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

《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
《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

《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今天我将和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中期反馈课《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即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前期汇报和后期规划,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反思,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下阶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因此,中期反馈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期反馈课教师的指导成功与否,是整个活动的关键。

下面我就从主题由来、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指导策略、活动反思五个方面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中期反馈课向各位进行介绍。首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活动主题的由来。

一、主题由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世界。从儿童生活的世界来看,可以大致划分为自然、社会、儿童生活三个方面。实际上,儿童生活、自然、社会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往往来源于两两之间和三者之间的交叉地带。本次《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既是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同时也是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问题。本次活动主题的来源很偶然。

3月19日上午,我校六年级办公室突然来了三位望月湖派出所的民警找学生问话,同学们议论纷纷,猜测警察来这里的各种原因。正好第三节是我们班的综合实践课,我还没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的议论声,还有人小声嘀咕:“该不会是六年级同学干了什么违法的事吧?”。后来我告诉他们,六一班两个男生上周六在望月湖公园被几位社会青年抢走了手机和钱包,警察是来取证的。当时全班一片哗然,“天啦,真险!人没受伤吧?”“我的手机前几天也被人扒了……”“幸好我没遇上!看样子,以后得小心了!”看到“小学生手机被抢事件”在全班引起的轰动,我当场统计了一下班上有手机的人数。大家一举手,还真让我吓了一跳——15位!差不多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为什么这么多同学有手机,小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好处和弊端,到底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很多问题在同学们心中冒出来,大家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

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同学们探究兴趣浓厚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调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在确定了小组活动主题,制定了小组活动方案以后,大家分组开展了各种调查活动。(图片展示)活动开展两个星期以后,同学们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获得了一些活动成果,同时,也在活动中遇到了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于是,我们一起上了一堂中期反馈课。这节课,主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是: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

2、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

3、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汇报展示,培养学生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践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自我反思的习惯;

2、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乐;

3、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困难坚持克服的勇气和毅力。

三、活动流程:

1、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

2、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

3、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四、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虽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教师角色的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但这一阶段小学生发展的水平决定了教师要给予切实的指导。”

大家都知道,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测的情况,如用预定方法难于取得

有价值的资料、课题研究方向偏离、课题难于深入研究、小组成员合作不愉快、出现新的研究课题等等。这时就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具体来说,这节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指导策略一:引导学生积极汇报前段活动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并引导他们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本次活动学生共分为了五个小组,这节课上,各组派代表用多种形式展示了前段丰富的活动成果。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设计并发放了100份学生问卷,将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将统计表及网上搜集的资料、数据等制成了课件,请看他们的汇报录像。(录像、新闻录像、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将它们的调查表、统计表、网上资料以及活动照片制成幻灯片进行了展示(出示照片、统计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对学生、家长、老师、领导专家、商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请看一段他们拍到的录像。(上课手机响的录像)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调查组:统计表格。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的同学展示了调查表、统计表、采访手机商家的照片和一些网上资料,并制成了幻灯片。

指导策略二:适当引导各组在汇报活动过程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将前段活动中的收获、反思等情感体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以前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在成果汇报时展示的往往是他们成功的一面,而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遭受的失败有点回避。但正是这些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丰富了他们的阅历,也是他们印象最深、最能引起全体活动成员共鸣的。所以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把过程中点滴的体会随时记录了下来,在汇报交流时,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掩盖失败后的美丽。

请看两段录像。另外,学生还积极撰写了体验日记、活动反思等。下面,我摘取几篇与大家分享……也许孩子们的文笔还很稚嫩,但这些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就是这种真实让我们深深感动)指导策略三: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前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学生活动有序进行。

学生分组汇报后,我给他们留出了自由发言的时间和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给予指导和支持。

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相互提问、提建议,共同解决困难。王雅佳同学指出,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采访学生不全面,于是,我顺势利导,要他们下阶段多调查几个学校。这时,罗文迪同学马上提出别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不配合调查,他们希望老师先帮忙联系一些学校的领导或老师,以便让活动得以成功开展。于是我答应帮他们联系几所学校的老师,但是我只负责联系,其余的采访活动全部由他

们自己想办法实施。这时,学生非常高兴。

接着,陈宇尧同学提出本组同学不团结合作让他觉得很苦恼,导致活动成果比别的组要少。当他讲完后,就相继有几个该组成员站起来表示下阶段会团结一心。

杨雯欣同学指出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表格设计不科学,只有A赞同 B反对,而有被访者说保持中立,不赞同也不反对。

指导策略四: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认真策划下阶段活动方案,发现新生成的活动目标和主题,并鼓励学生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取得成功。

