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4 梅花魂》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4 梅花魂》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4 梅花魂》教案

教学

要求

1.会认“葬、腮”等12个生字,

会读“梅花魂、缕缕幽芳”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说出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3.领悟并学习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领悟并学习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

课时

2课时

1.会认“葬、腮”等12个生字,会读“梅花魂、缕缕幽芳”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出示梅花的图片,并配字幕: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在我国,梅花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篇课文,和作家陈慧瑛一起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板书:梅花魂)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理解课文题目。

(1)你能说说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指的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看到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怎样的崇高精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指名领读,全班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感知,弄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联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往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点出外祖父寄托在墨梅图和梅花中的爱国情怀。

四细读课文,了解事情

1. 课文主要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与外祖父有关的事,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思乡的句子时会情不自禁地落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他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地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2.从哪件事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十分爱惜?(从“我”不小心弄脏墨梅图,他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来)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适时让学生欣赏梅花的图片并朗读、感悟与梅花有关的古诗,引导学生在吟咏古诗时加深对梅花的认识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从梅花的秉性来了解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就很容易了。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并学习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多媒体。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课文描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2.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五件事,初步感受到这位漂泊他乡的华侨老人挚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并学习梅花的品格,深入体会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3.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感悟。(板书:引起下文)

二爱梅赞梅

1.珍爱梅花。

(1)小组交流:课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对墨梅图的珍爱)(板书: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偶尔摆弄古玩,老人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墨梅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外祖父的语言表现出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外祖父的行动表现出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4)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5)交流过渡:“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赞美梅花。

(1)小组交流:课文中的哪件事最能解答作者心中的疑问?(赠送墨梅图)(板书:赠送墨梅图)

(2)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

(3)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①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有哪几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具有梅花的品格)

②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这也是谁的秉性?(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③从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外祖父实际上是在赞美什么?(赞美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精神和不肯低头折节的气节)

④从“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一句中你感受到什

么?(这句话说出了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的目的——勉励外孙女保持这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和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三读“三哭”,悟真情

1.一哭。(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板书:读诗词落泪)

(2)你从外祖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读唐诗宋词”一句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表达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二哭。(学习第4~11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4~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难归而痛哭)

(2)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外祖父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三哭。(学习第14、15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14、15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送梅花手绢)

(2)你感受到了什么?(思乡却不能回国的痛苦,使外祖父仿佛老了许多)

(3)外祖父让“我”带回的只是一块手绢吗?(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不只是一块手绢,还有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心)

(4)指导朗读:读出一位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照应开头,点明中心) (板书:照应开头)

2.再读这段话,结合全文,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外祖父爱国思乡的几件事,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板书:眷恋祖国)

3.女生朗读课文的开头,男生接读课文的结尾。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本文以“梅花”为线索,开头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五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收集并朗读与思乡、爱国有关的诗词和文章,和同学分享。

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到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外祖父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难归而痛哭、赠送墨梅图、送梅花手绢这五件事,使我们感受到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到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引起下文

梅花魂眷恋祖国

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4.梅花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