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教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单元备课

杨寨中心学校四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单元内容简析: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画角”、“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的基石。首先,教材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如手电筒的光线,探照灯等)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从一点画射线、直线可以画多少条,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测量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操作活动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二)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角的度量

四、教学难点:角的度量(特别是量开口向左的角)

五、教学对策:小组研讨测量

六、课时安排:共7课时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P39 1、2题) 1课时

角的度量(P39 3、4) 1课时

练习(练习四5-8题) 1课时

角的分类(P43 4题) 1课时

画角(P43 2题) 1课时

练习(练习五1、3、5-7题) 1课时

单元复习课 1课时

七、学情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原第八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第一部分。“角的认识”在本套教材中的三个阶段:二上: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画直角。二下:认识锐角、钝角,能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四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课时:1 备课人:杨寨中心小学卢爱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35、36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射线、角等知识的原型,使学生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理解角的形成。

2、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等实际操作活动,从中发展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射线和角的定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无限延伸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线段、直线与射线

1、线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家用电器,你们认得它吗小电筒的开关打开,对着黑板,你发现了什么(生:打开了,对面的墙上有个小亮点。)

师:你知道这个小亮点是哪里来的吗

(生:是老师手里的小电筒发射出来的光,照到了墙上,就有了。)

师:对,这条光线就是从小电筒里射出来,然后照到了黑板上面。这条光线可以看做是什么呢(生:线段)

师:它是一条线段。它有两个端点。那你能测量出它的长度吗怎样测量呢

(生:可以。用格尺测量。)

师:(将小电筒慢慢的移向墙面。)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条光线射到墙上了,这也可以看做是条线段,它的长度我们也可以测量出来。)2、射线

师:(将小电筒慢慢移向窗外)你又发现什么

(生:没有东西挡着光线,它从电筒的这一点射向很远很远的地方,我觉得如果没有东西挡住它,它就不是线段了,我量不出它的长度。)

师:象这样的光线用数学的方法画出来就是这样的一条线。(板书)看看他和线段有什么不同!你能试着给这样的线起个名字吗(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射线起名。)(板书:射线下画横)

师:现实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射线(汽车灯、探照灯、太阳光等)

师:象汽车灯、太阳、投影仪等射出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射线)。

师:现在你能说说射线是怎样的线(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伸)你能试着画出一条射线吗想一想:射线的长度可以测量吗

师:画一画: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十秒种的时间,从一点出发画射线,看看可以画多少条师:如果还有时间的话,你还能画吗说明什么(从一个端点出发,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3、直线。

师:把两个手电简的尾部相连,比划一下长度。两个手电筒同时打开,得到一条直线(使学生直观地感知:把线段的两端无际延伸,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有没有端点它的长度可以测量吗(师示范画直线) 请你画出一条直线。

4、分析、对比这三种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①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这三种图形,如果要开一个“信息发布会”,介绍他们,你们将如何介绍呢②学生讨论。③汇报结果。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并板书: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可度量有限长

射线直的一个端点不可度量无限长

直线直的没有端点不可度量无限长

5、练习

(1)练习四第一题(判断各图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

(2)过一点画射线。(P36做一做第1题)

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先定点,(30秒画射线比赛)

汇报。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画吗(电脑演示无数条。)

认识公共端点。

二、认识角

1、那么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什么图形呢画一画试试。

2、谁知道这是什么图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3、学生汇报,老师在多媒体中出示顶点、边,并讲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我们都学过什么角生画锐角、钝角。

4、角作为平面图形的一种,有着它特殊的表示方式。(课件∠)把一个角的边缩短,说明:我们就用这个小小的角来表示角,请同学们看一看,它和谁张得象(〈)的确长得象双胞胎,那么,它和“<”有什么不同(角的符号有一条边是水平线(课件闪动这条水平线)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锐角记作:∠1,读作:角1把这个钝角记作:∠2,读作:角2(板书)

