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言文中考篇目文学常识复习表

上海市文言文中考篇目文学常识复习表
上海市文言文中考篇目文学常识复习表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导读: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着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 东和——( ) 收二川——(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文言文、字词、文学常识复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 《赤壁》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 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 是:,。 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 句):,。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课外古诗 ⑴《赠从弟》中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主旨句:,。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 是:,。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 是:,。 ⑶《登幽州台歌》中指生不逢时句:,。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 ⑸《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摹愁绪的千古名句 是:,。运用想象写作者壮志豪情的诗句 是:,。 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⑽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文天祥《过零丁洋》) 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1)“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 句:,。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 是:,。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 《行路难》李白 (1)诗中道出了作者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昂扬之气的诗句 是:,。 (2) 诗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 是:,。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虽身处漏雨茅屋,知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的呼唤。 (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直接写到“雪”字的四句诗是:①②③④ (2)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3)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 (4)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 (5)纷纷暮雪下辕门,。 《己亥杂诗》龚自珍 (1)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 是:,。 (2)同样是面对落花,晏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龚自珍说 “,。” (3) 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课外古诗 (1),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2)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秋。,,,。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默写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 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中考文学常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一、文学常识·作家篇·国内篇 司马迁(西汉):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学过《陈涉世家》选自其中。 陶渊明(东晋): 陶渊明,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王维(唐代):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世称“诗佛”。精通佛学,代表作品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摩诘文集》等。 李白(唐代):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世称“诗仙”。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创造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浪漫主义文学始祖为屈原),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有《李太白集》存世。 杜甫(唐代):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与李白并称“大李杜”,被世人尊为“诗圣”,其作品由于记录民间疾苦,全方面记录了唐朝由胜至衰的过程而被称为“诗史”。其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有《杜工部集》存世。 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字孟得,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登长安风云楼遥赠乐天》等。 韩愈(唐代): 字退之,唐河内河阳(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我们学过他的作品《马说》。 柳宗元(唐代):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人称“柳河东”、“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化运动的领袖,故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代表作有《柳河东集》、《柳州八记》等。 范仲淹(宋代):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人称“范正文公”。代表作有《岳阳楼记》、《明堂赋》、《上执政书》等。 欧阳修(宋代):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参与撰写《五代史》、《新唐书》,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司马光(宋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我们学过的《孙权劝学》选自其中。 王安石(宋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王荆川集》等。 苏轼(宋代): 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成“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代表作《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重要作家作品 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6,《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

(文学常识)中考文学常识试题以及答案

中考文学常识试题以及答案文学常识 ____(省、市、区、县)2013 名著阅读。(4分) (1)下面关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情节有一处与原著有出入,请指出并改正。(2分) 鲁提辖在酒楼与李忠、史进一起喝酒,无意中得知郑屠强骗金翠莲,于是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结果三拳打死了郑屠。鲁提辖因此被官府抓走。 A.大闹桃花村 B.汴京城卖刀 C.智取生辰纲 D.三打祝家庄 我选择( ),理由: (1)鲁提辖打死郑屠后并没被官府抓走,而是逃跑了。(2分,指出错误1分,改正1分) (2)选择C理由;杨志一行入因为内部不团结,缺少合作,失了生辰纲。(吴用一行七人精心策划,相互合作,劫取了生辰纲)选择D理由:三打祝家庄中,孙立等人和宋江里应外合,顺利打下祝家庄。(2分,选择1分,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 ____年____(省、市、区、县) 名著阅读。(5分)

