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选择

人们在面临有限的资源时,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因此人们的行为往往是理性的,旨在获得最大的效益。

2.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人们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必须考虑到与之相关的成本和收益,并进行权衡分析,以确定最优方案。

3.激励

人们的决策通常是受到激励的影响,更具体地说,是受到激励变化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可被预测和引导。

4.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可以理解为由供求关系所构成的自发机制,它在资源分配和交换中发挥重要作用。

5.生产要素的市场定价

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等都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它的定价机制影响着资源的配置。

6.市场失败

市场并非完美,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如外部性和公共品等。

7.政府的角色

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引导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协调市场行为。

8.贸易的利弊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效率和差异化收益,但也会造成资源流失和工作机会减少等负面影响。

9.市场竞争的影响

市场竞争有助于促进生产力和创新,并使资源追求其效率回报。

10.市场的效率

作为最后的原则,市场效率包括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两个方面,要尽力让市场实现市场效率最大化。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 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 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4.平等(equity) 答:平等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

微观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原理要点整理 一、导言 1、经济学十大原理 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2、经济学的作用 ①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②使我们更精明地参与经济; ③是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 ④有助于人类反思和约束行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定义: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4、起源:中国东晋(舍己为苍生),西方古希腊(家庭个人利益)。 5、经济学思维 语言的作用:信息传递、信息储存、思维表现的载体。 思维方式:直觉思维、逻辑思维。 两个模型: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6、比较优势、专门化与贸易 专门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它可以使人们都从事自己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7、名词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变动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如污染) 市场势力:单个(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总结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What Economics Is All About Scarcity: the limited nature of society’s resources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how people decide what to buy, how much to work, save, and spend how firms decide how much to produce, how many workers to hire how society decides how to divide its resources between national defense, consumer goods,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other needs *The principles of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PRINCIPLE #1: People Face Tradeoffs (原理一:人们要面临权衡取舍) All decisions involve tradeoffs. (所有的选择都包含权衡取舍) Going to a party the night before your midterm leaves less time for studying. Having more money to buy stuff requires working longer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呵呵,确实要好好学习,将 来组织了家庭,我要学会如何管理家庭,让我的父母妻儿过上安定的生活。 ●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1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大炮和黄油”、“效率和平等” ●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equ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福利制度、失业保障、个人所得税,for equity not for efficiency” ●“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而往往涉及到灰色地带。”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个人或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 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公共决策者不应该忘记激励,因为许多政策改变了人们面临的成本或收益。当公共决 策者未能考虑到他们的政策如何影响激励时,事情就会以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束。” ●“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 ●“在分析一项政策时,不仅考虑直接影响,还应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 策改变了激励,就会使人们改变行为。” ●1、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很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还影响他人,人和人如何交易?”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比较优势原理”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 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人追求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所有人关心自己的福利分散决策, 但事实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看不见的手——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看不见的手太神奇了,以后思考问题的时候、创新的时候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许它不只存在经济活动中,也存在其他领域,互联网。。。? ●“价格既反映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 ●“家庭或企业买卖时,表面考虑的是自己个人的成本和收益。但由于分散决策时关注价 格,所以就不知不觉考虑了社会收益和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 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解释了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影响。”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为何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大多数政策的目标 不是把经济的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

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2.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图形,他便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当技术和生产要素改变曲线会上下移动。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有贸易的时候增加社会总产量。 2.当两个人生产两个土豆牛肉,一个人在生产这些都有绝对优势,但他们的比较优势都有且不同;贸易使人们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2篇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减少的物品。 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3.均衡价格: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会减少的观点。 5.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观点。 6.什么是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他们之间什么关系?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需求曲线:便是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根据需求定理(定义)所以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7.给市场均衡下定义?描述市场向均衡变动的力量。 市场均衡指价格达到使需求量和供给量平衡的状况;根据供求定理,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点时,市场供过于求,出现物品过剩,卖者为扩大销售势必降低价格使价格回复均衡点;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市场上供不应求,物品短缺,卖者为获取更大利润势必抬高价格使价格回复均衡点。 第5章弹性及其应用* 1.*列出并解释本章所讨论的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四个因素。 (1)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近替代品的物品需求更富有弹性;当一种物品价格上升,人们会选择购买它的相近替代品,比如DVD跟电影票... (2)奢侈品和必需品;必需品的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的需求更富有弹性;当大米价格上升,尽管人们会减少吃大米的次数但并不会大幅度减少;而当钻石的价格上升,人们会选择不买或者减少在此的消费。 (3)市场的定义;狭义的市场需求弹性大于宽泛定义的市场;因为狭义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整理电子教案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2.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由于-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学习就应该从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原理一:人们而临权衡取舍 为了得到一件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要求人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 效率(efficient):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equality):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在很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明显。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曲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opportunity):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在机会成本为既定的条件下,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比较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来做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胁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的: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毎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使毎个人可以专门从丰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贸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与家庭一样,国家也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服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在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片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利己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亚当·密斯)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单纯的市场调节经常会导致市场失灵,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可能失灵的原因: 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罝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经济学十大原理

