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汉中市旅游环境分析

一、调查区简况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2001年有人口3694676人,地处亚热带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境内就有褒国存在。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使汉中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1亿元和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以飞机制造、机械、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度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o C,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汉中有森林面积1670万亩,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动物28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60多种,其中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二、汉中市地理位置分析

(一)绝对地理位置

汉中地区的最西端在宁强县青木川乡马家山与四川交界处,为东经105°30′50″;最东端在镇巴县小河乡长安寨与紫阳县间的分水岭上,为东经108°16′45″;最南端在镇巴县盐场镇杨二湾南边的分水岭上,为北纬32°08′54″;最北端在留坝县石门乡(两河口)童家沟北部的山顶,为北纬33°53′16″。东

西跨经度2°45′55″,最大直线长度258.6公里;汉中南北跨纬度1°44′22″,最大直线长度192公里。地区中心汉中市,位于北纬33°04′和东经107°02′。

(二)自然地理位置

汉中地区北倚秦岭,南跨巴山,中抱汉中、西乡盆地,山地占全区面积的94%,平坝占6%,成为该地区地形结构的基本特点。绝大部分土地在秦岭、巴

山两分水岭之间,兼跨巴山南坡一部分,全属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嘉陵江上游流域。汉江流域占全区面积的72.3%。

(三)行政地理位置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山区西段,西与甘肃省的陇南地区接壤,南与四

川省的广元市和达县地区为邻,东、北两方与本省的安康地区和西安、宝鸡二市

毗连。

(四)交通地理位置

经过多年的建设,汉中现已形成公路、铁路交通体系。有宝成、襄渝、阳安

三条铁路过境,火车客运可直通北京、汉口、西安、成都等地。公路四通八达,连接陕、甘、川、鄂的108、210和316国道公路穿过市境。现已经开工兴建西

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并将与成(成都)勉(勉县)高速连接,形成上

达西安下至四川的快捷通道。另外汉中还有飞往西安等地的民航班机。

(五)旅游网络位置

汉中市北倚秦岭,南跨巴山,在全国的旅游地理网络位置上,处于北方黄河中下游名胜古迹旅游区与南方长江流域山水风光旅游区的过渡地带。从较小尺度来看,汉中北部与西安古都人文旅游区域相联接,南与成都、云南的西南自然风光旅游地带毗邻。西边有甘肃、青海的大漠风光和青藏高原风光,东边有安康的山水自然风光。在汉中地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秦汉三国时期乃至更为古老的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大批观赏价值极高的自然风光。汉中是我国秦汉三国时期文化的一个主要集中地,也为见证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在这方面,汉中地区在全国旅游资源中站着绝对地主要地位,是四川湖北等地区所无可比拟的。

三、汉中市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质环境条件

汉中地区地跨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史上频繁的构造运动及强烈的岩浆活动使区内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在构造发展史及岩浆活动强度方式、时间上的不同,又使区内各地地质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地质结构的这种特点深刻地影响着区内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形成和发育,决定了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区域分布规律。

根据全国地层区划,汉中地区出露的地层分属两大地层区,即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和扬子地层区。综观全区地层分布,在勉县、略阳、宁强三角地区以中上元古界及寒武、奥陶系为主;略阳以北至留坝一带及宁强县周围以志留系为主;留坝以北为泥盆系;汉中以南的巴山地区属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展布区;南郑地区出露有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在汉中,西乡等拗陷盆地及河流两岸发育着第四系;区内未见白垩系,下第三系仅有零星出露。

(二)地形地貌特征

汉中地区处在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南倚米仓山,中为汉江上游谷地平坝。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面高差大,垂直差异明显。境内最高峰为洋县的活人坪梁,海拔3071米,最低点为汉水谷地西乡茶镇南沟371.2m。

横卧于地区北部的秦岭为一东西向延伸的巨大褶皱断块中高山,主脊位于北部边界。山体境内部分,南北宽50—60公里,东西长约220公里;山势自南而北呈阶梯状上升,一般海拔1500--2000米,主分水岭的高度多在2000米以上,如迷魂梁(2275米)、高佛崖(2104米)、紫柏山(2610米)、摩天岭(2603米)、玉皇山(2278米)等。秦岭巍峨险峻,峰峦起伏,沟谷断崖交错,山间盆地广布于群山之间。雄踞于地区南部的米仓山,属巴山西段,是川陕的天然分界线。山势北陡南缓,中西段走向东西,至镇巴县境内转向东南。米仓山北坡和南坡的一部分属汉中地区,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镇巴县境内的箭竿山,海拔2534米,是区内米仓山的最高峰。米仓山虽不如秦岭高峻,但因褶皱、抬升、断裂作用强,山势峭拔,沟狭谷深,奇峰幽秀,素以险峻闻名。

秦岭和巴山大体以汉江为界,西部则以桑树湾至燕子砭、广坪连线为界,北属秦岭,南为巴山。介于秦岭和米仓山中东段之间的为汉中盆地,东西狭长,呈椭圆形。盆地从勉县武侯镇到洋县龙亭铺,东西长约116公里,南北宽约5—20公里,汉中市附近宽25—30公里。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盆地内汉江两岸分布有多级阶地,地面坡度在1°~10°之间。汉江谷地从河床向两边,依次为漫滩地、一级、二级、三级阶地。汉江的较大支流牧马河、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形成冲积性的宽谷坝子,名为西乡盆地。汉中盆地气候温热,雨

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一派江南景色,素有“小江南”之称,是陕西省的“鱼米之乡”。

汉中地区地貌的地质基础为秦岭地槽褶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个大的一级构造单元。

秦岭地槽褶皱带位于本区北部,主要岩性为古老的变质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灰岩、白云岩以及中生代花岗岩等。扬子准地台位于本区南部,其西北、北、东部分别以宽川铺断裂,略阳-勉县-洋县断裂及两河-观音堂断裂与秦岭地槽褶皱带相隔。带内最古老的地层是震旦纪变质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和石英云母片岩等岩系,大面积出露于汉江南岸大安、茶镇一带以及碑坝附近。古生代地槽型沉积分布最广,除泥盆系外,从下古生界到侏罗系地层均有分布,其中以二叠-三叠系石灰岩、页岩、砂岩为主,广泛分布于宁强、汉中以南的米仓山主脊。这些不同岩性的地层和构造单元,长期受上升内营力与外营力的相互作用,地貌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过程有显著的差异。

(三)气象气候特征

由于纬度位置偏南和秦岭对寒潮的屏阻作用,这里的盆地和丘陵低山,气温较高,冬季也比较温和,成为我国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气候和自然景观受大地形结构的控制,都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异特征;高大的秦岭和巴山,都具有北亚热带山地的垂直地带谱结构。汉中盆地及其周围高度近似的河谷平坝和丘陵低山,是垂直带谱的基带,具典型的北亚热带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南、北山地的中山带下部,具山地暖温带的自然景观和农业特点;中山带上部是山地温带景观;最上部的亚高山带则是山地寒温带的自然特点。如此复杂的自然地理结构,为汉中地区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1、气温

汉中地区年平均气温以盆地最高,均在14℃以上,西部低于东部,如勉县14.2℃,洋县14.6℃。气温年较差表示一地冬冷夏热的程度和变化的幅度。汉中地区气温年较差介于21.5℃一24.5℃之间,其分布的特点是盆地大、山地小。盆地气温年较差都在23℃以上,洋县最大,为24.3℃,其余的地方都不超过22.5℃,秦岭南坡的佛坪,只有21.8℃。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这基本符合汉中地区的情况。全区各地最冷月均为1月,最热月都是7月。最冷旬出现的时间,山地、盆地都在1月上旬,次冷旬为1月中旬;最热旬各地均于7月下旬出现,8月上旬为次热旬。

2、降水

全区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呈南多北少之势,又因受地形的影响,显示出南、北山地多、中部盆地少的特点。米仓山是全区降水最丰富的地方,年雨量超过

900毫米,镇巴多达1258.3毫米,南郑县小坝还曾测到1788.2毫米的年降水记录。盆地区年雨量少,只有800~900毫米,城固802.3毫米,为区内雨量最小值。秦岭南坡,除西北部外,雨量略多于盆地,一般都在900毫米以上。这种分布特点的形势,主要因为该地区雨量大部集中在夏季,而夏季水汽多来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因此,当暖湿气流从南而北而来,先经米仓山,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量较多,越过米仓山后,气流的下沉使降水减少,再迎秦岭南坡而上升时,降水又有增加,但水汽沿途有所消耗,降水量已明显少于米仓山区。

年雨日数的分布大势,总的来说,与年降水量的分布保持一致,即由南而北减少。在这一大趋势之下,由于地形的影响,也呈现出南、北多中间少的特点。米仓山区年雨日数130天以上,雨日最多的地方是宁强,一年有雨日151.8天。秦岭南坡雨日125天以上,但雨日最多的佛坪,也不到140天,少于米仓山。两山之间的盆地区,一年有四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其中,城固最少,只有112天。

