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暗挖区间隧道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地铁暗挖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及施工工法

地铁暗挖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及施工工法

01浅埋暗挖简介及质量控制要点浅埋地下工程基本概念(1) 浅埋隧道定义铁路隧道定义:对于单线或双线隧道洞顶埋深小于:VI级围岩35-40m、V级围岩18-25m、IV级围岩10-14m、III级围岩5-7m,为浅埋隧道。

城市地铁:覆跨比H/D在0.6-1.5时为浅埋,H/D小于0.6时为超浅埋。

(2) 浅埋隧道特点最大的特点是埋深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损失而引起地面移动明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

因此对开挖、支护、衬砌、排水、注浆等方法提出更高要求,施工难度增加。

暗挖法:不挖开地面,采用从施工通道在地下开挖、支护、衬砌的方式修筑车站等地下的施工方法,包括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侧洞法、CD法、CRD法、PBA法、一次扣拱暗挖逆作法等。

浅埋暗挖法是指:在城市软弱围岩地层中,在浅埋条件下修建地下工程。

浅埋暗挖法以无水作业、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或其他钢结构和锚喷作为初期支护手段,按照“十八字原则(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进行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谓之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

无水作业是浅埋暗挖的前提条件,十次坍塌九次与地下水有关。

因此,一般情况必须事前进行降水。

同时探明地质构造内有无地下水囊,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囊内积水流入洞内,危及施工安全。

降水施工一要控制降水施工的风险,二是通过保证降水质量来降低地铁结构施工风险。

1)核实管线资料重点对井位和排水管线处进行精确核查,对不明管线找相关产权单位进行核实,做到没遗漏,没偏差。

必要时物理探测井位处有无地下管线。

2)根据地层颗粒粗细程度,合理选用过滤网,并保证含水层段井管周围包裹严密;3)成井后要用空压机进行洗井,直至水清砂净;4)正式抽水前,必须取水样送试验室化验含沙量,达到粗砂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标准后方可正式抽水。

5)在周边重大建筑物上布置沉降监测点,降水期间对其进行沉降观测。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

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1.1 引言本规程是为了确保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质量,保障人员安全,规范施工行为,规范注浆施工操作,减少施工事故而编写的操作指南。

本规程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的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1.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技术管理和现场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隧洞围岩注浆处理、注浆机械的选型和使用、注浆材料的质量要求、注浆作业程序及安全防护等内容。

1.3 术语和定义1.3.1 地铁暗挖隧道:指在市区区域地下进行的,不需要拆除地上建筑物而直接施工的隧道。

1.3.2 注浆:指将注浆材料注入岩体缝隙和空隙中以强化岩体和填塞空隙、增加岩石的稳定性的作业。

1.3.3 注浆材料:指用于注浆的材料,包括水泥、砂浆、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

1.3.4 注浆机械:指用于注浆的机械设备,一般包括搅拌机、泵等。

1.3.5 环氧树脂注浆:采用环氧树脂为主的注浆材料进行注浆处理的技术。

1.3.6 水泥砂浆注浆: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注浆处理的技术。

1.3.7 技术负责人:指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中的技术负责人员,具体实施人员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指派。

1.3.8 工程师:指地铁暗挖隧道注浆施工中的负责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和技术指导。

具体实施人员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指派。

第二章工程准备2.1 注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1 岩体稳定性评估在施工前应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估,必要时还应进行钻孔探测,以确定注浆的位置和注浆材料的种类。

2.1.2 注浆材料验收注浆材料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验收,如水泥应符合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要求。

环氧树脂应符合GB11272-2000《环氧树脂注浆料》的要求。

2.1.3 注浆机械选型注浆机械的选用应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确定注浆机械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

2.1.4 注浆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注浆施工前应对注浆工具和材料进行准备,包括注浆管、浆头、注浆钻头、搅拌器、水泥等。

