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阿波罗11号登月时间

合集下载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仰望夜空有他的微笑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仰望夜空有他的微笑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仰望夜空有他的微笑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2年第33期“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1969年7月20日,全球数以亿计观众经黑白电视机屏幕,见证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的“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

身穿白色宇航服的阿姆斯特朗率先走出登月舱,在荒凉、沉寂的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类的足迹,完成人类登月梦想。

随后,他说出了这句从此以后在无数场合被引用的名言。

如今,佳话犹在,巨星陨落。

据美国媒体8月25日报道,首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已经逝世,享年82岁。

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生在俄亥俄州小城沃帕科内塔,6岁时第一次坐飞机,从此开始迷上了飞行。

1955年,阿姆斯特朗开始试飞员生涯。

1968年,他成为“阿波罗8”号飞船替补指令长,为他担任“阿波罗11”号指令长成功登月铺平道路。

返回地球后,性格低调谦逊的阿姆斯特朗把成名当做负担,为了彻底从公众目光中隐退,他在1971年从美国宇航局退休,到辛辛那提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担任教授至1979年。

阿姆斯特朗在后来甚至还在一个偏僻的乡下买了一个杂草丛生的农庄,开始了自己的半隐居生活。

他2005年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时说:“我猜想,我们大家都喜欢因日常工作成绩被人记住,而不是因某一次闪光点。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阿姆斯特朗的辞世深感悲哀,他称赞“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不仅是他的时代,而是所有时代的英雄。

阿姆斯特朗的探索精神将一直活在那些致力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们心中”。

奥巴马还在自己的网页上写道:“谢谢你,为我们展示了一小步的力量。

”而阿姆斯特朗的家人则希望世人能以简单的方式缅怀他。

“下次走在万里无云的夜空下,见到皎洁的月亮冲你微笑时,请想想阿姆斯特朗,并对他眨眨眼吧。

”尼尔·阿姆斯特朗走了,留下了一句伟大的格言。

这句格言凝缩了他一生的伟大事迹,蕴含着一个人伟大的人格,还隐藏着一个伟大的哲理。

阿波罗登月疑点解释

阿波罗登月疑点解释

阿波罗登月十大疑点逐一解释(图)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绝对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历史时刻,同时也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但对于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大事件,但怀疑论者却也抛出“不过是在摄影棚拍摄的杰作”这一惊人论断,并拿出一系列图片证据加以佐证,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由于这些疑问乍听起来貌似“颇有道理”,所以,虽然已经整整过去了40年,今天仍不时地被人提起。

那么这些怀疑论的证据是否真的像他们所认为的那样“言之凿凿,不容置疑”呢?以下是怀疑论者抛出的阿波罗登月涉嫌造假的十大证据以及专家们逐一进行的回击:质疑一:星条旗似乎在迎风飘扬,而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这种事情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造假,美国宇航局一些所谓的科学家也应该更细致一点,让他们的“假”更接近真实。

专家解释:美国国旗的飘扬并不需要借助于风,在所拍摄的任何录像中,国旗也并未飘动,除非宇航员用手触碰。

而一旦被人触碰,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无法产生空气阻力,这就意味着国旗会“飘扬”很长时间。

质疑二:物体在月球表面投下的影子指向不同方向,这一点足以证明周围存在几个光源,正如我们在摄影棚所看到的那样。

专家解释:高度较低的太阳以及不平坦的月表都会让图片中的影子角度发生扭曲。

如果存在多个光源,为什么每个物体只投下一个影子呢?质疑三:在拍摄宇航员登陆以及离开月球的录像时,一定有第三个人在场,正是他/她手持摄像机完成拍摄工作。

他们一定将我们当成了傻子!专家解释:展现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著名“一小步”的录像是由“鹰”号登月舱外侧的摄像机拍摄的。

所谓的在月球表面拍摄的阿姆斯特朗迈出第一步的系列照片,主角实际上是正爬下梯子的巴兹·奥尔德林,这些照片正是由阿姆斯特朗本人拍摄的。

至于登月舱起飞离开的瞬间,则完全可以由留在月球上的远程遥控照相机轻松记录下来。

质疑四:如果“阿波罗”号的宇航员真的造访月球,他们早就被致命而巨大的宇宙辐射带“烧焦”了。

阿波罗11号

阿波罗11号

CHINA 阿波罗11号登月资料|目录阿波罗11号 (3)阿波罗11号登月十大发现 (3)阿波罗11号登月的故事(图) (6)任务介绍 (9)任务成员 (9)替补成员 (9)支持团队成员 (9)任务介绍 (10)发射与登月 (10)踏上月球 (11)返回地球阿波罗计划 (11)回复: (11)回复: (18)伟大的人类.神奇的宇宙================== (18)※来源: 青岛新闻网-青青岛社区发表于:10-10 22:54 (18)阿波罗11号“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部分组成。

