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菌渣的堆肥处理案例.

合集下载

14537601_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现状及建议

14537601_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现状及建议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86·2017年第15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7)15-0086-02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现状及建议杨帆1,张莲2(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2.银川市实验中学,宁夏银川750001)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产生的菌渣不仅量大、处理难,而且是危险废物,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成为了各制药企业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抗生素菌渣含有残留抗生素及代谢中间产物等,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简要总结了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现状,阐述了生产石膏缓凝剂、可降解生物薄膜、饲料、能源等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以提高抗生素危废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效率。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营养物质中图分类号:X787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7.15.0861国内抗生素菌渣的来源据统计,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约248000t,达70多种,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70%,生产1t抗生素会带来10t 左右的新鲜菌渣,每年的菌渣产生量约2.0×106t。

2国内抗生素菌渣处置与利用现状2.1焚烧与填埋由于菌渣含水率极高,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还会造成大量营养物质流失。

抗生素菌渣属于危险废物,需采用特殊的方式进行焚烧,每焚烧1t菌渣的成本大约为3000元,不仅处理费是一笔极重的负担,且对设备的要求高,排放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有害气体,易造成二次污染。

将抗生素菌渣采用填埋方式处置时,必须在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

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菌渣填埋后还会继续腐败、液化,形成大量的渗滤液,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污染地下水。

因此,极少有垃圾填埋场愿意接收这些废物,且后期处理工作繁重,维护成本较高。

2.2生产饲料添加剂或肥料由于菌渣中残留有重金属、多环芳烃及抗生素降解产物,生产饲料或肥料尚需更全面、可靠的安全性分析。

抗生素制药茵渣处理技术

抗生素制药茵渣处理技术

抗生素制药茵渣处理技术作者:何鲁波来源:《畜牧兽医科学》2019年第06期摘要:在抗菌素制药菌渣中,90%左右的成分为有机物,若不处理就排出,将严重威胁自然和生态环境。

该文从抗生素制药菌渣的来源、特点和危害性发,对相关的处理技术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787文献标识码:B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6.0330 引言在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治疗衣原体、细菌、支原体等致病菌,分为人造抗生素、天然抗生素2种。

我国是抗生素原料生产和出口大国,且近年产量持续增加,抗生素制药菌渣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包括发酵代谢物、菌丝体、少量抗生素等,若不进行针对性处理就排放,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有效处理抗生素制药菌渣是抗生素制药业的研究重点。

1 菌渣来源、特点和危害性1.1来源抗生素制药菌渣是在抗生素提取过程中产生的物质,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菌丝提取、发酵液提取2种。

无论选用哪种提取方式,都会产生废弃物。

报告显示[1],菌丝提取期间产生的制药菌渣成分与发酵液提取相似,只是成分含量不同。

发酵液提取产生的菌渣包括少量抗生素、菌丝体、有机溶媒等成分。

1.2特点抗生素底物包括淀粉、大豆、玉米等成分,在生产、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少量提取药物、培养基等,残留于抗生素制药菌渣,成为废弃物等待处理。

抗生素种类不同,生产工艺、抗生素菌渣成分也不同,所以菌渣的处理工艺相对复杂,要有效去除、分离抗生素制药菌渣中的成分十分困难。

近年,随着我国抗生素产量的增加,菌渣处理已成为抗生素制造行业的重要问题,高效率、低成本地处理抗生素制药菌渣更成为企业、院校迫切研究的课题。

1.3危害性抗生素制药菌渣中的成分、含量复杂,且含有很多有机物。

若稍加处理或不处理就排放出来,将给大气环境带来致命性危害,具体表现:①抗生素制药菌渣所含有的抗生素会抑制微生物繁殖,或将其杀死,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2]。

抗生素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抗生素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抗生素废水处理案例分析抗生素废水是一种含生物毒性物质和准降解物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国内外大多数都采用好氧技术处理抗生素废水,但其投资和处理成本高,废水的实际处理效果差。

两相厌氧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某医药公司抗生素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1. 废水水质某医药公司以生物发酵法生产乙酰螺旋霉素,其生产废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要成分为菌丝体的板框废水(悬浮物较多),一部分是主要成分为脂类、醇类的溶媒废水(含有大量的在发酵过程中的一些代谢产物和抗生素残留物)。

这两种废水的水质情况见表1:2. 工艺流程该公司抗生素废水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组成,设计规模为2500m3/d。

工程运行情况表明该处理工程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优点,并且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 96 )生物制药工业二级排放标准。

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 预处理采用隔油沉淀池去除抗生素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残留的溶煤;调节池具有均化水量和水质的作用。

预处理系统为后续处理单元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厌氧处理采用两相厌氧工艺。

水解酸化工艺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甲烷发酵工艺采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

