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稻田养鸭
稻鸭共育种养技术

稻鸭共育种养技术稻鸭共育是指将刚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中,鸭子会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子的运动也会刺激水稻生长,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鸭粪便也能作为肥料,而稻田为鸭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以及食物,还有日常活动的场所,这样一种稻鸭相互促进的体系就叫做稻鸭共育。
那么稻鸭共育技术的要点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亲农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实现这种稻鸭共育的生态种养技术。
一、选育好鸭种首先应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吉安红毛鸭或山麻鸭,这2个品种均属中小型个体,放养稻间穿行灵活,且食量较大,耐粗饲,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强。
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
其次要育好雏鸭,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应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要喂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和细麦糠,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
一般在饲养室(棚)内摆放一些浅容器,内盛清水以提供雏鸭游玩锻炼,提高对水的适应能力。
饲养到20~25日龄,每只体重150g左右时可放到稻田中饲养。
二、放养时机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掌握时机:一般以秧苗返青、开始分蘖时放鸭。
但要根据季节灵活掌握,夏秋季气温高时,雏鸭可小一些;早春或秋末气温低时,放牧的雏鸭要大一些。
稻子抽穗扬花后停止放鸭,以免伤害稻子。
此时,如果鸭主翼羽在3cm以上就可上市出售,如不到出售年龄,可转入江河湖泊里放牧。
从本地的实际情况看,除水稻生长期在稻田里可固定放鸭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草籽、春花、晚稻收割后的茬地放鸭。
三、放养密度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一般以180~225只/平方米为宜,最好以500只左右为一群,既有利于避免鸭群密集而踩伤前期稻苗,又能分布到圈定范围稻间各个角落去寻找食物,达到均匀控制田间害虫和杂草的目的。
在放养雏鸭时最好在群里放养3~4只大其他鸭1~2周龄的幼鸭,以起到遇外敌时能预警,躲风雨返回时能领头的作用。
为了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放养前每只鸭需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疫苗。
四、肥水管理鸭属水禽,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水层要浅,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浑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水稻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
浅谈稻田养鸭

浅谈稻田养鸭浅谈稻田养鸭稻田养鸭是一种生态型的种养技术,就是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里,四周用篾栅围起来,昼夜在稻田中饲养,实行稻鸭共栖双丰收的一项种养配套新技术,它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鸭为家禽进行饲养,并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
稻田养鸭最先起源于我国的明清时期,当时的目的是用鸭防治稻田蟛蛴,其后是用来防治蝗虫。
经过大约400年的时间,稻田养鸭从传统的稻田养鸭法发展到现代的稻鸭共栖法。
现代的稻鸭共栖实现了农牧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
稻鸭共作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田养鸭,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
一、稻田养鸭的意义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发展优质稻、养鸭技术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中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
1.清除杂草稻鸭除草效果好于任何化学除草剂。
据调查,鸭子的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
鸭在稻田里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鸭小时吃小草,长大后以吃双子叶杂草为主;鸭子的频繁活动,使稻田水体浑浊,透光性差,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
2.防治害虫鸭在稻丛间频繁活动,可以吃掉潜叶蝇、蛾类及幼虫、二化螟、负泥虫等有害的虫类,对卷叶螟、稻苞虫、螟虫和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减少对稻苗的危害。
3.提高肥力鸭在稻田里生活,其排泄物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能够满足水稻全生长期所需的氮、磷、钾养分,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肥力15%左右。
根据调查,一只鸭在稻丛中两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湿重达10千克左右。
相当于47克氮、70克五氧化二磷、31克氧化钾。
4.增加产量鸭有天生拱地的习性,鸭子的频繁活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氧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活秆成熟,提高水稻千粒重和成熟度,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达到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大米的标准。
浅论稻田养鸭

