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杀人案犯罪心理学分析(精品资料)

合集下载

为练“杀人技术”,两年杀了17人

为练“杀人技术”,两年杀了17人

为练“杀人技术”,两年杀了17人源:吐温导语:“我已经完全掌握了杀人技术,但是腻了,不想再杀人了。

那时,思想忽然开始转变。

为练杀人技术,杀了那么多人,想去自首,但没有勇气,不敢面对现实。

就想办法,想利用一个人去报案,可能会好点。

”——黄勇自述他,两年杀了17人。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因为什么样的“理想”,使得他变成一个杀人如麻的凶手?黄勇出生于1974年11月18日,平舆县是河南驻马店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村民,在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他的出生使得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变得更加拮据,所以从小他就觉得自己有点儿多余。

他喜欢画画,并且在这上面颇有天赋。

农村里很多人家都会养鸡,为了使得自己家的鸡不和别人家的混淆,黄勇就给自家的小鸡涂上斑斓的色彩。

十二三岁的时候碰巧赶上镇上的庙会,跟着朋友去赶热闹的黄勇那时并不知道,就是这场庙会上的一部电影把他推向了一条不归路。

不该实现的愿望正在他心中逐渐形成。

后来每次和人谈起理想,他总会想到那部电影,隐隐约约记得叫《自由人》,疯狂的念头折磨着黄勇稚嫩的内心。

他想成为一名杀手。

没有什么别的原因,他只是觉得成为一名杀手很酷。

他很内向,不怎么爱和人交流,自然不会和人交流心中的想法,两个哥哥又都在外打工,能够见面的时间本就很短。

他的这个理想并没有因为时间而磨灭,反而在心里愈演愈烈。

长大以后黄勇仍旧喜欢画画,然而这不仅是个烧钱的兴趣,还不能以此谋生,这让黄勇产生了很强烈的挫败感。

黄勇中学毕业以后,去了一家电子技术学校读书。

在这之后几年,黄勇过着平淡的生活,这种平淡和他的理想,似乎背道而驰。

黄勇在歌舞厅当过音响师,也在建筑工地上干过苦力,但更多时候都在家务农,偶尔去帮在新疆打工的父母打打下手。

直到2001年的夏天,黄勇的父母兄弟到平舆县城帮人养猪,就黄勇一个人在家。

多年前那颗理想的种子开始萌芽——杀人!秋季的一天,百无聊赖的黄勇突然看见家里的轧面条机支架,就躺在上面试一试,刚好够一个人的空间,黄勇心中一喜,这是很好的作案工具啊。

黄勇杀人案犯罪心理学分析

黄勇杀人案犯罪心理学分析

A、从小扮演杀手的欲望就十分强烈 B、长期沉湎电子游戏
• 对于犯罪正是由于年少时候,模仿和学习 的不良模式以沉湎网络的不良行为内容最 终导致了错误的活动内容,将自己幻想为 可以杀人不眨眼的酷帅杀手。最终变成了 连环杀人狂魔。
犯罪心理因素
• 一、罪犯的性格过分得内向 • 二、自控系统的缺失
黄勇当过歌舞厅音响师 、建筑工 , 到过新疆 打过工、拾过棉花 ,此后一直在家务农 。他虽 然做过很多工作但是一事无成,没有突出成 就,也没有很多知心朋友,长期独居,为排 解寂寞长期流连于歌舞厅或者虚拟的网络世 界。最终导致了性格的内向。(不良的性格 倾向)
社会环境
• 黄勇的作案总是在他居住的乡村,而该乡 村较偏僻。
• 黄勇的乡村,执法机关也没有认真履行义 务。
尾声
最后罪犯黄勇在准备杀害第十八个罪犯的时 候却忽然心软了。他想放回他。等人在抓走 他。并且顺便把那些以前杀死的人尸骨带走。 他陷入了内心的疲倦和恐慌。 我在我的观点认为……
贪嗔痴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 嗔的反应。
在异常生物学方面,黄勇的智商显然高于文化 背景差不多的同龄人。
在精神类型方面,黄勇倾向于变态、偏执、妄 想型。
客观环境
• 一、居住环境 • 二、社会环境
• 居住环境
• 罪犯的家人长期外出打工,他在家务农或 也外出打工,他三十岁了还没有女朋友也 没有交到要好朋友,所以他的“长期独居” 这一个客观条件为他提供可能实施犯罪的 现场条件。并且其居住的房子又旧又破很 难引起他人注意。
• 在黄勇的供述中他说,在杀第一个人以后, 他自己感到了内心一点满足感,但又觉得 不够过瘾……所以他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他 忍不住杀了一个又一个。(自控系统缺失)

