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调查统计分析系统论文
人口普查报告:人口统计与社会结构分析

人口普查报告:人口统计与社会结构分析导言:人口普查是对特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特征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的程序。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人口状况、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重要信息。
本文将基于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报告,对人口统计和社会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1.1 人口总量根据人口普查报告,本地区的总人口数量为X万人。
与前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总量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趋势,有何特点?1.2 城市化水平人口普查还反映了城市化水平的变化。
请分析本地区在过去几年中城市人口的增长情况,以及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人口结构与性别比例2.1 男女比例报告中详细列出了男女人口的数量和比例。
请分析男女比例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导致男女比例失衡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2.2 年龄结构报告还显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占比。
请分析本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在高龄化和低龄化的趋势下,如何调整社会资源分配,以满足不同年龄层的需求。
三、人口流动与迁移人口普查报告也反映了人口流动和迁移的情况。
请分析人口流动现象的原因,如城市化加剧、外来务工人员的迁移等,并探讨如何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四、教育与职业分布4.1 受教育程度报告中列出了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口比例。
请分析受教育程度的分布特点,关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教育公平的问题。
4.2 职业结构报告还显示了不同职业群体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请分析职业结构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结构的影响。
五、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地理分布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人口普查报告也反映了人口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请分析人口集中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发展差异,探讨如何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六、民族与文化多样性6.1 民族构成本地区有多个民族,人口普查报告列出了各民族的数量和比例。
请分析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关注民族关系和文化多样性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6.2 宗教信仰报告还显示了宗教信仰的分布情况。
我国人口问题分析论文

我国人口问题分析论文一、我国人口的主要特征(一)人口众多国家统计局1982年公布的我国总人口,包括台湾省和港澳地区人口,全国10.3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93%。
1993年末,我国大陆人口已达11.85亿,比1992年净增1346万人。
1949年末到1993年末的44年间,我国大陆总人口翻了一番多,目前已超过12亿人。
(二)绝对增长量大我国人口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如1930年出生率为38‰,死亡率为33‰,自然增长率仅5‰;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如1965年出生率为37.88‰,死亡率为9.50‰,自然增长率为28.38‰;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由于70年代末我国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们生育意识的变化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这一阶段中,1985年出生率为21.04‰,死亡率为6.78‰,自然增长率为14.26‰。
1993年出生率为18.09‰,死亡率为6.64‰,自然增长率为11.45‰。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发达国家为6‰,发展中国家为20‰。
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育龄人口和将要进入育龄的人口比重大,我国人口的绝对增长量仍然是相当大的。
(三)地区分布不均胡焕庸1935年根据当时创制的1933年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清楚地表现出东半部人口十分稠密,西半部人口十分稀疏,两者之间明显地看出有一条人口分界线。
这条线的东北端起于当时黑龙江省的瑷珲(现称黑河),以此向西南划一条直线直达云南省的腾冲。
当时把这条线称作瑷珲—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
当时计算,这条线以东的中国东半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而人口却占全国的96%;而这条线以西的西半部,面积约占全国的64%,人口仅占全国的4%。
到80年代,胡焕庸利用198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重新计算了这条线东西两侧的人口分布。
结果是:东半部面积占全国的42.9%,人口占全国的94.4%;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57.1%,而人口仅占全国的5.6%。
人口统计分析及趋势预测模型

人口统计分析及趋势预测模型人口统计分析与趋势预测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人口数据,旨在揭示和预测人口的动态变化趋势。
这种模型在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研究人口趋势预测模型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人口统计分析是基于对人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而进行的研究。
人口数据可以来自于政府机构、学术研究单位、社会调查等多种渠道。
这些数据包括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家庭结构、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人口变化的一些规律和趋势。