广州地铁浅埋暗挖区间平面交叉大跨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广州地铁浅埋暗挖区间平面交叉大跨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实 际 施 工 中 由 于受 前 面 节 点 转 换 施 工 的 影 响 , 用 C 法 施 工 的平 交 加 宽 段 右 侧 ⑥ 将 滞 采 D 后 于左 侧 ① 近 4 0 m。经 过 深 入 研 究 分 析 , 定 决 采 取 图 3所 示 施 工 方 案 进 行 施 工 : ( ) 左 侧 中 隔 壁 处 施 工 横 通 道 ② , 穿 右 1从 贯 侧 及 五 号 线 左 线 并封 端 。
维普资讯
广 州 地 铁 浅 埋 暗 挖 区 间 平 面 交 叉 大 跨 连 拱 段 隧 道 施 工 技 术
王 红 伟
(中 铁 第 十 六 _ 程 局 一 处 ) Y -
【 要 】 合 广 州 地铁 二 号 线 晓 ( 站 ) 江 ( 西 站 ) 间 隧 道 _ 程 平 交 大跨 连 拱 段 施 _ 实 摘 结 港 一 南 区 Y - Y -
平 面 图 和 纵 断 面 图 ( 1和 图 2 。 由 于 隧 道 断 图 )
面 变 化 频 繁 , 洞 之 间 土 体 多 次 受 到 扰 动 , 且 各 并
结构受 力十分复杂 , 此 施工难度极大 。 因
图 2 施 工 横 通 道 纵 断 面 图


I 、 五号线右线线路中线
入研究 分析 。
具体施 工步骤详见 总平面布置 图( 3。 图 )
3 施 工 方 案 的 实 施
3 1 “ 工 横 通 道 ” 施 工 . 施 的
待工 作 面 左 侧 ① 施 工 完 毕 后 , 可 进 入 施 即
工 横 通 道 ② 的施 工 。
3. . 11 “ 工 横 通 道 ” 口加 强 环 的 施 工 施 开
2 施 工 方 案
图 l 平 交 大 跨 连 拱 段 平 面 图

地铁暗挖区间浅覆土、大跨度、多断面施工及控制技术

地铁暗挖区间浅覆土、大跨度、多断面施工及控制技术

飞跃广场站北6号、7号线区间联络线岱山公园站暗挖前进方向H 断面盖挖顶板暗挖前进方向B 断面暗挖前进方向C 断面暗挖前进方向标准断面图1 岱飞区间2号竖井暗挖总平面图号竖井暗挖区间、埋分别采取地地面下针对大断面洞身开保障暗针对车辆动载厚钢降低车辆运输通行造成的影暗挖施工中并根据其反馈信息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格栅+喷射混凝土组成。

拱部150 °范围内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大管棚超前支护,小导管+大管棚,每隔1 榀打设小导管,长度2.5 m,小导管+大管棚环向间距均为400 mm,大管棚采用φ108 mm,壁厚6 mm钢管注浆加固,环向间距为400 mm;初支厚度为350 mm 格栅钢架间距 0.5 m。

岱飞区间暗挖双侧壁大断面初支如图3所示。

(2)深孔注浆范围。

初支外轮廓线外1.5 m、内0.5 m,共2 m,深孔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根据实际注浆效果,可适当掺入水玻璃,注浆扩散半径需在施工试验后确定,注浆孔布置由工作面向开挖方向呈辐射状现场可适当调整,以保证注浆充分,以不留死角为原则。

岱飞区间暗挖双侧壁大断面深孔注浆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2 岱飞区间2号竖井暗挖区间断面位置纵剖图a 岱山公园方向b 飞跃广场站方向H 断面B 断面标准断面C 断面联络线断面以保留一定长度的掌子面止岱飞区间暗挖双侧壁大断面初期支护图图4 岱飞区间暗挖双侧壁大断面深孔注浆示意图(单位:mm )b 纵剖面一个深孔注浆循环 10 m本次加固范围2 000 2 000未开挖部分300 厚止浆墙止浆墙高度为初支结构高度上一循环加固初支结构已开挖部分止水加固拟合边线范围止水加固范围示意掌子面止浆加固岩盘预开挖轮廓线a 横剖面初支外轮廓线宽度 1 200(1 400)600(700)600(700)600(700)初支外轮廓线高度 600(700)小导管(或大管棚)初支轮廓线超前深孔注浆10 m 为一个循环150°支撑+1道换撑,其中第2道、第3道支撑为φ800 m 厚16 mm 钢管撑,以增强支撑稳定性。

