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建筑规范不同点
居老建筑新旧规范要求对比及常见隐患分析

服 务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 .1 6 — 6 0 周 岁 的劳 动 年 龄 人 口9 。 1 6 亿人 .占
总 人 口的 比重 为6 7 . 0% .6 0 阁 岁及 以上人 口2 1 2 亿 人 占 总人 口 的1 5 5 % 6 5周 岁及 以上 人 口1 . 3 8 亿 人 . 占总 人 口的 1 0. 1 %。 而 其 中 这2. 1 2 亿 的 老 龄 人 口也 让 中国 成 为 了世 界 上 第 一 个老 年 人 口
极 限 不低 于 1 . O O h 的楼 板 与 其 它场 所 或 部 位 隔开 ,当墙 上 必 须开
门、 窗时 应设 置 乙级 防火 门 、窗 。4. 1 。 3老 年人 建 筑应 设置 火 灾 自
动 报 警系 统 。
这 将 是 未来 消 防机 构及 消 防监 管 重 中之 重 的工 作 。
提 供 集体 居 住 .并 具 有相 对完 整 的配 套服 务 设施 ( 4 )护理 院 为
无 自理 能 力 的老 年 人 提 供 居住 、 医疗 保 健 、康 复和 护 理 的 配套 服 务 设施 , ( 5)托老 所 为老 年 人提 供 寄托 性 养老 服务 的设 施 有 日托 和全 托 等形 式 。
4 2 . 1 老 年 人 活动 场 所 宜设 置 在独 立 的 建筑 内 且 不 应设 置 在 地 下 或 半 地 下 .当 采 用 一 、 二级 耐 火 等 级 的建 筑 时 不 应 超 过 3
层 .采 用 三级 耐 火 等级 的 建 筑 时 .不 应 超 过 2 层 .采 用 四级 耐 火
速 扩 大 ,老 年 人 口比重 持 续 提 高 以及 老 龄 化 速 度远 高 于 其 他 国 家
等 显 著 特 征 。 当 前 ,从 国 内市 场来 看 ,可 以预计 在未 来 养 老 产 业 肯 定 会 蓬 勃 发展 。 养老 院 、老 年公 寓等 老 年 人 建 筑将 越 来 越 多 ,
建筑装修内部设计防火规范新旧对比

的房间,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并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窗与其他部位分隔时,顶棚、
墙面、地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本规范表5.2.1的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 5.2.3 除本规范第4章规定的场所和本规范5.2.1中序号为10-12规定的部位外,以及大于400m²的观众厅和100m以上的 高层民用建筑外,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在本规范 表5.2.1的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
地面为架空地板时,万一失火,沿架空地板蔓延较快,受到的损失也大。而在现代化的工业厂房中,大量存在架空地板的形式,因此明确
对架空地板的规定。
新增:对附在工业建筑内的办公、研发、餐厅等辅助用用房装修材料燃烧性等级的规定。 主要是考虑到一是办公、研发等辅助用房的装修失火不要波及厂房仓库,二是保障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三是考虑《规范》的可执行性, 所以要求厂房、仓库附设的办公、研发等辅助用房,其内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按民用建筑的规 定执行。
5
主要修订内容概述
增加了对高层民用建筑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规定。 除特殊部位以及大于400㎡的观众厅、会议厅和100m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外,当设自喷和报警时, 除顶棚外,可在规定的基础上降低一级(原规范表述为大于800座位)。
地下民用建筑
对地下民用建筑物及场所进行重新分类整合。 删除原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厂房仓库 增加设置自动消防实施的放宽条件。除规定的部位,设自喷和报警时,装修材料燃烧性能可降一 级。 装修材料划分举例(以下表为准)
17
修订内容举例
工业建筑篇
参照2017版规范,1995版规范民用建筑章节变动内容如下: 新增:仓库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规定
新旧规范风荷载对比差别很大

