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甲醛含量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室内甲醛含量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室内甲醛含量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

1、本次比对样品为安培瓶装20mL水溶液标准样品。

2、各检测机构应按照以下方法对样品进行制备,即用10mL干燥洁净移液管从安培瓶中移取浓样10mL于250mL 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定容至刻度,混匀后立即使用。

3、制备好的样品按照国家标准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法(GB/T18204)检测甲醛含量。

4、室内甲醛含量检测报告结果应是稀释后样品的测定值,浓度单位为mg/L,有效位数保留3位。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 承载板法 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不同湿度和密度的细粒土。 1.2 仪器设备 1.2.1 杠杆压力仪:最大压力1500N 1-调平砝码;2-千分表3-立柱4-加压杆5-水平杠杆6-水平气泡7-加压球座8-底座气泡9-调平脚螺丝10-加载架 1.2.2 承载板:直径50 毫米,高80 毫米,如图19.1.2-2 所示。欠图 1.2.3 试筒:内径152 毫米、高170 毫米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 毫米;筒内垫块,直径151 毫米,高50 毫米;夯击 底板与击实仪相同。 1.2.4 量表:千分表两块。 1.2.5 秒表一只。 1.3 试样 按击实试验(T0131-93)方法制备试样,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法,视最大粒径用小筒或大筒进行击实试验,得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然后按最佳含水量用上述试筒击实制备试件。 1.4 试验步骤 1.4.1 安装试样:将试件和试筒的底面放在杠杆压力仪的底盘上,将承载板放在试件中央(位置)并与杠杆压力仪的加压球座对正;将

千分表固定在立柱上,将表的测头安放在承载板的表架上。 1.4.2 预压:在杠杆仪的加载架上施加砝码,用预定的最大单位压力p 进行预压。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p=50--100k Pa,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p=100--200kPa。预压进行1--2 次,每次预压1min。预压后调正承载板位置,并将千分表调到接近満量程的位置,准备试验。 1.4.3 测定回弹量:将预定最大单位压力分成4--6 份,作为每级加载的压力。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 时,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让试件恢复变形,卸载1min 时,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施加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加载卸 载,并记录千分表读数,直至最后一级荷载。为使试验曲线开始部分比较准确,第一、二级荷载可用每份的一半,试验的最大压力也可 略大于预定压力。 1.5 结果整理 1.5.1 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L: L=加载读数-卸载读数(19.1.5-1) 1.5.2 以单位压力p 为横坐标(向右),回弹变形L 为纵坐标(向下),绘制p--L 曲线 1.5.3 按下式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模量: E=πpD/4L(L-μ2) 式中:E--回弹模量,kPa; p--承载板

室内环境苯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苯 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GB11737-89 ) 一、适用范围、技术标准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室内空气中苯浓度的检测。 1.2技术标准 《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11737-89)。 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 仪器设备 GC7890 F型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色谱柱:可选择柱长为2米,内径4mm不锈钢柱,内填充聚乙二醇为6000-6201担体(5:100)固定相,柱温为90℃,汽化室温度为150℃,检测室温度为150℃,载气(氮气)流量:28mL/min. 活性炭采样管:用长150mm, 内径(~)mm, 外径6mm的玻璃管,装入100mg 椰子壳活性炭,两端用少量玻璃棉固定。装好管后,再用纯氮气于(300~350)℃温度条件下吹(5~10)min, 然后套上塑料帽封紧管的两端。此 管放入干燥器中可保存5天。若将玻璃管熔封,此管可稳定三个月。也 可用市售的已熔封的活性炭采样管,此管可稳定三个月。 空气采样器: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误差应小于±5%。环境条件 检测室温度:20±10℃湿度:60±10% 三、采样方法及样品数量 采样 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抽查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 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 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 a) 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时,设1个检测点; b) 房间使用面积(50~100)m2时,设2个检测点; c) 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m2时,设3~5个检测点; 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 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距楼地面高度(~)m. 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苯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 在采样地点取下采样管两端的塑料帽,与空气采样器入气口垂直连接,打开采样泵,调节流量min,采样体积为10L,采样后,将活性炭采样管的两端套上塑料帽,采样的同时做好室外空白点的采集,记录采样时的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 V 0=Vt?T ?P/(273+t) ?P 式中:V0—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V t—采样体积,为采样流量与采样时间乘积,L; t—采样点的气温,℃; T0—标准状态下的绝对温度,273 K;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 a; P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 kP a. 保存 采样后将活性炭采样管取下,将活性炭采样管的两端套上塑料帽,样品可保存3天。 四、检测方法 标准曲线的绘制: 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二硫化碳。再以1000mg/l的苯标准液临用时用二硫化碳逐级稀释至l、1mg/l、2mg/l、4mg/l、8mg/l的苯的标准液系列。分别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保密等级:保密版本/状态:发文号: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2014-11-3 发布2014-11-3 实施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修订履历表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反射计以20°、60°或85°几何条件测定色漆漆膜、塑料、陶瓷、石材、纸张或金属材料等平面制品的镜面光泽度的测试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含金属颜料色漆漆膜的光泽测量。

