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ppt 51页)
合集下载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PPT课件

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V不变时,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即C,是降低生 产成本,增加M和增长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降低生产资料耗费, 要根据生产资料的性质区别对待
财政收入概述
7
一、财政收入分类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财政收入的经济 来 1、源财政收入与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的关系
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C不变时,V部分增大,M部分减少,相反V部 分减少,M部分则增大。因此,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 生产率,对增加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有着重大意义。
财政收入概述
9
一、财政收入分类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
3、V是财政收入的补充
V是指以劳动报酬的形式付 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从我国 目前来看,V虽构成财政收入的 一部分,但它在全部财政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这是因为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低工资制度, 劳动者个人的收入普遍较低, 国家不可能从V中筹集更多的资 金。
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如烟、酒、化妆品等)所获得的一部分收入
④
,实质上是由V转移来的。
⑤
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业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其中一部分是通过 对V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财政收入概述
11
一、财政收入分类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
4、C中的个别部分构成财政收入
补偿价值C中的基本折旧基 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成财政 收入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中 一般已不适宜将折旧基金列为 财政收入,但是,由于实行国 民生产总值型的增值税,仍有 一部分C通过增值税成为财政收 入。
财政收入概述
8
一、财政收入分类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
2、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财政收入部门结构分析,在于说明各.ppt

而在财政赤字笼罩世界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多快是不以
的现代社会,谋求财政 政府意愿为转移的,它受多种
收入增长更为各国政府 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所重视。
财政收入规模具有客观性,它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1、经济开展水平
经济开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 度和经济效益的上下。经济开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 富及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该国财政收入总 额较大,因此,经济开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 为根底性的制约。
3、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 财政收入部门构造分析,在于说明各生产流
通部门在提供财政收入中的奉献及奉献程度。
首先分析一下,按传统意义划分的部 门分类即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 及效劳业等。
表6-2 年份 工业 1978 74.6 1980 77.4
1985 59.6 1990 46.5 1995 43.9
农业 2.8 2.9
4.4 4.3 5.8
商业
12.1 1.4 7.2 24.7 32.6
财政收入部门构成〔%〕
交通运输 建筑 其他
7.2
0.2 3.1
6.0
0.1 12.2
6.5
0.4 21.9
7.9
1.5 15.1
3.6
2.0 12.1
其次,按现代意义上的
产业分类,分为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现代
3、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经济决定财政。经济水平是分配的客观 条件。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下分配发挥调节作 用,制约财政收入规模。
收入分配政策决定剩余产品价值占 整个社会产品价值的比例,进而决 定财政分配对象的大小,即在国民 收入即定的前提下,剩余价值占国 民收入的比重。分配政策决定财政 集中资金的比例,即M中财政收入 所占的比重。
第wu章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政法ppt模板

2019/1/7
第一节 公共收入体系
公共收入体系
无偿收入
有偿收入
预算内收入
预算外收入
货币创造收入
内债净收入
外债净收入
税收收入
其他收入
收费收入
附加收入
基金收入
管理性收入
资源性收入
证照性收入
检验检疫性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
2019/1/7
第一节 公共收入体系
• • • • • 一、税收 二、收费 三、货币创造 四、公债 问题:还有哪些?
罚款、没收、国有资产变卖、国企利润上缴
2019/1/7
•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1自9月1日调整 个人所得税税率以来,老百姓工薪收入税 负降低幅度较大,但普遍存在的乱收费现 象,却在不断加重老百姓的生活负担。报 道还援引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 勇的文章数据称,中国预算内外的收费罚 款收入“共计约21962亿元,超过税收的三 分之一”。
2019/1/7
为什么我国地方政府没有发债的权力?
2019/1/7
2019/1/7
• 反对者:地方政府发债风险大,缺乏监督, 可能乱发债
• 支持者:即使反对,地方政府暗债依然存 在,不如变成明债,还方便监督 • 关键是:人大能否承担起监督的重任? (人大成员的构成,缺乏职业政治家)
2019/1/7
2019/1/7
(二)同其他收入形式相比的特点
• 从债权人(购买者)的角度:
(1)安全性。公债是以国家信用(或政府信用)为 基础的,公债投资几乎没有风险,所以公债被普 遍认为是一 种安全资产,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2)收益性。公债到期后除了收回本金外还能获得 一定的利息收入,而且这种收益是可预测的。 (3)流动性。债权人在证券市场上可以随时把公债 券变现,公债券是政府付给公债购买者的债权凭 证。
第一节 公共收入体系
公共收入体系
无偿收入
有偿收入
预算内收入
预算外收入
货币创造收入
内债净收入
外债净收入
税收收入
其他收入
收费收入
附加收入
基金收入
管理性收入
资源性收入
证照性收入
检验检疫性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
2019/1/7
第一节 公共收入体系
• • • • • 一、税收 二、收费 三、货币创造 四、公债 问题:还有哪些?
罚款、没收、国有资产变卖、国企利润上缴
2019/1/7
•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1自9月1日调整 个人所得税税率以来,老百姓工薪收入税 负降低幅度较大,但普遍存在的乱收费现 象,却在不断加重老百姓的生活负担。报 道还援引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周天 勇的文章数据称,中国预算内外的收费罚 款收入“共计约21962亿元,超过税收的三 分之一”。
2019/1/7
为什么我国地方政府没有发债的权力?
2019/1/7
2019/1/7
• 反对者:地方政府发债风险大,缺乏监督, 可能乱发债
• 支持者:即使反对,地方政府暗债依然存 在,不如变成明债,还方便监督 • 关键是:人大能否承担起监督的重任? (人大成员的构成,缺乏职业政治家)
2019/1/7
2019/1/7
(二)同其他收入形式相比的特点
• 从债权人(购买者)的角度:
(1)安全性。公债是以国家信用(或政府信用)为 基础的,公债投资几乎没有风险,所以公债被普 遍认为是一 种安全资产,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2)收益性。公债到期后除了收回本金外还能获得 一定的利息收入,而且这种收益是可预测的。 (3)流动性。债权人在证券市场上可以随时把公债 券变现,公债券是政府付给公债购买者的债权凭 证。
财政收入.ppt

