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

1.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3.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1)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的。

(2)遗忘的速率不均衡,先快后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

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

5.简述有效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

(1)复习要及时;

(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6.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7.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的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8.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发现问题——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

(3)提出假设——关键阶段

(4)检验假设

9.简述操作性技能的形成阶段。

10.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11.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论。

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

(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12.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意义学习的实质:

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2)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客观条件)先行组织者技术: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而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它人代替。

14.简述奥苏泊尔的成就动机的分类。

(1)认知内驱力;(求知欲望)

(2)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地位)

(3)附属内驱力;(儿童早期,获得她人的表扬)15.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越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1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认识和理解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17.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1)确立具体的、明确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目标;

(2)科学地选择教材和内容;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

(4)具体分析教学内容适合何种迁移;

(5)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9.运用记忆规律有效学习的办法。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20.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幼儿园—小学低中年级(0—9岁))

①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

是非善恶的观念。

②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习俗水平(小学中年级以上(9—15岁))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①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②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