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前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和发展的基本能力。

这些基本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等。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际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综述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

文献综述1. Bowen, W. G., & Rudenstine, N. L. (1992). In pursuit of thePh.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Bowen和Rudenstine的研究旨在理解Ph.D学位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行为能力发展的影响,并将其称为“智力核心素养”。

作者提倡教育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而不是单纯地专注于知识的传授。

2. Wagner, T. (2008). The global achievement gap: Why even our best schools don’t teach the new survival skills our children need - and whatwe can do about it. Basic Books.Wagner在他的书中谈到了“全球成功素养”,这是21世纪人们所需的核心素养。

这种素养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学术能力,而是涵盖了社交技能、跨学科思维、创新性思维、团队合作和数字媒体素养等多种能力。

作者呼吁教育改革者必须为学生培养这些素养。

3.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12). Education for life and work: Developing transferabl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21st century.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该研究委员会认为,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21世纪社会,学生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和素养。

核心素养文献综述

核心素养文献综述

核心素养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进行,当今时代对各学科课程的专业精细化和信息智能化水平的要求日益呈现更为现代性的人文素养、技能专注与价值旨归的发展趋势。

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将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转变到“五大核心素养”。

“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凸显“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公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前提。

在总结多位专家学者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章进一步探索家国情怀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信息技术革命;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综述范围文章所研究的理论观点以国内学者所著的学术论文为主,通过综合近些年《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课程教育研究》、《科技教育》、《素质拓展》、《林区教学》、《中国多媒体网络教学学报》等期刊文献的调阅,为当前提高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信念、态度、价值观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与有效途径。

基本概念及研究目的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家国情怀”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作了如下定义:“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有价值关怀,•••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1]本文立足时代背景,以不同层次、系统性、多角度的理论观点为基点,以当代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为原则遵循,以中学生实际生活为嵌入点,综合分析、理性把握当代高中历史课程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对不同文献所反映的不同观点进行筛查、整理、分类、回顾性分析,准确把握时代主题与当代教育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新形态,正确认识历史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这一核心素养的基本规律与具体规律。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核心素养可以定义为一个个体的内在能力和外在行为形态,以此
代表对当前激励下的情境的发展、反映和调节能力。

近年来,随着社
会改变,核心素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许多研究表明,培养和发展
核心素养将有助于孩子获得学习成功,并且可以在整个生命周期都得
到提升。

核心素养的实施可以从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开始,从而帮助他们
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中获得成功。

另一个重要的构件是社会和情感学习,它可以选择我们可以使用适当的行为和言语来表现在社会上,也可以
学习如何建立社会关系、解决问题和调解矛盾。

健康素养是另一个重
要部分,可以帮助管理压力,增加自信心和自我控制,帮助孩子建立
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意识和全面发展。

此外,在过程中还可以加强以前的工作,并建立革新的模式,以
加强孩子的自主主义、独立性和责任感。

这可以针对他们的能力和兴
趣进行特定的强化,并为他们创造多样化、鼓励性和有挑战性的学习
机会,以引导孩子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尊重他人,构建积
极可行的未来。

总之,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是培养下一代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

它将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回应今天的全
球化,维持重要的伦理和价值观,并建立未来的操作慨论。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核心素养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专注于育人在技能、价值观、态
度和知识方面的发展。

它不仅指示学生抓住日常机会构建自己的素养,也帮助到学校实施儒家伦理和社会价值观,把学生教育进入新的领域。

核心素养是美国在国际教育方面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被用来改善当前教育系统存在的缺陷。

主要内容包括:责任心、批判
性思维、跨文化理解、全球人文理解、市民参与、利他主义、生态可
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常识。

英国教育家弗朗兹·约翰斯曾提出,核心素养可以分为知识性素养、技能性素养、感知性素养和价值性素养。

知识性素养是指培养学
生学习知识、批判性思维、理解复杂知识和最新技术的能力;技能性
素养提供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能;感知性
素养鼓励学生发展新的思维习惯,改变已有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价
值性素养的宗旨是形成和维护利他主义和友爱的品质。

