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智能交通物联网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19年4月目录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4)二、公司发展战略 (6)1、发展战略 (6)2、经营模式与业务模式的变化、经营风格与战略举措 (6)(1)推进商业模式的转变 (6)(2)坚持“互联网+”思维 (7)(3)聚焦创新驱动,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 (7)(4)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增添发展新动力 (7)(5)深化精益管理,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 (8)(6)加强科技研发,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8)(7)优化人才结构,进一步加强持续发展能力 (8)(8)加快市场开拓,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9)3、各产业和细分市场的发展定位、目标 (9)(1)智能制造产业 (10)(2)智慧城市产业 (10)①智能交通产业 (10)②平安城市产业 (10)③信息网络产业 (11)④智能建筑产业 (11)(3)电子制造服务业 (11)三、公司经营计划 (12)1、努力完成经营目标 (12)2、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强化提质增效 (12)3、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着力推动转型升级 (12)4、以体系性变革为重点,着力夯实精益管理 (13)5、以合规性管理为根本,着力全面风险管控 (13)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4)1、市场风险 (14)2、运营风险 (14)一、行业格局和趋势201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与宏观经济走势呈一致性趋势,内部动能持续提振产业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强势发力,通信设备智慧变革打开增量空间,新兴领域亦将蓄力孕育产业势能递增阶梯。
新时代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在高质量引领发展。
2018,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加13.4%,其他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也将有望弱化对美出口减少的影响。
发展智能制造有利于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捷响应,优化制造业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推动行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
2019年智能计量仪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智能计量仪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19年4月目录一、行业发展趋势 (3)1、政策的支持 (3)2、NB-IOT技术将助推智能水表广泛应用 (3)二、公司发展战略 (4)三、公司经营计划 (4)1、技术研发 (4)2、质量控制 (4)3、国内销售市场拓展 (5)4、国外销售市场拓展 (5)5、投资并购 (5)四、风险因素 (6)1、国家产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6)2、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风险 (6)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7)4、技术开发风险 (7)5、人才不足或流失的风险 (8)6、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8)一、行业发展趋势1、政策的支持近年来随着国家“一户一表”工程、阶梯价格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和《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智能计量仪表数量日益增多。
为方便管理、监测与控制,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用户一方面对新建住宅安装智能化计量仪表,另一方面逐步进行传统计量仪表向智能化计量仪表的改造。
受益于上述原因,公司的主营业务规模及利润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NB-IOT技术将助推智能水表广泛应用NB-IOT,即窄带物联网,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低、成本低、功耗低、架构优等特点。
自2016 年6 月NB-IOT 标准获得国际组织3GPP 通过后,国内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等企业均加快了推进NB-IOT 商用化进程的步伐。
由于NB-IOT 技术适用于低功耗广域网市场,能够实现物联网智能水表及终端的低功耗和低成本、覆盖范围广等严格要求。
我国水表行业已将NB-IOT 无线网络接入技术列入我国水表行业“十三五”期间重要推广的应用技术,并计划在水表行业内组建“无线通信技术工作组”,制定相关标准及技术解决方案,推进NB-IOT 技术在智慧供水业务中的应用。
交通运输部行业智能航运发展方案

交通运输部行业智能航运发展方案第一章智能航运发展战略规划 (2)1.1 智能航运发展背景 (2)1.2 智能航运发展战略目标 (2)1.3 智能航运发展路径 (2)第二章智能航运技术体系构建 (3)2.1 关键技术梳理 (3)2.2 技术体系框架 (3)2.3 技术创新与迭代 (4)第三章航运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4)3.1 港口智能化改造 (4)3.2 航道智能化改造 (5)3.3 航运信息化建设 (5)第四章智能船舶研发与应用 (5)4.1 智能船舶研发方向 (5)4.1.1 船舶自主航行技术 (5)4.1.2 船舶能源管理与优化 (5)4.1.3 船舶机械系统智能化 (6)4.2 智能船舶技术应用 (6)4.2.1 船舶自动驾驶系统 (6)4.2.2 船舶能源管理系统 (6)4.2.3 船舶机械故障诊断与预测 (6)4.3 智能船舶产业发展 (6)4.3.1 产业规模与结构优化 (7)4.3.2 产业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 (7)4.3.3 产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7)第五章航运业智能化服务模式创新 (7)5.1 服务模式创新方向 (7)5.2 智能化服务体系建设 (7)5.3 航运产业转型升级 (8)第六章智能航运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8)6.1 政策法规制定 (8)6.2 标准体系构建 (8)6.3 监管机制创新 (9)第七章智能航运人才培养与引进 (9)7.1 人才培养机制 (9)7.2 人才引进政策 (9)7.3 人才队伍建设 (10)第八章智能航运产业协同发展 (10)8.1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10)8.2 产业跨界融合 (11)8.3 产业生态构建 (11)第九章智能航运国际合作与交流 (11)9.1 国际合作框架 (11)9.2 国际交流平台 (12)9.3 国际标准制定 (12)第十章智能航运发展评估与监测 (12)10.1 发展评估体系 (12)10.2 监测预警机制 (13)10.3 发展成效评价 (13)第一章智能航运发展战略规划1.1 智能航运发展背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航运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2020年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2020年4月目录一、行业发展态势 (3)1、智能物联网行业现状 (3)2、智能物联网的行业趋势 (3)二、未来发展策略 (4)三、2020年经营计划 (4)1、创新驱动 (4)2、业务发展策略 (5)3、人才资源与激励机制 (5)4、精细化管理提升经营质量 (5)5、加强品牌形象建设 (6)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一、行业发展态势1、智能物联网行业现状中国物联网市场空间巨大,自2012年开始发展稳步增长,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15万亿元,而随着物联网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22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7.2万亿元。
2017年以来,国内物联网连接数实现爆发式增长,国内主要平台取得快速发展。
但国内物联网平台的市场格局仍相对稳固,平台企业并未随着应用规模跃升而大幅增加。
