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

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

以下是西方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不可能拥有所有想要的东西,因此他们必须在各种选项之间做出选择。

2. 成本的概念:决策的成本不仅仅是商品的货币价格,还包括放弃的东西和所承担的风险。

3. 激励: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因此当政策改变时,人们的行为也会相应变化。

4. 市场机制:市场能够有效地协调买卖双方的利益,通过价格调节供求关系。

5.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修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 交换交易的效率:交易对双方都是互惠的,否则他们不会达成协议。

7. 限制干预:即使政府有时能够改善市场结果,但干预过度会导致不良后果。

8. 生产力增长:生产力的提高是经济繁荣的关键,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投资来实现。

9. 短期和长期:经济决策的后果不仅限于当前,还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

10. 贸易的益处:贸易使各国能够通过比较优势获得益处,从而提高经济福祉。

经济学经典案例赏析

经济学经典案例赏析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从经济学角度 导论 1、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1 经济学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经济物品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有限的经济物品总是难以满足无限的人类欲望,这一矛盾就是经济学中通常所说的稀缺性(scarcity)。西方经济学家把资源分为三类:免费物品、经济物品和有害物品。 免费物品(free goods) 经济学中把那些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叫免费物品(free goods),如阳光、空气等。这类物品的基本特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人类有用而且价格为零,即买方不用花费任何代价,卖方也得不到任何好处,因此通常不存在供求双方形成的买卖市场。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 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scarce goods),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如汽车、粮食等。这类物品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市场价格。 经济物品有三个特点 1、有用性。 2、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 3、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即经济物品的稀缺性。 4、价格为正。价格为正的物品在市场交易时,通常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代价。这与我们平时购买商品、劳务时的经验相一致。 有害物品(harmful goods) 有害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如垃圾,尘垢和汽车尾气等。人们总是希望有害物品越少越好,多了就会更多地降低物质生活水平。这类物品可以被看成是价格为负的物品,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负的价格意味着卖方向买方付费。例如清洁工为居民清除垃圾,由于垃圾是有害物品,可以认为居民是卖方而清洁工则是买方,为了运走垃圾,居民需要向清洁工付费。 免费物品、经济物品和有害物品在经济学中是相对的,即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三者可以互相转化。例如,泉水对于居住在大山中的居民可能是免费物品,但对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却可能是经济物品;煤矿的瓦斯影响生产安全,在今天是有害物品,但在未来可能被“变废为宝”,成为经济物品。 经济学家们把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经济物品和有害物品上,而把免费物品排除在外。 1.2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选择问题 主要研究: 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对产出的选择 ②如何生产——对投入资源的选择 ③为谁生产——产品销售收入如何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的分配,实质

经济学十大效应

1.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这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过这篇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经济学点睛: “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可能被累加、成倍放大,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产生巨大影响。“蝴蝶效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对于企业,一名管理者要格外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要努力捕捉到那些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2.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源自于《新约?马太福音》: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原理要点整理 一、导言 1、经济学十大原理 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2、经济学的作用 ①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②使我们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③是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 ④有助于人类反思和约束行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定义: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4、起源:中国东晋(舍己为苍生),西方古希腊(家庭个人利益)。 5、经济学思维 语言的作用:信息传递、信息储存、思维表现的载体。 思维方式:直觉思维、逻辑思维。 两个模型: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6、比较优势、专门化与贸易 专门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它可以使人们都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7、名词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变动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如污染) 市场势力:单个(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经济学十大定律完整版

经济学十大定律完整版 1、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 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一、墨菲定理目录[隐藏] 墨菲定律(英文名:Murphy's Law),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 了房间钥匙。 “墨菲法则”、“派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 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墨菲定律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律,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 然性,我们再举个例子: 你兜里装着一枚金币,生怕别人知道也生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币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性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 磨破了,金币掉了出去丢失了。 这就说明了,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的原因,为什么?就因为害怕发 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编辑本段]溯源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笔记 第一章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1、决策中的经济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2、交易中的经济原理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3、整体运行中的经济原理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案例收集(通过浏览网站、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教材、教师、课件等媒介收集有趣的案例) 三、习题集(将自己做过的习题收集整理,对易错题进行标识,以便于随时复习)