养殖技术Ya n g z h ijis h u稻田养鸭是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能有效的清除稻田杂草、减控虫害、提高肥力。
同时,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培育健壮植株。
1稻田养鸭的意义稻田养鸭是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有效降低稻米生产过程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稻米产量、提高稻米品质。
1.1清除杂草鸭为杂食性水禽,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鸭子在田里频繁活动,除了吃草,且不断踩踏,杂草清除明显。
据试验、示范,并结合调查了解,稻田适时放养适量数量的鸭苗,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控草效果非常明显。
1.2减控害虫鸭子不仅喜食杂草,同时也喜食稻田中所有虫类,对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有一定的减控作用,同时,鸭子在稻田的频繁活动,增强通风透风性,对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1.3培肥地力鸭子在稻田中活动,不断地踩踏表面的泥土,让土壤变得更加的通透,提高土壤含氧量。
同时,鸭子粪便排在稻田,增加稻田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1.4节本增效鸭子在稻田取食,除草减虫,减控化学农药使用;排泄物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减少化肥投入。
农药、化肥减量,保障环境安全、提高稻米品质,同时,鸭子出售增加收入,节本增效。
2适宜稻田养鸭的水稻栽培方式及田间基础设施要求2.1栽培方式手插秧、机插秧移栽有规格行距,便于鸭子穿行觅食,适宜稻田养鸭;抛秧田稀植时养鸭没问题,密植时影响鸭子穿行;直播稻田水稻密度大,在没有明显行株距情况下,一般不适宜放鸭。
杂交籼稻长势旺,杂草危害相对较轻,除草压力不大,放鸭需求不迫切;常规粳稻生长慢,长势弱,杂草发生较重,稻田放鸭除草效果明显。
2.2田间基础设施要求2.2.1设置防护网。
稻田周围应设置半米高的围栏围网,一方面防偷盗和天敌袭击(黄鼠狼、猫、狗、鼠、獾),另一方面防止鸭子逃逸。
2.2.2保证水源。
鸭子喜水,建围栏围网时尽可能将灌排水渠和池塘圈进去;圈地中如果没有蓄水点,可以在田间开50厘米深沟保水。
稻田养鸭怎么养-稻田养鸭技术要点

稻田养鸭怎么养?稻田养鸭技术要点稻田养鸭怎么养?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一项综合型、环保型生态农业技术,非常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农民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同时也可进行养鸭,多项增收。
那么稻田养鸭怎么养?稻田养鸭技术有哪些要点?稻田养鸭怎么养?①鸭种选择不宜选择体型较大的肉食鸭,应选择成鸭后的重量在2kg左右、抗逆性强的本地鸭和专用鸭,主要以条鸭和麻鸭为主。
该品种抗病性强,田间生长快,肉质鲜嫩,口感较好,存活率高。
如,福建省多选用半番鸭。
②孵鸭时间插秧后水稻活棵即可放入苗鸭,苗鸭般为7~ 15d的雏鸭,因此,在确定栽秧日期、放鸭日期后向前倒推35d即可将种蛋孵化。
③雏鸭驯水孵化出雏后7~ 10d就可驯水,驯水时驯水池的水要清洁,并掌握适宜的温度,合理分群饲养,建立良好的人、鸭关系,搞好清洁卫生,保持鸭舍干燥。
雏鸭驯水要求早驯水、驯好水,达到在水中运动嬉戏活泼自如、水不沾毛,以便雏鸭尽早顺利放入稻田。
④加高田埂,搭建初放区为适应稻田养鸭的要求,需要将田埂适当加高,可在整田后水稻栽插前搭高20~ 30cm、宽60 ~ 80cm的田埂。
加高加固田埂有利于稻田储水、灌水,保持田面有-定的水层,发挥役鸭的中耕、除草、刺激、浑水的效果。
鸭子初放入稻田,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尚不宜让雏鸭满田跑,为此要设置初放区,让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2d。
1块0.7hm2左右的稻田,初放区的面积以60m2大小为宜,太小鸭活动不开,太大不便于早期管理。
⑤建立棚舍鸭子初放入稻田时仅身着绒毛,还不可能长时间待在水中,同时,为避免日中强光直射和暴雨袭击,在池埂或稻池边的空地上盖一个小型鸭棚,鸭棚舍宜坐北朝南、能避风雨、方便饲喂和休息。
每10只鸭需要1m2的地方,而且为防止鸭睡在地上得病,棚底用木板等铺地,棚四周和顶部用塑料布封严,防止棚舍进雨。
同时,在稻田四周设置围栏,围栏通常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围成,围栏每隔2m插小竹竿支撑,围孔以1 ~ 2cm宽为宜,网高60~ 80cm,以田块进行分隔,一能防止鸭子离开稻田,确保共作的效果;二能防御天敌,保护鸭子。
稻田养鱼 养鸭实施方案

