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高一生物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2014秋高一生物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2014年六年级(上)期中试卷

第一学期小学数学 六年级期中水平抽测试卷 得分:___________ 34分) 1分,共16分) ÷3 4= 9 :3= ( 1 2+ 1 5)×10= 4 5×1 4= 1÷ 5 6= 2 7: 16 35= 1÷ 1 2- 1 3= 0÷2 5= 7-0.3= 3 5+ 1 10= 2 9×4× 3 4= 16×3 4= 1 9÷ 2 7= 3 7× 1 6= 1 6×(1- 2 3)=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每题2分,共6分) 1- 7 9÷ 7 8 2 9- 7 16× 2 936×( 1 4+ 2 9) ﹒ 3、解下列方程(每题2分,共6分) 6X=12 19 2 3X÷ 1 4=12X× 3 16× 2 3=5 4、列式计算(每题3分,共6分) 35乘5 7的积再除以 5 6,商是多少?一个数的 4 5比它的 9 20多3.5,这个数是多少? 二、认真审题,准确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 1 4 + 1 4 + 1 4 =()×(),表示(). 2、()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3、6:10= () 5 =30÷()=()(填小数). 4、10×( )= 3 5×( )= 10 7×( )=1. 5、50的 1 2是(),()的 1 4是100. 6、在○里填上“>”“=”或“<” 73× 9 10 ○73 7 5× 3 8 ○3 8 11 19×0 ○0 36÷2 7 ○36 7、用()厘米长的铁丝能够围成半径是3厘米的半圆. 8、把 3 4吨:125千克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9、一根铁丝长 9 4米,剪下 2 3,还剩()米,如果剪下 2 3米,还剩()米. 10、小亮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cm2. 11、从学校走到图书馆,小兵用8分钟,小亮用10分钟,小兵和小亮的速度之比是(). 三、仔细推敲,认真判断(对的打“√”,错得划“×”)(每1分,共5分) 1、0没有倒数. 1的倒数是它本身. () 2、5千克的 1 6和1千克的 5 6质量相等. () 3、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按先列数再行数的顺序表示.() 4、当一个圆的半径是2米时,它的周长恰好等于它的面积.() 5、大牛和小牛的头数比是4 :5,表示大牛比小牛少 1 5. ()

2014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卷1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甘油是极性分子, 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 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试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

【生物】2014年高考真题---生物部分(新课标卷I)解析版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新课标全国卷I)解析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 【KS5U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主要成份有脂质和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糖类,A项正确。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物质的运输功能降低,B项正确。甘油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透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项错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就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比如通过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故D 项正确。 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 【答案】C 【KS5U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过程这一知识点。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之后,没有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反应,就不能产生光反应的产生O2 ,没有光反应的ATP、[H],就不能进行暗反应将CO2的固定,故A、B项正确,ATP/ADP比值应该是升高,C项错误。光反应的[H]一般和NADP+结合成NADPH,光反应弱,NADPH减少,故NADPH/NADP+比值下降正确,D项正确。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KS5U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命活动调节这一知识点。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正常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对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都是有利的,而且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就是Na+、K+的跨膜运软输形成的,故A、B、C 项都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给供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即是细胞内进行,而内环境为细胞外液,故D项不正确。 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KS5U解析】本题考查的质壁分离实验这一知识点,教材上这一实验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就是因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便于观察吸水或失水后液泡大小的变化。同理,用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也是这一原因有利于实验现

2014-2015期中试卷

2014-2015期中试卷

2014―――2015年度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 1、图6220是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它的每一面都有一个汉字,那么在原正方体的表面上,与汉字“香”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_____. 2、在数+8. 3、、、、 0、 90、、中,________________是正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整数。 3、 解:整数集合: { ……} 负分数集 合:{ ……} 正整数集合:{ ……} 4、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15,-6,+2,-0.9,,0,0.23,-1,. 正数集合{____________…};负数集合{____________…};正分数集合{____________…}; 负分数集合{____________…} 5、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负有理数数集合