1.指挥舱——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

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2米,重约6吨。

指挥舱分前舱、宇航员舱和后舱3部分。

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

宇航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宇航员生活14天的必需品和救生设备。

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

2.服务舱——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

舱体为圆筒形,高6。

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

主发动机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

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它们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

3.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 4.3米,最大高度约7米。

①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4个仪器舱组成。

②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

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

上升级由宇航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

宇航员座;舱可容纳2名宇航员(但无座椅),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电源等设备。

4.登月飞行——"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

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飞船,其中5次成功。

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

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查看精彩图册阿波罗计划-飞船▪阿波罗1号▪阿波罗4号▪阿波罗5号▪阿波罗6号▪阿波罗7号▪阿波罗8号▪阿波罗9号▪阿波罗10号▪阿波罗11号▪阿波罗12号▪阿波罗13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阿波罗17号目录简介计划详解航天员名单辅助计划运载火箭试验飞行飞船结构登月飞行各次任务登月方案四个方案直接起飞地球轨道集合月球表面集合月球轨道集合真假分析综述由来质疑依据反驳展开简介计划详解航天员名单辅助计划运载火箭试验飞行飞船结构登月飞行各次任务登月方案四个方案直接起飞地球轨道集合月球表面集合月球轨道集合真假分析综述由来质疑依据反驳展开编辑本段简介计划详解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

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

阿波罗是古代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掌管诗歌和音乐的太阳神,传说他是月神的胞弟,曾用金人类首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箭杀死巨蟒,替母亲报仇雪恨。

美国政府选用这位能报仇雪恨的太阳神来命名登月计划,其心情可想而知。

阿波罗飞船

阿波罗飞船
“阿波罗”号飞船是美国实施载人登月过程中使用的飞船。“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年 7月20~21日首次 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 球。
计划简介
阿波罗飞船(6张)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工程,始于1961年5月,结束于1972年12月, 历时11年7个月。阿波罗计划的目的是把人送上月球,实现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并为载人行星探险做技术准备。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承担首次登月任务的是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 指令舱驾驶员米切尔·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埃德温·奥尔德林。飞行过途中,“阿波罗11号”飞船进行了两次 轨道校正,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后先绕月球飞行了差不多13圈,然后启动服务舱发动机减速,降低轨道后登月舱与 指令舱和服务舱成功分离,登月舱沿抛物线缓慢地下降至月面,在月球“静海”安全实现软着陆。另一名航天员 仍留在指挥舱内,仍沿环月轨道飞行。7月21日22时56分,即在飞船起飞后102小时45分43秒,登月舱门打开,航 天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阿波罗飞船研制出来后,相继进行过6次无人亚轨道和环地轨道飞行、一次环地飞行、3次载人环月飞行,最 后才正式进行了登月飞行。1968年10月11日发射的阿波罗7号是第一艘载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飞船。在此之前,阿 波罗计划中只做了不载人的飞行试验。自阿波罗7号起,到阿波罗-18为止,美国发射了12艘载人阿波罗飞船。
阿波罗计划载人登月的技术途径是选用月球轨道交会方案,即将一艘载有3名航天员的飞船发射到月球轨道上, 然后2名航天员乘登月舱在月面上降落,进行月面探险。另一名航天员仍留在指挥舱中绕月球轨道飞行,并进行科 学实验。返回时,在月面上的2名航天员启动登月舱的上升段发动机,飞上月球轨道,与指挥舱交会对接。2名航 天员进入指挥舱后,抛弃登月舱的上升段,脱离月球轨道返回地球。在再入大气层前,抛弃服务舱,仅指挥舱在 太平洋上溅落。

历数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

历数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

历数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四十年前即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7月20日16:17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

值此阿波罗登月四十周年之际,三峡在线特此盘点,历数阿波罗计划各次任务,与大家一起分享。

任务名称:阿波罗1号发射时间:1967年1月27日任务简介:由于早已错过1966年尾季发射的机会,于是改为1967年首季发射。

此飞行任务的目的为测试“发射操作、地面追踪及控制设施,及阿波罗-土星的表现”。

任务原计划长达2星期。

但在当晚,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一场大火中身亡。

当时这场大火吞没了他们的阿波罗1号飞船。

原计划2月21日飞船发射并把他们送上地球轨道14天,就在进行这次发射的模拟演习中,他们死于地面。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如果阿波罗1号任务成功,将会有2次阿波罗任务紧接在后,分别计划于1967年夏季及秋末。

