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化看徐州

合集下载

徐州导游词范文(12篇)

徐州导游词范文(12篇)

徐州导游词范文(12篇)徐州导游词范文(精选12篇)徐州导游词范文篇1徐州汉文化景区为中国西汉物质文化的杰出代表,徐州汉兵马俑和狮子山楚王陵自成功发掘并对外开放以来,以其 " 粗犷、雄浑、博大、超越 " 的汉文化精神享誉海内外,成为 " 两汉文化看徐州 " 的窗口。

徐州汉文化景区位于徐州市区东部,风景优美,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主要包括楚王陵、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为主题的三个博物馆,以及解忧公主纪念馆、贵族陪葬墓、骑兵俑坑等景点。

徐州汉文化景区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历史文化胜迹与山水美景交相辉映,创造了人文自然并举,历史现代共生的现代精品旅游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

景区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总体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及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区。

当前已经建成部分是景区一期工程,该工程占地660亩,总投资2.2亿元,分核心区和外延区两个层次建设。

核心区主要以"两汉文化"——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汉文化交流中心三个博物馆、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为代表,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修复和保护,重现汉文化精髓;外延区包括汉文化广场、市民休闲广场、棋茶园、考古模拟基地、划草场等,通过建设独具特色的景观、景点和配套设施,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丰富的参观游览路线和休闲娱乐场所。

景区内的园艺绿化也堪称一绝,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在景区栽植银杏、国槐、栾树等大型乔木40余种、2.6万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万株,草坪13万平方米,营造出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季相交替的景观群落,将山园融为一体。

景区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包括解忧公主纪念园、刘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项目。

考古专题十徐州两汉文化

考古专题十徐州两汉文化

(5)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陈列馆: 徐州汉画像石馆坐落在云龙山西麓、云龙湖畔,专门陈列徐州地区出土的画像石,现 藏汉画像石640余幅 。
(4)土山东汉彭城王墓 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云龙山北麓,为东汉某代彭城王的墓, 是1969年发现。 A、1970年南京博物院清理发掘了二号墓,墓中共清理出土文物 近百件,其中,银镂玉衣等均属珍贵文物,银镂玉衣,全长1.7 米,2600余片玉片被银丝串连而成。 B、1977年在二号墓南侧,发现另一更大规模的墓,编为一号墓, 从规模看,该墓应为主墓。2002年意外发现的一枚彭城王印章, 成为考古专家判断墓为东汉某代彭城王墓的佐证。 c 、2002年11月在土山西北30米处发现陪葬墓。 D、2004年10月19日,新的一次发掘又重新开始。
白集汉墓 A.白集汉墓是徐州地区汉代墓葬艺术中的典型画像石 墓,位于贾汪区白集村。 B、墓葬整体结构由祠堂和墓室组成。祠堂因年久失修 而坍塌,但两面雕刻精美、保存完好的画像石依然矗 立。墓室为廊柱式框架,东西各有一个耳室,后室为 夫妻合葬放置棺具的地方。墓室四周的石壁上有 20 余 块画像石雕刻,题材涉及现实生活、神话传说、仙境 祥瑞和历史故事等诸方面,雕刻工艺精湛。
d、此外,龟山汉墓、后楼山汉墓、李屯汉墓、李窝汉墓、米山汉墓等也有发现。
3.东汉画像石
(1)汉画像石是汉代雕刻在墓室、祠堂、神阙上的石刻画。汉画 像石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雕刻技法上可分为线刻 和浮雕两大类,造型生动,古朴豪放,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2)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我国研究汉代社会一部“绣像的史书”。 (3)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是我国汉画像石四 大分布地区之一,共出土汉画像石700余块。徐州汉画像石同南京 六朝石刻、苏州明清园林齐名,并列为"江苏三宝"。 (4)徐州汉画像石墓是汉画像石的主要载体。徐州现已发现画像 石墓20多座,其中以茅村汉墓和白集汉墓最具代表性。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彭汉之韵”暑期社会实践团关于龟山汉墓的调研报告1.前言“秦汉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历史文化遗迹特别丰富,特别是古文化遗产中的汉代三绝。

即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其中又以汉墓位列第一。

2.相关解读(一)徐州汉文化徐州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城,有着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

