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技术经济学6270试题及答案

历年技术经济学6270试题及答案
历年技术经济学6270试题及答案

文档鉴赏

2007年10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 试卷 (课程代码:62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关于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先递减后递增

B. 一直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先递减后不变 2. 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B. 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C. 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D. 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3. 单项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

A. 上凸形态

B. 下凹形态

C. 直线

D. 无法确定

4. 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和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以推断全体的调查法,称为( )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典型调查

5. 某改良水稻产值为26000元,种植面积为40公顷,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9000元,其中生产费用为5000元,则单位面积

的净产值为( )

A. 425元/公顷

B. 525元/公顷

C. 600元/公顷

D. 1000元/公顷

6. 某工厂生产一种新产品,其产品收入为120万元,消耗的总成本为40万元,占用的资金总额为60万元,则资金占用盈利

率为( )

A. 133%

B. 150%

C. 200%

D. 300%

7. 对未实施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估算,并进行对比优选的一般分析方法是( ) A. 比较分析法 B. 试算分析法 C. 连环替代法 D. 综合评分法 8. 喷灌和滴灌技术具有可比性,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可比性原则?( ) A. 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B. 资源的可比性 C. 技术功能的可比性 D. 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9. 某生产函数为2

94y x x =-,当2x =时,其平均产量为( ) A. 14 B. 25 C. 26 D. 28 10. 根据生产函数三阶段理论,总产量最大的条件是

A. MPP=0,AP P >0

B. APP=MP P ≠0

C. APP=0

D. MP P >APP

11. 已知生产可能性曲线函数为2

121002y y =-,若210y =,则在该点产品2y 替代1y 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A. -20 B. -36 C. -40 D. -50

12. 下列生产函数中,存在比例经济的表达式是( )

A. 0.70.10.2123Y aX X X =

B. 0.30.1

12Y aX X -=

C. 0.40.70.3123Y aX X X -=

D. 0.60.8

12Y aX X = 13. 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卖

B. 农业技术市场的中介

C. 农业技术贸易的手段和条件

D.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者

14. 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140分,该技术的参照技术评分为100分,价格为20万元。若该新技术的供方希望决定参与市

场竞争,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应( )

A. 在28万元以上

B. 应等于28万元

C. 应在28万元以下

D. 无法确定 15.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提是( )

A. 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

B. 市场需求条件

C. 规模化生产

D. 网络化营销

16. 某一绿色蔬菜培育技术在有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60万元,该成果科研费用为20万元,科研成果的推广费用为8万元,

使用该成果新增生产费用为15万元,成果研制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所占的份额系数为0.6,则该技术的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

A. 195%

B. 180%

C. 150%

D. 139%

17. 对于具备较强科研开发能力,主要科技成果能直接进入市场并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科研单位可采用哪种 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

A. 科研、开发经营型

B. 科企联合型

C. 科技企业型

D. 进入企业集团 18. 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

A. 科学决策率

B. 农民得益率

C. 优质产品率

D. 科技成果转化率 19. 一般而言,地多人少的区域适宜采用的技术进步路线为( )

A. 资金节约型

B. 中性技术进步型

C. 劳动节约型

D. 土地节约型 20. 农业科技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

A. 科研开发体系

B. 技术推广体系

C. 人才培训体系

D. 政策法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至少有两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

分)

21. 技术具有的属性有( )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多元属性

D. 单元属性

E. 中介属性

22. 关于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

A. 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B. 资源的再生性与绝对性

C. 资源的储藏性与流失性

D. 资源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E. 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

23. 具有流失性特征的农业生产资源有( )

文档鉴赏

A. 时间

B. 饲料

C. 劳动力

D. 农机具

E. 化肥

24. 当生产弹性EP 值大于1时,则有( )

A. MP P >APP

B. APP 上升

C. MP P <APP

D. 总产量上升

E.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25. 农业技术商品寿命周期的阶段包括( )

A. 生长阶段

B. 孕育阶段

C. 成长阶段

D. 衰退阶段

E. 成熟阶段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26. 在经济增长中,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的数量表示。( ) 27. 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取决于总体中各部分要素的平均能力值。( ) 28. 经济临界点是指在可行性区间内最符合经济目标的某一具体数值。( ) 29. 在分组比较法中,若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组距越小越准确。( )

30. 资源的精确边际替代率的几何含义为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 31. 农业生产函数表明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 )

32. 如果以技术商品的销售收入最大化为目标,提高价格对目标有负作用,则该技术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大于 1( )

33. 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范围是在农业领域中实现的一次性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果。( ) 34. 土地节约型技术通常是通过生物技术进步实现的。(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 投资总收益率 36. 等成本线 37. 规模经济

38. 科技成果相对经济效益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 简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主要特点。 40. 制定农业技术政策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 甲、乙两个地区,生产A 、B 两种农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见下表(单位:元)。 根据比较优势法,甲、乙两地应如何进行专业化分工?

42. 根据某农产品与某肥料施用量之间的试验数据建立的生产函数为:231

52y x x =-,计算:

(1)当化肥投入量为2单位时,求化肥投入的产出弹性。

(2)化肥投入多少,可取得最大产量?

43. 某地区过去10年的农业生产函数表达式为:0.20.30.50.6

12325t y e x x x = 式中:y :农业总收入(万元)

t :表示时间,为1,……,10 1x :表示土地播种面积(千公顷) 2x :表示农业劳动力(万人) 3x :表示农业生产费用(万元)

其中,农业总收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0%,土地平均播种面积14x =万公顷,平均农业劳动力212x =万人,平均农业

生产费用326x =万元,农业平均收入y=1250万元。

计算:该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综合要素生产率。

2007年10月技术经济学部分试题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5. CBACB 6-10. ABCAA 11-15. CDDCB 16-20. BCDCB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E 22. ACDE 23. AC 24. ABD 25. ACDE 三、判断改错题。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文档鉴赏

32. √ 33. × 34. × 六、计算题。

42. (1)化肥投入产生弹性 23(10)2x y y x dy x x y

e x x x x y dx y y x ??=

=?=?=-??? 当X=2时, 22332227

(1022)(206)()1412204)1645222x e =?-??=-=?=-?-?