20°几何条件适用于高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材料); 85°几何条件适用于低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材料)。2参考标准 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 面光泽的测定 GB/T 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ISO 2813:201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ASTM D523-2014光泽度测试方法 3仪器设备 三角度光泽度测试仪 生产商:深圳市三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N-206085 4测试条件 4.1测试对象:液体漆样 4.1.1试验用底材(底材应是镜面质量的玻璃,厚度为3mm ,尺寸150 x 100mm , 玻璃最小尺寸至少应等于光照区域的长度); 4.1.2漆膜涂布器(槽深为150 ± 2 pm的块状涂布器或采用其他施涂方法); 4.2 20 °、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方法: 4.2.1 60。条件适用于所有的漆膜,但是对于很高光泽和接近无光泽的漆膜,20°或85。也许更适用。 4.2.2 20 °条件在对高光泽漆膜(即60 °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4.2.3 85。条件在对于低光泽的漆膜(即60 °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5测试步骤 5.1校准 本设备共有黑色涂料及白色涂料两个校准模块并附有不同角度下的校准参考 值,在测试之前要对照测试条件对该角度(20。或60。或80 °)进行校准以保证测

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临床生化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1.目得 对生化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得准确性。 2.范围 检验科生化室开展得检验项目。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控制规则与检验过程得质量控制程序。 3、2各专业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控制规则与检验过程得质量控制程序。 3、3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得质量控制程序与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与处理。 3、4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就是否按照程序文件与作业指导书有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得要求进行。 4、工作职责 4、1标本接受得质量控制 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样品得核收、登记及保存程序》中得有关规定对标本进行验收与不合格标本处理。 4、2标本前处理得质量控制 4、2、1标本接收人员收到标本后,要及时分发标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标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得方式进行保存。 4、2、2检测人员对所有得样品进行规范化得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 检测后出现错号。 4、2、3在血液标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与时间,尽可能避免标本溶血。 4、2、4标本采集后要在规定得时间内完成检测。 4、3检验过程得质量控制 4、3、1方法得选择与评价

检测方法得选择与评价参见《检验方法得选择与评审程序》。 4、3、2校准品、试剂、质控品 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得评价、使用与管理参见《外部服务与供应管理程序》。 4、3、3仪器设备 仪器要定期检查并经常维护与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转。按照《仪器检定/校准程序》,确定仪器设备在安装时或常规使用中能够达到所要求得性能标准,并且符合相关检验所要求得条件。 4、3、4作业指导书 检验者必须严格按照相应得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具体规定参见《作业指导书管理程序》。检验程序不得任意更改,正式修改前必须经过《检验方法选择与评审程序》与《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程序》,证明修改后比原来更准确、误差更小并且可以按照程序规定得进行。 4、3、5人员 检验人员得资格与经历必须能够满足与相应岗位得要求。具体规定参见《人员培训考核程序》 4、4室内质量控制 4、4、1室内质量控制得常规要求 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对质控得要求,准备质控物,与常规标本相同条件测定质控物,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 得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得病人标本。 4、4、2控制品得种类 4、4、2、1标准控制品:系纯物质得溶液(水或其她溶剂),制备较方便,但就是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光学特性均与所控制得测定样品不同。

