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侯家驹先生《中国经济史》

读侯家驹先生《中国经济史》
读侯家驹先生《中国经济史》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经济史史料学课程作业》题目:《读侯家驹先生<中国经济史>》

年级:2012级

专业:经济史

姓名:陈帅

学号:

读侯家驹先生《中国经济史》

台湾学者侯家驹先生撰写的《中国经济史》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著作,据其自序所介绍,其书撰写始于1987年4月,完成于1997年11月,前后共达11年,可谓十年磨一剑。由此可见其治学态度之严谨。全书以88余万字的篇幅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又颇具有机结构的体系。据作者所说:“本书系采用‘大历史’的写法,即除经济事务外,尚论述政治、社会的背景。所以本书不仅是经济学人的读物,亦可作为通史与断代史学者的参考。”

读完这本书后,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此书的博大精深。它从丰富而又庞杂的史料中勾画出两千余年中国经济史演进的轨迹,并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作为台湾学者,侯先生有着其独特的眼光。他以西方经济史作为参照系,通过中西比较,发掘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那就是政治经济,又被称作权力经济。侯先生认为,中西方历史经验与发展道路有所不同。西欧诸国面积普遍不大,人口不多。这些小国对外面临国与国的竞争,内部则常有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抗衡,工商人士较易发挥其影响力,所以经济制度的变动势必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而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则不一样,因幅员辽阔与人口众多,执政者有君临天下之势,工商人士莫能与之抗衡,以致政治制度成为下层构筑(即基础),经济制度反而成为上层构筑。结果造成“政治制度左右经济制度,政治力量凌驾于经济活力之上”,这种格局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史的争议,历来说法繁多。立场不同,就会有大相径庭的阐释甚至结论。而且任何试图阐释全局的作者,都难免挂一漏万。本书作者作为典型的市场经济者,但亦承认政府失灵存在。如同绝大多数经济学者支持相对小的区域更有经济活力,但并不反对大一统,身在台岛,仍歌颂大一统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一般均衡经济,更没有太多政治情绪,这是一位独立学者的良知。整体而言,虽有“以论写史”的倾向,但全书能够自我圆善,形成系统,所持观点贯之为整体,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功力。

在选材的特点上,本书显得巨细无遗,以致于连续数页累积史料。我觉得少个别材料的使用稍微有些牵强,为证明观点而硬作解释,难免底气不足,或许是

经济学家治史的疏漏吧,当然我也只是个人拙见,不敢妄加判断。但单就书后所附参考文献之多来看,既能博览而后又能整合统一,就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书中有很多新鲜见解,诸如仿照西方的历史分期;对经济史学科的自我认同;以作者提出的“制度成本”定义衡量历代经济得失,并用现代经济视角与术语阐述;

例(两宋财经):

教育较为普及、士商不分、怀疑精神之提倡三个基本贡献连同科技水平的提升,将可降低转换成本。对外贸易的扩张有规模经济,故亦将降低此类成本。坊制崩溃与新市制出现,以及信用工具之提供,将可降低交易成本。至于社会互助,则是降低不明显制度成本。(p581-582)

人地比例与统一分裂的关系;通过区分工业资本主义与商业资本主义解决了中国古代何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判断;通过库兹涅茨(书中为顾志耐)世俗主义、平等主义、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的原则考查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程度,并得出了汉代文景时期、南宋、明代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的结论;认定司马迁时代出现了零利润的均衡市场;

摘录:

出现人类第一个市场经济,第一套自由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国富论》:1、人是理性而自利;2、对于私人营利活动采自由放任态度;3、政府任务小、支出少,故赋税轻;4、以私有财产激发工作诱因;5、以价格既能调节供需。

《史记》货殖列传平准书:(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2)“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3)“网疏而民富”;(4)“礼始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5)“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也”;(6)“富贵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之”;(7)“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司马迁亦可能以此人类第一套自由经济理论而自豪,其于《报任少卿书》中所云:“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很可能是指蕴涵于《货殖列传》及《平准书》中这套思想体系(p227)