3、日照

汉中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1350—1850小时,其分布呈南少北多之势。南部日照时数一般少于1600小时,镇巴只有1349.8小时,为全区日照时数最少的地方。中部的汉中盆地日照时数有所增加,均在1700小时左右。秦岭南坡是全区日照时数较多的地方,海拔1000米的山地,可达1800小时以上,但最高值并不在此处,而是盆地中的洋县,为1842.4小时。

(四)水文环境

汉中地区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分属长江—级支流汉江与嘉陵江两大水系。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也是本区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本区宁强县五丁关-陈家大梁一带,自西向东流经宁强、勉县、南郑、汉中、城固、洋县和西乡等县(市),于湖北省武汉市入长江。境内干流长270公里,流域面积1969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2.3%。多年平均径流量99.8亿立米,占全区径流总量的69.2%。汉江的支流,北岸较大的有沮水、黄沙河、褒河、渭水、酉水和金水等;南岸较大的有玉带河、漾水、濂水、冷水、南沙河和牧马河等。

嘉陵江是长江较大的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秦岭脊线以南的大风沟,流经甘肃又入陕西,由北向南穿越本区略阳、宁强西部山区,于宁强丁家坝入四川。境内干流长141.7公里,流域面积75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7.7%。多年平均径流量44.3亿立米,占全区径流总量的30.8%。嘉陵江较大支流有西汉水、八渡河、乐素河、燕子河、安乐洞和广坪河等。

本区地处秦巴山区,山高坡陡,河流多为山溪性河流,其特征是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水流急,故自然调蓄能力差,洪枯变幅大。这种河流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但也会加剧暴雨洪涝灾害。汉中地区雨量充沛,河流密布。据统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7条,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4条,10—

100平方公里500余条。区内河流水系具有明显的两岸不对称特征。汉江水系北岸的支流,多发源于秦岭深山区,源远流长,河网密度为1.69公里/平方公里;南岸的支流,多发源于米仓山区,相对短小,河网密度较小,为1.52公里/平方公里。支流也有这种现象,如汉江支流沮水、褒河、清水、酉水等,河网密度均是右岸大于左岸;嘉陵江水系右岸支流多而长,左岸支流少而短。

(五)生物环境

1、植物

汉中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秦岭以北,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它是华北落叶阔叶林的组成部分;大巴山以南,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它是我国亚热带的典型植被类型。很显然,本地区的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一种植被类型。一个地区的植被类型,基本上取决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秦巴山地南北对峙,环抱汉江上游谷地,构成一个半封闭式的汉中盆地,特别是秦岭山脉,横亘在本地区的北部,阻挡北方寒流的侵袭,为喜温植物越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同纬度的淮河下游地区比较,无论是植物种类或植被类型都要较之丰富。例如,汉中地区有柑橘园,而淮河下游不能生长。油桐、茶、油茶等典型的亚热带经济植物,不但能在这里正常生长,并有产量保证,而在淮河下游及其附近地区是不能生存的。就纬度更低的南京、武汉来说,虽然降水量足够,但受若干年一遇的绝对最低气温的限制(南京是—14.0℃,武汉—18.1℃),也不能发展柑橘。其他中亚热带常见的喜温裁培植物,如桂花、棕榈、无花果树、桉树、夹竹桃、乌桕、枇杷、慈竹以及芭蕉、甘蔗等,在汉中地区均可露天栽培,生长发育正常。棕榈和无花果树还用作城市行道树,别有一番南国风光,蔚为美观。这是同纬度的淮河下游所没有或极少有的。

汉中地区野生或半野生植物种类如连香树科的连香树,珙桐科的珙桐、光叶珙桐,水青树科的水青树,大戟科的粗糠柴,茜草科的香果树、栀子,七叶树科的七叶树,木兰科的鹅掌楸、厚朴,杜仲科的杜仲,豆科的红豆树,山茶科的紫茎,大风子科的毛叶山桐子,以及在秦岭南坡的洋县茅坪、东坪、八里关一带发现的安息香科的白辛树,椴树科的矩圆叶椴等种,都是中亚热带的常见种或代表种,秦岭北坡和同纬度淮河下游地区没有或极少有分布,秦岭以北则不能生长。

植被区系组成有以下特点:

(1)种类组成的丰富性

植被组成的区系特点:汉中地区虽然位于我国亚热带的北部,但水热条件,尤其是热量条件,比同纬度的淮河下游及其邻近地区优越,为多种喜温植物的定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汉中地区南邻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四川植物北迁的理想终点。汉中地区西端,秦岭和巴山汇合西延至青藏高

原,因而青藏高原以及华西植物成分可沿秦巴山地迁徙而来,这里成为它们的归宿地。凡此种种,汉中地区成为我国植物界南来北往、东西交汇的荟萃之地。据不完全统计,汉中地区有高等植物约4000余种,隶属于235属。其中含150种以上的科为菊科、蔷薇科和禾本科;含90种以上的科为毛莨科、百合科和豆科。其次,虎耳草科、忍冬科、莎草科、唇形科、玄参科、蓼科、伞形科、十字花科等所含种数也较多。特别要指出的是,壳斗科(33种)、松科(24种)等所含种类虽不多,但其种群数量却占据首位,在植物区系和植被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地理成分的多样性

本区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既适合一些南方植物区系成份的繁衍,又能使某些北方植物区系成份得以生存,是我国南北各植物区系的交汇场所。因此,该地区地植物种类丰富,囊括了秦岭南北,以及汉江中上游的许多物种。

2.动物

汉中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因此,动物种类和数量较全省其他地区为多,动物资源丰富。

(1)动物种群组成特征

汉中地区北部的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也是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东洋和古北界在我国的交汇地带,又是东洋界北部的边缘地带,因此,在动物区系组成上又有古北界的动物渗入其中,使动物种群组成变得丰富多彩。从我国动物地理区划看,汉中地区属于华中区。

汉中地区有鸟类239种,隶属17目,43科;兽类有71种,隶属7目,24科。本区有两栖类12种,爬行类22种,鱼类109种,另外还有许多经济昆虫,例如,五梧于蚜虫、白蜡虫等。

(六)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发生在汉中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貌灾害,洪水等水文灾害,干旱、雨涝、寒害等气象灾害,山地土层变薄、适耕地减少等土壤灾害,森林火灾、病虫害、兽害、植被退化、物种濒危等生物灾害,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据史料记载,自古以来,这些自然灾害在汉中大地上断续发生,交互为害,给汉中人民的安全、经济和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点。生物灾害、雨涝、寒害主要发生在中山地带;地貌灾害、土壤灾害和强寒潮对亚热带经济植物造成的冻害,多发生在低山丘陵地带;干旱主要影响丘陵低山和平坝;水灾多为害平坝的河流两岸。汉中地区的自然灾害有频率加快、危害加重的趋势,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已经通过漫长的描述记载阶段,发展到现代的研究预防预报阶段。人们对灾害的认识已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已能在研究成灾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预防灾害的步骤和治理灾害的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报某些灾害的出现和影响范围,对减少灾害损

失起了一些作用。但是,至今仍缺少对灾害的系统研究,更缺少综合防治措施,也未建立专门的系统的灾害档。

四、汉中市社会经济环境

(一)社会历史沿革

汉中的前身为南郑县。南郑名称的来历,有三种说法:①“郑民南奔”之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引东汉祝龟《耆旧传》载:“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周幽王十一年,前771)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②“出险就平”之说。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编篆的《南郑县志》提出,“郑本周西畿咸林之地。南郑在西畿之南,而地始出险就平,故称南郑,以别于西畿之郑”。三。“奠祭之所”说。今人任乃强教授提出:“周王畿有郑在华阴,是原祭祀华山之处,又有西郑,是祭岐山之处,后因以为邑。南国染周俗最早者为褒,褒有祭奠旱山之所,周人称曰南郑”。故周人称“南国之祀”为南郑。

南郑县建县时间为秦武公十一年(前687)春秋时南郑属秦,后元十三年(前312),秦楚丹阳之战大败楚军,置汉中郡,治西城,南郑为汉中郡属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南郑为汉中郡属县。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三十一县,定都南郑。汉朝建立后,南郑为汉中郡属县,隶益州汉中郡。更始帝刘玄二年(24),封汉宗室大将刘嘉为汉中王,建都南郑,旋为蜀王公孙述占据。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治设南郑。建安二十年,张鲁降曹魏,曹魏改汉宁郡为汉中郡,郡治南郑。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由益州攻占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南郑归蜀汉。蜀汉炎兴元年,曹魏景元四年(263),魏灭蜀汉,南郑归魏。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分益州,置梁州,州治南郑。南北朝时,南郑为州、郡治所。隋文帝开皇初年(561),改光义县为南郑县。炀帝大业八年(612),将县城迁移故城西南临汉水(即今本市城区)。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汉中郡,置梁州,南郑为州治所。北宋初年,南郑为兴元府辖县,并为路、府治所。元初,设陕西行中书省,改兴元府为兴元路,南郑为路治所。此为南郑划归陕西之始。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改兴元路为汉中府。清代,汉中府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南郑为府治所。中华民国二年(1913),废汉中府设汉中道,南郑县蜀之。1949年12月6日,南郑解放。南郑城关五镇设南郑市,市政府驻城区。农村乡镇为南郑县,县政府驻十八里铺。1953年6月1日,南郑市改为省辖市。1954年1月1日,南郑更名为汉中市,属汉中专区。1980年至今,为汉中市。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城固、洋县、勉县、西乡、略阳、镇巴、宁强、留坝、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人口364.9万。