(1)林冲,梁山著名英雄,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却走上了造反之路。林冲被发配到达沧州后,是怎样被逼上梁山的?请简述主要情节。(2分) (2)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了什么姓名?请简述美猴王到东海龙宫取兵器的过程。(70字左右)(3分) (1)林冲发配沧州牢城营,高太尉指使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欲置之于死地;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手刃仇人,上了染山。(2)孙悟空;美猴王来到龙宫,向龙王借兵器,龙王先后给了刀、叉、戟,美猴王都没相中,后来龙婆推荐的如意金箍棒被美猴王相中,然后还借了藕丝步云履、锁子黄金甲、凤翅紫金冠等。 ____(省、市、区、县)2013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俄国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名人传》《简爱》 B.《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颜体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D.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最新【高考必备】高中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汇总名师资料汇编

高考文言文常用文学常识大全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最新中考必考文学常识汇总

中考文学常识汇总 一、中国文学 ㈠先秦 1.孔子(名丘,字仲尼。)《论语》十则孔子是我国历史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曹刿论战》《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1.列子,战国前期郑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相传是列子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内容驳杂,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优秀的寓言和神话传说。2.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为墨家经典之作。 3.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4.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5.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6.韩非(?-公元前233),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7.吕不韦(?-前235),战国时秦相。《吕氏春秋》相传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一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8.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诗”(积极浪漫主义)创始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㈡两汉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 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刘向按照国别编订整理了《战国策》 3.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4.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陌上桑》 4.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东汉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 曹植合称“三曹”,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㈢魏晋南北朝 1.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才高八斗)。 2.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出师表》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代表作:《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王羲之(321-379),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集序》。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初中文学常识集锦 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选粹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使用赋、比、兴的手法。《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3.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4.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创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5.《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曹刿论战》即选自此书。 6.司马迁,汉朝人,著《史记>。鲁迅称该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共计12国,33篇,国别体史书。此书还有《国策》《短长书》之名称。《战国策》长于说事。《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即选于此书。 8.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观沧海》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9.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10.陈寿,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11.《木兰诗>,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12.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东晋著名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13.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名篇有《三峡》。 14.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王勃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作品有《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B.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称为“亚圣”,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 鲁迅的小说代表作有《风筝》、《孔乙己》、《故乡》等。 D.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有误,《风筝》是散文,不是小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答案】 C 【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改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各类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点都要熟,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A. 《牡丹亭·游园》 B. 《霸王别姬》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D. 《牛郎织女》 【答案】 C 【解析】【分析】A.《牡丹亭·游园》是昆曲;B.《霸王别姬》是京剧;C.《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D.《牛郎织女》是黄梅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戏曲剧种的把握。注意把握选项句中名称,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

小学小古文文学常识汇总

寓言故事 1《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讽刺了那些固守己见,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变 通的人。 2、《矛与盾》出自《韩非子》,告诫人们说活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更不能违 背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要自相矛盾。引出的成语:自相矛盾。 3、《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说明了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 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让敌人钻了空子,让彼此都遭受灾难。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东施效颦》出自《庄子》,本文运用夸张手法,告诉我们盲目胡乱地模仿他人,结果 往往会适得其反。 5、《楚王好细腰》出自《墨子》,本文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寓意:领导者一定要注意 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方法修身养性。 6、《揠苗助长》又称《拔苗助长》,出自《孟子》,道理: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 客观规律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把事做好。相关成语: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 7、《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比喻为人拘泥固执,不知变化。这个成语又称“契舟求剑”。 8、《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告诉我们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 动与目标相反,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相反作用,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9、《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告诉我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像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讽刺了那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 10、《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寓意: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讽刺了 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可笑之人。近义词:自欺欺人。 11、《工之侨献琴》出自《郁离子》,告诉我们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其本质上进行 鉴定,而不是通过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 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的适应坏境,只 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成语故事 1、《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假:凭借 2、《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聪明,否 则非但不能把是做好,反而把事办糟。 3、《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比喻说话或者写文章时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 的语言,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4、《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5、《闻鸡起舞》出自《晋书》,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行动。同时赞扬了意志坚强, 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道理: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6、《智子疑邻》出自《韩非子》,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是非判 断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7、《塞翁失马》出自《南淮子》,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从 多个角度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变化。这样,无论是福事变祸事,还是祸 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汇总图文稿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汇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中考文学常识汇总 一、中国文学 ㈠先秦 1.孔子(名丘,字仲尼。)《论语》十则孔子是我国历史和着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着作。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曹刿论战》《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1.列子,战国前期郑人,名寇,又名御寇。《列子》相传是列子所作,原书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内容驳杂,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优秀的寓言和神话传说。 2.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为墨家经典之作。 3.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 4.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古代着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学性强,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着作。 5.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着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6.韩非(-公元前233),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战国时代着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为法家重要着作。 7.吕不韦(-前235),战国时秦相。《吕氏春秋》相传是吕不韦召集门客编撰的,一名《吕览》,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8.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骚体诗”(积极浪漫主义)创始人。着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㈡两汉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着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最全汇总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最全汇总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完整版)中考文学常识选择题

