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新机制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理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机制:糖皮质激素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皮质内分泌轴,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内源性激 素减少,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若突 然停药,可以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表现, 甚至危象。
• 容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 a.口服相当于20mg/d以上剂量的泼尼松3周以 上 b.晚上服药 c.已出现Cushion面容
缩短地塞米松的血浆半衰期 降低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吸收使 诱导的C代YP谢3A4速,使度泼提尼高松40龙%~、20甲0%泼尼龙 在肠道内结合口服的糖皮质激素,
减少其吸收
诱导降C6Y0P%3A4,可使泼尼松龙的AUC下 诱导龙C的YP半3A4衰,期可缩使短泼一尼半松龙及甲泼尼
15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 1、感染 • 2、皮肤及软组织的副作用 • 3、眼的副作用 • 4、水钠潴留 • 5、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 • 6、消化系统的副作用 • 7、肌肉的副作用 • 8、骨质疏松
b.高血压,水钠潴留是此类高血压的主要原 因,加用利尿剂可起到良好效果。
c.猝死,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0.5-1克/次,静 滴)过程中出现,原因不明,使用时注意不要 快速静滴(应超过1小时)。
23
消化系统的副作用
增加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予非甾体类消炎药合用发生率明显增加。
24
肌肉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
1
简介
糖皮质激素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药物, 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治疗有效。
起效快,但其应用受限于全身各系统的 副作用。
2
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了许多炎症细胞 及免疫细胞的浸润和活化,这些细胞能释 放多种炎症介质,影响和激活炎症位置上 的实质细胞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强大抗炎作用的激素类药物,它们通过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中的细胞信号通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
本实验旨在验证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抗炎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设计及方法:
我们选取实验小鼠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
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炎症介质诱导炎症反应,然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小鼠同样注射炎症介质,但不给予治疗。
观察小鼠在治疗后的炎症程度、炎症介质水平、炎症细胞数量等指标的变化。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炎症程度明显减轻,炎症介质水平显著下降,炎症细胞数量也有所减少。
而对照组小鼠的炎症症状持续加重,炎症介质水平和炎症细胞数量均呈上升趋势。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糖皮质激素在体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这为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抗炎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炎药物,其抗炎作用在体内得到了验证。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探索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更多潜力,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
实验5: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实验5: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
在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主要通过其作用于细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来实现。
GR是一种转录因子,它可以影响DNA转录的过程,进而影响细胞内的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
在炎症反应中,糖皮质激素通过作用于GR,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具体而言,糖皮质激素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抗炎作用:1. 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在炎症反应中,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多,引起炎症的加剧。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的产生会导致炎症的加剧,因此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2. 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糖皮质激素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如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浸润。
炎症细胞的浸润是炎症反应早期发生的现象,过度的炎症细胞浸润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剧,因此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炎症反应。
3. 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在炎症反应中,一些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如COX-2、TNF、IL-1等,这些基因的表达导致炎症反应的加强。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4. 增加炎症相关蛋白的降解总之,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多种机制实现的,可以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炎症相关蛋白的降解等。
对于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是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但是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需要慎重,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其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激素,它们有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活化,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组织损伤和发炎症状。
2. 免疫调节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作用,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胸腺素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降低免疫系统的应答性和免疫反应的程度。
这对于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移植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3. 抗过敏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释放,抑制过敏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过敏症状的发作。
4. 维持血压稳定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静脉血管的反应性和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从而提高血容量和有效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的稳定。
5. 调节代谢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葡萄糖代谢有重要影响,它们可以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脂肪酸的合成和储存,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这些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调节血糖水平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或滥用糖皮质激素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例如骨质疏松、免疫功能抑制、肌肉萎缩等,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时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基因调控机制

形成的,包括 742个氨基酸,不能和激素结合,但可
与 DNA结合,主要起拮抗 GR-+转录活性的作用。
关于GR-母的作用 目前仍有争议,GR-p被证明在
GC抵抗中起重要作用E'1oG R有几个功能结构域
University,N anjing 210029,Ozina [A bs tra ct] Ast hei mportantk indo fa nti-inflammatoryd rug,gl ucocorticoids( GC)h aveb eenw idely
usedi nc hronici nflammatoryd iseases.H owever,th em echanism onh ow GC suppressi nflammationi ss till largelyu nknown.G Ce xertb iologicalef fectst hrought heb indingo fg lucocorticoidr eceptors( GR).R ecently, ith asb eenf oundG R increaseg enet ranscriptiont hrougha na ctiono nc hromatinr emodeling.T hisa rticle reviewst her ecentr eportso fh ow GCr egulatet het argetg enese xpression.