在统计分析中,人口数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通过对人口数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规模及其变化情况。
此外,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指标也能够揭示一个地区的人口特征。
例如,性别比例失衡和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人口统计分析在制定公共政策和资源分配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趋势预测模型是基于历史数据和数学统计方法进行的一种预测方法。
通过对人口数据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和建模,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
常见的趋势预测方法包括线性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ARIMA模型等。
这些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
人口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模型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水平。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城市规划领域,人口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了解人口的分布和迁移趋势。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合理布局资源和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此外,在医疗卫生领域,人口统计分析和趋势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人口健康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重要问题之一。
世界人口众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给粮食的供给、科技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人口结构变动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党的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民也加入了民工潮,大量输出了剩余劳动力。
经过20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西部地区也呈现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女化”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农业后继无人,农村无活力等新“三农”问题;也发生了耕地弃耕现象,造成土地浪费和环境恶化、农业生产的副业化等严重后果。
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所产生的障碍及挑战不容忽视。
而针对民族地区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所以本文以科左后旗花灯嘎查为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女化”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科左后旗人口结构变动分析科左后旗位于通辽市东南部,辖12个苏木镇,4个农牧场辖,有455个嘎查,蒙古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本文拟选取的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总户数为183户,总人口为667人,是纯蒙古族聚居村,也是典型的民族地区自然村,所以选其为调研对象,分别对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就业结构及文化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1、年龄及性别结构本文根据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将年龄进行分段,并对花灯嘎查从1999年到目前为止近十五年内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进行了详细调查。
如图1所示,2014年花灯嘎查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1999年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占总人口的10.64%;15―64岁之间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为77.66%;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1.7%,较1999年增长了5%。
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文范文

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文范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提高桂林地区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质量一、基于桂林地区基层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引发的思考我国是人口大国,广西地区人口数量则排在全国各省市地区第十位。
近些年来,广西桂林人口增长又呈现出了上升状态,特别是二胎政策放开之后,人口增长由低幅变为高幅。
众所周知,广西桂林山美水美,是国内几大知名旅游胜地之一,利用本地优美的自然资源来带动产业经济增长,成为了桂林人走向小康社会的首选路径。
然而,由于本地区人口密度大幅增长,使得当地计生工作和人口普查等工作难度加大。
笔者以为,基层人口普查与计生管理工作,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并不存在“最好”,“适合”才是最有用的。
桂林地区基层人口与计生统计工作的方式要适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且能够反映出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这才是新时期各项制度改革发展的关键切入口。
二、传统模式下计生统计工作的问题和弊端1.统计数据失真。
对于该问题,简单来理解,即“底子不清”。
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以乡镇为单位,以村级作为小组。
具体来看,最大的问题恰恰出现在这一环节。
村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数据源头采集过程中,工作不够仔细,很少仔细核查被统计对象的实际情况。
在这种局面下,由于没有对统计对象认真摸底排查,造成统计对象漏统。
另外,新修订颁布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施行,造成一部分新婚因为通报不及时、不全面等,使得村级计生工作人员很难发现和掌握这一婚姻情况。
