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果皮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和评价
柑橘皮化学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综合化学实验------柑橘皮化学成分分析报告1、柑橘皮营养价值随着人类对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使得食品向自然、粗糙、低热值、低盐、低脂肪、符合原物、方便等方向发展,整个社会对营养食品越来越关注。
关于柑桔果皮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国内外资料都有较详尽的介绍,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巴西、日本、中国等国科学家在柑桔果皮的营养及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柑橘皮是柑橘果实加工后余留的最大比例副产品,其内含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以及磷、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其所含营养成分除氨基酸外,其余均高于果肉,尤其是富含具有一定生理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类黄酮等物质,使柑橘皮及其提取物具有多重生理功效。
2、设计思路3、实验目的(1)掌握水溶剂浸渍法提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
(2)掌握醇类回流法提取类黄酮成分。
(3)掌握水蒸气蒸馏提取香精油成分。
(4)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5)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金属离子。
(6)掌握紫外光谱法测定类黄酮含量。
(7)掌握建立GC混合物分离的色谱条件,并以外标法测定相关物质的含量。
1、柑橘皮有效成分的提取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化学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
(1)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实际工作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根据天然产物中各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用适当的方法将有效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
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渗透、扩散作用下,溶剂渗透入药材组织细胞内部,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的浓度差而产生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药材组织中,溶解可溶性成分,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如此反复,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即完成一次提取。
滤出此溶液,再加入新溶剂,使细胞内外产生新的浓度差,提取可继续进行,直至所需成分全部或大部分溶出。
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一种好的溶剂应对所提成分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很小。
柑桔皮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

柑桔皮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关键词】柑桔皮;,,总黄酮;,,提取;,,鉴别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柑桔植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柑桔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方法。
方法采用纯物理的工艺流程和分光光度法从柑桔皮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
结果测得柑桔皮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4.49%。
回收率为98.0%,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
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化学变化及污染,是提取柑桔皮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柑桔皮;总黄酮;提取;鉴别柑桔皮为芸香科植物橘树成熟果实的果皮,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柑桔树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栽培最广的果树,它四季长青,树枝优美。
柑桔果实全都是宝,其皮、肉都是正统的中药。
我国古代医学认为:柑桔皮性味辛、微温、无毒、入脾、肺经,有理气调中、燥湿消痰、行气导滞的功效,具有消炎,抗溃疡,抑菌及利胆等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和预防感冒、治疗胆结石、风湿性关节炎、还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胆固醇,减少心梗的发生,也可用于呕吐、腹泻、心腹气痛的治疗,以及抑制多种消化道肿瘤的生长、抗自由基等[1]。