徐州,古时称彭城。

据明代《关王庙记》载:“丰邑,古徐州城,汉高祖诞生之乡也。

”汉文化的起源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彭祖故里、刘邦故里、项羽故里”之称。

(二)徐州汉墓文化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合称“徐州汉代十八陵”。

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沛王嬗递。

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从文物价值、独特性、普遍价值认同方面,徐州的汉代楚王陵墓完全有实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调研内容(一)圣旨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圣旨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圣旨已达百余道。

在百余道圣旨中,明代圣旨九道,清代圣旨八十六道,木刻圣旨十六道,石刻圣旨四道,越南圣旨六道。

慈禧懿旨一道,康德以及钤有日本天皇玉玺文书计八件,指叙令一道,还有民国荣典褒奖状的祝贺旨若干,以及袁世凯以大总统令下发的荣命圣旨一道。

其中清代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傅仪十朝皇帝的圣旨,承接不辍,堪称中华首家。

而其中一道跨越道光、咸丰两代君主为承袭爵位、世袭罔替而颁发的龙边圣旨更为海内孤品。

馆中不仅仅陈列着珍贵的圣旨还珍藏着宝贵翔实的科举资料。

有各级科举考试的试题、试卷,还有考生作弊使用的丝织夹带等等。

另展出和馆藏圣旨匾、状元书法、楹联匾额共六百余件及宫廷用品、民俗用品千余件。

徐州历史上的汉代三绝

徐州历史上的汉代三绝

徐州历史上的汉代三绝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与发迹地,皇亲国戚、豪强贵族聚居于此。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封其异母地刘交为楚王,都彭城,领有薛、东海、彭城三郡三十六县。

景帝削藩,楚国只剩下彭城、吕、留、偪阳、武原、梧、甾丘七县。

东汉建立,重设楚国,立笃信佛教的刘英为楚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佛的国王。

公元71年,刘英到了丹阳后自杀,楚国国除。

公元88年,东汉章和二年,建彭城国,属县在西汉楚国七县的基础上增加了原来属于沛郡的广戚。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集萃之地。

故人称“秦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

徐州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并称为“汉代三绝”,其中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珍贵的历史价值与南京六朝石刻、苏州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

构造各异的汉代墓葬迄今为止,徐州已清理发掘汉墓五百余座,其中西汉楚王墓九处十六座,在这些形式各异的汉墓中尤以狮子山楚王墓、龟山楚王墓最具代表性。

狮子山楚王墓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1995年发掘,时代为西汉早期。

墓葬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容积5000多立方米,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鼓楼区境内的龟山西麓,1981年2月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首次发现,是第六代楚襄王刘注和夫人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为楚襄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麓,呈喇叭形状,有南北两墓道,墓室由人工开凿而成。

每条通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南北通道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是1/16000,通道地平面,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打凿精度很高。

每条通道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

研究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

研究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

研究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一、徐州两汉历史文化概述徐州为华夏九州之一,古称彭城,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源地。

徐州处于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的交汇点,“齐文楚武”,徐州正是文武消长的枢纽。

徐州是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是13位楚王、5个彭城王的领地和墓葬所在地,并发现有多位汉代贵族的墓葬,其历史文化悠久,汉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为研究中国两汉传统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两汉时期徐州人在经学、文学、目录学等方面均做出标志性成就。

两汉文化是徐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历史内涵。

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两汉则要看徐州”。

徐州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3朝封国的国都,历史上徐州籍人士中涌现出11位开国皇帝,所以徐州堪称是中国汉文化的发源地。

徐州两汉文化艺术的历史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如果可以深入研究徐州的两汉文明,对于汉史的认知和理解决不亚于拜读司马迁、班固、范晔的史学专着。

徐州发现和发掘两汉文化古迹众多,如:狮子山楚王陵、狮子山兵马俑、北洞山地下宫殿、龟山地下宫殿;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

其中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

二、两汉文化艺术符号元素如上所述,徐州两汉文化的艺术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徐州两汉时期的工艺美术现存文物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的墓葬中。

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丰厚的地区之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中国“汉代三绝”。

徐州两汉文化视觉元素的特征,主要从汉墓的建造方式、汉画像石艺术表现形式、汉兵马俑艺术特点来体现。

通过分析两汉墓葬建筑、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总结归纳两汉视觉艺术的表现。

1、汉代墓室建筑汉代墓室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建造,整个空间是完整的,体现了天地万物。