稻田养鱼养鸭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
在进行稻田养鱼养鸭的实施方案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合适的稻田进行养鱼养鸭,稻田应当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并且水质清洁。
其次,需要准备养殖设备,包括鱼缸、鸭舍等,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养殖规模。
同时,还需要做好养殖食材的准备工作,包括饲料、水草等。
最后,要做好养殖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养殖人员具备养鱼养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养鱼实施方案。
1. 确定养鱼品种。
在稻田养鱼中,常见的养鱼品种包括鲤鱼、鲫鱼等,选择适合当地水域和气候条件的养鱼品种非常重要。
在选择养鱼品种时,要考虑其生长速度、适应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2. 养殖水域准备。
在稻田中养鱼需要充分利用水域资源,确保水域的水质清洁和充足的水量。
同时,要做好水域的修整工作,保持水域的通畅和稳定。
3. 饲料管理。
养鱼过程中,饲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根据养鱼品种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合理投喂,确保鱼类的健康生长。
4. 疾病防控。
养鱼过程中,要定期对鱼类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同时,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养鸭实施方案。
1. 确定养鸭品种。
在稻田养鸭中,常见的养鸭品种包括北京鸭、川鸭等,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养鸭品种非常重要。
同时,要考虑养鸭的用途,是肉鸭还是蛋鸭。
2. 养殖舍建设。
养鸭需要建设合适的养殖舍,舍内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积水和粪便的滞留。
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得到控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3. 饲料管理。
养鸭过程中,饲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根据养鸭品种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合理投喂,确保鸭类的健康生长。
4. 疾病防控。
养鸭过程中,要定期对鸭类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同时,要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综上所述,稻田养鱼养鸭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水域、准备养殖设备和食材,以及进行养殖人员的培训。
稻田养鸭技术模式简介 稻田养鸭技术要点

稻田养鸭技术模式简介稻田养鸭技术要点稻田养鸭技术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使用量,使稻田不受污染,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提高种植粮食的比较效益,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和家鸭的农业新技术。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稻田养鸭技术要点。
一、晚稻种植1、播种工作按照用种量,采用1.5%二硫氰基甲烷(的确灵)12o g/hm ,兑水75-105 kg浸种,浸种时间不少于48 h,捞起后不催芽直接播种。
为使落谷均匀,防止重叠,采用育秧机播种。
播种后用软笤帚轻拍种予,以盖没种子为宜。
并用小拱棚进行薄膜覆盖,前5 d如天气晴好,采用白天揭膜晚上盖膜,出苗7 d后揭膜炼苗。
2、田间管理机插从6月25曰开始,插种密度为30 cm x 13.3 cm,2.5万丛/hrn2,每丛为4.5本,落田基本苗为112.5万/hm ,插后浅水护苗2 d。
为切实减少防治次数,减少农药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单产,在实施中严格执行农业技术部门的防治意见,平均用药5次。
3、肥水管理一般水稻插种需深水护苗,而机插晚稻秧苗少,不放水或浅水护苗2~3 d,因机插秧是带土移植不会出现败苗现象,还苗快、分蘖早而快,9月1日~5日始蘖,最高苗数为30-3万~ 33.6万。
平均施肥5次,合计施用尿素525 kg/hm ,复合肥75kg/hm 。
二、养鸭技术1、鸭子放养7月15日开始抓鸭苗,为了保证鸭子进入稻田的成活率,同时保证晚稻正常分蘖,放田前先在鸭棚圈养20~25 d,进鸭葡时,做好第1次免疫,15~20 d第2次免疫,集中培育健壮鸭苗,为项目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在8月10日鸭子重量在0.25~0.4 kg 的时候放入晚稻田进行正式放养。
2、配套措施在稻田中间按照每平方米5只鸭子的标准搭建鸭舍,稻田四周用薄膜和竹杆做成50~60 cm高的围栏,防止鸭外逃,稻田中间深挖80~100 cm宽的丰产沟,并在沟内始终保持8~10 cm深的水层,供鸭洗澡之需。
稻田养鸭技术