(2)y 有最大产量 即 '2

301002y x x =?-= 得 1203x =,20x =(舍去)

2008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 试卷 (课程代码 06270)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是指技术、经济和 【 】 A.农业 B.计量 C.科学 D.数据

2.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 【 】 A.国际和国家水平 B.企业、事业单位水平 C.部门、地区水平 D.农户水平

3.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资源报酬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 】 A.一直递增 B.先递减后递增 C.先递增后递减 D.一直递减

4.在下列资源中,属于流失性资源的是 【 】 A.饲料 B.劳动力 C.化肥 D.种子

5.某种资源投入增加,产品产量以不断增加的比例增加,这称为 【 】 A.资源报酬递减 B.资源报酬递增 C.资源报酬固定 D.资源报酬平衡

6.为提高经济效果,可采用的途径是 【 】 A.在劳动耗费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成果量 B.在劳动耗费量增加的同时,劳动成果量减少 C.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成果量 D.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耗费量

7.某项生产中投入固定资金10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可获得产值25万元,则资金占用产值率为

【 】

A.200%

B.166.7%

C.55%

D.1.66%

8.选择课题项目时,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成果可以计量、工作责任可以明确和 【 】 A.完成时间较长 B.完成时间较短 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完成时间无限制

9.具有预测性和严密科学性特点的一般分析法是 【 】 A.综合评分法 B.试算分析法 C.连环替代法 D.比较分析法

10.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Y 1和Y 2,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Y 1=18,Y 2=24,变为Y 1=22,Y 2=20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

F 2代替F 1的平均边际替代率为 【 】 A.-1 B.-2 C.-3 D.-4.5

11.当MPP=4,APP=8,则E P 等于 【 】 A.2 B.1.5 C.0.5 D.0.25

12.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小于1%,这种情况称为 【 】 A.固定比例报酬 B.规模经济 C.比例经济 D.比例不经济

13.已知生产函数为y=9x 1-2x 12+8x 2-x 22,当x 1=1,x 2=2时,资源x 2替代资源x 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 A 、固定比例报酬 B.规模经济 C.比例经济 D.比例不经济

14.一般农业技术商品价格与农业技术商品价格转让次数呈 【 】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无相关关系 D.无法确定

15.关于专利和技术诀窍描述正确的是 【 】 A.专利是公开的,技术诀窍是秘密的 B.专利为非知识产权,技术诀窍是知识产权 C.专利和技术诀窍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 D.专利和技术诀窍都受法律保护

16.某技术员发现,每小时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是10单元,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5,则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 】 A.2 B.5 C.10 D.50

17.某良种改良方案在有效使用期间可获得新増纯效益为6600万元,使用过程中投入科研费50万元,推广费20万元,新增

生产费用3500万元,则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 】 A.185% B.156% C.150% D.89%

18.以何种方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农业政策管理发展的趋势? 【 】 A.法律 B.计划 C.文件 D.措施

19.适宜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国家是 【 】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日本

20.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0.9K 0.6L 0.8,其中K 、L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则函数式中0.6是表示【 】 A.资本的产出弹性 B.资本和劳动的转换系数 C.年技术进步的平均变动率 D.资金对劳动力的边际替代率

文档鉴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指标中用来表示技术转化的中间效果的指标有【】

A.肥料利用率

B.全价饲料转化效率

C.种子发芽率

D.单位化增产率

E.农机作业合格率

22.比较分析法一般应用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指标的对比与评价,包括【】

A.规模

B.水平

C.速度

D.结构

E.效益

23.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构成的要素包括【】

A.成果条件

B.产品结构条件

C.生产条件

D.市场条件

E.推广条件

24.关于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A.多产业多层次的整体性特征

B.适用性特征

C.综合性特征

D.非公益性特征

E.地域性特征

25.关于中性技术进步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表现为节约资金

B.同比例减少了资本、劳动与土地的投入量

C.一般表现为节约劳动力

D.现实中,中性技术进步很少见

E.又称为偏向技术进步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х”,并改正划线部分。

26.农业技术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综合性强。【】

27.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项目。【】

28.成本利润率指标反映了资金消耗新创造价值的经济效果。【】

29.农产品产量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

30.随机参数的取值通常为0和1. 【】

31.农业技术商品在使用价值上具有共享性和可重复性【】

32.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丧失主要取决于无形消耗。【】

33.以文件形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政策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34.劳动力节约型技术一般是由生物技术实现的【】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经济临界点

36.投资年利润率

37.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38.获得性技术进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简述生产函数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

40.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下列是三个耕作制度方案的优选,其评介项目有产量、费用、用工和收入。它们的权重分别是30%、30%、15%、25%.

文档鉴赏

42.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y=x 12/3x 21/

3,资源单价Px 1=2元,Px 2=1元,要取得800单位的产量,求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资源配

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最小成本。

43.某农场根据N 、P 、K 肥不同的施肥水平与棉花产量的实验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如下:y=8N 1/2P 1/3K 1/2,式中N 、P 、K 表示N 、

P 、K 肥的投入量,y 表示棉花的产量。若N 、P 、K 肥的平均施肥量分别为18、8、36公斤,试问: (1)平均施肥量水平下棉花的理论产量; (2)写出N 、P 、K 肥投入的边际产量函数;

(3)根据边际产量函数,计算施用N 肥的边际产量。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 试卷(课程代码:6270)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是指技术、计量和

A.农业

B.经济

C.科学

D.数据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

A.国际和国家水平

B.企业、事业单位水平

C.部门、地区水平

D.农户水平

3.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资源报酬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一直递减

B.先递减后递增

C.先递增后递减

D.一直递增 4.在下列资源中,属于流失性资源的是

A.饲料

B.劳动力

C.化肥

D.种子

5.某种资源投入增加,产品产量是增加的,但每次增加的数量则不断下降,这称为 A.资源报酬递减 B.资源报酬递增 C.资源报酬固定 D.资源报酬平衡

6.为提高经济效果,可采用的途径是

A.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

B.在劳动耗费量增加的同时,劳动成果量减少

C.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劳动成果量

D.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耗费量

7.某项生产中投入固定资金10万元,流动资金5万元,可获得产值25万元,则固 定资金占用产值率为 A. 1.66% B. 55% C. 166.7% D. 250%