从整体上说,汉代墓葬造型艺术包括石阙、祠堂、地下墓室、棺椁、随葬品及它们的装饰部分。

徐州城市形象宣传口号

徐州城市形象宣传口号

徐州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口号,徐州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江苏省的“北大门”。

徐州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

作为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

徐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

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徐州城市形象宣传口号:1、温情徐州,亲和之都。

2、五省通衢古彭城,商贾云集新徐州。

3、千年汉文化,一城山水情。

4、一城诗画满目秀,两汉文化看徐州。

5、相约可染故里,走进山水徐州。

6、山水可染,诗画徐州。

7、好山好水古彭城,有情有义新徐州。

8、汉俑汉墓汉画,汉风汉韵汉情。

9、游千年古城,赏汉代三绝。

10、楚汉历史名城,和谐礼仪之都。

11、一城楚汉文化,万秀云龙山水。

12、一城楚风汉韵,千年诗画徐州。

13、楚韵汉风古彭城,生态宜居新徐州。

14、汉风舞动,精彩徐州。

15、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

16、维维给您欢乐,徐工祝您成功。

17、人杰地灵州,和平英雄城。

18、高祖故里,汉兴之地。

19、两汉三绝耀青史,五省通衢达天下。

20、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

21、北雄南秀古彭城,有情有义新徐州。

22、和风徐来地,山水宜居城。

23、千古英雄地,和美新徐州。

24、一湖碧水青山秀,满城和谐新徐州。

25、两汉文化旅游地,五省通衢宜居城。

26、五省通衢达天下,两汉文化看徐州。

27、三百里山水画廊,六千年人文徐州。

28、北雄南秀,山水相依。

29、晶彩徐州硅冠天下——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之一。

30、楚风汉韵古彭城,青山碧水新徐州。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夏兴、大沙河及微山湖。

论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

论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历尽沧桑,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其中,以“两汉”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元素成为了徐州文化的一大特色。

本文将从历史、艺术及文化三个方面,透视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背景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始建于五代初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徐州地处中国北方,是一座水陆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自古以来,徐州地区就是武士和文人争相涌入的地方,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化的重镇。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徐州文化艺术元素的源头。

从汉武帝刘彻开始,汉朝逐步建立河南、山东、山西等省份,其中徐州便坐落在这些省份的交界处,自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同时,徐州区域的山川地势和气候特征也对汉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使得徐州这个地方更好地接纳和融入了汉帝国文化的传统,也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徐州历史上的文化底蕴多种多样,汉代文化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徐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特征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建筑以及器物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壁画和墓葬。

在汉代,人物壁画制作技法相当成熟,并充分体现出了节点气势的深厚魅力。

徐州墓葬中的壁画主要是由室内各壁面,地面和顶面共同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形态。

这些壁画主要表现了古代人类的生活场景、狩猎、农耕、祭祀、游戏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对象,往往是在壁画上刻画出来,充分展现了汉代文化艺术的内涵。

相信只要看过徐州两汉时期的壁画,就不难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而在徐州地区的墓葬中,徐州盗墓贼挖掉了很多墓葬,墓中的器物多被盗,然而有一些墓葬却高耸如山,众口交议。

这些墓葬作为文化艺术遗产,虽然已经被盗过,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这些古墓,不仅保存了当代的文化、艺术遗产,也展现了这个时代的宗教、艺术、文化内涵。

