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金矿床成因、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岩金矿床1.中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 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 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 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 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 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 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沙金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砂金矿是由分布于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自然金碎屑所形成的矿床。
自然金通常都含有银、铜、铁、钯及其他金属的混合物。
1000份自然金中纯金的重量份数称为自然金的成色。
砂金成色自990~800不等,间或更低。
大多数砂金矿的成色为800~900。
自然金虽属于等轴晶系,但砂金通常呈不规则粒状、片状、棒状和丝状,其粒度不一,可从小于0.01毫米的微粒到巨大的自然金块。
我国多数砂金矿床中砂金粒度为0.2~0.5毫米,也有少数矿床大于0.5毫米的金粒所占比重较大。
近年,陕西、湖南、新疆和黑龙江等省区都在开采砂金时发现了大金块。
砂金硬度为2.5~3.0,具延展性,砂金比重为15.6~18.3,纯金比重可达19.3。
砂金呈深浅不一的金黄色。
少量砂金因表面有铁质被膜而显褐色,且具弱磁性。
金属属于贵金属,主要用做货币储备和贸易支付手段。
金的工业用途除用于装饰品、陶瓷、镶牙、金笔等传统行业外,在电子、电气、化纤和宇航等工业上都得到了应用。
由于砂金矿具有勘探周期短,矿山建设速度快而投资少等优点,所以寻找和勘探更多的砂金资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砂金矿类型根据形成条件和产出条件,砂金矿可分成以下主要成因类型和形态类型。
第一节砂金矿成因类型可分为残积砂金矿、坡积砂金矿、冲积砂金矿、洪积砂金矿、滨岸(海和湖)沉积砂金矿、冰川砂金矿、冰水砂金矿和风成砂金矿等。
一、残积砂金矿:是岩金矿床或矿化带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产物——残积物。
砂金未经磨蚀,有的表面覆以铁质薄膜,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残积砂金矿若略有位移则向坡积砂金矿过渡。
内蒙古自治区多产此类过渡型砂金矿。
二、坡积砂金矿:产在山坡上靠近原矿源地的坡积物内,组成砂金矿的碎屑沉积对其源地已有位移。
砂金略有磨蚀,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此类砂金矿一般规模很小,适于地方小型开采。
坡积砂金矿的前缘常向洪积砂金矿过渡。
内蒙古自治区西菜园产有此类过渡型的砂金矿。
浅谈砂金矿

砂金矿成因类型分类表
采用既能反映砂金矿的成矿作用,又能 说明砂金矿所赋存的地貌部位的联合命 名。如冲积型阶地砂金矿,前者为砂金 矿的成矿作用,后者为砂金矿所赋存的 地貌部位。使用者或学者一目了然。
二、现存砂金矿的成因类型
• 现存砂金矿的主要成因类型为冲积型河漫 滩砂金矿及冲积型阶地砂金矿。绝大部分 大、中型和部分小型砂金矿床皆属此种成 因类型,其累计探明储量占砂金矿总储量 的90%以上。次为洪积型“V”谷砂金矿, 多为小型砂金矿床。其它成因类型的砂金 矿,就目前来看尚不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
二、砂金矿的成矿时代
• 第三纪以来的各个时期,在我国皆有砂金矿的形成。第三 纪以来地壳每经过一次侵蚀旋回,在其它条件具备的前提 下,就可能有一期砂金矿的形成。从第三纪各级夷平面算 起到现代河床为止,在各砂金分布区内地壳的抬升― 稳 定― 抬升,少者5一6 次,多者10余次,因此,砂金矿也 就有5 一6 个或10 余个成矿期。但中更新世以前的各成矿 期所形成的砂金矿,就目前来着,除个别地区如黑龙江、 内蒙古的第三纪砂金矿外,皆不具有重要的工业意义,但 可为后期砂金矿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矿质来源。因此,没对 其进行工作。 • 这次通过对前述5个地区(内蒙古、黑龙江、新疆、江西、 陕西)内的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含金堆 积物的成因类型,岩性特点及其形成时代的详细研究后认 为:我国流水成因砂金们均主要成矿时期是中更新世晚期 --全新世 (表10) 。