8.选择课题项目时,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成果可以计量、工作责任可以 明确和

A.完成时间较长

B.完成时间较短

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完成时间无限制 9.具有预测性和严密科学性特点的一般分析法是

A.综合评分法

B.试算分析法

C.连环替代法

D.比较分析法

10.一定的资源生产成品1Y 和2Y ,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1Y =20,2Y =22,变为1Y =24,2Y =18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2Y 代

替1Y 的平均边际替代率为

A. -1

B. -2

C. -3

D. -4.5 11.当MPP=5,APP=10,则p E 值等于

A. 2

B. 1.5

C. 0.5

D. 0.25 12.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小于1%,这种情况称为

A.固定比率报酬

B.规模经济

C.比例经济

D.比例不经济

13.已知生产函数为22

11229282y x x x x =-+-,当1x =1,22x =,时,资源2x 替代资源1x 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A. -5 B. -0.8 C. -0.5 D. 0 14.一般农业技术商品价格与农业技术商品转让次数呈

A.反比关系

B.正比关系

C.无相关关系

D.无法确定 15.下列关于专利和技术诀窍描述正确的是 A.专利是公开的,技术诀窍也是公开的 B.专利为知识产权,技术诀窍是非知识产权 C.专利和技术诀窍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 D.专利和技术诀窍都受法律保护

16.某技术员发现,每小时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是10单位,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2,则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A. 2 B. 5 C. 10 D. 50

17.某良种改良方案在有效使用期间可获得新增纯效益为660万元,使用过程中投入科研费50万元,推广费20万元,新增生

产费用350万元,则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A.20%

B.52.8%

C.132%

D.157% 18.农业政策管理发展的趋势是农业技术政策的下达方式采用

A.法律方式

B. 计划方式

C.文件方式

D.措施方式 19.适宜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国家是

A.美国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韩国

20.已知某生产函数为0.40.70.9Y K L =,其中K 、L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则函数式中0.7表示 A.劳动力的产出弹性 B.资本和劳动力的转换系数 C.年技术进步的平均变动率 D.劳动力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

文档鉴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指标中用来表示技术转化的中间效用的指标有(73P )

A.肥料利用率

B.全价饲料转化效果

C.种子发芽率

D.单位化肥增产率

E.农业作业合格率

22.比较分析法一般应用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指标的对比与评价,包括(91P ) A.规模 B.水平 C.速度 D.结构 E.效益 23.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构成的要素包括(187P )

A.成果条件

B.产品结构条件

C.生产条件

D.市场条件

E.推广条件

24.关于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有(216218P -)

A.多产业、多层次的整体性特征

B.适用性特征

C.综合性特征

D.非公益性特征

E.地域性特征 25.关于中性技术进步,下列描述正确的有(246247P -)

A.一般表现为节约资金

B.同比例减少了资本、劳动与土地的投入量

C.一般表现为节约劳动力

D.现实中,中性技术进步很少见

E.又称为偏向技术进步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

打“×”,并改正划线部分。

26.农业技术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综合性强。( ) 27.在确定课题项目时,应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项目。( ) 28.成本净产出率指标能更确切地表示资金消耗的经济效果。( ) 29.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 ) 30.随机参数的取值通常为0和1. ( )

31.农业技术商品在使用价值上具有共享性和可重复性。( )

32.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丧失主要取决于有形损耗。( ) 33.我国农业技术政策的下达方式普遍采用的是法律形式。( ) 34.土地节约型技术一般是通过机械技术的采用而实现的。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经济临界点 36.追加投资回收期 37.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38.原发性技术进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简述生产函数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

40.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下列是三个耕作制度方案的优选,其评价项目有产量、费用、用工和收入。他们的权重分别是30%、30%、15%、25%。

42.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2/31/3

12Y x x =,资源单价12x P =元,21x P =元,要取得800单位的产量,求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资源

配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最小成本。

43.某农场根据N 、P 、K 肥不同的施肥水平与棉花产量的试验根据,建立生产函数如下:1113228y N P K =,式中N 、P 、K 表示

氮、磷、钾肥的投入量,y 表示棉花的产量。若氮、磷、钾肥的平均施肥量分别为9公斤、8公斤、36公斤,试问: (1)平均施肥量水平下棉花的理论产量。

(2)写出氮、磷、钾(N 、P 、K )肥投入的边际产量函数。 (3)根据边际产量函数、计算施用N 肥的边际产量。

2009年1月技术经济学部分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5. BACBA 6-10. ADCBA 11-15. CD AB 16-20. BDADA 二、多项选择题。

21. ACE 22. ABCDE 23. ACD 24. ABCE 25. ABCD 三、判断改错题。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201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档鉴赏

技术经济学试卷

(课程代码:062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从研究内容看,狭义技术经济学可分为()

A.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B.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C.技术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

D.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学

2.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增值加时,总产品是不断增加的,但每次增加的数量则不断下降,这称为()A.资源报酬固定形态 B.资源报酬递增的形态

C.资源报酬递减形态 D.资源报酬平衡的形态

3. 单项资源报酬递增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

A. 上凸形态

B.下凸形态

C. 直线

D.无法确定

4. 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调查, 通常要采用哪种调差法? ( )

A. 农业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5.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为( )

A.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

B.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

C.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

D.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

6. 某改良水稻产值为2600元,种植面积为40公顷,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8000元,其中生产费用为6000元,则单位土地面

积的纯收益为()

A.450元/公顷 B. 500元/公顷

C.560元/公顷 D.654元/公顷

7. 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A.成本产品率指标和成本利润率指标

B.固定资金占有率指标和流动资金占有率指标

C.成本生产率指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

D.成本净产率指标和资金占有资产率指标

8. 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和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方法,属于比较分析法中的

()

A.平行比较法 B.分组比较法

C.动态比较法 D.比较分析法

9. 犁耕和机耕具有可比性,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原则?