产物,基因定位于 5号染色体的长臂上(5g31p)。该
基因包括 9个外显子,蛋 白编码 区位于 2-9外显
子[3]。转录后因剪切方式的不同有两种 mRNA形
式,形成不同蛋白:GR-。和 GR-p。经典的 GR为
GR-+,包括 777个氨基酸,它同 GC结合后产生生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深入了解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反应中的效果和机制。
二、实验原理炎症是机体对各种损伤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吞噬作用等。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的成年小鼠若干只,体重约 20-25 克。
2、药品与试剂: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角叉菜胶、生理盐水、伊文思蓝溶液、甲醛溶液等。
3、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注射器、分光光度计、手术器械等。
(二)实验方法1、分组与处理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小鼠注射角叉菜胶诱导炎症模型;治疗组小鼠在注射角叉菜胶后,给予地塞米松治疗。
2、炎症模型的建立在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 01ml 1%角叉菜胶溶液,诱导急性炎症反应。
3、指标测定(1)足跖肿胀度的测定分别在注射角叉菜胶前(0 小时)、注射后 1 小时、2 小时、4 小时和 6 小时,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右后足跖的厚度,计算足跖肿胀度。
肿胀度=(注射后足跖厚度注射前足跖厚度)/注射前足跖厚度 × 100%(2)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测定在注射角叉菜胶 4 小时后,给小鼠尾静脉注射 05%伊文思蓝溶液01ml/10g 体重。
20 分钟后,处死小鼠,取右后足跖组织,称重后浸泡在 3ml 甲酰胺溶液中,37℃恒温孵育 24 小时,离心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在 62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以反映毛细血管通透性。
(3)组织病理学检查注射角叉菜胶 6 小时后,处死小鼠,取右后足跖组织,用甲醛溶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四、实验结果(一)足跖肿胀度的变化模型组小鼠在注射角叉菜胶后 1 小时开始出现足跖肿胀,2-6 小时肿胀度逐渐增加。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概述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概述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内源性激素,也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
其作用机制包括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和抗应激等多方面。
在临床应用中,糖皮质激素被用于各种炎症性和免疫相关的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对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首先,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产生抗炎作用。
它们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如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介素等。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粘附,减少炎症病变的扩展和发展。
这些抗炎作用使得糖皮质激素在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和皮肤病等。
其次,糖皮质激素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它们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减少B细胞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和分泌,降低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通过这些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各类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
