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设备参数

放射治疗设备参数
放射治疗设备参数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治疗设备采购项目技术参数

一、货物需求一览表

品目号货物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一) 医用直线加速器见规格和要求1套

(二)放射治疗质控设备

1 剂量仪UNIDOS E 见规格和要求1套

2 二维矩阵见规格和要求1套

3 机械&影像质控系统见规格和要求1套

4 固体水见规格和要求1套

5 晨检仪见规格和要求1套

6 等中心校准仪见规格和要求1套

7 移动激光定位灯见规格和要求1套

(三)定位设备及耗材

1头架见规格和要求2套2头颈肩架见规格和要求2套3体板见规格和要求2套

4 高级腹板见规格和要求1套

5CT用平板床见规格和要求1套

(四)模室设备及耗材见规格和要求1套

(五)放射防护设备

1 个人剂量仪见规格和要求6个

2 巡测仪见规格和要求1台

3 固定监测仪见规格和要求1台

4 防护铅衣、眼镜、手套等见规格和要求2套(六)设备安装和机房办公区装修见下表

二、技术规格招标要求及技术规格

(一)医用直线加速器一套

1 核心结构

1.1加速管类型驻波或行波。

1.2电子枪数字化电子枪。

1.3电子枪的维修更换电子枪的结构设计,可以单独从加速管拆卸下来,

便于更换,使机器的停机时间缩短到最小。

1.4加速管磁偏转系统270度磁偏转系统或滑雪式偏转系统

1.5偏转引导控制系统对射线

的对称性控制能力该系统提供对射线束偏转引导的控制,确保在所有运行模式下,以及机架旋转时维持射线束的准直特性,维持射线的对称性的变化在任何运行状态下始终≤2%。

1.6微波功放大装置速调管或磁控管。

1.7微波输出峰值功率≥5.5MW

1.8加速器工作模式应具有临床应用模式;特殊治疗应用模式;摄片模

式;物理模式和维修模式。

1.9室内数据显示器治疗时显示所有治疗参数(包括所有机械位置数据、

射线设置参数);在维修时可实时显示所有机械和

电气数据。

1.10遥控手柄≥两个,能同时控制所有机械运动。具有速度可调

功能。

1.11激光灯LAP 红色4个

2 X线射线束特性

2.1X线能量6MV和10MV

2.26MV的 X线最大剂量建成

深度TSD=100cm, 10×10cm射野:1.6 ± 0.15cm

2.310MV 的X线最大剂量建成

深度TSD=100cm, 10×10cm射野:2.4 ± 0.15cm

2.46MV的X线百分深度剂量水下10cm,TSD=100cm,10×10cm射野:

67.0% ± 1.0%

2.510MV的X线百分深度剂量水下10cm,TSD=100cm,10×10cm射野:

74.0% ± 1.0%

2.6最大射野尺寸(TSD=100cm) 40×40cm

2.7所有能量的X线平坦度

(100cm TSD下,10cm深处,

10×10cm2到40×40cm2)

≤±2.5%

2.8所有能量的X线对称性

(100cm TSD下,10cm深处,

10×10cm2到40×40cm2)

≤2%

2.9准直器的射线透射剂量≤0.5%

2.10波束半影TSD=100cm,10×10cm照射野,10cm水深处,沿射线

中轴,20%至80%等剂量线之间的距离≤9mm

2.11X线泄漏在垂直于射野中心轴并通过等中心的平面内,最大

射野外,半径两米内辐射≤0.1%

在其它所有的方向上,距离电子加速路径(电子枪

与靶之间或电子枪与散射片之间)1 m处的X线吸

收剂量,将不超过等中心处吸收剂量的0.1%

2.12中子污染中子泄漏辐射的等效剂量 (sievert) 不超过等中

心处X线吸收剂量 (Gray) 的0.2%

3 电子线射线束特性

3.1电子线能量6至22MeV,可选6档。最高能量大于或等于22MeV。

3.2电子线平坦度(100cm TSD,

10×10cm2到25×25cm2 )

≤±4.5% (6MeV-22MeV)

3.3电子线对称性(100cm TSD,

10×10cm2到25×25cm2 )

≤ 2%

3.4电子线的X线污染≤10MeV时,≤2%

>10MeV时,≤5%

3.5电子线限光筒一套提供限光筒规格:6×6、10×10、15×15、20×20、

25×25

3.6铅挡模具提供一套电子线照射时用于安装铅挡到限光筒上的

铅挡模具或工具。在限光筒上应具有锁定该铅挡的

机制,使铅挡不会在任意机架角度时跌落。

3.7使用限光筒时的准直器准

直特性当使用限光筒时,加速器的上下两对准直器能自动移动到相应限光筒的尺寸,最大程度地限制无用射线的辐射。

4 剂量率

4.16MV能量常规X线的最大剂

量率(等中心)

≥ 600MU/min。

4.210MV能量X线的最大剂量

≥ 600MU/min。

4.3所有X线能量的剂量率可

调范围所有X线能量的剂量率可调范围≥ 6档,并在货物配置说明中予以描述。

4.4X线剂量率的稳定性在两分钟内变化≤+/-3%

4.5常规电子线剂量率多档可

调范围常规电子线剂量率可调范围≥ 6档,并在货物配置说明中予以描述。

4.6常规电子线最大剂量率1000MU/min

4.7电子线剂量率的稳定性在两分钟内变化≤ +/-3%

5 剂量监测系统

5.1电离室结构多通道平面型电离室。有多对完全独立的监测电极,

分别用于监测剂量、能量、束流准直特性和照射野

的对称性。

5.2电离室构造特点真空密封型或开放型

5.3设备安全连锁系统具有完善的安全联锁自动装置。

5.4射线对称度的安全连锁射线的纵向和横向对称度参数超过下述数值,则启

动连锁:

纵向对称性不小于2%

横向对称性不小于2%

5.5剂量率伺服连锁X线和电子线的剂量率均具有反馈伺服控制机制,

使该设备能对X线和电子线的剂量率进行连锁控制

6 机械运动系统

6.1机架旋转角度≥±185度,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6.2机架结构机架结构为中心轴承式或滚筒式

6.3TAD距离100 ± 0.2cm

6.4机架旋转等中心精度≤1mm半径球体

6.5等中心高度≥128cm

6.6准直器系统具有上下共两对可独立移动准直器,可用于偏野照

射和相邻野的衔接应用

6.7准直器旋转精度≤1mm半径球体

6.8上独立准直器移动范围–10cm ~ +20cm

6.9下独立准直器移动范围–2cm ~ +20cm

6.10上准直器厚度上准直器厚度≥7cm

6.11下准直器厚度下准直器厚度≥7cm

6.12独立准直器的自动复位当选择使用对称模式时,上下两对独立准直器系统

能自动复位成对称位置

6.13光野与射野的一致性≤2mm

6.14光野的光源安装位置光源应由光导纤维导入,便于更换灯泡

7 治疗床

7.1治疗床治疗床的床面板要求是全碳纤维材料,治疗床能够

在控制室遥控。

7.2运动控制调速电机控制,可调速运动

7.3手动控制除了由电机控制运动之外,治疗床运动能由手动方

式控制。

7.4负载能力≥200公斤

7.5床面地面距离床面能降低至距离地面≤70cm。

7.6垂直移动范围移动范围≥100cm。

床面能升高至距离等中心至少30cm:在病人仰卧平

躺时,机架转至180度时,可进行全脊椎照射,要

求SSD照射时在等中心处的照射野的长轴长度≥

50cm。

7.7前后移动范围≥140cm

7.8左右移动范围≥50cm

7.9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95度

7.10治疗床面板材料采用全碳素纤维的材料。

7.11加速器机械系统的多自由

≥4个自由度可同时运动。

度同步运动控制

7.12遥控手柄微处理器控制的遥控手柄,共两个。

7.13床两边控制面板治疗床两边控制面板

8 多叶准直器系统

8.1控制数据传输介质加速器内部已安装有光缆线,不受加速器内部的电

磁干扰

8.2多叶准直器与常规放疗实

施的兼容性应保留机头内原有的限束装置,即上下独立准直器系统,从而保证在不使用多叶准直器时的常规治疗不受影响,以及仍旧可进行不对称野的照射。

8.3* 物理叶片在等中心处的最

小投影宽度

≤0.5cm

8.4叶片数量(射野≥

40×40cm)

≥60对。

8.5叶片过中心线最大距离20cm

8.6叶片等中心处半影≤5mm

8.7叶片运行速度≥2cm/s

8.8多叶准直器的照射野能一次形成两个照射野;形成对侧叶片相互交叉

的“指插野”

