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领域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领域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领域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

它关注的是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的交叉点,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上下文因素以及交际行为中的各种因素。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它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语言使用中的含义和目的。

它关注的是语言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意图和信息传达。

2. 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在语言交际中通过推测和推理来理解和解释话语的含义。

这种推理过程是基于上下文、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

3. 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在语言使用中,人们根据社会和文化的规范来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和说话方式。

这些规则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二、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实际语料,分析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探索语言的实际意义和使用规律。

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框架,解释和预测语言使用的方式和效果。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语料库分析等。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大量的参与者来了解他们对语言使用的认知和看法。

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变量,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语言使用情况。

语料库分析则是通过收集现实世界中的语料库,统计和分析语言使用的频率和模式。

理论研究方法包括建立语用模型和理论框架,如格拉丁斯基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等。

这些理论致力于解释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语用现象。

三、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语用学研究的成果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语用学在不同领域的重要应用:1. 教育领域: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了解语言使用的规范和差异,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2. 翻译与口译:语用学可以帮助翻译和口译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传达语言信息。

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理解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理解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方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并解释语用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之一是多义性。

汉语中的词语具有多种解释,尤其是一些虚词和意思模糊的词语。

例如,动词“吃”可以表示进食的动作,也可以表示享受或感受的意义。

这种多义性给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不同语境下的词语含义和使用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其次,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言外之意和留白。

汉语的交际方式通常比较含蓄和间接,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和非语言因素来推断对方的意图和含义。

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完全体现在表面上的字面意义中。

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学通过分析语言和交际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

另外,现代汉语还存在一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

汉语中有很多用于表示礼貌和尊重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称呼他人时会使用敬语,表达感谢时会使用客气的措辞。

这种语言特点反映了汉语文化中人们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也体现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

语用学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并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提高交际的准确性和亲和力。

最后,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

汉语中的情感和语境对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语境可以改变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中的情感表达和语境变化,从而提高交际的效果和准确性。

总之,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体现在多义性、言外之意和留白、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及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等方面。

通过理解和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和交际方式,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和准确性。

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进行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语用身份理论与方法(武汉1)

语用身份理论与方法(武汉1)
12
14th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Conference, 2015
Panels: Bamberg, Narrative, narrative identity, and using narrative to investigate identity [4 parts] Burdelski & Cekaite, affect, social action, and identity in adult-child and childchild interaction [2 parts] Tanabe & Hale, Pragmatics of interaction: Identity and adjustment Parts of panels: Antonio Garcí a-Gómez, Emotional Persuasion: Teen girls‘ performance of sexual identity in online conflict interaction Pilar Garces-Conejos Blitvich, Conflictual micro-strategies of identity negotiation: The Latino transnational identity and citizen discourse Lili Gong, Identity construction via teasing in Chinese entertaining TV interviews: A positioning perspective Hsi-Yao Su, Politeness, Identity, and Language Ideologies: Discursively constructed contrasts between ―the polite Taiwanese‖ and ―the rude Chinese‖ among Taiwanese in China Olga Denti, Authenticity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tourism apps Lecture session: Identity construction [4 sessions]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摘要】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语境在语言理解中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语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启示,强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语境的引导作用。

并提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语用学中语境理论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应用效果。

总结了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给出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语用学中语境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语用学、语境理论、中学语文教学、启示、重要性、教师、引导作用、方法、案例分析、总结、未来研究方向、启示。

1. 引言1.1 语用学中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联性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规范,而语境则是语言使用的具体背景和环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和运用语言,而这就需要考虑语境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语境不仅包括言外之意、指示对象和交际情境,还包括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等因素。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可以帮助中学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通过了解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环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境意识。

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也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知语言的魅力和力量,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深入研究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联性,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语言教学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已经逐渐受到关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法、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而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却往往被忽视。

语言学概论——语用学

语言学概论——语用学

第五章语用学第一节语用和语用学一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语境中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只是掌握一种语言的语音、语汇和语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则,并不等于就能很好地运用语言。

要使言语交际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求交际者能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准确、得体的表达。

鲁迅的《立论》中,老师向请教立论方法的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

’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

但说谎的得到好报,说必然的遭毒打。

你……”“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Hehe!he,hehehehe!’”言语交际不仅要求说话人对话语进行恰当的表达,还要求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进行准确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语用学与相关学科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在不同语境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

语用学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Morris)提出。

他在1938念出版的《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之后,语用学才真正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而得到确认。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语用学的理论,将西方的语用学理论方法和汉语的实际结合起来,将语用学和修辞学结合起来,对语言交际现象及其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

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

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工具性语言。

为了掌握这门语言,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其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更需要了解其语言学理论。

本文将介绍英语教育中的语言学理论。

一、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理论(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是研究语言习得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