四、本章学习总结 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其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做出决策;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 2、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或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政府可以潜在地改善市场结果。 3、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基本知识识记(根据每一章导学内容归纳总结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特征、分类、公式、图表、会计科目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范文第1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很意外的想法,老师为什么推举这本书,其实经济学的书很多,以前原来选择学金融。但是我想教科书,我是没法看的。由于那是枯燥无味的,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吸引了。给我的结论就是这本书让人很轻松欢乐的接受他,不像其他经济学的教科书充足了哲学的味道,读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叙述人身的道理。学经济的同学,在课堂上听得像一个机灵善辩的老师滔滔不绝地步道,让人有着醍醐灌顶的新鲜感,但总挂念老师咄咄逼人的提问。但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则是用例子说话,像年轻的老师谈吐风趣,总是与同学平起平坐的讲课一样,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让我们乐意去接受他。曼昆在书里有说过:本书一个最紧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而且本书通过把理论、案例讨论和新闻中的经济学事例结合起来,将给你供给充足进展和实践这种技能的机会。在深入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和细节之前,概述一下经济学家如何讨论这个世界是有帮助的。 本书第一章就有十大原理:前面七大原理叙述了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人们之间如何相互贸易。像这样讨论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领域叫微观经济学。而接下来的三大原理描述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轮廓,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本领;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

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这是个原理里,就有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同学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给读者很大的吸引,对一些不是学本专业的同学和看者来说,是个很好的入门教材。让人懂得生活中学经济,这本书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我不需要把他全部看完。书是要渐渐的琢磨,不是把他读完就可以了,而是读出他的精华,那样只是一点,你也受益匪浅。然而这十大原理,让我明白经济学的博大精深。在各个领域中,经济运行特点,对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带来的影响。小到我们家庭琐事,大到国家经济实力。从简单的例子到多而杂的,在此期间,你可以提高阅读本领,判别经济力度。这本书的内容偏重于应用和政策,而不是象同类教科书那样偏重于正式的经济理论。试图使读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在将来读书看报、经商或从政时都能够应用经济学学问。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本书没有供给系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事实上这本书包含了经济学初级教程全部的中心论题和基本原理。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古怪这是一本什么书。可是网上的评价让我匪夷所思,在我觉得一本写理论的书,是乏味的,但是我却看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让我很有爱好去看他。而且看了后也没有灰心,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在每叙述一个经济学原理以后就尽可能地回到与这种原理有关的应用和政策上来。例如,这本书在第4章到第6章叙述了供应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以后,紧接着在第7章至第9章把这些原理应用于市场经济社会所面临的三个紧

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

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 1.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 2.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学科。 3.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属于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源,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学原理》(第4版中文版为北大版)自创归纳出“经济学十大原理,读者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并用于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4.一、下面简单叙述下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 5.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表明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的选择问题。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6.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机会成本的严格定义是:选择最优方案放弃的次优方案的价值。宽泛地理解,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一特定方案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这里的最优,并非实际发生的最优,而是选择者(决策者)的心理预期。例如:经济系一个大学生从家乡到学校来学习知识,那么他放弃了出外打工的机会,如果他出外打工,那么他每个月大约可以收入2000元,上学期间每年学费3600元,每个月生活费500元,那么请问他选择来上学,每个月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答:3600/12+2000+500=2800元。 7.3、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的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8.

西方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权衡取舍。 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他们面临的选择,才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着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到了上大学的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转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利益,这一点也不奇怪。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运(marginal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运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美国人的竞争对手。实际上,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使大家过得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浅谈经济学十大原理

浅谈经济学十大原理 --《西方经济学》 院系: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 班级:101202班 学号:2012110034 姓名:王沛 时间:2015年10月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它可以帮助你了解你所生活的世界,可以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无论你今后身处何方,你都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学生面临如何分配学习时间的交替,父母在购物,旅游和储蓄间面临交替,社会面临效率与平等的交替。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考虑上大学的决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为即使不上大学,也要租房和吃饭。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工作,能赚到的工资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因此,很多正值上大学年龄的职业运动员如果放弃运动而上大学,可能每年少赚几百万美元,因此他们上大学的成本比普通人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职业运动员一定要退役后才去上大学的原因。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飞一次的成本是10万美元,每个座位的成本是500美元,有人会说:票价决不应低于500美元。但是当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座,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应该卖给他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座,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微乎其微。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是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饮料而已。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小的增量调整。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