例如,糖皮质激素被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抗过敏作用。
它们能够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等过敏介质,阻断过敏反应的发生。
因此,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
最后,糖皮质激素还能够对体内的应激反应起到调节作用。
当机体面临应激情况,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生成和释放,以提供能量供给。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从而减轻应激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因此,糖皮质激素常被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创伤和手术等应激性疾病。
总之,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和抗应激等多种作用的激素。
在临床应用中,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炎症性和免疫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糖皮质激素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并与患者共同评估风险和利益。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 实验材料:婴儿称,滴管,螺旋 测微计。
• 药物:5mg/ml醋酸地塞米松溶液 ,二甲苯,生理盐水,苦味酸。
• 动物:小鼠2只,体重18~22g。酸作标记。
• 甲鼠腹腔注射5mg/ml醋酸地塞米松溶液 0.1ml/10g。乙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 盐水。
• 30min后,两只小鼠均于左耳廓上滴加2 滴二甲苯,涂匀。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 原理:
1、二甲苯为致炎物质,将其涂于耳部, 能引起局部组织损伤,促进组胺、缓 激肽等致炎物质的释放,造成耳部急 性炎性水肿,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加,致使小鼠耳部增厚,根据小鼠两 耳厚度的不同,可以判断药物的抗炎 作用。
2、地塞米松属于长效的糖皮质激素 ,它通过减 少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抑制致炎物质产 生。抑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渗出向炎症部 位聚集,抑制这些细胞的活动,减少他们在炎 症区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粘附和聚集。所以, 使用地塞米松能够使二甲苯的致炎作用受到抑 制。
组别
药物
左耳
地塞米松
右耳
差值
生理盐水
注意事项
1、二甲苯滴加的量应该一致。 2、螺旋测微计策两耳的厚度时部位要 一致。
• 参考文献:
• 2h后用螺旋测微计测两耳的厚度,将其 厚度差作为炎症反应的强度。
• 观察指标:两耳厚度。
• 预期结果:
1、二甲苯具有致炎作用。即实验中小鼠耳 部使用二甲苯后会出现炎症反应。
2、地塞米松具有抗炎作用,即实验中使用 地塞米松的小鼠炎症反应逐渐消失,而使 用生理盐水的小鼠炎症反应无改变。
结果:
耳廓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炎症的疼痛、精神创伤、消耗能量 ↓ 活化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活性↑
活性↓
(Cushing’s syndrome) (Addison ’s syndrome) 免疫抑制 感染敏感性↑ 炎症敏感性↑ 炎症严重性↑
获得性糖皮质激素耐受
(严重类风关)
GRα 表达↓ GRβ 表达↑ MAPKs活化—GR磷酸化
活化因子蛋白1反应元件
JUN N端粒酶
DNA
磷酸化转 录因子cJun转录
MAPK磷酸酶Ⅰ
抑制
cPLA2α活性
(经阻滞其由MAPKs和 MAPK交互作用激酶磷酸化)
GR和C-Jun同源二聚体(和C-Jun-
Fos异源二聚体)间的转录干扰
显示来自蛋白间交互作用从而提供
了一种主要的抗炎机制
抑制
皮质醇—GR复合物→ 环氧化酶2
皮质酮(cortisone)
糖皮质激素受体(GR)对皮质醇具高亲和力 结合后:促进分子帽分解直接产生细 胞因子(如来自GR的热休克 蛋白),通过3种信号途径在 细胞内启动调节作用
直接基因调控
皮质醇—GR复合物作为同源二聚体—连接到DNA 序列 ↓ 皮质类固醇反应元件 ↓ 抑制或促进协同活化或协同抑制因子蛋白 ↓ 修饰细胞的染色体结构 ↓ 抑制或促进:基本转录机制的组装过程 Ⅱ型RNA多聚酶转录的启动