现代医学证明[2]:柑桔皮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类、硫胺素、核黄素、膳食纤维等食用和药用成分,特别是黄酮类化合物在柑桔皮中的含量尤为丰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研究证明柑桔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2],为了充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我们对柑桔皮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及鉴别,本文方法未见文献报道,现将其过程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①市售新鲜的柑桔取其皮。
②试剂:95%乙醇AR;甲醇AR;三氯化铝AR;盐酸AR;氨水AR;正丁醇AR;冰醋酸AR;醋酸乙酯AR;镁粉AR;乙酸镁AR;氢氧化钠AR;亚硝酸钠AR;硝酸铝AR;芦丁标准品(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
③仪器设备:UV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DZF150小型真空恒温干燥箱(郑州长城科工贸易有限公司);802离心沉淀器(上海分析器械厂);ZFI型三用紫外线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
柑橘皮化学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 . .综合化学实验------柑橘皮化学成分分析报告一、实验背景1、柑橘皮营养价值随着人类对营养、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物质文明的迅速发展,使得食品向自然、粗糙、低热值、低盐、低脂肪、符合原物、方便等方向发展,整个社会对营养食品越来越关注。
关于柑桔果皮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国内外资料都有较详尽的介绍,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巴西、日本、中国等国科学家在柑桔果皮的营养及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柑橘皮是柑橘果实加工后余留的最大比例副产品,其内含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以及磷、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其所含营养成分除氨基酸外,其余均高于果肉,尤其是富含具有一定生理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类黄酮等物质,使柑橘皮及其提取物具有多重生理功效。
2、设计思路3、实验目的(1)掌握水溶剂浸渍法提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
(2)掌握醇类回流法提取类黄酮成分。
(3)掌握水蒸气蒸馏提取香精油成分。
(4)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5)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金属离子。
(6)掌握紫外光谱法测定类黄酮含量。
(7)掌握建立GC混合物分离的色谱条件,并以外标法测定相关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1、柑橘皮有效成分的提取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化学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
(1)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实际工作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根据天然产物中各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用适当的方法将有效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
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渗透、扩散作用下,溶剂渗透入药材组织细胞内部,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溶质的浓度差而产生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药材组织中,溶解可溶性成分,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如此反复,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即完成一次提取。
滤出此溶液,再加入新溶剂,使细胞内外产生新的浓度差,提取可继续进行,直至所需成分全部或大部分溶出。
果胶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柑橘果皮中的天然产物组份都有哪些2、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3、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4、学习果胶的检验方法和果胶软糖的制备方法二、实验原理果皮中含有大量的功能性物质,如香精油,果胶,类胡萝卜素,橙皮苷,柠檬苦素等等。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其主要用途是用作酸性食品的胶凝剂。
在果蔬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
原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可被甲基部分地酯化,并且以金属离子桥与多聚半乳糖醛酸分子残基上的游离羧基相连接。
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时这种金属离子桥被破坏,即得到可溶性果胶。
再进行纯化和干燥极为商品果胶。
甲氧基化的半乳糖醛酸残基数与半乳糖醛酸残基总数的比值称为甲基氧化度或酯化度。
果胶的胶凝强度的大小是果胶的重要质量标准之一。
影响胶凝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果胶的分子量及酯化度。
酯化度越大,胶凝强度越大,同时胶凝速度也加快。
