齐白石》二、新授1、那么,关于齐白石,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呢?你还想知道什么呢?教师进行归纳总结(①人生经历②绘画题材③表现方法④艺术特色)2、播放齐白石“人生经历”录像齐白石的一生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①木匠生涯②拜学诗画③五出五归④衰年变法⑤艺术巨匠)3、视频了解齐白石绘画作品播放齐白石绘画作品小组讨论合作活动:(1)小组作品分类(2)说明分类原因(3)教师总结4、欣赏齐白石花鸟画作品5、出示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之间讨论选出自己小组最喜欢的作品。
(2)小组成员针对所选作品,共同组织语言,进行汇报。
(可从作品内容、题材、绘画等方面进行汇报)(3)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小组能按要求汇报,评为优秀小组。
6.小组活动(1)小组讨论,结合教师提供作品资料共同组织语言,描述喜欢作品(2)小组派代表汇报: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教师小结三、教师总结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语言交流汇报的能力,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能通过讨论、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大体共识。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齐白石的艺术生平,理解其艺术风格的特点,并能够运用齐白石的艺术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齐白石的艺术生平:介绍齐白石的生活背景、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2.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分析齐白石作品的风格特点,如笔墨运用、色彩搭配、构图方式等。
3. 齐白石的艺术手法:学习齐白石的创作手法,如写意、工笔等,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齐白石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齐白石的作品图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毛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齐白石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授:介绍齐白石的艺术生平和艺术风格,分析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3. 实践:引导学生学习齐白石的创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2. 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齐白石的艺术生平、艺术风格、创作手法4. 教学重点与难点: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5. 教具与学具:齐白石的作品图片、多媒体设备、画纸、毛笔、颜料等绘画工具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齐白石的艺术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得当,能够体现出齐白石的艺术风格。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齐白石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齐白石的艺术风格1. 笔墨运用:齐白石的笔墨简洁有力,线条流畅自然。
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

《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课题:《齐白石》(浙美版第十三册“艺术瑰宝”单元第一课)课型:以欣赏评述为主,技法为辅课时:一课时(45分钟)设计理念:寓教于乐,立足实际,开渠引流,突出审美,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审美意识。
教材分析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欣赏和评述这一领域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基于此,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生分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
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观察、体验、讨论、阐述齐白石的绘画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难点:体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三则间的评价。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实物虾若干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材料(国画,黑白画)教学流程一导入在任何一个绘画展览里,只要有齐白石的作品,那么最突出的一定是他的画,哪怕就算是一幅小品夹在别人的大件里,也仍然十分突出,为什么他的画如此受欢迎呢?他的绘画艺术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呢?带着这些“?”,我们一起走进齐白石(PPT漫画《齐白石》板书《齐白石》)师:简介齐白石二欣赏有位漫画家何君华先生为齐白石画了这样的漫画,(PPT )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讨论:眼睛、嘴------虾胡子----蝌蚪、山泉鼻子-------葫芦帽子-------山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花果虫草是齐白石最擅长的作画素材(欣赏作品)同学们觉得他画的如何?生评价:栩栩如生生动自然……师:说的真好,生活中的常见的物象在齐白石的绘画却出现栩栩如生的景象,这也是齐白石的绘画吸引人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白石》教学设计详案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以齐白石最受人称道的绘画题材——花、鸟、鱼、虫,最令人折服的艺术修养——诗、书、画、印,最使人着迷的气韵品格——画简意深、笔墨率真为切入点,展现齐白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入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生分析: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识薄弱,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美术作品,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更是单纯。
所以除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外,选择接受性学习也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
式。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体会画家的人格及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2.知识目标:了解齐白石一生的转变
3.技能目标: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理解似与不似之间的含义。
欣赏传统中国画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特点,并对作品作出简要评述。
难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体验不拘形式的绘画创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收集资料