以及对汉武帝、唐太宗这样雄主经济领域的过分干预甚至谬错的进行指斥;对于元清野蛮民族的批评,则少见于大陆史学界;作者还特别着眼于历代人民生活水平,有专门章节分析物价工资。讨论财经得失,也多从民生考量;作为台湾学者,我想应该是受台湾学界观点的影响吧。

诸如:

真正融化西方文化思想者厥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民族主义即是顾志耐所说的国家主义民权主义的基础就是平等主义而民生主义正是世俗主义。(p760)

书中对政治统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是不惜篇幅,说明这种矛盾也必然存在。

此书总括了中国古代经济财经演变,侯先生有六大观点:

一,先人求生存、求发展的冲动和动机,构成经济史发展、演变的推动力量;

二,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人口土地比例的此消彼长变化决定经济周期循环;

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其运行成本的高低决定政治分合周期循环;

四,古代皇家官僚行政举措之善恶与政治的统一或多元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当时的政经竞争形势有关;

五,古代皇家官府与民众始终处于博弈之中,限制与反限制的较量此起彼伏,皇家官府多处主动,民众则以隐瞒(如隐瞒耕地面积和户口)和回避,当然也有反抗来应对;

六,古代中国参与国际化利弊互见,主动参与,利多于弊,被动参与,弊多于利,如康乾盛世,人口剧增,如果当时不是引进高产粮食作物(如玉米、红薯),人地比例压力势将压垮社会。

侯先生这样给“经济史”下定义:“经济史是叙述人类为满足其欲望所作奋斗的故事。这是说明人类于自然环境与制度架构中,使用可以逐渐增加其生产或运输力量的技术,作某种程度的适应,以符合其所需……此处的制度,有若干是经济或社会成长的自然成果,有若干是政治单位审慎立法的结果。”根据这个定义可知,一,人是经济史的主体,而自然环境或物质因子则是经济史的客体;二,制度因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要角,而此制度可区分为主要是来自自然形成的经济制度和人为的政治制度。换而言之,经济史的主体是人,是人在既定的自然条件下,为着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进行开发和创造的过程,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历史的重心是民生”。

总之,侯家驹先生所著《中国经济史》,是罕有的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中国历史(不仅仅是经济部分)的著作。全书上迄三皇五帝,下至清末。既有细节展示,又能总结归纳。从学术上讲,是认真而又有新意的作品。说理清晰,对于略微生僻一点的概念都有普及化的解释。文字则是台湾学者固有的娓娓道来的传统气质。作者“最费心思”十一年着成此书,自信“不仅是经济学人的读物,亦可作为通史与断代史学者的参考”。有所成果,才能有所恃,因而,这是一部很值得我认真阅读与学习的佳作。

著作版本:侯家驹:《中国经济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年1月。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阅读答案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回答21~23题(12分) 准①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②。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③,年少者往往罢去。或④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⑤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⑥,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⑦,百姓莫敢后期。累迁⑧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⑨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⑩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11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②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③多临轩顾问: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④或:有人。⑤知:做……知州。 ⑥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⑦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⑧迁:提拔。⑨擢:提拔。⑩引:拉。11魏徵: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常犯颜直谏,深得唐太宗的器重。 2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年少者往往罢去()②事决乃退() 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④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②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21、①适逢、正赶上②才③曾经④最终、终于 22、①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②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 23、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答出三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魏文侯》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日: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者,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听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磺,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过:经过 B.文侯怒,任座趋出趋:驱赶 C.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进:举荐 D.子恶得与魏成比也比:并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不赂者以赂者丧