5、练习

1、练习四第2题。数数有几个角

2、画出一个角

三、巩固提高

1、判断

(1)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2)一条射线长3厘米。…………………………………()

(3)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4)经过一点只可以画出一条射线。……………………()

(5)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P36做一做第2题。按要求画一画。

结论: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与研究,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兴趣研究哪些相关的知识呢

课题:角的度量

课时:2 备课人:杨寨中心小学宋淑云

数学目标:

1.知道计量角大小的常用单位是“度”,认识表示度的符号“0”

2.在观察中,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3.在操作实践中,了解和归纳测量角的正确方法,并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且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请你指出它有哪几个角,哪个角最大你能知道最大的一个角比其它两个角大多少吗如果不知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2、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师总结:用什么去度量角的大小用什么作单位

怎样去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二、新授

1、认识量角器,介绍度量单位,认识10、300、1500的角

(1)观察量角器(投影出示一个量角器)

师:测量角的大小我们需要使用量角器。看看量角器,这么复杂,上面都有些什么拿出纸量角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反馈:生:有数,有线

师:这线就是刻度线。有关数,谁有补充有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生:有2圈数,都是从0到180,10个10个数的。

师: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每一圈都是从0开始。0所对着的是0刻度线,看有几条0刻度线(教师一边介绍一边指大屏幕)

生:2条

师:谁能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外圈刻度

一学生到大屏幕上指一指。

师:他指得对吗从0度刻度线开始,指一指内圈刻度,指给同桌看看。

师:延长这些刻度线,他们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量角器的中心。请你找到纸量角器的中心,并作上记号。再和大屏幕上的对一对,你指得对不对。

操练:师:同学们也带了量角器,拿出来同桌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动作要快。(根据回答,教师逐一电脑出示各部分名称)

(2)认识10角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量角器,延长后的刻度线相交于中心,把一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组成了180个小角,每一个小角就是1度角,从0度刻度线开始的1小格就是其中的一个小角,就是1度,度是角的计量单位,它还有个简单的写法“0”,感觉这1度角怎么样(很小)那一共有多少个1度呢这是多少(出示不同的1度角)(2个)

生:180个1度

师:想一想10等份是几度角

师:从中心引出两条射线,一条与0度刻度线重合,一条与10度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10度的角。(课件出示10度角)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0度角吗谁愿意来指一指

师:量角器上的刻度是帮助我们读角的,那有两圈刻度,到底该读哪圈刻度你会读吗

(3)读30度的角

师:这个角是几度,你会读吗

生1:30度

生2:150度

师:对于这两种读法有什么意见(为什么读30度,它不也指着150吗)

师:是啊,读角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读,(媒体动画从0开始到30变红)

0在内圈就应该看内圈刻度。(板书:0在内看内)几度

(4)读150度角(一边反过来)

师:这个又是几度呢谁来读

生1:150度

师:这条边还是指着这,为什么是150了呢

是啊,角的一边指着外圈的0度刻度线,就应该读外圈。

(5)静态出示90度(看内圈)

师:这个角,几度

师:读哪圈为什么

师:也就是这个角的一边对着内圈的0度刻度线,所以就读内刻度线,是吗

这个90度就是一个直角。

2.出示60度的角。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成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方便书写,而且意思明确〕

(1)、独立量角

师:都会读了吗同学们表现真棒!那现在你能用量角器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吗

生:能!

师:行啊,待会量的时候,请你边操作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媒体出示)

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

②用量角器量角要注意什么

我们一起来试着量一量这个角的度数。(60度角,学生练习,媒体出示)

生:(独立量角,师巡视指导)

师:用量角器来量角,应该怎么量和你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师: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A先让学生说完,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

B另一学生重复

师:很好!谁听明白了,他是怎么量角的

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先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板书:点重合)

师:然后呢

生: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师:也就是要边重合(板书:边重合)。不错!