学生准备:分组收集资料
教学构思与设计:
本节课是属于欣赏课,为了不使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氛围沉闷,教师采取课前让学生分成四小组:简介组,绘画图片组,篆刻组和诗歌组,这样充分发扬新课标中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探究中来的要求。
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能力,拓展了学习目标。
其次,让学生比一比,画一画,做一做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完全能的融入课堂中,充分地参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讲讲齐白石的典故,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氛围,并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齐白石。
教学流程
一导入(2分钟)
师:有位漫画家何君华先生画了这样的漫画,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讨论:(眼睛:嘴-虾,胡子:蝌蚪、山泉,鼻子:葫芦
帽子,山)(以漫画人物图片欣赏的形式展开英气学生的兴趣)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这个奇怪的人是谁呢?(想)这个人就是齐白石,那何君华为什么这样画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下齐白石。
揭题:齐白石
二:展开
1.简介(3分钟):由简介资料组请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齐白石。
教师讲从工匠到人
民艺术家的小故事。
2.初步欣赏感受(6分钟):师:那我们刚才看到漫画上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其实花
果虫草是齐白石最擅长的作画素材。
请绘画作品组来展示图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
分析《荷塘蜻蜓》师:荷花和蜻蜓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写意工笔)画面有什么效果?(虚与实的对比)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常见的物象在齐白石的绘画却出现栩栩如生的景象,是他长期观察、写生的结果,因此有一种亲切、自然而又质朴的亲和力,这也是齐白石的绘画吸引人的地方。
作品《不倒翁》学生欣赏讨论,说说自己的见解,教师简述画面背后的故事,反映齐白石怀赤子之心,热爱和平。
教师总结:齐白石专长画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
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他用深情的笔,勾画出温馨简朴的生活气氛,注入了新生命:劳动者的精神。
所以他的画更贴近生活。
不管是什么阶层知识分子,农民都十分喜欢他的作品,这也正是齐白石绘画的最大特点——雅俗共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绘画的的特点。
)
三:深入欣赏说说艺术的形成
1.师:听说齐白石小时侯经常在自家门前的小河沟里捉虾,离开家乡后的齐白石十分怀念,童年快乐时光,于是在自己的书房里养了些长臂青虾,天天观察写生。
(以讲齐白石在家里养虾的小故事合理过度,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注意)
试一试:出示事物真虾,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画一画。
要求不拘形式,自由创作,简单评价学生作品。
后出示齐白石作品《虾》与事物虾和同学的虾进行讨论(同:生动,活泼,可爱齐:有虾腔,脚,须,节)(让学生试一试的方式融入课堂,调节课堂氛围)
学生接着分组讨论齐白石虾的特点(从虾的头、须、姿态等角度分析。
)。
教师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取舍提炼,齐白石平凡无奇的虾推向了艺术的殿堂,它比实物虾更典型更深刻了。
这种艺术来源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法则是艺术创作的灵魂。
师:齐白石是不是一下子就能画出这么好的作品呢?那么齐白石画虾又是经历一个怎样的创作过程?
请同学上台来对黑板上齐白石三张虾的图片进行排序,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中,及其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总结:第一阶段:画有点点外形的像。
第二阶段从六十二岁开始,外形很像,但没有虾的动感和半透明的质感。
第三阶段到六十六岁,用笔用墨变化增多,虾体开始出现透明质感和浓淡变化。
到六十八岁时,他成功的运用“破墨法”在墨色未干之际加了一笔浓墨在头胸部的淡墨上,不但加重了虾的分量,也表现出了虾体躯干的透明。
同时改进了虾的眼睛画法,两黑点改向外横。
这就是他说的第三变——色分深澹。
到八十岁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正如他自己所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从生活的真实走向艺术的真实,也是齐白石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
也为他在中国近代绘画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础。
(落实了本课的重难点)
师:偏偏有一个人对齐白石有质疑,他就是当代著名作家老舍。
一天老舍到齐白石家做客,随手翻开一本书,看到查初白的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于是就请齐白石以此为题作画。
(讲老舍对齐白石的质疑要求作画的小故事转折自然)同学们如果你是齐白石你会怎么画呢?
让学生简单地画一画。
教师简单评价。
欣赏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师:同学们你们觉着齐白石的画跟你们哪里不一样?(没有画青蛙)那你们能感受蛙声么?(能)为什么呢?(有小蝌蚪)(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
原来,齐白石借用青蛙初生时的蝌蚪形态来表达诗中的意境,几只小蝌蚪从远处泉水中顺势而下,穿过石隙,没有蛙声胜过蛙声,把一句诗用绘画语言进行了形象的诠释。
岩石故意用厚实的浓墨,而水使用细柔的线条,黑白相对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对比方式,齐白石在此处用得恰到好处。
师:那我们刚看了那么多齐白石的画,那他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博,爱,真,趣)
4.师:可是白石老人在谈到自己的艺术成就时,说过一句令人惊讶话:“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
请篆刻组来简单地介绍,师总结: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
我们看出齐白石虽是中外闻名的大画家,可是他没有看不起木匠的意思。
他爱劳动,也爱劳动人民,所以他专为自己刻了“鲁班之子”、“鲁班门下”、“大匠之门”、“木人”、“木居士”等印章钤盖在自己的画幅上,他在为自己曾做过木匠而感到骄傲呢!
请诗歌组给出齐白石的作品,师生一起朗读,分享感受:清新质朴,感情真挚。
(在美术课堂中加入其他学科的成分,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互渗性和感受不一样的美感)
四:回顾小结
师:现在你们觉得齐白石是怎么样的人?()教师总结:从齐白石笔下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童心不泯,对生活始终抱有美好的向往。
正是这种率直的个性、纯真的童心使他能够始终创造出情趣盎然、令人愉快的艺术形象。
同时也让我们得以从中窥见白石老人单纯而不简单、真率而不粗俗、热烈而不痴狂、鲜明而不华艳、诙谐而不滑稽的心灵,并由此进一步感受到从其作品流露出来的亲切与可爱。
(更好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含义。
)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