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示理论的语用功能阐释

合集下载

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分析

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分析

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分析Halliday(1999)所代表的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与vandink的语境理论都是关于语言和语境关系的重要理论,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境理论是当前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语境理论之一,而vandink所代表的认知语境理论在认知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也得到了大量的理论和数据支持,本文分别从对语境的定义、语境和语言的关系、语境和意义的关系三大方面对这两种语境理论实行对比分析。

1.两种语境模式的对比1)对于语境的定义。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境不但仅指代言语发生时的实际情境,它还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范畴,有属于自己的系统和层次,使用符号来解释言语使用和功能。

vandink认为,语境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术语,语言学研究中涉及的语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及语言内部结构、言语者的知识、信仰等等,这些因素的集合都构成语境。

总的来说,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语言系统内部探讨语境,是从语言到语境,由语言内到语言外的范畴;而vandink是在语境大框架中分析语言,是从语境回归到语言,由外部语境分析语言内部范畴。

2)语境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话语的意义不只在于形式,更是依据语境得到构建和表现,其对语言的描述根本上是基于语篇,由语篇再扩展到语境。

语境在功能语言学中被定义为一个从符号学角度来解释语言应用的抽象的理论范畴。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境系统作了层次化的划分,语境被视为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中间层。

而在vandink的语规范式中,语境被定义为一种心理模式,既属于认知学范畴,也属于语言学范畴,它描述了言语者的心理和言语具体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能够看出vandink倡导的语境模式是一个以认知语境为核心的话语语境模式,该语境的出发点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行为。

vandink还强调,不是社会情景本身,而是言语对社会的理解和理解影响了语篇或话语的结构。

3)语境和意义的关系。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模式中,语言自身被解释成一个拥有无数意义潜势的系统。

英语食物广告中隐喻的语用功能解读

英语食物广告中隐喻的语用功能解读

英语食物广告中隐喻的语用功能解读孙宁田【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rhetorical figure of metaphor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by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aim-ing at discovering the advantages of metaphor used in English food advertisements, and revealing the descriptive function, persuad-ing function, being intimate function and associating function of metaphor. Then it will explain how people use metaphor to intensi-fy the artistic charm of advertising and help the consumers to grasp the unique and meaningful features which inspire the consum-ers'desire of purchasing.%从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英语食物广告语中的隐喻修辞,探索运用隐喻语言在英语食物广告中的优点,揭示了隐喻在英语食物广告中具有描述,劝说,亲近和联想的语用功能,进而阐释如何运用隐喻来强化广告语的艺术魅力,让广告的受众感受到隐喻语言中的独具匠心和意味深长,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总页数】3页(P208-209,212)【作者】孙宁田【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相关文献】1.解读广告英语中的隐喻修辞格 [J], 陈莉2.广告英语中的语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J], 王晓英;孙建中3.广告英语中的话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J], 闫辉4.英语食物广告中隐喻的语用功能解读 [J], 孙宁田5.通用英语与科技英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基于《英汉多功能词典》、《汉英科技辞典》中通用英语与科技英语基本颜色词汇、人体词汇和食物词汇中的研究 [J], 所明湘;黄燕;吉丽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语用学翻译研究及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1前言翻译研究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

现代翻译理论注重如何从变化不定的语境中整体把握原语信息的动态系统, 追求非一字一词的对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整体效应或读者感受的一致或相似,这种转变同人们对待语言的观点有密切联系。

从结构语言学到功能语言学到符号学,有关语言符号系统各层次都得以深入研究, 也给翻译标准的重新审视提供了基础。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活动, 翻译研究与语用学密切相关, 语用学的迅猛发展, 必然影响和推动翻译活动。

语用学源于哲学和逻辑学, 它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 尤其注重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 即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 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 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的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

翻译研究和语用学理论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

所不同者, 前者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语言, 而后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

但是这种差异性并不妨碍翻译理论研究者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 反而能促使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成功的交流。

如果作者认为读者对某种知识或意境不熟悉并且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解释、理解,他就会把这方面写得详细一些,反之亦然。

读者通过阅读作者的作品,获得新的知识、新鲜的感受、经验,与作者达到共鸣,甚至会受作品的影响而采取某种行动,成功地完成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2语用学与翻译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语用学理论对目的论三法则的解释功能

语用学理论对目的论三法则的解释功能

第19卷第9期牡丹江大学学报V ol.19N o.9 2010年9月Jour nal of M udanj i ang U ni ver si t y Sep.2010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9-0019-03语用学理论对目的论三法则的解释功能孙滢(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对目的论下的翻译法则进行了简要解读,讨论了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对翻译目的论下的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的解读。