曼昆《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

第十七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一.经济的收入和支出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 1.1每一次交易都有卖者和买者 1.2某个买者的1美元支出必定等于某个卖者1美元的收入。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要注意:1.1.GDP是市场价值:产出是按照市场价格来评价。 1.2“……是所有的。”:GDP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东西(但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未进入市场的东西)。 1.3.“……最终的”。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不包括中间物品的价值 1.4“……物品与服务……”:GDP既包括有型的物品,又包括无形的服务。 1.5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和服务。 1.6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 1.7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价值。 三、GDP的组成部分 一、GDP的构成 GDP有四个部分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Y=C+I+G+NX 1、消费:消费是指家庭除了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去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二、真实GDP和名义GDP 1.名义GDP和真实GDP 名义GDP:按照现期价格计算的物品和劳务产出的价值量。 真实GDP:按不变的基年价格计算的物品和劳务产出的价值量。 2.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一、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 GDP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总支出,所以GDP是平均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 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 1.闲暇的价值 2.清洁环境的价值 3.几乎在所有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 第十八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消费物价指数是用来检测生活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动的。 一、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第一课经济学导论

课题第一章经济学导论年月日第节 教学目的: 本章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分类、内容等方面,对西方经济学进行概述。1、了解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2、了解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3、了解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法 4、掌握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 重点:稀缺性的含义、资源配置和利用、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曲线、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 难点:如何学习经济学 教学参考书: 《曼昆经济学原理》 教学内容及步骤(时间步骤): 针对每课内容进行以下几步: 第1学时 一、由经济学研究什么对象开始,引导到经济学的两个概念(稀缺性、经济学)(15´) 二、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15´) 三、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生产可能性边界(15´) 第2学时 四、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10´) 五、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15´) 六、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10´) 七、通过主动学习判断学生对原理应用的情况(10´) 第3学时 八、经济学十大原理:(原理六到原理十)(25´) 九、经济学基本内容讲解(20) 第4学时 十、经济学基本分析法(45´) 教学后记:

基本内容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研究的什么问题: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汽车中石油的稀缺、房子: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所有人都想住既舒适又宽敞的大房子) 资源相对人们的欲望永远都是稀缺的。因为资源的稀缺,所以社会资源的管理就很重要。 这就是我们学习经济学的重要性。 经济学的概念: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么如何做出决策的。当代社会的经济问题:人们决定购买什么(假如有3000元的收入:交通成本、通讯成本、看电影、吃饭、买衣服、其他方面的支出) 工作多长时间 储蓄多少(买股票风险太大,买基金以及债券),要想富起来一定要懂得积累(储蓄、基金)企业决定生产什么或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根据实际经济情况,雇佣多少工人。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学生决定如何配置他的最宝贵资源——时间(学心理学或是经济学,无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放弃睡觉、上网等其他活动的时间) 家庭的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食物、衣服、度假),他们选择把额外的1美元用于上述途中的一种时,其他用途就要少花1美元。 社会面临的取舍——“大炮与黄油”:如果国家把大部分的钱都用于支出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品的消费品上的支出就会减少。 部分企业面临的取舍——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动的成本,成本高企业的利润减少,支付的工资降低、收取价格增高。好处是清洁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效率 VS. 平等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的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经济蛋糕的规模)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如何分割这块经济蛋糕) 为使社会更加平等,需要在富人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但这会减少工作与生产的激 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政府对穷人进行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个人所得税:收入越多缴纳的越多,把收入多的人的钱分配给穷人,某种程度会减少人们对工作的激情,所以我们对经济学学习要从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开始。 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做出决策时需要比较可供选择行动方案的成本与利益 如果学生上大学的成本是什么?(睡觉、吃饭不算,即使不上大学这些也是你的日常开销,比平时其他地方贵出来的钱算上大学的成本)