地铁浅埋暗挖法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地铁浅埋暗挖法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匿左 问 线
面, 其左右隧道 中心线基本位 于柱 下独立基础 的正下 方,隧道顶部距离基础 底面约 8I . m。依据 隧道开挖 的影响范 围, 型尺寸为 : 模 左右 边界分别取 隧道开挖
图 l 区 间 隧道 与 大 从 大厦 平面 关 系 图
跨度 的 5倍 , 下边 界取至隧道 开挖跨度 的 4倍 , 上边
二 次衬 砌采 用 3 0 0mmC 0防水 钢 筋混凝 土 。区 间 4 沿 线穿 越 的控制 性建筑 物 为大 从大 厦 ( 1 。 图 )
大 从 大 厦为 丰 台 区周庄 子 农 工 商联 合 公司 办
先 对 隧 道 施 工 引起 的建 筑 物 沉 降值 进 行 评 估 。 由
于 影 响隧 道 开挖 过 程 中 的地 层沉 降 的原 因十 分 复 杂 , 到 隧道 围岩 种 类 、 护 结 构 型 式 、 道 开挖 受 支 隧 方 式 等众 多 因 素 的 影 响 b,采 用 理 论解 析 方 法往
公 楼 , 上 5~ 6层 , 地 结构 形式 为钢筋 混凝 土框 架
结 构 , 础形 式采 用独 立基 础 ,埋置 深度 为 27m 基 . 4

往 较 为 困难 。 而通 过合 理 的 简化 与 假 设 , 采用 有
限元 方 法 对地 铁 隧道 施 工 过程 进 行 仿 真模 拟 是评 估 隧道 施 工 对 周 边 环 境 影 响 的有 效 方 法 之 一 , 其

对 隧 道施 工方 案及 加 固支 护措 施 的选 择 具 有 重要
的意 义 。
l 、
本 文 以北 京 地 铁 1 0号线 二 期 工 程 前 泥 洼 站

地 下水位 埋
西局 站 区 间 隧道 下 穿大 从 大 厦 为例 ,采 用 同济

广州地铁车站、区间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广州地铁车站、区间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中细砂层 、淤泥 质粘 土及粉 红色 砂岩 、泥 质砂 岩层 ,是 一
法、 盖挖逆作法、盖挖半逆作法等;浅埋暗挖法根据工程 m,覆土厚 11 m,穿 越杂 填 土 、海陆 交 互相 沉 积 淤 泥 、 .3
号 线唯一采 用全 盖 挖 逆作 法施 工 的车 站。施工 时采 用 l
广 州地铁 车站 、区间 的暗挖 隧道施 工技 术大致 可 分为
l 明挖法 、盖 挖 法 及 浅 埋 暗 挖 法 中矿 山法 的 喷 锚
支护 、控制爆破钻爆开挖施工
1 1 适 用条 件 .
11 1 明挖 法 ..
微风化岩层 ,软质 岩层 ,裂 隙 发育 ,软 硬互 层 ,裂 隙水 部 分为承压水 。矿 山法 暗挖施工 时采 用短 台 阶法人 工 配合
112 盖 挖 法 ..
2 矿山法 、管棚法 、盾构 法、顶管法 ,冷冻法和 无钻爆机械开挖施工
2 1 适 用 条 件 .
埋深较 浅 、场地狭 窄及 地面 交通不 允许 长期 占道 施工
情况下采用 盖挖 法施 工 。依 据 主体结 构施 -N 序分 为盖挖 E
顺 作法 、盖挖逆作 法 、盖 挖半逆 作法 。该法 是在 既有 道路
浅埋暗挖法是 依据 新奥 法基 本原 理 ,强调地层 的预支
护和预加固,采用多种辅助措施加固并抑制围岩过大变形
的综 合配套施工 技术 ,也 是新 奥法 在我 国城市地 下工 程施
上先完成设计周边围护挡土结构及设置在挡士结构上代替
原地表路面 的纵 横梁 和路 面板 ,在此 遮盖 下 由上而 下分层
工方案和施工技术 。
【 关键词】 暗挖隧道; 施工技术; 方案 【 中圈分类号】 U 5 45
地 铁的 埋深 受 不 良地 质现 象 、技 术条 件 、地 下管 线 、

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浅埋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施工技术

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浅埋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施工技术