犯罪学——答案

犯罪学——答案

犯罪学试题一、简答1.简述犯罪黑数及形成原因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犯罪黑数的主要原因:①立案不实,警方不破不立、隐瞒不立、立而不统、立案不准等。

②受害不报,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担心名誉受损、害怕遭到报复、不信任警方等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

③犯罪知情人因为害怕打击报复,顾及连带责任而持与己无关、消极观望等不作为心态不报案。

④犯罪行为人为逃避刑罚制裁,隐姓埋名,流窜作案,制造现场假象嫁祸于人,以对抗警方打击,抵赖受害人、知情人的检举、控告等。

2.简述促成犯罪发生的主体因素一、心理学因素1、本能因素2、人格因素3、感情因素4、智力因素5、能力因素6、认知发展因素7、社会适应不良因素8、精神疾病二、心理学因素1、年龄因素2、性别因素3、体型因素4、遗传因素5、神经生理学因素6、生物化学因素3.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是在正常情况下,犯罪现象的总量以及增减幅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规律。

犯罪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其总量都是继续增长的,但各年度之间有升有降,呈波动式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会累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

4.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P344)1、法制原则2、人道主义原则3、调动公众参与原则4、具体化原则5、统筹协调原则6、科学化原则7、动态性原则5.简述犯罪现象的3个层次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是三阶层递进式。

其由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组成。

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亦必须负有责任。

该理论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首先判断该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该当性就是构成要件符合性)。

如果符合,再判断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

通常来说,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是具有违法性的行为。

但有时也有例外,例如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就是不具有违法性的行为。

法律知识黄勇智能木马杀人案

法律知识黄勇智能木马杀人案
有可能大家会疑问,为什么已经判处死刑了,还要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我国《刑法》第 57 条第 1 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 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此,很多人不理解,尤其对被判处死刑的情况,认为罪 犯一旦被判处死刑,其生命都不存在了,再剥夺其政治权利没有意义。 终身
剥夺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罪犯的政治权利不是没有意义的。法律之所以这样规 定,是基于以下 4 点原因:1、政治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 既然剥夺了犯罪分子的生命或终身自由,就应当同时剥夺这些犯罪分子终身的政 治权利,以表示在政治上对这些犯罪分子的彻底否定评价;2、犯罪分子被判处 死刑后,从宣告、核准到实际执行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死刑罪 犯可能遇到赦免而不被执行死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可能因为假释而不被关押。 如果不对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些罪犯被赦免或被会进行危害;3、有些权利不以人的生命或终 身自由被剥夺而消失。比如其生前的立说著作,如不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就可 能再版或继续流传于社会。再比如犯罪分子生前若有荣誉称号、奖章等,如不剥 夺其政治权利终身,在其被执行死刑后就仍享有这些权利;4、有些权利,即使 罪犯的生命或终身自由被剥夺了,但仍有可能被他人代为行使。比如其亲属或其 他人代替罪犯行使出版权,以此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剥夺了这些罪犯终身 的政治权利,就可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被害人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 /被告人有法定从轻情节 一般不适用死刑 Ⅱ较轻情节: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死刑 在中国,死刑分为死刑并缓期 2 年执行(死缓)与死刑并立即执行两种死刑判决。
中国法律规定,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 年满 75 周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若水谈教育之六(从震惊全国的特大系列杀人案,看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若水谈教育之六(从震惊全国的特大系列杀人案,看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我上高二那年,我们县城破获了一起特大系列杀人案,杀人凶手黄勇在两年时间内,先后作案16次,杀害17名青少年。