经济学十大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习题一、名词解释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4、机会成本 5、理性人 6、市场失灵 7、通货膨胀 8、生产率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正误题(请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是指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到权衡取舍。 2、只有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人才行动。 3、公共财政支持高等教育的不合意结果是降低了学费,为许多原本不想再学习的人提供了上州立大学的激 励。 4、即使增加的汽车产量的成本大于所得到的价格,只要企业有利可图,汽车制造商就应该继续生产增加的 汽车。 5、对一个学生来说,看一场篮球赛的机会成本应该包括门票的价格和可以用于学习的时间的价值。 6、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人时,经济变得更有效率。 7、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8、如果美国取消了及亚洲国家的贸易,美国在经济上就会获益。因为美国将被迫生产更多的、我们自己的 汽车和衣服。 9、当一架喷气式飞机从头上飞过时,噪音引起了外部性。 10、酒类的税收提高了酒的价格,井提供了消费者多喝酒的激励。 11、更擅长,打扫卫生,更搜长做饭。如果专门做饭而专门打扫卫生,这将比他们平等地分摊家务所需要 的时间少。 12、高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是由经济中货币的过度增长引起的。 13、在短期中,降低通货膨胀往往会引起失业的减少。 14、单个农民在玉米市场上可能拥有市场势力。 15、美国工人有较高的生活水平是因为美国有较高的最低工资。 16、把你工资的一部分储蓄起来的机会成本是现期消费。 17、如果政府发行了两倍的货币,如果经济已经在最高能力时生产,则支出翻了一番,但由于产量仍保持

西方经济学1-5章习题汇总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判断:只有穷人才面临稀缺性问题。 2、判断: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人们一定要学会不考虑机会成本而进行决策。 3、判断:“如何生产”的问题所涉及到的一个实例就是:“一个国家如何决定谁得到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 4、判断:自愿交换总是使卖方的状况变得更好,但不一定会使买方的状况变好。 5、经济学主要研究()。 A、如何使私人企业避免利益损失 B、证明资本主义经济比社会主义经济更优越 C、如何有效配置使用稀缺资源 D、最公平地分配社会产品 6、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萧条时期成立的经济定理在经济繁荣时期必定成立。 B、尽管在计量方面并不精确,经济学定理依然有用,因为我们可以运用其对现实事件进行解释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人的活动进行控制和调整。 C、经济定理像物理或化学定理一样的精确,因而经济学也像物理学和化学那样是符合科学原则的。 D、由于经济学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所以它是道德体系的分支而不是有关科学的。 7、下述活动中与宏观经济学有关的是()。 A、北京市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的调查 B、对1998年全国物价总水平和失业率的调查 C、对1978年以来小麦价格变动趋势的研究 D、通过实例研究家电企业的定价与生产决策 8、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有限,可以耗尽 B、资源的绝对量较少 C、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相对不足 D、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引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2、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A、a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B、a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已超过3000美元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概论课程学习笔记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即机会成本; 3、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10、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经济研究方法 1、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2、假设的作用:是问题变得简化,有利于研究、理解; 3、经济模型:如循环流向图,产可能边界。 4、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二、循环流向图 反映生产要素、产品、货币如何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一、比较优势原理 1、绝对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 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如果一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 机会成本,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3、比较优势原理: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一、需求 1、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或劳务量 2、个人需求的决定因素:价格;收人;相关物品的价格;偏好;预期。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家把资源分为三类:免费物品(价格为零)、经济物品和有害物品(价格为负) 。,三者可以互相转化。经济学家们把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经济物品和有害物品上,而把免费物品排除在外。 经济物品也叫稀缺物品(scarce goods),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如汽车、粮食等。这类物品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市场价格。 经济物品有三个特点: 1.有用性。 2.人们获得时通常都要花费代价。 3.经济物品相对于自由物品来说一定是稀缺的,即经济物品的稀缺性。 4.价格为正。价格为正的物品在市场交易时,通常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代价。这与我们平时购买商品、劳务时的经验相一致。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选择问题 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主要研究: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对产出的选择 如何生产——对投入资源的选择 为谁生产——产品销售收入如何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的分配,实质是对资源投入的评价。 谁做决策,依据什么做决策。 选择 把稀缺的经济资源从多种用途中挑选一种或几种加以利用的过程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选择。经济学中所说的选择是指对稀缺资源(经济资源)的选择,自由物品不存在选择; 经济资源可以被选择到几种用途中,而不一定只有一种。你花10元钱吃午餐,你可以把10元钱买几种你喜爱的食品,以求让自己最满意; 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换句话说,选择也需要付出代价。这是因为,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选择一种用途必然意味着放弃其他用途。 经济学十大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 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为了得到一样东西,我们经常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效率与公平 效率Efficiency 意味着社会能够从其稀缺资源中获得最多.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它用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中经济规律的理论,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内容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所组成。 本课程的设置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和提高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经济学》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其他经济学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至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教学采用尹伯成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同时参考国内外最新优秀经济学教材,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还能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身边的经济学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越来越重要。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使学生掌握好“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使学生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奠定正确的思想立场观点和经济学理论基础,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本课程强调训练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增强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授课、学生做习题、专题讨论、考试等主要环节上都努力体现这个目标性特征。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后续课程有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劳动经济学等课程。总体而言,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导言:经济学基础(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稀缺性的含义,知道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要求理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知道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概况,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含义,知道经济学家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和经济学家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学时) 2)经济学十大原理(2学时) 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较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trade off) “权衡取舍”这个词对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来说,感觉怪怪的,可是要知道,“t rade off”的翻译前几年很多人都还将其译为“交替关系”,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甚至专门纂文探讨这个词的译法。不过这两年“权衡取舍”的说法已经大行其道了。其实,就一