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土工作业指导书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击实试验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了规范标准固结试验中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 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采用三层击实时,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3. 引用文件 GB/T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4. 检测设备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击实仪的击实筒和击锤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b、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c、台秤: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 d、标准筛:孔径为20mm、40mm和5mm。 e、试样推出器:宜用螺旋式千斤顶颧液压式千斤顶,如无此类装置,亦可用刮刀和修 土刀从击实筒中取出试样。 5.操作步骤进行: 5.1试样的制备: 5.1.1干法试样制备:

a .用四分法取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风干碾碎,过5mm (重型过20mm 或40mm )筛,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一组试样,相邻2个含水率的差值宜为2%。 注:轻型击实中5个含水率中应有2个大于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 b .湿法制备试样按下列步骤进行: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样20kg (重型为50kg ),碾碎,过5mm 筛(重型过20mm 或40mm ),将筛下土样拌匀,并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根据土样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并选择至少5个含水率的土样,分别将天然含水率的土样风干或加水进行制备,应使制备好的土样水分均匀分布。 5.2击实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 .将击实仪平稳置于刚性基础上,击实筒与底座联接好,安装好护筒,在击实筒内壁均匀涂一薄层润滑油。称取一定量试样,倒入击实筒内,分层击实,轻型击实试样为2~5kg ,分3层,每层25击;重型击实试样为4~10kg ,分5层,每层56击,若分3层,每层94击。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两层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击实完成时,超出击实筒顶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 b.卸下护筒,用直刮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试样底部若超出筒外,也应修平,擦净筒外壁,称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1g ,并计算试样的湿密度。 c.用推土器将试样从击实筒中推出,取2个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2个含水率的差值应不大于1%。 d.对不同含水率的试样依次击实。 6.计算结果: 6.1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i d ω01.01ρρ0 += 6.2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应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并应取曲线峰值点相应的纵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大干密度,相应的横坐标为击实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当关系曲线不能绘出峰

室内环境空气中TVOC的测量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空气中TVOC的测量 一、检测依据: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附录G 二、仪器与设备: 1、大气采样器:恒流空气采样泵,在0.1-0.5L/min范围内流量稳定。 2、热解吸装置:能对吸附管进行热解吸,解吸温度、载气流速可调。 3、气相色谱仪:GC122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4、Tenax-TA吸附管:长15cm,内径3.5-4.0mm,外径6mm 5、注射器:1μl、10μl、1ml、100ml若干支 6、色谱柱:长30-50m,内径0.32或0.53mm石英柱,内涂覆二甲基聚硅氧烷,膜厚1um-5um,柱操作条件为程度升温50-250℃,初始温度为50℃,保持时间10min,升温速率5℃/min,至250℃,保持2min。 7、标准品:TVOC的标准溶液或标准气体。 8、容量瓶:50ml若干 9、空盒压力表、手持式温度计等 三、检测数量及取样方法: 1、采样点的设置: ⑴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数量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⑵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⑶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应按房间面积设置: A、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m2时,设1个检测点; B、房间使用面积在50~100 m2时,设2个检测点; C、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500m2时,不少于3个检测点; D、房间使用面积大于500~1000 m2时,不少于5个检测点; E、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0~3000 m2时,不少于6个检测点; F、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3000 m2时,每1000 m2不少于3。 四、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试验室资质评审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 三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5) 四石灰的氧化镁含量试验作业指导 (6) 五水泥稳定土中水泥剂量测定试验作业指导书(EDTA滴定法) (10) 六粉煤灰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2) 七粉煤灰烧失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13) 八粉煤灰比表面积试验作业指导书 (14)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2适用范围: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37.5mm以内(方孔筛)。 3.试验环境:进入试验室内先检查温湿度仪,并在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的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2试样制备 4.4.1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