(二)国民经济发展现状

汉中有着悠久的农业传统,早在夏代以前,就有人类在汉中从事渔猎和农耕活动。汉初,萧何在褒谷南口创修山河堰,引水灌田,促进了农业发展。1949年以来,农业、林业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培育区域经济优势,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得到加强。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3.44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36.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56.6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70.1亿元,增长8.4%;

具体在农业方面:200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3.9亿元,比上年增长5.9%;粮食受播种面积减少和病虫害、自然灾害的影响,总产量94.97万吨,减产9.2%;油料总产13.12万吨,增长17.00%,茶园面积达43.76万亩,总产量达4373吨,水果总产达13.33万吨,桑园面积达11.89万亩,蚕茧产量达3331吨;草本菌类、中药材发展更快,经济作物基地面积快速扩大,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全市生猪出栏208.42万头,生猪、羊、家禽出栏分别增长6.06%、13.08%和8.09%。全市肉类总产量达19.22万吨,禽蛋4.05万吨,奶类总产7711吨,同比分别增长7.32%、65.39%和25.00%。蔬菜种植面积达5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32.5万亩,中药材产量6.83万吨,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初显雏型,绿色产业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年建成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16万亩,无公害基地5.4万亩,有10个品牌获得农业部认证。1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省上认定。林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年共完成造林79.69万亩,退耕还林35万亩,天保工程顺利实施,林业产业化健康发展,2003年,全年实现林业产值4.62亿元。渔业生产积极向优质、高产、多品种和高效益方向迈进。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72万吨,比上年增长17.07%,其中,渔业产值达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1%。且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

具体在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了以飞机(亚洲最大飞机生产基地)、汽车、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建材建筑、冶金采矿、烟酒食品、包装装璜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的多门类现代化工业体系,建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创出了一批名优特产品,工业生产增长加快。2003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3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市县区属地方工业实现总产值7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在全市工业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2.18亿元,增长16.4%。其中,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产值5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工业结构继续调整,产销衔接良好,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总产值35.6亿元,比去年减少18.5%,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59.09亿元,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0.76

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59.2%、和40.8%。轻工业产值26.04亿元,重工业产值76.14亿元,分别增长0.3%和20.4%。市直工业稳定增长,全年产值达5.25亿元,比去年增长9.1%。市直工业走出了低谷,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7.22%,工业运行质量改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城乡市场发育日臻完善,纵横交织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建筑业市场不断规范,生产稳步增长。全市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整体盈利,以上建筑企业90家,实现总产值14.90亿元,增长6.7%,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6482元/人,比上年增长6.9%,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施工面积390.61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竣工面积168.5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2%,2003年,全市三级及三级实现利润685万元,比上年净增692万元,税金总额0.5亿元,比去年增长25%。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完成2.8亿元,比去年增长53.0%,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投资20.3亿元,增长25%,工业技改投资增加迅速,全年完成技改投资4.8

亿元,增长6.9%。

(三)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宝成、襄渝铁路过境,阳安铁路横贯全市。每日对开汉中至北京西站、汉中至汉口快车一趟。民航直达西安。公路网络四通八达。有五条国道、省道直通陕、甘、川、鄂,公路通车里程达6800公里,所有乡镇和71%的村通了公路。2003年,全市加强了交通行业管理,全年完成客运量达4256.7万人,其中:铁路和公路分别达138.7万人和4118万人,完成货运量达1700.9万吨,其中,铁路和公路货运量分别达252.9万吨和1448万吨,全年客货物运输周转量分别达67.3亿吨公里和20.1亿人公里。

邮电通讯便捷。10余万部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直通五洲四海,无线寻呼已与全省联网。2003年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为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客量达122.1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51.56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0.1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1.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3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5.9部/百人,比去年增长170%。

市政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7.5平方公里,且以每年一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环城公路和城区主干道路质量明显提高,公用设施配套,功能比较齐全;市区绿化面积195公顷,人均9.36平方米,建有3个大型草坪广场。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1998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机遇,认真论证,积极争盥到30个重点项目,投资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2003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0个,完成投资31.6亿元,西汉高速公路勉宁段建成通车,陕飞公司局部脱险搬迁工程,“运八”及“军

机”生产线改造工程,汉江、汉王药业公司制剂车间GMP达标工程、汉航科技大厦、3201医院高知楼、汉中监狱迁建等8个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能力。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我市基础设施状况将会有个大的改观。

(四)社会事业进步状况

至2003年底,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170所,教学点448个,在校学生62.9万人,教职工3.17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4所(陕西理工学院、汉中教育学院、电大汉中分校和陕南航空职工大学);中等专业学校7所;高中52所,在校学生5.2万人,专任教师2849人;初级中学206所,在校学生17.8万人,专任教师9249人;小学2806所,教学点448个,在校学生33.2万人,专任教师1.7万人;职业中学24所,在校学生2.1万人,专任教师823人;聋哑学校4所,在校学生344人,专任教师87人;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4.6万人,专任教师703人。2003年,全市小学和初中阶段净入学率分别达98.46%和95.12%,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91.81%和74.87%。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5.2万人,比去年增长16.8%,毕业生升学率达46.57%。全市中小学校已建立网络多媒体计算机教室352个,共有计算机1.78万台,实现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学校有1759所,采用专线或拨号上网的学校达162所,全市共创建中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达539所。

群众文化繁荣活跃,文化产业健康发展。2003年底,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0.8%。

2003年,全市全面实施区域性规划,推进城乡联动的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加强了无偿献血工作。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50个(不含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313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475人,其中职业医师380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0697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深入,多次组织全省、全国性的项目比赛,宣传汉中、扩大汉中对外影响,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66枚,银牌46枚,铜牌73枚,提高了全市的体育专业水平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状况

2003年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发展,计生工作再获免检殊荣,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全年人口出生率9.06‰,人口自然增长率3.09‰;全年年末户籍总人口372.12万人,比去年增加1.68万人,比去年增长4.53‰。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72万人,农业人口300.12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43元,分别比上年6.9%和5.7%。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达160.76亿元,比年初净增加25.0亿元,增长47.6%,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04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66元,比上年增长3.4%。居民的消费恩格尔系数达45%。

社会保障事业巩固提高。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5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46.9%。今年共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05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67个;全年劳务输出51.3万人,收入18.7亿元。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8.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达19.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累计达22.2万人;全年共为参统企业的6.2万名离退休人员按月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3.6亿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达到了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发放3028万元代缴社会保险费2051万元,全市市县区两级财政共安排再就业资金782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3301张,收养343人。城镇已建立起各种社区点(站)110个,社区服务中心46个。

2003年末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5%;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达标率91.3%;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63.2%;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储存率79%(其中综合利用率18.9%),全市废水处理设施323台(套),废气处理设施485台(套)。三废综合利用产值4614万元。全市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72个,投资4089万元。全市有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222万公顷。

汉中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演变

(一)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汉中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秦汉时期,有褒斜栈道通向关中,有金牛大道通往四川,汉江航运直达武汉,为水陆交通枢纽,军行民旅,南来北往,名人荟萃,集南北文化之精华。其所辖的汉台区、南郑、勉县、留坝县、略阳县、宁强县、城固县、洋县、佛坪县、西乡县、镇巴县旅游资源均极其丰富,现分述如下:

(1)汉台区:褒斜栈道石门内壁和附近山崖间有石刻104种,为国务院第

一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石门颂》、《石门铭》等“石门汉魏十三品”驰名中外。1969年,修建石门水库时,将“十三品”搬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专设陈列厅。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参观完十三品之后,立即题写了“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并刻石留念。古汉台为刘邦为汉王时的宫廷遗址,今为汉中市博物馆,年参观游人达20万人次。汉台东侧有饮马池,为刘邦驻军饮马处。汉台南面有拜将坛,是刘邦封韩信为大将的设坛处。汉台北有莲花池,是明瑞王府的花园遗址。由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中外驰名,1990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南郑县:南郑早在战国时期置县,汉王刘邦开创基业,蜀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都曾屯兵逐鹿于此。汉相萧何、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曾在南郑留下不朽的文化遗迹,革命战争年代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有龙岗寺古人类文化遗址、乾明寺、密严守和何挺颖烈士故居等。丰富的人文景观与风兴旖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碧波荡漾的南湖和红寺湖风景区,幽静古朴的小南海风景区,汉桂腾芳的圣水寺风景区,古木参天的元坝森林公园等,都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3)城固县:城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秦设县制,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支十分丰富;境内文物古迹很多,出土文物3600多件,其中属国家一级文物以500多件,张骞纪念馆、地母发祥地五郎关、道教圣地洞阳宫、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南沙河、五门堰,肖何墓.李固基、樊哙墓等十大景点,闻名遐迩;天主教总舵古路坝与成都华西坝、重庆沙平坝齐名。并作为中国文比“三大坝”,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4)洋县:洋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全县保留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396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蔡伦墓、舍利塔、良马寺觉皇殿、智果寺藏经楼、红25军司令部遗址等名胜古迹闻名省内外。