6、数轴上和原点的距离等于3的点表示的有理数是。 7、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式是______. 8、如图N27,要使输出值y大于100,则输入的最小正整数x是________. 图N27 9、观察下列等式: ① 32-12=4×2;② 42-22=4×3;③ 52-32=4×4; ④()2-()2=()×();…… 则第4个等式为_______.第个等式为_____.(是正整数) 10、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有. 11、计算1-2+3-4+5-6+……+2007的值是____________. 12、若“!”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并且1!=1,2!=2×1=2,3!=3×2×1=6,4!=4×3×2×1=24,……则÷99的值为________。 二、选择题 13、下列四个图中的线段(或直线、射线)能相交的是( )

2014年高考(课标卷Ⅰ)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咼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适用地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陕西) 1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 .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 O2的产生停止 B . CO?的固定加快 C . ATP/ADP比值下降 D . NADPH/NADP +比值下降 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5.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 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 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全国新课标卷Ⅰ生物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课标生物)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1.C[解析]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A项正确。衰老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B项正确。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甘油易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项错误。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项正确。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2.B[解析] 用黑布将培养瓶罩住,光反应停止,氧气的产生停止,A 项正确。光反应停止,[H]和ATP 的产生停止,导致暗反应中C3的还原速度减慢,C3在叶绿体内积累导致CO2的固定减慢,B项错误。光反应停止,ATP 的生成减少,ATP/ADP 比值下降,C 项正确。光反应停止,NADPH([H])的产生减少,NADPH/NADP+比值下降,D项正确。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3.D[解析]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从而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 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 项错误。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4.B[解析] 红色花瓣细胞的液泡呈红色,比白色花瓣更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A 项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相同,用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 一、解答题 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4.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 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 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 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5.为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6.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NaCl溶液时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 甲乙丙丁 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 使其充盈0.7%NaCl 10mL 0.9%NaCl 10mL 1.1%NaCl 10mL 0.9%NaCl+微量Na+ 载体蛋白的抑 制剂共10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1mL3mL5mL9.9mL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 ;丙组从 .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 处流向溶液浓度 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 .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 的参与. 7.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一键打印]2014年最新整理期中试卷

2013年秋期一年级数学半期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41分) 1. 从()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位。 2. 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一个数,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1,这个数是()。x k b 1 .c o m 3. 1个十和5个一组成()。20是由()个十组成的。 4. 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19里面有1个()和9个()。 5. 18的前一个数是( ),后一个数是( )。 6. 与1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7. 请写出16的前面四个数:()。 8. 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 9、0,148 10、在○填上﹥、﹤或﹦。 7○3 0○9 10○9 2○8 7○7 8○4 11、看图写数。

1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5+()=8 ()-()=4 2+()=7 ()-()=2 10-()=6 14、 10 7 8 15、看图填算式。 二、计算乐园。(26分) 7、小小神算手。 2+6= 10+3= 9-2= 7-5= 9-3= 8+1= 8-3= 6-1= 0+8= 5-0= 3-3= 7+1= 8、口算能手。 3+5-4= 9-4+3= 7+3-5= 6+2+2= 4+1+3= 10-3-7= 8+1-4= 5-2+4=

9-2-2= 7+1+2= 4-2+8= 3+0-3 7+1-4= 8-8+4= 6+2+1= 7-4-3= 9、连线找朋友。 三、动手实践。(20分) 10 11、按要求圈起来。 ○ 1把动物圈起来 ○ 2把水果圈起来 12、比一比,画一画。

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生物(教师版精品)

2014年高考大纲全国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适用地区:广西)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答案】C 【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2014年期中试卷英语必修一