其中第一次为由土星IB号运载火箭发射的第二批阿波罗指挥/服务舱(Block II Apollo Command/Service Module)及由另外一枚土星IB发射的无人登月舱,之后两者在近地轨道进行对接。

另外一次为由土星5号运载火箭同时发射指挥/服务舱及登月舱至地球高轨道。

但次两项任务均在阿波罗一号失火后取消,计划稍作更改后,由阿波罗7号、阿波罗8号及阿波罗9号完成。

所以说:正式地讲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

另外三峡在线注意到:从阿波罗7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全部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

阿波罗4号到阿波罗6号都是无人测试飞行。

任务名称:阿波罗4号发射时间:1967年11月9日任务简介:阿波罗4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的无人任务,也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S-IC级和S-II级的第一次飞行。

阿波罗4号任务是土星5号的首次发射,是首次使用专门为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建造的39号发射台,是S-IC第一级火箭和S-II第二级火箭的首次发射,是S-IVB第三级火箭首次在地球轨道上进行二次点火,也是阿波罗飞船首次以接近月球返回轨道速度的速度返回地球大气层。

“阿波罗”报告.doc

“阿波罗”报告.doc

“阿波罗”工程-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

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

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

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两万家企业、二百多所大学和八十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为登月飞行作准备的4项辅助计划;3、研制土星号运载火箭;4、进行试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

登月方案: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

从阿波罗号飞船的3种飞行方案中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方案。

辅助计划:为登月飞行进行准备的4项辅助计划是:1、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1961~1965年):共发射9个探测器,在不同的月球轨道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1.8万张,以了解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

2、勘测者号探测器计划(1966~1968年):共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并探测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数据。

3、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1966~1967年):共发射3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对四十多个预选着陆区拍摄高分辨率照片,获得一千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约10个预计的登月点。

4、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1965~1966年):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航天员的飞船,进行医学生物学研究和操纵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和进行舱外活动的训练。

运载火箭:阿波罗号飞船使用大推力的土星号运载火箭发射。

运载火箭研制分两个阶段进行:1、研制土星1号和1b号,用以获取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经验并进行阿波罗号飞船的飞行试验。

2、研制土星5号巨型3级运载火箭作为飞船登月的运载工具。

登上月球的人有哪些

登上月球的人有哪些

登上月球的人有哪些登上月球的人有哪些月球正面大量分布着由暗色的火山喷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击坑,形成了广阔的平原,称为“月海”,实际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没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上月球的人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共有12人曾登月,都是美国人并且都只执行过一次登月任务,从1972年以来就没有其他人登月。

1969年7月的阿波罗11号: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

1969年11月的阿波罗12号:皮特·康拉德、艾伦·宾。

1971年2月的阿波罗14号:艾伦·谢泼德、艾德加·米切尔。

1971年7月的阿波罗15号:大卫·斯科特、詹姆斯·艾尔文。

1972年4月的阿波罗16号:约翰·杨、查尔斯·杜克。

1972年12月的阿波罗17号:尤金·塞尔南、哈里森·施密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未来可能将建立沿月球轨道飞行的实验室,把月球作为登上更遥远行星的一个落脚点。

飞上月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

就在20世纪后半期,人类终于成功实现了这一伟大梦想。

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了一句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月亮上留下存在的印记,对全世界人民来说,不仅是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更是属于全人类的一份永恒的记忆。

