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ZT、BST铁电薄膜的制备

合集下载

PHT铁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PHT铁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铁电薄膜材料是具有介电、压电、热释电、铁电等性质的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子学、微电子学、微机电系统、光电子学等重要领域。

铁电薄膜是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NVRAM)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对NVRAM是的存储密度、稳定性及使用寿命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铁电材料(PZT、SBT等)的制备技术已很完善,但其在工业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铁电疲劳、制备温度高等。

探索可用于NVRAM的新型高性能铁电材料越来越重要。

钙钛矿结构Pb(Hf x Ti1-x)O3(PHT)铁电薄膜具剩余极化强度高、矫顽场低、介电常数大、成分可调、抗疲劳特性好等优点,可作为NVRAM的候选铁电材料。

本论文以钙钛矿结构的铁电薄膜PHT为研究对象,对PHT与半导体材料(Si、GaN)的集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探索Pt(111)/TiO2/SiO2/Si衬底上PHT薄膜的最优生长工艺;在Al2O3衬底上研究缓冲层对PHT薄膜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底电极对PHT薄膜的影响;初步探索铁电薄膜PHT与半导体GaN集成结构的性能。

1、首先在Pt/TiO2/SiO2/Si衬底上采用PLD法制备PHT薄膜,探索PHT的最优制备工艺。

制备铁电电容结构(MIM),研究PHT薄膜的本征电学性能。

研究发现,生长过程中氧分压和生长温度对PHT薄膜的择优取向、铁电极化及漏电流都有显著的影响。

然后引入低温自缓冲层技术,有效改善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

此外,本论文还对比了不同生长温度的自缓冲层对PHT薄膜的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插入300 ℃自缓冲层得到沿(111)取向的高质量外延PHT薄膜,薄膜晶粒大小均匀,且表面平整、结构致密。

与600 ℃直接沉积的PHT薄膜相比,300 ℃自缓冲层下外延薄膜的漏电流密度降低了3-4个数量级,剩余极化强度提高到63 μC/cm2,矫顽场强降低至190 kV/cm,抗疲劳特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材料物理09 铁电薄膜

材料物理09 铁电薄膜
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8
7 铁电薄膜的发展展望
(6)铁电薄膜微观特性的表征,及其与宏观特性的对 应关系尚不清楚。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备纳米级铁电薄膜 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如何表征纳米铁电薄膜 的特征,尚不十分清楚,需要发展新型的分析表征 手段和相关仪器,才有可能得到解决。这类纳米尺 度的特性与测出的宏观性能(特别是电学性能)的关系, 更有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6
7 铁电薄膜发展展望
(4)铁电疲劳与老化限制了铁电薄膜的广泛应用。 尽管人们已找出疲劳效应小的铁电薄膜材料,如 SBT,但铁电疲劳和老化仍限制着铁电薄膜器件的 广泛应用。此外,对铁电体的开关特性而言,没有 精确的电压阀值,而且开关特性及与之相关的开关 电压和剩余极化还与铁电薄膜的疲劳和老化特性密 切相关,这更促使人们急切解决铁电薄膜的疲劳和 老化问题。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1
铁电薄膜
Ferroelectric Thin Film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授课教师:蒲永平
pu@physik.uni-halle.de
1 铁电薄膜的定义
具有铁电性、且厚度在数十纳米至数微米的薄膜材料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15
One case
MFIS(Metal/Ferroelectric /Insulator/Semiconductor) 制备一个MFIS结构的无铅铁电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的原型器件,并对它的电学性能进行表征。