徐州城市形象的宣传口号

徐州城市形象的宣传口号
1、温情徐州,亲和之都。

2、五省通衢古彭城,商贾云集新徐州。

3、千年汉文化,一城山水情。

4、一城诗画满目秀,两汉文化看徐州。

5、相约可染故里,走进山水徐州。

6、山水可染,诗画徐州。

7、好山好水古彭城,有情有义新徐州。

8、汉俑汉墓汉画,汉风汉韵汉情。

9、游千年古城,赏汉代三绝。

10、楚汉历史名城,和谐礼仪之都。

11、一城楚汉文化,万秀云龙山水。

12、一城楚风汉韵,千年诗画徐州。

13、楚韵汉风古彭城,生态宜居新徐州。

14、汉风舞动,精彩徐州。

15、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徐州。

16、维维给您欢乐,徐工祝您成功。

17、人杰地灵州,和平英雄城。

18、高祖故里,汉兴之地。

19、两汉三绝耀青史,五省通衢达天下。

20、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

21、北雄南秀古彭城,有情有义新徐州。

22、和风徐来地,山水宜居城。

23、千古英雄地,和美新徐州。

24、一湖碧水青山秀,满城和谐新徐州。

25、两汉文化旅游地,五省通衢宜居城。

26、五省通衢达天下,两汉文化看徐州。

27、三百里山水画廊,六千年人文徐州。

28、北雄南秀,山水相依。

29、晶彩徐州硅冠天下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之一。

30、楚风汉韵古彭城,青山碧水新徐州。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古称彭城,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徐州地处华夏古地域之东,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水域丰富,人口繁衍,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发展中心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徐州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上佳表现,而且在文化上也有着重要的发展,特别是在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徐州是汉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中原文明和东方诸夏文化交汇融合之地。

秦朝统一天下后,在这块地方需要设立一个州府,所以就选在这里,而设立了彭城,后来演化为徐州。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聚集地,不仅在历史上名将辈出,更以文化和教育发展著称。

而且在当今的中国历史上,徐州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徐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徐州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这里有古老的城墙、古迹、名胜、名园等,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徐州西大街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街,保存完好,是徐州市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区。

西大街两侧是明清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物是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代表。

西大街还有保存完好的明代道教名胜魏武庙,庐山观,另有明代五虎楼和古老的寺庙,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在徐州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汉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徐州,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独具特色。

汉文化的发展,既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是徐州文化的发展。

在徐州,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领略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徐州是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传承,成为徐州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汉文化在徐州的发展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

在徐州的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与汉文化有关的遗存和遗迹。

例如徐州汉文化博物馆,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汉文化文物,展示了汉代的历史文化风貌。

两汉文化看徐州

朱婷(初教系 08小教专转本2班学号:0821610167)[摘要]金秋十月,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南京的天气依然是风和日丽。

许多人都说:当你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要想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首先应当去她的博物馆。

因为,那里是你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当然了,对于今天的网络时代,也许你只要呆在家里,变可游览全世界。

不过,什么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才可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感受。

对于我,一个来自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而言,这是进入学校以来第二次踏上公交车进城去。

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不过,这次我们是去参观南京博物院,更确切的说,是一次学习。

[关键词]云纹铜牛灯银缕玉衣汉文化“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也许大家不服气,那只好读完这篇文章你方可领略其中的含义。

徐州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

徐州地处南北方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而通过今天下午的将近3小时参观南京博物院,我发现许多的文物都是来自我的家乡——徐州。

而相当一部分,我根本就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

回来之后,我立即钻进了学校的机房查找相关的内容。

觉得非常有必要更深刻地去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徐州是如此的一个蕴含丰富的汉文化且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彭城。

云纹铜牛灯中国古代灯具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方面,均取得辉煌的成就。

古代灯具,多汉代遗物。

它的造型多样,有人物形、动物形、植物形及仿日常器皿等多种。

动物形灯即将灯具做成各种飞禽走兽形状,它流行于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以牛、羊和狮子造型者居多。

云纹铜牛灯出土于30多年前,是两汉文物中的精品,现存于南京博物院。

1975年11月,这座在地下埋藏了近2000年的铜牛灯被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从徐州睢宁张圩镇刘楼村的汉墓群1号墓中捧了出来。

这个灯不大,高27厘米,长21厘米,宽14厘米,是青铜铸造的。

灯的外形是一只肥硕的水牛昂头站立,脊背上驮着筒状的灯座,牛身上的云纹浮雕幽幽地泛着青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文化看徐州”究竟看什么“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这个旅游广告语,是徐州市旅游局一位副局长,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最先提出来的,着眼点在“两汉文化看徐州”。

于是,外地旅行社和游客就提出一个问题:具体“看”什么?回答是:至少有四“块”可看:一看徐州两汉文物“三绝”。

“三绝”,即楚王陵(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这是徐州的三项出土文物,值得一看。

但西安的旅游界有人提出质疑:他们说:两汉皇帝都埋西安和咸阳,而皇帝可比徐州的楚王大一级啊,看楚王陵不如看皇帝陵。

我们回应说:皇帝大于楚王,这是事实,但两汉皇陵都没有发掘,怎么看呀?徐州楚王陵已发掘了7座,这就打了个时间差,其中狮子山楚王陵,还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文物发掘之首。