(5)勉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定军山、武侯墓祠、马公墓祠等三国遗迹驰名中外。城东南凤凰山下的温泉,为高热医疗矿泉水,被誉为“陕南第一汤”。

(6)宁强县:宁强县旅游资源丰富。它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东端,峰峦崔巍,洞壑瑰奇,飞流喷雪,林木葱郁,备秦巴之景观,容历史于一瞬。有三国名将赵云驻扎军队的“子龙山”,有相传大禹治水到过汉水源头的“禹王碑”,有陆游题诗的“龙门洞”,古时入川险道“金牛峡、五丁关、西秦第一关”遗迹犹存。诸葛亮经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清初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宁羌发动反清兵变。历代名人骚客对宁强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红军长征时留下许多时刻标语和其他珍贵的革命文物,是革命传统教育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7)略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位于县城南3.5公里处的灵岩寺,

为唐开元年间倚天然溶洞而建,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寺内珍藏有包括“汉三颂”之一的《甫阁颂》在内的历代摩崖碑刻130余方,被誉为“陕南小碑林”。城南嘉陵江畔的江神庙,是长江流域保存最完整的游牧民族氐羌人文化遗址。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的五龙洞公园,山势巍峨,石形怪异,茂密的森林和奇妙的溶洞群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物的自然景观。

(8)镇巴县:保留有大巴山原始森林,是西北最大的苗族聚居地。

(9)留坝县:留坝县历史悠久,其独具特色的地质地貌,蕴藏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褒斜道等数条古栈道纵贯南北,蜿蜒百里,遗迹众多。“火烧栈道”、“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历史典故流传千古;青桥驿、马道驿、武关驿、安山驿等古邮驿站遗址尚存;武休关、柴关岭等古关隘雄风犹在;铁笼山三国古战场依现宏伟。集南方园林之秀丽与北方殿堂之雄伟于一体的陕南最大古建筑群张良庙,更是享誉海内外。1956年汉张晋侯祠(俗称张良庙)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遗留匾联、摩崖、碑刻等数百件,堪称“留侯碑林”。新建的当代名人“书法碑廊”,收集省内外当代名人的优秀书法作品48幅,填补了“留候碑林”当代名人作品的空白。闻名遐迩的陕西三大名山之———紫柏山,绵延百里,山水相衬,坦洞相依,雾霭缭绕,更有“紫柏云海”、“紫柏飞雾”、“紫柏夕照”、“紫柏冰凌”等景观著称于世。1993年7月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发展规划已于2000年6月29日通过省级评审,现正按发展规划制定详规,实施招商引资,加快开发。

(10)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境内设有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境内林业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能源都十分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76.98%(不含灌木林)林地面积170万亩。佛坪素有“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433种,其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金钱豹、华南虎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39种;有野生高等植物5门180科近2000种。区内自然生态保护完整,是避署、旅游、探险、狩猎基地。

但由于种种原因,汉中市的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影响因素为:

(1)可进入性尚差:由于汉中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与陕西关中地区、四川以及湖北省等地之间均有大山阻隔。虽自古以来有栈道连接周边,建国后有盘山公路、铁路相通,但所需时间较长,可进入性较差。大大影响了汉中的旅游资源和其它地区旅游资源在线路上形成串接。目前,西安——宝鸡——汉中列车线路所需时间为11个小时左右;西安——安康——汉中列车线路所需时间为8个小时左右。如与西安附近其他景点串接起来路程时间较长,对省内外客源市场都不能形成线路优势。从而大大影响了汉中旅游的整体发展。西汉高速公路属GZ40

国道主干线陕西段的一部分。建成后将连通陕西中部、汉中、四川交通而修建的一条高速公路,起点为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西南角河池寨,终点为川陕交界棋盘关。预计全面完工后,汉中至西安的乘车时间将缩短为3个小时,这将大大改善汉中目前的旅游交通区位条件。

另外,区间交通的可进入性也较差,许多知名度极高的景点区间公路交通条件也较差;如汉中市下属勉县:就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到勉县旅游的游客只能去县城附近公路沿线的个别知名度极高景观,如武侯祠、武侯墓。象极富有历史、军事意义的定军山、诸葛亮制木牛流马处、以及诸葛亮的读书台;东汉张鲁城,目前没有硬质路面通往。定军茗眉驰名中外,但产茶的茶园一到阴雨天气就无法进入,由于没有硬质路面。景点内交通的可进入性也较差,如位于县城附近的马超祠墓。至今景区内芳草萋萋,绝少游人。总之;区域交通、区间交通、区内交通的建设状况目前仍然比较欠缺,急待改善。

(2)缺乏整体形象强势定位宣传。汉中是陕西旅游资源中风格独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整体形象宣传方面过于笼统,代表性的旅游资源、线路组合不明晰,缺乏形象鲜明的、涵盖丰富的经典线路。虽有三国两汉文化作为总的形象归纳,但没有针对具体的客源市场做具体形象定位,模糊性较大。就目前汉中市开发的旅游线路而言,均把客源市场假象为省内游客,线路较长、所需时间较长;无法与陕西北部、陕西中部其他景点有效联系起来,吸引省外、国内乃至国外客源市场。而大大减少了其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举例说明:三国文化一直以来对境外的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目前到陕西关中地区的日韩及东南亚游客,仅有极少部分去汉中参观,除了交通条件外,线路定位不明晰也是一大原因。就国内市场而言: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安为中国的旅游热点城市之一,每年到陕的游客不断增多,但去陕南汉中仍然极少。这与整体形象、经典景点形象宣传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根据该次旅游资源的普查,目前到陕西汉中的游客中,仍以省内游客为主,这与该地的旅游资源品级、品位极不相符。因此,运用科学的手段,针对目前客源市场所作的形象的整体宣传,经典宣传,对汉中市目前较为必要。

(3)开发资金较为匮乏。

资金缺乏是目前旅游业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该次旅游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品级高、品位高的旅游资源缺乏开发资金。现对外招商引资的项目主要有:

佛坪自然保护区:为了尽快使省旅游南线方案得以实施,突出汉中市旅游特色,佛坪县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拟利用县境内已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一个生态科学考察、野生动植物观赏旅游区。建设规模:拟建设秦岭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大熊猫观赏园1000亩,国际封闭猎场鸟山等。

城固县南沙风景名胜区:城固南沙河风景区,距县城15公里,距汉中市区17公里,湖面面积10.2平方公里。景区内的明珠湖、南沙河水库为主体,水面辽阔,山环水抱,田、林、溪、瀑等自然景观优美;景区周围巴山峰峦起伏,森林密布,四季野花飘香,极具开发价值。建设规模及内容:拟建五彩不夜城、狩猪场、环库缆车、星级宾馆5500平方米,高级别墅群12000平方米,度假村15000平方米,商饮建筑2700平方米,直升飞机停机坪、游船及快艇100艘、环岛缆车10千米、康复中心20000平方米、不夜城15000平方米、水上乐园、微缩景观、水族宫、动物园。

勉县定军山风景名胜区:勉县历史修久,文物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三国时期,刘备、曹操、诸葛亮等都曾在这里施展文韬武略、显尽风流。古阳平关、天荡山、定军山古战场名扬四海。建设内容及规模:①定军山景区:拟建定军山八卦楼、定军山休闲中心、定军山石牌楼、丞相行辕、中军账、演武台、定军山度假村、夏侯渊授首故址纪念馆、老年健身服务中心、儿童乐园、汉代游乐宫、武侯纪念馆等,总建筑面积4830平方米。②武侯祠景区:拟建武侯湖、望江亭等园林建筑与服务设施,蓄、排水工程,张鲁城,王师堂,汉代风情一条街、烽火台、城墙,古阳平关及老城街改造等。总建筑面积7950平方米。

洋县朱鹮生态园观赏旅游基地:洋县朱鹮栖息地历史修久,人文及物产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得天独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因此计划在朱鹮游荡区草坝建设以朱鹮为主体的生态旅游观赏区,设立朱鹮展示观赏馆和百鸟乐园,形成野外观鸟和室内观赏教育相得益彰,吃、住、行于一体的旅游基地,总建筑面积1.27平方米。

