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关系探究

合集下载

电影和戏剧的关系?

电影和戏剧的关系?

电影和戏剧的关系?一、戏剧与影视的共同点(1)形象的直观性通过视听形象和演员的表演,直接具体、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甚至无需思索、想象,便能轻松愉快地感受到生动、直观的审美愉悦。

(2)综合性艺术戏剧、影视同时拥有了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时间与空间艺术的审美功能。

(3)叙事性艺术戏剧、影视的表演必须依赖于曲折有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示紧张、激烈、集中的矛盾冲突。

(4)表演性艺术戏剧、影视都具有二度创造性,表演性是其中心环节。

二、戏剧与影视的区别:(1)观演一体与观演分离的艺术。

就戏剧而言,当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演到精彩处,观众通过自己的掌声、笑声、叹息、哭泣来表达他们演员表演的认同,演员和观众之间形成现场性与双向交流特点。

影视表演过程中则体现出观演分离的特点,演员直接面对的是摄像机镜头,不是观众,等影视制作完毕,观众才能观看。

(2)演员的表演的一次性与多次性正是由于戏剧演员表演的现场性,与观众的双向交流性,所以演员的表演需要演员多次排练,最后从头至尾、准确无误地一次性完成自己的表演。

而影视演员的排练却是非常短暂的,因此演员依照剧本以即兴创作的方式来进行自己的表演,反复重拍,表演到导演满意为止。

(3)假定性与纪实性艺术在剧场内,演员表演的舞台空间是以假定性而见长的。

戏曲具有歌舞性、程式化、虚拟性特点,舞台表演的语言多为夸张性。

影视艺术营造的环境是极其逼真的,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不同景别的运用,使观众多角度、多视点地欣赏到演员的表演,高清晰度、高灵敏度的话筒的运用,使影视演员可以用最自然、最松弛、最口语的方式完成角色语言的创作。

(4)按照剧本顺序和改变表演顺序,时空跳跃的艺术为了加快拍摄进度,节省拍摄经费,影视一般不按照剧情发展的顺序而是按照这种“打乱叙事顺序”、“时空跳跃”的方式进行拍摄的。

发生在同一场景中所有场次的戏都是集中在同一时间段里拍摄的,并不去考虑这些戏在剧本中的顺序。

戏剧的表演则需要按照剧本顺序从头到尾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而不会改变演出场所。

中国电影的戏曲艺术特征研究

中国电影的戏曲艺术特征研究

r n o 、 r i e c h o s e o t p l e se a C h i n e s e o p e r a y b b o r r o wi n g he t i n h e r e n t i mp l i c a t i o n o f pe o r a . A n d l a t e r i t f o r me d a s yl t e w h i c h W s a
我 国著名导演 、 编 剧费穆 先生 曾说 : “ 中国 电影 要追求
情 愫、悲喜 有度的 电影类 型 。
美 国电影 的风格是不可 以的 :即使模仿任何 国家的风格也
是不可 以的 ,中国电影 只能表现 自己的民族风格 ” , “ 譬如美 国人所希望看到 的中国电影也许是我们制片家所想 的 ‘ 王宝
中图 分类号 :J 0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9 - 9 l l 5 ( 2 0 1 4 ) 0 1 — 0 0 7 7 - 0 5
D 0I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9 l l 5 . 2 0 1 4 . 0 1 . 0 2 1
在影 片 《 难 夫 难 妻 》 中 , 故 事 以王 家 小 姐 的婚 姻 为 线
c h ra a c t e r i z e d y b he t d o c t r i n e o f he t me a n , he t n o v e l p l o t , l i n e a r n a r r a i t v e s t r u c t u r e , s yl t e c h ra a c t e i r s i t c s . 1 ] h i s s h o we d u n i q u e C h i n e s e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的戏曲元素探析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的戏曲元素探析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的戏曲元素探析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11期摘要:中国流传数百年的戏曲艺术是国产动画创造和发展的重要灵感源泉。

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荧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充分吸收借鉴了戏曲符号元素进行动画创作。

戏曲色彩的应用,戏曲动作程式的借鉴,戏曲配乐的烘托这三方面在影片《哪吒闹海》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哪吒闹海》中对传统戏曲元素的借鉴,以小见大探地讨动画艺术与传统戏曲艺术融合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哪吒闹海;戏曲元素;民族化《哪吒闹海》取材自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影片成功摆脱了原著的桎梏,讲述了一个充满童真、正义、压迫与反压迫的神话故事: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生下异胎肉球,肉球在李靖的剑下生出莲瓣化作人形,被太乙真人收为徒弟,赐名哪吒并授予混天绫和乾坤圈两样宝物。