12 .风积型砂丘砂金矿
• 由于风的吹扬作用,比重小的岩石、矿物 碎屑被带走,在砂丘迎风方向的背侧,使 金和重矿物相对富集而形成的砂金矿,称 之为风积型砂丘砂金矿。 • 该类型砂金矿在我国尚无典型矿例,对其 成矿机理和分布规律还不掌握。仅在内蒙 古的阿右旗一带有些砂金矿点属此种类型, 就目前来看尚不具有工业意义。
浙江砂金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

浙江砂金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砂金矿床具有易采选、经济价值高、可综合开发利用等优点。
浙江砂金矿点多面广,但因投入少、未能有效突破。
目前找到的规模偏小、且集中于人口稠密、开采成本高等不利地段,未能开发产生效益,因而相关找矿地质工作停滞不前,相应研究也少。
本文对以往相关工作做了简易总结,希望能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关键字]砂金矿床矿床特征找矿方向浙江省民间淘金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主要在淳安县新安江、临安县昌北溪、开化县马金河上游等一带,据临安县志记载,在昌北溪乐园水系中曾发现蚕豆大的块金;开化县志记载到解放前夕还有乡民在马金河上游金溪河中淘洗砂金。
浙江的砂金找矿地质工作却起步很晚,早期仅在1961年由淳安县地质队在安峰普慈外溪滩进行砂金普查,求得砂金储量1448两(45.25公斤)。
1970年省区调大队在金华的东阳江流域夏宅至后金地段作了砂金调查,但因工作投入不足未作评价。
较系统的砂金勘查地质工作起始于1986年,由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组建了分队级砂金项目组,在金衢盆地东阳江流域、开化县马金河流域、浙西乌溪江流域、诸暨浦阳江流域、松阳松阴溪流域、绍兴平水江流域、桐卢分水江流域等进行了踏勘调查,并在浦阳江上游陈蔡江流域、绍兴平水江流域、开化马金河流域、松阳松阴溪流域进行了普、详查,提交了几处小型砂金矿床,取得了一些找矿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砂金找矿打下了良好基础。
1砂金矿点分布特征1.1与砂金矿点的分布有关因素砂金矿点(矿化点)省内各地均有分布,其产出多与岩金、金银矿床及金、银及伴生金银异常存在紧密联系。
省内已知岩金、金银矿产地约40多处,主要分布在江山-绍兴深大断裂带北西侧的常山-诸暨拱褶带北东段;次为深断裂带南东侧的丽水-宁波隆起区。
另在浙西北燕山早期花岗岩岩体内有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点、矿化点多处,及零星产出于与火山构造有关的酸性、中酸性火山岩、潜火山岩中金、银矿点。
浙江金、银及伴生金银异常族类繁多,有黄金族、黄金铅族、黄金锡石族、铅铜族、银族等异常,主要有12个异常(见表1),代表了全省74个金、金银及伴生金银异常点的矿物组合特征,异常多数环绕着岩金矿床(点)和伴生银金矿床(点)周围分布,伴生矿物组合特征与岩金矿具趋同性。
云南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

云南金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找矿前景分析根据云南的残坡堆积、洪积、冲积等砂金矿床类型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的环境基础来分析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且结合云南的地理特征环境分析了砂金矿床遭受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控制,为云南金矿床的类型以及找矿的前景进行综合分析。
标签:砂金矿床类型找矿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该地储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其中包含着许多金矿资源。
但是在金矿资源的发现过程中,其中包含着诸多类型和组成的成因,这就需要结合该地地形以及金矿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1砂金矿床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云南省,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砂金矿床的类型比较齐全,其中主要半含着残坡积、洪积、冲积以及冰碛等,其中具体的成矿类型具体内容是:在残坡积中,其成矿具有风化的作用,成矿的特征是:由原生金矿原地风化残积形成,该矿床可以在缓坡地带、洼地或者是石牙缝中,具体的案例是:墨江的金厂、广南亮山以及老金山等;洪积:成矿的作用是由于季节性洪水在搬运的作用下形成的。