留坝县张良庙一紫柏山森林公园综合开发:张良庙、紫柏山风景名胜区属省级风景名胜区,距汉中市103公里,距宝鸡市150公里,界定面积2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是集山岳、峡谷、泉溪、云海、森林、名贵珍稀动物等秦岭南坡自然风光和古代建筑,园林、摩崖石刻、宗教活动等人文景观一体的在型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只有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多做文章。大力吸收外资,才能有效发展该地旅游业。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演变过程

汉中市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但旅游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旅游开发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绝大部分旅游资源尚未进行开发或深度开发,旅游收入较低,没有作为该市的资源优势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龙头作用。目前汉中市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旅游业在全国发展迅速,许多地方兴起旅游资源开发热,汉中市委市政府根据《陕西省“九五”计划期间旅游业发展规划》、《汉中地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等,提出要把旅游产业作为全

县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这一期间,人们逐渐对旅游有了新认识,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大力发展了许多新兴的景点,并兴建了一些餐饮娱乐设施和休闲、度假场所。使汉中市的旅游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现状

经过近20年来的不断开发和完善,目前汉中市及所属区、县开发成熟的景点及线路有:

1、洋县

(1)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北部,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三万公顷。长青保护区有种子植物203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31种;有脊椎动物33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0种,尤以“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最为著名。

主要景区景点有:活人坪景区、珍稀动物观赏区、森林垂直带谱、亚高山草甸、太白红杉纯林、石门瀑布、烽火石柱、第四纪冰川遗迹等。

2001年通过了国际旅游认证体系——“绿色环球21”认证注册,与澳大利亚合作开发的以观赏大熊猫为主的生态旅游项目已经实施。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在我市洋县境内重新发现朱鹮,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有野外朱鹮种群分布的国家。1986年在国家林业部的支持下,省政府决定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先后配备专职人员和野外巡护员30多名,在洋县姚家沟、三岔河、白火石沟等5处朱鹮营巢区建立了观察点。朱鹮营巢区在海拔800-1200米,面积近200平方公里。

(2)蔡伦墓祠:蔡伦墓祠位于汉中市洋县城东10公里处,是我国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1957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伦被称为纸圣,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南郑县

(1)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黎坪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大巴山中段,距南郑县县城60公里。有原始森林64万亩,其中有20万亩过地林。2000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园区山峦叠嶂、沟壑纵横,一山一势,倾绿泄翠,西流河峡谷横贯其中,既有奇石险峰之壮美,又有古树清流之秀丽。二郎山水库高峡平湖,青山辉映,山水交融;瀑布飞挂,似银河落九天。溶洞钟乳滴露,石笋如林。石马山石林矗立,石中生树,树中映石,大、小冷坝天然牧场,牛羊欢叫,牧歌悠扬。公园集“山、水、林、峡谷、溶洞”于一体,夏季纳凉避暑,冬季观雪赏景,是都市人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

(2)南湖风景区:地处县城西南,是全国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青山长绿,河流密布,风光旖旎,珍禽异兽闻名中外。素有“陕西第一湖”的美誉。

(3)红寺湖风景区:红寺湖风景区是陕西省批准的首家省级水利旅游区,也是汉中境内最大的水域生态旅游区。被誉为“一幅天然的国画长卷”。

3、城固县

(1)张骞纪念馆: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故里在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五门堰:五门堰居城固县水利首位,素称城固人民的养育之源。古代民间有:“未坐城固县,先拜五门堰”的谚语。是我省古代水利工程完整保存的为数较少之一。

(3)桔柑:城固自古出“贡桔”,有“桔乡”的美称。具有甜中潜酸、口感爽劲的独特风味,优势明显。果品稍厚,不易腐烂。因产自升仙村,素以“升仙蜜桔”闻名中外。

4、佛坪县

(1)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位于县城南部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该中心成为保护区的缩影,是人们了解保护区及珍贵野生动物的窗口。

(2)大坪峪:是陕西省十大景区之一。为佛坪大熊猫栖息地生态旅游区的先导启动项目。以绿色景观见长,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5、镇巴县

镇巴原始木竹林:横贯川陕鄂三省的大巴山脉,在陕南镇巴县境内圈出一块方圆数百里植被丰满、人迹罕至的原始木竹林,这便是闻名全国的陕南“巴山林”。面积有49.6万亩,是国内同类竹林中分布最为集中、面积最大的木竹林,居全国之首。

6、西乡县

(1)午子山风景名胜区:山上的午子观,由顶观、腰观、底观三大古建筑群及500余座灵官庙组成,属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道教圣地。相传张飞曾在山崖书“飞凤山”三个大字。素有陕南“小华山”的美称。有“午子朝霞”景观。

(2)鹿龄寺:为伊斯兰教礼拜之所。是陕南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

7、勉县

(1)武侯墓: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墓地。为陕南主要旅游景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

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候祠,故有“天下第一武候祠”之称。

(3)陕南第一汤:勉县温泉属于矿泉,在当地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8、宁强县

(1)水田坪天生桥风景区:水田坪天生桥风景区位于宁强县水田坪乡,是一处集自然森林与天生桥库区为一体的自然山林景观。辖区内山大林深,岩险坡陡,风景自然原始。另外景区内有众多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大鲵、虎纹蛙、黑熊、鬃羊、锦鸡等珍禽异兽。同时当地还盛产香菇、木耳、天麻等土特产,均属天然产品,品质极佳。

(2)三泉龙门洞风景区:三泉龙门洞风景区是一处以溶洞景观为主的、兼具山泉瀑布及人文景观的综合旅游地。景区内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建筑造型独特、装点辉煌。龙门三洞分布在沟底,洞口倾珠泻玉、腾烟飞雾。溶洞内钟乳石发育完整。

(3)牢固关森林公园:牢固关森林公园是一处融合了自然森林景观,雄伟地貌景观,秀丽清雅水色景观,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旅游景观区域。公园内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林。

(4)卧云山庄:卧云山庄是集避暑度假、休闲娱乐、溶洞观光为一体的康乐游乐休闲度假地。山撞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设有宾馆,餐厅、歌舞厅、游泳池、垂钓湖、工特产品展销部等服务设施。适合省内游客周末出游。

(5)大鱼洞:大鱼洞是地质造山运动时期地表水对山岩溶解,沉淀而形成的地下溶洞。该溶洞于1995年由卧云山庄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经营,后由大安镇政府收归国有,由大安镇开发经营。洞内是典型的岩溶地貌,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形态发育完整。

9、略阳县

(1)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略阳县北48公里处,是一个集森林景观、岩溶地貌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公园总面积5800公顷,森林覆盖率94.3%,海拔1500—2214米,年均气温12摄氏度,四季景色各异,属典型的北亚热带景观。园内山、水、林、洞结构合理,林相较好,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有种子植物1500余种,蕨类植物110余种,苔藓植物3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惜植物有银杏、珙桐、三尖杉、红豆杉、秦岭冷杉,天麻等20多种;有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鸟类110余种,大型兽类3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惜动物有金毛扭角羚、云豹、金钱豹、白肩雕、红腹角雉,大鲵等30余种。景区地处石灰岩地带,岩溶洞穴景观发育,区内原始景观保存完整,森林溶洞资源独特,在全国实属罕见,具有较高科学和旅游价值。景区内山、水、林、洞、花、草、竹,菌溶为一起,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被人们誉为“扩大了的盆景,缩小了的仙境”。

(2)《甫阁颂》摩崖石刻:《甫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武都太守李翕修剑阁栈道而书刻的,故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甫阁颂》。

《甫阁颂》摩崖是我国珍贵的汉代石刻。它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风韵,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浓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事物资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盛名就遍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多有著录,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其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涉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汉《西门颂》、《西峡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

(3)八渡河流域风景旅游带:八渡河处于秦岭南麓,河道落差巨大,水流湍急,为嘉陵江一级支流。八渡河流程49.3公里,流域面积46690公顷,该旅游带东起略阳发电厂,途经高家峡、吴家营、八渡湖公园、水帘洞至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该旅游带内,八渡湖公园和水帘洞游乐园主要为休闲、度假旅游活动地。白石沟乡为“农家乐”开发主体项目,主要提供农村地方特色的饮食,农业生产活动及乡村自然风光游览等活动;五龙洞森林公园,以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和奇特的山泉、溶洞、奇花异草等自然景观为主。该旅游带基本上分为以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上游森林观光、探险旅游区和以八渡湖公园为中心的“农家乐”民俗风情旅游区。两处景区沿八渡河连成一线,构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完美结合。

(4)江神庙:江神庙是长江流域唯一保存完整的具有羌族文化特色的古代剧院和祭祀活动场所的会馆。整个建筑群利用地形高差,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平面布局,分剧院、过厅、前殿、后殿,占地近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细部装饰注重木雕板绘,外观华丽。彩绘和浮雕图案以熊、虎、豹、鹿等动物为主,反映了氐、羌族“自然崇拜”的民俗风貌,富于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族特色,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和文物考古价值。