A.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B.资源的可比性

C.技术功能的可比性 D.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10. 生产弹性Ep取何值时称为生产的合理阶段?()

A. Ep<0

B.0< Ep<1

C. Ep>1

D.-1< Ep<1

11. 某生产函数表达式为y=2x2 —0.5x,当x=2时,其精确边际产量为()

A.9

B.8

C.7.5

D.7

12. 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Y1和Y2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20,,22)变为(28,14)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Y2代替Y1

的平均边际替代率为()

A.-1 B.-1.5

C. -3

D.-4

13. 为排除试验点的天气干扰,建立如下生产函数:y=eβω(a+bx-cx2)式中β为常数,ω为表示天气的随机参数。若好于正

常天气,则ω的取值()

A. 小于0

B.等于0

C.大于0 D.无法确定

14. 某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y=e0.8t x10.9x20.3,则资源x1的产出弹性为()

A.1.2

B. 0.9

C.0.8

D. 0.3

15. 当所有投入要素增加1%,产出增加为1.2%时,这种情况为()

A.固定比例报酬 B.规模经济

C.比例经济 D.比例不经济

16. 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140分,该技术的参照技术评为100分,价格为20万元。若该新技术的供方希望避免正面的竞

争,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应()

A.在28万元以上

B.等于28万元

C.在28万元以下

D.无法确定

17. 农业技术商品处于成熟阶段的特点是()

文档鉴赏

A.市场销售不断减少 B.产本下降,销售量迅速增长

C.成本高,效益低 D.产量高,产品销售量已达饱和,销售增长减缓

18. 某项新的科研成果的有效期内新增纯收益为60万元,该成果应用的新增生产费用为12万元,生产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

应占份额数为0.3,则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为()

A.5 B.3.5

C.1.5

D.0.2

19. 关于中性技术进步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表现为节约资金或节约劳动或节约土地 B.现实中中性技术进步是常见的

C.不改变现金、劳动和土地的比例 D.又称偏向技术进步

20. 农业技术进步测算模型中,可把技术进步份额为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技术进步作用的模型是()

A.平均生产函数模型 B.增长速度方程

C.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 D.边界生产函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错选、少选或未选均为无分)。

21. 下列各项中属于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有()

A.种植技术经济学 B. 技术经济学史

C.林业技术经济学 D.农业技术经济模型 E.渔业技术经济学

22. 关于单项资源报酬固定形态描述正确的有()

A.生产函数形态是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资源报酬率

B.资源投入增加时,边际产品保持不变

C.生产函数曲线是下凸

D.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相应成比例增加

E.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以不断增加的比例增加

23. 某项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2400万元,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40万元,该基本建设的使用年限为8年,则该项基本建设

()

A.投资回收期为6年

B. 投资回收期为3年

C.能保证在报废前全部收回投资 D.不能保证在报废前全部收回投资

E.投资回收期无法确定

24. 关于等成本线描述正确的有()

A.等成本线的斜率为两种生产资源的价格之比

B.总成本越大,等成本线离原点越远

C.总成本保持不变,生产资源价格发生变化时,等成本线的斜率保持不变

D.总成本越大,等成本线离原点越近

E.生产资源价格保持不变,总成本发生变化是,等成本线的斜率随之发生变化

25. 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

A.综合性 B.内生性

C.突变性 D.选择性 E.渐进性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

26. 技术、经济、农业构成了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

27.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表现为即存在一致性又存在矛盾性()

28.农机具属于流失性的资源。()

29.通常所说的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活劳动生产率。()

30.比较优势是根据绝对成本来确定地区间的专业化分工。()

31. 在定量的资源分配于两种产品生产情况下,等收益线与等产量线的相切之点是收益最高的产品组合点。

()

32. 一般而言,农业技术商品的寿命周期越长,价格越低。()

3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体系的核心。()

34.单位土地面积纯收益指标反映了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水平。()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 生产弹性

36. 固定比例报酬

文档鉴赏37.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

38.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

五、简答题(本小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 简述柯布——道路拉斯生产函数应用分析的一般步骤。

40. 简述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某养殖场养殖每千克对虾所花费饲料成本的分析如下表。饲料成本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单位对虾饲料成本=1/单位产

量*单位饲料消耗量*饲料单价。

采用连环代替法分析各种因素对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42.设生产函数为y=10x1-x12+20x2-x22

(1)写出x1与x2的边际产量函数;

(2)当x1=3,x2=5时,计算x2与x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

43.三个农业技术政策待选方案,其社会结果和资源消耗如下表:

试用绝对经济效率指标和相对经济效率指标来进行方案优选。

201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5 ACBAC 6-10 ADCCB 11-15 CACBC 16-20 CDCCD

二、多项选择题。

21.BD 22.ABD 23.AC 24.ABC 25.ADE

文档鉴赏

四、名词解释题。

35.是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投入变化率的比率,反映产品产量对生产资源投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36.指所有的生产资源投入增加1%后,产出增加也为1%的比例报酬情形。

37.指在有效使用期内,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新科研成果耗费每元科技费用能为社会新增加多少纯收益。 38.在农业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中,技术进步相对使土地的份额减少了的技术进步类型。 五、简答题。

39.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并应用于农业技术经济分析时,其步骤大致如下:

(1)根据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性质,考察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影响产出的主要因素,同时,搜集数据,选定合

适的生产函数模型类型;

(2)按照选用的生产函数模型的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和技术性处理; (3)估计回归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

(4)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制约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计算出资源投入量的最佳值; (5)根据计算、分析的结果,作出决策。 40.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

(2)专业队伍与农民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 (3)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4)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六、计算题。 41.解:(1)计划数额:1/6×24×2=8(元)

(2)单位对虾产量变动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9×24×2=5.3(元) 5.3-8=-2.7(元)

这说明了单位对虾产量的增加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降低2.7元。 (3)单位饲料消耗量变动对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9×30×2=6.7(元) 6.7-5.3=1.4(元)