再者就是人口出生登记管理制度漏洞,由于之前群众只要持有相关证件,便可直接办理入户手续。
因而,很多违法生育者不再通过计生部就可以直接入户。
2.基层任务繁重,导致计生工作无法集中全力。
具体来看,桂林地区在该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多年以来积攒下来的问题。
考核次数多,内容繁琐,环节过细。
农村村庄、城镇街道,基本上都是季度至少排查一次。
除此之外,还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物力来应付区级、市级、省级等主管部门专项检查。
大数据分析在人口统计领域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分析在人口统计领域的应用研究人口统计是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通过对人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人口的特征、变化趋势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据规模的增加,大数据分析在人口统计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为人口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分析在人口统计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大数据分析在人口统计数据收集中的应用人口统计数据是了解人口基本情况和人口变化趋势的重要数据源。
传统的人口统计数据收集方式主要依赖于统计调查和抽样调查,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人口统计数据收集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对互联网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实现对人口信息的广覆盖和快速更新。
以手机定位数据为例,通过手机信号基站的定位功能,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人口流动轨迹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地区人口的迁徙情况、流动规律以及流动原因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社交媒体数据也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人口信息和言论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人口的社会关系、兴趣爱好和态度倾向等信息,为社会调查和舆情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二、大数据分析在人口统计变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人口的变化趋势是人口统计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人口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人口变化趋势,为社会经济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传统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历史数据的拟合和趋势外推,由于数据规模较小和模型假设的局限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有限。
而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人口统计变化趋势预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利用大规模的人口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建立更为复杂和准确的预测模型。
通过对多源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趋势,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预测模型,根据新的数据和情况进行及时的修正和更新,提高预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人口数据统计分析

死亡率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死亡率为4.89‰比上 年上升0.95‰ 死亡率为3.97‰比上 年下降0.92‰ 死亡率为10.79‰比上 年上升6.82‰ 出生率为7.71‰比上 年下降3.0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XX市死亡率在2007年和2008年都低于5.00‰。随 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物质生活充裕着人们, 使得人们的疾病增多,交通危险系数提高,生活、工作压力等外界因 素造成了人口死亡率的攀升,到了2009年死亡率达到了10.79‰。
市 场 潜 力 大
XX市的人口密度较大,大于100人/平方千米,属于第一级人口密集区。
2007年
2008年
774人/平方 千米
2009年 786人/平方 千米
2010年 765人/平方 千米
747人/平方 千米
性别构成
性别比(或称性比例)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 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LOGO
XX市人口数据统计分析
21世纪是人类史上最富于变革的时代,科技发明和创 新层出不穷,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不断 进步。然而当我们回首已经过去的这个世纪时,我们不难 发现在众多的巨大变革或事件中,没有任何一个变革或问 题像人口不断增长那样,能对地球和我们的生活产生如此 深远的影响。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 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 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通过对XX市人 口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更清楚和了解XX市人口的状况, 为将来发展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下图是各年龄段所
7.1
34.30
社区人口统计与分析

社区人口统计与分析社区是一个由不同人群组成的独特社会单位,了解社区人口的统计和分析数据对于社区规划和资源分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社区人口统计与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一、社区人口统计的重要性社区人口统计是一项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能够提供关于社区人群的基本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社区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社区人口统计的几个重要方面:1. 人口规模:了解社区的人口规模可以帮助规划者确定社区的发展方向。
