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上好阅读课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阅读课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阅读课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阅读课

(论文)

:建平

职务: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职称:一级教师

单位:托克托县五申镇第二小学

联系:

通信地址:托克托县五申镇乃只盖村邮编:010207

摘要: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品质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其他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学习个体思维品质的综合。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他们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语文阅读课中应做到充分的读书,要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指导学生变换方式阅读,应当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应当构建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阅读能力朗读技巧阅读习惯教学模式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他们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够让他们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品质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其他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学习个体思维品质的综合。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在阅读课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呢?

一、做到充分的读书,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阅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求读通、熟读,精读课文还要求读出感情,有些篇目还要求背诵。教师在课堂中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书中受到情感的熏。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要宏观设计学生学案让问题引路,采用以读代讲、精讲多练、读悟结合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少一点包办代替,多一份自主阅读,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二、阅读课教学,要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学生对课文容的不同理解和体会,在朗读中重音、停顿、语气等都会有差异。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而,我们应通过让学生不断的练习,来感受不同的意义该怎样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重音是用声音来突出重点;朗读的速度应根据文体和文章容的不同而分;朗读的语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来决定的。同时我们不忘记最基本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如: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

三、阅读教学课,指导学生变换方式阅读。

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在课堂教学法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达到乐读的功效。

1、指名读的目的一是教师有时候需要检测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能否读通顺、读流利;二是阅读理解人人各有不同,我们需要个性化的朗读,这是集体读不能替代的。指名读要因人而异。当我们在阅读课上

需要对初读进行检测时,当以中下等水平的学生为主;当我们进行展示汇报时,当以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为点名对象。

2、教师的读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读。读要强调示性,教师的朗读方式为学生做出了榜样。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师的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3、分角色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朗读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促进学生融入文本,体会人物情感,揣摩角色的心理,对以写人物为主的文章很适合采用。

4、评议读是高年级比较适合的一种朗读方式。高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品评朗读的优劣。因此,给学生创设评议读的平台,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体现。能够做到有感情朗读的学生,其阅读能力也自然很强。

5、齐读也是阅读课经常采用的一种朗读形式。齐读气势宏大,铿锵有力,像《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文章就比较适合齐读。

四、阅读教学课,应当加强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首先,指导学生做到心、眼、口同步一致,即常谓的“读书三到”。眼要盯着文字,心不旁骛,边读边思,口中字正腔圆地读。通过眼脑口并用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但凡阅读能力低下的学生都是做不到“读书三到”。所以,教师对学生读书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求学生坐姿端正,身正方可气定,气定方可神聚。良好的坐姿对读书写字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必须引起教师们的注意,这也是读书的前提。

其次,做到读书也要动动笔墨。读书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非常活跃,思绪万千,有感悟、有理解、有疑问。对于课程文本,还需完成课后思考练习,勾画重点句段及划分段落层次。如此这般,动动笔墨就有了必要,圈、点、勾、划就在所难免。养成这样的习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最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培养的学生中,有些能够利用课余时间静静地专心读书,而有的学生只要是无事可做的时候便交头接耳谈天说地,甚至扰乱课堂纪律。喜欢读书的学生不用说肯定是养成了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学生,你不让他读书都很难,因为书籍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爱上读书的学生你还怕他的阅读能力不能提升吗?这样的学生,他的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写作能力会很强。

五、阅读教学课,应当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需要模式,但不惟模式化。阅读课自然有其规律可循。按照规律,我们可以构建有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有这样一些

分类:基于小组合作的阅读课模式,大致的步骤为:明确目标——合作探究——展示收获——交流延伸;基于个人自主学习的阅读课模式,大致的步骤为:初读,整体感知——细读,筛选重点——深读,感悟明理;基于教师主导下的阅读课模式,大致的步骤为:创设情境,激趣导课——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交流感受,品评感悟——补充资料,拓展延伸。如上举例的几种教学模式,可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类型文章选择适用。比如,对单元课程中的略读文章宜采用个人自主学习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对精讲类文章宜在教师主导的模式下学习;对科技小品说明文可采用小组合作式的阅读教学模式等等。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要有模式,教学要有思路。阅读教学不能随意化。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课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科学有效的针对性训练才会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