咸阳有人说:我们这里的杨家湾也有汉兵马俑啊,而且早在1965年就发掘了,比徐州早发掘30年。

徐州人回应说:是的,两地的汉兵马俑在数量和体量上,都差不多,而且都是卫队性质,都是陪葬物,但是咸阳的墓主人没找到,而徐州的找到了,即西汉楚王刘戊,墓也发掘了,即狮子山楚王陵。

这一点与杨家湾的汉兵马俑有很大不同。

但与西安和咸阳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徐州的楚王陵(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这种“三绝”同聚于一地的现象,除徐州外全国并无二处。

三者紧密相联,使两汉文化内涵更加集中和丰富,而别处则多少显得有些单调,当然,游客也是可以看看的。

说到这里似乎该画句号了,好像“三绝”就是徐州两汉文化的全部,就只有这么多了,就看这么多吧,连不少徐州人都这么认为,都如此这般地介绍。

不,不能这么说,“三绝”仅是徐州两汉文化的一小部分,还有以下更多的内容可看:二看徐州人怎样创建大汉王朝没有大汉王朝哪来的两汉文化?这是一种“皮毛关系”,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所以要看看徐州人怎样创建大汉王朝的?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徐州沛县人刘邦,跟随刘邦“马上”夺天下的骨干力量,也是徐州沛县人。

刘邦登基做皇帝之后,论功封赏,沛县人被封为丞相的有5个:萧何、曹参、王陵、周勃、樊哙,这些人还分别被封为侯。

在被封的18个诸侯中,沛县有10个。

在被封的143个侯爵中,沛县有23个。

在被封的18个开国元勋中,沛县有8个。

此外,刘邦的结发妻子吕雉也在刘邦夺天下和保江山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还有年轻美丽而刚柔相济的解忧公主,为了西汉的国家稳定和民族和睦,她毅然远嫁乌孙,忍辱负重,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东汉时期徐州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也不可忽视,那就是丰县人张道陵,此人是道教的创始人,而道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宗教品种,现在仍有不少信徒。

因此,来徐州看两汉文化,必须了解这些汉代的徐州人,是怎样创建大汉王朝的。

这样你就会得出结论:徐州是两汉文化的萌发之地,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之地,而这,是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两汉文化都无法比拟的。

树有根,水有源,我们不应当对汉代的徐州人肃然起敬吗?三看哪些经典作品取材于徐州有许多中国古典作品与徐州关系密切,如刘邦的《大风歌》是在沛县创作的。

戏曲《霸王别姬》、《三让徐州》、乐曲《十面埋伏》,都取材于徐州。

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中,有一些重要章节,其素材也源于徐州。

这些流传千百年的作品,都是以徐州的真实故事为基础创作的,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游客到徐州来,在这些作品的“原产地”就地欣赏这些作品,会是一种特别的享受,会有零距离的置身其中的感觉,并且可以追寻这些经典作品的踪迹,探索艺术作品的源泉,思考生活和创作的关系,这不也是一种很有趣的旅游项目吗?四看徐州两汉文化遗址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楚汉相争的主要战场,因而两汉文化的遗址也比较多。

市区除上述两汉文物“三绝”之外,还有戏马台、九里山、子房山,沛县的大风歌碑、泗水亭,铜山区汉王镇的拔剑泉等等,这些地方都不仅有两汉化文物,有两汉人物足迹,还有两汉传奇故事,都是可看可听的。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

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这些国王的陵墓犹如地下宫殿般的华丽,国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国库的积蓄,尽都填充于墓室中。

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

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和狮子山楚王陵。

以“精”“奇”“雄”各领风骚。

被誉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的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

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性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变化,盛行的是汉画像石墓。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

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区出土汉画像石700余块,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画像石500余块。

徐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

除汉墓、汉俑、汉画之外,徐州的两汉文物精品,在中国的两汉文化中也是独领风骚,引人嘱目,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余件彩俑;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铁铠甲、玉棺、玉豹;小龟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带钓、刘注银、火山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戏马台的高台秋风,可使你概见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雄风;歌风台的大风歌古碑,能让你领略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千古绝唱;子房祠的晨钟暮鼓,会令你对“张良吹箫散楚兵”的传说浮想联翩。

所有这些,又为徐州的两汉文化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一位历史学家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上这样说:“象徐州这样的城市,荟萃两汉文化如此丰盛的内容,在中国的历史名城中是绝无仅有的。