新旧规范风荷载对比差别很大按照2012新规范计算的风荷载标准值与2006规范相比,差别很大。
特别是局部体型系数,墙角区新规范才1.4+0.2=1.6,而旧规范1.8+0.2=2.0.造成计算后差别巨大,墙面区新规范减少约7%,而墙角区按新规范计算居然减少25%很震惊,不知道是不是我计算错误。
维护构件的面板不再折减了,新规范的迎风侧面墙角区域要比老规范的墙角区域范围更大。
是的!新规范中转角区域的标准风压值是减小了,但是转角区域的范围确是增大了不少!老规范中转角宽度为10%的房屋宽度,新的规范中是20%的房屋宽度(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建筑高度大于建筑宽度),整整提高了一倍,所以综合一下,两都就差不多了还不如全部都按照墙角区域计算,省得麻烦!真正做的时候,有几个是把转角材料和中间大面材料分开的,还不是用的一种材料。
请问各位大侠,局部体型系数,规范只是说封闭矩形平面的墙面和墙角取值,可是现在的建筑很少矩形平面呀。
特别是有做幕墙的建筑,这个时候怎么取值呀?按照规范可以区主体“S勺1.25倍,可是没有说怎么区分墙角和墙面呀。
难道统一取同一值,不再区分墙角和墙面?这个问题对于幕墙设计注定又会是模糊着的,现在的建筑平面千奇百怪,各种勺弧形。
从设计勺角度看统一成墙角区是最简单勺了。
说实话,我们把墙角区和墙面区设计时区分对待,并在图上注明,真正施工时没几个能把它们区分勺,更多勺就是转角一根料当作墙角区对待。
我个人注意到:较大勺区别在8.3.3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局部体型系数取值有变化,角区的取值区别较大。
楼上说的是封闭的矩形平面房屋,可是现在的房屋基本没有矩形平面房屋(特别是做幕墙的公共建筑),不知道这个时候怎么区分墙角墙面区,按照规范第8.3.3条第三款的规定取值的话,那就是不区分墙角墙面区了,求高手解惑。
新版规范里多了个相邻建筑物的风绕系数,分为顺风和横风。
实际中建筑都不是绝对的矩形,计算幕墙风荷载时按新规范8.3.1,正面是按0.8,乘1.25,还是按8.3.3正面取1再乘1.25,墙角的1.4是不是也要乘1.25呢,还是说墙角部位是平墙不用乘,如有凹凸就要乘,请高手指教关于乘以1.25,规范是说如果非封闭矩形平面建筑的局部体型系数按照第8.3.1的体型系数乘以1.25得到。
2024版《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与2013版新旧规范变化解析

2024版《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与2013版新旧规范变化解析本文对2024版《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标准》GB/T50854-2024中的“附录E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与2013版规范进行对比分析,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参考。
一、章节与条文结构的整体变化1.章节编号与整体构架旧版(GB50854-2013)附录 E 以 E.1 ~ E.17 的形式,分别对“现浇混凝土基础、柱、梁、墙、板、楼梯、其他构件、后浇带、预制构件、钢筋、螺栓铁件”等进行逐一列项说明。
新版(GB/T50854-2024)附录E 以 E.1 ~ E.7 的形式进行划分,具体包含:E.1 基础及楼地面垫层E.2 现浇混凝土构件E.3 一般预制混凝土构件E.4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E.5 混凝土模板E.6 钢筋及螺栓、铁件E.7 其他规定新版将现浇、预制、装配式等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构件分条集中,且加入“基础及楼地面垫层”专章(E.1)以及统一的“其他规定”(E.7),更趋于“先总后分”的框架结构。
而旧版则是按“基础、柱、梁、板、墙、楼梯、后浇带、预制构件、钢筋、螺栓铁件”等逐个分列,章节数量更多。
2.“楼地面垫层”位置的调整旧版在 E.1“现浇混凝土基础”中单独设有“垫层”项目(编码10501001),但未将“楼地面垫层”与基础垫层在同一大表格里统一列项。
新版将“基础垫层”和“楼地面垫层”同属一个分节(E.1.1),统一纳入“基础及楼地面垫层”管理,相应设置的项目编码也在同一表格 E.1.1中(010501001~010501002)。
3.“后浇带”所处章节旧版将“后浇带”单独作为 E.8(编号:010508)新版将“后浇带”纳入 E.2“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末尾(项目编码010502033),不再单独列为独立章节。
4.“一般预制混凝土构件”与“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区别旧版对预制构件的章节安排从 E.9 ~ E.14(“预制混凝土柱、梁、屋架、板、楼梯、其他构件”等)进行分项。
新旧房地产规范对照差异浅析