文学常识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但赋除外。 C、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D、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说”在古代是一种表明自己观点的文体比如《马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 C、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晏殊、李清照等。 B、“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始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D、《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即一唱三叹 反复吟咏。

篇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篇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作者:————————————————————————————————日期:

30篇中国古代名著文学常识整理 课题 出处作者中心 1、曹刿论 战《左传》我国有名的 一部编年体史书。叙 述春秋时期各国重 要史实。 左丘明:相传是鲁国史 官。 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 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 鲁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掌 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2、橘逾淮 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 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 治家 本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刻画了晏子 的机智善辩,他凭着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 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 3、孔孟论 学《论语》儒家经典,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言行的书。 《孟子》孟子及其弟 子等著。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创始 人。被后世尊为“圣 人” 1、反映人生经验不断积累 2、强调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3、表明要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 人请教。 1、劝人自强不息。 2、学习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不懈,持 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 3、读书要有批判精神。 4、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 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尊 为“亚圣”主张“仁 政”后人将儒家思想 和成为“孔孟”之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公输《墨子公输》,墨家 的经典著作墨子:名翟,战国时期 思想家,墨家的创始 人,主张“兼爱”“非 攻”。 课文记载的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 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非攻”思 想,表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 劳苦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 6、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名轲,战国时思 想家,儒家代表。 孟子用类比的方式教导齐宣王,一名国君首先 要做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而后再是社稷,其 次是君主自己 7、庄子钓于濮水《庄子秋水》庄子:名周,战国时哲 学家。宋人。道家学派 的代表。 本文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坚持不受束 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 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8、陈涉世 家《史记陈涉世家》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鲁迅评价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我国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 想家、文学家,著有《史 记》,又称《太史公记》 本文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了秦 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 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 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根 据战国史实而编辑 刘向:西汉史学家。本文讲述了邹忌没有接受别人的赞誉之词,有 自知之明,能冷静思考,从中悟出深刻道理,

2019中考干货收藏: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大全

2019中考干货收藏:初中语文必背文学常识大全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 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个新诗体,开 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 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所以被尊为“诗圣”,有的“三吏”:《潼 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 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最完整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中考文学常识复习 一、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 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1、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2、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3、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4、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5、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6、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7、应用文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2014

(一)敬称与谦称

(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 (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仕:做官。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夺:削除。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迁:一般指提升。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陟:进用。如《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岳阳楼记》: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贬:①降职。如《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②降职并 外放。如《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窜:放逐,贬官。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转、调、徙: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 补:补充空缺官职。出:京官外调,外放出任地方官。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指南录〉后序》:“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行:代理官职。 权:暂代官职。署:代理、暂任。 (7)表辞官 告老:官员因年老辞官。解官:辞去官职。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这些词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往往是我们推断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其它类) 1.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2.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3.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及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4.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5.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6.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7.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8.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9.表人物地位的:贵、卑、官绅、豪。 10.表主管的:知、典、主。 11.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2.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13.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14.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5.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16.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17.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