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实训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识图



建筑结构实训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2学分,开设一学期。
“建筑结构实训”是与建筑结构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性环节。它的主要任务在建筑结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具有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2.具有梁板柱和现浇楼梯等构件分析和钢筋计算的能力。
3.具有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体系分析
建筑结构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为梁板柱和现浇楼梯的平法表示等部分。
梁柱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它具有传力体系明确,概念清楚等特点,介绍其钢筋的计算步骤,钢筋的布置。
楼梯这部分主要介绍现浇楼梯中的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两种,分别介绍其构件的组成、传力体系,各构件的受力特点、计算方法和计算内容。
平法表示以现行行业标准为基础,介绍如何正确的识图和读图。



框架结构平法施工图识图指导书
一、基本思路
1、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受力情况,明确框架梁、柱配置钢筋的种类及作用;
2、明确框架梁和框架柱的一般构造要求及抗震构造要求;
3、明确框架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读懂构件标准详图;
4、掌握传统构件详图的图示内容、作用及方法;
5、通读给定的框架结构平法施工图,找出要绘的该框架梁柱的相关信息,读懂后再按要求画出框架的梁柱的立面图。
二、识图步骤、方法及要点
1、读图纸目录,了解图纸内容,对结构构成有大致了解;
2、读结构设计总说明,了解工程概况、结构材料、环境类别、框架抗震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等结构构造要求;
3、读基础平面及断面图,了解柱网布置及底层框架柱根部起始标高;
4、读各层柱平法施工图,明确所绘框架中各框架柱的编号、截面尺寸、与轴线关系、配筋情况、每层柱的柱根及柱顶标高等;
5、读各层梁平法施工图,明确所绘框架中各框架梁的编号、截面尺寸、与轴线关系、配筋情况、每层梁的标高等,注意局部标高变化;
6、把所绘框架的梁、柱信息进行组合,绘制整框架梁柱的立面图及钢筋的分离图;
7、按相关信息找到对应的标准构造详图,确定相关内容。
三、绘图要点
1、首先确定绘制内容、所需图块尺寸,然后布图;
2、绘制梁柱的立面图及钢筋的分离图,抄绘结构详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达规范。注意与原图信息保持一致,并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和柱箍筋加密区、梁和柱节点配筋及锚固等等;
3

、注意保持图面整洁、清晰。铅笔图时注意最后加黑粗实线。
四、参考资料
1、混凝土结构教材;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03G101-1(柱墙梁平法节点构造),03G101-2(现浇楼梯平法节点构造),04G101-3(筏型基础和基础梁平法构造),04G101-4(现浇楼面与屋面板平法构造)。 内容来自墨者资讯

3、框架结构翻图样图。
五、补充说明
1、框架梁、框架柱的一般构造要求和抗震构造要求详见教材相关内容,可自行查阅和总结;
2、本实训成绩按比例计入科目总成绩;
3、传统构件详图的图示内容、作用及图示方法:
⑴构件详图主要有配筋图和钢筋表,配筋图分为立面图、断面图和钢筋详图。
立面图是假想构件为透明体而画出的一个纵向投影图。它主要表明钢筋的立面形状及其上下排列情况,前者为细实线,后者为粗实线。比例一般为1:100,1:50、1:20、1:15;
⑵框架梁立面图应标注轴线间距离,柱宽度、梁截面高度、标高,纵向钢筋截断点位置以及在节点核心区的锚固要求,梁端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剖切符号等;标注钢筋编号、数量、规格,梁箍筋加密区以及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直径。框架梁断面图应注明截面尺寸、钢筋编号、数量及规格等。
⑶框架柱立面图应标注柱的总高与分段高度、标高,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剖切符号等;标注钢筋编号数量、规格,柱端箍筋加密区以及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直径,纵向钢筋接头形式以及接头位置,在顶层节点处的锚固等。框架柱断面图应注明截面尺寸,钢筋编号数量及规格等。
六、下料计算
钢筋下料就是根据结构施工图,分别计算出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钢筋下料单,申请加工。结构施工图中所指钢筋长度是钢筋外缘至外缘之间的长度,即外包尺寸,这是施工中量度钢筋长度的基本依据;钢筋在下料加工后,轴线长度不变,而外皮将会增长,所以下料的长度只能依据轴线长度,简单地记为:外包尺寸——施工图标注尺寸;下料尺寸一钢筋轴线长度。
钢筋弯曲后,外包尺寸与轴线长度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量度差值”,量度差值使钢筋弯曲后变长,下料计算时应消除这个差值的影响。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线长度+斜段长度一弯曲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构件表面的距离,其作用是保护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不受锈蚀,其值按有关规

