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前处理方法
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技术

D ux e ,a hn x e , a Lja Dn a f g , i u ig u R iu F nZ o gu C i i n , igH ne B pn u n Y
( . hn o gN r l nvri ,J a 5 0 4,C ia 2 H g 1 S a dn oma U ies y i n2 0 1 t n hn ; . ih—T c sac etr ehReerhC ne,
o s n i o cl nls to s hm cl n ls eh d n ldd G d dbo g a a ayi mehd .ce a a a i m to sic e C.G a li s i ys u C—MSa dbo gclm to sw r os to n il a eh d eecni f o i s B oe sr sa ,sr c ls nrsn ne boo c n ls nA eetr n ny el k di mu oob n sa. o s - isno sy u aep mo o ac , i g a a ayi o hrcpo dez m n e a f a e li l s a i m nsret sy C ni a d
S a d n a e fAg c l r lS i n e / y L b r t r o n t mp o e n h n o g Ac d my o r u t a c e c s Ke a o a o y f rGe e c I r v me t i u i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8种多氯联苯

六 氯联 苯 18 5 ( C 18 C 13 、七 氯 联 3 、13 P B 3 、P B 5 )
苯 1 6 17 17 19 10 19 (P B 5 、 5、 5、 6、 6、 8、 8 C 1 6
P B 5 、P B 6 、P B 6 、P B 8 、P B 8 ) C 17 C 1 7 C 19 C 10 C 19 、
子 扫 描 法 ,测 定 土 壤 中 8种 多 氯 联 苯 混 合 物 ,
分 析 效果 良好 。 1 实验 部分
4 0c 马弗炉中烘烤 4h 5 = 【 ,冷却后装入磨 口塞玻璃 瓶 内 ,置于 干燥器 中备 用 。
无水 硫酸 钠 ( aS :优 级纯 ,上海 试剂 四 N O ) 厂 ,在 40o 5 C马弗炉 中烘烤 4h ,冷却后 装入磨 口 具 塞玻璃 瓶 内 ,置 于干燥 器 中备用 。
极 大 ,可 导 致 癌 症 、不 孕 、脑 损 伤 及 发 育 迟 缓
八 氯联 苯 24 P B 0 ) 0 ( C 24 ,购 于美 国 A cs nad cut dr a
公司。
正 已 烷 ( H3H C 2H:H2H3 ,农 残 级 , C C 2HC C C ) 美 国天地 公 司。
12 实验过程 .
12 1 样品前处理 ..
12 11 萃 ... 取
称 取 l.0g 壤样 品 ( 磨 后 ) 0O 土 研 ,加 入 50 .0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气相色i/ 盐 质谱联用仪 G . S V r nSt CM ( aa a r i u n 2 0T ;旋转 蒸 发仪 ( 国海 尔道 夫 ) 10 ) 德 ;氮 吹浓 缩
等。样品的前处 理对定量 检测 土壤 中的多氯 联
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作业指导书

S1-005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1.目的本SOP规定了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类的分析过程。
2.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土壤和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类分析测试项目。
3.规范性引用文件EPA method8270d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美国环保署方法HJ350-2007土壤中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附录DHJ613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4.方法原理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多氯联苯(PCBs)采用索氏提取,提取液经过浓缩、佛罗里硅土柱净化后,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根据保留时间、质谱图或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内标法定量。
5.试剂和材料5.1二氯甲烷:农残极,DUKSAN。
5.2正己烷:农残极,DUKSAN。
5.3丙酮:农残极,DUKSAN。
5.4PCBs标准溶液:7种PCBs混标(A,AE-00059-R1,ρ=10μg/mL,溶剂为正己烷),包括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PCB180,用壬烷稀释到10μg/mL作为贮备溶液,用正己烷稀释到1μg/mL作为工作溶液。
5.5PCBs替代物:四氯间二甲苯(2,4,5,6-Tetrachloro-m-xylene,TCMX)(A,M-8082-SS-10X,ρ=1000μg/mL,溶剂为正己烷)均用壬烷稀释到100μg/mL作为贮备溶液;用壬烷稀释到1μg/mL作为工作溶液样品萃取前加入,用于跟踪样品前处理、分析过程的回收率。
5.6PCBs定量标:十氯联苯(2,2’,3,3’,4,4’,5,5’,6,6’-Decachlrobiphenyl,PCB209)(A,C-209S-H-10X,ρ=1000μg/mL,溶剂为正己烷),用壬烷稀释到100μg/mL作为贮备溶液;用正己烷稀释到1μg/mL作为工作溶液,上机测试前加入,用于气质分析的定量。
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前处理方法

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前处理方法[摘要]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较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国至少有1300 ~1600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等一些化合物的污染。
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约200亿元。
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残留最终也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1-2]。
国际上规定的12种POPs物质包括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 DD T )、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和苯并呋喃[3]。