请投标方出示的照片

8.9“动态剂量调强”软件多叶准直器的控制系统中应具有进行“动态剂量调

强”的应用软件。

8.10多叶准直器的调强应用可进行常规调强Step & shoot的应用。

8.11多叶准直器的调强应用可进行动态调强Sliding Windows的应用。

9 MV图像引导系统

9.1硬件系统要求

9.1.1成像方式采用“非晶态硅”的平板型直接数字化成像检测器9.1.2探测器规格动态整体板,非拼接平板

9.1.3运动方式由马达驱动,可在X,Y,Z三轴方向运动。病人进行

摆位验证后可完全收回到安全位置,避免射线照射。

9.1.4* 操作方式可在控制室完成平板的所有运动操作,将平板收回

至安全位置,无需进入治疗室

9.1.5成像探测器的有效图像感

应面积

≥40cm×30cm

9.1.6空间分辨率≥1024×768像素

9.1.7像素灰度分辨率≥14bit/pixel

9.1.8动态图像采集速度≥15帧/秒

9.1.9垂直移动范围距离射线原点范围,100cm~180cm,以满足等中心

平面测量需要。

9.1.10* 探测器等中心处最大成像

面积

≥40cm×30cm

9.1.11操作

9.1.12纵向运动范围≥30cm

9.1.13横向运动范围≥30cm

9.2软件系统的要求

9.2.1可与放疗专用网络系统实现联网,并集成和共享数

据,从网络获取参考图像,并可将采集的实时图像

存储在网络中,供其他工作站访问使用

9.2.2可在实时影像系统的用户界面上同时察看实时成像

和对比参考图像(模拟定位图像,或DRR图像),

以及其他图像;即使在采集图像时,也能显示参考

图像

9.2.3具有DICOM-3,DICOM-RT和DICOM-3 Print网络功

10 KV级机载影像系统

10.1硬件系统要求

10.1.1平板探测器,x线球管具备全自动可折叠、收缩的机械臂,配备图像探测

器和KV级X线球管

10.1.2操作方式图像探测器和X线球管的操作均可在控制室进行,

操作人员无需进入机房进行操作

10.1.3探测器的有效图像感应面

积非晶硅平板探测器图象尺寸为30×40cm;具备防碰撞探测器

10.1.4探测器规格动态整体板,非拼接平板

10.1.5* 图像分辨率探测器最大分辨率≥2048×1536

10.1.6* 空间分辨率探测器最大空间分辨率≥25 lp/cm

10.1.7运动方式机械臂可在X、Y、Z轴上移动;同时,平板探测器

可以在纵向平面和正交平面及垂直和平面内作直线

运动。

10.1.8动态图像采集速率图象采集速率≥15帧/秒

10.1.9* 射野面积照射野面积可由电机驱动调节

最小2.5x2.5cm2,最大50x50cm2

10.2软件系统要求

10.2.1具备拍片模式,通过网络系统可以自动、半自动图

像匹配病人摆位复核功能。

10.2.2图像匹配复核工具,应包括叠加图像、窗口分割、

运动窗口、彩色叠加。

10.2.3具备Cone beam CT(锥形束CT)功能,在三维方向

上调整摆位的误差,可自动给出治疗床的调整参数。

可将治疗床摆位修正矢量传送到治疗床,并可以在

控制台自动控制床位置。

10.2.4图像处理功能――支持多平面图像重建,有图像显

示工具,窗宽/窗位调节,放大/缩小等。

11 治疗计划系统

11.1放射治疗计划与虚拟模拟

系统放射治疗计划和虚拟模拟系统,应支持整个放疗科的病人数据集成。它应提供精确有效的剂量计算和高分辨率的虚拟模拟。

11.2临床与管理数据库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11.3一般要求

11.3.1数据库应是真正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 Sybase, Informix。应建立在符合ANSII

规定标准的SQL语言上

11.3.2治疗计划系统为全中文应用平台,所有应用菜单均

为中文界面。

11.3.3系统应基于一个综合数据库,以消除在不同的应用

程序间多余的数据输入

11.3.4系统应工作在当前版本的Windows系统

11.3.5支持HL-7接口协议

11.3.6工作站数量要求物理师工作站:1台;医生工作站:2台

11.4应用要求TPS系统应在通用用户界面中提供如下功能和应用,

用户不必再向其它应用软件或平台导入/导出数据11.4.1轮廓勾画功能

11.4.2图像融合套准功能

11.4.3灵活的交互设野功能

11.4.4虚拟模拟功能

11.4.5计划比较功能

11.4.6射线数据输入、分析、配置功能

11.5计划要求

11.5.1治疗技术的支持

11.5.1.1支持多厂家加速器治疗计划设计

11.5.1.2支持楔形板、一楔多用、电动楔形、动态楔形的剂

量计算

11.5.1.3支持不对称偏野的剂量计算

11.5.1.4支持多靶心照射技术的剂量计算

11.5.1.5支持光子线和电子线的联合应用的计算

11.5.1.6档铅剂量的计算

11.5.1.7支持DMLC适形拉弧计划

11.5.1.8不规则照射野的计算

11.5.1.9共面、非共面的计算

11.5.1.10组织补偿和等效填充物的计算

11.5.1.11不均匀体逐点密度剂量修正校正(不均匀介质密度

校正)

11.5.1.12MU的计算

11.5.1.13任意断层的DRR重建

11.5.1.14可于DRR断层图像上显示平面剂量的分布

11.5.2轮廓工具

11.5.2.1系统软件应提供对体表、肺、骨和其它高密度差器

官的轮廓勾画工具

11.5.2.2系统软件应提供自动产生至少6个方向上边界的工

11.5.2.3可通过手工勾画、编辑和输入轮廓,改变密度和色

11.5.2.4系统应提供预设的基本结构模板以标准化部分类型

的计划

11.5.2.5系统应提供逻辑操作以便对已有的器官或部分器官

进行加减来获得感兴趣的区域

11.5.2.6在轮廓界面中应有3维显示以实时观察所有被分器

11.5.3匹配融合模式

11.5.3.1软件应提供≥4个解剖参考点来匹配MRI、PET、

PET-CT和CT模式图像

11.5.3.2提供利用Mutual匹配算法来自动匹配融合不同模式

的图像

11.5.3.3系统应提供图像复核来可视化观察匹配结果

11.5.3.4系统不仅可能从一种图像模式向另一种图像模式复

制区域,而且应可以在所有模式上显示计算后的剂

11.5.4射野设置要求

11.5.4.1系统应允许在标准计划库,不同的病人中自动地提

示等中心,MLC特性和挡铅设置

11.5.4.2软件用允许计划状态确认和追踪

11.5.4.3应提供复制包括镜像翻转MLC、挡铅和楔形滤过板片

的对称野

11.5.4.4所有射野设置功能应由键盘鼠标操作。通过鼠标在

交互BEV中编辑射野

11.5.4.5能通过下拉式功能方便地编辑已存储的计划和射野11.5.5计划评估能力

11.5.5.1软件应提供计划剂量加减功能的工具

11.5.5.2允许逐层比较计划

11.5.5.3提供通过DHV比较计划的工具

11.5.5.4具有计划电子确认和安全功能

11.5.6平面补偿

11.5.6.1软件应提供在用户选定平面上计算均匀剂量的工具11.5.6.2计算出的补偿器形状能通过DICOM-RT接口输出三维

铣切机

11.5.7电子补偿

11.5.7.1提供使用动态MLC在用户选定平面上计算均匀剂量

的工具

11.5.7.2提供动态和静态叶片运动的计算程序

11.6剂量计算和显示

11.6.1支持多种算法系统提供多种算法

11.6.2射野剂量矩阵系统提供根据系统运行而调整计算范围和格点大小

的工具

11.6.3等剂量线显示要求系统提供运行显示等剂量线或色彩的工具

系统能以绝对和相对的方式显示等剂量线

11.6.43维剂量可视在计划环境中具有3维剂量显示

软件提供在任何器官的3维描绘上显示表面剂量11.6.5点剂量计算系统应提供在没有CT图像或病人外轮廓的病人数据

下计算任何深度点剂量的可能性。

11.7虚拟模拟

11.7.1数字重建影像指标系统提供编辑如灰阶或CT值等DRR特性的工具

DRR应能对射野的运动实时获取并实时更新

11.7.2图像增强系统提供DCR增强显示功能

系统提供图像增强滤过工具

系统提供缺损CT层面的内插工具

11.7.3交互式射野观视系统能交互地改变射野改变设置如MLC、挡铅、所有

的机架光栏设置以满足虚拟模拟的需要

能同时显示BEV、勾画的器官、射野边界线和增强的

DRR

11.8调强放疗的逆向计划软件

11.8.1与正向计划系统共用射线数据库(Beam Data)和剂

量计算模型

11.8.2支持Step & Shoot、Sliding Windows调强技术的应

11.8.3可设定靶区和其他解剖结构的最大最小耐受剂量、

权重,以及所有解剖结构的DVH分布

11.8.4对每一个解剖结构的DVH曲线形状的设定数量没有

限制

11.8.5在优化计算过程中,可实时修改预设的剂量和DVH

曲线形状

11.8.6采用Step & Shoot调强技术时,可修改计算分辨率,

以便调节所需的“照射子野—subfield”的数量和

照射精度

11.8.7可显示和打印IMRT强度地形图(Intensity Map)11.9联网和接口

11.9.1综合验证和记录系统提供与验证记录系统的联网接口

11.9.2数据输出系统提供通过DICOM RT输出功能

11.9.3原始图像导入导出系统必须提供DICOM 3接口以导入/导出CT,MRI,

PET、PET-CT图像

11.9.4射野数据导入支持Wellhofer,Scanditronix,PTW 水箱扫描数据

的自动转换输入

11.10射线数据处理功能

11.10.1系统必须有综合的测量数据回顾工具

11.10.2系统能光滑、编辑和修改测量点数据

11.10.3测量/计算数据比较系统能比较测量和计算射线数据

11.10.4射线数据确认系统提供用批准和锁定非QA数据的工具

11.11硬件要求提供最新型硬件配置

11.11.1Intel Pentium Xeon CPU,主频≥ 2GHz

11.11.2多任务多线程操作系统 UNIX或Windows

11.11.3≥32GB内存

11.11.4SCSI硬盘,容量≥1TB

11.11.5≥20英寸高分辨率LCD彩色显示器

11.11.6Open-GL图像处理系统

11.11.756K调制解调器

11.11.8A3/A4彩色激光打印机

11.11.91000Mbs网络物理接口

11.12 治疗计划系统医生工作站

11.12.1功能描述作为一个图形化计划和三维可视化处理的工作站,

能进行高分辨率的数字化重建放射影像(DRR),多

平面重建、二维和三维的剂量显示,和三维剂量渲

染显示

11.12.2硬件要求

11.12.2.1高档PC图形工作站;

