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第四章戏曲文化
传统戏曲——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繁荣期

传统戏曲——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繁荣期中国是戏曲之乡,而戏曲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唐宋以来,中国戏曲文化经历了一个辉煌的繁荣期,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文化精神。
一、戏曲演出形态的多样性中国戏曲文化在繁荣期以其多样性的演出形式出现。
各种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相互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曲种类。
如京剧、豫剧、昆曲、越剧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戏曲流派。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为著名的一种。
出现于清代中期,以北京为中心,结合了一系列的表演形式,是中国戏曲文化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豫剧起源于河南省豫州,是河南地区的传统戏曲。
该剧种有着极为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表现出很强的地方特色。
昆曲是江苏地区的戏曲流派,历史上在南京一带最为繁荣。
昆曲的唱腔声音婉转悠扬,行腔曲调多变,演员的表现力与修养也要求较高。
越剧起源于浙江省,因起源地区为越南山水之间而得名。
越剧通俗易懂、感情细腻,唱腔优美,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
二、剧本创作的繁荣中国古代戏曲作品大都以节选段落而著名,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中国剧本出现了大量的创作和集成,把中国古代戏曲的题材丰富起来。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元曲,元曲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曲的题材丰富多彩,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如爱情、战争、家庭,甚至还有神话传说。
元曲还推动了剧本的创作和演出形式的变革。
在元曲之后,明清时期出现了“二瞎子”、“杨连”等一系列的重要剧作家,这些剧作家对中国戏曲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舞台表演的精湛技艺随着剧本创作和演出形式的变革,中国戏曲文化的演出技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演员在化妆、服装、表演等方面都讲究极为严格的规定。
而演出的技艺也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进步,例如唱腔、音乐、舞蹈等方面。
唱腔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它是演员表演能力和艺术水平的象征。
唱腔的变化、音调的升降是演员的表现力和技巧的体现。
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文化历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戏曲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汇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综合表现形式。
在此,我们来探索一下中国传统戏曲的丰富文化内涵。
一、经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其影响深远,对于中国传统戏曲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源头。
例如,许多古典诗歌和文言小说都被戏曲改编成了剧本。
如《长恨歌》、《红楼梦》、《西厢记》等等。
戏曲改编的过程中不仅强调了剧情的重点,还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性格和意志表现。
因此,传统戏曲所表现的就是中国文学的魅力,其丰富多彩的剧情和人物性格塑造,让观众更能深入地了解古代的文学内涵。
二、舞蹈艺术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在戏曲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无论是京剧、昆曲、评剧、豫剧还是秦腔,都充分地展示了中国传统舞蹈的魅力。
舞蹈在这些戏曲中的演出不仅是为了丰富剧情,更是为了展示戏曲本身的文化内涵。
在戏曲中,舞蹈艺术借助音乐、乐器、表演等多种方式,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的背景、角色的动态特征和情感的表现。
同时,舞蹈还带有一定程度的象征性,通过动作的表达和策略的展现,使得戏曲中的人物更加鲜活,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三、音乐艺术戏曲中的音乐体系则是传统文化的又一抹亮色。
京剧、黄梅戏等戏曲都使用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扬琴、笛子等,来配合唱腔演唱。
戏曲音乐体系注重韵律和节奏,具有浓郁的民间味道。
在演唱中,配乐与唱腔之间的配合十分充分。
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音乐体系,戏曲中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景和个性化的人物特点,给观众提供强烈的视听享受。
四、历史时代中国传统戏曲在呈现历史时代的文化内容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戏曲剧情往往围绕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所以戏曲更多了一份历史感。
不仅仅是戏曲本身,它也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
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孙权,或者《白蛇传》中白素贞和许仙,都在戏曲中得到了高度展示。
同时,戏曲也通过演出呈现出了为这些历史事件提供了更为深刻的文化透视。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简介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戏曲既是一种文艺形式,也是一种表演艺术。
它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舞、笑等多种表演方式。
戏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汉朝时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国戏曲主要分为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沪剧、粤剧等多种剧种。
每种戏曲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表演风格独特,以唱、念、做、打等四种表演方式为主要手段。
京剧的表演技巧独具一格,包括唱腔、脸谱、动作、衣饰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风格。
豫剧是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戏曲,以其淳朴的表演风格和优美的唱腔而著名。