生:我们只要看角的另一条边指着刻度几,把它读出来就行了。(板书:读刻度)

C同桌互相说一说

D学生个别说一说

师:量得的60。我们可以记在角的这个位置。(媒体指)

师:一开始就量对的同学举起你的大拇指给老师瞧瞧!真了不起!会按照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来量角了吗

生:会!

3、独立量角练习。

(量角的时候如果边画得不够长,可以延长需读刻度的那条边)

师:这三个角你能量吗,动手量一量,边量边说一说量法。

反馈:出示学生作业

师:他量得对不对

教师纸上写度数。

在量角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老师在量角的时候,发现这边太短,

学生说可以把边画得更长一些时,教师用教具再一次演示。

师:延长以后角的大小有没有变

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是无关的

生:又一次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巩固

1.估计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

2、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是要注意的

课题:练习课

课时:3 备课人:杨寨中心小学崔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练习四中的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确立角的概念,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符号以及读、写法。(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符号,会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的能力以及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2)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度量角。

教学难点:内、外圈读角的度数以及角的两边不够长的量法。

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角,并且进行了简单的度量。现在咱们一起回忆一下。

1、什么叫角谁能说出角的组成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2、用什么量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同学点评。

二、基本练习

1、学生分组完成课本40页练习第5题

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展开比赛,看看哪一组找得快,找得齐。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用课件演示,协助、解释学生的回答。

2、量一量,拼一拼。

同学们,三角板中最大的角是多少度每个角又是多少度呢拿出一副三角板,量一量三角板中每个角的度数各是多少两人小组合作,一人测量,共同读数,然后交换。

学生合作完成课本40页第6题:用一副三角板拼出如下度数的角。

75°、105°、120°、135°、150°、180°

3、出示∠1请学生到投影仪前演示量角过程,边量边叙述量的过程。

提出问题:怎样量角的大小

学生回答,归纳方法:点点重合线边重合读准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0页第7题: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

在学生测量时,教师巡视,提出问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注意用的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测量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发现。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4、学生分组探讨思考题课本40页第8题

思考:什么叫角让学生根据角的定义来判断。

以小组为单位,说出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受到了那些启发和教育

课题:角的分类

课时:4 备课人:杨寨中心小学贾久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各种角的概念,巩固各种角的关系。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组角(画有锐角、钝角和直角)

上面画的都是什么图形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可用什么来度量角不仅有这几种,还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板书:角的分类)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平角。(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有多少度

再让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

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板书)

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出示两个图形(一个是直线,一个是平角)问学生:哪个是平角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端点,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2、认识周角。

我们认识了平角,下面看老师手中这把扇子,老师边说边演示,一条边围绕着顶点绕一周后和另一条边重合,提问:这下形成的叫什么角

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板书)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重合了。

3、进行分类。

好,刚才我们认识了平角和周角,下面我们就来根据角的度数,把各种角进行分类,说一说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这些角的度数与90°角相比,你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归纳出:

一类是小于90°的角,叫锐角;一类是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周角等于360°等于四个直角。

三、巩固延伸。

1、做教科书41页右下角图。

2、做练习五第4题。

四、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课题:《画角》

课时:5 备课人:杨寨镇赵瓦小学李大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按指定的度数正确地画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2、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画不是整十刻度的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活动角、直尺、三角板。

设计思路:

通过回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励学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还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画角,你们愿意试试吗自然地过渡到今天的知识点。之后给学生宽松的环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边画边说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谁能回忆起我们昨天学了哪些知识

(1)角的分类。

(2)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这节你最想学习有关角的什么知识揭示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量角的工具是什么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需要用量角器来帮忙。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画角的步骤: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这样,一个65°的角就画好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步骤。

首先要先画出角的一条边和顶点,然后用量角器确定另一个边上的一个点,把这个点与角的顶点相连接,这个角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角度。