11.12.2.2Intel奔腾处理器(最高配置);

11.12.2.3≥16G内存;

11.12.2.4≥500G硬盘;

11.12.2.5高性能专业图形处理系统,包括≥256MB显示内存,

和Open-GL兼容能力;

11.12.2.6≥20英寸液晶彩色显示器;

11.12.2.7键盘和鼠标;

11.12.2.8DVD-ROM驱动器;

11.12.2.9100/1000TX网络适配器;

11.12.2.10微软视窗操作系统软件;

11.12.3软件要求

11.12.3.1三维外照射图形化射野设计软件包;

11.12.3.2实时数字化重建放射影像的交互式三维方向观察;

11.12.3.3由TPS计算三维剂量矩阵;

11.12.3.4交互式三维剂量可视化显示;

11.12.3.5归一化处理;

11.12.3.6射线束权重;

11.12.3.7剂量容积直方图(DVH);

11.12.3.8三维剂量表面绘制;

11.12.3.9虚拟模拟定位激光标记功能;

11.12.3.10支持分割放疗的应用;

11.12.3.11病人体表显示多叶光栅照射野的形状;

11.12.3.12三维视图中实时调节射野位置;

11.12.3.13与TPS的网络联网。

12 放疗专用网络系统

12.1 网络构造

12.1.1网络拓扑结构以太网结构

12.1.2网络数据传输速度≥1000Mbps

12.1.3网络物理连线材料带屏蔽五类双绞线

12.1.4网络协议TCP/IP

12.1.5网络终端接口数量16个

12.1.6集线器带Switch功能的集线器,100base-TX

12.1.7联网要求通过网络,可将下列设备联网

1.加速器

2.多叶光栅系统

3.治疗计划系统(包括调强计划系统)

4.网络工作站

12.1.8网络服务器中央处理器双IntelP-III或Xeon处理器

12.1.9总线结构PCI/ISA,总线速度133MHz

12.1.10内存≥8GBSDRAM,带ECC功能

12.1.11硬盘1)一个在线式冗余备份硬盘

2)总有效硬盘空间≥1.5TB

12.1.12数据备份设备阵列存储器。

12.1.13网络适配卡100M/1000M自适应PCI32-bit网卡

12.1.14语言系统肿瘤信息管理系统为全中文操作界面

12.1.15网络操作系统MicrosoftNT Server4.0SP5 或 Microsoft 2008

Professional Server 或更高版本

12.1.16网络工作站数量3台

12.2 软件系统要求

12.2.1数据库统一性系统应与加速器网络肿瘤信息系统(OIS)共用一个

综合数据库,以消除在不同的应用程序间数据传输

导致错误的可能

12.2.2放疗数据库应用软件该应用软件是建立和运行于上述服务器数据库系统

平台上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程序。

所有的病人数据,包括文本资料、图像信息和治疗

计划数据,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图像和文本数据

信息,均应集中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中,方便管理、

备份和所有联网工作站的信息资源共享。

12.2.3统一的数据交换结构和数

据库系统应用软件的数据结构和输入/输出接口对所有联网的放疗设备开放,(包括加速器、多叶光栅系统、治疗计划系统、网络工作站)。

要求联网的上述设备/软件采用统一的(一致的)数据交换结构和标准。使网络上的所有的放疗设备均能方便地共享数据信息资源。

所有文本信息和图像信息,需集中存储在同一个服务器中,减少信息搜索和传输的延时,提高检索效率,方便数据备份和管理。

12.2.4用户级别限制服务器软件能设置各工作站用户的使用权限

12.3 网络应用软件基本功能要

12.3.1加速器参数配置提供加速器参数配置,可设置多台加速器的机械和

治疗参数

12.3.2资料管理提供病人登记注册和病例资料管理,应有多种形式,

应包括数码相片登记。

12.3.3“设备自动安排功能”,可

自动计划安排病人的治疗

时间提供“设备自动安排功能”,可自动计划安排病人的治疗时间

12.3.4支持分割放疗、等中心旋转

放疗、非共面放疗、多叶光

栅不规则照射野、适形放

疗、调强放疗(包括Step

and shoot技术和Sliding

window技术)等所有外照

射放疗的应用提供支持分割放疗、等中心旋转放疗、非共面放疗、多叶光栅不规则照射野、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包括Step and shoot技术和Sliding window技术)等所有外照射放疗的应用

12.3.5具有治疗参数的“自动记

录和验证”功能,可调节设

定误差允许范围提供具有治疗参数的“自动记录和验证”功能,可调节设定误差允许范围

12.3.6支持“自动序列照射”功

能,在对一个病人进行多个

照射野的连续治疗中,自动

按照设定的次序设置加速

器和多叶光栅的照射参数,

并进行定位验证,中途不需

技术员进出治疗室提供支持“自动序列照射”功能,在对一个病人进行多个照射野的连续治疗中,自动按照设定的次序设置加速器和多叶光栅的照射参数,并进行定位验证,中途不需技术员进出治疗室

12.3.7实现对加速器、多叶光栅系

统和实时影像系统的全自

动操作。在一个操作界面

上,自动完成病人的摆位、

实时影像的拍摄、和多叶光

栅的照射野形成。提供实现对加速器、多叶光栅系统和实时影像系统的全自动操作。在一个操作界面上,自动完成病人的摆位、实时影像的拍摄、和多叶光栅的照射野形成。

12.3.8允许临时脱离网络环境,独

立使用加速器

提供允许临时脱离网络环境,独立使用加速器

12.3.9具有统计图表绘制功能,自

动分析设备、病人和资源的

利用情况。提供具有统计图表绘制功能,自动分析设备、病人和资源的利用情况。

12.3.10支持120叶多叶光栅系统提供支持120叶多叶光栅系统

12.3.11采用基于硬件系统的

Open-GL进行图像处理

提供采用基于硬件系统的Open-GL进行图像处理

12.3.12对图像、治疗计划、照射野、

和多叶光栅的复制/粘贴功

能提供对图像、治疗计划、照射野、和多叶光栅的复制/粘贴功能

12.3.13可存储和访问由虚拟模拟

定位系统生成的DRR图像提供可存储和访问由虚拟模拟定位系统生成的DRR 图像

12.3.14具有三维图像和放疗剂量

分布信息的存储和访问功

能具有三维图像和放疗剂量分布信息的存储和访问功能

12.3.15网络系统软件的外部图像

输入/输出接口能力通过图像网络接口,可实现外部各种图像格式的输入,以及内部图像格式转换和输出,方便临床应用。

12.4 网络工作站的应用软件功

能要求

12.4.1可为每位工作人员设定访

问权限

提供可为每位工作人员设定访问权限

12.4.2可视化任务管理模式可建立治疗任务,自动任务向导,自带任务注释12.4.3病人数据搜索功能,具有过

滤搜索功能

提供病人数据搜索功能,具有过滤搜索功能

12.4.4可设定和修改病人的治疗

数据,编辑医嘱,治疗时间

的安排,分割放疗的方案设

计等。提供可设定和修改病人的治疗数据,编辑医嘱,治疗时间的安排,分割放疗的方案设计等。

12.4.5可显示病人的诊断图像提供可显示病人的诊断图像

12.4.6在所有图像上,可覆盖显示

和设计多叶光栅的照射野

形状在所有图像上,可覆盖显示和设计多叶光栅的照射野形状

12.4.7可对拟定的治疗方案的图

像和治疗数据进行批准,方

可由加速器进行治疗提供可对拟定的治疗方案的图像和治疗数据进行批准,方可由加速器进行治疗

12.4.8支持图像打印输出提供支持图像打印输出

(二)放射治疗质控设备

1 剂量仪

1.1 应用范围:放射治疗和X射线诊断中的剂量与剂量率的测量以

及电量与电流测量;

1.2 产品标准:符合IEC60731 / IEC61674 标准要求

1.3 电器安全标准:符合IEC 61010-1标准要求

1.4 过电压类别:II

1.5 电磁兼容性:符合IEC 60601-1-2 标准要求

1.6 测量量与测量单位:水吸收剂量(率)Gy(Gy/min),空气比释动能(率)

Gy(Gy/min),照射量(率)R(R/min),剂量长度

乘积 Gy·m,电量C,电流A

1.7 显示屏:液晶显示, 测量数据4位数字显示

量程、测量状态及菜单显示

1.8 信号插头:TNC或BNT或M接口

1.9 电离室数据库:简易型探测器库,容量35个

1.10 数据保护:密码设置

1.11 测量模式:剂量或剂量率;电流或电荷

1.12 测量范围:电流: 1 fA –1μA, 电荷: 10fpC – 65 mC

1.13 分辨力: 低量程: 1fA, 10fC, 中量程: 100fA,1pC, 高量

程: 10pA, 100pC

1.14 漏电或失调电流(零漂):≤ ± 1 fA

1.15 调零:51秒

1.16 重复性:≤ ± 0.5%按IEC60731标准方法

1.17 长期稳定性:≤± 0.1% 每年

1.18非线性:≤ ± 0.5% 按IEC60731标准方法

1.19 电量和电流测量精度:≤ ± (0.5 % + 1 digit)