经过数年运营,部分平台厂商经营出现困境,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转型方式。
大型企业除了不断强化自身平台功能外,还重点加强对边缘计算、AI等能力以及对工业、汽车、家居等垂直行业的支持,如阿里云IoTLink平台、华为Oceanconnect平台不断联合行业合作伙伴持续孵化多样化解决方案。
2、智能物联网的行业趋势随着国家战略部署对物联网发展提出新要求。
作为国家落实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实现智慧社会、工业互联网、军民融合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物联网的发展面临新机遇。
此外,应用需求升级也将为物联网带来新机遇。
一是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将驱动物联网应用进一步深化。
当前物联网应用正在向工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业务全流程渗透,农业、交通、零售等行业物联网集成应用试点也在加速开展。
二是消费物联网应用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
全屋智能、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智能门锁、车载智能终端等消费领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双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2019年建筑智能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建筑智能化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2019年4月目录一、行业发展趋势 (3)二、公司发展战略 (4)三、公司经营计划 (4)1、改进目标 (4)2、创新目标 (4)3、市场目标 (5)4、融资目标 (5)四、风险因素 (5)1、行业经营模式风险 (5)2、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收风险 (6)3、市场过度竞争风险 (6)4、下游行业变化风险 (6)一、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为建筑智能化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将与智能、绿色、节能、生态、便民服务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从业务领域上讲,持续提升工程质量将是主要趋势,施工与调试的工程质量、工程监督将更加强化。
而前端项目的设计、规划将得到快速发展,以项目整体效益为出发点,系统设计规划业务将逐步得到重视;后端的运行维护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专业智能化的运行维护管理将成为智能建筑全过程的重要一环。
从技术趋势来看,创新应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由探索演变为成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从数据感知、信息传输到智能处理与决策的纵向系统框架逐步搭建完整,而节能、安防、通信等横向应用领域将集成在一个系统平台,单一的楼宇自控将向复杂的、全面的系统联动发展。
从市场分布看,随着国家城镇化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中西部城市群、小城镇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东部大城市已经成熟的技术、模式将会向中西部城市转移。
未来,东部地区将从适度规模新建项目、转向既有建筑的改造、升级,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从行业监管来看,未来国家产业方向将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法规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业标准体系、专业架构、技术体系、工程实施体系将建立和完善,而行业协会也会积极营造行业创新发展环境,共享资源,促进行业整体快速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继续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实现公司业务与行业热点的有机结合,加快业务创新,实现工业自动化的管理协同化与服务智慧化,最终成为以自动化场景为应用的专家。
智能城市交通行业创业计划书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智能城市交通行业创业计划书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智能城市交通行业创业计划书: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的创业计划,以解决城市交通效率低下的问题。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优化交通流量分布,缓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1. 引言:尽管交通工具的种类和交通设施的规模不断增长,但城市交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能否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质量,更是关系到城市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种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2. 市场调研:本创业计划的市场调研重点聚焦于城市交通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城市交通设施效率低下,交通拥堵问题普遍存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
3. 解决方案:本创业计划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
该系统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收集并处理城市交通数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4. 技术支持:物联网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支持,它通过连接各种交通设备和交通工具,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
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海量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5. 优势和竞争力:相较于传统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有以下优势:一是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二是节约能源资源,降低污染排放;三是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6. 实施计划:为了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本创业计划提出以下实施计划:一是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合作,共同建立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二是与交通设备、交通工具的生产厂家合作,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三是开发智能手机应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导航服务。
7. 风险和挑战:本创业计划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是技术风险,要克服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2019年智慧城市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智慧城市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2019年3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趋势 (4)
二、公司核心竞争力 (5)
1、行业经验 (5)
2、客户资源 (5)
3、技术研发 (5)
(1)分层研发,保证新技术和新产品持续供应和有效研发 (5)
(2)培养核心研发人员 (6)
4、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优势 (6)
三、公司发展战略 (6)
1、深耕现有业务,提升市场占有率 (6)
2、研发智慧城市平台软件 (6)
四、公司经营计划 (7)
1、市场拓展计划 (8)
2、研发计划 (8)
3、提高科研推广应用、转化能力和效率 (8)
4、人力资源计划 (8)