导言 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如何做出失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天下没有面会的午餐)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原理四:人们面对激动会做出反应。 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会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是资源配判的有效手段。 原理七:政策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宏观调控。 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我过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力的能力。 原理九;与政策发行过的货币时,物价就会上涨。(通货膨胀)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长期-通货膨胀-危害。短期-通货膨胀-有利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1、有助于我们了解我们所有生活的世界。 2、使你更精明的参与经济活动。 3、可以更好的理解经济政策潜力和局限性。

经济学产生的原因:人的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产生。四大资源:自然资源(土地)、物质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 第一章 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的意义: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有限和人的欲望无线性的矛盾。欲望——需求 人们面对的资源总是稀缺的,为什么?这是由于人们欲望的无限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所产生的。 欲望有两个特点:一是欲望的无限性。二是欲望的层次性 第二节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定 一、“理性人”假设——经济人 二、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中有三种类型的经济主题:居民户、厂商和政府。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定性分析预定量分析——个人经验——数学计算模型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就是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揭示经济事物之间的。内部分析和预测这些内部联系作用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特点:A、研究的问题具有客观性。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则: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人们必须在不 同的选择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 2.机会成本原理:当人们做出决策时,必须考虑放弃一项行动而获得 的福利。机会成本是放弃的最高价值。 3.边际分析原理:边际效应是指个体或企业做出决策时的额外成本和 效益。只有当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决策才是合理的。 4.边际效益递减原理:随着消费或生产的增加,边际效益会逐渐减少。这意味着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额外消费的效用会逐渐降低。 5.交换原理:交换是指个体之间或企业之间通过互相交换物品或服务 来获得经济利益。只有在交换对双方都有利的情况下,交换才会发生。 6.市场均衡原理:市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达到均 衡价格和数量。市场均衡是指供求两方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价格和数量。 7.市场失灵原理:虽然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有效分配资源,但有 时市场出现失灵。市场失灵可以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 原因引起。 8.政府干预原则: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法规来修正市 场的不完善。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促进经济效率和公平。 9.博弈论原理:博弈论是研究个体或企业在互相竞争或合作时的策略 和结果的数学理论。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市场中的行为。 10.激励原理:个体的行为往往受到激励的影响。激励包括经济激励 和非经济激励,可以影响个体的决策和行动。

这些原理提供了理解个体、家庭和企业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作出决策的框架。通过研究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也是学习其他经济学领域的基础,如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是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局限性:这意味着个体和社会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需要和欲望。个体在做决策时必须考虑不同选择之间的机会成本。 2. 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一项行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个体在做决策时要权衡选择的代价及其机会成本。 3. 边际量的概念:边际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生的额外效果或成本。个体在决策时通常会将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进行比较来做出最优决策。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个体在决策时通常会考虑到激励效应。如果某个行为可以获得回报,个体则更有可能去做;如果某个行为代价过高,个体则更有可能放弃。 5.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贸易使各方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互相交换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贸易会使资源更加高效地分配,并提供更多的选择。 6. 市场机制是资源分配的有效方式: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来指导资源的分配。市场的竞争可以有效地决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并激励生产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7. 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尽管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但有时政府可以介入来纠正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规则和监管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和解决外部性问题。 8. 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下降:价格和需求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少;当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增加。这种关系被称为供求关系。 9. 市场机制可以治愈短缺:当某种商品供应不足时,价格会上升,激励生产者增加供应量。同样地,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跌,激励消费者增加需求。 10.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可能会引发副作用:政府干预市场时应 审慎考虑,因为干预可能会引发意外的后果。政府的政策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扭曲和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以上十大原理是理解个体决策和市场机制的基础。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的运作方式,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一、十大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所著,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中作者所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构成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框架,为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曼昆所写的十大经济原理: 1)人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十大经济学原理分析 2.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因此人们在选择资源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分析进行最优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权衡取舍的过程。比如在日常的消费的过程中,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曲线相切时,由于消费者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就需要对多种商品进行权衡取舍。在选择过程中,消费者结合自己的喜好以及商品的价格进行选择,这是两种或者多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主要表现。同时机会成本也是权衡取舍的一种表现形式。 2.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人们在权衡取舍的过程中,需要对可以选择的方案的成本以及收益进行比较,最后做出选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在长期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机会成本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和睡觉中选择时,当选择学习而放弃睡觉时,这时候的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睡觉给我们带来的效益。 2.3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边际最简单解释就是衡量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因变量变动的关系。比如在沙漠中一个人很口渴,当看到绿洲并且有大量的水喝时,他喝的第一口水可能是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第一口水给其带来的效用最大,当继续喝水时,水给他带来的效用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带来了负面效用,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因此一个理性的人需要考虑边际变量,当效用为零时停止活动,放弃选择。 2.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一个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成本或者收益发生改变时就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比如企业中对于员工采用奖金激励的手段,就会促使员工努力工作,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在当前销售工作就是采用低底薪和高提成的激励手段,激励销售人员做出更多的业绩。 2.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 尽管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了专业化和分工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好处,但是专业化和分工不能使每个人都享受到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比如面包师不能使用打铁匠的生产出的铁器,打铁匠也不能享受到美味的面包,贸易的产生对