一般果胶的酯化度在50%—75%之间。
本实验采用酸萃取,酒精沉淀这一种最简单的工艺路线来提取果胶。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仪器:烧杯(250ml),烧杯(50ml,500ml),电炉,纱布,电子天平,锥形瓶,胶头滴管,石棉网,PH试纸,玻璃棒,温度计,恒温水浴锅,蒸发皿,表面皿,洗瓶试剂:柑橘皮,0.25%~0.3%HCL溶液,1%氨水,95%乙醇,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蜂蜜四、实验步骤1、原材料处理称取新鲜柑橘皮40g用水漂洗干净后,于250ml烧杯中加水约120ml,加热到90℃,保持10分钟。
取出用水冲洗后切成尺寸约1cm大小的颗粒,在250ml烧杯中用50~60℃的热水漂洗,直至漂洗水为白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2、酸法萃取将洗净的果皮放入锥形瓶中,加水50~60ml,加0.25%~0.3%的HCl调节PH 值在2.0~2.5之间(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滴于PH试纸上,与比色卡对比)。
用保鲜膜封口后放入恒温水浴箱(温度设置为90℃左右),提取1h。
隔一段时间测量PH值,并及时不断补充水分和盐酸。
野生柑橘果皮渣有效成分的提取

后用 清水 浸泡备 用 。
科柑橘亚科柑橘族柑橘亚族的一群植物。 我国是产
橘 大 国, 柑 橘加 工后废渣 占果实质量 的2 5 % ~5 0 %, 且含 有 丰 富的碳 水化 合 物 、 脂肪、 维 生 素、 氨 基 酸 和矿物质等 营养 成分。 但 我 国对柑 橘废渣 利用较 多作 为废 弃 物处 理 , 这 样不 仅污染 环境 , 而且 造 成 可利用 资源 的浪费 。 实 验 以江汉平原 广泛分布 的一 果 胶、 类黄 酮等 有效 物质 方面进 行综 合 利用 。 这 对
1 . 3 . 1 . 2成 浆 : 采 用 捣 碎 机 将 皱 皮 柑 皮 囊 捣 碎 成 泥状, 然 后添 加 适 量水 , 并用 间 隙分 别 为0 . 1 mm、
种野生柑橘一 皱皮柑为材料, 从制作果丹皮和提取 0 . 5 mm、 l mm 和2 mm的胶体磨逐 步将皱 皮柑皮 囊泥 磨成颗粒粒径小于1 0 0  ̄ m 的皱皮柑皮囊浆料。
p o l l u t i o n . T h i s a r t i c l et h e J i a n g h a nP l a n wi i d e l yd is t r i b u t e dwi l dc i t u s— r Co c k l eKo m ma t e ia r l i sp t e e l s l a ga n do he t r wa s t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u i t l i z a i t o n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e x t r a c t e d p e c t n i a n d f l a v o n o i d s , y i e l d s we r e : 2 5 . 6 5 %
食品中桔橙皮苷的提取与应用探究

食品中桔橙皮苷的提取与应用探究桔橙是一种常见的水果,维生素C含量高,味道酸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让我们的味蕾得到满足,桔橙还有令人惊喜的好处。
桔橙皮中含有一种重要的成分——桔橙皮苷,它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的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探讨桔橙皮苷的提取与应用。
桔橙皮苷是何物?桔橙皮苷,也被称为柑橘苷(Hesperidin),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桔橙等柑橘类水果的皮和果肉中。
它具有丰富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提取桔橙皮苷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溶剂萃取、超声波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等。
其中,溶剂萃取是一种较为成熟和常用的方法。
首先,将桔橙皮粉末与某种适合的溶剂进行浸泡,使其与桔橙皮苷发生相互作用,溶解出目标化合物。
然后,通过蒸馏或浓缩,将溶液中的溶剂去除,得到纯净的桔橙皮苷。
桔橙皮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桔橙皮苷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预防和延缓氧化过程,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
其次,桔橙皮苷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另外,桔橙皮苷还具有抗肿瘤活性,它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癌症具有潜在的效果。
除了以上的保健功能外,桔橙皮苷还可以用于食品工业。
由于其抗氧化性和抗菌性,桔橙皮苷可以用作食品的天然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同时,桔橙皮苷还可以用于食品的调味和增香,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让人们享受更好的美食体验。
此外,桔橙皮苷在医药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被用于制备抗过敏和抗炎药物,可以缓解过敏反应和炎症疾病。
此外,桔橙皮苷还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它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桔橙皮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能。
通过适当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纯净的桔橙皮苷,进而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
桔皮黄色素是从桔皮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色素