这说明了单位饲料消耗量的增加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降低1.4元。 (4)饲料单位变动对对虾饮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9×30×3=10(元) 10-6.7=3.3(元)

这说明了单位饲料单位的上升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增加3.3元 (5)综合各因素变动对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2.7+1.4+3.3=2(元)

因此,所有因素的变动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增加2元。 42.解:(1)X 1的边际产量函数为 MPP X1=

1

x y

??=10-2X1 X 2的边际产量函数为 MPP X2=

2

x y

??=20-2x (2)根据资源代替率的计算公式为 MRS=-

2

2102

22012x x MPPx MPPx ---

= 将X 1=3,X 2=5代入上式中可得

MRS=-2.5

文档鉴赏

所以,当X 1=3,X 2=5,X 2对 X 1的精确边际代替率为-2.5. 43.解:这三个方案的绝对经济效益如下:

19.1425011==C R 16.1627222==C R

26.150

6333==C R

三个方案的绝对经济效益都大于1,其中方案3的绝对经济效益的最大,但是否是最佳方案,还要进行相对经济效益分

析。

这三个方案的相对经济效益如下:

E 12=

1.1426250

721212=--=--C C R R

E 23=75.0506263

723232=--=--C C R R

E 13=625.142

5050

631313=--=--C C R R

因为E 12>1,且C 2>C 1,所以方案2由于方案1 E 23<1,且C 2>C 3,所以方案3由于方案2 E 13>1,且C 3> C 1,所以方案3由于方案1

所以,方案3无论在绝对经济效益上,还是相对经济效益上都是最佳方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1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性,表现为技术的

A 、社会属性

B 、自然属性

C 、多元属性

D 、中介属性 2、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 、上凸状的

B 、下凹状的

C 、直线

D 、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达正确的有

A 、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B 、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C 、经济效益临界=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益-机会成本≥1

D 、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4、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

A 、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两反面的资料

B 、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两方面的资料

C 、经济效果和可行性两方面的资料

D 、劳动消耗、劳动成果、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

5、选择课题项目时,评价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可以计量、工作责任可以明确和 A 、完成时间较长 B 、完成时间较短 C 、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 、完成时间不定

6、某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额为300万元,该投资的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75万元。则建设投资回收期为 A 、7年 B 、4年 C 、3.5年 D 、2年

7、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称为

A 、投资年利润率

B 、投资总收益率

C 、成本利润率

D 、资金占用净产出率 8、下列关于运用连环替代法正确的有

A 、影响因素按对分析对象的重要性排列和顺次替代

B 、先替换质量指标,再替换数量指标

C 、计算结果可作为分析对象的最终判断

D 、各影响因素排列顺序改变,各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保持不变 9、比较分析法药遵循的原则是

A 、可量化原则

B 、类似性原则

C 、可比性原则

D 、一致性原则

10、已知某声称函数为y=92

x -4x ,当资源投入2单位时,评价产量为

A 、14

B 、20

C 、28

D 、34

11、在一定资源投入水平下,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不仅不会引起另一种产品产量少,反而使其产量增加,则这两种产品之

文档鉴赏

间的关系称为

A 、互竟关系

B 、互补关系

C 、互助关系

D 、平衡关系

12、一定的资源投入水下生产产品1Y 和2Y ,当产品组合方案点有1Y =20, 2Y =15变为:1Y =25,2Y =20时,那么在这两点之

间产品2Y 代替产品1Y 的平均边际率为 A 、-23 B 、-32

C 、1

D 、-2

13、为排除各试验点天气条件的干扰,建立如下生产函数,Y=βωe (a+bx-2cx ),β为常数,ω为随机变量,若ω<0,则

表示的天气条件为

A 、正常天气

B 、好于正常天气

C 、差于正常天气

D 、无法判断 14、已知某生产函数为Y=t 8.0e 1x 5.01x 7.0,则资源2x 的产出弹性值为

A 、0.2

B 、0.5

C 、0.7

D 、1.2 15、当所有投入要素增加1%,产出增加0.4%,这种情况称为

A 、固定比例报酬

B 、比例经济

C 、规模经济

D 、比例不经济 16、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方

B 、农业技术商品的卖方

C 、农业技术市场的终结者

D 、农业技术交易的手段和条件

17、当农业技术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 =2时,则提高技术商品价格对销售收入最大化的影响为 A 、起负作用 B 、起积极作用 C 、无影响 D 、无法判断

18、已知某一科研成果在有效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140万元,科研费用为40万元,若科研单位应计经济收益份额为0.35,

则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A 、113.7%

B 、122.5%

C 、128.4%

D 、145.5% 19、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A 、科学决策率

B 、农民得益率

C 、优质产品率

D 、技术成果转化率 20、通过机械技术采用而实现的技术进步类型,一般称为

A 、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

B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C 、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

D 、中性技术进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的均无分。 21、下列各项中,属于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特征的有

A 、综合性

B 、系统性

C 、比较性

D 、预测性

E 、非预测性

22、关于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A 、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B 、资源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C 、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D 、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

E 、资源的再生性与绝对性

23、关于追加投资回收期指标描述正确的有

A 、又称补充投资回收期

B 、是一个绝对的投资效果衡量指标

C 、是一个只能用以衡量相对投资效果的指标

D 、不能指出投资方案优劣程度的绝对数

E 、能用以衡量投

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

24、下列各式中,关于边际均衡量原理表述正确的有 A 、y p ·MPP=x p B 、△Y ·Px=△X ·Py C 、MPP=x y P P D 、Py ·X Y ??=Px

E 、Py ·Px=

△X ·△Y 25、下列国家中,宜采取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有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加拿大

E 、澳大利亚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

改正划线部分。

26、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使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

27、资源报酬递增形态是指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不断增加时,产出同比例地增加。 28、总量指标是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29、基建设投资效果系数通常大于零而小于1。

30、成本利润率反映了资金消耗创造价值的经济效果。 31、试算分析法属方案实施后的总结性比较。

32、产品平均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为某一段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的斜率。

文档鉴赏

33、效益分成定价法是基于农业技术供方的立场。

34、以文件形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政策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边际产量 36、规模经济

37、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 38、农业技术政策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简述农业生产函数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40、简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计算题(本大题龚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

案 42、两块生产小麦,两块地生产函数分别为:

A Y =120+4X-A X 2;

B B B X X Y 22140-+=;试问如何分配有限的120单位磷肥可获得最大利润?