炎症刺激 活化
膜联蛋白-I (Annexin I) (脂皮质素I)
诱生
糖皮质激素
抑制 水解磷酯产生花生四 稀酸及其衍生物(前 列前素、血栓烷、前 列环素、白三烯)
胞浆磷酯酶A2 α cPLA2 α
糖皮质激素
MAPK磷酸酶1 失活
细胞因子 炎症信号激活 细菌病毒感染 丝裂原蛋 白激酶 紫外光
炎症和 诱导 C-Jun同源二聚或 免疫基 C-Jun-Fos异源二聚体 因转录
拮抗
NF—kB(阻止其转录活性)
被抑制蛋白为IkB分离于胞浆
TNF—α IL—I 丝裂原病毒 感染其它炎症信号
触发活化
I kB激酶信号分解IkB
NF—kB转录
NF—kB—DNA NF—kB元件
刺激
细 胞 因 子
趋 化 因 子
细 胞 粘 附 分 子
补 体 分 子
环氧化酶2的转录
前列腺素
及 其 受 体 的 转 录
糖皮质激素介导
NF—kB拮抗
环氧化酶2表达抑制
炎症抑制
糖皮质激素
短期的血管变化,有 限的免疫抑制——有 益作用
长期的大剂量可造 成很多副作用,如 高血压、骨质疏松, 儿童生长延迟
糖皮质激素的基本应用方法:
1、小剂量长期替代疗法
2、中等剂量中程抗炎治疗 3、大剂量短疗程阻断严重炎症反
应(瀑布效应)
间接基因调控:
皮质醇—GR复合物
其它转录因子(如NF-kB) (多发生在皮质醇水平较上述反应元 件需要改变转录更低的水平时)
非基因途径:
糖皮质激素信号
细胞膜携带的受体或第二信号系统
糖皮质类固醇受体基因
(位于染色体5
q31—32上)
有3个转录启动部位(1A、1B、1C) 拼接2—8个外显子 拼接的外显子9有2个同分异构体GRα 、GRβ
GRα 由非基因途径活化转录 GRβ 不被活化转录 其在细胞内的相对水平,直接影响其对皮质 醇的敏感性 高水平GRβ ——导致对糖皮激素耐受 TNF-α 和IL-Ⅰ能上调GRβ
进一步形成的同分异构体为: GR-αA、GR-βA; GR-α B、GR-β B 同其生物活性及表达的差异,显示不同 的机能 GR在体内可被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 丝裂原活性蛋白激酶(MAPKs) 磷酸化而失去结合功能
统称肾上腺皮质激素(属类固醇类物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效果 多种信号通路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 亲多组织效应
儿童生长延迟 亲多组织 效应必然 引起的副 作用
免疫抑制效应
高血压
伤口修复抑制
骨质疏松
(多来 自长期 应用糖 皮质激 素)
代谢紊乱
糖皮质激素的种类
氢化可提松(皮质醇):天然(亦可合成)除糖皮 质激素外,有一定盐皮质激素活性,血中维持 4~8h(半衰期1/2h) 可提松(皮质酮):需转化为氢化可提松才起作用, 转化在肝脏。 强的松(去氢可提松):合成,抗炎活性强,水纳 潴留作用减弱,经肝转化为氢考发挥作用 强的松龙:抗炎作用为氢考4倍,水盐潴留作用弱, 半衰期长达200分钟,不经肝变化直接发挥作用 地塞米松:作用长于强的松,水纳潴留弱 半衰期长190分钟
局部血管扩张
急性血
管效应
血管通透性↑
血浆蛋白外溢
产生经典的
炎症症状
白细胞移动到
炎症组织
rubor 经典的 tumor dolor Feed lack loop
渗入的白细胞活化
→产生更多的 细胞因子 ↓
炎症症状 calor
(functiolease)
激起更强的炎症
反应(Cascades)
限制炎症对机体是有益的
下丘脑(室壁覆盖神经、内分泌、细胞因 子受体) 素
刺激信号
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
垂体前叶(门脉系统) 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上腺皮质 皮质醇的合成与分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皮质醇
(cortisol)
90%
入血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连 本身具激素
接球蛋白结合
活性
2型11β -羟基皮质类固醇脱氢酶
1型11-β 羟基皮质类固醇脱氢酶
过度或持续炎症引起组织破坏和疾病
(过敏、哮喘、自身免疫病、败血症)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限制、消除炎症具中心作用
髓质—来自交感神经细胞分化嗜铬细胞—肾上腺素 肾上腺 皮质
球状层——分泌醛固酮 (受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调节) 束状层 分泌皮质醇和少量雄激素、雌 激素、孕激素(受ACTH调节) 网状层
短效:氢可 可的松 中效:强的松
等效剂量 (mg) 20 25 5
抗炎 效力 1.0 0.8 4.0
钠潴留 2+ 2+ 1+
血清 半衰期(分) 90 30 60
强的松龙
甲基强的松 曲安西龙 长效:地塞米松 倍它米松
5
4 4 0.75 0.75
4.0
5.0 4.0 25 25
1+
0 0 0 0
90
200 >200 200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