BST铁电厚膜的丝网印刷制备工艺研究

BST铁电厚膜的丝网印刷制备工艺研究

1 实验 部 分
1 1 原料 及仪 器 . 制 备 B T粉 体 的原料 为 B C )、 r O 及 Ti 。 分析 纯 , S a ( SC 。 。 O( 天津 博迪 化 工有 限公 司 ) ;
松油 醇 ( 析纯 , 分 天津 博迪化 工有 限公 司 ) 为溶剂 , 乙基 纤维 素 ( 学纯 ,同药 集 团化 学 试剂 公 司 ) 化 为粘 合
刷 技术沉 积在 氧化铝 陶瓷基板 上 , 后进 行预烧 并 在 12 0 13 0℃之 间烧结 得 到 B T厚膜样 品. 然 0 0 S
有机 载体 与浆料 的粘 度采 用上 海恒平 科学 仪器 有 限公 司 的 ND 一 型 旋转 粘度 计 测 量 ; J1 晶相 分析 采
收稿 日期 :2 0 —1 0 9 0—2 6 基金 项 目 :周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6 0 2 资 助 5722 ) 作者 简 介 :汪竞 阳 ( 8一 , , = 生 17 ) 男 博 i 9 =
剂. 体 球 磨 采 用 南京 大 学 仪 器 厂 制 X 粉 QM- I 型 变频 行 星 式 球 磨 机 , 料 分 散 和湿 膜 超 声 处 理 采用 2 浆 KQ 2 0 一5 DB型数 控超声 波 清洗器 , 印刷 丝 网为 3 0目尼 龙 网 , 0 铝制 网框 , 胶刮 板 , 体 预烧 和 厚膜 烧结 橡 粉 设 备采 用上 海 电炉 厂 生产 的 S X 81 S -—6型箱式 电 阻炉. 1 2 制备与 表征 . 以二氧化 钛 、 酸钡 和碳 酸锶 为原 料 , 按化 学 计 量 比称 量 好 的原 料 用 去 离子 水湿 碳 将 法 球磨 , 烘干 、 研磨 过筛 之后在 8 0 0 0 ~11 0℃下 保 温合 成 B S Ti 粉 体. 机 载体 为松 油醇 和 乙 a r O。 有 基 纤维 素 , B T 粉体 、 将 S 有机 载体 和粘合 剂按 一定 比例 混合球 磨后 得到 厚膜 浆料 . S B T厚 膜采 用丝 网 印

课程设计(PZT材料结构及制备原理)

课程设计(PZT材料结构及制备原理)

粉料经混合、煅烧来合成PZT , 然后经过机械粉磨获得PZT 粉体。传统的固相反应 法是将ZrO2 , TiO2和PbO等氧化物粉料通过粉磨混合均匀,在高温下煅烧合成,然后 再经机械粉磨获得钙钛矿相PZT粉体。 由于该方法具有成本低产量高以及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等优点,仍然是目前国内 外合成PZT粉体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PZT粉体时,一般要经历生 成PbTiO3或PbZrO3的中间反应,导致所合成的PZT相组成波动和不均匀, 使得准结晶 学相界(MPB ) 产生弥散,严重影响材料的铁电、压电和介电性能。另外,固相反应 法合成PZT的煅烧温度较高,一般不低于1100 ℃,易于产生硬团聚,粉体颗粒较粗, 烧结活性低, 需要较高的烧结温度(1200 ℃)和较长的烧结时间,才能获得烧结致 密的PZT陶瓷。这使得在煅烧合成和烧结的过程中,铅挥发损失严重,难以保证准确 的化学计量比,在PZT结构中产生铅或氧空位缺陷,影响制品性能。机械固相反应法 合成钙钛矿相PZT粉体一般先将PbO, TiO2 , ZrO2原料粉体湿法球磨混合,烘干后得 到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超细粉体,然后置于高速摇摆磨或星星磨机中,干法高速球 磨,反应合成钙钛矿相PZT粉体。在干法球磨过程中,反应物经历了无定型化、钙钛 矿相PZT成核和和长大等过程,最终实现PZT超细粉体的合成。机械化学固相反应法 合成的PZT粉体不仅具有超细,分散性好等特点,而且由于是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 没有铅的挥发损耗,很好的保持了化学组成,并且在机械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没有 PbTiO3或PbZrO3等中间相出现,所合成的PZT粉体相组成更加均匀,克服了传统的固 相反应法固有的缺陷。
4
PZT 材料固相反应的方法和原理
所谓固相反应,从广义上来讲,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反应,都是固相反应。从狭

pzt压电薄膜 原理

pzt压电薄膜 原理

pzt压电薄膜原理PZT压电薄膜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薄膜材料,其原理是通过施加压力或电场来产生电荷的分离和倾斜,从而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PZT压电薄膜在各种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传感器、声波器件、振动能量收集器等。