豫剧的表演特点是以传统的唱腔为主线,配以精彩的表演动作和精致的服装,让观众领略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
黄梅戏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以其柔美的唱腔和细致的表演而著称。
黄梅戏的表演特点是以清新婉转的唱腔为主导,通过精心的表演技巧和精美的服装,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的柔情脉脉和细腻情感。
评剧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优美的表演而著名。
评剧的表演特点是以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为主要特色,通过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体现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
沪剧是中国上海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以其婉约清新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著名。
沪剧的表演特点是以清新婉约的唱腔为主线,配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精美的服装,让观众体验到剧中人物的柔情和细腻情感。
粤剧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方式而著名。
粤剧的表演特点是以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方式为主要特色,通过唱念做打的表演手段,让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的豪气和霸气。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它的存在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中国戏曲文化》课件

黄梅戏
《天仙配》、《女驸马》 等
评剧
《秦香莲》、《刘巧儿》 等
传统剧目介绍
昆曲
《牡丹亭》、《桃花扇》等
皮影戏
《鹤与龟》、《狐狸与乌鸦》等
经典剧目解析
《牡丹亭》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 现了人性、情感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 。
《西厢记》
《白蛇传》
讲述了白蛇精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以 及人、妖、神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戏曲与文学艺术
总结词
戏曲与文学艺术相互融合,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文学艺术的精华,同时戏曲也是文学艺 术的传承和发扬。
详细描述
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古代文学、诗词、小说等文学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 风格。同时,戏曲也通过表演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等,传承和发扬了文学艺术,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 验。
05
中国戏曲的国际影响与 传播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传播历史
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一 些地方戏曲开始传入东南亚地区
。
传播途径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途径主要包 括商业演出、文化交流活动、教育 机构以及移民传播等。
影响力
中国戏曲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许多人对京 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浓厚 的兴趣和认知。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起源与古代祭祀仪式
01
总结词
宋元时期的成熟与繁荣
03
总结词
明清时期的多样化与地方化
05
02
详细描述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和乐舞,随 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表 演艺术形式。
04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资料中国戏曲是在民间艺术的土壤里发芽生根的。
歌舞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据《书经·舜典》记载,我们的祖先在庆贺打猎收获时,会披着各种兽皮在用石器相互击打出的节奏中跳着、唱着,欢庆胜利的成果。
到了春秋时代,歌舞成了欢庆丰收、庆贺战争胜利、祭祀神灵、驱魔禳疫等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戏曲艺术的另一个源头是装扮表演。
《史记·滑稽列传》中优孟模仿孙叔敖的表演,可以看做一个宫廷讽刺喜剧。
从《北史·柳彧》的记载和新疆唐墓出土的歌舞戏《踏摇娘》泥塑看,除具备以歌舞演故事的特点外,在化装方面亦采用了面具、假扮等艺术手段。
戏曲艺术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武术。
战国时期发展起来的角抵戏到了汉代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带有戏剧色彩,如《西京杂记》所记载的角抵戏《东海黄公》、《黄帝战蚩尤》。
戏曲形成的最初形式是杂剧。
所谓杂,有将各种技艺杂合在一起的意思。
宋杂剧代表剧目之一《目连救母》,就是一个脱胎于民俗活动的节目。
当时北宋都城开封的艺术家们以佛经中目连救母的劝善故事为纽带,将民间的说唱、装扮、武术、杂技等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在中元节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此后,七夕至中元节举办盂兰盆会,演目连戏成了各地的一种传统习俗。
戏曲形成后,伴随着各种民俗演出逐步成熟和发展起来,产生了300多个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目。
民俗为戏曲艺术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戏曲艺术又为民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1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
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
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2、繁荣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理解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了广大民众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在传承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戏曲的历史背景、剧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戏曲的文化传承与社会意义。