身怀灵力的哪吒不满龙王暴政,杀死巡海夜叉并打伤三太子与龙王,四海龙王为报仇水淹陈塘关,誓与哪吒不死不休。

为了不连累父母百姓,哪吒横刀自刎,太乙真人收回他的元神,借莲花重塑哪吒肉身,复活后的哪吒再回龙宫,大败四海龙王,为自己和百姓报仇。

在影片改编的故事中“人、神、鬼、兽同台表演;关、海、洞、天景色齐全”[1],艺术特色也是奇、绝、壮、美,成为中国动画的又一个巅峰。

导演严定宪在专访中曾说道:“《哪吒闹海》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為它讲的故事是民族传统的,它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民族传统的,它所表现的精神又是民族传统的。

”[2]因此《哪吒闹海》中的故事改编、艺术手法和传统精神内核能够与民族传统戏曲艺术产生共鸣,并能够在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借鉴传统戏曲中的精华,使我们在角色面部设计与背景配色、动作设计和配乐上都可以感受到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

一、戏曲色彩元素应用色彩是动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形象塑造方式和情感表现手段,和谐多变的色彩搭配与机动灵活的颜色运用,不仅能烘托气氛,还能与人物情感相结合,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使欣赏者产生审美和情感上的共鸣。

从京剧电影《荒山泪》看戏曲的电影化表达

从京剧电影《荒山泪》看戏曲的电影化表达

声屏世界2022/1纵观中国艺术史,戏曲和电影在一开始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即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

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且以其丰富的题材、精湛的表演、多样的表现风格、贴近大众生活的特点成为最具亲和力与影响力的传统艺术之一。

戏曲艺术也一直与时俱进,彰显着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自中国电影史的开始直至今日,戏曲一直在尝试以电影为载体进行艺术表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革除传统戏曲中混杂的封建性的糟粕,“戏曲改革运动”大规模展开。

先是从禁戏开始,1951年戏改运动的重点从“禁戏”转向“改戏”,即“改戏、改人、改制”,聚焦在传统剧目的改革。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放映中国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成功,实证了“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的重要性。

“国际表达”即是20世纪借助新技术而孕育出的电影艺术形式。

“中国故事”不能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戏曲艺术就自然而然成为最佳的选择。

传统戏曲的故事情节或来自神话传说或源自历史事件,承载了中华文化传统和特定的民族情感,且出于优秀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在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牵头,吴祖光与程砚秋开始了戏曲电影《荒山泪》的摄制工作。

京剧《荒山泪》是由金仲荪执笔编剧、程砚秋在1924年编演的,当时正处北洋军阀时代,此剧正是为唤醒人们与军阀恶势力做抗争,宣传“苛政猛于虎”而作。

《荒山泪》是程砚秋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京剧舞台名作,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舞台性都有很高的成就,但作为一出优秀的舞台作品要在当时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电影这个艺术载体中焕发出新的、更亮的光芒,改革就是势在必行的,也是重中之重的。

吴祖光、程砚秋都是中国戏曲改革的先驱,他们以自己对戏曲、艺术独到的眼光,用电影艺术来表达京剧《荒山泪》,本文即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来看京剧《荒山泪》是如何进行电影化的表达的。

思想内容的革新任何一种艺术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一是在人性和美的展示,二就是渗透时代的痕迹。

中国传统戏曲创新性发展探析——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

中国传统戏曲创新性发展探析——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

[收稿日期]2021-09-23[作者简介]唐瑛(1970— ),女,湖南省永州市人,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艺学硕士。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诗选本文化背景下的‘玄妙诸集’研究”(项目编号:2021H016);西安石油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戏曲鉴赏》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建设”。

【语言文学】中国传统戏曲创新性发展探析———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唐 瑛(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之一,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本文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通过对其观演场景、人物塑造、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融合等艺术特色的分析,探讨传统戏曲如何与新兴艺术形式跨界融合,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走出传统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传统戏曲;新兴艺术;跨界融合;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 I23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2)02-0060-04OntheInnovativeDevelopmentofChineseTraditionalOpera———TakingtheCantoneseOpenFilmLegendofWhiteSnakeasanExampleTangYing(Xi'anShiyouUniversity,Xi'an710065)Abstract:Chinese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isoneoftheimportantsourcesofculturalself-confidence.The19thCPCNationalCongressproposedtopromoteChinaCreativetransformationandinnovativedevelopmentofChina's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soastobetterbuildtheChinesespirit,ChinesevalueandChinesestrength,Providespiritualguidanceforthepeople.TakingtheCantoneseoperafilm"LegendoftheWhiteSnake·love"asanexample,thispaperanalyzesitsviewingscenesandcharactersThroughtheanalysisofartisticcharacteristicssuchasshaping,theintegration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andtraditionalart,thispaperdiscusseshowtra ditionaloperaandemergingartisticformsCrossborderintegration,meettheaestheticneedsofmodernaudiences,andwalkoutoftheroadofinnovativ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operacultureinthenewera.Keywords:Traditionalopera;Emergingart;Crossborderintegration;Innovation-drivendevelopment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之一,是目前仅存的从诞生伊始发展至今的古老戏曲文化,其他两种表演形式今天已消亡于历史舞台了。