同时,它还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供给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年龄结构:社区的年龄结构对于制定适宜的教育、养老和医疗服务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社区的年龄结构,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对各种服务的需求。
3. 性别比例:社区的性别比例也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
通过了解男女比例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社区资源的分配,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社区政策。
4. 民族结构:多元文化社区的人口构成往往具有复杂多样性。
了解社区的民族结构有助于促进民族和谐,并提供具有包容性的社会服务。
5. 就业与收入:社区人口统计还包括就业和收入水平的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评估社区的经济状况,并为社会资助计划和就业机会提供依据。
二、社区人口统计数据的收集社区人口统计数据的收集通常由政府或相关组织负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1. 人口普查:定期进行的人口普查是收集社区人口统计数据的重要途径。
它提供了广泛的人口信息,包括人口数量、年龄、性别等。
2.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到更为详细的数据,例如民族构成、收入状况和居住情况等。
这些问卷可以由专门的调查人员上门采集数据,也可以在社区宣传中征集。
3. 统计数据: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通常会记录社区人口的相关数据,例如出生率、死亡率、婚姻状况等。
这些统计数据对于了解人口趋势和社会变迁非常重要。
三、社区人口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收集到的社区人口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应用,以便为社区发展和改善提供决策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Abstract (3)第一章人口调查统计分析系统研究背景、意义 (4)1.1 国外的研究技术 (4)1.2 我国内的人口统计现状及需求分析 (5)第二章人口调查分析系统的总体分析 (6)2.1系统总体结构和流程设计 (6)2.2 运行环境 (8)2.3 性能需求 (8)第三章人口统计分析系统的技术分析 (9)3.1 编程环境的选择 (9)3.2 DBMS的选择 (9)3.3 技术难点 (10)第四章人口调查统计分析系统的实施 (11)4.1基本处理流程和功能模块 (11)4.2 数据模块的实现 (12)4.2.1 程序设计 (12)4.2.2 数据库的设计及连接 (14)4.2.3 SQL优化查询 (15)4.2.4 统计分析结果的输出 (16)第五章总结 (17)5.1 系统特色 (17)5.2 系统实现的功能 (17)5.3 系统性能 (17)第六章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9)摘要人口调查统计分析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它能高速而又准确的对人口调查数据进行查询分析,能针对要求而实现数据统计,并输出报表,从而大大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文章通过对系统的背景研究,需求分析,技术难点和实现方法等几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开发实现的过程。
即优化SQ L查询,把多重循环和数组相结合,从中找出最优查询路径,实现快速遍历。
整个系统主要分四大模块:数据录入,数据校验,数据统计和数据上报。
系统实现的部分基本能满足开发者的要求,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信息,人口,数据,统计AbstractThe Cen sus Da ta Statis tic& Anal ys is S yste m is a t ypica l info r mation manag e me nt s ys te m. It can imp le men t the f un ction of da ta s ta tis tic b y r eq u ir ing, and an al ys is the in ves tiga te da ta e xac t and eff icac iou s,and then print ou t th e repo rt fo r ms. The s ys te m c an imp ro ve so me depar tmen ts’ wo rk ing eff ic ienc y.The tex t ha s in tr odu ced th e p roc es s of co mp le men t th roug h the s ys te m’s backg round, nece ss ar y a na lys is, ha rd y techno log y and the method o f achie ve men t. The me thod is op timiz ing SQ L se arc hin g, and co mb ined la ye r s o f c ycle with a rr a y. We c an f ind the optimized path to sea rch, and f in ish th e sc an fas t.The wh ole s ys te m inc lude s fou r pa r ts: the data inpu t, th e da ta c heckou t,th e data statistic a nd the data repo r t. The pa r ts of co mp le men t ha ve satisf ied the de ve lope rs’ de mand, a nd f in ish ed the pr ospe ctive goa ls.Key words:infor matio n, po pu la tio n, d a ta,s ta tis tic第一章人口调查统计分析系统研究背景、意义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信息技术。
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虚拟无限。
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
经济信息化,市场全球化,竞争激烈化,给企业带来的是一个飞速变化的、动态的、不确定的外部环境。
过去封闭的、静态的企业运作模式已不再能适应今天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企业正在经历一个彻头彻尾的变革。
从数据处理到过程自动化,管理控制决策,再到支持企业获得战略优势,信息技术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人口调查统计分析系统是典型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人口信息是国家的基础信息之一。
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人口变动以及人口计划执行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可靠的人口数据,统计部门每年都要进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