经济学原理总结

经济学基础总结by 张炳盛 Ps:暂时只到第七章,经过简单排版和删减,仅供参考。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 效率vs. 平等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权衡取舍:为使社会更加平等, 需要在富人与穷人之间重新分配收入。但这会减少工作与生产的激励,并缩小经济―蛋糕‖的规模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任何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①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②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的边际变动来做出决策 ▪边际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人们可以专门生产一种物品或劳务并用来交换其他物品或劳务,而不必自给自足 ▪国家之间也能从贸易与专业化中受益 ▪将他们生产的物品出口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 ▪从国外进口更便宜的物品而不用在国内自己生产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经济: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体系来发挥作用: ▪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市场价格 ▪每个价格即反映了物品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反映了生产物品的成本 ▪在许多情况下,价格引导自利的家庭与企业做出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决策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的重要作用:保护产权(通过警察,法庭) ▪如果人们的财产存在很大的被侵犯的风险,那么他们便不愿意工作,生产,投资或者购买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原因: ▪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市场势力:单个买者或卖者有能显著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比如,

微观经济学笔记

微观经济学学习笔记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制定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3. 理性人在边际处思考 4. 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作用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7. 政府有时能改善市场结果 经济整体如何运行 8. 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9.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商品价格上升 10. 社会面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 关于个人决策制定的基本原理是:人们在不同目标之间面临权衡;某行为的成本是用放弃的机会衡量的;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进行决策;激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于人们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是:交易和相互依赖是互利的;市

场通常是协调人们行为的好方法;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措施是纠正市场失灵或促进更大的经济平等。 关于经济整体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力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源泉;货币量增长是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社会面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短期权衡 二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经济学家试图在解决问题时能保持科学家的客观性。和所有其他科学家相同,他们作出适当假设、构建简化模型来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本章介绍了两个简单的经济模型:循环流向模型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学领域分为两个亚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的决策制定以及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中的相互作用;宏观经济学研究影响经济整体的那些力量和趋势。 实证性陈述是断言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规范性陈述是宣称世界应该如何。当经济学家作出的是规范性陈述时,他们作为政策顾问的角色成分多于科学家的角色成分。 经济学家们向政策制定者提供的建议有时是不一致的,因为他们在科学判断上存在着差异,或者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差异。有时候,经济学家提出的建议彼此一致,但政策制定者可能选择不予理会。 三相互依赖性与贸易的好处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精选5篇)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范文第1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很意外的想法,老师为什么推举这本书,其实经济学的书很多,以前原来选择学金融。但是我想教科书,我是没法看的。由于那是枯燥无味的,但是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吸引了。给我的结论就是这本书让人很轻松欢乐的接受他,不像其他经济学的教科书充足了哲学的味道,读来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叙述人身的道理。学经济的同学,在课堂上听得像一个机灵善辩的老师滔滔不绝地步道,让人有着醍醐灌顶的新鲜感,但总挂念老师咄咄逼人的提问。但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则是用例子说话,像年轻的老师谈吐风趣,总是与同学平起平坐的讲课一样,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让我们乐意去接受他。曼昆在书里有说过:本书一个最紧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而且本书通过把理论、案例讨论和新闻中的经济学事例结合起来,将给你供给充足进展和实践这种技能的机会。在深入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和细节之前,概述一下经济学家如何讨论这个世界是有帮助的。 本书第一章就有十大原理:前面七大原理叙述了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人们之间如何相互贸易。像这样讨论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领域叫微观经济学。而接下来的三大原理描述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轮廓,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本领;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