PZT压电薄膜的压电效应基于压电效应的整体特性,即应变效应和电效应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变效应是指当施加压力或应变时,材料产生电位变化;电效应是指当施加电场时,材料发生形变。

PZT压电薄膜利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或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PZT压电薄膜中,晶格结构的不对称性是实现压电效应的关键。

PZT材料由铅、锆和钛等元素组成,其晶格结构呈现出非中心对称性。

当施加压力或应变时,晶格结构发生变形,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

这种分离产生的电荷可以通过电极收集,并产生电压信号。

相反地,当施加电场时,电场作用下的电荷重新分布会导致晶格结构的变形,从而引起机械应变。

PZT压电薄膜的性能与其晶粒尺寸、结构、组分比例以及制备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调节PZT薄膜的压电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此外,通过在PZT薄膜上加工微细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压电效应和灵敏度。

PZT压电薄膜在传感器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以压力传感器为例,当施加压力时,PZT薄膜产生电荷分离,从而产生电压信号。

通过测量这一信号的变化,可以确定外部压力的大小。

类似地,PZT压电薄膜也可用于加速度、应变和温度等传感器的制备。

PZT压电薄膜还可以应用于声波器件,如压电陶瓷换能器和压电陶瓷谐振器。

在压电陶瓷换能器中,当施加电压时,PZT薄膜产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声波;相反地,当声波作用于薄膜时,薄膜产生电荷分离,从而产生电压信号。

压电陶瓷谐振器则利用PZT薄膜的压电效应,实现声波的放大和滤波功能。

PZT压电薄膜还可用于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制备。

通过将PZT薄膜与机械振动器件相结合,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能量的收集和存储。

课程设计(PZT材料结构及制备原理)

课程设计(PZT材料结构及制备原理)

2.2.2
Hale Waihona Puke 硬性取代所谓“硬性取代改性”是指加入这些添加物后能使矫顽场强 EC 增加,极化变难, 因而在电场或应力作用下,材料性质变“硬”。 (a) K+,Na+等取代 A 位 Pb2+离子(受主掺杂) ;
ABO 3 ' × K 2O → K Pb + K i• + O O
(b) Fe2+、Co2+、Mn2+(或 Fe3+、Co3+、Mn3+)、Ni2+、Mg2+、Al3+、Cr3+等取代
4
PZT 材料固相反应的方法和原理
所谓固相反应,从广义上来讲,凡是有固相参与的反应,都是固相反应。从狭
义上来说,固相反应是固体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固体产物的过程。 目前, PZT粉体的合成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固相反应法和湿化学合成法。 固相法是目前国内制备PZT 压电陶瓷粉体普遍采用的方法, 其工艺是多种氧化物
(b)Nb5+、Ta5+、Sb5+、W6+等取代 B 位的 Zr4+、Ti4+离子(施主掺杂) 。
ABO 3 • × Nb 2 O 5 → 2 Nb Zr + O i'' + 4 O o ABO 3 •• × WO 3 → W Zr + O i'' + 5 O o
经软性取代改性后的 PZT 瓷性能有如下变化: 矫顽场强 EC 减小,机械品质因数 Qm 减小; 介电常数ε增加,介电损耗 tanδ增加,机电耦合系数 KP 增加, 抗老化性增加,绝 缘电阻率ρ增加。 其原因是它们的加入导致形成 Pb2+缺位。如每两个 La3+置换 3 个 Pb2+,为了维 持电价平衡,使得在钙钛矿结构中 A 位置上的阳离子数减少,便产生一个 A 空位。 由于 Pb2+缺位的出现,使得电畴运动变得容易进行,甚至很小的电场强度或机械应 力便可以使畴壁发生移动。结果出现出介电常数、弹性柔顺系数的增加,同时介电 损耗和机械损耗增加,Qm 降低。又由于畴的转向容易,使得沿电场方向取向的畴的 数目增加,从而增加极化强度,使得压电效应大大增加,表现为 KP 值的上升。由 于畴的转向阻力变小, 所以用以克服阻力使极化反向的矫顽场很小, 回线近于矩形。 又由于 Pb2+缺位的存在,缓冲了 90 畴转向造成的内应力,使得剩余应变变小。或 者说,由于畴壁容易运动,使得畴的内应力容易得到释放,所以老化性能好。