由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社会、经济、文化构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受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受社会结构转型的影响,人口数据分析、调整和间接估计等任务将异常繁重,尤其是对人口数量、质量、结构、水平、过程和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和评判将直接影响到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影响未来中国人口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同时,由于人口过程具有长周期、不可逆和滞后性,因此任何决策失误都会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导致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为了弥补人口普查数据的缺陷就必须对人口普查数据的问题所在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1.1国外的研究技术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我发现现在的人口统计方法并不多。
其中最典型的人口统计研究技术是ESRI公司的G IS产品和技术。
它在数据管理和提供Internet服务方面为调查统计带来了十分的方便。
GIS(Geo graphi c In formatio n Syst em)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地理信息来帮助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
该技术被用来做人口统计系统的关键点就是将人口数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
目标就是让用户通过图形界面获得指定地理位置的准确人口数据。
因为人口数据庞大而且格式非常复杂,国家数据中心的许多用户要直观地看到很大地理范围内的人口数据的图形显示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ESR I公司充分利用自己在G IS和空间数据库管理领域的专门技术,即:DADS将管理几个TB(1T=103G)的数据,包括用于政府内部的数据和政府用户以外的数据,其中采用了SDE的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除了提供SDE软件,ESR I也提供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和数据转换的咨询服务。
ESR I的重点在于将GIS功能集成到人口普查网页,在Intern et上提供信息服务,使用户能够通过Web访问DADS,以查询地理、人口、经济及其它数据,且能够用查询结果来生产详细的专题地图和各种统计图。
整个项目建立在ESRI的Arc IMS产品之上,ESR I的Inte rnet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浏览器的针对地理信息的浏览、查询,以及图形显示、标注和量测。
每周都有最新的统计数据进到数据库,而Arc IMS技术能够实时发布最新的数据信息和专题地图。
通过在网上采用ESR I G IS技术,人口统计局将以最少费用,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全面的服务。
跟他们不同的是,他们是基于地理信息而获得人口数据,我们是基于人口调查表来得到人口数据的,因此使用的统计方法也有所不同。
1.2 我国内的人口统计现状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在这么大一个国家要想做好人口统计工作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而且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导致了人口流动的加大,外来人口规模扩大,更增加了调查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组织调查的难度。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人口流动特征决定了人口统计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是我国的年度人口统计仍然是以公安部门的户籍统计为主要依据,到外地或进城打工的农民,由于户籍管理地未变仍统计为本地的农村人口。
而我国的人口普查方法对常住人口的统计则较为合理,只要在一个地方居住达半年以上者,不管是否取得当地户口,均作为当地的常住人口统计。
我国于1987年制定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了每10年一次进行人口普查,在年号末尾为0的年份进行。
《统计法实施细则》还规定,在两次人口普查中间年份进行一次人口状况的简易普查。
因此,每逢年号末尾为5时,就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也称为“人口小普查”。
“小普查”的内容、组织实施形式和数据发布时间与方法等,都与大普查相似。
从1983年开始,我国还有一项正式的调查制度,就是每年10月对人口变动进行抽样调查,目的是为国家和省(区、市)掌握年度人口总数以及结构变动情况,提供可靠的人口数据。
每年的5月、10月、和12月还进行劳动力抽样调查,以统计就业和失业状况。
面对这么多种类的人口调查情况,无论哪种调查方法,它们的调查内容都是一样具体,涉及面一样广泛,调查点一样繁多,所得到的数据量都是非常庞大的。
对于这么大量的数据,没有一个有效的统计管理系统,以传统的人工统计的方法,尽管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日夜埋头苦算,得到的统计结果还是不尽人意。
被一大堆数据困扰不说,不仅不准确,还很费时间。
每次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数据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出来。
这种传统手工或半手工的效率、准确度和可信度都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当然我们可以借助于上面提到的GIS技术产品,来解决我们的统计难题,但那所需要投入是巨大的,而且也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
因此,开发一个低成本的、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又能高效率解决人口统计实际问题的软件系统,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能的。
第二章人口调查统计系统的总体分析本软件旨在对各种各样的人口调查,如:劳动力、婚姻状况、就业、受教育程度、年龄结构等纷繁复杂的调查统计工作提供一个功能齐全,效率较高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要求,本系统至少需要四大功能模块:数据录入,数据校验,数据统计和数据上报。
分别用于实现人口调查中各项指标的输入、分类、统计、分析、汇总和输出,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人口调查原始数据库的维护;录入数据的复验与修正;各项人口调查指标的统计、分析、汇总;统计分析报表的生成与打印。
2.1 系统总体结构和流程设计以下用图示法直观的给出系统结构框架:系统总体流程图:系统功能模块层次结构图:数据流图:2.2 运行环境硬件环境:CPU:P entiu m II或以上;内存:≥64M;打印机: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