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四大洋练习

七大洲四大洋练习
七大洲四大洋练习

七大洲四大洋练习题

七大洲四大洋练习题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 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是陆地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是海洋 2.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 A.大洋州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州 D.南极洲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A.乌拉尔河 B.马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基尔运河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 A.非洲 B.南极洲 C.亚洲 D.北美洲 6.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 A.北美洲、南美洲 B.欧洲、北美洲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极圈D.南回归线 12.图中的甲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A.格陵兰岛 B.伊里安岛 C.加里曼丹岛 D.马达加斯加岛 读下面四个大洲的轮廓图,回答13~15题: 13.这四个大洲中,被三个大洋包围,终年冰雪覆盖,且唯一无人定居的是()A.(A) B.(B) C.(C) D.(D) 14.大洲B与D之间的大洋是() 15.近日,非洲国家肯尼亚商场发生恐怖活动,我国一名公民遇难。要查找肯尼亚在哪里,应该到图上哪个大洲找?() A.(A) B.(B) C.(C) D.(D) 16.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

A B C D 读下面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的大洋E是() A.太平洋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8.对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叙述错误的是()A.B是海峡B.D是岛屿C.A是岛屿D.C是半岛

二、填表题 最大的大洲最大的大洋 最小的大洲最小的大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纬度最高的大洲纬度最高的大洋 面积最大的大陆面积最小的大陆三、填空题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图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七大洲】 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四大洋】 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太平洋: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 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

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说课稿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中学李小琴 本节内容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第2课时。本章主要讲述了陆地和海洋的基本概况,其中七大洲和四大洋贯穿于世界地理的始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和海峡。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征及重要的大洲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 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 2、归纳总结 3、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问导新 问题导入:①地球上陆地和海洋所占的比例怎么样?②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何特点?③地球上有哪些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巩固旧知识,问题导入课题:大洲和大洋。 环节二:自主学习、突出主体 学生探究:同学们阅读的教材P32内容,以及教材P32图2.5,理解几个概念。 教师:在PPT展示图2.5,提问两名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及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面主要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三: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多媒体展示:出示“大洲分布图”示意图和“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示意图。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文P33~P35,观看图2.6、图2.10和图2.11,观察周围的大洲和大洋,以4人小组合作方式,用5分钟选择1~2个向度写在中卡上,1~2组代表发言, 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③、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 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doc

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教学建议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的环节。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教学任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

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教法建议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材分析“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对于世界海陆分布:设计了三个环节,1.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是陆

七大洲与四大洋

上图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上图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快乐点击 1.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读图2.1-1可知: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 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 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 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 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上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 2.七大洲 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完整word版,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七大洲和四大洋 承德市滦平县第八中学段桂香 一、设计理念: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2、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从复习海陆的分布开始,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

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落实在地图上。 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讨论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 六、教学流程: 1、引入:大屏幕出示一张地球与月球的图片, 教师问:有哪位同学可以指出图中哪一个是地球?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七大洲四大洋练习图