MEMS器件用PZT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MEMS器件用PZT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哈尔滨I:释人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1l相同同温度下不同时间烧结PZT微粉SEM(A1.5h,B2h,C3h)作为底电极。

“1。

以Pt、Au作为底电极时,出f在Si片上结合力不强。

热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剥落脱层现象,可预先溅射一薄层Ti,因Ti与Au及Si02/Si基片均有很好的结合力。

本实验采用磁控溅射法在Si02薄膜一k溅射过渡层Ti,真空蒸镀法制备Au作为下电极。

PZT薄膜的结构图如图3.2所示。

图3.2PZT薄膜的结构图(1)溅射溅射是与气体辉光放电现象密切有关的一种薄膜淀积技术。

在高真空室内充入所需要的惰性气体(如氩气),在高压电场作用下气体放电,产生大量的离子,这些离子被强电场加速形成高能量的离子流,去轰击源材料(阴极或靶),由于离子的动能超过源材料中原子和分子的结合能,使源材料的原子或分子逸出,以高速溅射到阳极(硅片)t,淀积成薄膜,这个过程就叫溅射”…。

溅射的优点是可以制备多种材料的薄膜,从导体到非导体,从元素薄膜到化合物薄膜,从普通金属材料到难熔金属,都可制备薄膜,而且薄膜质量比蒸发制备的薄膜好,粘附性也好。

缺点是淀积效率较低,只能用于制造较薄的膜。

磁控溅射是在二极溅射的基础上以增加磁场来改变电子的运动方向,束缚和延长电子运动轨迹,从而提高电子对工作气体的电离几率和有效利用电子的能量。

因此,在形成高密度等离子体的异常辉光放电中,正离子对靶材轰击引起的靶材溅射更为有效。

受正交电磁场束5000400030002000100004060801002thete(deg.)图3.9加入PZT粉末的PZT薄膜的XRDArray图3.i0Sol—Gel法在650℃制备PZT薄膜的SEM(A朱加入PZT微粉,B加入PZT微粉)3.PZT薄膜表面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主要用于研究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粒大小及横断面的形貌。