这起案件震惊了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因为这起案件,我们县公安局局长、教体局局长、文化局局长以及我们学校校长全部都被免职。

我们在学校听说之后,都感到很害怕,都不敢再出校门。

很多爱上网吧玩游戏的同学,都不敢去网吧了。

那段时间,整个县城都很恐慌。

谁都想不到,那两年失踪的17个孩子,竟然全都是被黄勇一个人所杀害。

当时,我们对于具体案情并不了解,只是听到一些传闻,就觉得这个人太邪恶、太可怕了,完全没有人性。

多年过去以后,当我在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时候,我再度遇到这个案子。

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想要去了解黄勇的犯罪心理。

在研究过程中,我越了解,越觉得黄勇其实也很可怜,他自己也是受害者。

如果他的父母懂得家庭教育,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他就不会走上这条路;如果黄勇上学的时候能够遇到一个优秀的老师,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也不至于走上这条路。

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他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

其实,在我们当今这个社会上,像黄勇一样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不在少数,只是程度可能没有那么深,或者还只是心理问题,没有发展到行为问题。

但是,如果家长、老师没有去关注到这些问题青少年的心理,任其自由发展,很可能也会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或者选择自残、自杀。

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会有光明的前途。

因此,今天,我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黄勇杀人案,希望能够给众多问题青少年的家长一些启发,避免悲剧再度上演。

黄勇27岁开始杀人,到29岁,两年时间,一共杀害17名青少年。

2001年9月份,黄勇以回家玩游戏为名,将在平舆县电影院录像厅认识的学生路XX(男,15岁,平舆县人),骗到家中,以要想得到钱,须过”智能木马”测试关为由,将路XX捆绑在”智能木马”上,用白布条将其勒死,分尸埋在后院内,将衣服全部焚烧。

2002年夏,黄勇以找工作为名,将在平舆县镇中对面游戏厅内认识的无业人员王XX(男,17岁,平舆县人),骗至家中,以想得到工作,须过”智能木马”测试关为由,将王XX捆绑到”智能木马”上,用白布条将其勒死,分尸埋在后院内,后将衣服全部焚烧。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罪犯侧写1、房门和窗户均没有撬动痕迹,受害者没有挣扎斗争痕迹,【凶手可能是受害者认识的人】;2、受害人一家平时门户谨慎随手锁门,且张某回家时用钥匙打开房门,λ凶手离开现场时可能把门关上,【表明凶手行凶后冷静】,把现场处理得较好;λ凶手如果把门锁上,可能是用周某的钥匙,或者自己的钥匙,【凶手可能是受害人的父母或胞兄】;λ排除激情犯罪的可能;3、凶手杀死受害人的手段残忍,头部共有五处击打伤,说明凶手反复击打死者,且屋内可能的凶器有两处:门口叠放的圆凳,小房间内的方凳,说明凶手可能分两次击打死者,λ【凶手极端仇视受害人】;4、受害人在张某回家后并未死亡,说明凶手没有确保受害人死亡,【无作案经验,排除杀手作案的可能】;5、打开的煤气阀可能是为了引起爆炸,根据现场门窗情况(大门关闭,窗帘拉起),凶手可能想等室内煤气到一定密度引发爆炸,λ说明凶手可能想利用爆炸销毁不能带走或当场销毁的证据;λ【说明凶手可能对这个家庭没有留恋和爱惜,毫无感情甚至充满仇恨】;6、爆炸、纵火倾向,随着年龄递增逐步递减,男性高于女性,且多数纵火犯心理变态,【凶手可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且有心理挫折】;7、如果凶手想利用爆炸销毁证据,说明他并不清楚张某的下班时间,或者不清楚张某当天将在五点下班;同时他又清楚张某肯定是五点以后回家,因为根据邻居证词,凶手可能在击倒受害者后谨慎的布置了现场;【说明凶手较为了解受害人家人作息】;综上,心理学专业同学给出的总述为【男性,受害人熟人,不排除其胞兄作案可能】;【身体瘦弱型,性格冷静内向,平时比较懦弱,嫉妒心强,记仇】;【童年有可能被虐待过,来自离异家庭或暴力家庭可能性大】;【智商中等偏高,可能高中文化程度,未接受高等教育原因可能和家庭暴力等因素有关】;【家住在案发现场附近;可能有轻度强迫症,可能有心理障碍史】。