王旦荐官阅读答案

篇一:王旦荐官阅读答案 篇二:王旦荐官阅读答案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数月,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帝尝示二府《喜雨诗》,旦袖归曰:上诗有一字误写,莫进入改却否?王钦若曰:此亦无害。而密奏之。帝愠,谓旦曰:昨日诗有误字,何不来奏?旦曰:臣得诗未闲再阅,有失上陈。惶惧再拜谢,诸臣皆拜,独枢密马知节(1)不拜,具以实奏。且曰:王旦略(2)不辩,真宰相器也。帝顾旦而笑焉。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宜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拜枢密史,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使任,岂可求哉?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寇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真贤能,无如呆(3)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遂不问。《宋史王旦传》 [注](1)知节:官职名称。(2)略:隐瞒。(3)呆( i):痴愚。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除寇准武胜军节度使除:解除b、甚得许大度量许:这样、如此c、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诏格:公文格式d、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谢:感谢2、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旦真宰相器也的一组是[ ]①而密奏之②惶惧再拜谢③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④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⑤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⑥将相使任,岂可求哉?吾不受私请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上的《喜雨诗》误写了一个字,王旦事后对王钦若谈起此事,其意希望有人进宫请皇上改过来,王钦若阳一套阴一套,把这事歪曲密报皇上,使皇上对王旦很恼火。b、寇准多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坏话,王旦很宽厚,他一方面反躬自责,一方面又极推祟寇准,认为寇准这么做是为人忠直。c、寇准私下里托人请王旦为他在皇上面前说话,让他当宰相。王旦断然拒绝了他,寇准内心怨恨,后来了解真相后,更愧叹不已。d、准大办生辰宴席,皇上得知后,大怒,询问王旦的看法时,他念及旧情,在皇上面前替寇准巧妙化解,使其免受处惩。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2)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参考答案1.a2.c3.d4.(1)寇准在枢密院把事情向皇上禀报了,王旦被责罚,只是叩拜谢罪,公堂的官吏都被处罚了。(2)皇帝全部说出王旦推荐寇准的原因。寇准发出惭愧的感叹,认为自己赶不上王旦。二: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寇准数短

寇准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4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①每期会赋役(适逢、正赶上)②事决乃退(才) 4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准方进取,可欺君邪?答: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46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答: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评分:32分,答出三点即可。【翻译】寇准年少的时候就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里不用详细翻译)。十九岁的时候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的时候,大多会到亭台处观察提问,年纪小的往往放弃不用,有人教寇准虚增自己的年纪,寇准回答说:“我刚刚被选拔上,怎么能够欺瞒君主呢?”后来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后被征召至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陈说厉害,皇帝更加器重他。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曾经在殿中议事,话语不和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起身,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由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犹如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 .....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 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 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 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 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 ....,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 ....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5、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最后还有尾声。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班固撰,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初一语文2017.4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4分) ①zì()情②殷()红③静mì()④面面相qù() 2.诗文.默写。(8分) ①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②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③每归私第,,读之竟日。 ④,但余钟磬音。 ⑤油蛉在这里低唱,。 ⑥,更造崩山之音。 ⑦,禅房花木深。 ⑧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3.文言文解释。(4分) ①普少习.吏事②吾于何逃.声哉 ③诎.右臂支船④其两膝相比.者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了。 B.海面上到处是渔船,入夜,渔火点点,星罗棋布 ....。 C.奥运“祥云”火炬所经之处,“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口号络绎不绝 ....。 D.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 ...非.。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C.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6.下面的情境中,售货员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某顾客到商场买照相机,把货架上的机子几乎都试了一遍,觉得还是不满意,要求售货员带他到仓库去挑。面对这过分的要求,售货员微笑地说:“” A.不行!商场里有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 B.真对不起,我们经理宣布过,任何人不得私自带顾客去仓库挑商品。 C.开玩笑吧,我能带你去?难道你不知道“仓库重地,闲人免进”吗? D.就你特殊!我私自带着顾客去仓库挑选商品时要被罚一个月奖金的。 二、阅读与赏析(38分) (一)诗歌赏析(4分) 夜过鉴湖戴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7.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①“一片蒲帆正饱风”一句中“饱”字用得妙,请简要赏析。(2分) ②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王旦①雅量可敬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②有事送密院③,违诏格④,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选自《宋史?王旦传》)