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浅埋暗挖施工地表沉降控制施工技术◎李广洲随着城市建设及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工程越来越多,并且展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目前已经成为城市地铁施工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浅埋暗挖法主要通过采取超前加固、优化开挖顺序、改变开挖台阶长度等手段来提高地铁隧道的开挖质量和整体施工安全指标。

通过采用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的多种技术难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此,浅埋暗挖法对于地铁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一)试验段施工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由于隧道周围地层的复杂性、不稳定性特点,需要在隧道施工中进行试验段施工。

首先,在进行隧道结构设计、施工方案、试验段等计划后,需制定隧道开挖试验段,主要探测施工中围岩的变形规律、地面沉降、隧道支护等问题。

其次,从隧道试验段施工中获取的施工参数,可准确地分析出隧道围岩的地质类型、岩石性能,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开挖方案、支护方式、地层加固等形式。

(二)隧道开挖在隧道工程采用浅埋暗挖工艺进行施工时,应结合工况特点、隧道围岩结构特征、周围建筑物下环境要求,以及施工承包单位等基础条件,确认具体的掘进开挖方法,如果施工组织要求较高,应考虑在试验段予以实践施工,从而论证作业成效。

一般情况下,山岭隧道多采取正台阶法进行施工,城市隧道则多采取短台阶法或上台阶分部开挖法进行施工。

施工中所有工序在进行作业时,应尽量不对围岩结构造成扰动影响,如果是应用爆发开挖,应坚持“弱爆破”与“短进尺”施工控制原则,且爆发尺寸一般控制在1米范围之内。

(三)隧道支护第一,利用初期支护来承担所有的荷载,而二期支护则是作为安全的储备工作;第二,将隧道工程初期支护作为临时支护,同时,将二次支护作为隧道工程支护主要结构;第三,初期和二期支护共同作为支护的承载结构,但支护方式的选取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并在施工中根据数据和信息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常情况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是在浅层地表进行的,因此对于地质结构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下,隧道工程在浅埋暗挖地段施工中,双层超前小导管。

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浅埋暗挖法地铁隧道土方开挖施工技术姚伟振【摘要】In the public underground works, because of underground obstacles and restrictions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shallow tunneling method is usually used. Its prominent advantage is suitable for urban soft formations, does not affect the city traffic, no pollution, no noise, and is suitable for a variety of sizes and section forms of the tunnel cavern.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Zhengzhou Metro Line-1 02-contract sec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Eastern Zhongyuan road station underground-cut section tunnel,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shallow tunneling method for tunnel earth excavation,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and method of up and down stairs ring reservation core soil method and CRD method.%在公用地下工程中,因地下障碍物和周围环境限制通常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