1.20 间隔时间:(1...9999)秒

1.21 响应时间:≤1s按IEC60731标准方法

1.22 电流/剂量率测量时间常

数:Low档:350 ms

Medium和High档: 200 ms

1.23 预热时间:5分钟

1.24 电离室电压(0... ±400)V, 以50V为一进阶

1.25 工作温度范围:(+10 ... +40) °C / (+50 … +104) °F

1.26 工作相对湿度:(10...75)%, 最大20g/m3

1.27 工作气压范围:(700...1060) hPa

1.28 非易失存储器寿命:10年(典型值)

1.29 接口:RS232

1.30 电源:(100-240)V;(50-60)Hz 或 NiCd镍镉充电电池1.31 储运温度:(-20 — +60)℃

1.32 储运湿度:相对湿度(10—85)%, 最大20g/m3

1.33 储运气压:(600—1200) hPa

1.34 外形尺寸:100mm X 250mm X 260mm (H × W × D)

1.35 重量:约3.2公斤

1.36 电离室:0.6cc指型防水Fammer电离室1个;0.125CC电离

室1个

1.37 电缆:20米TNC电缆1根

1.38 测量水箱30×30cm开口小水箱

2 二维电离室矩阵

2.1二维电离室矩阵

2.1.1*矩阵电离室数量:≥ 700 只

电离室间距:≤ 10.0 mm

测量面积:≥ 27 × 27 cm2

2.1.2电离室电离室电压:400V

电离室灵敏体积:≤ 0.125 cm3

电离室形状:通气立方形电离室

电离室室壁与中央电极为等效水材料

等中心处绝对剂量测量:≥0.125 cm3的电离室物理

测量。

厂家提供钴-60刻度参数

电离室矩阵与电气元件分离,避免辐射损伤。

2.1.3静电计独立的静电计通道数:≥ 700通道

重复性:≤±0.5%(按IEC60731方法)

线性:≤±0.5% 按IEC60731方法

长期稳定性:≤±1% 每年(阵列和阵列接口≤±

1% ,在1000Gy)

测量范围:剂量率----500mGy/min~8Gy/min

剂量----200mGy~1000Gy

零点漂移:≤1mGy/min

零点测量:软件自动执行

2.2调强验证软件

2.2.1调强分析功能----比较任意2组治疗数据,无论是来自资料计划系

统,二维矩阵或胶片

----三维剂量图分析、二维通量图分析功能

----γ系数法综合分析评估,红绿灯明确标识

----一维曲线、等剂量曲线、二维彩色、三维彩色地

形图显示

----感兴趣区设置,即感兴趣区内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功能,并打印统计报告

----提供列表功能输入多照射野

----能叠加等剂量线

---对照射野全域覆盖扫描

----提供全面的数据输出和打印功能

2.2.2测量设备兼容性----与二维矩阵电离室兼容

----与ViDar扫描仪兼容

----与平板扫描仪接口(TWAIN协议)兼容

2.2.3支持用户模体----通过模体设置功能,可以与用户拥有的任意调强

验证模体配合使用

2 .2.4TPS兼容性兼容所有常用计划系统的输入数据和图像

----DICOM RT 兼容

----RTOG兼容

3 机械&影像质控系统

3.1 MV- QA

MV线性比较(mm):0.1,0.2,0.5,1.0±0.025

MV ROI:9(4个立体的,4个对比,1个中心)

MV 尺寸(cm):12.7L X 10.2W X 2.5D

3.2 KV-QA

KV线性比较(mm):0.6,1.2,1.8,2.4±0.01

KV ROI:28(4个立体的,23个对比,1个中心)

KV 尺寸(cm):12.7L X 12.7W X 1.6D

3.3 射野验证

射野大小(cm):10X10;15X15

标记物数量(±0.1mm):56个(每个射野边缘7个)

尺寸(cm):17.8L X 17.8W X 0.6D

3.4 等中心验证

尺寸(cm):6.0 X 6.0 X6.0

球大小(mm):7.0

球中心精确度(mm):0.2

4固体水

4.1 体积----300 x 300 x 300 mm3

4.2 材料----RW3

4.3 测量深度----1 – 250 mm

4.4 密度----1.045g/cm3

4.5 电子密度----3.386×1023

4.6 测量能量范围----光子线:铯137(137Cs)至50 MV;

----电子线:1-50MeV

4.7 规格

4.7.1 10 mm厚板----29片

4.7.2 5 mm厚板----1 片

4.7.3 2 mm厚板----2 片

4.7.4 1 mm厚板----1 片

4.8厚度公差----±0.1mm

4.9 电离室适配器----2片,20 mm 厚,分别适配0.6cc,0.125cc电离

室(和电离室配套)

4.10 标准----遵循ICRU48号报告标准执行

4.11 配备便携箱

4.12 有机玻璃板20× 20× 3(2或2.5)cm

5晨检仪

5.1 检验装置

5.1.1 检测范围----用于加速器的日常QA,测量温度和气压、CAX

剂量,剂量率,平坦度,对称性,射线质

5.1.2 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可以储存在不易失效的内存中。内存中的数

据可以下载到PC中。

5.1.3 接口方式----TCP/IP协议LAN接口,USB和RS232接口。5.1.4 探头类型----全是电离室探头;

5.1.5 探头数目----13个空气电离室

5.1.6 设计----一体化设计的集成探测器,电子学部分和显示器

在同一个装置上;

5.1.7 远端使用----可自动判别射线;带有充电电池,可不用电源线。

5.1.8 权限管理----设备本身提供不同级别的权限管理功能

5.2 测量数据----剂量,剂量率,照射时间,温度和空气压力;5.2.1 能量范围的应用----(4~25)MV 光子线(4~25)MeV电子线;5.2.2 剂量率范围----(0.5~10)Gy/min;

5.2.3 响应----3.4nc/Gy;

5.2.4 灵敏体积----0.1cm3每个电离室;

5.2.5 照射野大小----(10x10) cm2, (20x20)cm2;

5.2.6 温度----(10~40)℃,(50~95)℉;

5.2.7 湿度----(10-80)%,max 20g/m3;

5.2.8 空气压力----(700-1060)hPa;显示

5.2.9 显示----集成的TFT彩色显示屏

5.2.10 电源的提供----可充电的电池;

5.2.11 外部尺寸(L x W x H)381mm x 263mm x 66mm;

5.2.12 重量 4.5kg;

5.3 软件配置----软件能够读取和分析有关加速器日常检测的所

有数据,如:对称性,平坦度,中心点剂量,能量,

照射时间,楔形板。

6等中心校准仪用于直线加速器和模拟定位机的日常质量控制的精度校准。

6.1功能所有激光定位灯的校准

6.1.1验证治疗头和治疗床旋转角度读数的准确性6.1.2验证光野和光阑读数的准确性

6.1.3机架、多叶光栅、治疗床校准

6.1.4机械等中心校准:治疗头和治疗床

6.1.5验证不同距离光距尺的准确性

6.1.6定位片摄片架校准

6.1.7验证不同大机架角度射野和光野的重合性

6.1.8照射野与光野一致性校准

6.1.9光野校准和读数器精确性校准

6.1.10多叶光栅角度读数精确性校准

6.1.11不同距离,光学距离指示器(ODI)精确性校准6.1.12验证治疗头、大机架和治疗床的射线等中心

6.2机械要求具有三个独自可调的调节脚和内置的水平度气泡标尺

6.2.1具有两个垂直支架支起旋转板和板子两端的定位钮6.2.2采用坚固的,精确机械加工的亚克利底板

6.2.3角度指示器窗口可以快速并准确地确认所选择的倾斜角度

6.2.4360°倾斜全方位调节,可进行10o正向锁定

6.2.510×12英寸普通装胶片设计的胶片插槽。

6.2.6采用63根直径为1.5mm的钨针,在15×15cm射野面积下精确地检查照射野与光野的一致性。

6.2.7具有精确刻度线,可以快速且方便地检查在不同多叶光栅角度下的光野。

7 移动激光定位灯

7.1 用途用于放射治疗患者的定位及复位

7.2 激光灯总数5个

7.3 固定式激光灯2个(Y方向)

7.4 可移动激光灯3个(X/Z方向)

7.5 激光发射器2个/每个灯

7.6 激光器类型2类

7.7 激光灯颜色配置红绿双光源

7.8 红光波长635nm

7.9 绿光波长532nm

7.10 移动激光灯可移动范围540mm

7.11 移动速度100-500mm/s

7.12 激光线长>3m(4m处)

7.13 激光线宽<1mm

7.14 定位精度≤±0.1mm

7.15 等中心精度≤±0.1mm

7.16 温度范围15℃~30℃(室温)

7.17 湿度范围20%-80%

7.18 电压范围AC100 V~240V

7.19 操作方式电脑控制

7.20 数据传输模式远程无线遥控

7.21 校准方式提供智能光敏感校准模体,配合校准软件完成自动

校准工作,无需人工调节。

(三)定位设备及耗材

1头部固定架(进口)2套仰卧位头架碳纤维

2头颈肩架(进口)2套碳纤维板

3高级腹板(进口)1套碳纤维

用于腹盆部肿瘤和妇科疾病,前列腺,直肠癌治疗的摆位固定系统,从CT成像时病人摆位到治疗过程中的体位固定

复位精确度达到小于3mm。

4体板(架)(进口)2套PVC材料

中间30×30cm方孔

5CT用平板床1套碳纤维板

(四)模室设备一套请列出产品明细

(五)放疗用膜具(1年用量)头膜、头肩膜、颈胸膜、胸腹膜、盆膜

(六)放射防护设备

1个人剂量仪6个用于监测X射线,直接读出个人剂量和个人剂量率

补偿G-M计数器,4位LED显示,

测量范围:0 ~99.9mSv(累积剂量)

