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嫦娥二号卫星拍摄所谓月球巨型飞船真图
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我 国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原 是嫦 娥 一号 的备份 星
利用 其 资源 。直 至 目前 ,世 界上 只 含 量 和 分布 、初步 测 量 月壤 厚度 和 有 美 国实现 了派 人 登月 ,其他 掌握 探测地 月空 间环境 四项使命 。
一
次 性使 用 的 发射动 力 民币,相 当修建 13 .公里 的地铁 钱 。
实时传 回 了清 晰 的图像 。至此 ,我 国首 个 探 月 器 在 太 空 飞行 4 4 、 9天
i 有备 份星 必 然要 有 备份 这 枚 火箭 成 功地 发射 了
星。
耀眼的第一步探月工程
为 了更 好 地 了解 嫦 娥 二 号 的 绕 月 探 测 4 2 后 , 终 于 完 美 落 8天
科研人员对长三丙火箭又做了多项 控 系统 是航 天活 动 中看 不见 的 “ 风
技术 改进 和进 行 了多 次模 拟发 射演 筝 线 ”,监 管和 指挥 着航 天器 的 一
乙 、 丙 三 种 火 箭 。就 运 载 能 力 来 练的缘 由。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 举 一动 。为 了做 好这 次 发射 的测控 讲 ,长 三 乙最大 ,长三 丙居 中,长 性 ,发射 之前 火 箭和 卫星 两大 系统 工作,北京航天飞控中心通过多种
号探路的使命。具体地说,它在完 5 内就 到达 月 球 ,7 多 即可进 入 号 频率 更高 ,远 距离 测控 通信 效 果 天 天
频 成绕 月 探测 任务 的 同时 ,还 将试 验 工作轨道运行,不像嫦娥一号那样 更 好 。在 卫 星 上搭 载 着 x 段 应 答 验 证 嫦 娥 三 号 任 务 的 部 分 关 键 技 需花 近 1天 的 时 间。突 破运 载火 箭 机 ,与 地 面 测 控 设 备配 合 验 证 X 4 频
讲座稿:航天科普知识

在2007年1月中国外层空间试 验之后。2007年12月,又一种 神秘飞行器的图片被上传到互 联网,该飞行器由轰-6挂载, 其表面涂有五星红旗标志和 “神龍”(神龙)字样,这意 味着它可能是一个与“神舟” 载人飞船、“神威”高性能计 算机、“神光”高能激光等处 于一个级别的国家级科学工程。
结束语:仰 望 天 空
2、托勒密的地心宇宙
3、哥白尼的日心说
波兰哥白尼1543年《天球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对宇宙的看法从主观、神秘、原 始,上升到近代、客观、合理。触犯宗教教条,引起强烈反对与仇视。由于宣扬日心说, 布鲁诺烧死罗马广场。伽利略被宗教审判并处终身监禁,后被平反。
太阳星系
银河星系
满天星斗循环往复、东起西落,是什么 力量使日月星辰有着这样的运动规律?
我国的飞船主要依靠表面烧蚀材料,是由玻璃纤维增强的酚醛塑 料或环氧树脂,它们在高温高压气流冲刷的条件下,发生热解、 气化、升华、熔化、辐射等作用,通过材料表面的物质损耗而带 走大量热,从而达到耐高温和保护飞船内部的目的。
5、嫦娥系列
(1)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 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 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远古人们就 梦想飞出地球探 索星空的奥秘。 嫦娥奔月是广为 留传的民间神话, 体现了人类了解 自然奥秘的渴望。
物理课本图
明初,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当 时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 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 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用竹木制成, 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 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 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击中目标将使敌 方“人船俱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
图片故事:追梦·探月

封 面 故 事┣ ┫策划执行/《中国报道》编辑部追梦·探月封 面 故 事┣ ┫《诗经》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对着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中国人从古至今发出过无数的赞叹,也有着无数的遐想。
进入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人对月亮的情怀更是有增无减。
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2004年2月25日,绕月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
就在探月工程被批复的那天,嫦娥一号任务“三驾马车”之一、时任探月工程总指挥——64岁的栾恩杰写下了一首诗:“地球耕耘六万载,嫦娥思乡五千年。
残壁遗训催思奋,虚度花甲无滋味。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中国探月工程迄今为止已实现了“五战五捷”,嫦娥四号任务所实现的“六个首次”更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成就。
接下来的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还将陆续实施。
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将对月、对家国和对全人类的情怀付诸实际探测工程,用科学技术续写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
┣ ┫COVER STORY封 面 故 事┣ ┫“嫦娥四号”人类第一个到达地月拉格朗日L2点并长期在轨工作的航天器;人类第一次地月中继通信,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探测与巡视探测。
1月5月6月12月1月3日10时26分,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6月14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 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 轨道的卫星。
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12月30日8时55分,探测器顺利进入预定的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
20192018COVER STORY A点影像图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成像嫦娥四号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环拍全景图棉花种子已成功种出嫩芽,是月球的第一株植物。
课件无忧之中国航天史资料讲解