图3.10k为直接用PZT溶胶涂敷的薄膜的表面形貌,从图中显示薄膜厚度均匀,无裂纹,晶粒尺寸小于lOOnm。

纳米结构PZT铁电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纳米结构PZT铁电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纳米结构PZT铁电膜的制备及其表征朱信华;宋晔;杭启明;朱健民;周舜华;刘治国【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0(041)011【摘要】采用溶胶-凝胶(sol-gel)自旋涂敷法在硅基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介质上(膜版孔径尺寸20~100nm,内生长金属纳米线作为底电极一部分)制备Pb(Zr0.53Ti0.47)O3(PZT)纳米结构铁电膜,并对其介电、铁电性能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介电测量结果表明,厚度25nm的PZT铁电膜,其介电常数在低频区域(频率<104Hz)从860迅速下降到100,然后保持在100左右,直至测量频率升高到106Hz.低频区域的介电常数迅速下降是由空间电荷极化所致,它与薄膜和电极之间聚集的界面空间电荷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薄膜与Au纳米线的弯曲界面处.介电损耗在4000Hz附近出现峰值,它来源于空间电荷的共振吸收效应.电滞回线测量结果表明,厚度为100nm的PZT铁电膜,其剩余极化强度为50μC/cm2,矫顽场强为500kV/cm.剖面透射电镜(TEM)像表明PZT纳米铁电膜与底电极(金属纳米线)直接相接触,它们之间的界面呈现一定程度的弯曲.在 PZT纳米铁电薄膜后退火处理后,发现部分Au金属纳米线顶端出现分枝展宽现象;而改用Pt纳米线后可有效抑制这种现象.为兼顾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内的金属纳米线有序分布及PZT纳米膜的结晶度,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是制备工艺中的关键因素.【总页数】4页(P1959-1962)【作者】朱信华;宋晔;杭启明;朱健民;周舜华;刘治国【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2;TB383;TN16【相关文献】1.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PZT粉体及结构表征 [J], 刘红梅;张德庆;林海波;张亮;刘海涛;邱成军;曹茂盛2.BaTiO3铁电纳米膜制备及物性和微结构表征 [J], 朱信华;朱健民;刘治国;闵乃本3.铁电纳米结构的浸渍涂敷法制备和微结构STEM表征 [J], 朱信华;朱健民;周舜华;刘治国4.纳米结构铁电膜的制备和物性及微结构表征 [J], 朱信华;宋晔;杭启明;朱健民;周顺华;刘治国5.PZT-NiTi铁电-铁弹多层膜的制备及表征 [J], 程晋荣;徐东;金承钰;孟中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解释3:
当钴离子在薄膜中替代钛离子或锆离子的 位置时,为了保持电化学平衡,此时会产生氧 空位。当薄膜中存在氧空位时,它会和其它离 子形成复杂的偶极子缺陷。它也可以在薄膜中 的晶界、畴壁等位置形成点缺陷,所有这些缺 陷都会阻碍极化反转。在薄膜两端有外加电场 时,这些缺陷会在薄膜中产生一个与外电场方 向相反的内加电场,从而使得加在薄膜两端的 有效电场减小,使薄膜需要更大的电场来控制 薄膜的极化,这样会导致薄膜产生更大的矫顽 场。
焦绿石相
20
30
40
50
60
70
2 Theta (deg)
2.3 PZT铁电薄膜的铁电性能
Polarization (10-6C/cm2) Polarization (10-6C/cm2) Polarization (10-6C/cm2)
80
(a)5000C
60
40
20
0
-20
-40
-60
-8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3. PCZT薄膜的电滞回线图呈不对称形状,而 且在较高外场下有向下弯曲的现象。
主要解释1:
一般来说当铁电薄膜中存在有焦绿石相时, 其电滞回线图将会呈现出一个比较纤细的形状, 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会比较小。从掺杂和不掺 杂的PZT薄膜的XRD图来看,掺杂后的薄膜中 含有的焦绿石相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这是导 致Co掺杂后PZT薄膜的铁电性能加强的原因 之一。
主要解释2:
铁电薄膜的居里温度点、自发极化、介电常数和 矫顽场与掺杂后的离子替代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 Co2+的离子半径(0.75Å)比Pb2+的离子半径 (1.26 Å)要小得多,因而当钴离子在薄膜中替 代铅离子的位置后会占据更少的空间,这样钴离子 在氧八面体中会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从而能够产生 更大的极距和更大的剩余极化强度。但是另一方面, 钴离子在氧八面体中的活动空间大了以后会需要更 大的能量让其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而导致掺杂 后的PZT薄膜有更大的矫顽场。
80
(a) Co-doped
60
40
20
0
-20
-40
-60
-8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Electric Field (KV/cm)
80
(c) 15mol% Co-doped
60
40
20
0
-20
-40
-60
-8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0.0 100
1. 介电常数增大 2. 存在介电消散现象
解释:
由于钴的掺入导致薄膜中的氧空位增多,薄膜和电 极界面之间的电荷会积聚的越多,这些电荷会明显增 大薄膜介质的电容,因而导致大的介电常数。
在测量的过程中,这些电荷会随着外加电场的变化 而变化。如果外加电场的频率足够小,能够满足这些 积聚电荷的变化周期,那么测量时这些电荷就会导致 一个比较大的电容。相反,当外加电场的频率增加时, 外加电场的周期不再允许积聚电荷产生作用,那么这 些电荷就不再对薄膜的电容起作用,因而外加电场的 频率变大时,薄膜的电容会显著降低,同时薄膜的介 电常数也会随之降低。