这些化合物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学习这一学期的环境样品前处理的课程,本文主要以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前处理技术的介绍作为本学期的结业作业。
一、多氯联苯概述多氯联苯(PCBs)是具有209种同类物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难降解、强脂溶性和生物累积等特性,尽管20世纪70年代就禁止生产和使用PCBs,但全球已共生产出PCBs130万吨。
目前,世界各地的大气、水、土壤、底泥甚至两极地区均检测出PCBs[4],南极空气检测出多氯联苯(PCBs)六氯苯(HCH)滴滴涕(DDT)和氯丹[5]Blanchard[6]调查发现,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PCBs(7种同系物)为0.000623kg/kg (干重),每年大气沉降的PCBs是17.6kg,污泥中PCBs是21.1kg广州及附近地区大气中的多氯联苯以三氯联苯和四氯联苯为主,两者的总贡献率为86.41%[7],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残留总量介于每千克数十至数千纳克[8]。
二、土壤环境中多氯联苯前处理方法概述2.1样品采集及处理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采样点应在对地区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状况、土壤性状及污染历史及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取样量依样品类型,污染水平,潜在干扰物质与方法的检测限而定。
采集的土壤样品在运到实验室后,为避免受微生物的作用引起发霉变质,要立即将全部样品倒在塑料薄膜上或瓷盘内进行风干。
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前处理方法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石油类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大量的石油碳氢化合物在石油产品的开采、运输、加工和储存及使用过程中泄露至环境中,全球每年约有800万t石油污染物进入生态环境,我国每年也约有60万t石油污染物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持久且难以修复的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与此同时,石油烃中含有的长链烷烃和多环芳香烃等因其结构稳定难以被降解,给修复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石油烃污染的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
其中,物理修复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将石油烃污染物质移除或转化为低毒或者无毒形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有土壤置换、气相抽取、萃取洗脱、电动修复、热脱附等技术。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前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石油烃(C10~C40);前处理方法引言随着国内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石油泄漏以及老旧厂区退役造成的石油烃污染土壤日趋增多。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部分石油化工园区土壤中石油烃质量分数高达10000μg/g,每年新污染土壤1×108kg。
土壤中的石油烃在改变土壤环境的同时,还会通过植物吸收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石油烃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等。
其中,热脱附技术具有修复周期短、去除效率高等明显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了温度、土壤质地以及时间等对土壤中柴油污染去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和解吸效率受土壤质地的影响,处理温度和时间是影响修复过程的关键因素。
研究了被高浓度柴油污染的土壤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热脱附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平均反应速率常数增加,说明热脱附过程变得更快更有效。
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压力环境有利于提高多氯联苯热脱附效率。
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污染物,而对土壤中不同碳数范围的石油烃组分热脱附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
土壤污染 多氯联苯

土壤污染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又称氯化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烃类化合物,由于多氯联苯性质稳定,不易燃烧,绝缘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热介质、特殊润滑油、可塑剂、涂料、防尘剂、油墨添加剂、杀虫剂及复写纸等的制造和用于电容器、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中作为绝缘油。
当前,虽然多氯联苯已被禁止生产和使用,但自其生产以来,由于消费过程中渗漏或有意、无意的废物排放已造成了大范围污染,并且通过食物链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此外,因其具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和干扰内分泌系统等,已成为我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重点监控和优先控制的有毒污染物之一。
多氯联苯物质具有半挥发性,能够从水体或土壤中以蒸气形式进入大气环境或被大气颗粒物吸附,通过大气环流远距离迁移。
在较冷的地方或者受到海拔高度影响时会重新沉降到地球上。
而后在温度升高时,它们会再次挥发进入大气,进行迁移,使得PCBS可沉积到地球偏远的极地地区,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
多氯联苯进入土壤后纵向迁移和消失都十分缓慢,也很难通过生物降解和可逆吸附使其含量明显减少,而挥发过程最有可能是多氯联苯流失的主要途径。
此外,多氯联苯随废
油、渣浆、涂料等形式进入水系,可以在水体中缓慢迁移,但由于PCBS不易溶于水,最终沉积于水底沉积物中。