旧房地产规范:指过去一段时间内实施的房地产行业规范,如土地出让金政策、预售制度等。
差异:新旧房地产规范在政策导向、实施方式、监管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旧房地产规范目的和意义
新旧房地产规范目 的:规范房地产市 场,保护消费者权 益,促进房地产市 场健康发展
01
新旧房地产规范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和对策
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政策执行不力: 部分地方存在政 策执行不到位、 不规范的情况
监管不到位:部 分地方存在监管 不到位、监管力 度不够的情况
政策理解偏差: 部分地方存在对 政策理解偏差、 执行错误的情况
政策执行成本高 :部分地方存在 政策执行成本高 、执行难度大的 情况
旧规范:以住宅为主,商业地产为辅
新规范: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等多元化发展
旧规范:以销售为主,租赁为辅
新规范:鼓励租赁市场发展,推动租售并举
新旧房地产规范的未来展望
新规范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旧规范将逐渐被淘汰,新规范将逐渐成为主流 新规范将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 新规范将更加注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新规范对房价的 影响:可能降低 房价,因为新规 范提高了房地产 的质量和标准, 使得房价更加合 理。
旧规范对房价的 影响:可能推高 房价,因为旧规 范可能存在一些 漏洞和缺陷,导 致房价过高。
新旧规范对比: 新规范更加严格, 可能导致房价下 降;旧规范相对 宽松,可能导致 房价上涨。
市场反应:新规 范可能引起市场 恐慌,导致房价 下跌;旧规范可 能引起市场乐观 情绪,导致房价 上涨。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新旧房地产规范意 义:提高房地产市 场透明度,降低交 易风险,增强消费 者信心,促进房地 产市场稳定发展
新旧标准的对比分析

修改比较大的部分
指导思想
验评分离。企业自评,监理验收
验评合一。企业检查、评定、验收
编制依据
《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相关技术标准
最基本验收单位
检验批
分项工程
分
部
工
程
名
称
地基与基础
地基与基础工程
主体结构
主体工程
建筑装饰装修
地面与楼面工程
门窗工程
装饰工程
建筑屋面
装饰工程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
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
建筑电气(强电)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智能建筑(弱电)
通风与空调
通风与空调工程
电梯
电梯安全工程
质量验收等级
合格
优良、合格
最基本质量验收单位的内容
主控项目
保证项目
一般项目
基本项目
允许偏差
质量检验
结构实体检验
新、旧规范规范对照表表1-1
现行标准、规范
废止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J300—83)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
3.《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21—90)
4.《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50221—95)
新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区别

浅谈新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区别【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物迅速发展,各类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新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作出了更准确更合适的规范要求,但本规范不是唯一标准,除了应符合本规范外,还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关键词】规范;防雷;设计1.适用范围新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增加了扩建、改建建筑物,删除了不适用范围。
说明新规范的适用范围扩大了,与相关防雷法律法规条文相适应,只要属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都适用于该规范。
2.从第一章总则来看区别从第一章的总则1.0.1来看,为使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构)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以及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错误运行,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在保护范围的内容中与原规范相比,增加了“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错误运行”这部分内容。
这源于近年来现代化建筑的迅速发展,精密且昂贵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也不断增加,因此增加这部分的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从第一章的总则1.0.2来看,原规范规定“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现修订为“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所以说适应的范围为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故定期检测不适用。
3.从第二章新增术语的修改或者重新定义来看区别新规范对原有的部分术语进行了修改或者重新定义,共新增了10条术语。
其中包括三个感应术语(2.0.14 闪电静电感应、2.0.15 闪电电磁感应、2.0.16 闪电感应)还增加了2.0.17 闪电电涌、2.0.25 雷击电磁脉冲二个术语。
以及几个几个常用spd参数术语(2.0.31 最大持续运行电压、2.0.32 标称放电电流、2.0.33 冲击电流、2.0.44 电压保护水平、2.0.37 ⅱ级试验、2.0.37 ⅱ级试验、2.0.39 ⅲ级试验)在第2.0.8接闪器的术语,由原规范的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相应改为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
GB50303-2015规范新旧对比