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碎率。 4.2.2如试料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3如试料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的筛,如存留在25mm筛孔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则过筛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4.2.4如试料中粒径大于25mm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4.2.5每次筛分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4.2.6在预定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25mm的各类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5. 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T 0804-1994的方法进行试验。 6. 试验结果整理: 6.1按下式计算稳定材料的干密度: Pd=P w/1+0.01w 式中P w—试样的含水量。 6.2制图: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将试验各点采用二次曲线方法拟合曲线,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含水量及干密度即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检测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5.试样的最大粒径、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6.无机结合料类型及剂量;所用试验方法类别;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并附击实曲线;○7.执行标准;○8.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8. 试验注意事项: 8.1. 2011版中试验仪器和操作步骤与2000版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分,勿延用老标准。

工序作业指导书

工序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OQM-7.5-12-2000 分发编号: 版本号:A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第二篇地面与楼面工程 第三篇钢筋工程 第四篇装饰工程 第五篇管道安装 第六篇电气安装工程 第七篇模板工程 第八篇砖砌体工程 第九篇门窗工程 第十篇脚手架搭接作业指导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目录

一、工程定位----------------------------------------------1 二、工程平面定位------------------------------------------3 三、工程标高定位------------------------------------------3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3 一、工程定位 工程定位,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平面位置定位,一个是标高定位。 1、根据场地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

交点用经纬仪投测至地面木桩顶面作为标志的小钉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平面布置定位。 2、根据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点,推算±0.000标高或根据与±0.000某建筑物,某处标高相对关系,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将标高定在龙门桩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标高定位。 二、工程平面定位 一般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位,然后用钢尺沿视线方向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1、拟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数据,定出建(构)筑物主轴线的位置。 2、根据“建筑红线”及定位桩点的定位,所谓“建筑红线”系“拨地单位在地面上测投的允许用地的边界点的连线,所谓定位桩点系“建筑红线”上标有坐标值或标有与拟建建筑物成某种关系值的桩点。 3、现场建立控制系统定位。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在不同边长组成的方体或矩形格网系统。其格网的交点称为控制点。 三、工程标高定位 设计±0.000标高,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标高,即离国家规定的某一海平面的高度;一是相对标高,即与周围地物的比较高度。 1、绝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均注明±0.000相当绝对标高的数值,该数值可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控制点或大地水准点引测,并在供放线的龙门桩或施工场地固定建筑物上标出。 2、相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0.000的定位。有些沿街建筑或房屋密集处的建筑。往往在施工图上直接标明±0.000的位置与某建筑物或某地物的某处标高或成某数值关系,在±0.000定位时,就可由该处进行引测。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 1、为防止仪器不均匀下沉对测角的影响,经纬仪的三脚架应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于扶摸三脚架和基座,走动时,要稍离三脚架,防止碰动。 2、为减少对中不准对测角的影响,应仔细做好对中工作。一般规定边长