植物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效果

植物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效果植物修复是一种生物修复的技术手段,利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特性,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清除污染的目的。
目前,植物修复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其效果优异。
多氯联苯是一种极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都有较大的影响。
在土壤中,多氯联苯的附着性、生物积累性以及毒性都很强,因此清除掉土壤中的多氯联苯非常困难。
传统的土壤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清除,但这种方法费用高昂,且对环境有较大的风险。
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治理方法,植物修复具有较多的优势。
首先,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
其次,植物修复可以在不破坏土地的情况下,恢复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系统。
最重要的是,植物修复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植物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选择的植物、土壤环境和治理方案等因素。
目前,常用的植物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方法主要有吸收、转运、转化等方式。
在吸收方面,主要是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多氯联苯,从而达到清除多氯联苯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氯联苯污染较轻的土壤。
适合植物主要有一些能够吸收多氯联苯的植物,如柳树、广玉兰、构树、向日葵等,这些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多氯联苯,将其转移到自己的根部,并在根部富集,从而起到吸附和净化土壤的作用。
在转运方面,主要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地下茎来进行治理,这种方法适用于多氯联苯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
适合的植物主要有一些修复植物,如黑荆棘、软枣、蜀葵等植物,这些植物的根系和地下茎能够吸收和转运多氯联苯,将其转移到地下茎中,从而达到清除多氯联苯的目的。
在转化方面,是将污染物转为无害或低毒物质,这种方法适用于多氯联苯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
适合的植物主要有一些微生物修复植物,如一些亚洲独活、茵陈蒿等,这些植物的根系和根瘤中寄生着能够降解多氯联苯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利用植物的代谢特性,将多氯联苯降解为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物质。
多氯联苯在土壤水环境中生物降解过程规律研究

多氯联苯在土壤水环境中生物降解过程规律研究刘凌,崔广柏,郝振纯(河海大学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专业实验室)摘要:土壤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可以采用土地生物处理的方法进行降解,在综合考虑土壤水环境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各分过程的基础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降解PCB所需的时间、降解程度以及降解结束后被土壤所屏蔽的PCB的量。
数学模型通过美国Alcoa 公司在LTU基地的大型土地生物处理工程得到了验证。
利用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预测了2,3,4和5-Cl-PCB的土地生物处理过程及规律。
关键词:多氯联苯;土地生物处理过程;屏蔽收稿日期:1999-12-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9090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凌(1964-),女,安徽合肥人,副教授,博士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简称PCB)是一类具有两个相联苯环结构的含氯化合物,它具有非常优良的物理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之中,如作为变压器的绝缘液体,农药、油漆、润滑油等产品的添加剂,热传导系统的传导介质,以及塑料的增塑剂等等。
多氯联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废物排放、储油罐泄露、挥发和干、湿沉降等原因进入土壤及相连的水环境(简称土壤水环境)中,造成土壤水环境的污染。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植物和水生生物可以吸收多氯联笨,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和富集。
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已在人乳中检出一定量的多氯联苯。
多氯联苯进入人体后,有致毒、致癌性能,可引起肝损伤和白细胞增加症,并通过母体传递给胎儿,使胎儿畸形,因此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各国已普遍减少使用或停止生产多氯联苯。
但是,多氯联苯已使用近40年的时间,由于它用途极其广泛,理化性质稳定,又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因此各国都把多氯联苯列入必须优先处理的污染物名单中,对已存在于土壤水环境的多氯联苯进行处理已迫在眉睫。
土壤水环境中的多氯联苯,目前可以采用的最适宜的处理方法是土地生物处理,因为土壤号称“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有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它能够将多氯联苯降解为环境可以接受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壤中多氯联苯的前处理方法[ 摘要]土壤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较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国至少有1300 ~1600 万公顷耕地受到农药等一些化合物的污染。