其成矿的特征是:沉积物分选比较差,其厚度变化大,具体的形态比较复杂,其含金的品位变化大,该矿石在间歇河床的洪积扇中形成的,具体的案例是:大马固、干冲沟等;河流河床冲积:成矿的作用是在河流冲积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成矿的作用是该金矿主要在河流内弯的前端储存,在现代河床或者是河床的底部中,根据二元结构来垂向上金,具体的案例是龙潭坝;冰碛:其成矿的作用是在冰川下形成的,该矿的成分比较简单,无分选,其厚度以及金品位的变化比较大。
该矿主要在冰川、洼地或者是冰川台地中形成,具体的案例是剑川金坪。
这四种金矿的基本特征是:残坡积砂金:其矿床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气候比较炎热或者是潮湿的地方,砂金储存于平缓谷地带的残积物当中,在基性和含金地质体风化的红土地带,其规模不等,含金量不同,这种砂金主要呈现的是自下伏基岩和含金石英脉,能够顺其找到原生金矿;冲积砂金:它主要分布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或者是红河等河谷地带,主要是根据砂金的沉积环境以及地貌特征来分布,其中河床—河漫滩砂金:分布于现代河床砂砾屑中,具体储存于以支流和干流的交汇处,在河床的开阔地带的河心滩上部和下部比较丰富,该砂金的砾石含量多,砾径比较大,磨圆度比较好、含泥量比较少,砾石的成分比较复杂,并且存在于砾层当中,但是该砾金品位的变化比较大,有可能在局部中存在着丰富的矿金;而阶地砂金中,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两岸阶地中,其中沉积物多具有层状构造,其磨圆度以及选性比较好,而层位也相对比较稳定,在第一级中附近存在着比较丰富的金,含金的厚度也比较丰富;在洪积砂金中,主要分布于高山河谷地带或者是地势比较突出的地方,但是由于季节性洪水的搬运作用,就形成了洪积扇或者是洪积堆,在这些洪积扇中存在着不同含量的砂金,而洪积物中主要是泥砂,碎石或者是砂金,常常在洪积扇的前缘部位储藏;最后在冰碛砂金中,该矿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在大理、丽江等地,在高原内的原生金矿地带中有着磨蚀近或者是搬运的作用,但是在冰川外围的山谷以及山间盆地中为砂金形成了良好的发育环境,为找矿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储备。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_程书乐

第26卷 第1期2011年3月:46-50地 质 找 矿 论 丛Contr ibutio ns to Geo log y and M ineral Reso urces R esear chVol.26 No.1M ar.2011:46-50收稿日期: 2010-01-31作者简介: 程书乐(1959-),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通信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许继大道12号,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邮政编码:461000;E -mail:chyp222@sin 河南省砂金矿床地质特征程书乐,王怀智,胡 静,傅志国(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河南许昌461000)摘 要: 河南省砂金矿床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支流中,具代表性的有淅川寺湾及嵩县高都川两矿床,其成因类型分属于河床-河漫滩型与阶地型两大类。
矿体展布形态与全新统地层分布状态一致,为近水平沿现代河流边部赋存的长条带状。
在地质找矿方面,在两大水系交汇处、河流地形的缓坡以及河流的内湾一侧均为寻找砂金矿床的有利区段。
关键词: 砂金矿床;矿床地质;找矿有利区段;河南省中图分类号: P613;P 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412(2011)01-0046-050 引言河南省砂金探明资源量在全省金矿资源总量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分布范围很广(图1),在豫西的嵩县、栾川、卢氏、灵宝及豫西南的淅川、西峡等地均有分布。
黄河水系的伊河、洛河、颍河、朱阳河流域和长江水系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为砂金的两大集中产区,矿点很多,探明资源量的有嵩县高都川、淅川寺湾、下集、荆紫关)下湾、西簧等砂金矿床。
河南省的砂金矿均产于第四纪河流冲积层中,分为阶地砂金、河床-河漫滩砂金两种类型。
阶地砂金在豫西、豫西南地区的黄河、长江水系二、三级支流中均有分布。
嵩县高都川砂金矿床即以阶地砂金为主,在淅川的丹江、淇河、老鹳河流域,阶地砂金分布虽广,但多未形成规模,成为民采的主要对象。
