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思得标签打印机API函数说明

博思得标签打印机API函数说明
博思得标签打印机API函数说明

(完整版)函数的基本性质详细知识点及题型分类(含课后作业)

《函数的基本性质》专题复习 (一)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知识梳理 一、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区间上是 ,称为的 。 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个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在区间上是 ,称为的 。 2、单调性的简单性质: ①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 ②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③在公共定义域内: 增函数+)(x f 增函数)(x g 是增函数; 减函数+)(x f 减函数)(x g 是减函数; 增函数-)(x f 减函数)(x g 是增函数; 减函数-)(x f 增函数)(x g 是减函数。 3、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步骤: 利用定义证明函数f (x )在给定的区间D 上的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 1 任取x 1,x 2∈D ,且x 1)(x f y =I I )(x f y =

最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Excel函数公式大全工作中最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标签打印机设置手册

华运通物流 标签打印机设置手册IT信息部

一、标签打印工具介绍 使用软件进行标签打印,需要进行对打印机格式设置 1.硬件:标签打印机。打印机型号TSC TTP-342E Pro 2.软件:BarTender 9.4 和License Server 二、打印机设置 每次更换不同型号的标签纸,都要进行打印机设置: 1.间隙感应器灵敏度的校正 此项功能用来校正标签纸间隙感应器灵敏度,当使用者更换新的标签纸或使用打印机初始化,请重新校正标签纸间隙感应器灵敏度。 注意:间隙感应器校正不当可能导致纸张无法正确定位,导致错误指示灯闪烁。 操作步骤: 1.1.打印机先装好新的标签纸,装好碳带,并关闭电源; 1.2.按住暂停键(PAUSE键)不放,然后开机; 1.3.当打印机进纸,2秒之后,即可放开暂停键,直到打印机停止动作,电源和连接指示灯正常。 三、打印机属性设置 每次更换不同型号的标签纸,都要进行打印机设置: 1.打印机属性设置位置:打开“控制面板”→“设备和打印机”→打印机“TSC TTP-342E Pro”→选中,鼠标右键“打 印机属性”,如下图 2.设置打印标签纸格式:在“打印机属性”中,点击“首选项”→“打印机首选项”→“新建”→“输入标签名称、大小、 和露出的宽度”→点击确定保存,如下图

3.设置打印打印打印方向:在“打印机属性”中,点击“首选项”→“打印机首选项”→点击“方向”,点击确定保存。, 如下图。 4.保存预设纸张标签格式:在“打印机属性”中,点击“首选项”→“打印机首选项”→点击“管你”→点击“新建”→输 入“格式名称”,点击确定保存。 5. 四、打开标签软件的服务: 此License Server服务用于打印软件BarTender 9.4的打印服务,让打印软件能正常打印,在当前局域网电脑中开启其中一台就可以了,打开之后就如下图 1.当局域中端口的软件服务重复时,请更改网络端口,如下图。 五、打印软件的设置 1.新建新格式的标签,点击“开始新的标签格式”开始新签标签,如图 2.在向导中点击“空白标签格式”,点击“下一步”如下图

高一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综合训练

函数的基本性质--综合训练B 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函数22)(2--=x x x x f 是奇函数 B .函数()(1f x x =- C .函数()f x x = D .函数1)(=x f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若函数2()48f x x kx =--在[5,8]上是单调函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C .(-∞3.函数A .(∞-C .[,24 则实数a A .a ≤ 5. )x 是增函数; (2)23x --的 A .0 6. 在下图中是( ) 二、填空题 1.函数x x x f -=2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当0x >时,1||)(2 -+=x x x f ,那么0x <时,

()f x = . 3.若函数2()1 x a f x x bx += ++在[]1,1-上是奇函数,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 4.奇函数()f x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6]上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1-,则 2(6)(3)f f -+-=__________。 5.若函数2()(32)f x k k x b =-++在R 上是减函数,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2,6 2()f b ,且当 0x >时,()y f x =是 奇函数。 3.设函数,且 ()(f x g + 4.设a 为实数,函数1||)(2 +-+=a x x x f ,R x ∈(1)讨论)(x f 的奇偶性; (2)求)(x f 的最小值。