《寇准传》阅读练习二篇

《寇准传》阅读练习二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 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

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社稷”原分别称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文中用“社稷”代指祭祀。 C.“淳化”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改年号。

{高中试卷}察北中学()高二上学期月月考[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察北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20分。 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和作文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赂.(lù)秦踌躇.(zhú) 喋.(dié)血惩.(chěng)创武功 B.分泌.(mì) 歆.(xīn)羡潭柘.(zhè)寺暗自诧.(chà)异 C.虔.(qián)诚偌.(nuò)大蹊.(qī)跷独辟蹊.(xī)径 D.祈.(qí)祷倒溯.(shuò)牡蛎.(dù lì)长歌当.(dàng)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仓皇急躁暮蔼千里迢迢B.取谛惘然瑕疵口密腹剑 C.屠戮颓费颔首窗明几净D.洗涤浸渍呆滞殒身不恤 3.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点缀.(装饰)落寞.(孤寂)赏玩.(玩耍)一望无际.(边) B.别.致(另外)谦逊.(差劲)凌.空(升高)眉黛.(青黑色的颜料) C.虔.敬(恭顺)凝.视(注意力集中)阡.陌(田间的南北小路) D.宁谧.(安静)回溯.(逆着水流方向走)栩栩 ..如生(生动活泼的样子)4.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散文家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了 广泛而深入的,散文创作更加欣欣向荣。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 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③“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 感到有无限。 A.探求点缀启迪B.探索衬托启示 C.探求衬托启迪D.探索点缀启示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力迎峰度夏形势十分严峻,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出现拉闸限电,二季度高峰时段全国电力供需缺口超过2000万千瓦。 B.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C.据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有力支持了这一结果,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正在得到遏制。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一)

论中国的槐树崇拜文化(一) 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批评指教。 一、崇拜槐树的文化表现 中国人崇拜槐树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l、视槐树为神的象征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及早期人类崇拜树木花草的原因时说:“在原始人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不例外。它们跟人们一样都有灵魂,从而也像对人一样地对待它们。”(1)槐树(特别是古槐树)自古就被人们视为神树而极力崇拜之,产生和出现了许多有关槐树的神化传说。《太平广记》载两京道上槐王和荆山槐神的故事。载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有江叟者,喜读道书,擅长吹笛。一次走到阌乡境,醉倒在驿道旁大槐树下,“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异卓耳。’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山中二郎来省大兄’。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人空心,膏流断节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人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辨此事邪!’槐日:‘老兄不足于语。’告别而去。及明,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叟感谢之。明日,遂人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叟不敢隐。具陈荆山之树神言也。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2)后来江叟在鲍仙师的指点下,道行日深,并凭借仙师所赐玉笛,得到了龙王的水珠,最后得道成仙。故事留下了许多启发意义,一是槐可“构大厦之梁栋”的有用之材;二是器物之用,须得适时,错过时机,有用便会化为无用,栋梁之材也将成枯木朽株,烧火之外,别无可取,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然;三是荆山槐语重心长的开导愚顽,其通达和自我牺牲精神,亦是令人感佩,明知会遭到惩罚,仍热心指点求教者。《唐山县志》载:“神槐在泜河东岸。明河堤数溃,民受其害。有神示梦于邑人曰:我城隍神也。悯若等久罹阳侯之难,今已植砥障矣。厥明视之,岸畔果有槐生焉。自是终明朝无河决之患。”(3)说明神槐能发挥保持水土、固岸护堤的作用。《夷坚志》还记载了神槐送药的故事,说江西饶州鄱阳县(今波阳)有一槐花巷,因巷中有棵老槐树而得名。有个外地秀才叫徐武的因事到县,游览街市看到此树,抚摸树干感叹道:“这树心都已枯蠹中空,只存枯皮,却老干虬枝,枝叶蔚茂,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随了多少雨雪风霜,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一定得了灵气成精了!”晚上回到客店,正要就寝,忽听得轻轻敲门声,开门一看,见一清秀女子站在门前,自称是槐花巷内的大槐树精魄,因秀才白天惠顾,怜悯赞叹,故特来致谢.庆历四年五月,住在槐花巷的府吏陈忠显,因腰痛让妻子温酒调药,其妻误将外用的滑肌散投入,陈服后腹内绞痛,吐泻不止,全家人为之不安。正准备天亮后到集市上买绿豆解毒,外面响起叫门声,说是巷内邻居槐娘,特前来送解药。陈因怕槐树精作崇,不敢开门接受。《南柯太守传》说有书生淳于芬梦人槐安国,被招为附马,迁官晋爵,享尽荣华富贵。后来因交战失利,公主夭亡被遣。那槐安国便是为人熟知的大槐树下的蚂蚁世界,