每年因土壤污染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各种农业经济损失合计约200 亿元。
一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残留最终也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1-2]。
国际上规定的12种POPS物质包括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 DDT )、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和苯并呋喃[3]。
这些化合物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通过学习这一学期的环境样品前处理的课程,本文主要以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前处理技术的介绍作为本学期的结业作业。
多氯联苯概述多氯联苯(PCBS)是具有209种同类物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难降解、强脂溶性和生物累积等特性,尽管20 世纪70 年代就禁止生产和使用PCBs但全球已共生产出PCBs13(万吨。
目前,世界各地的大气、水、土壤、底泥甚至两极地区均检测出PCBS],南极空气检测出多氯联苯(PCBS)六氯苯(HCH)滴滴涕(DDT)和氯丹⑸Bianchard⑹调查发现,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PCBs(7种同系物)为0.000623kg/kg (干重),每年大气沉降的PCBs是17.6kg,污泥中PCBs是21.1kg广州及附近地区大气中的多氯联苯以三氯联苯和四氯联苯为主,两者的总贡献率为86.41%[7],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残留总量介于每千克数十至数千纳克[8]壤环境中多氯联苯前处理方法概述2.1 样品采集及处理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采样点应在对地区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状况、土壤性状及污染历史及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取样量依样品类型,污染水平,潜在干扰物质与方法的检测限而定。
采集的土壤样品在运到实验室后,为避免受微生物的作用引起发霉变质,要立即将全部样品倒在塑料薄膜上或瓷盘内进行风干。
由于PCBs是半挥发性的并能够光解,所以要在阴凉处慢慢风干,避免阳光直接暴晒,且风干处应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风干后的土壤样品再进行磨碎,然后根据分析目的过筛、保存。
在样品的采集及处理过程中, 应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 特别是当待测物的污染水平相差很大时。
早期,人们把注意力集中于发展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色谱分析方法上。
经过几十年来的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样品的前处理在P CBs分析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土壤、底泥等复杂环境样品中PCBs的分析,由于存在多种高浓度的干扰物,如有机农药,杀虫剂等,使得PCBs的测定难以准确定量。
因此在进行PCBs分析时除了使用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分析仪器外还需要使用复杂的前处理技术,而且样品前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样品的萃取和净化属于样品的前处理阶段。
2.2 样品萃取技术2.2.1索氏萃取法(SoxhletExtraction)索氏萃取作为传统的萃取方法之一,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器重,在分析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痕量有机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分析P CBs方面的报道也有很多,如沉积物、土壤和动植物组织等。
索氏萃取法溶剂的选择原则是:对分析物选择性好;沸点低,便于纯化和浓缩:毒性低。
常用的溶剂包括:正己烷、丙酮、石油醚、二氯甲烷等。
该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干燥过程耗时长,另外萃取时,硫也易从基质中萃取出来,从而影响检测器的测定,延长分析时间[9]。
自动索氏萃取技[10]术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萃取溶剂用量,也缩短了萃取时间。
2.2.2超声萃取法(Ultrasonic Extraction)超声萃取法是分析固体基质最简单的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在室温下用适当的有机溶剂和样品混合,超声萃取待测物质。
其最大优点是萃取速度快、操作简单,而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在优化条件下,可以基本达到甚至优于索氏萃取的回收率[11]。
尽管超声萃取样品的提取时问较短,但萃取结束后仍需要进一步离心分离有机相,因而增加了人为误差的影响。
在批量处理样品时,它仍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阴。
常用溶剂有丙酮、正己烷、石油醚、二氯甲烷等。
2.2.3 酸碱处理萃取法有实验表明,在萃取混合液中加入有反应性的酸、碱或经酸碱处理过的硅胶可明显地改善萃取效果,提高萃取回收率。
Liang 等曾在液-液萃取中加入HCL,研究了不同酸性对P CDD好 CDF好CBS回收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前两者在碱性条件下的回收率高,而后者则在酸性条件下的回收率高。
但该种方法是建立在其它萃取方法之上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且酸碱对环境也不利,故实际应用的不多。
2.2.4 蒸汽相萃取法(Bleidner 法)蒸汽相萃取法的特点是所得萃取物不需进一步净化,可直接用于色谱分析。
该法已被应用于分析湖泊沉积物中PCBs和有机氯沉淀物、水中氯代农药和PCBs等分析。
然而蒸汽蒸馏萃取对沉积物中P CBs的回收率要普遍低于溶剂振荡法和超声萃取法,且该法的回收率会随着P CBs氯化度的增高而降低。
邹世春等人[12]曾采用超声波技术与蒸汽蒸馏萃取相结合的方法萃取沉积物中氯代农药和PCBs ,解决了蒸汽蒸馏萃取沉积物中氯代农药和P CBs等回收率低的问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但该法在实际应用中并未得到很大推广。
2.2.5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在物理、化学方面的特性,根据样品类型、目标物的沸点、分子量等选择适当的操作条件可以有选择性地把目标化合物萃取出来。