0.01μSv/h~300mSv/h(剂量率)

精度:≤±30%

2巡测仪1台为环境水平巡测仪

测量范围:0.01~600μGy/h

能响:≤±20%(48KeV~3MeV)

误差:≤±15%

3固定监测仪1台--万年历悬挂式结构,美观,实用,G-M探测器通过

15m电缆与控制室墙上报警仪相连,在放射源出时

提供声光报警

--五档阈值可选:2.5、10、50,100、1000μSv/h

--剂量范围;

0.1μ/h ~10mSv /h(剂量率)

0.01μSv/h~60mSv/h(剂量率)

--相对误差:≤±20%

--可实时显示剂量率和累积剂量

--通过剂量院鉴定(含证书)

4防护铅衣、眼镜、手套等2套

(七)设备安装和机房办公区装

修该项目为一揽子交钥匙项目,中标商须完成设备整体安装、调试,包括机房改造装修、射线防护及办公区域装修。

电教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

电教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 根据县教育体育局在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安装、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及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明确学校及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细化任务,靠实责任,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设备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一、设备安装 模式一至少有一个环境(教学光盘播放教室);模式二至少有两个环境(一个教学光盘播放室,一个卫星教学收视室)。设备连线要正确,布线要规范,电力设备必须安全、可靠。全部设备全部安放在教室,有利于教学工作,决不能放在校长室或办公室。 二、设备管理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1)学校有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分管领导落实,职责分工明确;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纳入工作计划;每学期召开两次以上现代远程教育专题工作会议,解决实际问题(队伍有名单、会议有记录)。 (2)学校有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的考核方案,并纳入对教师的综合考核。 (3)经费投入能保证远程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2.建立健全各种必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3.各个教学环境必须做到“五防一帘”(防尘、防火、防盗、防潮、防触电、有窗帘)。门窗要坚固;电源插座要

安装牢固,并有明确防电标志保证用电安全;各种设备要有防尘机套,保证设备防尘遮光;各种设备要远离火源和强磁场,确保设备防火,防电磁干扰。 4.相关档案资料必须装订成册,并放在专门档案盒中存档。 5.各种制度要健全,除统一制订的制度外,各校要制订安全保卫制度等,并装框上墙。 6.各学校要严格按校长负责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校长为设备安装、管理和使用的第一责任人,由学校校长亲自抓、负总责,将各项任务分配到技术管理员等相关人员身上,落实责任,完善项目设施的安装、管理和使用,逐一查漏补缺,达到“三进一提高”(即设备进教室、应用进课表、使用进记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工作开展 1.使用有计划。每学期有计划、总结,计划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经验总结要求内容实在,事迹典型。 2.设备维护良好,无尘、无锈,室外设备定期检修,设备实行专人保管,专项使用。设备完好率100%。 3.严禁利用远教设备做与远教无关或下载非法资料;下载资源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4.文本资料、VCD(DVD)光盘及系统工具等软件资源,归类整理,妥善保管,建档有序,陈列整齐规范,借还方便,记录资料完整。

放射治疗设备——最全重点

放射治疗专业《放射治疗设备》试题集1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由一种或多种电离辐射的治疗方式组成的医学治疗。通俗的 讲,放射治疗就是利用放射源或各种医疗设备产生的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技 术,简称“放疗”。 2、放疗设备:利用原子核或人工装置产生射线治疗肿瘤的设备。 3、射线特性: 4、以钴-60做放射源,用γ射线杀伤癌细胞,对肿瘤实施治疗的装置。 5、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到较 高的能量应用于医学临床的装置。 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7、剂量监测系统: 指的是加速器本身具备的剂量测量及监控系统。 8、医用电子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的等中心原理:只要将患者的肿瘤中心置于等中心点 上,无论旋转机架、辐射头和治疗床处于什么角度,或作任何旋转,辐射野中心始终与肿瘤中心重合。 9、加速管特性:电子刚注入到加速管中时,动能约为10-40KeV,电子速度约为 v=0.17-0.37c;当加速到1-2MeV时,电子速度就达到v=0.94-0.98c,其后能量再增加,电子速度也不再增加多少了。 10、外照射(teletheraphy): 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人体某一部位 11、近距离照射(brachytherapy): 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 天然腔内进行照射。 12、射线中心轴: 13、照射野(A): 14、源皮距(SSD): 15、源瘤距(STD): 16、放射源(radioactive source): 活度与比活度都在规定水平上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物 质。 17、辐射源(radiation source): 放射治疗装置中能发射电离辐射的部件或放射源的统 称。 18、辐射束(radiation beam): 当辐射源可以看作点源时,由辐射源发出的、通过一个 立体角内空间范围的电离辐射通量,泄漏辐射和散射辐射不构成辐射束。 19、辐射束轴(radiation beam axis): 对于一个对称的辐射束,通过辐射源中心以及限 束装置两对有效边缘中分线交点的直线。 20、辐射野(radiation field): 与辐射束相交的一个平面内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辐射强度 超过某一比例或指定的水平。 21、剂量监测计数的定义是:剂量监测系统显示的,可以计算吸收剂量的计数。 22、计划设计:定义为确定一个治疗方案的全过程。传统上,它通常被理解为计算机 根据输入的患者治疗部位的解剖材料如外轮廓、靶区及重要组织和器官的轮廓及相 关组织的密度等,安排合适的射野(如体外照射)或合理布源(如近距离照射),包括使 用楔形滤过板、射野挡块或组织补偿器等进行剂量计算,得到所需要的剂量分布。 23、等中心: 二、填空

电教设备管理制度2009

电教设备管理制度--2009 为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设备能够正常的使用,无论设备使用简单还是复杂,但基本操作规范必须一样。 1.多媒体教室是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场所,有专人负责调度管理和维护。电教设备、器材及其它物品购到之后,要将发票、说明书、附件等用复印件交给技术部保管理与验收,并及时填写固定资产登记单和入库单。不经验收和造册登记,电教设备不得使用。 2.多媒体教室配有多媒体连网计算机、音响、多媒体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设备。除维护人员之外,任何个人不得对设备进行拆装,不得自行在计算机上装卸软件系统,需要多媒体教室设备的需经学校主管、技术部主管同意。 3.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应按教学计划及教务处课程安排,提前跟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联系,使用后请及时填写好使用登记表。 4.使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师应熟悉所使用设备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爱护设备,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的损坏。特别是液晶投影仪的开关必须严格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关机时不要断开电源)。 5.教师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者出现故障,要及时向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汇报,由管理人员检查确认后再向技术部维护人员提出维修申请,维修人员无法维修的再向学校主管汇报。 6.根据教学要求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系统的须向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再请维护人员进行安装。 7.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要按教学规范管理上课学生。注意保持教室的整洁。 8.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要定期做好室内的卫生工作,要定期给设备除尘,检查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如发现设备有问

题及时向技术部维护人员反映,维护人员应尽快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维护。 9、保管责任到人,每个分校或部门不得借用电教设备。平时使用时如有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检修。没备若属非正常损坏,必须追究责任、还要负责人承担。 10、投影仪低于8人时,不能使用投影仪,把课调到有电视机的教室,特殊情况必须向技术省申请,违反每次交学费50元。 多媒体设备使用标准与规范 1、投影仪设备在开机后不能马上关机(至少在5分钟后)才可断电源开关。 2、投影仪设备在使用前先观察设备的指示状态: 3、指示灯为绿色提示:表示设备正常 4、指示灯为黄色提示:表示设备需要维护 5、指示灯为红色提示:表示设备不正常,需要立即修理 6、指示灯为闪烁提示:表示设备正常,可以正常关机 7、设备出现异常现象,必须停止使用,并通知所在分校的负责人或分校长,分校长向厂商的售后服务联系和汇报技术省处理。

放射治疗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b9463425.html, 放射治疗发展 作者:史谭颂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2期 一、放射治疗是什么 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来破坏癌细胞,使其失去分裂的能力,来达到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放射治疗可以杀灭大部分肿瘤细胞,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命。据调查统计,约70%的癌症患者需要通过放射治疗治疗癌症,而大约有45%的癌症可以被治愈,其中通过手术治愈的有22%,通过放射治疗治愈的有18%,通 过化疗治愈的有5%。放射治疗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越来越明显,其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现在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放射疗法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很快。 二、放射治疗的科技革命 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并在1901年获得首届Nobel物理学奖,他的发现为医疗影像技术提供了基础。在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核素铀。在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核素镭,并首次提出“放射性”概念。并在1903年,贝克勒尔与居里夫妇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正是因为伦琴、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的开创性的发现,才有了现在的放射治疗。 在伦琴发现X射线一年后,一个参与了X射线研发的助手多次使用自己的手去检测X射线的输出,导致其出现皮肤溃疡并病变,所以开始出现多度使用X射线会导致身体癌变的观 念出现。但是在1899年,瑞典医生却用X射线治疗好了一例皮肤癌患者,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放射治疗技术进入热潮时期。到1906年的时候,人们发现电离辐射只对部分的病种和病例有效,而且放射治疗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损伤。因为当时放射治疗的设备不够先进,基本靠医生手工进行操作,所以对医疗人员也会造成辐射损伤。而且设备的不先进以及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一,导致无法准确测量电离辐射的质和量。所以,放射技术进入低潮时期。随着大量的动物试验,人们认识到细胞增殖能力越强,其放射敏感性也就越高,但细胞分化程度越大,其放射敏感性也就越低,这一概念是放射治疗的重要依据。在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有些放射治疗难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于是有的肿瘤医师开始考虑将两种作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但由于当时并没有很好的设备和理论支持,所以并没有成功。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高能放射线60钴治疗机及直线加速器得到了应用,提高了X线治疗机的能量,这才使得手术可以与放疗结合进行治疗,并且奠定了放射治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地位,同时延长了肿瘤患者的寿命,并使一部分患者能得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电教平台管理制度