侯银匠小说分析

侯银匠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解析】情节是小说的基本要素。是否读懂了小说的考量之一,在于能否把握小说情节内在的关联,或者说小说情节的因果链。小说的第二段的主要信息有两点:一是侯银匠父女的相依为命,一是侯菊的精明能干。这一节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张本。 【解析】题干中“对全文情节展开”是审题的关键,意思是第二段与下文哪些情节有什么样的关联。从下文来看,作者写了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那么,这些情节跟第二段有什么关联呢?笼统地讲,这些情节是由第二段展开来的,换句话说,第二段为下文作了铺垫,或提供了具体构思的依据。具体来说,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展开来的。而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精到”展开来的。 【答案】: ①该情节表现出父女相依为命地生活,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做铺垫。(2分) ②该情节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做铺垫。(2分)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以及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解析】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实为侯银匠。小说中对于侯银匠这个形象的表现,直接表现的有行动与对话的叙写,比如为女儿挑女婿,喊女儿“拿点油来”,下泪,一个人喝酒,这些细节描写丰富而生动。此外也有心理活动的叙写。画线的两处,都着眼于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处通过心理的叙写表现侯银匠在女儿出嫁前的复杂情感。侯菊是侯银匠一生心血所系,现在女儿终于成人,那么懂事,那么能干,并且找了个好人家,有个好归宿,他的一生的大事即将完成,可以告慰妻子,自己的含辛茹苦也没有白费,这是甜;自己的女儿嫁到陆家,陆家大儿媳二儿媳家境好,自己不过是个手艺人,没有多少陪嫁,不能让女儿风风光光嫁过去,委屈了女儿,这是苦;多少年与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的安慰,是他生命所系,可是女大当嫁,女儿就要走了,今后要一个人过了,这也是苦。苦甜交织,构成此时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二处通过独白揭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这需要联系上下文情境,体察人物的内心情感。“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多年来父女相依为命,侯菊已经是侯银匠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虽然女儿已出嫁,但总觉得女儿还在身边,于是随口会喊出来。“及至无人应声”,怔忡之后才醒悟,这种情景自然表达了对女儿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这一切无可解脱,只能以自嘲的方式来化解。这一处细节与小说结尾处相通相对,含蓄隽永。【答案】