一些研究表明,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
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能力和多元文化技能差距。

因此,核心素养应
在当今的国际教育中受到重视,可以将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
潜能发展 and 自立能力建设,从而更有效地造福学生。

我国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文献综述

我国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文献综述

我国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各国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更是被赋予了极高的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综述,系统地阐述核心素养的内涵、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 education reform,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has become a common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education field of various countries. In 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among students in basic education has been given extremely high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aims to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 on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core literacy for students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through thesorting and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界定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其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阅读教学中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阅读教学中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阅读教学中发展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素养,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方面的内容。

对学生而言,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具备语文核心素养,就有能力通过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给予重视。

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阅读的书籍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才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会更加积极地去学习语文,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核心素养、概念内涵、发展策略一、前言我国部分小学生素质教育仍然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上有所创新。

随着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小学生的阅读教育问题开始逐渐引起社会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学时期已经是学习语言发展的一个关键期,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早一些的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或者生活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争取在不断的阅读教学中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现代的词汇,但蕴含的思想由来已久。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一直都是教育家、哲学家探讨的核心。

(一)东西方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以“品德为中心”的人才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方,苏格拉底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最重要的命题。

到后来,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或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都提出公民必须拥有的几种主要德性,如正义、智慧、勇敢、懂得节制等,由此构成古典理论下的公民素养。

在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们也很早就围绕健全人格进行了思考,可将其归纳为“内圣外王”的传统人才观,认为人最重要的是德行修养;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生张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主张教育学生自幼就须“洒扫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开始,以修养其孝悌忠信之道”,并强调“立志”“主敬”“存养”“省察”“力行”的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

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前言通过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建设全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建设的主要经验,即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学生工作建设的“核心”、多样化的课程共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需要多主体参与以及制度建设是课程变革的必要保障。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对当代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特征和价值取向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英国是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国家,提出这一理念旨在帮助个体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英国继续教育联盟(Further Education Unit,FEU)将核心素养界定为经验和素养,其中包括:个人和职业发展;工业、社会和环境研究;交往;社会研究;计算;科学和技术;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操作技能;问题解决等。

“核心素养”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地关注和提及,并受到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选择”跨国研巧项目,构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总体概念参照框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

该项目最终于2003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核也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提出了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一一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21 世纪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和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等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核心素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研究核心素养的起点应是厘清个人的成功发展与社会的良好运作之间的契合点,OECD 结合文化和人口等因素,通过协商、整合,将核心素养归纳为:“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方面。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现状,本文开展了一项实证调查,旨在揭示我国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期望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覆盖了全国多个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群体。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等多维度分析,以揭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次实证调查,我们期望能够发现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优势与不足,为教育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过程中应当形成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对于其未来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具有深远影响。

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已有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知识与技能,更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新思维、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应对当前的学习任务,更是其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

同时,学者们还对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我国学生在不同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这些研究不仅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践指导。

学者们还关注了核心素养与全球教育趋势的关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前言通过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建设全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建设的主要经验,即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学生工作建设的“核心”、多样化的课程共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需要多主体参与以及制度建设是课程变革的必要保障。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对当代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特征和价值取向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英国是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国家,提出这一理念旨在帮助个体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英国继续教育联盟(Further Education Unit, FEU)将核心素养界定为经验和素养,其中包括:个人和职业发展;工业、社会和环境研究;交往;社会研究;计算;科学和技术;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操作技能;问题解决等。

“核心素养”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地关注和提及,并受到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选择”跨国研巧项目,构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总体概念参照框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

该项目最终于2003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核也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提出了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一一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

21 世纪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和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等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核心素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研究核心素养的起点应是厘清个人的成功发展与社会的良好运作之间的契合点,OECD 结合文化和人口等因素,通过协商、整合,将核心素养归纳为:“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方面。

欧盟将核心素养发展为“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并认为:终身核心素养是能以实现自我发展、融入社会和胜任工作为目的,具备多种技能、知识和态度的的必备素养。