______ (1)四大洋:E._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 (2)半岛:2. 。群岛:K_________。岛屿:L______________ (3)运河: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二、读《世界地图》,完成相关题目。 (1)七大洲:(7分)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_,F __________, G__________。 (2)大洲分界线: A 与C 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与E 洲界:____________________ E 与F 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与G 洲界:____________________ B 与 C 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与 B 洲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写重要的海峡和海域: G J L H P F N M E 1、 海峡:E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 P__________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域:J___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微课 教学设计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内容。课程标准为:海洋与陆地部分——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在地图上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初中世界地理学习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读图、指图、画图、拼图游戏等学习方式,可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也体现了地理学科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学科特点。 二、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的学习,是初中世界地理最为基础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必须准备的基础知识,尤其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特点,是学生建立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架构的基础,对之后“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以及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学习,起着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也是初步形成学生“全球意识”的开始,因此,此知识点是本节、本章的教学重点。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能力 七年级学生在进入初中学习之前,没有真正接触过地理学习,自然对大洲和大洋没有什么概念和知识储备,或许会有小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知道一些知识,但都不成系统。 2、学习心理 由于本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期待地理这门陌生的学科能呈现生动、有趣的知识。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将学习过程设计得由浅入深,力求生动、活泼、有趣,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此外,还要注重逐步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基本情况预设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清镇市七年级某班学生,据了解,该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均较低,少有成绩突出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多地从学习兴趣入手,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注重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提高能力。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基本可以说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开始,涉及到了世界地理和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所以教学方法可使用读图法,初步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读图方法,以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本课的学习虽然学生之前未曾接触,但许多内容较为简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探究。运用智慧课堂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向学生呈现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生动、有趣,让学生感知与平时生活不一样的世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部分视频和图片,激发学习欲望,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初步培养学生的全球观。通过引导、倾听、点拨、鼓励、肯定等诸多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幸福的学习生活状态。 2、学法 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初步学会在一个团队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读图、填图等方式,认识地球表面基本的地理事物,学习到大洲大洋的分布,初步建立学习世界地理的空间思维。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利用地图获取、归纳有用的地理信息,即利用世界地图,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指图、填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初步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大洲洋的相关知识。

世界七大洲国家及四大洋

世界上共有2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5个(中国承认),地区为31个。 截止2013年5月,联合国共有193个成员国。 2000年9月以后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有4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于2000年9月5日加入,欧洲中立国瑞士于2002年9月10日加入,东南亚岛国东帝汶于2002年9月27日加入,欧洲黑山于2006年6月28日加入。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于当地时间7月9号0点(北京时间凌晨5点)宣布正式独立,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第65届联合国大会2011年7月14日一致通过决议,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3个成员国。联合国大会当天举行全体会议,在联大主席戴维斯的倡议下,联合国192个会员国的代表以鼓掌方式通过了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新会员国的决议,至此,世界上只有梵蒂冈和巴勒斯坦还不是联合国成员国,它们仅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世界人口70年增加了2倍:1930年全球人口大约为20亿,1960年上升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突破50亿,1999年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为64亿。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 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 欧洲(44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意大利、梵蒂冈、 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7)

地理 七大洲四大洋

地理七大洲四大洋 世界四大洋,七大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

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据较多资料介绍,最早是由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发现并命名的,“太平”一词即“和平”之意。16世纪,西班牙的航海学家麦哲伦从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 洋并到达菲律宾,航行其间,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于是也把这一海域不约而同地取名为“太平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端的白令海海峡与北冰洋相连,南至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太平洋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渔业水产和矿产资源。其渔获量,以及多金属结核的储量和品位均居世界各大洋之首。大西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处。海洋资源丰富,盛产鱼类,捕获量约

最新七大洲四大洋练习题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 ) 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是陆地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一是海洋 2.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 A.大洋州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3.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州 D.南极洲 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 A.乌拉尔河 B.马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基尔运河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 A.非洲 B.南极洲 C.亚洲 D.北美洲 6.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 ) A.北美洲、南美洲 B.欧洲、北美洲

C.北美洲、非洲 D.亚洲、南极洲 7.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 ) A.南极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8.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9.下列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且没有赤道穿过的是( ) A.南极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图案。图1所示的枕头上就有世界地图,据此回答10~12题。 10.在“枕面地图”中未能示意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 11.在“枕面地图”中有一条横线,该线最有可能示意的是()

A.赤道B北回归线C南极圈D.南回归线 12.图中的甲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A.格陵兰岛 B.伊里安岛 C.加里曼丹岛 D.马达加斯加岛 读下面四个大洲的轮廓图,回答13~15题: 13.这四个大洲中,被三个大洋包围,终年冰雪覆盖,且唯一无人定居的是()A.(A) B.(B) C.(C) D.(D) 14.大洲B与D之间的大洋是() 15.近日,非洲国家肯尼亚商场发生恐怖活动,我国一名公民遇难。要查找肯尼亚在哪里,应该到图上哪个大洲找?() A.(A) B.(B) C.(C) D.(D) 16.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