主要任务
• “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 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 面数据, 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 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 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 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 进行高精度成像。 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 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
• 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 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做出精细测绘;
• 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执行此 次任务长征三号丙火箭,较之前护送嫦娥一号上天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增加了两个助推 器;
• 为获得着陆区的精细地形数据,嫦娥二号激光高度计在月面上留下的“激光足印”间 距更小,激光测距精度也可达5米,从而获得月球上几个重点区域的高密度高程测量数 据;
十大使命
•试验使命 •探测使命
试验使命
• 配合运载火箭验证地月转移轨道直接发射技术; • 验证距月面1 0 0千米近月制动的月球轨道捕获技
术; • 验证1 0 0千米×15千米轨道机动与飞行技术; • 对二期工程的备选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 搭载轻小型化X频段深空应答机,配合我国新建
的X频段地面测控站,试验X频段测控技术; • 试验遥测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技
发射时间
• 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发 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 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 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如果遇到气候等 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 日和3日择机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月球车征名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2013-09-24 15:17我要分享 36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对茫茫宇宙的探测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由之路。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独特的空间位置和潜在资源,成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和基础。
中国探月工程按照“探”、“登”、“驻”开展规划论证,国务院于2004年初正式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列为全国重大专项工程,2020年前分“绕、落、回”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10月24日,探月一期工程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CE-1),实现了对月球全球性与综合性环绕探测,标志着我国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一号”奔月示意图工程目标:1.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2.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验证技术,积累经验。
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3.探测月壤特性;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搭载了八种有效载荷,在月面200千米的环月轨道开展探测。
嫦娥一号调相轨道奔月嫦娥一号3次近月制动嫦娥一号200千米极轨圆轨道“嫦娥一号”任务的科学成果:二、“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CE-2)成功发射,为落月探测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
2011年8月25日,进入L2点环绕轨道,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
获得了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和宇宙伽马爆的科学数据。
2012年6月1日,嫦娥二号脱离L2点轨道,经过195天飞行,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三、“嫦娥三号”任务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
大兵老师的神奇小屋——月球探索(

放学后,壮壮、小菲和小天再次来到实验楼一层的尽头。
这次,神奇小屋的外墙壁上有明
中国探月
“今天的题目怎么样,难吗?”
“言归正传,上次我们说到了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
小天给出的答案刚好指向了我们今天的主题——中国探月。
你们看,
这就是我们探月计划的标志!”说着,神奇小屋的墙壁上浮现出一个
小天说:“这个图案看起来很漂亮啊,有点儿像毛笔写的呢。
”
大兵老师点头道:“对,这个标志就是用中国书法的笔触勾勒出一轮明月,同时它又是汉大兵老师说:“没错,这双脚印象征着我们探测月球的终极梦想。
外侧圆弧的起笔处自然
嫦娥工程
大兵老师说:“那是肯定的。
为实现第一阶段的目标,我们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测器。
其中嫦娥一号探测器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首次绕月飞行。
”
嫦娥一号与嫦娥二号
广寒宫
壮壮说:“那真是太激动人心了!”
大兵老师说:“我们先接着把前三期的主要成果讲完吧。
在第二期工程中,除了嫦娥三号,我们还在2018年12月8日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它携带了名为‘玉兔二号’的巡视器。
嫦继卫星的名字也非常有中国文化特点,叫作‘鹊桥’。
”
◎◎嫦娥三号◎◎玉兔号
◎
◎长征五号
◎嫦娥五号上升器和着陆器
◎
并打包存入上升器。
之后,上升器从月球表面起飞,
◎
◎月球样本称重 很高兴
见到你啊!。
中国现代发展主要成就总

2.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
(三).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满足全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超过11.8万所(不含教育机构),比2005年增加近4.2万所;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为3393万人,比2005年增长67.6%。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占同级教育比例继续提高。
4.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100元提高到2008年的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增加2.5万倍。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还约有2.5亿人,约占全部人口的四分之一;到2007年末,减少为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近25年来全人类扶贫事业成就中,三分之二应归功于中国。
3、回收阶段,目标是发射无人探测器,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只有在这三个阶段完成之后,中国才会考虑载人登月。
2.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着
(一)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2005年以来,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全国小学净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超过了发达国家96%的平均水平。
1、绕月飞行:
嫦娥二号工程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
“嫦娥二号”卫星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
[嫦娥二号”卫星在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备份星基础上进行了技术改进和适应性改造,其主要目标是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验证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嫦娥三号”预选月球虹湾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同时继续开展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捆绑有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属于中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系列,本次航天发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任务是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
绕月高度:100千米飞行速度:15千米/秒,,“嫦娥二号”将进行100公里高度环月探测,并将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绕月飞行,最近点距离月球只有15公里(注: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
嫦娥二号卫星重量为2480公斤,其中燃料重量约1300公斤,七种科学探测设备重约140公斤。
发射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运载能力为3.8吨,嫦娥二号发射将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2010年中国第10次航天发射。
火箭把嫦娥二号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的入轨点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将嫦娥一号近14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嫦娥一号飞行了13天14小时19分、行程206万公里才到达月球)卫星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卫星上新研制的相机,能够将对月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嫦娥二号的设计寿命为半年,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零窗口”发射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时,“零窗口”一直是关键词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所谓月球背面巨型飞船图解(数据均来自互联网公开数据)
1、大体位置(月球全图的右下方)
2、放大(这个区域有个明显标志就是右侧的黑色区域,实际位置在黑色区域的左边红圈内)
3、再次放大(注意此区域内最具标志性的地形是下面的两个连在一起的环形山,一黑一白
很明显。
具体位置在这两个环形山的上部小红框内,隐约可以看到一个虫子样的东西)
4、再放大
5、再放大再大点
6、还大(这就是传说中的美俄两国联合探月发现的巨型飞船)
7、最后公布一下经纬度(月球的)
总结:
此物非一般,
远看似蚯蚓,
近看是光点,
谁也看不穿。
传说纷纷乱。
说是月中仙,
探得千古迷,
留待后人掀!
此图,从美国公布的卫星照片上也能看到,美国的图分辨率略高。
网上流传的图片、视频无法确定真伪,留待后人。
在这里赞美一下中国航天人,不信邪、不掩盖,嫦娥二号月球图片网上公开,任凭人人查看!大自然真是奇妙,妙妙妙啊。
观看地址:
http://159.226.88.30:8080/CE2release/cesMain.jsp
请继续关注新浪微博的水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