登月带来的丰硕的技术成果至今仍在造福大众,登月背后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影响着无数后来者无畏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数也达到了创记录的六亿人。理查德· 尼克森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观看了现场直 播。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于美国当地时 间1969年7月
16日9时32分(13时32分UTC)在肯尼迪航天中心 发射升空,发射12分钟后飞船进入地球轨道,速 度达到7.67千米/秒。 飞船在环绕地球一圈半后,第三级子火
箭点火,使飞船加速到10.5千米/秒,并进行月 球转移轨道射入(Translunarinjectiom,TLI), 让阿波罗11号进入地月轨道。30分钟后,指令/ 服
务舱从土星5号分离,并旋转180°与第三级 火箭内的登月转接器(LunarModuleAdaptor)中 的登月舱连接。 阿波罗11号于7月19日经过月球
(Project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 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 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NeilArmb)、指令舱驾 驶员迈克尔&m
iddot;科林斯(MichaelCollins)与登月舱驾驶 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Aldrin)。1969 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
控制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SteveBales) 面临着一个关键的、一刹那间的抉择 ——终止登月计划(这也意味着终止 整个飞行计
划,因为飞行器上的燃料仅够进行一次尝试), 或者命令宇航员按照计划行动,不要理会登月舱 计算机出现的问题。贝尔斯后来承认,他是“凭 着直觉”允许阿姆斯特朗尝试登月的。
背面,很快点燃了主火箭使飞船减速进入了月球 轨道。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三名宇航员在空中 辨认出了计划中的登月点。 阿波罗11号的登陆点在宁静海(MareTranq
uillitatis)南部,在SabineD环型山西南20公 里处。这个登陆点被选择的原因是它比较平整 (来自于游骑兵8号(Ranger8)、勘察家5号 (Surve
lxl文章来源:
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以确保这个飞行器一切正 常。检查过后,科林斯做了一个简单的告别手势 ——“两位多加保重”—— 便离
开了。科林斯的任务是留在指令舱中并绕月球环 行,在以后的24个小时中只能监测控制中心与鹰 号之间的通讯并祈祷登月一切顺利。如果鹰号发 生了意外并且不能够从月面起飞的话
quo;鹰’着陆成功。”飞行控制中心顿时 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在登月舱里,阿姆斯 特朗和奥尔德林把手伸过仪表盘,默默地握了一 下。 登月过程中的程序
警报是“执行溢出”,意味着导航计算机无法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后来发现,溢出的原 因是登月舱的对接雷达在降落时没有关闭,使计 算机仍然监视并不在使用的雷达。由于
yor5)以及月球轨道器(LunarOrbiter)提供的 信息),也就不会在降落和舱外活动时制造太多 困难。登陆之后,阿姆斯特朗把登陆点称做“静 海基地”。 7月
20日18:11UTC,当飞船在月球背面时,呼号为 “鹰号”的登月舱从呼号为“哥伦比亚号”的指 令舱中分离。科林斯独自一人留在“哥伦比亚” 上,在鹰号绕垂直轴旋转时仔
世界上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阿波罗11号,准确的 登陆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休 斯顿时间)。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 踏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11号(Apollo11)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 n,NASA)的阿波罗计划
在紧急关头的一句“继续”,史蒂夫·贝 尔斯后来获得了一枚总统自由勋章。 降落后不久,在舱外活动的准备工作开始之前, 奥尔德林通过无线电向地球念道:“
这里是登月舱驾驶员。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让所有 正在听的人,不论他们是谁或在哪里,静下来, 回顾一下过去几小时所发生的一切,并以他或者 她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 作为共
美的发射记录。共有9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 载人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送上月球轨道。土 星5号”运载火箭的生产线于1970年关闭。“土 星5号”的最后一次发射是在1
973年,这次发射将“太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 了近地轨道。 任务介绍 发射与登月 阿波罗11号的发射现场吸引了超过一百万的人群, 全世界观看发射现场直播的观众
济会的成员,奥尔德林接下来进行了圣餐礼。奥 尔德林将他所进行的圣餐礼保密,甚至都没有告 诉他的妻子,因为阿波罗8号宇航员在月球轨道 中念的《创世记》使航空航天局被无神

论者麦达琳·默里·欧黑尔 (MadalynMurrayO'Hair)起诉。360生活小 常识大全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重新开始注意窗外之后,阿姆斯特朗发现他们正 处在一块岩石和一片硬地之间。计算机失灵导致 他们飞过了预选着陆区,而燃料也很快就要耗尽 了。此时,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手动控制
登月舱。登月舱不断下降,燃料开始耗尽 ——登月舱位于月面上空大约9米, 所剩燃料仅够用30秒钟——阿姆斯特 朗在遍布砾
石和陨石坑的月面冷静地找到一处适合于着陆的 地方,并驾驶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准确 的登陆时间是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 (休斯顿时间)。 阿姆
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互相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 休斯顿飞行控制中心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 地等待着。终于,他们听到了阿姆斯特朗的声音: “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ls
(可能性极大),科林斯就只能独自一人返回地 球。 随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启动了鹰号的推进 器并开始下降。他们很快意识到它“飞过头”了: 他们向月面降落时,表明计
算机过载的警报器开始响起。鹰号在下降弹道中 多飞了4秒,也就是说登月点会离计划西面若干 公里远。导航计算机出现了若干次异常的程序警 报。在休斯顿的约翰逊太空中心,飞行
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土星5号运载火箭(SaturnV),又译神农五号, 亦称为月球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
太空计划中使用的多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火箭。 “土星5号”是有史以来建造的动力最强大的火 箭。在1967年-1973年间共发射了13枚“土星5号” 运载火箭,它们保持着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