43、某地区在过去10年内,小麦的平均年产值增长速度为8%,资金、劳动力和土地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4%和2%,

三要素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6、0.2和0.12.试计算: (1)该地区小麦的年技术进步速度。

(2)技术进步在该地区小麦产值增长中得贡献份额。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06270)

一、单项选择题

1-5:AABDC 6-10:BBACC 11-15:CCCCB 16-20:DABDB 二、多项选择题

21 ACD 22 ABCD 23 ACDE 24 AD 25 BDE 三、判断改错题

26 ×,技术经济活动 27 ×,资源报酬不变 28 ×,平均值指标 29√ 30 ×,成本产品率 31×,比较分析法 32√ 33 ×,成本导向定价法 34×,法律 四、名词解释题

35、边际产量又称为边际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资源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36、规模经济是指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

37、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是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新科研成果耗费每元科技费用能为社会新增加多少纯

收益。

38、农业技术政策是指在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目标下,为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确定农业技术活动的方向,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以生产可行性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所制定的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策略原则和行为准则。 五、简答题

39、答:①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性;②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③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自变量数目,简化模型。

40、答:①产业化项目的局限;②技术可控性差;③难以跟上国际科技产业化的步伐;④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拉力

相对较弱。 六、计算题 41、解法一:

①方案1的绝对经济效益:48÷40=1.20>1 方案2的绝对经济效益:70÷60=1.17>1 方案3的绝对经济效益:61÷48=1.27>1

②方案1与方案2的相对经济效益:1.20÷1.17=1.03>1 方案1与方案3的相对经济效益:1.20÷1.27=0.5<1 方案2与方案3的相对经济效益:1.17÷1.27=0.92<1

可见,从绝对经济效益来看,方案1、方案2、方案3都能产生经济效益;从相对经济效益来看,方案3优于方案1和方案2。 解法二:

①方案1的绝对经济效益:48-40=8>0 方案2的绝对经济效益:70-60=10>0 方案3的绝对经济效益:61-48=13>0

②方案1与方案2的相对经济效益:1.20-1.17=0.03>0

文档鉴赏

方案1与方案3的相对经济效益:1.20-1.27= -0.07<0 方案2与方案3的相对经济效益:1.17-1.27= -0.1<0

可见,从绝对经济效益来看,方案1、方案2、方案3都能产生经济效益;从相对经济效益来看,方案3优于方案1和方案2。 42、解:+120A B x x =…① ;

根据生产函数,42A A MR x =-,14B B MR x =-,再根据A B MR MR =可得到:243A B x x -=…②; 由①和②可解得:80.5A x =,39.5B x =。 43、解:(1)/8%0.65%0.224%0.122% 3.88%A A ?=-?-?-?=。 (2)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则(10.60.220.12)8%0.48%A y =---?=。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 试题 (课程代码 06270)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需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关于资源报酬变动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先递增后递减 B.一直递减 C.先递减后递增 D.先递减后不变 2.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达式正确的是

A.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C.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D.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3.单项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上凸形态

B.下凹形态

C.直线

D.无法确定

4.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和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据此推断全体的调查法,称为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5.某改良水稻产值为25 000元,种植面积为50公顷,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8 000元,其中生产费用为5 000元,则单位面

积的净产值为

A .500元/公顷 B.400元/公顷 C. 340元/公顷 D. 240元/公顷

6.某工厂生产一种新产品,其产品收入为180万元,消耗的总成本为40万元,占用的资金总额为70万元,则资金占用盈利

率为

A.164%

B.200%

C.257%

D.450%

7.对未实施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估算,并进行对比优选的一般分析方法是 A.比较分析法 B.试算分析法 C.连环替代法 D.综合评分法

8.喷灌和滴灌技术具有可比性,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可比性原则? A.技术功能的可比性 B.资源的可比性 C.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D.空间的可比性

9.某生产函数为y=3x 2

-2x,当x=3时,其平均产量为 A .5 B.7 C.16 D.21

10.根据生产函数三阶段理论,总产量最大的条件是 A .APP=0 B.APP=MPP >0 C.MPP=0,APP >0 D.MPP >APP

11.已知生产可能性曲线函数为y 1=50-3y 22

,若y 2=6,则在该点产品y 2代替y 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A .-20 B.-36 C.-40 D.-50 12.下列生产函数中,存在比例经济的表达式是

A.2.033.027.01X X aX Y =

B.2

.023.01-=X aX Y

C.3.037.024.01-=X X aX Y

D.3

.026.01X aX Y = 13.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方 B.农业技术市场的中介 C.农业技术贸易的手段和条件 D.农业技术商品的卖者

14.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140分,该技术的参照技术评分为100分,价格为20万元。若该新技术的供方决定参与市场竞

争,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

A .应在商品28万元以上 B. 应等于28万元 C. 应在商品28万元以下 D.无法确定 15.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提是

文档鉴赏A.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 B.市场需求条件

C.规模化生产

D.网络化营销

16.某一绿色蔬菜培育技术在有效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60万元,该成果科研费用为20万元,科研成果的推广费用为8万元,

使用该成果新增生产费用为15万元,成果研制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所占的份额系数为0.6,则该技术的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A.139%

B.150%

C.180%

D.195%

17.对于具备较强科研开发能力,主要科研成果能直接进入市场并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科研单位可采用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模

式是

A.科研、开发经营型

B.科企联合型

C.科技企业型

D.进入企业集团

18.下列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是

A.科学决策率

B.农民得益率

C.优质产品率

D.科技成果转化率

19.一般而言,地少人多的区域适宜采用的技术进步路线为

A.资金节约型

B.中性技术进步型

C.土地节约型

D.劳动力节约型

20.农业科技体系的龙头是

A.科研开发体系

B.技术推广体系

C.人才培训体系

D.政策法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技术具有的属性包括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多元属性