由于全过程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机溶剂,避免了萃取过程中溶剂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在所有的超临界流体中,CQ由于其合适的临界条件以及物理、化学特性而最为常用,己经在土壤和沉积物中PCBs 的萃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3] 并且,SFE-CQ将萃取与分离合二为一,不需回收溶剂,操作方便;在萃取的同时,可实现萃取液的浓缩和定容,避免了浓缩步骤[14]。
如果SFE的条件优化的合适, 可以将SEF的萃取物直接注射进GC/MSa行分析而不需要进一步净化。
早期,于恩平对PCBS在超临界CO中的溶解度和土壤湿含量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PCE在超临界CO中的溶解度很低,往往比一些常见的碳氢化合物,如萘、非、蒽等在相同条件下要低约一个数量级。
因此,要想把P CBs从样品中完全萃取出来,特别是对于实际样品, 由于土壤中的老化行为,加大萃取强度以及适当改性剂的加入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土壤中水分的存在会大大降低PCBs的萃取效率,所以在进行SFE-CO时,通常需要把适量样品与无水硫酸钠混合后放入萃取池中以脱去水分;含硫化合物对定性定量分析产生的干扰则通常是在萃取时将样品中混入铜粉或者在萃取液中放入铜粉或插入铜棒以去除硫元素的干扰。
SFE作为上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超临界流体的萃取压力较高,萃取能力小而且能耗较大。
因此,如何解决高压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使得该技术可以可靠、安全地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15]2.2.6 微波辅助苹取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在有机化合物萃取上的应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与传统的萃取方法不同的是,微波加热的能量直接作用于被加热物质,空气及容器对微波基本上不吸收和反射,从而保证了能量的快速传导和充分利用。
且微波萃取能对体系中的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加热,从而使目标组分直接从基体分离,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在溶剂的选择上, 微波萃取一般选用极性有机溶剂,因为非极性溶剂不吸收微波能,或者选择非极性溶剂和极性溶剂的混合溶剂;并且要求所选溶剂对目标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对萃取成分的后续操作干扰较少。
对于土壤中PCBs的萃取,常见报道是用丙酮/正己烷混合溶剂[16]作为萃取溶剂的,也有的采用甲苯/水混合溶剂[17]。
微波萃取快速(通常10-30min)、溶剂用量少(约25-50mL)、重现性提高,副反应少,溶剂利用率高,对PCBs的萃取回收率在6min 钟内可达83鸠上,且微波对PCBs无显著降解影响[18],但可以有效的碱解土壤等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消除其对测定P CBS的干扰。
与超临界流体萃取不同的是,微波萃取可以同时分析14个样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受到不同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
但迄今为止, 还不能像超临界流体萃取那样实现与检测仪器的在线联机。
2.3 样品萃取液净化技术DDT及其由于PCBS的同系物、异构体较多,而且在环境样品中,六降解产物经常干扰PCBS的测定,因此,测定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的PCBS除了需要高效能的富集技术,高分辨率、高选择性及高灵敏度的色谱技术外,如何将样品萃取物净化,以去除其中的干扰组分,是准确分析P CBs的关键步骤。
净化程度取决于被测组分的数目、基质干扰及定量分析仪器的状态。
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法、柱层析法等。
2.3.2 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试剂与干扰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分解或转化成有利于PCBs测定的物质,从而达到去除干扰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试剂主要有浓硫酸、KOH NaOH高锰酸钾等。
浓硫酸洗涤法能去除样品中存在的大量干扰PCBs测定的类脂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且对P CBs的影响很小。
它的主要优点是快速、有效。
但浓硫酸不能破坏六六六和DDTS其降解产物,而在一般的气相色谱条件下,这些物质都对PCBs的测定存在一定的干扰。
采用KOH NaOH等强碱性溶液虽能破坏六六六的各异构体,但可使一些PCBs的同族体发生化学反应,造成PCBs 的损失[19]。
高锰酸钾处理法在国外较为常见。
美国环保局方法同在萃取样品中的PCBS时采用硫酸-高锰酸钾复合净化法成功地去除了包括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在内的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取得了很好的测定结果。
2.3.3 柱层析法柱色谱法是分离净化P CBs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是根据目标组分与干扰组分的性质,选择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化合物吸附,然后再用合适的洗脱液洗脱,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在使用柱色谱法时,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洗脱液,还要确定洗脱液体积、洗脱时间,绘制洗脱曲线以达到最佳净化分离效果。
因此,柱色谱法与传统的萃取方法一样,也是一个耗时长、溶剂用量大的过程。
常用的色谱填料主要有弗罗里土、硅胶、活性炭、氧化铝、凝胶等。
柱色谱法分离净化P CBS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目前所使用的色谱柱都是手工制备而成,不易实现自动化,因此色谱柱的稳定性较差,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次性使用商品化柱,但因成本较高而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2.4 多氯联苯分析方法现状从开展的时间来看,国外对PCBs的分析开展较早。
从文献上看,最初的PCBs 的分析技术,使用的分析仪器主要是GC/MS仅限于分析样品中PCBs的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