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马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土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丹麦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为德雷克海峡。 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呢奥天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土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的最窄处。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低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太平洋与大西洋亚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北冰洋: 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组尔—河姆森海峡、设德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至南极大陆。

第二节七大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2、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 3、通过阅读大洲大洋的分布图,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征,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重点与难点 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海陆分布大势与特征 1、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是:陆地,海洋。 2、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点是什么?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今天,我们共同探究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 〔活动〕学生读图2.5。图上这些海陆分布有几种不同形式?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七大洲】 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四大洋】 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太平洋: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南北长大约1.5万千米,东西窄,其最大宽度为2800千米。总面积约为9166万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积的一半稍多一点。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处达9219米,位于

七大洲四大洋图片 [七大洲及四大洋]

七大洲及四大洋 七大洲大小排名(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样) ?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是世界第一 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 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居世界第三位。 ?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 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居世界第四位。 ?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

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居世界第五位。 ?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4%,是世界第五大 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8%,仅大于大洋 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 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 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 七大洲上面分布的国家 ? 亚洲 ? 东亚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 东南亚 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 南亚 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 中亚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 西亚 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跨亚欧)、塞浦路斯(已加入欧盟)? 非洲

七大洲四大洋

七年级地理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七大洲的名称、轮廓、面积顺序、分布特征、位置、分界线(主要掌握亚欧、亚非、南北美洲)。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填写七大洲的名称;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迁移能力。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七大洲看似规律的分布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三、教学难点 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读图讲解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式谈话法等 五、教具准备 地球仪、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投影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宣传画) 大家有没有见过这幅图,觉得眼熟吗? 细心的同学也许已经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过这样的巨幅图片。这是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宣传画之一,名叫亚太城市一家亲。大家看三件体恤上画了什么?(七大洲)。其实,随着各城市间联系的加强,参加峰会的城市并不局限于亚洲太平洋地区。例如有“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法国的“图卢兹”——重庆的友好城市之一,美国的“西雅图”等。这些城市分别在哪些大洲呢?各大洲的位置怎样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七大洲和四大洋。 名称、轮廓(几何)、位置 【指导读书】首先让我带领大家来一次大洲之旅,逐一认识这七个大洲。这需要同学们先读P29的阅读材料《大洲的命名》,看看各大洲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同时对照图2.6“大洲和大洋分布图”或者屏幕上的东西半球图,记一记各大洲的轮廓和简单的位置。(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学生阅读及观察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1、看名字由来;2、看大洲轮廓;3、看大洲的基本位置] [老师从东西半球图点击入大洲轮廓图引导学生答名称,联想轮廓,又返回到东西半球图读出其大致位置。(先看轮廓说名字或先说名字让学生选大洲轮廓)] 【问题抢答】说名字,描轮廓,找位置 这是用东西半球表示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首先回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哪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和东经160。 同学们听我描述,根据我的描述说说是哪个大洲! A、(课件投影亚洲轮廓图)这是哪个大洲? ——亚洲,正是我们所居住的大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七大洲四大洋的概况

亚洲的国家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到的权威信息一共是有51个国家和地区(香港和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阿富汗伊斯兰国The 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曼苏丹国The Sultanate of Oman 阿塞拜疆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Azerbaijan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巴勒斯坦国The State of Palestine 巴林国The State of Bahrain 不丹王国The Kingdom of Bhutan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东帝汶East Timor 菲律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Philippines 格鲁吉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Georgia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大韩民国The Republic of Korea 吉尔吉斯共和国The Kyrghyz Republic 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ombodia 卡塔尔国The State of Qatar 科威特国The State of Kuwait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黎巴嫩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Lebannon 马尔代夫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马来西亚Malaysia 蒙古国Mongolian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缅甸联邦The Union of Myanmar 尼泊尔王国The Kingdom of Nepal

七大洲四大洋教案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发言积极踊跃,但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认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中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内容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