桔皮中天然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摘要:我国拥有丰富的桔子资源。
许多桔子饮料和酒工业加工中存在着大量废弃的桔皮残渣,因此从废弃的桔皮中提取天然色素可以充分利用废弃资源。
而且成本低,效益高。
本实验的目的为研究提取桔皮中黄色素的最佳条件,各因素对桔皮色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桔皮黄色素水溶性好,最佳提取剂为50%的乙醇(pH=6)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70nm,在80~100℃的温度下,料液比为1:6,加热80~100min时提取率最高。
蔗糖,Vc和苯甲酸钠对色素有褪色作用。
对光、热耐受性强。
当pH 为2~10 时, 色素稳定; 桔皮色素对于 Na+,K+ , Ca2+金属离子的作用不显著, 但对Fe2+,Zn2+ 较敏感; 色素有较好的耐还原能力, 耐氧化能力较差, 加入食品添加剂, 无变色反应,只适用于碱性食品中。
关键词:桔皮黄色素; 天然色素; 稳定性前言目前,市场上许多食品还使用人工合成的色素,合成色素虽然色泽鲜艳,性质稳定,但对人体健康有害也是不争的事实[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合成色素被天然色素所完全取代是大势所趋,因为天然色素不但使用安全可靠,且具有相当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作用而倍受人们的推崇。
多方面开发、研究和应用天然色素,对保证人类的健康和发展绿色食品工业都是十分重要的。
桔皮黄色素是从桔皮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植物色素。
它可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及化妆品着色,在世界许多国家己被使用。
天然桔黄素与化学合成法生产的桔黄素相比,具有安全性高、着色逼真、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等优点,除此还具有营养与疗效功能,可作为提高食品、饮料营养成分与保健作用的添加剂。
经检测表明桔皮色素中含有丰富的Ca、P、Fe、Zn等矿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骨骼的形成,生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全球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化学合成色素的警惕,合成色素的应用正逐步受到限制,我国目前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规定婴儿代乳食品,不准添加合成色素。
柑桔果皮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和评价

实验综述:果胶背景:柑桔皮是柑桔果实加工后余留的最多的副产品,其内含丰富的果胶、橘皮黄色素、天然香精油以及磷、钙、铁、锌等微量元素。
此外柑桔皮中还具有一定生理活性成分如维生素C、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等物质,使柑桔皮及其提取物具有多重生理功效。
此次实验主要针对柑桔皮中的果胶进行提取评价。
那果胶有哪些理化性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果胶的定义1果胶(Pectin),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主要存在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是植物细胞间质的重要成分。
果胶沉积于初生细胞壁和细胞间层,在初生壁中与不同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微纤丝以及某些伸展蛋白(extensin)相互交联,使各种细胞组织结构坚硬,表现出固有的形态,为内部细胞的支撑物质。
果胶也是一种天然的食物添加剂,为制造果酱、果冻等的原料。
二、果胶的理化性质22.1果胶的分子结构果胶是一种以线性多糖为主,含有从几百到一千多个糖元形成的链状结构,平均分子量从大约50000到150000,Pka值为3.5。
果胶主链分子的基本成分是D-半乳糖醛酸,还有一些天然中性糖如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等也存在于果胶中。
D-半乳糖醛酸单元是连在一起的,即果胶是由D-半乳糖醛酸残基经糖苷键相连接聚合而成的酸性大分子多糖,且半乳糖醛酸C-6上的羧基有许多是甲酯化的形式,未甲酯化的残留羧基则以游离酸形式以钾、钠、铵、钙盐形式存在。
果胶分子量大小、甲酯化程度和带有其它基团的多少不但取决于原料,还与提取工艺条件有关。
整个果胶分子中含半乳糖醛酸的百分比称为半乳糖醛酸含量,可反映果胶的纯度。
作为食品添加剂,果胶中半乳糖醛酸的最小含量限定为65%。
果胶分子中酯化的半乳糖醛酸与总半乳糖醛酸之比称为酯化度(DE),酰胺化果胶的酰胺化度(DA)则表示酰胺化的半乳糖单体占总半乳糖醛酸的百分比。
按照规定,果胶的酰胺化度不超过25%。
2.2果胶的粉末特性果胶为白色至黄褐色粉末,醇析商业果胶的颜色较浅,经铝盐沉淀的果胶有时是黄绿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柑橘果皮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和评价
实
验
报
告
柑橘果皮中天然产物的提取和评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柑橘果皮中的天然产物组份都有哪些;
2.了解果胶的性质和提取原理;
3.掌握果胶的提取工艺;
4.学习果胶的检验方法和果酱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果胶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例如苹果(以湿品计)中含量为0.7-1.5%,蔬菜中则以南瓜中含量最多,含7%-17%。
其主要用途是用作酸性食品的胶凝剂。
目前果酱、果子冻、桔子果冻仍然是世界上果胶的主要产品。
但随着果胶在了业上作为胶凝剂、增调剂以及保护胶体等用途的发展,用以制果酱的果胶的百分数必然减少。