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可别小看这一句话。比如说我们自己,大家都必须决定如何配置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相信没有不同意见吧?那我就说下去啦)。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数学;某个人也可以修个双学位什么的,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不管是谁,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他或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不仅如此,对于他或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运动、赚钱还有~~~~~~~还有你为了听讲座也许就不得不翘课;为了不中断手头的实验就必须到下午两点多去家园和小强一起吃饭;为了给女朋友买一张周华健演唱会的票就不得不晚上不睡觉,白天顶着太阳和人吵架,还要冒着照片被贴到十大上的危险;为了学英语,大夏天的不回家,呆在没有空调的寝室受罪;……还有我们父母的每一分钱都可以考虑是给现在吃喝拉撒睡呢,还是给将来退休或我们未来继续接受教育储蓄起来呢……总之,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to be which”。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济学中一个典型例子是“大炮与黄油”。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敌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水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class=txt>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 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 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 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 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 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 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 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 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 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 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 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 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 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讲解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涵义 教学重点:介绍经济学的定义 教学难点: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西方)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内容博大庞杂,分支众多,研究者阵营强大,因而难以有标准的定义。这里给出若干定义,以见其内涵。 1.定义一:经济学是研究国民财富生产的。( 亚当?斯密) 2.定义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日常生活事物的科学。(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3.定义三: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4.定义四: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萨谬尔森)。 5.其他含义:“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某一经济部门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二、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 1.经济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 科学分为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如物理学与各种工程技术学。经济科学也是如此,分为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等)和应用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 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是纯粹研究经济理论的学科。这并不能说明经济学是一门枯燥的学问,恰恰相反。 2.经济学与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学科 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或者是(理论)经济学的分支的学科,如货币银行学、财政学;或者是应用经济学理论解决具体领域经济问题的应用经济学,如技术经济学;或者综合应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理论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如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学等。 三、(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解剖和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物质生产相关的或其后面的生产关系,或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研究目的在于提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因此,经典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疏于对具体人的行为和经济行为分析。更由于历史原因或历史任务所限,没研究在具体社会制度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 2. (西方)经济学 在学术渊源上,西方经济学继承了斯密的庸俗部分,视资本主义社会为永恒的社会,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外生因素)。所以,西方经济学被称为纯粹经济学,因不涉及或不研究社会政治制度,甚至不涉及道德(价值判断)。作为纯粹经济学的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在私有制和市场(自由)竞争的制度前提下和经济人的基本假设下,资源的配置问题或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3. 东西方经济学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显然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宗旨的东方或社会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各自都是不完全的,即各自与现实和实践都不完全契合。这使其在指导社会发展中,均存在一定的失误,需要相互借鉴以求发展。 我们在改革中,借鉴和引入西方经济学原理、方法甚至政策手段。中国经济学人在转轨经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