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为我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建议:译者要重视翻译理论和语用学原理的相关性,以实现翻译理论的拓展和深化,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语用学;功能翻译目的论;翻译法则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引言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functionalist approach)中的核心。

它由德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Hans Vermeer)和莱斯(K atharina Reiss)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

目的论大胆地摆脱等效论的束缚,以目的为总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为世界翻译理论界包括中国译学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仲伟合,1999:49)。

本文拟运用语用学原理,结合翻译实践对目的论三法则进行解读。

一、目的论三法则目的论认为,翻译有三条基本法则:目的法则(sko pos rule)、连贯法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法则(fidelity rule)。

其中目的法则是第一位的,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均从属于目的法则,忠实法则又从属于连贯法则。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目的论下翻译过程的发起者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

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需要译文的原因,译文接受者、译文使用环境以及译文目标功能等,所有这些构成了翻译要求。

言语行为理论中若干术语的阐释

言语行为理论中若干术语的阐释

言语行为理论中若干术语的阐释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试图揭示语言与行为之间的内在。

该理论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一种行为方式。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表述性言语行为、施事性言语行为和取效性言语行为。

表述性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说话表达某种观念、思想或情感的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说“我喜欢吃巧克力”,他通过这个陈述表达了他对巧克力的喜爱之情。

这种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理论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旨在描述人们如何通过语言来传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知识。

施事性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说话来行使某种行为或施加某种影响的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说“我承诺明天会完成这项任务”,他通过这个陈述表达了他将完成任务的决心和承诺。

这种言语行为强调的是说话者通过其话语所能带来的行为或影响,而不仅仅是言语本身的表述。

取效性言语行为是指通过说话来改变受话者的认知、情感或行为状态的行为。

例如,当老师告诉学生“地球是圆的”,学生听了之后会改变原有的认知,认为地球确实是圆的。

这种言语行为强调的是话语对受话者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改变他们的认知、情感或行为。

在言语行为理论中,这三种言语行为是相互、相互影响的。

表述性言语行为为施事性言语行为和取效性言语行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而施事性言语行为和取效性言语行为则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表述性言语行为的意义和影响。

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语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语言的认识,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方式。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言语行为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和行为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探究人类在日常交际中的言語行為。

制度、治理和现代化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术语。

本文将对这些概念术语进行阐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内涵和特点。

制度是指一系列规则、准则和程序,它们指导和约束着社会中个人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

关联理论下话题标签“#”网络交际中的认知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下话题标签“#”网络交际中的认知语用分析

关联理论下话题标签“#”网络交际中的认知语用分析摘要:本文旨在结合关联理论研究社交平台--微博中话题标签#的语用特征。

作为一种社交标签,“#”不仅能够实现基本的搜索功能,还在网络交际中实现特定的语用功能。

本文以话题标签“#”为研究对象,基于关联理论并结合新浪微博的语料,探析“#”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在网络交际中,话题标签“#”具有(1)构建表述命题功能;(2)构建高级显义功能;(3)获取隐含意义功能。

关键词:关联理论;话题标签“#”;语用分析1.引言“#”是一种社交标签形式,可在推特、微博等社交媒体中嵌入元数据,如创建话题,具有可搜索、可分类的特征。

随着网络交际的发展,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话题标签“#”不仅能为具体内容赋予标签,实现其信息传递与搜索的功能,还能够通过生成元话语来参与网络语境下人际关系的管理,实现其特定的语用功能。

现有的研究多以推特为数据来源,虽然我国已有研究梳理“#”的来历及影响,但对其在我国社交媒体上的语用功能的描述鲜有涉及,本土化的网络人际语用研究仍有探索空间。

微博是我国本土社交媒体,其基本社交功能与推特相似。

基于此,本研究数据选取自我国社交平台新浪微博,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关注话题标签“#”在我国网络语境下的使用现象,分析其语用功能特征。

1.1研究背景话题标签“#”最早是由美国人梅西纳于2007年在推特中使用,且建议将“#”用作归类符号,以便将推特上涉及同一话题的帖子归类整理、汇总起来。

起初,梅西纳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推特的重视,而是在Ins上得到了突破。

2009年,广大用户早已将“#”作为话题组群的识别标志,同年,推特开启了将所有带同话题标签的推文自动链接功能。

经过发展,国外各类社交平台开始创建自己的话题广场,促进用户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下互动。