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生成性。这节课上,当学生展示《中期反馈表》时,我适当引导学生认真规划、修改下阶段的活动计划,也发现了生成的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让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在生成中升华。

(展示《中期反馈表》)

◆小学生使用手机基本情况调查组:将调查表格、统计表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和总结。

◆小学生使用手机原因调查组:建立一个QQ群——“校园手机部落”,让拥有手机的小学生加入进来,一起交流利弊及注意事项,也更利于调查研究。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态度的调查:建立一个网站,吸引更多的人来网上投票发表意见,让调查范围更全面。

◆社会各界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建议及采取措施调查组:给商家建议,从功能、价位等方面设计制造出更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手机;对学校写建议书,建议学校开设手机课程,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制定出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相关措施和规定。

◆小学生使用手机利弊调查组:给学生写倡议书,告诉大家正确使用手机;

另外,学生从网上查到了《专家呼吁再富不能富孩子》、《小学生一个月话费2400元》等资料,于是很有兴趣在本次活动开展完后,全班开展《小学生的消费现状调查》的活动。

五、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增长和加强。本节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成果、交流信息等形式,师生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这节中期反馈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相信自己的学生行——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们将演绎得非常精彩!

小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综合实践课,他们的能力行吗?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这次活动,五年级学生到校外开展了很多的调查采访活动,调查统计了桐梓坡小学、裕湘小学的各班学生使用手机的人数及总数,还采访到了望二小的马书记、武警医院的医生等,他们的出色表现让我非常震惊,也让我深受感动。尤其是学生到河东国美电器去开展活动的那天,我一直都是提心吊胆,生怕他们在路上遇到坏人或发生什么意外。到下午他们安全返校,我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经过这段时间的活动表明,以前我的理解太狭隘了。实践活动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2、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更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应细致到位、扶放有度,做到积极地旁观、适当地点拨、适度地参与。学生的分组汇报我让他们自己设计和开展,而我只是做好一个积极地旁观者——在学生活动时,我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尽量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保证能够对学生做出评价;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环节,我及时发现他们在汇报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一起帮忙解决问题和困难,以便下阶段活动能高效深入地完成;在学生规划下阶段活动时,我适度地参与,帮他们找到活动的重点、修改后段活动方案,充分激发学生热情,下阶段的活动,我将放手让他们去开展。

3、我们在活动中共成长——探究、感动、共同成长!

这节课中,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从搜集资料中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我鼓励学生汇报资料的形式尽量多种多样,可以口头汇报、课件展示、还有视频资料等,学生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逐渐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精练介绍资料,还知道了怎样运用丰富的汇报形式使自己的资料更加吸引别人的兴趣。学生自由汇报资料,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学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大方与人交流。汇报资料后,学生自由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共同帮助解决问题,规划好下阶段的活动计划,并生成了新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营造了小组讨论合作的和谐氛围,并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等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最后,鼓励学生将活动更深入、全面地开展下去。在孩子们不断提高、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活动参与者、指导者的老师,我也在不知不觉地随着他们一起探究着,感动着他们的感动,收获着他们和我自己的成长。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细节考虑不够周全,处理不够到位,有待继续改进。

冯京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指导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三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20多年来,一直在一线用心做综合实践活动,亲自执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与有效实施中老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教得怎样”,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得怎样”等体会较多、感悟较深,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操作策略。

●教育理念:当好学生终身发展的引路人,做好学生受用终生的每一件小事。

●行为风格:从不起眼的细节中发现价值,用活生生的主意挖掘和创造价值。

●教学准则:做大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必修的课程自觉地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讨论的问题

1、您在小组分工中是怎么做的?谈一谈您的具体做法。

2、怎样避免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无事可做,活动被少数学生代劳?

3、当小组内发生矛盾和争执时,是小组内部解决,还是教师及时干预和引导?请结合具体的教学事例谈一谈您的理解。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您是怎样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的,请谈一谈您的成功经验。

5、在活动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6、在选题中,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什么?学生常犯的错误是什么?如何使选题兼顾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

7、如何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和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发现问题,提炼主题?

8、如何引导学生把“选题不当”的主题转化为可研究的主题?

9、使用课程资源包组织教学的学校,如何在资源包提供的“大主题”的框架下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

10、是否可以各组研究不同的主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实施有效指导?

11、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有那些基本组织形式?

12、如何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准备?

13、不同阶段的课堂教学指导分别要把握哪些重点?

14、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5、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方法论教学?

16、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与学科教学的课堂有哪些本质区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