它的突出优势在于适用于城市松软地层,不影响城市交通,无污染、无噪声,且适合于各种尺寸与断面形式的隧道洞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地铁二号线 名都~光谷区间隧道施工方案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中国中铁武汉2号线25标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8年10月30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 3.1 地质、地貌··········································2 3.2 地层岩性············································2 3.3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3 3.4 水文地质条件········································3 四、施工条件·············································4 4.1 既有道路············································4 4.2 水电设施············································4 4.3 通讯条件············································4 4.4 通风条件············································5 4.5 供风系统············································5 五、施工准备·············································5 5.1 技术准备············································5 5.2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5 六、横通道转正洞交叉口施工技术措施·······················6 七、区间隧道施工方案·····································7 7.1 台阶法开挖施工方法··································7 7.2 CRD法开挖施工方法··································10 7.3 CD法开挖施工方法···································11 7.4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施工方法···························11 7.5 开挖施工方法的转换·································13 八、区间隧道超前支护····································14 8.1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14 8.2 超前药卷锚杆·······································15 8.3 初支施工要点技术措施·······························16 九、区间正线防水施工····································16 9.1 一般区间工程防水措施·······························16 9.2 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17 9.3 暗挖隧道的复合防水施工·····························17 十、区间正线二衬施工···········`·······················20 10.1 二衬施工方案······································20 10.2 区间隧道变形缝····································21 10.3 暗挖区间施工缝····································22 十一、隧道二衬背后的防水措施····························24 11.1 变形缝防水施工····································24 11.2 施工缝防水施工····································24 11.3 后浇带的防水施工··································24 十二、区间隧道施工运输组织······························25 十三、区间隧道内施工动力设置····························25 13.1 供电和照明········································25 13.2 供风和供水········································26 十四、区间隧道通风布置··································27 十五、区间隧道排水······································27 十六、区间隧道监测施工··································28 十七、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及措施····························28 十八、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9 十九、环境保护措施······································30 二十、职业健康··········································30 一、编制依据 ⑴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和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名都站~光谷广场站区间施工图; ⑵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V标段街道口站~光谷广场站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⑶ 现场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 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YB9258—97) ⑸《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⑹《建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⑺《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⑻《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验收规范》 ⑼《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⑽《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⑾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⑿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⒀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⒁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⒂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GJ08-61-97) 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二、工程概况 名都站~光谷广场站区间线路西起名都站,沿着虎泉街向东至光谷广场站。地面起伏较大,标高为26.94~37.44m,沿线均为密集的建筑物,且管线较多,均分布于虎泉街道路两侧。该区间全线均为地下线,左右线路均以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连接而成,左右线间距为13米,隧道最大埋深16m,最小埋深5.5m。线路纵断面上设置R=5000m的竖曲线。区间线路平面设1个曲线段,曲线半径1000m;区间线路纵断面设人字型坡,最大坡度为5‰,最大坡长为460m。线路沿卓豹路(或虎泉街),到达终点光谷广场站。虎泉街两侧建筑主要是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医院、中船709研究所和民房,建筑物的楼层普遍较低,隧道在路中间下行通过。 本项目设计范围为名都站东端至光谷广场站西端,里程为右(左)DK26+408.307~右(左)DK27+448.000,其中右线全长1039.693m,左线全长1037.102m(含短链2.591m),线路总长为2076.795m,其中 右(左)DK26+408.307~右(左)DK27+406.208为地下线路,采用矿山法和明挖法施工,DK27+406.208~DK27+448.000为明挖段。其中于里程左DK26+782.000(右DK26+779.409)设置1#施工竖井及横通道;于里程左DK26+862.591(右DK26+860.000)设置区间联络通道;于里程左DK27+184.020(右DK27+184.012)设置2#施工竖井及横通道。 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1 地形、地貌 区段地处剥蚀垄岗、残丘地貌单元,途经虎泉街,地面标高为26.94~37.44m,平均标高为32.19m,地面起伏较大。 3.2 地层岩性 根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本区段分布有志留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各时代地层岩性如下: 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棕红等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砖渣、碎石、植物根茎、砼碎块、生活垃圾等物质组成,砖渣碎石粒径一般2~10cm,含量30%左右,结构松散,厚0.3~5.6m。 <10-1> 粉质粘土(Q2al):黄褐色,灰褐色,结构紧密,硬塑状,含少许铁、锰质结核;厚度变化较大,厚1.4~9.5m,埋深0.3~5.5m。 粘土夹砾石(Q2al):棕红色、砖红色,夹灰绿色条带或团块,结构紧密,硬塑状,裂隙较发育,裂面光滑。含少许砾石、铁、锰质结核。砾石含量约占5~15%,呈次圆——次棱角状,局部富集,一般粒径在0.5~3.0cm不等,最大超过7cm以上,成分多为石英岩、灰岩。 粘土(Q2al):黄褐、棕红色,夹灰绿色条带或团块,局部地段底部偶夹薄层红粘土。结构紧密,硬塑状,裂隙发育,裂面光滑,具蜡状光泽,含少许铁锰质结核,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2.5~16.6m,埋深5.8~19.0mm。 粉质粘土夹砾石(Q2el+dl):棕红色,粉质粘土含水量中等偏高,硬塑状,结构较紧密。碎石块径3~10cm不等,呈棱角状,成分为泥岩、石英砂岩、灰岩等,含量一般20~40%不等;一般厚0~6.6m,局部厚达14m。 钙质泥岩(T1d):棕红色,钙质胶结,局部夹极薄层灰岩条带,主要矿物成分为水云母、方解石等,该层总厚约35m,呈夹层状分布于灰岩(16b)中。 灰岩(T1d):灰色,中—厚层状,坚硬,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少量水云母、白云石等矿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