在水解酸化反应器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被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部分对生化反应有抑制作用的残留抗生素被消除毒性,废水的可生化性被提高。

经过酸性发酵的废水再进入产甲烷相进行甲烷发酵。

这样,厌氧反应器的两个阶段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中完成,并控制不同的最佳运行参数,提高了厌氧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3)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在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和好氧生物处理系统之间设置有预曝气沉淀池,预曝气沉淀池的作用是沉淀厌氧污泥,吹脱H2S等有害气体,增加废水的溶解氧,改善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为好氧生物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好氧生物处理系统采用循环活性污泥系统。

微生物处理垃圾的案例

微生物处理垃圾的案例

微生物处理垃圾的案例
我给你讲个微生物处理垃圾的超酷案例。

就说咱们平常吃剩的那些厨余垃圾吧,你知道的,什么烂菜叶、水果皮之类的。

在有些地方,他们弄了一种专门的“微生物小工厂”。

比如说,有个小村子,以前厨余垃圾扔得到处都是,臭烘烘的。

后来呢,他们弄了几个大桶,把厨余垃圾都收集到桶里,然后往里面放了一种叫“堆肥菌”的微生物。

这堆肥菌就像一群小馋猫,看到那些厨余垃圾就开始大口大口地“吃”。

它们在里面可忙活了,不停地分解那些垃圾。

过了一段时间,原本臭臭的垃圾就神奇地变成了黑乎乎、香喷喷的肥料。

这肥料用来种花种菜可好了,种出来的菜又绿又壮。

还有啊,现在很多城市处理污水也是靠微生物呢。

你想啊,污水里啥脏东西都有,就像一个大杂烩。

但是有一种微生物就像超级清洁工一样。

就拿活性污泥里的微生物来说吧,它们在污水里游来游去,看到那些有害物质就像看到敌人一样,把它们统统分解掉。

最后污水就变得干净多了,可以再利用,或者直接排到河里也不会污染环境啦。

还有垃圾填埋场,那里面也有微生物在默默工作呢。

它们虽然不像在小村子里处理厨余垃圾那么被大家关注,但也在一点一点地分解那些垃圾。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慢,不过要是没有它们呀,垃圾填埋场早就堆成超级大山啦。

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现状

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现状

66中国环保产业2017年第8期聚焦固废处理与处置Focus on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s刘园园(北京观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摘 要:我国是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文章总结了国内对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焚烧;肥料化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7)08-0066-03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现状前言我国是世界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供应基地。

2013年我国抗生素产量达到24.8万吨[1],占全球市场总量的70%以上。

按照生产1吨抗生素平均产生40吨湿菌渣估算,2013年我国抗生素菌渣的产生量约为1000万吨。

依据2016年新版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抗生素菌渣属于HW02中的271-002-02和276-002-02,为危险废物。

1 抗生素菌渣的特点及产量状况抗生素菌渣的主要成分为菌丝体、剩余培养基、代谢中间产物、有机溶媒及少量残留的抗生素[2]。

菌渣干基中的粗蛋白含量在30%以上,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含水率高达79%~93%[3]。

另一方面,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可能会使人体产生耐药基因,存在着安全隐患。

鉴于抗生素菌渣产量大,含水率高,极易引起二次发酵,会使菌渣颜色变深,同时产生恶臭气味,此外,菌渣在运输过程中也会造成空气污染,且恶臭气味去除难度大。

若不及时处理,大量的菌丝体堆积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置抗生素菌渣,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据2015年《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年度发展报告》统计,原料药企业由于升级改造、搬迁、停产、限产等因素,产量有所下降,以氯霉素最为明显。

2015年我国原料药总产量为110.7万吨,出口量与上年同期持平,主要出口目的国是印度、美国、德国等。

各省产量中,前两位分别为河北省、山东省,河北省产量占全国的30.1%,山东省占全国的39.7%。

抗生素生产企业的菌渣资源化利用处理

抗生素生产企业的菌渣资源化利用处理

2013/7/31
9
菌渣厌氧资源化技术难点
(1)抗生素菌渣中残留的效价对微生物的影响; (2)菌渣厌氧发酵过程中效率和传质问题; (3)菌渣发酵后废液和废渣的处理和处置问题; (4)菌渣资源化面临的投资和效益难题。
2013/7/31
10
MS菌渣资源化技术路线
脱臭处理
菌渣
原料收集 池
MS酶促反 应器
2013/7/31
7
第176号文件执行情况
由于作为抗生素生产大国,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抗生素废渣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因 此目前所有抗生素企业只能违规延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将其作为动物饲料或肥料 使用,致使农业部2002年发布的176号文至今还是一纸空文,抗生素废渣作为饲 料使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令人担忧。
2013/7/31
6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的主要内容
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将各种抗生素滤渣列 入其中,其对抗生素废渣(滤渣)的描述为: “ 该类物质是抗生素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因含有微量抗生素成分, 在饲料和饲养过程中使用后对动物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对养殖业的危害很 大,一是容易引起耐药性,二是由于未做安全性试验,存在各种隐患。”
2013/7/31
12
13
规模为900吨/天的硫氰酸红霉素菌渣处理工程(建设中)
处理能力:900吨/天 菌渣含水率:93% 生物燃气产量:20,000立方米/天 生物燃气发电量:4.2万Kw.h/天 工程投资:4500万 工程回收期:5年
2013/7/31
13
Thanks!
2013/7/31
14
菌渣废水 固液分离固体残渣 处理后出水