近年来,国内不断有新的社交媒体崛起,微博在热点事件上的传播力也是其他平台所无法企及的。

微博热点事件主要以话题的方式进行传播,话题特指加入了“#”形式的话题。

语言的功能

语言的功能

再以黛玉和宝玉讨论修改《芙蓉女儿诔》 为例,阐释了研究语言文字的表达可以把宝玉 “对晴雯的悲悼适当地间离”的道理。
最后小结:我们的经验、遭遇、情感经过 语言文字的审美化过程,“就使不能承受的东 西变得比较能够承受。”
第三部分
1、“浪漫”是指什么? 所谓“浪漫”,就是具有离开现实,或
者超出现实的功能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些功能?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 者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 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也 称学术讲座,一般是由某一专业领域 的学者将专业知识或研究成果在短时 间内,通过演讲的形式传授给听众, 是一种重要的传授知识、传播学术成 果的、指导研究方法、培养学术研究 能力的途径。
语言的功能
王蒙
作者介绍
王蒙,河北沧州人,1934年10月出生于北京,中国现 代作家。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活动变人形》《暗 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 季节》《踌躇的季节》) 。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 年轻人》,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 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 集 《 冬 雨 》《 坚 硬 的 稀 粥 》《 加 拿 大 的 月 亮 》 , 诗 集 《旋转的秋千》,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 专著《红楼启示录》,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其 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 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主旨
本文以明确的观点、翔实的论据 和生动的语言论述了作者对语言的功 能的见解。重点论述语言的生发和促 进的功能以及语言的浪漫的功能,阐 释它在推进思想、推进感情、推进文 化、创造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连贯关 系。连贯 性重 点强 调说话人 通过语 言行 为进 行信息 传递 , 以及使用一定 的语言 手段之外 , 还 常与交 际者对世界
的知识做出推理 , 持 有 的假 设 有紧密 联系。S c h i f i f n所著 的
话语标 记语 ( d i s c o u r s e m a r k e s r ) , 是 日常对话 、 电影 、 戏 剧、 文学作品 中一种常见 的语 言现 象 , 近十多 年成 为 了语 言
研究迅猛发展 的一个 领域 , 有 很多 相关 的论 文发表 , 被 看作 是 现今热 门讨论 和研究 的话题。在语义学 、 句法学及语 用学
“ D i s c o u r s e m a r k e s r ” 被公 认为 是这个 领域 的开 山之作 , 其中
她给 出的定 义是 : 话 语标记语 是指说话人 用来表示言语 ( 或 文本 ) 的后承单元 , 是 如何 与 当前 的话语 状态相联 系 ( 即形
的研究进入 了真正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 学术界从不 同的角度
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 , 有共时 的 , 也有历 时的 ; 有相 关理论
子, 必须位于语句 的起始位置 , 必须具有某些韵律特点 ; 关 于
意义, 她认为除o h 和w e l l 以外, 都有一个的核心意义 , 它们 不仅限制所在的话语, 还影响该话语的整体意思。话语标记
的, 也有实证研究 的; 从语 音特征 、 句 法结构 , 到语义 内容 , 可
以说是对话语标记语 的方方面面进行 了研 究。然而 , 对话语 标 记语 的研 究进 行 得越 多 , 似 乎 变得 越 加 复杂 。到 目前为
止, 对话语标记语 的定 义 、 功能等 关键 问题 都还 没有 达成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示理论的语用功能阐释
摘要:以语用学理论为依据,探讨标示语的语用功能及翻译策略,确认标示语使用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规范的翻译对策,使翻译实践更贴近现实,使理论研究更具创新性,为标示语翻译和国际化都市、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服务提供参照。

标签:标示语;语用功能;语用失误;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根据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在交际中具有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系统和言语形式的选择是由语言的使用者及语言所担当的功能决定的。

标示语是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它具有向人们传达警告、请求、劝诫及宣传等的意图和目的,并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标示语的范围甚广,包括公共场所的宣传标语、告示语、警示语、指示牌,如街头的路牌、广告牌、路标、商店的招牌、旅游简介等。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它用寥寥文字、简明易解的图标或图文相结合等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传达给民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译者必须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标示语文本,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

一、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
汉语属于一种形象的隐语型语言。

汉语的理据性表现在“字”这个层面上,字不仅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而且是字法与句法的交接点。

它是形、音、义三位一体,在汉语复合词构成中扮演着非常活跃的角色。

Robert Kaplan提出了文化思维对话语模式的影响,认为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形的,而东方人的思维是螺旋形的[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词形结构上可以完全不同。

例如:英汉两种语言中对“路”这一概念的表达,汉语中有“路、街、巷”,如果用汉语拼音“lu、jie、xiang”表达,外国人会如堕五里雾中,若漠然置之,就可能给其工作与生活造成不便。

但如果通名用英语“Ave.,Rd.,St.和Alley”,外国人就会一目了然。

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曾经说过:“翻译的实质在于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语言等效地传达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

”[2]显然,标示语译作之美在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内容只有借助于形式才能成立。