一、戏曲的历史背景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
在古代社会,戏曲是人们文化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还传播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戏曲的剧种特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戏曲在形式、演唱方式和表演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共同具备一些剧种特点。
首先,戏曲通常采用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通过对声腔、音律和行腔的处理,使得戏曲具有独特的音乐美感;其次,戏曲融合了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最后,戏曲的剧本通常来源于历史、神话或民间故事,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
三、戏曲的文化传承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道德观念。
通过戏曲的表演和演唱,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例如,京剧中的传统剧目《红楼梦》展现了古代贵族社会的恩怨情仇,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阶层的固化,让观众对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戏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存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还通过表演的方式将其带给观众。
四、戏曲的社会意义戏曲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戏曲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形式,它能够提供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和慰藉,减轻社会压力,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其次,戏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承载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导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戏曲表演还具有社交功能,观众可以通过观看戏曲表演结识新朋友并拓展社交圈子。
总之,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戏曲文化介绍

戏曲文化介绍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形式、精彩的表演内容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等。
戏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含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
通过各种表演方式,包括唱、念、做、打、舞等,来表达情感、展现人物性格、阐述故事情节和表现主题。
戏曲演员要求不仅要有出色的歌唱、舞蹈和表演技巧,还需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人生经验,才能够更好地诠释角色和传递情感。
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随着时间的流逝,戏曲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愈加深入,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戏曲文化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戏曲形式和风格。
比如京剧是北京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形式,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形式,川剧是四川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形式等等。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音乐、唱腔、舞蹈和服装等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戏曲形式。
除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戏曲文化还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和人文情感。
它通过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来表达社会思潮、展现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递人文情感、承载民族精神。
从儒家礼仪文化到佛教慈悲主义,再到道家天人合一理念,戏曲文化在传递传统哲学价值与时代观念方面功不可没。
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特而复杂的艺术形式。
戏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元化和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心、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文化传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传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瑰宝
戏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其表演艺术具有高度的规范化和程式化,体现了 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同时,戏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境和场景氛围。同时,舞台布景还具有象征意义,如山水、云雾等元
素,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
03
经典剧目与剧情简介
《牡丹亭》剧情简介及分析
剧情简介
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并相爱,醒来后因思念柳梦 梅而病逝。柳梦梅得知杜丽娘的死讯后,掘坟救活了她 ,最终二人结为夫妻。 《牡丹亭》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爱情的力量,展现了 人性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
科普介绍
授课人:XXX
日期:XXX
➢ 戏曲概述与历史发展 ➢ 戏曲表演艺术形式与技巧 ➢ 经典剧目与剧情简介 ➢ 戏曲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 ➢ 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01
戏曲概述与历史发展
戏曲定义及特点
戏曲定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融合了唱 、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 以虚拟化的舞台、程式化的表演和规 范化的服饰为特点。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分析