D.单元属性

E.中介属性

22.下列关于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A.资源的可控性

B.社会属性

C.多元属性

D.单元属性

E.中介属性

23.具有流失性特征的农业生产资源有

A.时间

B.饲料

C.劳动力

D.农药

E.化肥

24.当生产弹性EP值大于1时,则有

A.MPP>APP

B.APP上升

C.MPP<APP

D.总产量上升

E.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25.农业技术商品寿命周琦的阶段包括

A.生长阶段

B.孕育阶段

C.成长阶段

D.衰退阶段

E.成熟阶段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

改正划线部分。

26.在经济增长中,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的数量表示。

27.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取决于总体中各部分要素的平均能力值。

28.经济临界点是指在可行性区间内最符合经济目标的某一具体数值。

29.在分组比较法中,若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组距越小越精准。

30.资源的精准边际替代率的几何含义为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31.农业生产函数表明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

32.如果以技术商品的销售收入最大化为目标,提高价格对目标有负作用,则该技术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大于1.

33.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范围是在农业领域中实现的一次性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果。

34.土地节约型技术通常是通过生物化学技术进步实现的。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投资总收益率

36.等成本线

37.规模经济

38.科技成果相对经济效益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简述柯布---达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主要特点。

40.制定农业技术政策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甲、乙两个地区,生产A、B两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见下表(单位:元)

根据比较优势法,甲、乙两地如何进行专业化分工?

文档鉴赏

42.3(1)当化肥投入量为2单位时,化肥投入的产出弹性。

(2)化肥投入多少,可取得最大产量?

43.某地区过去十年的农业生产函数表达式为:Y=25e 0.2t x 10.3x 20.5x 30.6

式中:Y:农业总收入(万元)

t:表示时间,为1,……,10 x 1:表示土地播种面积(万公顷) 2x :表示农业劳动力(万人) 3x :表示农业生产费用(万元)

其中,农业总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土地平均播种面积1x =4万公顷,平均农业劳动力2x =12万人,平均农业生产费用

3x =260万元,年均农业总收入Y =1250万元。

计算:该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综合要素生产率。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术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 06270)

重要提示:

3、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应考者必需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应用经济学内容的是

A 、技术经济史

B 、农业技术经济模型

C 、技术经济方法

D 、种植业技术经济学 2、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是

A 、国际、国家水平

B 、部门、地区水平

C 、企业、事业单位水平

D 、农户水平 3、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自然资源是

A 、风力

B 、森林

C 、耕地

D 、矿产 4、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达式正确的是

A 、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

B 、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

C 、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D 、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 5、为了提高经济效果,可采用的途径是

A 、在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耗费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成果的增加量

B 、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

C 、在劳动耗费量增加的同时,劳动成果量减少

D 、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耗费

6、选择课题项目时,应注意评价项目必需具备三个特征,即成果可以计量、责任可以明确和 A 、完成时间较短 B 、完成时间较长 C 、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 、完成时间无限制

7、衡量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成果是否有推广价值的先决条件时 A 、确定课题项目 B 、拟定课题研究提纲 C 、收集与占有农业技术经济资料 D 、综合评价农业技术方案

8、下列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的是

A 、土地生产率

B 、土地利用率

C 、农产品商品率

D 、劳动生产率 9、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一般来说,必需遵循的原则是

A 、一致性原则

B 、可量化原则

C 、可比性原则

D 、动态性原则 10、生产弹性取何值时称为生产的绝对不合理阶段?

A 、0πp E

B 、10ππp E

C 、1φp E

D 、11ππp

E -

11、某生产函数表达式为y=x 2

-0.5x,当x=3时,其精确边际产量为 A 、7.5 B 、5.5 C 、2.5 D 、-0.5

12、齐次生产函数6

.033.027.01x x ax y =的齐次阶为

A 、0.6

B 、0.7

C 、1

D 、1.6

13、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小于1%,这种情况称为 A 、固定比例报酬 B 、比例经济

文档鉴赏

C 、比例不经济

D 、规模经济 14、农业技术市场的市场主体是

A 、农业技术商品

B 、农业技术市场的买方、卖方和中介三方

C 、技术交易的手段和条件

D 、技术交易场所

15、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160分,该技术的参照农业技术评分为120分,参照技术的价格为30万元,若该新技术的供方

决定参与竞争,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

A 、应在40万元以下

B 、应等于40万元

C 、应在40万元以上

D 、无法确定 16、某项新的科研成果在有效期内新增纯收益为160万元,该成果应用的新增生产费用为40万元,生产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

应占份额系数为0.3,则新增生产费收益率为

A 、120%

B 、133%

C 、400%

D 、480% 17、我国农业技术正常普遍采用的下达方式是

A 、法律

B 、计划

C 、文件

D 、措施 18、下列属于农业技术政策的目标评价指标的是

A 、科学决策率

B 、年技术进步速度

C 、科技成果转化率

D 、综合要素生产率

19、我国作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适宜采用的技术进步类型是 A 、劳动节约型 B 、资金节约型 C 、土地节约型 D 、中性技术进步型 20、农业科技体系的保障体系是

A 、科研开发体系

B 、技术推广体系

C 、人才培训体系

D 、政策法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关于单项资源报酬递减形态描述,正确的有 A 、生产函数形态是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资源报酬率 B 、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增加的数量不断地下降 C 、生产函数曲线是上凸的

D 、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相应成比例增加

E 、资源边际投入一定时,边际产品是不断减少的

22、关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et b b

b e x x Ax y 321321=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 、σ表示年技术进步率 B 、A 为转换系数

C 、∑

1φi b D 、i b 为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 E 、存在计算困难、误差值大、运用不便的局限性 23、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有

