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2017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备课参考(含单元知识点、测试卷)

新教科版(2017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及备课参考(含单元知识点、测试卷)
单元复习资料.................................................................99 第一单元 声音............................................................99 第二单元 呼吸和消化.....................................................103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109
单元测试卷..................................................................117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卷......................................................117 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122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126
第一单元 声音.................................................................7 第 1 课《听听声音》........................................................7 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9 第 3 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4 第 4 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7 第 5 课《声音的强与弱》...................................................20 第 6 课《声音的高与低》...................................................23 第 7 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6 第 8 课《制作我的小乐器》.................................................28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新能力。
教材结构:包括课文、实验、 活动、阅读材料等部分。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科学基础知识,理解 科学概念和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实验操作、观察、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 好奇心,树立科学态度和 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物质科学领域
涉及物质的性质、变化和材料 等知针对性的 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03
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导入
利用有趣的科学实验或现象,引起学 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
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形象地讲 解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 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素材
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图表、音频等,方便教师制作课件和 教学演示。
在线交流平台
提供在线交流平台,方便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问题咨询,提 高教学效率。
教学评估与反馈
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不足之 处,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支持
学习指南 在线作业与测试
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习题与答案
提供针对性的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帮 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器材
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清单,方便教师 提前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顺利 进行。
教学建议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提供相应的教学 建议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进 行教学设计。
教师支持
教学视频
提供针对重点、难点的讲解视频,帮助教师深入理解知识点,提高教 学质量。

新教科版(2022年秋季学期使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

新教科版(2022年秋季学期使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

新教科版(2022年秋季学期使用)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整册教案设计及课堂作业设计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教学进度安排6第一单元声音7第1课《听听声音》7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9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4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7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20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23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6第8课《制作我的小乐器》28第二单元呼吸和消化31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31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35第3课测量肺活量40第4课一天的食物44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48第6课营养要均衡53第7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57第8课食物在身体内的旅行61第三单元运动和力66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66第2课《用气球驱动小车》70第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74第4课《弹测力计》78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82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86第7课《设计与制作(一)》90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95教科版(2022)四年级科学上册课堂作业设计104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2-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女生人。

经过三年级系统的科学学习,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科学课充满了兴趣,对科学实验充满了期盼,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不过,由于年龄的因素,学生在科学方面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全面,对科学研究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还有少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问题,往往因为科学课是技能科而产生轻视之意。

在本学期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引导。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2022年最新制订的教科版教材。

本教材根据内容划分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本教材共三个单元,分别围绕“声音”“呼吸与消化”“运动和力”三个主题展开,每个单元又分8课,共24课。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师用书(修订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主编:郁波本册执笔:任洪唐莲君王庆志贾欣责任编辑:王薇殷梦昆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溶解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声音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听听声音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3课声音的变化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天气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第2课天气日历第3课温度与气温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第6课云的观测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我们的身体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第1课身体的结构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四、教学案例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PPT课件(共28课,478页)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PPT课件(共28课,478页)
•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 个地方的温度能反映当地气温。
• 3、量气温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 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通常情况 下,一天午后2时的气温最高,凌晨气温最 低。
.
•.

风速和风向
风 向 风吹来的方向
西北 西
北 东北
北风
由北向南吹的风
东风
东 由东向西吹的风
东南风
二、判断
1.适宜的天气会让我们的工作顺利展开,同时使人心
情舒畅。(√ ) 2.天气预报只报道阴、晴、雨、雪的天气情况。(×)
3.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损失和麻烦,还可
以保证身体健康。(√ )
4.我们可以从一些植物的行为变化中觉察天气的变化
信息。(√ ) 5.即将下雨时松果的鳞片会紧闭。(√ )
•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 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作业
•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____ 。
• 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____和 ___、____和____情况,___、___和 _____。
• 3、一个月的天气变化___代表这一个季节的气候。
•。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 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 上所有的生物。天气是指我们居住 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我们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 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

多云

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多云

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
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天气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溶解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声音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听听声音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3课声音的变化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天气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第2课天气日历第3课温度与气温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第6课云的观测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我们的身体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第1课身体的结构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四、教学案例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溶解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声音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听听声音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3课声音的变化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天气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第2课天气日历第3课温度与气温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第6课云的观测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我们的身体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第1课身体的结构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四、教学案例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全套)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全套)