土的击实试验培训

土的击实试验培训 培训人志良 时间2017.05.30 1 依据标准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 目的和适用围 2.1本试验目的是求出土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击实密度,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注:细粒土即粒 组划分图中细粒组含量≥50%的土,粗粒土为巨粒组含量≤15%且巨粒组与粗粒组之和>50%的土) 2.2 本试验的若干概念及规定: 2.2.1本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 轻型击实只适用于粒径≤20mm的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40mm的土。 2.2.2击实试筒有尺寸有径10cm试筒、15.2cm试筒、大尺寸(尺寸由土的最大粒径确定)试筒, 一般试验室常见前两种。 a、径10cm试筒只适用于最大粒径≤20mm土; b、径15.2cm试筒适用于最大粒径≤40mm土; c、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40mm,并且≥40mm颗粒粒径的质量含量大于5%(前提:土 仍然属于细粒土)时,则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注:当≥40mm颗粒含量大 于5%且小于30%时,也可按6.4进行最大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校正)。 大尺寸试筒要求其最小尺寸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5倍以上,并且击实试验的分层 厚度应大于土样中最大颗粒粒径的3倍以上。单位体积击实功能控制在 2677.2~2687.0kJ/m3围。 2.2.3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含量大于40%或粒径大于0.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 70%(即d30≤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注:有振动台法和表面 震动压实仪法),其结果与重型击实试验结果比较,最大干密度取两种试验结果的最大值。

2.2.4击实试样制备方法分为干土法和湿土法。 干土法:将土样自然风干或晾晒至含水量很小(或绝干)的状态后,测其含水率量,按照预估最佳含水量,通过计算加不同量的水拌和闷土,制备5个或以上含水率以2% 左右递增的土样,其中至少有2个大于和2个小于最佳含水率。 湿土法:采集5个以上的高含水率土,按施工时能进行碾压的最高含水率,分别晾干至不同含水率(不必像干土法一样先风干再加水,而是直接分别风干至预定的不同含 水率),其中至少3个土样小于最高含水率,至少2个土样大于最高含水率。 湿土法适用于高含水率的土,干土法和湿土法土样均不得重复使用。 3 仪器设备 3.1 标准击实仪。击实试验方法和相应设备的主要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击实试验方法种类 注:根据规程T 0131-2007 击实试验中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的土的规定,上表中I-2方法中最大粒径应是20mm。 3.2 烘箱及干燥器。 3.3 天平:2000g,感量0.01g;15kg,感量0.1g 3.4圆孔筛:孔径40mm、20mm和5mm各1个。 3.5 拌和工具:400mm×600mm、深70mm的金属盘,土铲。 3.6 其他: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盘、量筒、推土器、铝盒、修土刀、平直尺等。 4 试样 4.1 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各方法可按表2准备试料。

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室内空气中tvoc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一、抽样方法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每个建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氡、甲醛、氨、苯、TVOC的抽检量不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每个建筑单体不得少于三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凡惊醒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量减半,并不得少于三间。 民用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应按下表设置。(摘取自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室内环境监测布点规范 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监测点时,应采用对角线、斜线、梅花状均衡布点,并取各店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监测点应距内墙面不

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m~1.5m。监测点应分布均匀,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监测室,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行。对装饰装修工程中完成的固定家具时,应保证正常使用状态。 二、原理及步骤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化合物应按一下步骤进行测定: 用TenaxTA吸附管采集一定体积的空气样品; 通过热解吸装置加热吸附管,并得到TVOC的解吸气体; 将TVOC的解吸气体注入气象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 三、仪器及设备 恒流采样泵:在采样过程中流量应稳定,流量范围应在0.02L/min~0.5L/min,能克服5KPa~10KPa之间的阻力,用皂膜流量计校准系统流量时,相对偏差不应大于±5%。 热解吸装置:能对吸附管进行热解吸,其解吸温度及载气流量可调。配备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象色谱仪。 石英毛细管柱:长度应为30m~50m,内径为0.32mm或0.53mm我,柱内涂覆二甲基聚硅氧烷的膜厚应为1μm~5μm;柱操作条件应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50℃,保持10min,升温速度为5℃/min,升温至