2019·07技术推广·实用技术
茉莉花枝条细长,略呈藤本状。叶对生,光亮,卵形。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3~9朵,花冠白色,极芳香,花期6-10月。
稻田养鸭技术卢太晏1,李志娟2,顾绍锋2(1.富源县富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富源 655504;2.富源县农业农村局,云南富源 655500)
稻田养鸭技术是种养结合技术,具有除草、防虫、施肥、中耕、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等优点。稻田养鸭是互惠互利的,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生产出的产品好吃又安全。种养结合保护环境、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是一项农业生态技术,非常值得推广。稻田养鸭以水稻免中耕为基础,是种稻和养鸭的结合,充分利用水稻田使之产生更大经济效益,构建成一个生态互利互补的环境,有利于生产出更优质的稻米和安全的鸭子。稻田养鸭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比较可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2016年富源县开始稻田养鸭可持续发展的技术。1 放鸭子1.1 搭建鸭棚在稻田边的空地上建造鸭棚,选干燥的地方,棚口不要对风口,风口一面要封闭。根据稻田的大小建设鸭棚,每平方米鸭棚养15只左右的鸭子,鸭棚要高出地面且不低于1 m,并能有一定的保温能力。鸭棚建设成可以避风、雨、寒,清洁干燥和通风,达到关上门老鼠、蛇、猫和狗等动物进不去的目的,保证鸭棚里的空气清新。如果分区饲养在二区中间搭建鸭棚,两边留好通道;也可以每区建设一个鸭棚,便于管理。1.2 架设围网在稻田周围架设围网能防止鸭子跑出,也能防止天敌进入稻田,如老鼠、黄鼠狼等。围网就地取材,可用编织网或铁丝网,高度控制在60 cm左右,把稻田四周围严。1.3 放鸭数量鸭子的数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数量过少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多;数量过多稻田中的食物不够吃,会破坏水稻,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根据富源县的养殖实验,鸭子的放养数量以每亩30只左右比较合适。这样养殖既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饲料成本,又可以达到为稻田除草和消灭害虫的目的。1.4放鸭时间与鸭苗的选择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稻田养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稻田养鸭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以稻田为生态环境,利用鸭子对害虫的天然控制能力,同时利用鸭粪肥料来提高稻田土壤的肥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和环保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稻田养鸭的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和分析,评估了稻田养鸭的可行性,为农民和农业部门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案。
二、稻田养鸭的优势1. 生态环保:稻田养鸭采用生态农业理念,鸭子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吃掉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2. 肥力提升:鸭粪是一种有机肥料,通过鸭粪肥料施用在稻田上,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并且还能够增加农田的养分。
3. 节约人工:鸭子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减轻了农民的人工劳动量,降低了劳作成本。
4. 提高产量:稻田养鸭可以控制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提高了稻田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三、稻田养鸭的操作技术1. 养殖品种选择:适合稻田养鸭的鸭种主要有巨嘴鸭、赛马鸭等,这些鸭子适应水田环境,对害虫和杂草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2. 养殖密度控制: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鸭子的养殖密度,以保证鸭子的生长发育和稻田的产量。
3. 疫病防治管理:定期给鸭子施打疫苗,定期对稻田进行清理管理,保证鸭子的健康和稻田的生长。
4. 养殖环境控制:在稻田中搭建鸭舍,给鸭子提供防风、防雨等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和护理。
四、稻田养鸭的成本收益分析1. 投入成本:包括鸭子买进价、鸭舍搭建成本、饲料及日常管理成本等。
2. 收益分析:主要包括稻田产量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和鸭粪肥料所带来的节约成本。
3. 成本收益比分析:通过对投入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计算出稻田养鸭的成本收益比,以此来评估稻田养鸭的经济效益。
五、稻田养鸭的市场前景1. 国内需求: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稻田养鸭所生产的粮食和肉类产品将受到市场的欢迎。
2. 出口市场:国外对中国的优质绿色农产品有着不小的需求,稻田养鸭的产品有望打入国际市场,带动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