(5)灵岩寺:灵岩寺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宗教活动与祭祀场所。灵岩寺位于略阳县城东南3公里处,嘉陵江畔的玉文山腰,依山临江,气势恢弘,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14)。寺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品位极高,尤以珍藏的汉隶名刻《甫阁颂》等130余通历代碑碣最负盛名,号称“小碑林”,“故道名珠”,是山系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占地约6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合理利用了地势高差及地貌特点,分为山门、前洞、后洞。该区域山水绮丽,环境优美,地处亚热带,温暖湿润,山峦俊秀,植被丰美,溶洞奇特,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幽雅神奇,自成乐趣,“奇”、“险”、“雄”、“幽”,特色鲜明,自古就是周

2019年旅游业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旅游业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面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内旅游业的收入看,从1985年到1998年的 14年数据表明,除1989年外,13年都保持了两面三刀位数的增长速度。1999年入境过夜者2700万人次,外国旅游者人数可达840万人次,比1998年增长18%,比历史上最高年份1997年还增长1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可突破14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2%左右,提前一个实现“九五”计划指标,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国内旅游人次预计达7.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发挥了刺激内需,活跃市场,拉动经济的作用,全国国际国内旅游可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比1998年增长17%左右。 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国际旅游业前景继续看好,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世界头号产业,到2001年全球游客人数将达15亿,总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报告认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地位不会改变。就拿今年来说,旅游业在假日旅游等一系列旅游新产品的带动下,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到2001年一季度为止,入境旅游收入增幅已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在14%以上,旅游创汇比上年同

期增长17%,增幅提高近 9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方面,由于旅游企业积极努力和节假日的延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来自旅游部门的初步预测,今年全国“五一”出游人数在4600万左右,出国游的为10万人,都大超过了今年春节和去年国庆的数量,其中北京市“五一”期间外出旅游人数达178万,外地进京的游客近300万。全国各条旅游热线、主要景区全部爆满,游人如织,就连以往相对清淡的宁夏沙坡头等西部地区景点也异常火爆。 虽然市场前景十分诱人,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其次,全国共有60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这些旅行社从表面上看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关系错综复杂,国旅、青旅和中旅三家骨干旅行社也仅仅占30%的市场份额;再次,产品创新不足,小的旅行社没有能力开发新产品,大旅行社又没有动力创新,最后,在缺乏产品创新的情况下,当前的旅游业市场竞争是单一的价格竞争,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恶性无序竞争,恶性价格竞争最终导致行业利益的损失和消费者所应享受的服务质量下降。 改变这种市场状况的唯一出路是产品创新,为未来投资。对于公司来说,就需要考虑改变产品创新周期。在传统的业务模式下,

关于水资源的社会调查报告1

关于水资源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研究课题:云阳县的水质调查 二课题小组成员:徐丁钦、舒小红、冯大军 三调查时间:2010年7月2日至2010年7月20日 四研究目的:(1)了解我县的水质状况,更好的保护我县的水质及提高人们的意识 (2)融合所学的课内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五研究方法:(1)上网查找资料 (2)访问 一、调查背景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我说,她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子子孙孙。她的确很大,幅员辽阔,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广博,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可笑又悲哀的故事,一辆拖拉机在葛洲坝水库因没油而熄火,司机看见水库里成片浮油的水,便用水桶舀起浮油灌入油箱,拖拉机竟突突地开走了。由此可见,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我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区,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10年前,走出家门几步就可以挑到饮用水,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却日益严重,如今我市大部分河水已不能直接饮用,个别地区河段连供洗涤之用都不能,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只能靠自来水厂供应,水污染已向人们敲响警钟。 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滋润万物、哺育生命、创造文明。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北方许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厂停产或限产,损失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陆续出现水荒。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缺水量约为1000万吨/天左右。几百万人生活用水紧张…… 面对“滴水贵如油”的水资源,而人类对它的浪费和污染却是令人痛心的: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的50%到60%的重量是水份,儿童体内水份多达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而这3%淡水中,可直接饮用只有%。所以说,水是人类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会产生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各种废气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水污源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的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 死亡有机污染它来源于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造纸污水、农业污水及都市垃圾。死亡有机质能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危及鱼类的生存;还能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河流和溪流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延安旅游业调查报告

旅游业管理作业延安市旅游业调查报告 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14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黄小娟 学号:1030514014051 分数:

目录 一.前景展望 (2) 二.旅游景区 (一).现状 (3) (二).特点 (5) (三).存在的问题 (6) (四).解决措施 (7) 三.酒店 (一).现状 (8) (二).存在的问题 (10) (三).对策 (11) 四.旅行社 (一).现状 (11) (二).存在的问题 (15) (三).对策 (15) 五.交通 (一).现状 (16) (二).存在的问题 (17) (三).对策 (17)

前景:延安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15年,延安以“全域旅游”、“全民旅游形象大使”为目标,坚持“内抓管理服务,外抓宣传推介”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革命圣地红色游、黄帝文化游、黄河文化游、黄土风情文化游、绿色生态游等旅游品牌,努力改善游客旅行质量,加大旅游产品开发,使旅游业成为延安新的经济增长极。 延安旅游局官网称,2016年延安旅游业将成经济增长后续力量。2015年,全市累计接待的国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极大带动了全市住宿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王志海表示,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将为2016年奠定基础,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和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延安市旅游局局长马彦平介绍,延安去年一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3亿元。春节前,延安在黄龙县成功举办“2016黄龙山森林冰雪节”,推出了田野滑雪场,祥瑞冰雕世界等一批冬季旅游线路,并计划于节后利用壶口冰瀑创建黄河壶口5A级风景名胜区。(陕西日报)

水资源调查报告内容

水资源调查报告内容 水不仅是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而且还有许多生理功能。一 起来看看关于水资源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为了使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环保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会组 织了一次水质调查勘测活动。在环保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对萍 水河水质进行了勘测,对萍水河的有关内容进行了更深的了解, 并向沿岸居民及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采访。 据近几年调查,我国的水资源总量约为XXX万亿立方米,居 世界第6位。然而,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 均水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中国已被列入世界上XXX人均水的国家之一。 一、我国淡水污染概况 随着人口人增多和污染的增加,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 而且江、河、湖、水库的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XX%的城 市河段不适宜做饮用水源,城市中XX%以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使七大水系和主要大淡水湖泊都受 到污染。东海、渤海、黄河和南海四大海域的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污染普遍超标。 萍水河是我市境内最大的河流,它源于杨岐山,有多条支流 汇入,中部贯穿整个萍乡城,流域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它是萍 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及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

针对萍水河水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记者:您好,我想问您一些关于萍水河的问题。您以前见到 的萍水河怎样? 路人:河水清澈,可以洗衣、洗菜,还可以洗澡。萍水河历 史上曾经是一条水上交通运输通道。 记者:现在的萍水河呢? 路人:河水水质明显变差了。有些地段可以看见水上有一层 油脂,河上还浮有许多垃圾。河道变窄,水变浅。 记者:您认为导致今天萍水河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路人:附近的从们向河中倒垃圾,排放污水,政府有关职能 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 记者:您好,能否问您几个问题?现在的萍水河与以前有什 么不同? 住在河岸居民:原来水更清,河沿岸环境好,现在河上经常 漂流着垃圾。夏天蚊子多,臭味熏天。治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记者:您认为为什么有这种变化? 居民:一些人环保意识差,向河里倒垃圾。沿途工厂、矿山、农田的废水排放。 记者:打扰一下。请问您对现在萍水河的看法? 钓鱼者:河水混浊,鱼也没几条,我坐了一上午,都只钓上 几只小鱼。 记者: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000001)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题目:恩施旅游资源调查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 组员:陈世淦200805170062 王佩200805169020 许平200814118004 饶巍200805169070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外出旅游。近年来,尤其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构想之后,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使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正在受到重视,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与旅游正在形成结合。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至十二(今年阳历是8月21日),在神奇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都会举行为期七天的土家情人节——女儿会。今年,我很荣幸跟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开幕仪式,场面非常壮观。 参加开幕仪式的不仅有恩施本土的小伙子姑娘们,还有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由此可见,恩施的旅游已经在逐步和民俗文化结合,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一、恩施州旅游资源发展概况 恩施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东连荆楚,西通巴蜀,南极潇湘,北靠神农架,素有川鄂咽喉、荆楚屏翰之称。境内武陵山、荆山、巫山和大巴山都属历史上燕山运动造成的褶皱,