剧中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
《西厢记》剧情简介及分析
剧情简介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相遇并一见钟情,随后张生通过书信向崔莺莺传情。崔莺莺的母亲为了家族利益 要将她许配给郑恒,但崔莺莺却爱上了张生。经过一系列波折,张生与崔莺莺终于结为夫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戏曲剧种有:昆曲、高腔、 梆子腔、晋剧、秦腔、河北梆 子、蒲剧、雁剧、上党梆子、 二人台、吉剧、龙江剧、越调、 河南曲剧、山东梆子、淮剧、 沪剧、滑稽戏、婺剧、绍剧、 徽剧、闽剧、莆仙戏、梨园戏、 高甲戏、赣剧、采茶戏、汉剧、 湘剧、祁剧、湖南花鼓戏、粤 剧、潮剧、桂剧、彩调、壮剧、 川剧、黔剧、滇剧、傣剧、藏 剧、皮影戏等共360多个剧种。
二、戏曲的艺术特征
★ 3、程式性
指表演的过程及形式都已高度规范化和固定化:特定 的人物、特定的造型、特定的思想感情、特定的故事 情节等等。
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 俦;(关羽) 紫色:象征智勇刚义;(徐延昭) 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 品格;(包拯、张飞、李逵) 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 的可憎面目;(曹操) 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窦尔敦) 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 黄色:意示残暴; 。。。。。。
脸谱
胖袄
二、戏曲的艺术特征
4、娱乐性
戏曲的一切表演都要追求好听、好看,无声不歌、无 舞不动 (装饰、服饰、脸谱也都要美) ,给人带来美 的愉悦。
二、戏曲的艺术特征
5、教育性
《琵琶记》 剧照
谢谢
2、豫剧
“河南梆子”
铿锵大气、有血有肉、行腔酣畅 代表剧目: 《穆桂英挂帅》、 《红娘》、《对花枪》和现代戏 《朝阳沟》等。
3、越剧
起源于浙江一带。与京剧、豫剧 共称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声腔清幽婉丽,优美动听,表演 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试听) 代表剧目: 《西厢记》、《梁山 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
一、中国戏曲概说
1、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与 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最古老的戏剧。
戏曲这个概念,既把中国传统的戏曲和外国的戏 剧做了区分,同时它也将中国戏曲和现在国内舞 台上很盛行的歌剧、舞剧、话剧等凿开了泾渭。
4、黄梅戏
起源于安徽,由“采茶戏”发展 而来 优美大方、以抒情见长,细腻动 人。通俗易懂。 代表剧目: 《天仙配》、《女驸 马》、《打猪草》等。黄梅戏 《女驸马》经典唱段-音乐-高清视 频-爱奇艺 /w_19ruygsjep .html
5、评剧
流行于东北地区 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 懂,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 间味道。 代表剧目: 《小儿黑结婚》、 《刘巧儿》、 《祥林嫂》等。 /v_show/id_XMz A4NDYyNDI4OA==.html?tpa=dW5pb 25faWQ9MzAwMDAzXzEwMDAxNF 8wNF8wMQ&fromvsogou=1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概论
阳 刚 阴 柔 生 旦 净 丑 舞 台 小 社 会
戏如人生
峰 回 路 转 沧 海 桑 田 社 会 大 舞 台
叁 壹
戏 曲 赏 析 戏 曲 的 文 化 定 位 戏 曲 的 艺 术 特 征 中 国 戏 曲 概 说
目 录
肆 贰
陶 宗 仪
“唐有传奇,宋有戏曲” 元·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戏曲服饰
翎子 靠旗
蟒 袍
云头鞋
西皮:“微风起露沾衣钟鼓 漏响,披灿星戴斜月巡查宫 墙。” 二黄:“只落得星月冷空照 未央” ——《监酒令》
千金道白四两唱
道白
北宋 勾栏
正是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高度综合,才形成了今天多姿多 彩的中国戏曲。
二、戏曲的艺术特征
2、虚拟性
表现为场景、道具、造型等都有强烈的象征 性——无实物表演
京剧、豫剧、越剧、 黄梅戏、评剧被称为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1、京剧
“国粹”、“东方歌剧” 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 行当:生、旦、净、丑 (末与生 合并) 代表剧目:《霸王别姬》(试 听)、《四郎探母》,现代京剧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
京剧是积淀了民族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的艺术瑰宝,中国 人或含蓄、或稳健、或正直、或精致的精神品格在京剧艺 术里有着最丰富、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
五法:指手、眼、身、法、步。
法:以上几种技术的规格和方法
所以演员的表演,是否有这四功五法,有这 些戏曲独有的表演方式,是我们界定一出戏 剧他是否是戏曲的重要标准。
二、戏曲的艺术特征
1、综合性
戏曲艺术位列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 艺术四大门类的综合部,涵括了文学、音乐、舞蹈、 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是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 术的综合。
2、发展历程
• 先秦(萌芽期) 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 唐代中后期(形成期) 经济高度发展,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 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
• 宋金(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 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 元代(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 明清(繁荣期) 戏曲到了明代发展起来,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 • 近现代(革新争辉期)
•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
• 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3、四功五法
四功:指唱、念、做、打。
唱:唱功 念:具有音乐性的念白 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都要注意与人物的身份、动作 目的、情感意境结合起来,做到技不离戏,就是枪来剑 往的打,也要打出情感,打出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卖弄 武功。
台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