不过你能说说,在画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最重要的是量角器的刻度要看准,与角的一遍重合的是零刻线,那么角度就是以这一边为零刻线。刚才我们是以内侧刻度的零刻线开始,所以要看内侧的刻度,找到65°的位置,点上一个点,然后再把这个点和顶点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2、学生操作,指导画角。

(1)教师巡视,同时请一个学生上来画。

(2)教师总结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①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

②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点(一看);

③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3.能不能画一个与刚才所画的角的位置不同的角。

三、合理运用:

1、在生活中其实我们能用各种方法确定许多角的度数:

A.用一副三角板。

先请说说这幅三角板中每一个角的度数。

怎样拼成75度角。 135度、120度、75度、15度呢

B.用折纸法:

能折出45度的角吗135度呢

2、哪种方法更方便、更常用画什么度数的角使用三角尺方便

3、做一做(P42、2)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四、、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小芳要画一个15度的角,但她只有两块三角板,怎样利用两快三角板画15度的角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画角,你能想出几种画角的方法

课题:练习课

课时:6 备课人:杨寨镇耿家小学袁辉武

教学内容:《练习五1、3、5-7题》(教科书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1、第1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学生估计角度的时候,可以用手中的三角板的度数作比较。

量角的度数的时候要先把角的边延长,这样量出来的角度比较准。

2、第3题,要求学生先旋转硬纸条按指定度数组成角,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看自己估计得准不准;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个同学用两支铅笔旋转出各种角度,另一个同学估计。并用量角器量一下看看估计的误差是多少。

3、第5题,要求用长方形纸折出指定度数的角,观察对折3次后展开的一张圆形纸可以得到哪些角;

(1)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打开后再沿一条对角线对折,再打开,然后分别找出45°、90°、135°的角,如果学生有困难,可适当启发。折成直角后,再折一折,就是45°,打开一个直角,就组成135°。

(2)用一张圆形纸对折3次后展开,得到的是45°的倍数:

45° 90° 135° 180°

4、第6题,要求用一副三角板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生用三角板自己练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第7题,开放题。

引入中介角∠3。

因为:∠1=90°-∠3 ∠2=90°-∠3 ,所以:∠1=∠2

因为:∠1=180°-∠3 ∠2=180°-∠3 ,所以:∠1=∠2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课题:角的度量单元复习

课时:7 备课人:杨寨镇耿家小学许怀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44页)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复习角的度量单元中的概念、方法。包括:射线、直线、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数角。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合作能力。

复习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

复习难点:对知识的系统整理。

教学具准备:正方形白纸、三角尺、量角器等。

复习过程:

一、提出复习主题。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的知识,老师对这些知识简单归纳一下是:一个符号、两个作图、三个比较、四个定义、五个定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知识作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回顾。

二、合作复习、归纳知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复习的主题,进行合作复习,并将知识作归纳整理。教师巡视指导,着重提醒学生在练习时需注意的地方。

1、一个符号——“°”(角的单位)。

2、两个作图。画线(画直线、射线、线段),画角(工具量角器、三角板)。

3、三个比较。

(1)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端点、延伸情况)。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有限长可度量

射线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2)各种角的区别(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区别就是定义。)

一类是小于90°的角,叫锐角;一类是等于90°的角,叫直角;一类是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周角等于360°等于四个直角。(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端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四个定义——直线、射线、角、1度,当然还有各种角的定义。

5、五个定理

(1)对顶角相等。

(2)邻角互补。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为90度。

(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或射线)。

(5)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时针到十二时针到十二时针到十二时针到十二

分针到七分针到四分针到三分针到六

时间 ( ∶ ) ( ∶ ) ( ∶ ) ( ∶ )

角度 ( ) ( ) ( ) ( )