抗生素菌渣处理工艺设计

抗生素菌渣处理工艺设计

抗生素菌渣处理工艺设计及保护制冷机的安全运行,在由热操作转换至冷媒时,应先用冷却水将乙二醇溶液降温至所需的温度。

另外,乙二醇溶液的热源仍以热水为好,尽量少用蒸汽。

4 结论乙二醇溶液制冷制热系统代替冷冻盐水用于冷却操作,可解决冷冻盐水对设备的腐蚀问题,并由于重度较轻,可是水泵节能15%。

单套乙二醇溶液制冷制热系统应用于几台设备不会同时出现既又加热有又冷却的生产单元时,是一种既可节省操作空间、又便于操作、确保生产正常运行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套乙二醇溶液制冷制热系统应用于几台设备可能出现同时既有加热又有冷却操作的生产单元时,由于使用乙二醇溶液同一种冷热媒介质,从而简化了操作,因而也是值得考虑的操作方法之一。

5 结束语本文的目的旨在乙二醇溶液制冷制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面,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文中所述均为个人观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而本文所述流程及应用也仅为实际情况中的一例,因而其流程将随着应用场合的不同而不同,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另行设计。

至于如何使得设计更为合理,施工方案更为可行,这将涉及许多实际经验与技术诀窍,在此欢迎大家相互交流。

收稿日期:2003-02-27抗生素菌渣处理工艺设计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200029) 成建华张文莉摘要随着抗生素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抗生素生产的固体废弃物菌渣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将菌渣变废为宝,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成为摆在各抗生素企业面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当前国内抗生素菌渣处理的工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现总结于此,本文很值得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借鉴。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环保干燥处理工艺1 抗生素菌渣的组成来源1 1 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为保证抗生素产生菌的正常生长代谢和产生抗生素,培养基中需含有碳源、氮源和无机元素。

常用的碳源有单糖和多糖,如葡萄糖、蔗糖、乳糖、糊精、淀粉、油脂和有机酸,这些物质氧化后,才能被微生物利用。

青霉素菌渣混合市政污泥好氧堆肥工艺效能研究

青霉素菌渣混合市政污泥好氧堆肥工艺效能研究

青霉素菌渣混合市政污泥好氧堆肥工艺效能研究微生物制药菌渣处置是当前制约我国发酵类抗生素生产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尽管此类抗生素菌渣中含有一定量的药物残留,但其含水率与有机物含量较高,焚烧处理则面临着成本高与资源浪费的困境。

采用好氧堆肥处理是当前处理此类菌渣经济可行的方法之一,且堆肥工艺具有的高温阶段可强化抗生素菌渣药物残留的降解。

本文以青霉素菌渣为对象,采用好氧堆肥工艺技术手段,分别研究了青霉素菌渣混合市政污泥好氧堆肥的可行性、不同曝气量与调理剂类型对堆肥工艺性能的影响、水溶性有机物(DOM)及其荧光组分的变化特征。

此外,利用平板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考察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采用批次降解试验,考察了青霉素G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效率,结果显示,温度对青霉素G的水解速率有较大的影响,高温促进了青霉素降解。

为了确认青霉素菌渣的药物残留能在堆肥期间内完全降解,首先以污泥作为堆肥底物,采用投加不同含量的青霉素G小试堆肥,考察青霉素G的不同起始含量对堆肥过程的影响以及青霉素G的降解,为后续大批量堆肥青霉素菌渣提供技术支持。

试验结果表明,在青霉素G投加量为30<sup>1</sup>50 mg g<sup>-1</sup>污泥时,其堆肥过程不受影响,且在堆肥起始的7 d内青霉素G被降解。

曝气量以及调理剂对青霉素菌渣好氧堆肥工艺条件的控制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采用了三种曝气量(0.15、0.50和0.90 L(min·kg OM)<sup>-1</sup>)考察了其对青霉素菌渣混合市政污泥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曝气量直接影响好氧堆肥基质的降解和堆体温度。

在综合考虑相关指标时,采用曝气量0.50 L(min·kg OM)<sup>-1</sup>是合理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