托克逊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英语必修I(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Why is she so _____ about the boy's disappearance? —Oh, you know, she is the mother. A.disappointed B. concerned C. tired D. interested 2、There was a time _____ I grew crazy about the TV program The Voice of China.《中国好声音》 A. when B. that C. who D. what 3、The family decided to _____ in the village since it was so quiet and the air was fresh as well. A. calm down B. settle down C. set down D. fall down 4、_____you read French easily, you will find it's another cup of tea to make a conversation in French. A. Even though B. As if C. As long as D. Even so 5、—What did the teacher say? —He told me _____ again. A. not to late B. not to be late C. to be not late D. not being late 6、The _____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was angry. A. impression B. sight C. appearance D. expression 7、Many students believe the choice of their courses_____ their own interest. A. be based on B. base on C. be basing on D. base at 8、They will come to help us with the harvest _____ they are busy tomorrow. A. even if B. however C. as though D. even although 9、My daughter often makes a _____to get herself reminded (提醒) of what she is to do in the day. A. bend B. journey C. schedule D. power 10、I've won a holiday for two days to Florida. I _____ my mum. A. am taking B. have taken C. take D. will have taken 11、It's not early, so you'd better start _____ . A. right away B. on time C. later D. for the present 12、The lift in that tall building went wrong. People in it got _____ and had no way to get out. A. lost B. destroyed C. injured D. trapped 13、Beijing, _____ I visited last year, is a nice old city.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in which 14、A person _____ e-mail account is full won't be able to send or receive any e-mail. A. who B. whom C. whose D. whoever 15、All the teachers have a high _____ of Mary because she is smart and hard-working. A. suggested B. idea C. advice D. opinion 二、完形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There are about fifteen hundred languages in the world. But only a few of them are very ___16___. English is one of these. Too many people use it, not only in England and the U. S. A, but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bout 200, 000, 000 speak it as __17___their own language. It is difficult to say how many people are learning it as a ___18__ language. Many millions are trying to do so. Is it easy or difficult to learn English? Different 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___19___. Have you ever noticed such advertisements in the newspapers or magazines? “Le arn English in six month , or your money back ....” Of course, it never ___20___ quite like this. The only language that seems easy to learn is the mother tongue(母语). We should __21___ that we all learned our own language well when we were ___22___. If we could learn English in the same way, it would not seem so difficult. Do what a small child does. He listens to what people say. He __23__ what he hears. When he is using the language, talking in it, and ___24___ in it all the time, just imagine how much ___25___ that gets! So it is ___26___ to say that learning English is easy, __27__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depends on(取决于) a lot of practice. And practice needs great effort and ___28___ much time. Good teachers, records, tapes, books, and dictionaries will __29__. But they can not do the student’s __30__ for him. 16. A. difficult B. important C. necessary D. easy 17. A. as B. for C. with D. like 18. A. good B. foreign C. useful D. Own 19. A. questions B. problems C. ideas D. answers 20. A. happened B. looked C. seemed D. Felt 21. A. know B. remember C. understand D. think 22. A. student B. children C. adults D. parents 23. A. uses B. enjoys C. tries D. does 24. A. using B. thinking C. trying D. practicing 25. A. time B. money C. language D. practice 26. A. wrong B. easy C. nice D. clever

2014年高考生物全国卷2新课标配答案解析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1.A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1.D [解析] 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间的通讯连接,是由穿过细胞壁的质膜围成的细胞质通道,所以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A项正确。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可见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项正确。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C项正确。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哺乳动物的细胞不能合成,D项错误。 2.D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2.B [解析]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所以二者含有相同的基因组,C项错误。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连续分裂的能力,所以不存在细胞周期,A项错误。核DNA的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D项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一样,导致合成的特定蛋白不相同,B项正确。 3.H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3.A [解析]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物质交换,氧气由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所以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A项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之间是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的,B项正确。血浆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浆,C、D项正确。 4.C2、C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2014级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14级三校生语文试卷及答案 制卷人:朱煜宝 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上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只收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捎.带眉梢.稍.微艄.公 B.点缀.辍.学拾掇.赘.述 C.蹁.跹翩.然偏.爱篇.章 D.缥.缈剽.窃漂.白饿殍.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沙砾镂空健硕本末倒置 B.焦炭訇然蕴含盘根错节 C.逶迤药捻铁锹餐风宿露 D.遒劲苍穹皱摺触目惊心 答案:D 3、在下面句子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 小屋的光线富于科学的时间性,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虽然但是B.只有才C.既也D.不但而且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适宜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赏心悦目 ....。 B.他以身试法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导别人。 C.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 ....,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D.老师深情的说:同学们,你们是明日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呀!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对修辞手法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拟人) B.这位女市长开着“霸道”,因为违规驾驶,轧死了一名学童。市民们非常愤慨。(借代) C.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建树木,不做其他事情。(比喻) D.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苗,就嗅出馒头的香味来了。(比喻)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答案:B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一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6分)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6分)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 C.比值下降D.比值下降 3.(6分)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6分)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6分)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2014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卷2生物试题及答案[1]