又分别被长江、清江、酉水、娄水等众多河流切割冲刷,汰洗成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峙,峡谷纵横,洞穴密布,形成了许多神秘奇异、粗犷秀丽的自然景观,加之独特的丹霞地貌,第四季冰山运动孑遗的原始珍稀植物群落点缀其间,更使恩施山青水秀,有如画屏,是休闲度假和山水观光的最佳去处。 恩施州有着悠远的文明历史,古老的巴文化、中世纪的土司文化、近现代的革命文化、抗战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首府恩施是湖北省抗战时期的临时省会,如今被评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巫山人”、“建始直立人”与“长阳人”的被发现和命名,确立了峡江和清江流域的人类起源地地位。巴东雷家坪、官渡口、楠木园、沿渡河、清江香炉石等遗址的发掘也向世人展现了长江及清江流域早期人类活动的图景,证实了该区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廪君举族西迁,射杀盐神、君乎夷城、建立巴国的传说,妹嬉女儿行、丈夫心,与伊尹“比而亡夏”的氏族复仇故事,巴曼子背信守义、割头以谢楚王的爱国豪情构成了恩施州各族人民的文化品格和民族心性,向五子、田彦伊、田世爵、陈连升等一大批民族英雄,邓玉麟、周念民、黄大鹏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则是恩施州各族人民的脊骨和灵魂。 恩施有沿袭古代巫傩文化、图腾文化、军旅文化习俗的傩戏、过社、茅古斯、摆手舞、撒尔嗬;有自成体系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有与生境息息相关的山歌、田歌、赶战歌、排歌、情歌;有风情独特的跳丧、哭嫁、女儿会、牛王节等。这些古老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州开展文化旅游和民俗旅游的最大卖点。 总之,恩施州的旅游资源禀赋高、资源类别全、资源卖点好,随着“铁公机”重大交通设施的改善,很多待字闺中的神奇景观和民俗文化将招引更多中外游客的探访和关注。二、恩施州县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水资源调查报告4篇

水资源调查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19-05-28 来源:调查报告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

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关于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2655-27 关于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调查者:*** 调查时间:xx-4-17 调查地点:周边各条河流、湖泊 调查内容:关于家乡的水资源 调查方法:查阅地图、资料、实地考察 调查所得: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由于我国所处的地 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而山东省更为 特殊,导致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从我国东南沿海向西 北内陆逐步递减,与人口和土地资源分布不相适应。黄 河、长江两大水系分别我国的南北两侧,蕴含着丰富 的水资源。 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加 地带,东接淄博,西邻山东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

背靠黄河,济青高速横穿其境内。 邹平县的水资源十分短缺,不足全国人口的一半,黄河水成为邹平县重要的水资源,只有合理利用好黄河水资源,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水是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水源,但是黄河水非常有限,曾经多次断流,多年平均流量为580亿m3/a,相当于长江流量的1/20,尽管如此,但实际可以利用的流动量仅为370亿3/a。又因为黄河处于亚洲的东部,位于人口稠密区,随着黄河沿岸地区的人口增长,工业、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用水量也随之急剧增加,黄河水已逐渐不能满足两岸的用水需求,黄河水的供应矛盾愈演愈烈。黄河由于降水量的原因,频频断流,水资源危机已严重的制约着两岸流域工、农业等生产和发展。 只有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加强水资源配置,落实各级部门的职责,才能然我们的母亲河永远“年轻”,这才是治理和开发黄河的终极目标黄河水滋润了梁邹大地,促进了邹平县工农业经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目标 这次调查的问卷主要是调查一下关于对旅游的一些态度和观点。主要内容大致包括对象的职业(学生于非学生)、出游的方式和次数以及选择的地点、旅游的花销、旅游关注的内容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粗略了解一下旅游的状况。 二、调查的方式与结果 我们采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将地址链接通过QQ的方式发给不同的对象群,我们发放了84份,收集到有效问卷42份,如下图: 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男生47.62%,女生52.38%,学生88.1%,非学生11.9%

三、数据分析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一共设计了16个问题,根据反馈的数据我们做出了如下分析。 首先对旅游的兴趣进行了调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为“你喜欢旅游吗”并化分了程度,而且对每年旅游的数据进行了统计,数据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概所有的人都喜欢旅游,每个人都会有旅游的想法。因为一系列的原因,可能不是人人都会有机会去实现旅游的愿望。第一张和第二张图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大部分的人都进行过一次以上旅行,只有少部分没去过任何地方了才行。 其次,我们对出游的方式以及时间段进行了调查,设计了“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您出游前在网上搜索信息的频率”、“您一般会选什么时候去旅游?”三道问题收集数据,结果如下所示

从上述图中不难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游的选择越来越理性化。他们会事先上网查询要去的地方,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旅

行的质量。出游的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但更倾向于和好友及亲人之间的旅行,更可以感受旅行的愉悦。由此可见,旅行已成为感情沟通不可或缺的一种桥梁。寒暑假和黄金周已成为旅游的旺季,大部分的人会选择在这段时间除外旅游,从中也可大致推断出,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很难找到充分的时间去旅行。 第三,我们对旅游的目的地以及那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了“您比较喜欢哪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您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范围在”数据如下

红色旅游调查报告范文

红色旅游调查报告范文 当旅游业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成为各地经济发展中 一个重要的因素时,红色旅游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题。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红色旅游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红色旅游调查报告范文 延安以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了红色旅游的飞速 发展。延安,这个当之无愧的中国革命圣地,作为红色旅游的首选地,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厚爱和高度关注。但是,如果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业内人士都知道,延安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以红色资源为主体,黄帝文化、黄土风情为外延的独有资源形成的旅游产业。因此,针对影响延安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红色旅游,我们民盟XX市委精心安排,及时组织盟员中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盟员组成调研小组,深入XX市县(区)各景点开展了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调研中主要采取走、访、看、问、谈、查等形式,针对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展开了调查,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事业,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以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作为标志性品牌,坚持高起点引领、大手笔规划、整景区打造、市场化运作,倾力做大做强全球炎黄子孙朝圣地、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地、黄土风情文化传播地四大红色旅游板块,精心打造出了延安过大年、公祭民祭黄帝陵、中国洛川国际苹果节、延川红枣文化节、壶口旅游节、安塞文化艺术节、万花山牡丹节等七大经典品牌节会,直接促使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经我们了解,截止目前,延安对外开放的重点旅游景区已达35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 级景区7处,旅行社46家、导游800名,星级饭店38家。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全市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强县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旅游专业村60个,乡村旅游专业户2000户。 根据旅游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720.5万人次,十一五达到4158.33万人次,比十五增长2.42倍。旅游综合收入十五期间累积达到64.97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220.44亿元,比十五增长3.39倍。十五末的2005年,我市旅游接待人次是509.42万人次,旅

市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市水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一、我市水资源现状 我市是国家商品粮主要基地之一,农业人口多,人均土地少,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0.5毫米,水资源总量为7.2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6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4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省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入全国300个缺水城市之一。 尤其是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资源逐渐减少。我市虽然中有洋河东西穿过,北有泷河,南有松、洪、赵等主要河道。还有南北流向的新河、宁、宋及洋松、大观等二十多条大的输水河道,并有几十处涵闸。但是由于拦蓄工程不配套,干旱少雨气候蒸发强烈,水资源大量流失。使之大部分沟河蓄水量不多,大旱时甚至干涸,加之能用提水设施缺少、而不全,设备不配套,造成仅有的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水位下降迅速。目前我市机井管理不完善,淤积严重,布局混乱,全区虽有两万多眼机井,但有的百亩仍无一眼,有的百亩竟达三眼之多。特别是靠近市区的地方机井越打越深,越打越密,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六、七十眼。地下水日开采量达8万多立方米,年开采量约三千万立方米,而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年补给量仅为七百多万立方米,常期严重超采,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据有关资料获悉,深层水位70年代高出地面两米多(曾在政府院内、宋营、洋北等地打深井40余眼,当时成井后不用动力抽水,有的能自流,有的水头能喷出地面一人多高)。现在抽水降深至地面下三十多米,并且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面积达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其中心静水位埋深二十五米左右,动水位埋深六十多米。将造成地面下沉,为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灾害。 水质污染严重。据有关部门监测表明,一些地区不论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甚优,耗氧有机物“三氧”铁、锰、氧等均超过标准值。据今年二月中旬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洋河铁路桥处的测试,其值为劣ⅱ类水质,属于严重污染。特别是市区人口和工厂迅猛增加,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及工业、生活废水的无控制排放,严重影

延安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延安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延安精神 ——关于延安红色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摘要:延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应该永远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引导中国共产党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民族的解放;也正是这种精神支持着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人民逐步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有了一次更加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丰富而又伟大的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这次实践过程,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延安的历史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也对红色旅游对民众的教育意义做了调查分析,探讨红色旅游业的现实意义以及未来发展。 关键词:延安精神红色的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团队介绍 院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团队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红色的梦暑期社会实践队 口号: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延安精神,担当时代使命 活动时间:2014年7月12号~7月19号 实践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延安革命纪念馆 指导老师:吴兴林 团队负责人:吴凌云() 团队成员:吴凌云杨锐博王策孙绍宗孟浩 二、调查内容概况 1.调查背景 革命总是伴随着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然则时光之流逝总如白驹过隙,革命 先辈在老去,革命历史在被淡忘。在如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留 给回味反思过去事迹的时间日益减少,如此而来,能够在满足人们减压休闲 的需求的同时给予人们以回顾革命历史的机会的方式,无疑就是进行红色旅游。红色旅游业作为传播红色文化、助人铭记历史的载体,我们这些拥有时 间的大学生无疑应主动参加并给予支持,同时也当有自己的忧思:红色旅游 到底对于游人铭记历史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人们对于红色旅游业的态度究竟如