复习思考题
一、基本概念 纳税人 课税对象 税率 起征点和免征额 税负转嫁 二、基本理论 1、税收的“三性” 2、税收分类 3、研究税负转嫁有什么现实意义? 4、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本章主要内容: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与经济发展
罚款、罚没收入 工商、司法收费 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 特许经营(专营)收入
铸币税收入 彩票发行公益金 赠与收入
(二)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本情况 2、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统一;执行行为不规范;征管主体不明确;资金管理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健全。 ⑴非税收入数额大、征收主体多元化、管理上不规范 ⑵非税收入无序膨胀、管理混乱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述 (一)含义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进货价格的办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的机制特征 税收归宿 逃税 逃税与税负转嫁的区别 (二)税负转嫁方式 前转(顺转)和后转(逆转)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 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方面。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征收费用最小,征收方法便利;二是指征税要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
⑷税率 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一般来说,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①比例税率 定义、类型、优缺点 ②定额税率 定义、优缺点 ③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定义
一、基本概念 纳税人 课税对象 税率 起征点和免征额 税负转嫁 二、基本理论 1、税收的“三性” 2、税收分类 3、研究税负转嫁有什么现实意义? 4、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本章主要内容: 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与经济发展
罚款、罚没收入 工商、司法收费 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 特许经营(专营)收入
铸币税收入 彩票发行公益金 赠与收入
(二)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本情况 2、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统一;执行行为不规范;征管主体不明确;资金管理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健全。 ⑴非税收入数额大、征收主体多元化、管理上不规范 ⑵非税收入无序膨胀、管理混乱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概述 (一)含义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进货价格的办法将税收负担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经济现象。 税负转嫁的机制特征 税收归宿 逃税 逃税与税负转嫁的区别 (二)税负转嫁方式 前转(顺转)和后转(逆转)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 税收公平包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方面。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征收费用最小,征收方法便利;二是指征税要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效率的提高。
⑷税率 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它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一般来说,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 ①比例税率 定义、类型、优缺点 ②定额税率 定义、优缺点 ③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定义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2020/12/6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 结构分析
2020/12/6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Chapter 11
The reform in the tax system and tax administration
l 11.1 The reform in the tax system of
l
industry and commerce
l 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l (一)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由来 l (二)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措施 l (三)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 l (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二节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l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三个取消 两个调整
取消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 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集资, 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 务工。
调整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
一项改革
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二节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l 三、有待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问题
l (一)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l (二)总结经验,完善当前农村税费的试点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节 税收管理制度及其改革
l 一、税收管理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l (一)我国税收征管法的立法沿革和理念转变 l (二)新征管法出台的背景 l (三)新征管法体现的新理念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本章小结
l 【关键词】
狭义税收管理 广义税收管理 逆弹性命题 帕累托“二八”定律 黄宗熙定理
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ppt 56页)

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三家政策性银 行、中石化及中海油等企业外。2003年前中央与地方各分享 所得税50%,2003年调整为中央60%,地方40%
海洋石油开采企业没有向中央上缴这一税收,而是以矿区使 用费的形式上缴,从而使资源税成为单纯的地方税种
证券交易印花税
中央 97 地方 3
1997年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由50:50调整为80:20,2000年 后调整为97:3。只有上海和深圳分享
税收因其自身的优越性而成为世界各国财政收 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收入及税权在各级政府间的划分使地方税 的产生成为可能
二、地方税产生的理论依据
3、分税制作为理想的财权、财力划分模式被世界各 国普遍采用,最终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地方税体系。
分税制的形式很多,但其共同特点是:地方税体 系的形成是实施分税制的必然结果,而建立和完 善地方税体系又是顺利实施分税制的客观要求。
土地出让价的不断飙升,让地方政府赚得盆满 钵溢。一些城市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土地转让 收入,堪称“土地财政”,“房产税收”。
案例:走出“土地财政”难在哪?
“土地财政”存在的问题 1、与土地相关的收入具有显著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
续性,将导致财政风险产生; 2、土地财政将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定运行; 3、征地引发群体事件发生,激化社会矛盾; 4、耕地流失,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5、地价、房价上涨,加剧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
75.9
一、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
从表二可以看出:
第一,在财政收入格局中,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本级收入) 一般占大头,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不包括中央税收返 还和转移支付)占全部财政收入不到50%,这种格局近几年 基本维持不变。
第二,在税收收入格局中,中央政府税收收入同样占大部 分,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占小部分,而且这一比重低于地方 政府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