2014高考全国卷卷2—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粘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两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两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两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两者核DNA复制的方式不同 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将某植物的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 (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假如蔗 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014通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信原理》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的傅氏变换分别是(1)。 2. 平稳过程通过一个传递函数为的滤波器后成为。若的功率谱密度是 ,则的功率谱密度是(2),(3)。 3. 周期单位冲激序列的傅氏变换是(4)。 4. 若能量信号的傅氏变换为,则其能量为(5)。 5. 已知PAM信号的数学期望为零,带宽大于奈奎斯特极限带宽。下图是用线谱法从接收到的 PAM信号中提取时钟的框图,图中的装置1应为(6),装置2应为(7)。 接收信号 A卷第1页共8页

6. 某二进制基带传输系统在 内发送 或之一。信号经过信道传输后叠 加了零均值白高斯噪声。接收端将接收信号通过一个带宽为 的理想低通滤波器之后在 时刻采样。若 等概出现,则最佳判决门限(8) ,若 的出现概率比 大,则最佳判决门限(9)。 7. 下列框图中,(10)是差分编码,(11)是差分译码,(12)是相关编码。 下列波形中,(13)是HDB3码,(14)是数字双相码(是双极性归零码。其中AMI 码译码后的数据是(17),HDB3码译码后的数据是(18)。

9. 假设发送数据独立等概,数据速率为10b/s。下列功率谱密度图中,(19)对应单极性不归零 码,(20)对应双极性不归零码,(21)对应单极性归零码,(22)对应双极性归零码。 10. 下列框图中,(23)可用于AM信号的非相干解调,(24)可用于解调FM信号,(25)可用于解 调SSB信号。 11. 若16进制数字信号的数据速率是400b/s,则其符号速率是(26)Baud,比特间隔是(27)ms, 符号间隔是(28)ms。 A卷第3页共8页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二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2.(6分)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3.(6分)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4.(6分)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 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5.(6分)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6.(6分)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二、解答题 7.(10分)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2014C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标准)

试卷编号:9144 所属语言:C语言 试卷方案:C语言期中测试 试卷总分:100分 共有题型:2种 ━━━━━━━━━━━━━━ 一、填空共7题(共计28分) ━━━━━━━━━━━━━━ 第1题(4.0分)题号:1783 若有一个口袋中放有12个球,其中有3个红的,3个白的和6个黑的,从中任取8个球, 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颜色搭配? main() {int i, j, count=0; for (i=0;i<=3;i++) for (j=0;j<=3;j++) if (【1】<=6) printf("%2d: %d %d %d\n", 【2】, i, j, 8-i-j); } 答案: =======(答案1)======= 8-i-j =======(答案2)======= ++count 第2题(4.0分)题号:1747 下列程序的运行结果是【1】 int n=1; do {printf ("**"); }while(--n= =0); 答案: =======(答案1)======= **** 第3题(4.0分)题号:1794 下面程序的功能是打印100以内个位数为6且能被3整除的所有数,请填空. # include main() { inti,j; for (i=0; i<=【1】; i++) { j=i*10+6; if【2】continue; printf("%d",j); } } 答案: =======(答案1)======= 9 =======(答案2)======= j%3!=0#j%3 第4题(4.0分)题号:1816 执行下述程序 #include #include main() { char b[30]; strcpy (&b[0],"GH"); strcpy (&b[1],"DEF"); strcpy (&b[2],"ABC"); printf ("%s\n",b); } 其输出结果是【1】 答案: =======(答案1)======= GDABC 第5题(4.0分)题号:1821 当运行下述程序时,其输出结果是【1】#include main() { int y=18,i=0,j,a[8]; do { a[i]=y%2; i++; y=y/2; } while (y>=1); for (j=i-1;j>=0;j--) printf("%d",a[j]); printf("\n"); } 答案: =======(答案1)======= 10010 第6题(4.0分)题号:1825 以下程序在运行时输入:10 20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