范取定。
其他值按以下方法计算:
1)弯曲量度差值=外包尺寸-下料尺寸
钢筋弯曲调整值
α/0
30
45
60
90
135

弯曲调整值d
O.3
O.5
O.9
2.O
2.5

2)弯钩增加长度。
当1800弯时,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当900弯时,弯钩增加长度为3.5d。
七、平法的含义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对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表示方法作了重大改革,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被建设部列为一九九六年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的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7.1平法的优点
通过平面布置图把所有构件整体地一次表达清楚,使结构设计方便、表达准确、全面、数值唯一、易随机修正,提高设计效率;使施工看图、记忆、查找方便,表达顺序与施工一致,利于质检,利于编制预、决算。运用平法制图规则,通过施工人员的识图会审,对平法设计图纸全面熟悉、掌握,并对结构层面构件与标准构造部分翻样,为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与数据及加工大样。
筋。
7.2 平法识图训练的步骤与方法
我担任so9建筑技术1、2班《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他们所学的有:《土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等。因此对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特点,在力学结构实训的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四步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四步教学法,即通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步骤来进行平法识图训练。
首先,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平法制图规则和构造标准图。平法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把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内容与重复性内容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来表达,第二部分采用构造标准图来表达,这两部分都是设计的规定和具体做法,都反映了设计人员的意图与要求,两部分互相补充,不可分割。因此,需要学生必须熟悉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熟悉各部分的内容,否则不能进行正确的识图。 其次,示范。通过案例教学,即对一套完整的正式施工图纸(宏祥手套厂)进行识图训练。详细讲解梁、柱、板的平法表示及配

筋计算。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三方面来组织教学。通过典型案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再次,模仿。通过分组(5人一组)留课下作业的形式由学生完成,即按照教师已做的示范,分组讨论并模仿解答。
最后,练习。教师对识图训练进行归纳,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重复,其中通过提问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这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基本掌握和运用。
八、在教与学——识图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及存在问题
8.1 平法识图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明显的阶段性、延迟性。
教师在讲解示范若干实例后,马上叫学生做练习,学生仍感到无从下手,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和反复训练之后,才逐渐掌握梁、柱、板构件的配筋。也就是说,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靠亲手练习才能掌握的。这里“教”和“练”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空间跨度,“讲练结合”似乎难以很好做到。
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教导。
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在识图训练中,教师应向学生交待平法03G101的若干知识点,具备什么特点,如何学习,应该预习什么内容、复习什么知识,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等,不断向学生做出指示,使学生变被动地记条条为主动地吸纳知识、掌握技能。
8.2积极引导,大胆议论,共同学习,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引而不发,留有空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澜,让学生自己思索通向答案的途径。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上升式循环中使学习的成效显示为学生行为的改变,包括由内化而至外显的行为。即学生从在学习中的“解答”问题,逐渐过度到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平法识图的学习目的是解决学生在施工岗位上的识图和配筋计算,是随着施工技术的而逐步发展完善的,它是动态的。对它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动态的,需要与施工技术密切结合。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非常专业和棘手,而施工上往往又存在不确定性,如何解答这些问题呢?我会先从理论上分析,再从施工上入手,给出几种方案,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解决,从而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例如,04G101-4中,规定对板的负筋垂直段的计算是板厚减去两个板的保护层厚度,而在实际施工中对板的负筋垂直段的计算运用较多的往往是板厚减去一个板的保护层厚度。在解答时,我不是把我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和学生们一起去工

地上寻找答案,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就是钢筋计算的时候,有时候图纸上和实际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很难理解清楚,例如在宏祥手套在进行框架梁配筋计算的时候,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两端梁外伸悬挑的时候,上部配筋是4根Ф20的,但到了中间跨的时候就变成了3根Ф22的了,
而且平法中集中标注的时候也是3根Ф22的贯通钢筋,所以在计算和画钢筋的分离图和截面图的时候就产生了一定的歧义,有了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偏心布置,3根贯通钢筋,但这就和钢筋布置的原则发生了冲突,书上说得对称布置钢筋,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依照力学结构的角度分析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支座出怎么可以这样布置,另一种方法则是4根钢筋和3根分开布置,分别对称布置,但这又和平法的表示发生了冲突,在经过大家的商量,又请教了实际去过工地现场的老师,才最终确定了方案,明白3根到4根钢筋的时候可以弯曲把他们连接在一起,既满足了设计者的意图,又和平法表示对照了起来,不失为一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通过这次实训,我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光有课堂的讲解时远远不够的,没有联系实际,我们在课堂上只是空谈,一切只是形式而已,所以我觉得教学的改革应该从实际入手,再结合我们课程上的知识才会有更深的效果!
课内实训环节的课时是有限的,在短时间内掌握平法识图亦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不断循环过程,才能强化平法识图的基本知识,总而言之一定得多做,多联系,这样才能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逐步去探讨,我们的学习应该是这样才是正确的思路!真的不能光靠我们老师讲的就可以了,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这样我们的实训目的才达到了,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虽然现在普遍人都认为力学结构很难,但是我相信只要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成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