GB50303-2015电气工程验收规范与老规范对比目录一、新旧规范对比概述 (1)二、新旧规范总则及基本规定细部对比 (2)1、总则 (2)2、术语 (2)3、基本规定 (4)三、新规范4-25章分项工程与原规范改增对比 (7)1、第4章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 (7)2、第5章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台、箱)和配电箱(盘)的安装 (7)3、第6章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 (8)4、第7章柴油发电机组安装 (8)5、第8章UPS及EPS安装 (9)6、第9章电气设备试验和试运行 (9)7、第10章母线槽安装 (9)8、第11章梯架、托盘和槽盒安装 (11)9、第12章导管敷设 (12)10、第13章电缆敷设 (14)11、第14章导管内穿线和槽盒内敷线 (16)12、第15章塑料护套线直敷布线 (17)13、第16章钢索配线 (17)14、第17章电缆头制作、导线连接及线路绝缘测试 (17)15、第18章普通灯具安装 (18)16、第19章专用灯具安装 (19)17、第20章开关、插座、风扇安装 (19)18、第21章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 (20)19、第22章接地装置安装 (21)20、第23章变配电室及电气竖井内接地干线敷设 (22)21、第24章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 (23)22、第25章建筑物等电位联结 (23)GB50303-2015电气工程验收规范与老规范对比一、新旧规范对比概述1、GB50303-2015电气工程验收规范分25个章节,7个附录。
2、原来旧版规范是28个章节,5个附录。
3、新规范取消了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和槽板配线章节,裸母线安装,配电(控制)屏盘安装,及部分属于设计规范的内容。
4、将原规范第28章“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合并至新规范第3章“基本规定”中第四节“分部(子分部)工程划分及验收”并结合规范要求增加了相关质量控制资料。
5、将原规范的第25章“避雷引下线和变配电室接干敷设“拆分为两个章节,将避雷引下线的安装纳人接闪器安装内容中,为第24章“防雷引下线及接闪器安装",变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内容中增加了电气竖井内的接地干线敷设要求,修改后为第23章“变配电室及电气竖井内接地干线敷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建筑规范不同点
1剪力墙柱的构造要求
1.1柱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加强
新规范
类别抗震等级一二三四中柱和边柱1.00.80.70.6角柱、框支柱1.21.00.90.8旧规范
类别抗震等级一二三四中柱和边柱0.80.70.60.5角柱、框支柱1.00.90.80.7
1.2柱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和直径的要求
引入“柱根”概念,三、四级抗震底层柱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100mm,四级
抗震底层柱箍筋最小直径8mm。
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
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
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1.3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1.4柱箍筋加密范围的变化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取全高。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5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体积配箍明显增加
应符合下列要求:
ρν≥λνfc/fyν
式中ρν 柱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yν 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N/mm2时,应取360N/mm2计算;
λν 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宜按下表采用。
抗震等级箍筋形式柱轴压比≤0.30.40.50.60.70.80.91.01.05一普通箍、复合箍0.100.110.130.150.170.200.23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80.090.110.130.150.180.21二普通箍、复合箍0.080.090.110.130.150.170.190.220.24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
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三普通箍、复合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50.060.070.090.110.130.150.180.201.6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1设计地震分组
将原规范的设计近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有更详细的规定。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表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0.50(0.72)0.90(1.20)1.40表2 特征周期值
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一二三四第一组0.250.350.450.65第二组0.300.400.550.75第三组0.350.450.650.902.2反应谱的范围增加
反应谱的范围由3秒延伸到6秒,5Tg以内与89规范相同。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1取消混凝土的弯曲抗压强度fcm,以α1fc代替,α1当混凝土等级不超过C50时为1.0,C80时为0.94,其间按线性插值,fcm>α1fc,计算配筋将增大。
3.2混凝土强度等级最高由C60增加到C80
3.3新三级钢HPB235、HRB335、HRB400(RRB4
00),HRB400为非预应力主导钢筋。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4.1四类地面粗糙度
进行风荷载的计算时,第四类地面粗糙度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4.2结构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不满足下列要求将在总信息增大地震力调整系数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应符合:
VEKi≥λ∑Gj式中
VEKi——第i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
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按本规程5.1.14条的规定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λ——水平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最小值;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n——结构计算总层数。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类别7度8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0.012(0.018)0.024(0.032)0.040
4.3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恒载分项系数的增大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恒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89规范为1.2,现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为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为 1.35,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内力一般比以前增大了。
4.4计算地震剪力放大
当高层建筑结构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
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时,该楼层的计算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放大系数。
4.5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在水平力作用下,带有剪力墙或筒体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形态为弯剪型,框架结构的变形形态为剪切型。
计算分析表明,如果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比满足一定的要求,重力二阶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上引起的二阶效应(重力P-△效应)有时比较严重。
对混凝土结构,随着结构刚度的降低,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呈非线性增长,直至引起结构的整体失稳。
4.6增加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的放大
抗震设计时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1.15的乘积,89规范只对一、二级放大。
4.7剪力和配筋公式有所变化
4.8抗震时各级内力调整系数有所增加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