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这是个原理里,就有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同学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给读者很大的吸引,对一些不是学本专业的同学和看者来说,是个很好的入门教材。让人懂得生活中学经济,这本书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我不需要把他全部看完。书是要渐渐的琢磨,不是把他读完就可以了,而是读出他的精华,那样只是一点,你也受益匪浅。然而这十大原理,让我明白经济学的博大精深。在各个领域中,经济运行特点,对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带来的影响。小到我们家庭琐事,大到国家经济实力。从简单的例子到多而杂的,在此期间,你可以提高阅读本领,判别经济力度。这本书的内容偏重于应用和政策,而不是象同类教科书那样偏重于正式的经济理论。试图使读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在将来读书看报、经商或从政时都能够应用经济学学问。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本书没有供给系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事实上这本书包含了经济学初级教程全部的中心论题和基本原理。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古怪这是一本什么书。可是网上的评价让我匪夷所思,在我觉得一本写理论的书,是乏味的,但是我却看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让我很有爱好去看他。而且看了后也没有灰心,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在每叙述一个经济学原理以后就尽可能地回到与这种原理有关的应用和政策上来。例如,这本书在第4章到第6章叙述了供应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以后,紧接着在第7章至第9章把这些原理应用于市场经济社会所面临的三个紧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应用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应用 引言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微观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而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则是描述这些经济行为和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列点的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问题 •人们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选择,这样的选择可能涉及时间、金钱、努力等。例如,当一个个体决定购买一件商品时,他们可能需要权衡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取舍。 2.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当个体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了其他选择所付出的代价。 例如,当一个人选择去上大学而不是参加工作,他所放弃的潜在工资就是他的机会成本。 3. 边际效益递减 •边际效益递减指的是随着某种行为的增加,其额外收益逐渐减少。例如,当一个人吃了一块蛋糕时,他会觉得很享受,但当他吃了第二块、第三块时,每块蛋糕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4. 交易使每个人都受益 •交易是指个体之间相互交换商品和服务。通过交易,每个人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的物品,使得整个社会获益。例如,当一个个体购买了一件衣服时,他得到了所需要的衣物,而卖家则得到了对应的金钱。 5. 市场是协调个体行为的机制 •市场是一个通过供求关系协调个体行为的机制。在市场中,价格的涨跌可以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例如,当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上升,从而促使生产者增加产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6. 政府干预可能导致市场效率下降 •政府干预市场时,往往会对市场机制产生一定的扭曲,从而导致市场效率下降。例如,当政府对某种商品实施价格管制时,可能会导致供给不足或者过剩。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

微观经济学十大原理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揭示了许多经济现象 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在微观经济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原理,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和市场行为。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首先,供求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它指出了市场价格和商品 数量之间的关系,即当商品供应增加时,价格下降;当商品供应减少时,价格上升。这一原理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一些商品的价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其次,边际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出了个体在决策时应该考虑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即在做出决策时应该比较额外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这一原理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在某个时刻做出某种决策,以及为什么人们会在某个时刻停止做出某种决策。 第三,机会成本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出了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放弃某种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即我们需要考虑放弃某种选择所损失的其他选择机会。这一原理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出选择,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在不同选择之间进行权衡。 第四,市场效率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原理之一。它指出了在竞争市场中,市场会自动调整,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这一原理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竞争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以及为什么市场干预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调。 第五,市场失灵原理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出了在某些情况下,市 场机制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调,需要政府进行干预。这一原理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以及为什么政府需要进行干预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含重点图表)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含重点图表)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物品之间的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权衡取舍可以改变。 ·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十个主张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 1.可供销售的物品时完全相同的; 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影响买者的变量: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其变动使需求曲线移动。 ·影响卖者的变量: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 其他变量的变动将使供给曲线移动。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供给或需求变动时,价格和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供给未变供给增加供给减少 需求未变 价格相同 数量相同价格下降 数量增加 价格上升 数量减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