2、用心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线段有()个端点。

A、1

B、2

C、无数

(2)通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A、1

B、2

C、无数

(3)平角的两条边()。

A、在一条直线上

B、在两条直线上

C、无法确定

(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

A、160°

B、40°

C、120°

3、用量角器画角。

65° 120° 40°

4、角的大小与()的长短无关,角与两条射线()的大小有关。

5、一个平角中,其中角1的度数是20度,角2是()度。

四、全课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年级上册 主备人: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现有人数为33人,其中住校生22人人。大多数学生来自远处达连地、弯子、左口山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旧州三小杨成忠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亿以内数的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亿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工具的认识,用计算器计算,数学活动“1亿有多大?”。 前面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能够正确地读、写完以内的数。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因为在多位数中最常用的是亿以内的数,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后,比亿达的数的读写就可依此类推了。另外教材还介绍了数的产生、常见的计算工具及使用方法。 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了解数的产生和世界上曾出现过的不同数字以及不同时期的计算工具,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数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万以内数,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大小比较,这样,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容易。 2、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不太平常,学生了解也并不太多,教学中应大量提供一些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联系。 3、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与万以内数类似,学习中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可凭借知识经验自学自悟。难点是大数的改写,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自悟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学习改写方法。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会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3、了解数的产生、计算工具的发展,会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过程与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 (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 (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39) 课2时练习课 (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 (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 (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 (50) 第5课时练习课 (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7) 第3课时练习课 (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63) 第6课时练习课 (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 (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 (71) 第4课时练习课 (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 (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 (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 (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 (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91) 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4)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7) 第3课时练习课 (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 (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 (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 (117) 第4课时练习课 (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 (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 (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 (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 (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 (132) 第7课时复习课 (133)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科学教案小学教科版(上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整套教科书的总体编排上还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殖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植物的身体》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后面几课通过细致观察、对比实验等方法对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植物体(限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交流活动,让学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的分析、总结植物的组成部分。 第1课:观察辣椒植株 教学准备: 课件、辣椒的挂图、辣椒的分解图片(自制)、可供学生阅读有关植物的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今天我想请各位同学当个画家,请给你在课前观察的植物画个像。(学生画画) 2.展示学生作品: 问:你画的是什么植物?你都画出了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认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几部分组成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面的研究活动。师板书:8、植物的身体 二、学习新课 1.研究植物的组成 ⑴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植物图片。(出示挂图)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几部分组成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讨论研究的方法:看图、查阅资料、上网、问别人等等) 指出:你们可以自由结成研究小组,在讲台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植物的书籍,你们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寻找答案。 (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找到答案。一定要给与学生充分讨论、观察、交流、思考的时间,让同组的每一个学生达到共识。同时让各组同学思考:用什么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植物的组成部分。比如用表演的形式、用画画的形式等等。) ⑶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或没有听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发言同学进行提问,让他帮你解答。) 问:我这有一些辣椒各部分的图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吗? (学生拼图,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组成) ⑷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了辣椒,现在我请大家再来看几幅图。(用实物投影机出示课本插图)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请你们小组继续研究这些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科学教案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 象来描述天气。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 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四个方1.面今对天今的天天的气天怎气样进呢行?观我察们,一起然到后外用面一从些云词、或降句水子、将温观度察、到风的现 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气进行(观出察示,观察然要后用 求:一些请从词云或、句降子水将、观温察度到、的风天四气个现象方面记录对今在科天的学天记 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 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 在 10 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 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 回答可提 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 说一点, 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 法呢?打开书本第 45 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 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 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 呢?一 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 一个月时间里请大 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这样我 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题: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们生活10的.关请系你作学一着张书“本网上状的图方法, 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 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 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 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 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 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 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认识,并能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5.能够对生活中的食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曲别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身体》《动物王国》《材料与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水循环》《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共23个课题。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2、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本册教科书共23课,其中第22、23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课) (2)动物王国:单元按照个体--—类群的思路编排,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昆虫、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4、5、6、7课) (3)材料与生活: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包括8、9、10、11、12课) (4)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包括13、14、15、16课) (5)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包括17、18、19、20、21课) (6)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部分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地球【板书】: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水: (海洋河流)空气阳光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