(1 0 2) (2 0 1) (1 1 2) (2 1 1)
(0 2 2) (2 2 0)
.
(a) (b)
(c)
20
30
40
50
60
70
2 Theta (deg)
4.3 PCNZT薄膜的铁电性能
Polarization (10-6C/cm2)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0
10mol% Co-doped
3.4 PCZT铁电薄膜的介电性能
Dielectric constant Dissipation factor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
2.0
(a) 5% Co-doped
(b) 10% Co-doped
1.5
(c) 15% Co-doped
1.0
0.5
10
Frequency (KHz)
1. 绪论
1.1 铁电材料概述
• 铁电材料是指存在自发极化, 且自发极化有两个或多个可能 的取向,在电场的作用下,其 取向可改变的一类材料。铁电 材料的极化强度与外场的关系 曲线类似于铁磁材料的磁滞回 线,如图所示。
E=0, P=Pr
P=0, E=Ec
1.3 PZT铁电薄膜的制备技术
1. 溅射法 2. 激光闪蒸 3. 真空蒸发 4. 化学气相沉积(CVD) 5.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 6. 溶胶-凝胶(Sol-Gel)法
2
4
6
8
10
Nb content (mol%)
• 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随着Nb掺杂浓度的增大 而减小。
解释:
当Nb5+在B位掺杂时是作为施主掺杂离子 替代Ti4+或者Zr4+,这个时候掺杂会抑制 氧空位的产生,因而随着Nb离子掺杂浓度的增 大,薄膜中的氧空位会减小,这样薄膜的极化 强度也会随着减小。
用量(mol) 0.5
1.15(过量15%) 0.5 4.0
PZT薄膜的制备流程
1. 计算出各原材料的质量或体积 2. 乙酸铅+乙二醇甲醚,120℃回流加热30min 3. 硝酸锆+乙二醇甲醚,加热搅拌 4. 钛酸四丁酯+乙二醇甲醚,与上述两溶液混合 5. 搅拌12h后,定容、过滤 6. ITO/glass基片上以3000~5000r/min的速度匀胶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Voltage (V)
• 综合比较各
温度下PZT铁 电薄膜的铁电、 介电、漏电流 性能,600度的 退火温度效果 最好。
3. PCZT铁电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PCZT薄膜的制备
• 乙酸钴(Co(CH3COO)2·4H2O)
• 工艺流程- as mentioned above
• 对于PZT这一类的铁电薄膜,漏电流主要来源于高温退火过程中
产生的铅空位和氧空位。
4. PCNZT薄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PCNZT薄膜的制备
• 乙醇铌(Niobium ethoxide) • 减小漏电流 • 工艺流程见第二章
4.2 PCNZT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
Intensity (a.u.) (0 0 1) (1 0 0)
Electric Field (KV/cm)
80
(b)5500C
60
40
20
0
-20
-40
-60
-8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Electric Field (KV/cm)
80
(c)6000C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200 -150 -100 -50 0 50 100 150 200
Electric Field (KV/cm)
Proportion of Co-doped 0mol% 5mol% 10mol% 15mol%
Pr (μC/cm2) 36.5 43.8 58.6 42.0
EC (KV/cm) 45.2 51.6 67.3 68.9
Polarization (10-6C/cm2) Polarization (10-6C/cm2)
(1 0 1)
(0 2 2) (2 2 0)
(1 1 1) (0 0 2) (2 0 0)
(1 0 2) (2 0 1) (1 1 2) (2 1 1)
.Pyrochlore phase
2. 薄膜呈以(1 0 1) 为首要方向的多晶
.
结构
600oC
..
550oC 3. 有(2 2 2)方向的
500oC
30s 7. 400℃热处理4 min,500600℃退火处理4 min 8. 重复6、7步,最后一层在氧气气氛的条件下,在
500600℃退火处理20 min
2.2 PZT铁电薄膜的X射线衍射图
Intensity (a.u.) (0 0 1) (1 0 0)
1. 600℃时,PZT薄 膜结晶程度最好
Electric Field (KV/cm)
E越大,P越大;温度升高,Pr 增大,Ec 减小。
2.4 PZT铁电薄膜的介电性能
Dielectric constant Dissipation factor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
(a) 500 0C (b) 550 0C (c) 600 OC
(1 0 1)
(a): Co=10mol%,Nb=5mol% (b): Co=10mol%,Nb=0mol% (c): Co= 0mol%,Nb=0mol%
.Pyrochlore phase
1. 以(1 0 1) 为首选方向 的多晶薄膜
2. 没有出现焦 绿石相
(1 1 1) (0 0 2) (2 0 0)
Electric Field (KV/cm)
比较PZT与PCZT薄膜的铁电测试图:
1. Co掺杂后的PZT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Pr明显 增大, Co=10mol% , Pr=58.6 c/cm2 。这个值 比大多数文献报道的掺杂或不掺杂的PZT薄 膜的剩余极化强度Pr大 。
2. PCZT薄膜的矫顽场Ec比PZT薄膜要大,而 且随着掺杂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杂离子Nb5+
6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