二、犯罪过程假设凶手是受害人认识的人,首先凶手在受害人信任的情况下进入房间,受害人等凶手进屋后还去做作业,凶手可能在屋内寻找某物,因为一些原因凶手决定袭击受害人。

黄勇犯罪心理透视

黄勇犯罪心理透视
“智能木马”和第一次杀人
2001年夏天,黄勇的父母兄弟到平舆县城帮人养猪,就黄勇一人在家住。
多年前的那颗种子开始萌芽。
“现在场所条件具备了,如果在市面上杀人,容易暴露。就想寻找一种工具,因为我体力有限,恐怕不能每次都取胜。为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想制造一种杀人工具,使人失去反抗能力。”这是黄勇的一段供述。
黄勇对记者说:“把现场处理之后,我心里有一种喜悦感,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接着又有一种恐惧感,心里害怕被发现,一直没有作案。”
杀人和得到钱财
随着时间的流逝,恐惧慢慢褪去。
黄勇对记者说:“第一次杀人时比较匆忙,没能真正感受到杀手的感觉,决定第二次杀人找回感觉。”他决定继续寻找目标。
黄勇家中有花生豆,还有别的零食当菜,过春节时还剩下一斤永乐仙和几瓶啤酒。黄勇便劝他们喝酒,自己不喝。李明喝了一杯白酒,三瓶啤酒。宋理喝一杯白酒,一瓶啤酒。两人当时就醉倒在地。
黄勇把他们分别抱到床上,一人一头,用被子裹紧。看他俩睡熟了,黄勇便拿出白布条,先把宋理勒死。勒宋理时,宋理想用手反抗,但被子紧,还没把手弄出来就死了。勒李明时,由于酒喝得多,李明没有反应。黄勇将他俩尸体挪到西间,扒光衣服,用菜刀将李明从腰部截成两段,双手截下。将他俩埋在灶屋南边,李明在下,宋理在上。
“我跟他说,杀一个人可以得6万元钱,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下面是他们的活了。目的是让张翔恼,激我生气,以便把他杀掉。结果张翔没恼,我也没有下手杀他。”黄勇说。
11月6日晚上,黄勇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我不相信任何人,想到放掉张翔,他肯定会去报案,我就得死。不放掉他,对不起死去的17个人。放掉张翔,起码可以让他们的尸骨回家。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放走张翔。”
11月5日夜里,张翔发烧,眼红,黄勇出去给他买药。

CCTV-12-2005 典型变态犯罪案例心理分析

CCTV-12-2005 典型变态犯罪案例心理分析

典型变态犯罪案例的心理分析01 色情杀人狂[案件]在甘肃省的白银市发生了一系列专门残害女性的案件,在1988-2002年的14年之间,白银市区发生了九起相似的疯狂案件,有9名女性惨遭强暴杀害,她们绝大多数是二十多岁女性。

歹徒手段非常残忍、令人发指,被害人除遭到强暴、杀害之外,身上多处留有刀伤,有的多达几十处刀伤,甚至,被害人的部分身体组织如双手、耳朵、乳房、性器官、头皮等,竟然被歹徒切割下取走。

办案的侦察人员通过对犯罪行为人现场留下指纹的比对,通过犯罪行为人遗留体液的DNA检验,以及犯罪手段的综合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案件是同一人所为,决定并案侦察。

由于案情重大,危害性极大,这成为了公安部督办的重大案件之一。

但是,因为作案凶手具有极强的计划性与隐蔽性,虽然侦察人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一(让当地市民闻之色变的“杀人狂”)系列杀人案至今未能告破,这给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影。