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实验室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 (SOP文件) 一、目的:为了检测标本结果的准确、可靠、科学、有效,更 好的服务于临床。 二、使用范围: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质控品、尿质控 品。 三、质控物的选择:尽量选择稳定性好、甁间差异小、无传染 性和基质、与检测样本一样、效期长的质控品。 四、浓度水平:中值 五、质控数量:足够量 六、质控频率:每天开机检测一次,每半年进行室间质量评价 活动的仪器进行对比一次。 七、质控规则:采用多规则质控方法:12s/13s/22s/R4S/10X 八、环境温度:室温15-20 九、质控操作 1.血质控品 (1)、质控品从冰箱取出,与室温平衡20-30分钟,将血质控品充分混匀。混匀方法:①质控品管口朝上置于操作者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10次,动作要连贯。②颠倒试管,试管口朝

下,将质控品样本置于操作者双手掌心,来回搓动10次。③重复①和②的步骤8次(共计2分钟左右)。④轻轻颠倒混匀1分钟左右。⑤管底朝上:确认管底无沉积物则说明己充分混匀。⑥要保证质控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做好质控品的混匀操作,请特别注意混匀的操作方法。 (2)、立即上机,留存质控原始数据。 (3)、绘制质控图,每天的质控数据上质控图,根据先用的质控规则判断检查结果的有效性,如有失控发生,填写失控报告。 (4)、血液分析仪校准:在室内质控失控时进行仪器校准。方法:用原仪器厂家校准品进行校准,校准步骤:①将从冰箱 中取出校准物,室温放置15分钟,勿摇动。②在测定校准物前, 先测定两份正常人新鲜血液。③校准物瓶口朝上置双手掌心,双手来回搓动8次。④颠倒小瓶,使瓶口朝下置于双手掌心,来回 搓动8次。⑤重复3和4步骤8次(计2分钟左右)。⑥瓶底朝上, 确认瓶底无沉积物,说明己充分混匀。⑦用软纸拭净瓶口,轻轻打开瓶塞。⑧取瓶校准物在仪器上连续测定11次,放弃第一

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2)

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 7.3.1试验目的:通过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确定该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7.3.2 依据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7.3.3 仪器设备 标准击实仪 烘箱及干燥器 天平台秤感量 圆孔筛 拌和工具 金属盘 土铲 喷水设备 碾土器 盛土盘 量筒 推土器 铝盒 修土刀 平直尺等。 7.3.4 本试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试样:

1、干土法(土重复使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或在50℃温度下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圆木棍碾散,然后过不同孔径的筛(视粒径大小而定)。对于小试筒,按四分法取筛下的土约3kg,对于大试筒,同样按四分法取样约6.5kg。 估计土样风干或天然含水量,如风干含水量低于开始含水量太多时,可将土样铺于一不吸水的盘上,用喷水设备均匀地喷洒适当用量的水,并充分拌和,闷料一夜备用。 2、干土法(土不重复使用)按四分法至少准备5 个试样,分别加入不同水份(按2-3%含水量递增),拌匀后闷一夜备用。 3、湿土法(土不重复使用)对于高含水量土,可省略过筛步骤,用手拣除大于38mm的粗石子即可。保持天然含水量的第一个土样,可立即用于击实试验。其余几个试样,将土分成小土块,分别风干,使含水量按2-3%递减。 7.3.5 试验步骤: 1、根据工程要求,按规定选择轻型或重型试验方法。根据土的性质(含易击碎风化石数量多少,含水量高低),按规定选用干土法(土重复或不重复使用)或湿土法。 2、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5次倒入筒内。小筒按三层法时,每层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

室内环境氡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氡 作业指导书 (依据标准: GB 50325-2001 ) 一、适用范围、技术标准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建筑物内空气中氡浓度的检测. 2.技术标准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程》(GB 50325-2001) 二、仪器设备、环境条件 2.1.RAD7氡气探测仪 2.2.空盒气压表 2.3.温湿度计 2.4.常温状态下检测 三、抽样方法及数量 3.1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 3.2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查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查 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3.3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 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3.4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

