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放飞蜻蜓》拓展阅读放飞蜻蜓语文S版

放飞蜻蜓

今年雨水特别多,因此蜻蜓满天飞。有时我在十二层楼的居室里,躺在床上便可以看见窗外的蜻蜓在飞。久违了,蜻蜓!

小时候,我们可玩的东西实在太少,便总和小动物过不去,想尽办法逮它们玩。逮蜻蜓、捉蝴蝶、捉蜗牛、粘知了、捉蝈蝈、斗蟋蟀、逮蛤蟆、逮金壳郎……那时没有听说过“环保”、“生态”之类的词,只记住了“战斗”。

女儿也经常和蜻蜓打交道,照图片画蜻蜓,放大红蜻蜓风筝,玩带弹性的塑料蜻蜓,但还未接触过真正的蜻蜓。

今年夏天,我带她到玉渊潭游泳。回来时,她见有人在公园门口卖鸟、卖小鸭子和小兔子,便要买回家玩,我说不行,便一个人径直向前走去。一会儿,女儿追过来说:“爸爸,有不用花钱的小动物,你让我要吧。”我不解,便跟她一同走回去看。原来一个大人带小孩玩,逮了一小笼子蜻蜓,答应送女儿两只。

女儿用塑料袋装了两只蜻蜓和我一同去逛商场。由于她死死地攥住塑料袋口,一会儿功夫,其中一只蜻蜓便躺倒了。我说:“你看,这是益虫,你给弄死了。”女儿说:“爸爸,你再给我逮一只蜻蜓吧。”我说:“刚说完是益虫,你怎么还要逮呀。”女儿说:“逮一只蜻蜓妈妈,好带着受伤的小蜻蜓,飞回到天上去呀。没有妈妈的蜻蜓,多孤单呀。”走出商场,女儿看见了蓝蓝的天空,打算放飞手中的蜻蜓。她高举双手,撒开塑料袋的口,蜻蜓一下就飞走了。

“爸爸,我回去再要两只蜻蜓吧!”“干什么?”“给放了。他们有多少,我要多少,都给放了。”一会儿功夫,女儿成了保护动物的卫士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放飞蜻蜓教案1语文S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关键词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板书:讲或劝(经过) (4)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放飞蜻蜓》,这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用的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引题质疑,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指导写字。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品读语言,感悟理解。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同时出示课 件,根据学生回答我运用希沃5笔的功能将答案书写在横线上。(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1、默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陶行知向孩子们讲了蜻蜓那方面内容?蜻蜓究竟吃什么呢?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小学语文_《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放飞蜻蜓》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 【内容简析】 这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便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通过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情境中理解“七嘴八舌”的 意思。 2、默读课文,在陶先生的话中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从他的动作、语气、神态 中体会陶行知对孩子的关爱和循循善诱。 3、学习使用提示语把文章写具体,学习如何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 从陶先生的动作、语气、神态中体会他对孩子的关爱和循循善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谈话导入,出示蜻蜓图。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跟它有关系的文章放飞蜻蜓,伸出小手,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指导书写 3.质疑。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检查 (1)孑孓田埂一撅一撅【加拼音】 (2)露水调整 (3)理解词语。 小结:把这两个字分别解释出来,再和起来不就是这个词的意思了吗?这个好 方法大家要记住。 (4)理解:七嘴八舌 小结:联系上下文的句子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5)理解:异口同声 小结:反义词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些好方法希望大家都能记住。 (6)了解陶行知 介绍陶行知。他可是个特别慈祥的人呢。 (7)学写:慈 3.理解文章大意。 教授方法。 三、质疑释疑 1.了解蜻蜓 (1)仔细读读陶先生和孩子们的对话,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呢? 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蜻蜓的语句。画完后小组交流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放飞蜻蜓语文(S)教学设计 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21 放飞蜻蜓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根据语文学科特征,紧扣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习得法,激活思,陶冶情,把在语文感知认知活动中获得的语文材料转化为能驾驭语文活动的语文心智。扣住“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中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学习他与人沟通的巧妙方法。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学生主动体验的场景,使他们在场景活动中还原文本、展开对话,增强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帮助学生正确书写11 个生字,会认6 个只识不写的字,理解几个相关词语。 3. 了解叙述顺序,理解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 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丰盈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关心下一代的殷殷情怀。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分角色练习人物对话,品味重点词句,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之情。 2.了解蜻蜓,懂得它是人类的好朋友,丰盈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理顺叙述思路;体会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1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可爱的小动 物,瞧它们来了。(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揭示课题,学生字(展示课件第三屏) 1.学习生字“蜻蜓”。 (1)师生写课题,教师强调“蜓”的结构, 两个部分要紧凑,第八笔捺要长一些。 (2)读生字,强调读准后鼻音。 (3)从“蜻蜓”两字字形看,有什么发现?(展示课件第四屏) 2.理解“放飞”,整体理解课题。 二、读课文,学生字 (一)了解陶行知。 课文主要写了谁做什么? 1.通过搜集资料,说说你印象中的陶行知。 2.读课文中的“学习链接”。(展示课件 第五屏)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么写了陶行知的哪些事呢? 1.带着“课文讲了陶行知的哪些事呢?”这 一问题读课文。 (展示课件第六屏)出示初读要求: 2.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带拼音读,(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二)去拼音读。 2.引导用形声字特点识记字形。 3.多形式读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 (四)读通课文 1.分段朗读。 (1)指名读、齐读。 注意力集中到两个字上。 随文分散识字,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识字质量。 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喜欢 之情,让学生带着愉悦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阶段的学习。 语文(S)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放飞蜻蜓 2.课件; 3.收集蜻蜓和陶行知先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2