电教工作计划 电教平台检查管理制度(试行) 班级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寿命与人为的操作与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为规范设备的使用、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特制定此电教平台检查制度。 1、设备检查项目有:电脑、投影、数码展台、功放、无线接收器、中控系统、总电源是否有关,平台卫生情况,是否有学生利用电教平台的各个插孔充电,是否有非允许使用时间内使用电教平台,是否有在用电教平台做其他的事情,如听音乐、玩游戏、看电影等。 2、设备检查时间:上午放学、下午放学(此两个时间段主要检查各设备电源有无关闭,电教平台是否有锁好)、全天任意课间时间随意抽查(此时间段主要检查各班级有无违规使用电教平台)。 3、设备检查人员安排:以楼层为单位,每层设立一位层长,负责收集本周内各班电教员的检查登记表,统计打分,并于下周周一上午前至交各年级办公室负责管理电教平台老师处。年级统计完后交德育处,由德育处扣除对当月该班的相关管理分数。同楼层间的电教员相互检查并登记好检查情况登记表,于每周五放学后交各楼层层长处。同楼层电教员互检采用循环式检查,如:高一年级,2楼有1-5班,1班的检查2班,2班的检查3班,3班的检查4班,4班的检查5班,5班的检查1班。 4、检查情况扣分与奖励设置:每班每周给定基础管理分10分,每天2分,每有一项检查不合格,扣0.2分/次,扣完为止。如果当周该班全部检查合格,可考虑适当给该班加管理分1-2分。 5、设立电教员奖励制度,以学期为单位,各年级选取30%的优秀电教员予以表彰,给予“优秀电教员”称号。 6、电教平台维修统一填写由信息中心提供的报修登记表,并交由信息中心存档,信息中心将根据报修登记表予以维修。 . 页脚内容1

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使用制度

logo XX公司 -- 无规矩不成方圆 精品公司企业制度,欢迎参使用 文档中文字均可以自行修改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使用制度

电教设备管理制度、使用制度 学校所有的电教设备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常用设备,它的完好程度决定了课堂电化教学能否正常进行。为了保证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电教设备的利用率,特制订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制度。 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 1、教室电教设备是学校开展电化教学的主要工具,不得用于其它活动。 2、教师应掌握各设备的使用方法(详见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前应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程度,使用时严格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操作,时刻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管理人员处理。 3、各班班主任为本班电教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如造成丢失或损坏,影响正常收看者,一学期超过两次,将视为教学事故。因违章操作造成人为损坏者要照章赔偿,学校将视情节轻重按照规章处理。 4、使用任何电教设备教师必须在场。同时播放影视资源之前,应尽早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早和电教室取得联系。任何学生不能擅自使用设备,更不能改变设备之间的连接线,

以免在给收看带来影响。 5、对设备定期清洁,清洁时要用干燥的抹布擦拭设备(注意防止静电),切忌用湿巾清洁,预防短路。对背投屏幕要用干燥的软巾轻轻擦拭或吹去表面灰尘,切忌用粗糙的抹布或用力擦拭,以免划伤屏幕。机柜后面不得堆放清洁工具和其他杂物,以免影响线路连接或造成危险。学校将定期检查,并将奖分或扣分,记入班级量化管理评分中。 6、老师所领取的录音机,要注意使用方法,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学生提拿和使用。平时做好防尘、防摔、防水的措施,防止人为的损坏,有什么问题及时通知电教室,造成人为破坏的要按章赔偿。 办公室电教设备、网站管理制度 1、按计算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正确开启、关闭计算机,以确保电脑使用安全。 2、校园网系统涉及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如有破坏和损坏,将给学校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禁止任意修改和删除校园网系统的文件和数据,不准随意改动计算机的系统设置。 3、不得随意安装或拆卸计算机的硬件或软件,不得让校外人员到办公室使用办公电脑。不得利用学校办公电脑在上班时间进行聊天、游戏、炒股,播放与教学无关影片等娱乐性活动。不下载与教学无关的软件,及时做好防毒防黄工作,遵循办公

学校班级电教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班级电教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电教设备是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媒体,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为了提高电教设备使用效率,保证电教设备安全、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的管理原则 班级电教设备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设备的日常维护 1.每个班级班主任为本班电教设备管理员。负责本班电教设备的维护,以及使用记录的填写。 2.每天上课的老师在下课时请务必及时将投影机等设备关闭,防止投影机的灯泡及视频展示台的镜头长时间工作受损。每天下午放学后,由班级电教管理人员把总电源切断。 3.卫生维护: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散热与使用,请各班级务必常期保持铁质讲桌里面的清洁。其中包括:键盘、电脑屏幕、主机、功放上不能有尘土,机柜里面不能留有垃圾等杂物。实物展台上不能放作业本等。)

4.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爱护电教设备,对于发现破坏、损坏电教设备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赔偿相应损失。 5.加强设备的安全防范工作。在使用电教设备中如出现安全意外情况,要立即切断电源,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马上报给学校电教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小组。 三、设备的维修与上报 1.每学期初电教室组织人员对班级电教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 2.如电教设备出现故障,请各班班主任或电教设备管理员及时与电教组负责人员联系,填写设备维修单。如需送厂商维修的,及时通知设备供应商。 3.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到电教器材室办理设备领用手续。每学期末,各班班主任把电教器材等设备归还电教器材室。每年6月底放假前,各班主任把投影机遥控器等设备上交资料室,办理归还手续。 向阳镇鱼亮子学校 2019年3月1日

电教管理制度

电教管理制度 中学电教治理制度 为保证电教场所内(计算机机房、语音室、多功能教室、课件制作室等)的设备和信息安全,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传播,确保安全,特作如下规定: 一、未经接受,严禁携带未经检查的软盘及光盘进出机房,上机操作和互相拷备,违者一律没收。 二、未经接受,严禁私自携带电教场所内的物品离开。 三、严禁任何人制作、复制、及试验病毒程序。严禁使用来历别明引发病毒传染或可能引起计算机病毒的软件。 四、发觉带有病毒的软件及计算机,要马上通知电教处技术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五、严禁任何人扫瞄、复制、制作、传播黄色站以及别健康内容。别得在校园及其联计算机上传送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反动资料等。 六、严禁任何人使用与业务无关的软件,重要的软件和数据要经常进行备份。 七、新安装软件时,要先检查是否带有病毒,确定无毒后再进行安装。 八、安装、复制、更换系统中相关软件时,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九、操作人员下班时,应关闭电教场所内的设备电源、关好门窗。 十、治理人员有责任做好防晒、防火、防电、防尘、防盗工作。 xx中学电教治理制度 电教治理系列制度 一、设备治理。 1.所有的电教设备要建立技术档案,分类编号登记,并装订成册。设备附件亦应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别得丢失、损坏,保证配套使用; 2.加强对电教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库房要注意通风、防尘、防霉、防潮、防锈,保持设备完好率; 3.设备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禁止带故障运行。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别要随便拆卸,应及时报告电教专职人员统一处理; 4.凡领用的设备应及时登记,领用人别能按期归还,亦应及时续期,学期结束时所有借出设备应归还集中保管。设备损坏,应视具体事情,赋予赔偿; 5.设备一律别外借。确因工作需要而外借的,实行有偿使用,办理有关手续经分管校长批准。 二、资料治理。 1.各类软件教材应实行科学治理、分类放置、规范编目、方便检索;要十分注意防火、防热、防湿、防磁、防尘、防压、防污染霉变、防虫蛀损坏;摆放整齐; 2.软件教材应本着积极收集、编制、开辟、引进的原则,别断丰富完善,保证教育教学需要;未经省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别得进入课堂使用; 3.软件教材名目印发各教研组或全体老师。常规软件教材分配到年级或由任课教师保管,方便使用。每学期收发一次,登记验收。其他软件教材使用时应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如发觉人为损坏或丢失,要照价赔偿; 4.严格软件治理,充分发挥使用效益,所有软件教材外借须经分管校长批准; 5.有版权的软件教材严禁复制。 三、大型、周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治理。 1.大型、周密、贵重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用的方法,由指定专职技术人员治理,专职技术治理人员拟定操作规程,填写使用及维修记录。对仪器的性能和指标进行定期校验、计量和定标,以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性能;

小学电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为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加快信息化发展,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大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力度,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计算机,为每一口教室安上了多媒体。每位教师都要将多媒体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手段,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特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管理、使用作如下规定。 1、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属于学校资产,管理权归学校,教师必须遵守本制度。 2、使用学校计算机者需向学校交管理押金800元,学校将专门存放财政专户,按制度规定应罚款的从押金中扣除;两年后使用者如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能规范操作,学校将退其押金。 3、教室内多媒体保管责任人是机器所在班的班主任,计算机使用教师是该计算机的保管责任人,保管责任人平时应对所用的计算机妥善保管,认真维护,凡设备丢失或者是人为损坏以及由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保管责任人要负全部的责任,除照价赔偿外,在本人押金中扣100元,扣量化分10分。 4、设备是为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服务的,教师要积极使用学校远教和局域网提供的素材、课件、教学资料等来制作课件等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设备使用率。学校每学期都要对每位老师使用网络资源服务与教学,电子备课等情况进行量化,并把量化成绩计入年度考核并进行奖励。 5、教职工工作期间不得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来进行任何的娱乐活动(包括玩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影电视、炒股、赌博)及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每违规一次扣其押金5元;严禁使用计算机在互联网上访问不健康信息、浏览不健康网站;不得利用办公计算机在各论坛上发表任何言论;不得利用网络披露他人隐私或进行人身攻击;一经发现,学校将给予口头警告、通报批评、记过等纪律处分并分别扣其押金20元、50元、100元,情节严重者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学校电教工作制度