a)房间使用面积少于50m3时,设1个检测点; b)房间使用面积(50~100)m3时,设2个检测点; c)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 m3时,设3~5个检测室。 3.5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 的检测值。 3.6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 距楼地面高度0.8~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3.7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氡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 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h以后进行。÷ 3.8具体条件 3.8.1.采样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外面的门窗必须关闭,正常出入时外面门打 开的时间不能超过几分钟。 3.8.2.采样期间内外空气调节系统(吊扇和窗户上的风扇)要停止运行。 3.8.3.若采样前12h或采样期间出现大风,则停止采样。 3.9选择采样点要求 3.9.1测量结果能代表住房内的实际水平。 3.9.2在近于地基土壤的居住房间(如底层)内采样。 3.9.3仪器布置在室内通风率最低的地方,如内室。 3.9.4采样点不应设在走廊、厨房、浴室、厕所内。 3.9.5采样点应设在卧室、客厅、书房内。 3.9.6采样点不要设在由于加热、空调、火炉、门、窗等引起的空气变化较剧烈 的地方。 3.9.7在采样期间采样器不被扰动。 四、检测方法 4.1 仪器准备 4.1.1 RAD7进口端依次联接单项流动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及灰尘过滤器。 4.1.2 开启打印机,并置于红外端口处。 4.1.3 安装好电源插线,连接电源并启动设备。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Rev.B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1临检室室内质控SOP

临床检验室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检测、控制本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2.范围 临检室开展的定量及定性测定项目。 3.职责 3.1检测人员:负责每天室内质量控制的实施、记录、质控图的绘制、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 3.2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内各项目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有关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3.3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质控计划,以及失控时纠正措施,定期总结,归档保存记录。 3.4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本室组长汇报的本文件操作和质量管理情况做出评价和决策。 4.术语 4.1质量控制(质控):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包括: 4.1.1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质量保证。 4.1.2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联系的。 4.2 室内质控: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包括: 4.2.1在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的目的在于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的原因。 4.2.2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临床需要考虑,从收集标本,检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 4.3 控制限:判断质控品测定的允许范围的上、下限,通常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 4.4 质控规则:从质控品的测定数据分析该批测定操作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 4.5 在控:质控结果符合质控规则。 4.6 失控:质控结果未符合质控规则。 4.7 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所得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通常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4.8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4.9偏倚:指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偏离程度。 4.10变异系数:测定结果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百分比值,通常用CV%表示。 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4.11. 准,通常是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 5.工作程序 5.1 临检室开展质控的项目及单位 5.1.1血液 、MCH(pg))、HCT(%)、MCV(fL)、RBC(10/L)HGB(g/L)、PLT(10/L/L(1)血液分析仪分析9129、 项:WBC(10)、 MCHC(g/L)。)血细胞显微镜检查项:细胞形态、分类、计数。(2 体液5.1.2BIL、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2试验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 (圆孔筛)。 1.3试验方法类别。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参数列于表T0804-1中。 表T0804-1试验方法类别 类别锤的 质量 (kg ) 锤击 面 直径 (cm) 落高 (c m) 试筒尺寸 锤 击 层 数 每层 锤 击次 数 平均 单位 击实 功 容许 最大 粒径 (mm ) 内 径 (c m) 高 (c m) 容积 (cm3 ) 甲 4.5 5.0 45 10 12.7 997 5 27 2.687 25 乙 4.5 5.0 45 15.2 12.0 2177 5 59 2.687 25 丙 4.5 5.0 45 15.2 12.0 2177 3 98 2.687 40 2 仪器设备

2.1击实筒:小型,内径1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2击锤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为4.5kg。击锤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2.3天平:感量0.01g。 2.4台秤:称量15kg,感量5g。 2.5圆孔筛:孔径40mm、25mm或20mm以及5mm的筛各一个。 2.6量筒:50mL、100mL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2.7直刮刀:长200~250mm、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2.8刮土刀:长150~2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2.9工字型刮平尺:30mm×50mm×3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均刨平。 2.10拌和工具:约400mm×600mm×70mm,的长方形金属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2.11脱模器。 2.12测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3 试料准备 将具有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烘箱内烘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和机械的破