宋史寇准传阅读答案

宋史寇准传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他日,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帝怒,罢知青州。真宗即位,尽以军事委准,准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上还行宫,留准居城上,使人视准何为。准方与杨亿饮博,歌谑欢呼。帝喜曰:“准如此,吾复何忧?”明年,罢为刑部尚书。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准请间曰:“皇太子人所属望,愿陛下思宗庙之重,传以神器,择方正大臣为羽翼。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已而谋泄,罢为太子太傅,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及准贬未几,谓亦南窜,道雷州,准遣人以一蒸羊逆境上。谓欲见准,准拒绝之。闻家僮谋欲报仇者,乃杜门使纵博,毋得出,伺谓行远,乃罢。 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在雷州逾年。卒,归葬西京。道出荆南公安,县人皆设祭哭于路,折竹植地,挂纸钱,逾月视之,枯竹尽生笋。众因为立庙,岁时享之。 注:匽,厕所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逊嗾上其事嗾:唆使 B 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薄:迫近 C 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谨:恭敬 D 及准贬未几,谓亦南窜窜:逃窜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寇准为人正直的一组是(A) (1)准方进取,可欺君邪(2)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3)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4)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5)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6)准遣人以一蒸羊逆境上 A(1)(2)(4) B(1)(5)(6) C(2)(3)(6) D(3)(4)(5)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寇准才智过人,少年得志,十九岁就中了进士。虽功高名重,深得皇帝赏识和信任,但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屡遭贬谪。 B寇准招致丁谓加害,源起著名的溜须故事。但寇准却在丁谓落魄时给他送去蒸羊,并制止了想要报仇的家童 (娆雪+语文网) C寇准深得百姓爱戴,死后灵柩运往西京安葬,途径公安县时,百姓张挂纸钱,拦路哭祭。后来挂纸钱的枯竹都生出了竹笋 D寇准生活豪侈,常常大宴宾客,与宾客关上府门畅饮豪赌,甚至在军情紧张之际,依然纵酒痛饮,恣意欢谑。 7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 译文:_寇准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皇帝因此赞许他。 (2)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译文:_家中不曾点抽灯,即使是厨房厕所这样的地方,也一定点着蜡烛。

武汉市青山区任家路中学2020届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任中2019年九年级九月月考试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冠冕(miǎn)鲜妍 (yán) 一代天娇.(yāo) B.飘.逸带挈(qì)逞能(chěng)面面相觑(qū) C.羞赧娉婷 (pīng) 勾当(gòu)不省人事(xǐng) D.聒噪嗔视(chēn)嘶哑( yǎ ) 如雷惯.耳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次次自然灾害的考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本色,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在着一个深刻道理: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在风险挑战中不断“中国梦”的新高度。 A. 严酷验证磨练诠释到达 B. 严格证实锻炼阐明腾达 C. 严重证明磨砺阐述进达 D. 严峻见证砥砺阐释抵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度提高。 B. 在期末复习备考中,不少学生存在着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复习效果不理想。 C. 中国是华盛顿公约缔约国之一,这意味着,除了少数动物园以及博物馆的交流外,国内出现了穿山甲制品,均为走私的赃物。 D. 共享经济是否有专业成熟的规章制度,是否有明确的责任归属,是其能否走出寒冬的关键因素。 4.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B.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宋史·王旦传

宋史·王旦传 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僭侈,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寇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呆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遂不问。 翻译: 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寇准却专说你的短处呢!”王旦回答说:“当然是这样的了,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多年,难免在政事上有许多缺失,寇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寇准的忠直,这就是臣之所以一再保荐他的原因啊。”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寇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当寇准免去枢密职位后,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为相,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可用求来的呢?我不能接受你私下的请求”寇准心中很不愉快。其后皇上果然授予寇准节度使同平章事。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寇准担任镇守一方要职中,在过生日时,建造山棚举办盛大宴会,服装用品奢侈且超过规格,被别人奏报。皇帝发怒,对王旦说:“寇准办事按皇帝的规格,可以这样吗?”王旦慢慢地回答说:“寇准确实有德有才能,不会如此无知!”真宗皇帝随即明白,说道:“我知道了,这正是他的无知。”就不再过问此事……