如:“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此标示语字数、词类、内容十分对称,翻译时应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尽力在译语中找到再现原作思想和风格的词语、句型和表达方式。

译文:Accurate techno from diligence off by frolic,well done from scheme badly for random[3].
译文注意到了词性对称的特点,但不够押韵,因此并没有保留原文的精神和风姿。

这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及文化差异,有时难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并不是原作中的音、形、义都能相应的在译文中找到对等的
表达方式。

汉语标示语中常用排比结构及四字词组,结构对称,词句凝练概括,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严密谨慎。

二、标示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标示语是一种具有感召功能的文本,以公众的反应和行为为目的。

它或给公众提供信息,指示其行动;或给公众以警示,约束其行动;或给公众以劝导,促使其行动等。

标示语的这种语言功能就是感召功能。

正如纽马克所说,感召功能意在“促使读者去行动、思考或感受,即按照文本预期的意图做出反应”[4]。

标示语的感召功能体现了标示语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那些能够让读者产生反应的标示语才能真正发挥标示语的感召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标示语的感召功能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指示功能、提示功能、警示功能、告示功能、劝导功能和宣传功能。

目前,国内许多公共场所都有汉、英两种标示语,但英语标示语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错误,如拼写、用词、句子结构及篇章方面的错误。

从语言功能方面来看,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忽视标示语的感召功能,导致标示语感召功能的完全丧失或不同程度的减弱,无法起到应有的感召作用。

如:某修路工地附近有一标示语Pedestrians(行人绕行),就属于具有指示功能的标示语。

这类标示语多为名词词组,或具有名词词组功能的其他词语,而不是句子。

此类标示语的指示功能看上去是静态的,但这种功能实际上仍然着眼于读者的行动,意在给读者以明确指示,使其在需要时能够采取相应的行动。

交通要道路口时而见到Warning:Anti-climb Paint(注意:栅栏涂有防攀油漆)的标示语,这类标示语具有提示功能。

又如Caution:Wet Floor(小心地滑)常出现在车站厕所等室内公共场所。

而广场上如果也摆放这样的标示牌就不妥当了,因为floor一词指的是室内地面。

若是室外路面滑,应当用Slippery When Wet / Caution:Slip Hazard / Slippery Surface。

标示语的劝导功能常在广告语言中得到体现,意在使人看后产生购买其产品的欲望。

如美国一家州农场保险公司(State Farm)的广告语“Like a good neighbor,State Farm is there”(州农场保险公司,亲如近邻),将该保险公司可以随时为客户服务的宗旨表达得一览无遗,亲切之情,溢于文表。

这则广告语传达出了标示语的劝导功能,意在引导人们购买其保险产品。

标示语除了具有号召功能之外,主要还用来渲染气氛,以此感染公众。

我们拿中国申办奥运会的口号“新北京、新奥运”(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为例,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热切希望以焕然一新的北京来主办一届全新的奥运会。

两个“新”字突出这一交际事件对于北京和所有中国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其中文口号的受众是中国人,而英文口号的受众则是外国人。

对于外国人来说,每届奥运会都是“新”的,相对以往的奥运会而言多多少少会有些新意,因此,如果英译文采用“New Beijng,New Olympics”,对外国人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而“New Beijing,Great Olympics”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中国人要办一届隆重而盛大的奥运会的承诺,更具
震撼力。

由上可知,好的标示语具有较强的感召能力,中、英两种版本的标示语不能只满足于追求字面意思和结构上的对应,还要着重传达标示语在不同语境里的感召功能,要重视中、英文读者的不同反应和文本效果,实现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

三、标示语的规范化及其翻译策略
(一)标示语的规范化
规范、准确、地道的标示语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国际语言环境,树立良好的地方形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体现在很多方面,而其中最引人注目、最直观的体现是遍布各个角落的汉英标示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的标示语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大多数公共场所的标语和标牌没有相应的英文标示,在一些城市除了少数有点派头的公司、机关单位及银行、邮局等服务面较广的部门有英文标示“撑撑门面”外,便很少能见到英文标示,即使有,错误也屡见不鲜。

如在某博物馆门外的“寄存须知”中有这样一句:“You can easy to get service in our luggage office.”这里的英文标示显然出现了语法错误,而且用词不当,这将大大影响城市的文化形象,应改为:“Service is easily available in our luggage office.”英文标示语中单词拼写错误也很常见。

如:清洁用品(CLean the Articles,应为Cleaning Articles或Detergent Products)。

标示语中误译、翻译不准确的现象也很普遍。

如停车场(Car Park,应为Parking / Parking Lot)等。

用中式英语的现象也很常见。

如“注意安全”被译成了“Notice Safety”,其实简单的一个词“Caution”就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