任永辉(2014)在《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对策探析》认为,核心素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它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求知、生存和做人,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

王健龙(2014)在《加强核心素养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中认为核心素养则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

辛涛,姜宇,王烨辉(2016)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一文中指出,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立归根究底是为了促进教育模式的转型,从过去重视教学中学科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转向重视学生核心能力和素养的生成;从过去重视学生知识结构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转向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全面发展。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出:(1)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实现个人的发展为目的的;(2)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3)核心素养将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富强三方面结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总之,核心素养是个人全面发展、社会稳健进步的保证,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要条件。

二、英语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英语核心素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体系。

一方面,从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角度来看;李家清认为:“英语核心素养是指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具备的关键素养”。

汤国荣分析:“英语核心素养应是英语学中最具学科本质的东西,不应随着时代和国界的不同而不同;应是最能体现英语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属学科固有,无法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来替代;应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英语知识、最关键的英语能力、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英语思维”。

张家辉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它涵盖了英语知识、英语能力、英语方法、英语思想、英语品质等多方面的内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英语学的发展对其要求及侧重可能不同,不同学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成分也不同”。

综上研究,笔者认为:英语核心素养有以下两点特征:(1)英语核心素养是英语学科的灵魂;(2)英语核心素养对人的学习、成长和终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英语核心素养的体系构建角度来看,众多学者认为,英语核心素养的构建方式多样。

吴岱峰从教育心理学和英语教育教学的关系出发,认为英语核心素养应包含表达、认识、综合思维、人际关系四个方面;汤国荣从英语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认为英语核心素养应由技能、视角、综合思维三大方面构成;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表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体系构建应结合各级各类学校的特点,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和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由此可以得出:对于英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和方法要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地各方面的特点,构建适合本地的培养方式和体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学者意识到了英语学科人文性的特征,并对英语教学和核心素养做了一定的研究。

谭家善(2004)在《对英语教育核心价值的思考》中以核心素养教育观作为出发点,指出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与评价所存在的核心素养。

李清云(2007)在《语言教学与核心素养》中主要以英语教学为出发点,深刻阐述了语言类学科具有的丰富核心素养内涵,以及教师怎样传递这种核心素养。

梅翠平(2010)《英语语言技能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中通过研究分析语言技能和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的各种相关案例,寻找能够有效提髙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英语核心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实施途径探析。

这方面的问题一直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因此研究的文献也相对较多。

代表性的有王珕(2015)的《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很多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李明远,彭华清(2016)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文在探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再如黄丽燕(2016)的《以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探索》一文分析了学校的英语核心素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学院应从教育理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升核心素养教育的效果。

由此可见,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国内外教育界对核心素养教育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了总结。

英语教学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和加工处理文字表层信息,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核心素养的领悟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Zhang T Z. A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the Link of Practical Training on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Majored i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J]. 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6.[2]Chuan-Liang L I.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Approach Choice[J]. Journal of Shandong Police College, 2013.[3]Wang J. Study on Cultur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 2011.[4]Liao H Z, Luo C G, Jiang L B. On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trategy of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in communi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J]. Journal of Changsha Telecommunications &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2010.[5]辛涛, 姜宇, 刘霞.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5-11.[6]辛涛, 姜宇, 王烨辉.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5-11.[7]夏雪梅.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划分与干预实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3(7):11-16.[8]辛涛, 姜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构建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J]. 人民教育, 2015(7):26-30.[9]周庆宝. 关注课堂教学“五化”,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 内蒙古教育:d, 2016(5):18-18.[10]曾德菊. 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 科学咨询, 2016(46).[11]吴佩佩. 多管齐下,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 启迪:教育教学版, 2016(6):28-29.[12]宋智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形成对策研究[J]. 才智, 2014(14).[13]李明远, 彭华清. 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 2016(28):58-60.[14]高华. 例谈课堂教学多方式提升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 作文成功之路旬刊, 2016(7):33-33.[15]施丽华.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师素养[J].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