侯银匠小说分析

侯银匠 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解析】情节是小说的基本要素。是否读懂了小说的考量之一,在于能否把握小说情节内在的关联,或者说小说情节的因果链。小说的第二段的主要信息有两点:一是侯银匠父女的相依为命,一是侯菊的精明能干。这一节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张本。 【解析】题干中“对全文情节展开”是审题的关键,意思是第二段与下文哪些情节有什么样的关联。从下文来看,作者写了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那么,这些情节跟第二段有什么关联呢?笼统地讲,这些情节是由第二段展开来的,换句话说,第二段为下文作了铺垫,或提供了具体构思的依据。具体来说,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展开来的。而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显然是由第二段“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精到”展开来的。 【答案】: ①该情节表现出父女相依为命地生活,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做铺垫。(2分) ②该情节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做铺垫。(2分) 2 .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4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以及对人物形象的鉴赏。 【解析】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实为侯银匠。小说中对于侯银匠这个形象的表现,直接表现的有行动与对话的叙写,比如为女儿挑女婿,喊女儿“拿点油来”,下泪,一个人喝酒,这些细节描写丰富而生动。此外也有心理活动的叙写。画线的两处,都着眼于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处通过心理的叙写表现侯银匠在女儿出嫁前的复杂情感。侯菊是侯银匠一生心血所系,现在女儿终于成人,那么懂事,那么能干,并且找了个好人家,有个好归宿,他的一生的大事即将完成,可以告慰妻子,自己的含辛茹苦也没有白费,这是甜;自己的女儿嫁到陆家,陆家大儿媳二儿媳家境好,自己不过是个手艺人,没有多少陪嫁,不能让女儿风风光光嫁过去,委屈了女儿,这是苦;多少年与女儿相依为命,女儿是他的希望,也是他的安慰,是他生命所系,可是女大当嫁,女儿就要走了,今后要一个人过了,这也是苦。苦甜交织,构成此时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二处通过独白揭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这需要联系上下文情境,体察人物的内心情感。“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多年来父女相依为命,侯菊已经是侯银匠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虽然女儿已出嫁,但总觉得女儿还在身边,于是随口会喊出来。“及至无人应声”,怔忡之后 才醒悟,这种情景自然表达了对女儿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这一切无可解脱,只能以自嘲的方式来化解。这一处细节与小说结尾处相通相对,含蓄隽永。 【答案】 ① 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1分) 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1分) ②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2分) 3?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泰安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山东省泰安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12.03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答第I卷前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或答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纸、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慑.服/蹑手蹑.脚陪.绑/烘焙.坊菁.华/泾渭.分明 B.裨.益/髀.肉复生道行./行.道树翁媪./面有愠.色 C.瑰.丽/岿.然不动讥诮./翘.尾巴炽.热/炙.手可热 D.祈祷/歧路亡羊啸傲/肖像画蝉蜕/蟾宫折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闲置冷板凳竹暴平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盲点印花税功亏一篑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C.陨石西洋景胁肩谄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D.休假双规制轻歌曼舞阳春白雪,和者必寡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的相声,都将自己的艺术视野在原生态的市井小民身上,具有“草根文化”的喜剧属性。 (2)林书豪的成功,为华裔乃至亚洲人,表明除了姚明这样的大个子,普通黄种人也可以在强手如云的篮球世界取得一席之地。 (3)网络拒绝谣言,也拒绝“垄断”,但许多人却这样,以为网络上没有批评,没有质疑,才算工作平妥,才算治理有方。 A.聚集证明误解B.聚焦正名曲解 C.聚集正名曲解D.聚焦证明误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早已高调宣布退休的达赖再次向其信徒发出号召,鼓动信徒参与“自焚”等和平运动。其浓重的血腥味再次证实达赖“和平运动”,不过是欺世盗名 ....而已。 B.叙利亚局势急剧恶化: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流血冲突不止,外部力量也正紧锣密鼓 ....地向反对派提供武器装备。叙利亚滑向全面内战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C.今年第一个销售周期,地处内陆的泰安市的房屋均价已突破5000元大关,而市府附近 的“国山墅”更达到每平方米14000元的高价,令工薪阶层望尘莫及 ....。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试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每期会赋役()②事决乃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适逢、正赶上②才 2.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3.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译文】 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又认真努力,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从没拿出官府征调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做为三司度支推官。后来又变成担任盐铁判官。早晨会师官员们讨论国事,寇准极尽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的器重他了。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