果胶是一种每个分子含有几百到几干个结构单元的线性多糖,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0000-180000之间,其基本结构是以α—l,4苷链结合的聚半乳糖醛酸,在聚半乳糖醛酸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剩余的部分与钾、钠或铵等离子结合。
高甲氧基化果胶分子的部分链节如下:
在果蔬中果胶多数以原果胶存在。
原果胶中,聚半乳糖醛酸可被甲基部分地酯化,
并且以金属离子桥(特别是钙离子)与多聚半乳糖醛酸分子残基上的游离羧基相连结。
其
结构为:
原果胶不溶于水,用酸水解时这种金属离子桥(离子键)被破坏,即得到可溶性果胶。
再进行纯化和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果皮中含大量的功能性物质,如香精油、果胶、类胡萝卜素、橙皮苷、柠檬素等等。
果胶是一组聚半乳糖醛酸,是由半乳糖醛酸组成的多糖混合物,它含有许多甲基化的果胶酸。
天然果胶是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的形态广泛分布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叶中的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是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伴随纤维素而存在。
它具有水溶性,工业上即可分离,其分子量约5万一30万。
在适宜条件下其溶液能形成凝胶和部分发生甲氧基化(甲酯化,也就是形成甲醇酯),其主要成分是部分甲酯化的a(l,4)一D一聚半乳糖醛酸。
在可食的植物中,有许多蔬菜、水果含有果胶。
柑橘、柠檬、柚子等果皮中约含30%果胶,是果胶的最丰富来源。
柑桔为芸香科柑桔属,其产量居于水果之首。
而柑桔皮约占柑桔果重的20%,其中果胶含量约为30%。
目前,柑桔皮除少量药用外,大从柑桔皮中提取的果胶不仅是对柑桔皮的“废物利用”,可解决废物处理问题,还可提高柑桔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是柑桔综合利用的很好途径。
果胶的提取主要采用传统的无机酸提取法(酸法萃取)。
该法的原理是是利用果胶在稀酸溶液中能水解,将果皮中的原果胶质水解为溶性果胶,从而使果胶转到水相中,生成可溶于水的果胶。
然后在分离出果胶。
提取液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后,得到的是粗果胶液,还需进一步纯化沉淀,本实验采用醇沉淀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果胶不溶于醇类有机溶剂的特点,将大量的醇加入到果胶的水溶液中,形成醇—水混合溶剂将果胶沉淀出来,一般将果胶提取液进行浓缩,再添加60 %的异丙醇或乙醇,使果胶沉淀,然后离心得到果胶沉淀物,用更高些浓度的异丙醇或乙醇洗涤沉淀数次,再进行干燥、粉碎即可。
三、主要仪器试剂:
烧杯(100、250ml),电炉,纱布,电子天平,锥形瓶,胶头滴管,石棉网,PH试纸,玻璃棒,温度计,恒温水浴锅,蒸发皿,表面皿,洗瓶
柑橘皮,0.1mol/L HCL溶液,1%氨水,95%乙醇果冻柠檬酸柠檬酸钠蜂蜜白砂糖
四、实验步骤:
1.原材料预处理
称取新鲜柑橘皮39.91g用水漂洗干净后,于250ml烧杯中加水约120ml,加热到90℃②,保持10分钟。
取出用水冲洗后切成尺寸约1cm大小的颗粒,在250ml烧杯中用50~60℃的热水漂洗,漂洗十次左右,直至漂洗水为白色,果皮无异味为止。
2.酸法萃取
将洗净的果皮放入锥形瓶中,加水50~60ml,加0.01mol/L的HCL调节PH值在2.0~2.5之间(用玻璃棒沾取少量溶液滴于PH试纸上,与比色卡对比)。
用保鲜膜封口④后放入恒温水浴箱(温度设置为90℃左右),提取1h。
隔一段时间测量PH值,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盐酸。
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
3.酒精沉淀
溶液冷却后,用1%稀氨水调PH 3~4,在不断搅拌下加入95%乙醇,按果胶:乙醇=1:1.3(体积比)的量加入,使混合液中酒精浓度达50%~60%,然后静置15min,让果胶沉淀完全。
用四层纱布滤取果胶,酒精废液回收。
4.干燥
将果胶置于表面皿上,用恒温水浴箱干燥,称重,计算产量。
5.色素提取
称取柑橘皮5.24g,清洗剪碎后放入锥形瓶中,在90°C水浴中加热10min后,加20ml乙醇,用保鲜膜封口,50~60℃恒温水域1h。
将溶液抽滤,滤液置于蒸发皿中,于恒温水浴箱内蒸至含少量水分备用。
6.制作果胶软糖
在小烧杯中加入5g白砂糖,0.1g柠檬酸,0.1g柠檬酸钠在水浴锅上加热至固体颗粒完全溶化,加入一小勺蜂蜜,加热至沸腾后加入适量的果胶,至果胶完全溶解后,冷却一段时间,倒入果冻盒中静置并用保鲜膜密封。
五、数据处理:
称重后得到果胶3.94g
产品描述:浅黄色弹性透明固体
按照配方1计算得到制作果胶软糖所需原料的质量如下表:
柠檬酸/g 柠檬酸钠/g 砂糖/g
0.08 0.11 7.51
果胶产率: 3.94/39.91×100%=9.87%
六、实验小结:
1.用清水处理柑橘皮主要是为了除去泥土杂质和施用的农药化肥等。
2.加热柑橘皮的目的是灭酶,以防果胶发生酶解。
3.漂洗的目的主要是除去色素等,以免影响果胶的色泽和质量。
为了提高漂洗的效
率和效果,将果皮颗粒转裹在四层纱布里漂洗,每次漂洗都要挤压干再在进行下一次漂洗。
4.保鲜膜封口是为了防止加热造成水分和盐酸的挥发,进而引起PH值的变化。
5. pH太小时,可以使提取时间缩短,但破坏了果胶的结构且过滤时易随溶液而滤掉,
使产品的收率降低,同时也使果胶色泽加深,pH 值不断增大,提取液中果胶的含量也随之增高,而pH过大时,又因反应条件过于缓和,提取时间将会延长,导致果胶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果胶酸,使产率下降。
七、思考与讨论:
产率低的原因可能是:
1.在酸法萃取的步骤中,加水偏少,未能使全部果胶溶解出来。
2.PH调节耗时较长,有可能在PH偏大的情况下就开始提取。
3.过滤的时候未过滤完全,在残渣中残留部分果胶,使产率较低。
4.实验所用柑橘成熟后保存时间过长,部分果胶已经分解。
5.在将果胶蒸干的过程中,部分果胶粘在表面皿壁上。
八、实验分工
王静:原材料处理—漂洗;纱布过滤;酒精沉淀;色素提取—恒温水域提取;色素提取—抽滤;加热,加入蜂蜜;洗刷仪器。
杨兴兴:将橘皮切成尺寸约1cm大小的颗粒;水域加热,调节PH;纱布过滤;色素提取—恒温水域提取;称取白砂糖,柠檬酸,柠檬酸钠;洗刷仪器。
王鹏飞:称取橘皮;将橘皮切成尺寸约1cm大小的颗粒;干燥,称重;色素提取—水域加热;洗刷仪器。
产品图片:
果胶沉淀
产品
果冻 色素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