五、风险因素 (9)
1、应收账款余额较大风险 (9)
2、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9)
3、公司营运资金不足引致的风险 (10)
4、政府采购带来的经营风险 (10)
5、销售区域集中的风险 (11)
6、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11)。
人工智能交通行业创业计划书智能化改善交通运输

人工智能交通行业创业计划书智能化改善交通运输人工智能交通行业创业计划书:智能化改善交通运输概述:交通运输是支撑现代社会高效运作的重要基础,但也存在着时常引发堵塞、事故频发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公司决定创立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交通行业创业项目,旨在智能化改善交通运输,提高效率、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一、市场分析1.1 问题陈述目前市区交通拥堵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尖峰时段。
同时,道路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绝,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种智能化解决方案。
1.2 市场需求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人们对于交通行业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压力;- 提高出行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率;- 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二、创业原理2.1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导航系统、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等,这些系统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有效降低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2.2 智能车载系统我们计划开发一款智能车载系统,通过搭载高精度地图、智能导航和实时路况等功能,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避免拥堵,并提供实时的交通状态。
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感知技术,预测和避免潜在的交通事故,提高出行的安全性。
2.3 共享出行平台除了智能车载系统,我们还计划推出一款共享出行平台,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交通出行解决方案。
该平台将整合不同的出行方式,包括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电动车等,通过智能调度优化出行计划,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和效率。
三、商业模式3.1 收费模式我们计划采用按次数或按月收费的方式,同时也会提供免费试用期,吸引更多用户。
3.2 平台合作与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公司、共享出行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智能化交通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共赢。
四、市场前景通过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的大力支持和投资,以及交通行业中长期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的创业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智能交通物联网企业发展战略和
经营计划
一、行业市场状况 (3)
3
1、智慧高速业务 ....................................................................................................
4
2、智慧城市交通业务 ............................................................................................
2、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5)
3、行业发展趋势 ....................................................................................................
5(1)交通采集设备多样化、密集化 (6)
(2)交通安全的智能化保障 (6)
(3)新兴技术改善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服务水平 (6)
(4)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圈的跨界融合 (7)
二、公司发展战略 (8)
三、公司经营计划 (8)
“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3.4万亿元,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实现全国联网,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5年,实现公路通车里程458 万公里,其中国家级高速公路8万公里,普通国道二级以上标准占
69.4%。
“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
全球
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消费及流通格局将加速变化调整。
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
网络布局不完善,跨区域通道连通不足,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城
市群交通发展短板明显;信息开放共享水平不高,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交通板块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20%左右,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连年大幅增长,项目数量和项目
市场规模均迅速扩张。
基于“十三五”期间国家规划的发展战略,公路、铁路、城轨、水路、航空基础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智能交通市场快速
增长的态势仍将继续,预测到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有望
超千亿元。
一、行业市场状况
1、智慧高速业务
我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已位居全球第二。
从存量上看,在高速公路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在运营、维护、升级改造等方面存在巨大发
展空间。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智能交通投资占
高速公路总投资的比重在1%-3%之间,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比重约为7%-10%,差距较大。
我国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这给运营单位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损失,主要体现在:第一,大量重复性工作(如数据采
集等)未能实现自动化,由人工处理,不仅人工成本较高,且容易出
现人为差错;第二,收费系统、监测系统不完善,偷逃通行费的情况
仍较为严重,给运营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第三,设备保养不及时,运
营单位不能及时获得设备状态信息,养护效率低、成本高。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较长,运营单位迫切需要降低上述成本、损失。
因此,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高速公路建设
的重点。
全自动收发卡机、车牌识别仪、车型识别仪等设备能显著提高收费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有效抑制偷逃通行费,降低运营单位损失;车流量检测器、车型识别仪、车速检测器等车辆信息采集设备,可应用大数据分析、信息挖掘技术,能提升管理者对公路运营的感知能力,预测和降低各种潜在风险,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使通行更通畅、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