金斗营中心小学学校电教工作制度 电教工作管理制度 1、学校电教工作由邓华英校长主管,成立学校电教工作中心(详见电教工作中心组织),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电教人员。 2、学校每期均有电教工作计划、总结。 3、积极开展电教理论、教学研究工作,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各项电教教学教研活动。 4、根据有关小学电教设备的配备标准,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学校电教设备建设,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利用率。 5、加强教师电教理论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电教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6、加强学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充实和运用,不断丰富电化教学软件资源。 电教设备使用管理、保养维修制度 1、对电教设备采取专任负责的方法进行使用与管理。 2、使用时要爱护设备,做到用前检查,用后保养,认真填写设备使用记录。 3、对电教设备不准随意动用和转借,需要动用和转借时需经主管领导批准。 4、对电教设备每月要定期维修保养一次,并做好记录,设备出现故障及时报告,严禁机器带病工作。不准擅自拆装。 5、电教设备要立财产帐和设备技术档案,发丢失和非正常损坏要查明原因,

追究责任。 6、电教设备的保养是一件经常性的工作,管理和使用人员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做好经常性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领导要定期检查和询问设备的保养情况。 7、对电教器材要经常、认真地做好清洁工作,每台设备应备有防护罩,防尘、防晒、防潮湿。对音像教7材要定期备份、及时装盒,放于通风干燥处,防止霉变。 8、经常检查和注意电教器材的运转情况,防止配件丢失,防止各种部件松动、损坏,防止不应有的磨擦,防止碰撞。 9、电教器材出现故障时,要立即关机,停止使用,并报请主管领导,请有专业技术人员来修理,切不可继续工作,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贵重设备损坏后,要由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检修,不可私自拆卸。 10、检修时要认真填写设备检修记录。检修记录要载入设备档案。 11、当电教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故障不能解决时,应做出明确技术鉴定,并迅速报告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作出决定,是否外修。 12、定期检查:电教管理人员每学期定期对电教设备维护大型检查二次,平时要随时根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维护。 “班班通”管理与维护制度 一、“班班通”设备保管 1、学校负责校园网的运行、调试、维护等工作,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保证“班班通”的正常运行。 2、班主任为“班班通”管理者,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班通”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班主任经常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汇报学校管理人员,以便及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如发现设备硬件损坏或丢失,应及

电教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

中小学班班通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县中小学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资源的作用,确保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班班通设备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设施,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师生 必须倍加爱护、按规定流程使用与操作,严禁挪用。 2、学校要配备班班通设备管理人员。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应认真检查相关设备的完好程度。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管理人员记录并针对情况处理。 3、教师要对设备精心维护。班主任为该班班班通设备的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班班通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班主任要经常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管理员,以便及时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如发现设备硬件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班级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应协助班主 任管理。 4、各班要指定一名班级信息管理员(班主任可指派一名品德优秀、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学生担任),负责检查班班通设备是否关闭,确保教师上课完毕设备立即关闭。保持多媒体讲台下地面的干燥;不得用硬物触及投影幕(交互平板或电子白板)、投影仪和电脑显示器,更不得击打与刻划投影幕(交互平板或电子白 板)、投影仪和电脑显示器等。 5、粉尘、不按程序操作、机器运转时受到震动是损害机器使用寿命的大敌。班主任必须对学生进行教育,未经教师允许学生不得乱动和使用各类设备,以免发生危险和设备损害。要保持教室内卫生,桌面洁净,减少粉尘,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保证多媒体讲台桌面干净、整洁,不乱放书本、杂物等。严禁将水杯、黑板擦 等物品摆放在多媒体讲桌上。 6、任课教师使用前应课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如需拷贝文件的应先进行杀毒处理,授课完毕后将文件删除。不使用外来磁盘、劣质光盘。使用完设备后,及时清理桌面、将电子笔等整理归位,再依次正常关闭投影仪、电脑主机等班班通设备,严禁直接关闭总电源;及时填好教师使用记录,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每天放学后,如果班主任不做检查,出现问题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每月底将教师使用记 录交学校教务处检查。

放射治疗进展

第四节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王绿化王颖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为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来自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报 告,国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城市恶性肿瘤之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病例 的80%,临床工。Ⅱ期病例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约为40%。遗憾的是可手术病例仅 占全部肺癌病例的20%。30%。约30%一40%的病人在确诊时为局部晚期,40%的病 人确诊时发现有远地转移。肺癌的治疗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手段,这是从事肿瘤临床工作 的各个专业的医师的共同认识。放射治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治疗由于专 业的特殊性,以及医学教育对放射治疗所涉及的不足(包括放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的 知识)。使得放射治疗的知识普及存在明显的缺陷。直接影响临床实践中综合治疗的有 效开展。本节将从不同方面讨论肺癌的放射治疗,希望不仅对从事放射治疗专业的同道狲—隅¨盏帮-临床肿瘤学进展 有参考价值,更希望能帮助从事肺癌治疗的非放射治疗专业的同道了解肺癌的放射治 疗。 一、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手段,与同样为局部治疗手段的外科手术相比,其适应范围更 为广泛,不仅能够用于局部病变的治疗(早期和局部晚期病例),对晚期病例,合理地 选择放射治疗,将能够获得满意的姑息治疗效果。 Scott Tyldesley等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53.6%病例在其病程的不同时期需要接受放射治疗,45.6%的病 例在首程治疗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而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中,64.3%的 病例需要接受放射治疗,45.9%的病例在首程治疗中接受放射治疗。不同期别的NSCLC 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同。工、Ⅱ期NSCLC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其中约20%~30%的早期 病例因合并内科疾病(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病人高龄或拒绝手术而选择放射治疗。 工、Ⅱ期接受手术的病例中,约15%因手术切缘阳性或术后复发而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在I}缶床Ⅲ期NSCLC中,可手术病例不足20%。80%的病例需要行放疗或放疗/化疗综合 治疗。对手术切除的Ⅲ期病例,放射治疗仍然作为术后治疗的指征。Ⅳ期NSCLC放射 治疗作为姑息治疗手段,65%的病例在其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是肿瘤(包括肺癌)的治疗模式,肿瘤病人能否获得最佳的治疗方案,仅 放射治疗科医师掌握肿瘤放射治疗指征是不够的,还需要肿瘤外科医师和肿瘤内科医师 熟知肿瘤放疗适应证。对放疗医师同样需要了解肿瘤外科和肿瘤内科的知识。 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仍然是早期NSCLC的首选治疗手段。I、Ⅱ期病例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 翠分别为53%~70%和48%~56%。然而,有部分早期病例因心肺功能差、合并其他 内科疾病或病人体弱而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病人拒绝手术治疗。临床经验认为,对这 组病人,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早期可手术的非 小细胞肺癌,精确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获得与手术治疗 相似的结果。 适形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显示放疗在早期NSCLC治疗 中的应用前景。Cheung和Mackillop等报道10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野(involved.field)照射的治疗结果,照射剂量为52.5120/4。中位生存期24个月,3年生存期35%,5年生存期16%。因此认为,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野照射能使部分病例获得治愈,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局部野照射的治疗技术可应用于不能适应手术的病例和因严重肺功能 不全不能耐受大野照射的病例。 Uematsu报道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T。一:N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

医用放射治疗设备新进展

医用放射治疗设备新进展 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 赵洪斌 王小韵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2号,100011 摘 要: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是利用放射线治疗各种肿瘤的临床方法。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是现代临床治疗肿瘤的三大手段。国际卫生组织(WTO)的统计数据表明:(1)70%左右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2)肿瘤治愈率45%中,手术治疗贡献为22%,放射治疗为18%,化疗为5%。因此,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近十几年,临床放射医学提出了避免照射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新要求,为适应临床医学的新要求,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代表的外照射放疗设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快速提升,设备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态势。概括总结其技术发展历程为: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常规放疗,90年代初的立体定向治疗,90年代中期的适形放射治疗,90年代末期的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以及当今的图象引导放射治疗。 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代表的国产放疗设备事业经过30年的磨砺,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际一流水准的产业化基地相继建成标志着国产放疗设备事业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1.放射治疗分类 (1) 按射线源类型分类 放射治疗使用的放射源主要有三类:①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α、β、γ射线;②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射线和电子束;③重离子加速器产生的质子束、中子束、π- 介子束和其它重粒子束等。 (2) 按照射方式不同分类 临床治疗上,上述放射源以三种基本照射方式进行治疗:①体外远距离照射(简称体外照射)(External Irradiation),放射源位于患者体外一定距离,集中照射身体某一部位,如图1所示; ②近距离照射(Brachytherapy),包括腔内照射、组织间照射等。将放射源密封后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如舌、鼻、咽、食管、宫颈等部位进行照射,如图2、3、4所示;③内照射(Internal Irradiation),是用液态放射性核素经口服或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这些核素被病变组织选择性吸收,对特定组织进行照射,如用碘-131治疗甲状腺癌、磷-32治疗癌性胸水等。内照射又称为内用核素治疗。 能够产生符合临床放射治疗要求的设备统称为放射治疗设备(The Equipment of Radiotherapy)。 图1 体外远距离照射(External Irradiation)