《2024年戏曲电影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创新转化路径——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范文

《2024年戏曲电影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创新转化路径——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范文

《戏曲电影建构民族文化记忆的创新转化路径——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篇一一、引言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曲的传承与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

戏曲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探讨戏曲电影在建构民族文化记忆方面的创新转化路径。

二、传统戏曲与民族文化的关联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信息。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表达。

传统戏曲通过生动的表演、音乐和舞蹈,将民族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戏曲电影的创新转化戏曲电影作为传统戏曲与现代影视技术的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通过电影的技术手段,将传统戏曲的表演、音乐、服装、化妆等元素进行创新转化,使传统戏曲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四、《白蛇传·情》的案例分析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是一部成功的戏曲电影作品。

它以传统的粤剧故事为蓝本,通过电影的技术手段,将粤剧的表演艺术进行创新转化。

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精彩的表演、华丽的服装、精美的化妆以及动听的唱腔。

同时,电影还通过现代的电影语言,将传统故事进行重新解读,使观众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的电影审美。

五、创新转化的路径1. 技术创新:利用现代影视技术,对传统戏曲的表演、音乐、服装等进行创新转化,使传统戏曲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2. 故事重构:在保留传统故事框架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重新解读和创作,使传统故事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价值观。

3. 文化传承:通过戏曲电影的传播,将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传递给更多观众,增强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跨文化交流:借助戏曲电影的国际传播,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六、结论戏曲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为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浅谈戏曲电影实践中导演创作的探索

浅谈戏曲电影实践中导演创作的探索

129.在戏曲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导演应结合自身专业加强电影艺术独有的纵深魅力,运用电影手段调动观众情绪,吸引观众的视线,雕琢镜头的运用,并对演员的表演方式与区域进行符合情境的艺术创造。

同时注意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的时空之美相融合,既传承优秀的戏曲电影文化,又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寻找新思路。

一、认识戏曲电影与戏曲舞台的差异戏曲舞台艺术是以唱、念、做、打为基础,在舞台上多依靠演员掌控舞台。

在同一个空间内以演员为媒介与观众进行直接交流,带给观众一种意象美的间离感表达。

戏曲电影是时代与科技进步带来的艺术新形式,通过电影镜头的推拉摇移与蒙太奇剪辑手法,在意象留白之中又增添一股真实的美感。

(一)戏曲舞台与戏曲电影的空间差异戏曲舞台与戏曲电影的空间差异源自于二者不同的观演关系。

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空间的塑造是在演员表演和剧情指引等作用下,生发出来的意象思维的产物。

演出过程中,演员在镜框式舞台的条件下大多采用横向调度。

戏曲电影是在无限的空间内进行创作,使观众在浅谈戏曲电影实践中导演创作的探索研究姚卓摘要:戏曲作为中华传统艺术传承的代表,蕴含着上千年的艺术结晶,戏曲电影结合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二者之所长,运用电影时空与电影艺术表达手法传承发展戏曲艺术。

在戏曲电影的创作中,既要注意保护戏曲艺术的艺术特征,也要发挥电影艺术的魅力所在,这对于创作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将舞台上精彩的戏曲表演程式运用恰当的电影手段,对其进行电影化呈现?本文就戏曲电影导演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展开探索。

关键词:戏曲;戏曲电影;导演创作观看电影的过程中将视线紧密贴合在银幕上。

电影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真实感,导演运用电影镜头语言使画面内的前景与后景互动,景深的变化让观众在视觉上感受到电影独有的真实感、纵深感。

戏曲电影中空间的展现与处理非常重要,成功的戏曲电影,往往能景与情合,情以景生,形成情景契合的空间意识。

在戏曲电影中,运用纵深调度配合镜头拍摄与演员表演,才可以营造出人物活动的真实空间,形成一种真实的情绪意蕴。

管窥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

管窥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

管窥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浅谈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戏曲元素“霸王别姬”本是一幕历史,而在陈凯歌的电影中,它俨然成了一段梨园的血泪,一幅时代的画卷,一个历史的烙印。

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来表现他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很聪明而独到的。

《霸王别姬》一片深刻地挖掘了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研究这部中国电影百年的经典之作,决然离不开穿插在电影中的戏曲元素,而《霸王别姬》正是一部很好地运用了戏曲元素并通过电影反过来又表现了京剧的经典巨作。