【K12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推荐)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推荐) 《放飞蜻蜓》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身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溢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平常都喜欢哪些小动物?为什么?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俺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婴幼儿,让俺们先到词语乐园去走一走,读一读。(出示词语) 慈祥抚摸复杂入神结构调整七嘴八舌 蜻蜓露水苍蝇蚊子孑孓田埂不计其数 1、你最想读哪一行?相机纠正 2、齐读 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俺们知道小伙伴们将自身捉来的蜻蜓又放了。 二、抓一“放”字,了解蜻蜓是益虫。 老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呢? 同学1:因为蜻蜓是俺们的朋友,所以小朋友们放飞了蜻蜓。(板书:俺们的朋友。) 同学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俺们的朋友啊!(吃食) 同学3:因为陶行知先生告诉俺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俺知道了蜻蜓是俺们的朋友。 同学4:俺通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俺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是啊,蜻蜓是俺们的朋友,让俺们再来读一读1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原文、知 识点及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原文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词:脚步、田埂、复杂、蜻蜓、翅膀 重点句子: 1、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2、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年级阅读理解训练题《放飞蜻蜓》及答案

三年级阅读理解训练题《放飞蜻蜓》及答案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

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1.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 (1)孩子们用多而杂乱的声音抢着回答:“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 (2)蜻蜓的眼睛是由数量很多很多的小眼睛构成的。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蜻蜓的尾巴是一节一节、_________ 。它能_________ 、_________ 。 (2)蜻蜓的眼睛结构很_________,是由很多小眼睛构成,可以看清________________。 3. 陶行知为什么劝说翠贞他们放飞蜻蜓,他是为了保护蜻蜓,还是为了教育这些孩子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当你看见别人捕捉益虫益鸟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点拨:仔细阅读短文,通过词语的含义,可以找到相应的词语。答案:(1)七嘴八舌 (2) 成千上万

小学生(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册)《放飞蜻蜓》教案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册):《放飞蜻蜓》教案 -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ﻭ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前后关联,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ﻭ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ﻭ 二课时 教学过程: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ﻭ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ﻭ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ﻭ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ﻭ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16篇:放飞蜻蜓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16篇:放飞蜻蜓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六单元21 放飞蜻蜓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三篇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六单元21 放飞蜻蜓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三 篇 第1题【填空题】 组词。 陶______ ______ 抚______ ______ 贞______ ______ 衡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复杂—______ 平常—______ 细心—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选词填空。 一闪一闪一动一动 ①阳光下,蜻蜓的眼睛______的 ②弟弟的小腿______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复杂—______ 慈爱—______商量—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我的收藏夹 ①蜻蜓的尾巴是一节一节、______。它能______、______。

②蜻蜓的眼睛是由______,可以看清______。 ③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因为______,所以我们要______。【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慈爱—______ 抚摸—______ 入神—______ 复杂—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请写四个带数字的成语 例:七嘴八舌成千上万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选词填空 抚摸抚慰 ①陶行知慈爱地______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的头。 ②老师的那句话______了我受伤的心灵。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比一比,再组词。 陶______情______挺______唐______ 淘______蜻______蜓______塘______ 【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语文S版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走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放飞蜻蜓》说课稿

《放飞蜻蜓》说课稿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板题,让学生读完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1、标好自然段2、画出文中到生字的词语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

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调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课文讲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简单介绍陶行知)见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事。 第三个环节,最后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回顾、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以期达到让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的目标。 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究自悟 课文的2-10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我以“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相机板书陶行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一等奖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一等奖教案》 摘要:、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谁手里?、只是翠贞孩子放飞蜻蜓吗?“纷纷”词可以看出是所有孩子都放飞蜻蜓,、交流讨论、从蜻蜓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吃食()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翠贞、男孩、几七嘴八舌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样子 然有很多像蜻蜓这样朋友她们都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 我们每人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朋友那样人与然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世界也定会变得更加美!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 准生,能用己话说出生词思 3细课了蜻蜓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有关语句和己集到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识 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特 教学重难用上课有关语句和己集到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识 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特 ”教学程、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检词语(出示词语)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主要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群孩子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朋友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二、入境探究悟段渡课哪然段写“捉蜻蜓”?、指名 、是孩子捉蜻蜓吗?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三段、指名 、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谁手里?、只是翠贞孩子放飞蜻蜓吗?“纷纷”词可以看出是所有孩子都放飞蜻蜓 5、别孩子们话 这里有两“放了它”你从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心情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放飞童心