水资源调查报告.doc

水资源调查报告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关于节约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536-27 关于节约水资源的调查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节约水资源的调查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成员:胡雨,刘诗诗,陈露,纪书华,袁文艳,余慧娟,鲁嘉慧,刘若焱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党政机关要率先行动起来。切实强化节水措施和管理责任,配备节水龙头,杜绝长流水和跑冒滴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争做节约用水的示范者、推动者。工业企业要大力推进节水技术进步。广泛推广和使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传统工艺技术

改造,大幅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污水的排放,努力将用水大户变为节水大户。农业要做节水的主力军。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广渠道防渗和田间节水技术,积极发展高新节水技术,普及旱作和生物节水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服务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推广运用节水器具,改善高耗水的消费结构,提倡水资源的合理消费。社区和家庭要全面行动起来,坚持一水多用,节约厨房一盆水、浴室一缸水、洗衣一桶水,真正做到节水在身边。学校要不断强化节水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传播节水理念,学习水情知识,树立节水意识,努力培养科学、文明、节约的用水习惯。新闻媒体要发挥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功能,深入持久地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培养和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要增强节水意识,从小处做起,共同行动,坚持不懈,节约每一滴水,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昆明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昆明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昆明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中国云南,是一块美丽神奇的地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多数城市四季如春;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为奇观;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是访古探秘进行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知识宝库;还有各具文化特色的25个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绚丽多彩。 一、昆明的旅游景点 1.世界园艺博览会 在昆明市举办的大型国际园艺博览会,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博览会的会址设在距昆明市区8公里的金殿风景名胜区,整个展区山、水、林有机融合构成良好的自然环境,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主题。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以室内外庭园和植物花卉展坛、室内园艺品展示的形式为主,同时吸纳与园林艺术、自然环境相关的文化展示活动。 说到昆明的鲜花就不得不特别提到尚义街,这是一条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的小街,它曾经是一条有着典型的法式建筑风格的街道。现在,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向它走去,却是因为那里有昆明最大的鲜花市场。 鲜花是这座城市的一个标志,一个寻常的生活细节,是

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生日、节日、婚礼、探望病人、走亲访友,更不用说青年人谈情说爱,鲜花替代了所有的语言,让祝福更加鲜活生动。平常的日子里,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顺便从路边小贩手里买一束鲜花,回到家精心地修剪放进花瓶摆在茶几上,是女人们最乐意做的事。 2.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城西南2公里的滇池岸边,大观公园内。公园根据地势,可分成大观楼片区、鲁园片区、柏园片区。 从大观楼东侧彩云崖前过长堤,沿堤南下,可看到造型如“船”的楼外楼,船身主建筑为二层歇山式古典建筑,仿佛一支巨型画舫。游客可在船底楼小坐品茗后,乘小船西去,约300-400米即可到达鲁园,鲁园颇有江南园林风味。若从楼外楼沿堤东行,穿过林荫道,便可至东园,游客花不多的时间便可饱览这里众多园林。 3.滇池 滇池位于昆明市区西南,又叫昆明湖或昆明池,古称“滇南泽”。 滇池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之称。 游客站在龙门上俯瞰滇池,美景尽收眼底,游客还可以坐游船在滇池上揽景,沿湖有西山森林公园、观音山、白鱼口、大观楼、海埂公园、云南民族村、郑和公园等景点,同

延安旅游业调查报告

延安旅游业调查报 告

旅游业管理作业 延安市旅游业调查报告 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14旅游管理 学生姓名:黄小娟 学号:1 分数:

目录 一.前景展望 (2) 二.旅游景区 (一).现状 (3) (二).特点 (5) (三).存在的问题 (6) (四).解决措施 (7) 三.酒店 (一).现状 (8) (二).存在的问题 (10) (三).对策 (11) 四.旅行社 (一).现状 (11) (二).存在的问题 (15) (三).对策 (15) 五.交通 (一).现状 (16) (二).存在的问题 (17) (三).对策 (17)

前景:延安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延安以“全域旅游”、“全民旅游形象大使”为目标,坚持“内抓管理服务,外抓宣传推介”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革命圣地红色游、黄帝文化游、黄河文化游、黄土风情文化游、绿色生态游等旅游品牌,努力改进游客旅行质量,加大旅游产品开发,使旅游业成为延安新的经济增长极。 延安旅游局官网称,延安旅游业将成经济增长后续力量。,全市累计接待的国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极大带动了全市住宿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王志海表示,去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将为奠定基础,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和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据延安市旅游局局长马彦平介绍,延安去年一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3亿元。春节前,延安在黄龙县成功举办“黄龙山森林冰雪节”,推出了田野滑雪场,祥瑞冰雕世界等一批冬季旅游线路,并计划于节后利用壶口冰瀑创立黄河壶口5A 级风景名胜区。(陕西日报)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作为与粮食、能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全球都面临着缺水的挑战,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缺水而死。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一.水资源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 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 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 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 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 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 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 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 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 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二.水污染问题 中国的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和珠 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随着科学事业的逐渐发展,厂房高楼的逐渐增多,水短 缺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人类的破坏,原来的那个蔚蓝 色的“水晶球”已经不再明澈,不再蔚蓝了,即将干枯。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仅占41%,Ⅳ~Ⅴ类的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的只有6个;Ⅳ~Ⅴ水质的8个,劣Ⅴ类的竟达12个,即

关于水资源调查报告【精华】

水调查报告(一) 一、调查背景 最近,我国的西南地区又闹干旱了,不要说种庄稼,就是人喝的水都难以保证。我总觉得不可想象,水不是地球上最多的东西吗?大江、大河、大湖、大海不是有那么多吗?怎么会缺水呢! 后来,我上网查了有关水的资料,我才明白: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这个数量似乎能满足全球人口对水的需求,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利用的海水和极地冰,其余1%还大都在800米以下的地层,人们生存所依赖的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世界上已有18个国家的人均可再生水拥有量不到1000立方米。据世界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世界上有34亿人口平均每年只能得到50升水,这标志着人类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机。 我们家乡地处黄河之滨,水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水都是海水,而海水是咸的,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我们日常饮用的大部分淡水都分布在地球上寒冷的南、北两极和终年积雪的高山上,这样淡水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缺水的地方实在很多。因此,流到我们家乡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更是稀少。随着家乡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湖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污染的威胁。水的危机,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调查目的 (一)、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的重要意义。 (二)、让同学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 (三)、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提高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年4月20日 (二)、调查地点:东坎镇境内的响坎河、中山河流域 (三)、调查方法:询问长辈、实地考察 (四)、调查组成员: 领队:王老师

丽江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丽 江 市 旅 游 资 源 调 查 姓名:xx 学号:xxxxxxx

1、丽江市地区的概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东经100.25,北纬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0多万人。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丽江美景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即原丽江县)总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 2、丽江市主要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集山川民俗历史文化为一体,后来有人总结丽江旅游景点为: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 两山:玉龙雪山-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海洋性冰川,海拔5596,国家首批五A级景区,至今无人登顶。老君山-“滇省众山祖”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明。景区内的丹霞地貌,奇峰异石,碧湖清溪,密林繁花,高山草甸,冰峰奇峡,令人称绝。 一城:丽江古城-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城,拥有八百年历史,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是海内外无数游人丽江旅游的必游之地。 一湖: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内水质最好的几大湖泊之一,能见度9米,也是云南九大湖泊之一,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申请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一江:金沙江-即长江上游的别称,流经丽江境内,有万里长江第一湾和世界最深峡谷之一的虎跳峡两大景点,是户外徒步的经典线路。 一文后化:纳西东巴文化-融合了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纳西古乐、“古代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卷、东巴绘画、建筑艺术及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纳西族文化体系,东巴古籍文献已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摩梭风情-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世代保留男不婚,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被称为活着的母系氏族。 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市有13000多种植物,占全省植物种类的70%强,云南八大名花和国家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三尖杉、榧木、银杏等在丽江广为分布。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据统计,全区共有兽类83种,占云南兽种类总量的29.6%;鸟类290多种,占云南鸟类总量的37.6%。丽江的药材资源及其他可开发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中药材有444种,仅开发利用200多种;永胜县的程海是中国唯一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目前已建成年产1000吨的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山嵛菜、苦良姜等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开发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人文资源 大研古城是一个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五彩石铺成的街道,山腹中流出的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