A 、基础性成果

B 、间接性成果

C 、应用性成果

D 、软科学性成果

E 、直接性成果

24、公共政策的特征有

A 、阶段性

B 、合法性

C 、功能单一性

D 、权威性

E 、强制性

25、下列关于中心技术进步描述,正确的有 A 、一般表现为既节约资金,又节约土地和劳动 B 、现实中,中性技术进步是很少见的

C 、同比例地减少了生产同量农产品的资本、劳动与土地的投入量

D 、又成为偏向技术进步

E 、资金节约远远大于劳动和土地的节约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

改正划线部分。

26、在评价技术经济效益时,应选择目前技术经济效益和长远技术经济效益两者兼优的方案,或者把目前技术经济最好的方

案选为最优方案。

27、在取得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时,调查法比实验法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28、人均占有农产品数量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 29、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系数越大,表明经济效果越好。

30、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农业生产函数的模型应尽量减少自变量数目。 31、专利有一定保护期限,技术诀窍也存在保护期限。 32、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相对的经济效益。

33、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团结满足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经济标准。

34、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技术的采用而实现的。

文档鉴赏

五、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经济效果

36、追加投资回收期 37、试算分析法 38、绝对经济效益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简述生产函数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

40、简述在选择生产函数形式时通常应遵循的原则。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下列三个耕作制度方案的选优,其评价项目有产量、费用、用工、收入和对环保影响。各个项目的权重分别是30%、20%、

42、根据某农产品与某肥料施用量之间的实验数据建立的生产函数为:3221

6x x y -=,计算:

(1)当化肥投入量为2单位时,求化肥投入的产出弹性。

(2)当化肥投入多少,可取得该农产品的最大产量?

43、某农场根据N 、P 、K 肥不同的施肥水平与小麦产量的实验数据,建立生产函数如下:

2

/12/13/16K P N y =,式中N 、P 、K 表示N 、P 、K 肥的投入量,y 表示小麦的产量。若N 、P 、K 肥的平均施肥量分别为8、

9、36公斤,试问:

(1)平均施肥量水平下小麦的理论产量。 (2)N 、P 、K 肥投入的边际产量函数。

(3)根据边际产量函数,计算施用K 肥的边际产量。

2013年1月技术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 06270)

一、单项选择题

1——5、DCDBB 6——10、CABCA 11——15、BCCBA 16——20、ACACD

二、多项选择题

21、BCE 22、ABDE 23、ACD 24、BDE 25、ABC

文档鉴赏

四、名词解释题

35、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社会劳动解决程度,(1分)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1分)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

(1分)

36、也叫补充投资回收期。(1分)是指两个方案投资总额差和成本总额差的比值。(2分)

37、又称预算分析法。(1分)它是以现行标准方案作对照,(1分)对新技术、新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预算的一种方法。(1

分)

38、指科技成果在使用中产出的有用效果与其研究、推广和使用中的劳动消耗比价的结果。(3分)

五、简答题

39、(1)生产弹性大于1。(1分)

(2)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或MPP>APP )。 (1分) (3)总产量处于上升阶段。 (1分)

(4)总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投入资源增加的幅度。(1分) (5)该阶段是生产的相对不合理阶段。 40、(1)要符合生产特性。 (1分)

(2)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 (2分) (3)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自变量数目,简化模型。(2分)

六、计算题

41、解:三个方案的测评结果如下:

方案一:4×30%+3×20%+5×10%+4×25%+4×15%=3.9 (3分) 方案一:5×30%+2×20%+3×10%+2×25%+2×15%=3.0 (3分) 方案一:2×30%+4×20%+4×10%+3×25%+1×15%=2.7 (3分)

三个方案的综合评分结果表明:第一方案最优,第二方案次之,第三方案最差,因此,应选取第一方案。 (1分) 42、解:

(1)根据产出弹性p E 的计算公式:

2

2

2

162312x x x x APP MPP --=

(4分) 将x=2带入上式,得 E P =1.8

即当化肥投入量为2单位时,化肥投入的产出弹性为1.8了。(2分) 19、根据盈利最大化条件 02

3122

=-

=x x MPP (2分) 解方程可得:x=8

即化肥投入为8单位时,可取得最大产量。(2分) 43、解:

(1)将N 、P 、K 肥的平均施肥量分别为8、9、36公斤代入生产函数,得小麦的理论产量

2163698662/12/13/12/12/13/1=??==K P N y (2分)

(2)根据生产函数可得:

文档鉴赏

N y

K P N N y ?=?=??-316312/12/132

分)(3 同理可得:

P y

P y ?=??21 (1分) 12y y

K K

?=?? (1分) 20、根据边际产量函数,计算K 肥的边际产量 1121632236

y y K K ?=?=?=? (3分)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技术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 06270)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从研究内容看,狭义技术经济学可分为

A .理论农业计算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B .宏观农业计算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C .技术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

D .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学 2.随着某种资源投入的增加,产出相应成比例增加,这称为 A .资源报酬固定形态 B .资源报酬递增形态 C .资源报酬递减形态 D .资源报酬平衡形态 3.单项资源报酬递增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 .上凸形态 B .下凹形态 C .直线 D .无法确定 4.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调查,通常要采用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5.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为

A .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

B .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

C .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

D .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

6.某改良水稻产值为26000元,种植面积为40公顷,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8000元,其中生产费用为6000元,则单位土地面

积的纯收益为 A .450元/公顷 B .500元/公顷 C .560元/公顷 D .654元/公顷 7.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包括

A .成本产品率和成本利润率指标

B .固定资金占有率和流动资金占有率指标

C .成本生产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

D .成本净产率指标和资金占有资产率指标

8.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和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方法,属于比较分析法中的 A .平行比较法 B .分组比较法 C .动态比较法 D .比较分析法 9.犁耕和机耕具有可比性,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原则? A .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B .资源的可比性 C .技术功能的可比性 D .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10. 生产弹性P E 取何值时称为生产的合理阶段? A .0

P E D .11<<-P E

11.某生产函数表达式为x x y 5.022

-=,当x=2时,其精确边际产量为 A .9 B .8 C .7.5 D .7

12.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1Y 和2Y ,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20,22)变为(28,14)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2Y 代替1Y 的

平均边际替代率为 A .-1 B .-1.5 C .-3 D .-4

13.为排除试验点的天气干扰,建立如下生产函数:)(2

cx bx a e Y -+=βω,式中β为常数,ω为表示天气的随机参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