”“两汉文化看徐州”名副其实。

从徐州规划馆看两汉文化关键词:发源地文化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而统一的封建帝国——大汉王朝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舞台。

如今,依然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

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山川壮美,景物秀丽,大气雄风,荡人心魄。

六千年的文明史,灿烂的古文化遗存,历史的长河在这里翻卷出一朵朵绚丽的浪花,陶铸出它独特的文化风姿。

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事其辉煌的两汉文化遗存。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而统一的封建帝国——大汉王朝就是从这里出发,登上了历史舞台,扮演出一部光耀四海,流韵百世的活剧。

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体——汉族,我们所书写着的汉字,交谈着的汉语,是否都与这个王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

一个“汉”字,早已融化在亿万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成为一个民族最为醒目的图腾。

可是,还有多少人能时时忆起那个出身于草莽阡陌间的布衣英豪汉刘邦呢?“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汉高祖刘邦高唱着悲壮的《大风歌》从这片土地走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

自汉至今,沛县历经沧海桑田之变,历史文化遗存丰厚。

汉画像石同苏州明清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三宝”。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

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沛县历史悠久,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齐、楚、魏联合灭宋,三分其地,楚得沛地划分为县,比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早65年,是我国最古老的县份之一。

秦末汉初,是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引潮流,主沉浮的正是一批沛籍英豪。

他们顺应历史潮流,凝聚民心,灭暴秦,翦霸楚,建立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大一统封建国家——汉朝。

皇皇圣汉,上承华夏数千年的文化文明,下启中华两千多年的辉煌。

在中国乃至在世界历史上,汉朝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光辉灿烂的时期,以至中华民族中最大的民族称汉族,文字称汉字,语言称汉语,文化称汉文化,国外研究汉文化的学者称汉学家。

宋文天祥诗曰:“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

王侯与将相,不出徐济间。

”(《过沛怀古》)元傅若金诗曰:“时逢沛父老,能说汉君王。

”(《沛县诗》)历代政治学家和学者都公认沛县是汉王朝的发祥地,而作为汉汤沐邑沛县的父老更是代代相传,铭记不忘。

两汉四百年间,沛县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一位帝王。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汨水之阳(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即皇帝位。

次年,他父亲被尊为太上皇。

刘邦之后,他儿子刘盈继帝位:刘盈早逝,他夫人吕后执政。

从刘邦算起,西汉,东汉各13位,共26位皇帝,统治中国长达426年。

十二王。

为巩固刘氏天下,刘邦分封了自己12个兄弟子侄为诸侯王。

他们是:刘邦之兄代王刘喜,其弟楚元王刘交,叔伯弟荆王刘贾,其子齐悼惠王刘肥、淮南厉王刘长、赵隐王刘如意、代王刘恒、赵共王刘恢、赵幽王刘友,燕灵王刘建,其侄吴王刘濞,族弟燕敬王刘泽。

这些同姓王,有的并无功绩,是得刘邦的荫庇;有的则功不可没。

如楚元王刘交,自沛城起义,一直紧跟随刘邦身边,参加过众多战斗,负责刘邦的安全和情报工作。

刘贾,是位带兵的将军,在平定三秦,东征项羽中,都立有战功。

成皋对峙,他带领2万步兵,数万骑兵,深入楚军腹地,烧毁楚军仓库,并施计使楚大司马周殷楚降汉。

在垓下决战中,他参加了围杀项羽的肉搏战,战功赫赫。

刘泽曾以将军之职参加对陈豕希的平叛,刘濞以沛侯率兵击黥布反,均立有功劳。

三十侯。

他们是萧何,平阳侯曹参,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汝阳侯夏侯婴,安国侯王陵,汾阳侯周昌,鲁侯奚涓,广严侯召欧,成侯董渫,广阿侯任敖,蒯成侯周绁,安平侯鄂千秋,都昌侯朱珍,武强侯严不职,魏其侯周定,堂阳侯孙赤,下相侯冷耳,戴侯秘彭祖,中牟侯单父圣,乐平侯卫毋择,棘阳侯杜得臣,疑阳侯灌婴(祖籍睢阳,随父迁沛),什方侯雍齿,故城侯尹恢,昌武侯单宁,高苑侯丙倩,辟阳侯审食其,高京侯周苛,营陵侯刘泽(后改封燕敬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