该理论认为,语言被视为是一个纯粹的行为,是通过语言训练和反复的口头练习获得的。

这种行为型学习被称为“习得论”,强调外部的因素对语言习得过程的影响。

在英语教育中,该理论支持通过语言训练和反复回忆来获得英语能力。

二、语用学理论语用学理论(Pragmatics theory)是研究语言运用规则的一门学科,与语法学(Syntax)和词汇学(Lexicon)并列成为语言学三大分支。

它强调语言应用在日常交际中的实际意义,并分析语言在不同背景下的意义和使用上的差异。

在英语教育中,语用学理论为学生了解英语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和语气、联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认知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Cognitive Linguistics)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学派别,它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研究语言知识的认知和构建方式。

该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认知语言处理机制产生的,语言的规律来自于认知建构活动。

在英语教育中,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将语言的概念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四、社会语言学理论社会语言学理论(Sociolinguistics)分析语言在社会上的使用和使用者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理论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并研究它们如何影响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发展。

在英语教育中,社会语言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影响,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运用语言。

总之,语言学理论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提供帮助。

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对语言学理论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学习当中。

专业的语用分析

专业的语用分析

专业的语用分析语用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背后的意义。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交流中如何使用语言来达到特定的目的。

本文将对专业的语用分析进行探讨。

一、语用分析的定义和背景语用分析是对语言使用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句子背后的意义、语境中的信息以及特定情境下的交际需求。

语用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人们对语言的功能和交际的重视,语用学逐渐崭露头角。

二、语用分析的重要理论和方法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认为,每一次语言使用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行为,言语的表达不仅仅是句子的表面意义,而是一种具有特定意图和影响力的行为。

2. 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在交流中基于合作和互助的原则,通过推理和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来进行交际。

3. 言外之意:语用学强调除了字面意义之外,还存在着一些隐含的意思。

人们通过推理和语境来理解这些言外之意,这对于准确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非常重要。

三、语用分析的实际应用语用分析不仅仅是一门学术研究,它也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跨文化交际:语用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差异和误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2. 广告和宣传:语用分析可以帮助营销人员理解消费者的需求,设计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广告语言。

3. 法律和政治:语用分析可以揭示政治演讲、法律文书等背后的言外之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真实含义和影响力。

4. 教育和教学:语用分析可以帮助语言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难点和问题,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语用分析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尽管语用分析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语用分析理论,如何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等。

未来,语用学研究将更加关注数字化时代下的语用现象和问题,并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综上所述,语用分析作为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学科,在深入理解语言和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一、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领域•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规则和意义•强调语言与上下文的关系,关注交际意义和信息传递二、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三要素:说话人、听话人、语言材料•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不直接表达的内容•语绩:语用言外之意的实现效果,即言外之意被听话人所理解的程度•语用推理:根据上下文和常识推断出的言外之意三、话语行为理论•话语行为理论:对话语的言外之意进行分析的理论•类型话语行为:常见的类型话语行为有陈述、命令、请求、劝说等•言外之意与行为意图:言外之意是指话语背后所表达的更深层的意图,与说话人的行为意图相关四、言外之意的推理•含蓄和虚化:通过不直接陈述言外之意,而采用隐喻、暗示等表达方式•猜测与推断:根据对话语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的推理,获取言外之意•领域知识与语境:对言外之意推理的重要依据是对话语所在领域或语境的了解五、言外之意的跨文化差异•礼貌与文化:不同文化对待言外之意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跨文化误读和理解:言外之意容易受到说话人和听话人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产生误读•适应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尽量适应对方的文化习惯,提高对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以上是对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相关知识的整理和详解。

语用学作为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强调语言与上下文的关系,关注交际意义和信息传递。

在语用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言外之意、话语行为理论、言外之意的推理以及跨文化差异等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规则和意义,提高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言语行为和联邦关系•言语行为与社会关系:言语行为不仅仅是交流信息,还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礼貌和尊重:通过适当的言语行为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冲突和解决:言语行为中可能存在冲突,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来维护关系七、言语行为和权力关系•权力和影响:通过言语行为可以表达权力和影响力•政治正确和语言权力:言语行为中的政治正确与权力关系相互影响•欺骗和操控:言语行为可以用于欺骗和操控他人,需要警惕和辨别八、言语行为和媒体•媒体言语行为:媒体中的言语行为对舆论和观点形成有很大影响•公众舆论和倾向性报道:媒体的言语行为对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倾向性报道有一定影响•网络言语行为:网络中的言语行为对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影响九、言语行为和社会变革•言语行为与社会变革:言语行为反映了社会变革的需求和愿望•言语行为的积极作用:言语行为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反思和批判:言语行为也需要被反思和批判,警惕不良影响和言语暴力这些知识点涉及到言外之意的推理、跨文化差异、言语行为与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媒体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用学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