学校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学校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学校办公室、实验室、教室的电教设备、操场上的体育设施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常用设备,它的完好程度决定了课堂电化教学能否正常进行。为了保证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学校设备、设施的利用率,特制订管理制度如下: (一)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 1.教室电教设备是学校开展电化教学的主要工具,不得用于其它活动。 2.教师应掌握各设备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应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程度,使用时严格按设备的操作规范操作,时刻注意设备运转情况,如有问题,应产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管理人员处理。 3.各班班主任为本班电教设备的第一责任人,电视柜钥匙要班主任老师亲自保管,如造成丢失或损坏,影响正常收看者,一学期超过两次,将视为教学事故。因违章操作造成人为损坏及不良影响者要照章赔偿,学校将视其情节轻重扣发班主作当月奖金。 4.播放电视节目之前,应尽早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早和电教室取得联系。请各班同学不要打开电视,更不要改变设备之间的连接线,否则,当进行现场直播或转播其他节目源时,会给班级正常的教学带来影响。 5.对设备定期清洁,清洁时要用干燥的抹布擦拭电视机处壳,切忌用湿巾清洁,预防短路。对电视机屏幕要用干燥的软巾轻轻擦拭呀

吹去表面灰尘,切忌用粗糙的抹布或用国擦拭,以免划伤屏幕。电视柜后面不得堆放清洁工具和其他杂物,以免影响线路或造成危险。大队部将定期检查,并记入班级量化。 6.老师所领邓的悄音机,要注意使用方法,规范操作,尽量避免学生提拿和使用。平时做好防尘、防摔、防水的措施,防止人为的损坏,有什么问题及时通知电教室,造成人为破坏的要按章赔偿或扣发奖金。 (二)办公室电教设备、网站管理制度 1.按计算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振作,正确开启、关闭计算机,以确保电脑使用安全。 2.校园网系统涉及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如有破坏和损坏,将给学校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禁止任意修改和删除校园网系统(包括网站内容和FTP服务器上的内容)的文件和数据,不准随意改动计算机的系统设置。 3.不得随意安装或拆卸计算机的硬件或软件,不得让校处人员到办公室使用办公电脑。不得利用学校办公电脑在上班时间进行聊天、游戏、炒股,播放与教学无关影片等娱乐活动。不下载与教学无关的软件,及时做好防毒防黄工作,遵循办公电脑办公为主的原则。 4.为保证校园网的安全,人人都要预防计算机病毒,堵塞病毒传染渠道。尽量不使用外来软盘、光盘,即使使用也要先查杀病毒后,才能在校园网上使用。 (三)保护好学校体育设施

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管理制 度汇编 小学

目录 夏季电教设备使用 (4) 德育室管理制度 (4) 实验室管理制度 (4)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4) 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5) 仪器室管理制度 (6) 危险药品管理使用制度 (7) 实验室安全用电、防火、防盗安全措施 (7) 微机室管理制度 (7)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8) 小学仪器报损制度 (8) 小学实验仪器设备赔偿制度 (9) 小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借还制度 (9) 小学教学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10) 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制度 (10) 图书室管理制度 (11) 图书管理制度 (11) 图书借阅制度 (11) 图书遗失和损坏赔偿制度 (12) 小学卫生室使用管理制度 (12)

音乐教室管理制度 (13) 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3) 体育器材领用借用制度 (15) 体育器材赔偿制度 (15)

夏季电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一、学校电教设备不论是项目配发还是学校自购,均属国家财产,任何人不得转借、损坏或据为己有,如有损坏,照价赔偿,故意损坏,十倍处罚。 二、坚持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学生学习服务,严禁安装游戏或另做他用。 三、保持电脑的整洁,设备摆放有序,严禁拆分使用。 四、发现故障及时上报,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维修。 五、放学后,各办公室将联结的网线、电源等全部切断,防止因雷电造成电脑损坏。 六、电教设备使用按规定完成者,考核分为10分,每缺一次或不按规定使用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超出一次加2分。 德育室管理制度 为充分利用广播室、德育室,提高其使用效率,特对该室负责人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定期清扫仪器上的灰尘,并且作好防腐防蛀工作。 2、管理者使用仪器后,应作好登记工作。 3、随时清点维修已坏的仪器,以保证下次正常使用。 4、注意防火、防盗。 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要专人管理。注意防火、防雷电、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碎裂等,对各类仪器设备要经常维护,及时保养,确保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二、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要科学管理。仪器、器材等物品都应登记造册,摆放整齐。实验仪器、模型、标本、药品等,要分门别类,定橱定位,橱有编号,橱窗设卡,物卡一致,账卡相符。室内定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美观。 三、学生进入实验室要遵守纪律,不追逐打闹。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 四、每次实验后应及时收拾好有关仪器、器材,并作好使用情况记载。每天使用后要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水源。 五、借用实验仪器和器材等要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外借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六、实验前,学生应明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提醒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注意操作安全,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仪器,写好实验报告。 七、对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仪器、辐射材料、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当建立健全使用和管理制度,指定专人保管。 八、师生须自觉爱护实验室内的一切仪器、器材和设施,损坏照价赔偿,并作好记载。仪器、器材每学期清查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和增添登记工作。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加强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和最新进展_徐胜

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和最新进展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438)徐胜孟岩 现阶段,肿瘤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而手术、肿瘤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是目前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2008年统计资料表明,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已经达到了45%,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贡献率分别为22%、18%、5%,从这一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除手术治疗外,放射治疗已经发展成为局部治疗肿瘤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1]。现对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几种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分析其应用和进展,希望能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及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和医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能够准确勾画出人体内的实体肿瘤空间形状,在此基础上,临床放射治疗将剂量分布应吻合靶区形状的想法提了出来,常规放射治疗设备的圆形和矩形照射野逐渐退出医疗舞台,3D适形放射治疗设备随之被成功研制出来并在短时间内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直线加速器基础上增加双肺平均剂量(MDL)和相应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2]。运用3D-TPS对非共面不规则野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分次照射,多叶准直器调节截面形状,符合束流观视方向上得肿瘤靶区轮廓,可以运用直观射线束包裹肿瘤,使重要器官免受损伤,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靶区边缘剂量,使靶区剂量得到总体的提升,从而促进肿瘤局部控制率得到极大程度提升。运用3D TPS能够将精度在2%~3%范围的精确计划得出来,达到精确治疗肿瘤的目的,同时也要求医用直线加速器具有更为良好的运行效率[3]。2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及进展 三维适形放射技术保持了射野方向的剂量分布和靶区截面形状的统一,但是临床更希望在三维方向上保持高剂量去的剂量分布和靶区体积的统一,并且做到靶区内任一点的剂量等于处方剂量,这就要求束流调控方式能够运用到治疗设备中去,从而对X线束的方向和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或在固定野和旋转运动中运用动态多叶准直器实行调强,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靶区以外的组织剂量和受照体积[4-6]。随着CT、磁共振成像(MRI)、容积成像技术(VCAD)、加速器束流控制技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调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设备应运而生,使临床相关需要得到了有效的满足。该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首先在立体定向定位靶区时借助CT定位机等,然后在这些立体定向定位数据的基础上重建靶区三维图像,再依据临床要求的靶区三维剂量分布,将各射野方向上的二维强度调制函数计算出来,最后运用具有笔形束扫描方式的回旋加速器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该设备显著提升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但是需要有较长的治疗时间。 3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的应用及进展 在肿瘤治疗中,临床上为了更加精确病灶靶区,要求运用新技术有效控制呼吸造成的靶区空间位置移动。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在一段治疗时间内也会发生变化,图像引导能够自动检测、验证和调整呼吸、位置及肿瘤大小的变化,也就是所说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是有机结合直线加速器和MV级或kV级的X射线产生、图像实时获取及处理技术,也就是说将Cone Beam(锥形束)CT增加在常规加速器上,从而有效地实现图像引导放射 nativ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trial.Circulation,2002,106(7):798-803. [3]Sousa JE,Costa MA,Abizaid A,et al.Sirolimuseluting st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tent restenosis:a 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three-dimension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 Circulation,2003,107(1):24-27. [4]Park SJ,Shim WH,Ho DS,et al.A paclitaxel eluting st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restenosis.N Engl J Med,2003,348(16):1537-1545. [5]Perlman H,Luo Z,Krasinski K,et al.Adenovirus-mediated delivery of the gax transcription factor to rat carotid arteries in-hibits smooth muscle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Gene Ther,1999,6(5):758-763. [6]Ascher E,Scheinman M,Hingorani A,et al.Effect of p53ge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CTLA4Ig selective immunosuppression on prolonged neointima formation reduction in a rat model.Ann Vasc Surg,2000,14(4):385-392. [7]Lamfers ML,Lardenoye JH,de Vries MR,et al.In vivo sup- pression of restenosis in balloon-injured rat carotid artery by adenovirus-mediated gene transfer of the cell surface-directed plasmin inhibitor ATF BPTI.Gene Ther,2001,8(7):534-541. [8]金波,罗心平,施海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动物模型.心血管 病学进展,2005,26(B08):14-16. [9]Ikeno F,Buchbinder M,Yeung AC.Novel stent and delivery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bifurcation lesions:porcine coronary artery model.Cardiovasc Revasc Med,2007,8(1):38-42. [10]Schwartz RS,Edelman ER,Carter A,et al.Drug-eluting stents in preclinical studies:recommended evaluation from a consensus group.Circulation,2002,106(14):1867-1873. [11]蔡芙侠,史四季,丰慧艳.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出现低血压的原 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医学工程,2010,18(1):163. [12]李萍,马萍.探讨心血管介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控措 施.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9-30. (收稿日期:2013-03-12) 通信作者:孟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