探索 更多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轻轻拨动
轻轻敲击
敲击上方
提示:可以用手轻轻触碰正在发声的物体
探索 有办法证明鼓和音叉也在振动吗
有水的水槽
带绳的乒乓球
泡沫粒
研讨 物体怎样发出声音的?
小结
我们的发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
拓展 我们的发声器官
声音
第3课时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鸟叫声 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喇叭声 很响,比较刺耳
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
研讨
假如要把这些声音进行分类——
鸡叫声、风声、猫叫声、狗叫声、
流水声、开车声、喇叭声、二胡声、
碎玻璃声、机器声、雷声
你会按什么标准分呢?
小结
声音分类
序号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第4个 第5个 第6个 第7个
探索
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观察1:在“鼓膜”的上方相同 位置制造大小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 皮振动情况;
观察2:在距离“鼓膜”远近不 同的地方制作相同的声音,观察气球 皮的振动情况。
声音能够引起橡皮膜振动,声音越强越明显, 距离越近越明显。
研讨
我们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认 识?你认为鼓膜的作用是什么?
声音
第5课时 声音的强与弱
导入
音乐片段节取自《将鼓独奏》
游戏: 当听到比较弱的鼓声时, 放低手臂; 当听到比较强的鼓声时, 抬高手臂。
提问:声音的强弱是 怎么形成的呢?
探索
探究钢尺、橡皮筋、鼓面振幅大小与 声音强弱的关系
分 贝仪
怎样让尺子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轻轻拨动和用力拨动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可用分贝仪测量,单位是分贝(d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上册主编:郁波本册执笔:任洪唐莲君王庆志贾欣责任编辑:王薇殷梦昆目录使用说明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主要材料清单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溶解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2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第3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第4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第5课溶解的快与慢第6课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第7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四、评价建议五、教学案例六、参考资料声音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听听声音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3课声音的变化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第5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6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天气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第2课天气日历第3课温度与气温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5课降水量的测量第6课云的观测第7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四、评价建议五、参考资料我们的身体一、单元概述二、单元教学目标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第1课身体的结构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第3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一)第4课跳动起来会怎样(二)第5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第6课口腔里的变化第7课呵护我们的身体四、教学案例五、参考资料使用说明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

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

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

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

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

主要材料清单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用文字形式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

背景和目标这是分课时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

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

教科书说明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

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评价建议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

二、课时安排建议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

3、4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5、6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

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

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

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一)对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

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如“小杆秤的制造”“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

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在这套教师用书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将教学目标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

科学概念的陈述是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完成的,它比一个简单的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或思想。

科学概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

每一个核心概念是由不同的具体概念组成的,而具体概念是从科学事实中归纳出来的。

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将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体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修订后的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

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

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

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图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现中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

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

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作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

柱状图(条形图)是在坐标图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数据表达,表现为条形图,一般由两组数据组成例如时间和影长、时间和温度等。

柱状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差异。

记录不仅仅可以用文字,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它比普通的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

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小的特点和线条。

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评价他们的观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修订后的教科书共32个单元,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整体结构。

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库,是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生阅读。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

进入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因此,这一学年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概念的指向和一些支撑概念建立的过程性活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象代替事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教科书中有多处涉及了这类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探索尺的音高变化”“观察上肢的运动”“测量心跳和呼吸”“体验心脏的工作”,等等。

在四年级引入控制变量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要,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教科书中已经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天气”单元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坚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要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教科书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如“描述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描述物体是怎样产生声音的”,等等。

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比如“天气”单元中,需要学生对所记录一个月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是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

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

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

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

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

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

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主要材料清单“溶解”单元过滤器材: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气体溶解器材:带有橡皮帽的注射器;蒸发器材: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其他器材:放大镜、搅拌棒。

“声音”单元发声器材:大小不同的音叉和铁钉、锣、鼓、钢尺;传声器材:铝箔(能折叠成1米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尼龙绳。

“天气”单元测温器材:温度计;制作雨量器器材:高于15厘米的直筒透明杯子。

“我们的身体”单元模型:人体结构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心脏模型;其他器材:哑铃、吸耳球、大约1米长的塑料管。

溶解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溶解一、单元概述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