19. 放飞蜻蜓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性文本,叙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陶行知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停下脚步带领孩子认识蜻蜓,了解蜻蜓更多的知识,一步步引导孩子喜欢上蜻蜓后,自愿放飞蜻蜓。这既是一篇启发孩子对益虫保护意识的好教材,也是一篇通过写事来彰显人物品质的好文本。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真,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慈爱”、“据说”、“七嘴八舌”、“异口同声”四个词语的意思。 2、反复朗读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品析关键词句,感受蜻蜓的神奇。 3、通过陶行知的语言、神态、动作,认识他慈爱、循循善诱的品质。【教学重点】 品析关键词句,感受蜻蜓的神奇,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感悟陶行知慈爱、循循善诱的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生活,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喜欢蜻蜓吗?喜欢它什么呀? 2、文中就有一句话,描绘了蜻蜓可爱的外形。请你读一读。谁还想读? 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 尾巴一撅一撅的,也就是…… 一闪一闪,一撅一撅,ABAB的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一起读。 3、过渡:蜻蜓这么可爱,难怪孩子们都喜欢捉来玩呢!可是,今天孩子们却要(读课题)——放飞蜻蜓。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是谁让孩子放飞蜻蜓?(板书:陶行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他的名字,陶是本课的生字,注意里面的缶,中间一竖不出头。

4、听说过陶行知吗? 他可是一位大教育家,当过小学校长,还做过大学教授,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二、走进对话,深入探究 过渡:这位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么让孩子放飞蜻蜓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一)整体感知,以问题引出三次对话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陶行知是怎么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 你发现课文主要写了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在对话中,陶行知通过几个问题,一步步引导孩子了解蜻蜓,然后放飞蜻蜓。 陶行知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快速浏览全文,用()括出来。 2、过渡: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四个问题,读读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从中了解蜻蜓,认识陶行知。 (二)品读第一次对话,了解蜻蜓是益虫 1、课文哪几个小节在谈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出示2-6小节) 2、自由读一读,看看在这次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知识? 3、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好不好? 预设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刚刚三位同学读得好不好? (不好)应该怎么读?应该抢着说,而不是一个说过一个再说。我们再来试一遍好不好?还是这三位同学,记住你们的台词,老师给你们读提示语,好不好?像刚刚同学们这样人很多人抢着说自己的看法,人多嘴杂,就是——七嘴八舌。 预设二:(读得好)真是一群活泼的孩子。像刚刚三位同学这样,很多人抢着说自己的看法,人多嘴杂,就是——七嘴八舌。 4、在这次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蜻蜓的什么呢? (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吃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板书:吃害虫)是啊,所以当陶行知问“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时, (孩子们点点头。) 小结:通过第一次对话,陶行知让孩子们了解了——蜻蜓是吃害虫的,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放飞蜻蜓_语文S版

《放飞蜻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蜻、蜓、陶、塘、抚、贞、蚊、掌、衡、整、构、商“12个生字,会写”陶、贞、埂、衡、构、吻“6个生字,理解”七嘴八舌、平衡、复杂、纷纷“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陶行知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之情。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猜测,导入新课 1. 小飞机,沙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 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内行。 (打一昆虫) (蜻蜓) 2.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瞧它们来了! (图片展示、音频播放:晚霞中的红蜻蜓)

3.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 蜻蜓qīngtíng 陶táo行知抚fǔ摸蚊wěn子商shāng量池塘táng 手掌zhǎng 调整zhěng 平衡héng 构gòu成翠贞zhēn (2)我会写 陶、贞、埂、衡、构、吻 4.词语解析: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平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 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 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 纷纷:(1)多而杂乱。 (2)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5.文学常识 陶行知: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出示图片) 6.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如果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7. 教师范读,学生拿起课本动情地朗读课文,开展朗读“夺旗”活动。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结识了这些新朋友,让我们与这些朋友手牵手,一起走进课文殿堂。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让学生生复述故事,并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课件【三篇】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课件【三篇】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课件篇一 设计说明: 课文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富有启迪意义。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导向深入探究。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陶先生的神情、动作、说话的口吻等,感受陶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之情,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简要教学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板书:蜻蜓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很喜欢蜻蜓,有一天,他们捉到了一只蜻蜓,可最后,他们却把它给放了。把板书补充完整。3.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理请脉络。

三、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这些孩子捉到了几只蜻蜓?2.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把它放飞了?3.陶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4.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为什么? 四、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组织课堂讨论 ①陶先生看到一群孩子捉蜻蜓,有没有马上叫他们放了?为什么没有马上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如果马上叫他们放了蜻蜓,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做?他们会放吗? ②讨论上面的问题,可以联系教过的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把爸爸和陶先生作一下比较,同样是要让别人放掉某样东西,谈谈两人的做法相同 吗? ③最后孩子们为什么会乐意放飞蜻蜓呢?主要是以下几点: A、陶先生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⑴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开始谈话,显得亲切、平易近人。结合理解“慈爱”。⑵谈话不是从指责捉蜻蜓开始的,而是从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开始,不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可以看出,由于陶先生态度和蔼,方法巧妙,孩子们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结合理解“七嘴八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