浅论砂金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2 搬运介质及动力条件对砂金矿形成的意义
砂金矿床的主要搬运介质是水, 地面流水是砂金 矿床形成的主要动力 , 另外还有冰川、 风等介质。 2 . 1 地面流水动力条件 地面流水在砂金矿床特别是冲积砂金矿床的形 成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重力作用下 , 地表 的一些面流、 线流不断地对原生金矿床和含金地质体 暴露在地表的部分进行冲刷, 剥蚀、 破坏和改造 , 而使 赋存在其中的金被解离出来, 在合适的水动力条件中 进行搬运 , 其主要的运动方式无外乎悬运、 拖运和跃 运三种方式。在这种几乎纯机械搬运的过程中 , 原生
关键词 : 砂金 ; 搬运介质 ; 动力条件 ; 水 ; 动力条件 中图分类号 : P618 . 51 文献标识码 : A
砂金 , 为外生地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砂状金, 砂 金矿 P lacer Go ld 一词则由西班牙语演化而来, 它起源 于美洲的西班牙淘金者, 主要指由原生金矿床或含金 地质体外生地质作用如风化、 剥蚀、 搬运、 沉积等作用 后, 在河流中某个部位聚集而形成的金矿。 由于砂金矿具有产出较浅 , 易采易选等特点, 尽 管其品位远较原生金矿低, 但仍为世界黄金的主要来 源。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砂金产量约占全世界黄金 产量的 40 % 左右。因此 , 进行砂金矿床成矿地质条 件的研究, 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意义, 同时砂金矿床 的发现常可作为原生金矿的指示标志 , 故研究其成矿 地质特征, 又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现从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出发, 对其形成过 程及主要控矿地质因素做初步分析。
有价值的工业矿体。 砂金矿床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地质条件, 它主要包 括了地貌 , 构造, 流水动力 , 补给源及保存条件等多方 面因素, 矿床的形成是以上述多方面因素共同联合作 用的结果, 缺一不可。但在每一具体的砂金矿床形成 过程中, 则某一因素有一个侧重的问题 , 因此, 砂金矿 的形成过程也为一复杂地质作用演化之过程, 研究砂 金矿床的形成规律及不同砂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对进一步寻找有价值的工业沙金矿体, 扩大储量, 具 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黑龙江省桦南砂金矿区砂金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

0. 3460 ×10 - 6 0. 2873 ×10 - 6 0. 3510 ×10 - 6 0. 3325 ×10 - 6
从砂金矿床的砾石成份 、重砂成份调查结果也 表明 ,本区砂金矿床成矿物质源来源于矿区附近下 元古界麻山群柳毛组地层 。另外 ,在大沟 、上腰台 、 上桦 、新立 、石头河子矿区内人工重砂分析也都含有 自然金 ,如石头河子砂金矿区的黑云母花岗岩中金 高达 160粒 。这些都充分说明 ,本区广泛分布的麻
(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 O 三队 , 黑龙江 阿城市 150031)
摘 要 :介绍了桦南砂金矿区的砂金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一是原生补给源 ,砂金来源于 下元古界麻山群柳毛组地层和原生金矿化蚀变带 ;二是次生补给源 ,砂金来源于侏罗纪 、 第三纪古砂金矿床及松散的含金层位 。认为砂金成因是机械搬运和化学迁移富集共同作 用的结果 。 关键词 :砂金 ;补给源 ;桦南 ;黑龙江省
补给源长时间的暴露地表 ,经历漫长的氧化 、风 化 、侵蚀 、剥蚀以及土壤中的腐植酸和某些细菌的代 谢物的物理 、化学作用 ,使金从原生矿石中或含金母 岩中充分解离出来 。释放出的金一部分被搬运 ,一 部分经过还原作用使金重新沉淀 ,形成次生金被石 英 、褐铁矿所吸附 ,被吸附的金又可吸附介质中的 金 ,使金粒变大 ,这就是本区新立岩金矿床地表氧化 矿石中自然金粒比原生矿石中金粒大的主要原因 。 补给源中被剥蚀搬运的金将成为形成砂金矿的主要 金质来源 。 2. 2 金的迁移
本区原生金矿床除氧化外尚未见到明金 ,而砂 金则形成了肉眼可见的颗粒 ,如果砂金单纯以机械 形式搬运 ,则是难想象的 。因为自然金在迁移过程 中 ,若只是机械搬运只能被磨蚀变小绝对不会出现 次生长现象 ,而本区砂金的次生长大现象很普遍 ,这 就更进一步说明金以络合物或胶体形式搬运 ,是砂 金矿床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