元素一:音乐《霸王别姬》在音乐的构思中,强化了戏曲京剧的素材。

影片的音乐运用了一个京胡,演奏的就是一个曲牌;又运用了一个箫,萧吹奏的是京剧昆曲曲牌的一个变形;然后又运用了一个大型交响乐队。

几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元素在交响、在碰撞。

当京剧旋律进行的时候,交响乐忽然从音乐中蠕动出来,给人感觉,从这种社会的大背景下有一种历史的步伐在运转。

京胡的曲调始终保持在一个调性上,就像一个老艺人不管时代在怎么变化,他对他这个京剧那种执着都未曾改变。

这些京剧音乐元素在影片中的运用,不仅准确的传达了影片的主题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为影片中几个大时代的跨越铺垫了坚实的情感基础,让人们在看似拼接的几个历史背景的演进中,保持了在情感上的连续,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元素二:京剧剧目的选取导演陈凯歌在影片中选取了京剧《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昆曲《牡丹亭》——《游园》一折以及《思凡》的片段。

我们单从导演选取的这几个剧目来看,联系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曲线,不难窥探导演的意图。

这几出戏,不仅是戏曲中的传世佳作,在电影中,他们更起到了决定人物命运,折射时代风波,揭示人物性格的三重作用,是导演用来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霸王别姬》为例,主人公由两个痴情男女变换为两个相互重叠的男人——段小楼与程蝶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关系探究
【摘要】:戏曲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传统艺术,从初具戏曲雏形的秦汉
六朝百戏的产生到被称为国粹的京剧的形成已有千年的历史,可谓历
史悠久,积淀深厚。而电影艺术则起源于西方,从它被引入我国,诞生了
第一部本土电影起至今,中国电影也不过才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然
而,正是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这两种无论在起源、历史,还是在本质、
特性和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原本不尽相同的艺术,却产生了延绵至今
的不解之缘。纵观两者百年来的关系,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尤为突出,构
成了二者关系的主旋律,甚至可以说这种相互影响即是二者关系的真
实写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二者间的相互影响性虽然在程度上有强
弱之分,在影响的方向上呈现出单向或双向之别,但不论怎样,这种相
互间的影响性却一以贯之,未曾停歇。从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的相互
借鉴学习,到自身艺术元素对对方的介入,直至两种艺术高度融合,嫁
接产生戏曲电影,无一不是这种相互影响的深刻体现。本论文以传统
戏曲与中国电影间的相互影响为切入点,将影响的程度作为轴线,层层
递进,通过文献比对、实例解读等方法,全面梳理分析两种艺术的发展
关系。为更加准确地论述,首先将对作为独立样式存在的传统戏曲和
中国电影在本质、特征等方面做简要比对,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相互影
响产生的前提和不对等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两种艺术间的哺
育和反哺进行梳理和分析。紧接着,以分类的视角从题材选择、人物
塑造、情节结构和歌舞音乐四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传统戏曲元素对中
国电影的介入情况,并对中国电影承载的这些戏曲元素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分析。之后,以独立的篇章对两种艺术高度融合后嫁接产生的戏
曲电影做出论述。具体研究戏曲电影在嫁接中产生的传承和变异问题,
并从地域的角度探寻在不同“土壤”环境下两种戏曲电影类型的成长
情况,然后就现代语境下戏曲电影缘何价值失落做出分析。最后,从传
统戏曲和中国电影迥然不同的生存现状出发,分析造成两者不同境遇
的原因,并对它们未来关系的定位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传统戏曲中国电影关系相互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951.2;J82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引言11-13第一章双向的选择
—相互影响的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13-231.1在方圆殊趣中探寻共通
13-151.1.1作为独立样式存在的两种艺术13-141.1.2两种艺术相互影
响产生的前提14-151.1.3两种艺术相互影响失衡的原因151.2在时代
更迭中相得益彰15-231.2.1戏曲之于电影连绵不断的哺育16-201.2.2
电影之于戏曲时隐时现的反哺20-23第二章细腻的渗透—中国电影承
载的戏曲元素23-322.1题材选择23-252.2人物塑造25-272.3情节结
构27-292.4歌舞音乐29-32第三章深度的融合—嫁接产生的戏曲电影
32-433.1嫁接之中的传承与变异32-353.2秉承传统的内地戏曲片
35-373.3追求实用的香港戏曲片37-393.4现代语境下的价值失落
39-43第四章迥异的境遇—两种艺术现状关注43-514.1英雄迟暮的传
统戏曲43-464.2风华正茂的中国电影46-474.3各取所需的明晰定位
47-51结语51-52参考文献52-53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3-54
致谢54-55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5-5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
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