为了早日破案,白银警方:决定向社会公布案情,并公开悬赏(20万),希望市民有人能提供线索,争取早日破案,为民除害。

犯罪分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案件陈列:1、1988年5月26日17时许,居住在白银市白银区永丰街接177-1号的白银公司23岁的女职工白某被害于家中(以下简称88.5.26案件),警方勘验时发现,受害人“颈部被切开,上衣被推至双乳之上,下身赤裸,上身共有刀伤26处”。

案发六年之后,类似的案件再次发生:2、1994年7月27日下午2时50分许,白银供电局一名女性临时工石某被人杀害于其单身宿舍内(简称94.7.27案件),被害时19岁,现场勘验发现,受害人“颈部被切开,上身共有刀伤36处”。

又过了四年的1998年,疯狂的案件更加频繁地发生了:3、1998年1月16日下午4时许,家住白银区胜利街88-6号,29岁的女青年杨某被害于自己家中(简称98.1.16案件),调查证实杨某被害的时间为1月13日,现场勘验发现,受害人“颈部被切开,全身赤裸,上身共有刀伤16处,双耳及头顶部有13X24CM的皮肉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50×80积的末尾有( ) 个0,594÷8商是( )位数。
5.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25平方分米,周长是2米。
6.80800080这个数读作 ( )。
一亿四千零四十万九千五百写作 ( )。
7. 24时表示今夜( 凌晨(
)或明日
)。
8.请说出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从哪个 位置看到的。
4 安居工程要为432户居民解决住 房问题。如果每栋楼有2个单元, 每个单元有24户。一共需要盖多 少栋这样的楼?(7分)
5 商店里有三种笔记本,价格如 下
类别
A B C
价格
5.40元 4.90元 4.70元
哪种最便宜?哪种最贵?它们之 间相差多少元?(7分)
B.3倍
C.4倍
5.一个农业展览馆每上午8时开 馆,下午5时闭馆。每天展览 ( )小时。
A.9
B.13
C.8
6.把6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无 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 )。
A.射线
B.直线 段
C.线
7.过A点能画( )条直线l的 垂线。

l
A.无数
B.三条 条
C.一
8.组成一个角的两条边是 ( )
A.射线
B.线段 线
C.直
9.□28÷28,要使商为两位数, □里可填( )。
A.比2大的数 B.任何数 C.比3小的数
10.将84700000000改写成以 “亿”为单位的数,是( )
A.850亿 B.0亿 C.847亿
三. 计算题。
1.口算题。(每题1分,共10 分。)
4.2 + 0.5 = 5.6 - 3.2 = 10 + 0.45 =

( )

9.3081094200这个数中的“9”在 ( )位上,表示9个( )。
10.19×302,可以这样估算,把19 看作20,把302看作( ),估 算结果是( )。
二. 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 面积和周长的关系是( )。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 学期末试题
芝罘区黄务小学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今年的2月是( )天。一年中 八、九、十月共有( )天。
2. 两个数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 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是 ( )。
3.商店上午8时开始营业,晚上9时 半停止营业,全天营业时间是 ( )。
A.相等 B 面积比周长的值大 C 周长比面积的值大
2.李明到南方旅游,计划在四月底 赶回来,他最晚要在( )这天 赶回。
A.4月31日 B.4月30日 C.4月29日
3.350×12,积的末尾有( 个零。

A.2 个
B.1个 个
C.3
4.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 面积就扩大( )倍
A.2倍
四.解答题。(共32分)
往B城,下午2:30到达B城,已 知AB两城间的距离是3960千米, 这架客机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 米? (7分)
2.一台磨粉机6小时磨面粉750 千克.照这样计算,磨3000干克 面粉,需要多少小时?(6分)
赛。第一组16人共夹了480颗, 第二组15人共夹了465颗。第一 组和第二组每人各夹了多少颗? (5分)
5 × 40 = 12 × 30 = 40 × 3 0=
450 ÷ 9 = = =
404÷4 880÷80 345 + 155 =
2.列竖式计算。(每题3分,共 9分。)
312×57=
561÷43=
43×150=
3.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9 分。)
370-864÷36×5 12×15+ 567÷21 (35000-25×125)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