室内环境空气中甲醛的测量作业指导书

室内环境空气中甲醛的测量 、检测依据: GB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二、原理: 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三、试剂:本法中所用水均为重蒸馏水,所用试剂纯度一般为分析纯。 1. 吸收液原液: 称量0.10g酚试剂[C 6H 4SN(CH 3)C: NNH 2HCI简称MBTH],加水溶解,倾于100ml具塞量筒中,加水至刻度。放冰箱(温度保持自4—8C)中保存,可温度三天。 2. 吸收液: 量取吸收原液5ml,加95ml水,即为吸收液。采样时,临用现配。 3. 1%硫酸铁铵溶液: 称量1.0g硫酸铁铵]NH 4Fe(SO 4)

2 12H 20]用0.1mol/L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ml。 4. 碘溶液[ 2) =0.1000mol/L]: 称量40g 碘化钾,溶于25ml 水中,加入 12.7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0ml。移入棕色瓶中,暗处贮存。 5. 1mol/L 氢氧化钠溶液: 称量40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6.0.5mol/L 硫酸溶液: 取28ml 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7.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 2S 20 3) =0.1000mol/L]: 可从试剂商店购买的当量试剂。 8.0.5%淀粉溶液: 将0.5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 沸水,并煮沸2—3min 至溶液透明。冷却后,加入0.1g 水杨酸或0.4g 氯化锌保存。 9.甲醛标准贮备溶液: 取 2.8ml 含量为36%—38%甲醛溶液,放入1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约相当于1mg甲醛。其准确浓度用下述碘量法标定。

马歇尔击实试件(终)解析

文件编号:ZY01-243-2008 作业指导书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试验)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持有者姓名: 分发号:持有者部门: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3)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3) 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 (5) 4.试验操作过程 (6) 5.原始记录表格 (15)

1.试验主要设备及开展项目 表1 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马歇尔电动击实仪TX-3 南京拓兴/ / 马歇尔电动击实仪TX-3 南京拓兴/ / 马歇尔电动击实仪TX-3 南京拓兴/ / 马歇尔电动击实仪MDJ-I 西安公路研究所/ / 沥青混合料拌和机HB-20 北京兰航测控技术 研究所 室温~ 200℃ ±5℃表2 开展检测项目 开展检测项目 项目名称试验方法方法来源测量范 围 允许误差范围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T0702-2000 JTJ052-2000 / / 2.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2.1马歇尔自动击实仪 马歇尔电动击实仪 2.1.1接通电源,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 2.1.2设定击实次数

接通电源 设定击实次数 2.1.3将达到击实温度的混合料装入试模, 按击实次数双面击实规定次数 到达击实温度装模 2.1.4试验完毕后,填写原始记录, 清理仪器,保持整洁 2.2拌和机 拌和机 2.2.1接通电源,电源指示灯发亮,混合料拌和机开始加热 2.2.2设定拌和温度和时间

拌合温度拌合时间 电源指示灯 2.2.3待拌和机温度升至工作温度时,开启拌和器,向拌和锅内加入试样2.2.4降下拌和器至底部,开动电机 上升按钮 下降按钮开始按钮加入试样 2.2.5试样拌和均匀后,关闭电机,开启拌和器,从拌和锅中取出试样 2.2.6切断电源 2.2.7拌和试样结束后,一定要将拌和锅清理干净,以免生锈 3.检测工作程序及剩余样品处置 委托送样:接样员判断样品是否接收→如可接收,接收样品并填写委托单→样品编号→样品区→下放通知单至主管处→主管根据计划下发通知单给试验员→试验员从待检样品区取样品→试验员进行试验检测(未进行完试验放入在检样品区)→试验检测完毕→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试验区卫生进行清理→剩余样品放入已检样品区按规定集中处理→由指定人员出具报告→报告审核、批准→报告盖章、发送。 4.试验操作过程 4.1 试验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