Excel常用函数及使用方法

excel常用函数及使用方法 一、数字处理 (一)取绝对值:=ABS(数字) (二)数字取整:=INT(数字) (三)数字四舍五入:=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一)把公式返回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1、公式:C2=IFERROR(A2/B2,"") 2、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二)IF的多条件判断 1、公式:C2=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2、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一)统计两表重复 1、公式:B2=COUNTIF(Sheet15!A:A,A2) 2、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二)统计年龄在30~40之间的员工个数 公式=FREQUENCY(D2:D8,{40,29} (三)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1、公式:C2=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2、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按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AVERAGEIFS(D:D,B:B,"财务",C:C,"大专") (五)中国式排名公式 =SUMPRODUCT(($D$4:$D$9>=D4)*(1/COUNTIF(D$4:D$9,D$4:D$9))) 四、求和公式 (一)隔列求和 1、公式:H3=SUMIF($A$2:$G$2,H$2,A3:G3) 或=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2、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二)单条件求和 1、公式:F2=SUMIF(A:A,E2,C:C) 2、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三)单条件模糊求和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四)多条求模糊求和 1、公式:=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2、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五)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1、公式:=SUM(Sheet1:Sheet19!B2) 2、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函数的基本性质练习题(重要)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基本性质 [B 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函数2 2)(2--=x x x x f 是奇函数 B .函数()(1f x x =- C .函数()f x x = D .函数1)(=x f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若函数2 ()48f x x kx =--在[5,8]上是单调函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40-∞ B .[40,64] C .(][),4064,-∞+∞ D .[)64,+∞ 3 .函数y = ) A .( ]2,∞- B .(]2,0 C .[ )+∞,2 D .[)+∞,0 4.已知函数()()2 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 B .3a ≥- C .5a ≤ D .3a ≥ 5.下列四个命题:(1)函数f x ()在0x >时是增函数,0x <也是增函数,所以)(x f 是增函数; (2)若函数2 ()2f x ax bx =++与x 轴没有交点,则280b a -<且0a >;(3) 2 23y x x =--的 递增区间为[)1,+∞;(4) 1y x =+ 和y = 表示相等函数。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6.某学生离家去学校,由于怕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等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 在下图中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图中的四个图形中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 二、填空题

1.函数x x x f -=2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当0x >时,1||)(2 -+=x x x f , 那么0x <时,()f x = . 3.若函数2 ()1 x a f x x bx += ++在[]1,1-上是奇函数,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 4.奇函数()f x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6]上的最大值为8, 最小值为1-,则2(6)(3)f f -+-=__________。 5.若函数2 ()(32)f x k k x b =-++在R 上是减函数,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 = (2)[][]()0,6,22,6f x x =∈-- 2.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R ,且对任意,a b R ∈,都有()()()f a b f a f b +=+,且当0x >时,()0f x <恒成立,证明:(1)函数()y f x =是R 上的减函数; (2)函数()y f x =是奇函数。 3.设函数()f x 与()g x 的定义域是x R ∈且1x ≠±,()f x 是偶函数, ()g x 是奇函数,且1 ()()1 f x g x x +=-,求()f x 和()g x 的解析式. 4.设a 为实数,函数1||)(2 +-+=a x x x f ,R x ∈ (1)讨论)(x f 的奇偶性; (2)求)(x f 的最小值。

excel常用函数公式介绍

excel常用函数公式介绍 excel常用函数公式介绍1:MODE函数应用 1MODE函数是比较简单也是使用最为普遍的函数,它是众数值,可以求出在异地区域或者范围内出现频率最多的某个数值。 2例如求整个班级的普遍身高,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到了MODE 函数了 3先打开插入函数的选项,之后可以直接搜索MODE函数,找到求众数的函数公式 4之后打开MODE函数后就会出现一个函数的窗口了,我们将所要求的范围输入进Number1选项里面,或者是直接圈选区域 5之后只要按确定就可以得出普遍身高这一个众数值了 excel常用函数公式介绍2:IF函数应用 1IF函数常用于对一些数据的进行划分比较,例如对一个班级身高进行评测 2这里假设我们要对身高的标准要求是在170,对于170以及170之上的在备注标明为合格,其他的一律为不合格。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IF函数这样可以快捷标注好备注内容。先将光标点击在第一个备注栏下方 3之后还是一样打开函数参数,在里面直接搜索IF函数后打开 4打开IF函数后,我们先将条件填写在第一个填写栏中, D3>=170,之后在下面的当条件满足时为合格,不满足是则为不合格 5接着点击确定就可以得到备注了,这里因为身高不到170,所以备注里就是不合格的选项 6接着我们只要将第一栏的函数直接复制到以下所以的选项栏中就可以了

excel常用函数公式介绍3:RANK函数应用 2这里我们就用RANK函数来排列以下一个班级的身高状况 3老规矩先是要将光标放于排名栏下面第一个选项中,之后我们打开函数参数 4找到RANK函数后,我们因为选项的数字在D3单元格所以我们就填写D3就可了,之后在范围栏中选定好,这里要注意的是必须加上$不然之后复制函数后结果会出错 5之后直接点击确定就可以了,这时候就会生成排名了。之后我们还是一样直接复制函数黏贴到下方选项栏就可以了。

函数的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函数的概念 一、映射的概念 1、相关概念:映射;一一映射、函数 2、构成映射的基本条件: 构成一一映射的基本条件: 3、映射的要素: 4、构成映射的个数:A 中有m 个元素,B 中有n 个元素,则B A f →:的映射个数是m n 个; A 中有n 个元素, B 中有n 个元素,则B A f →:的一一映射个数是!n 个 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1)两要素(2)如何判断给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函数关系(3)判断两 个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2.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是非空数集与非空数集之间的映射. 3.函数的表示: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 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 (1)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2)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 (3)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三、函数的定义域: 1、函数解析式:使得函数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整式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分式函数的分母不为零; (3)偶次根式或者是幂指数的指数为分母是偶数时,底数不小于零; (4)奇次根式或者是幂指数的指数为分母是奇数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5)对数中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指数大于零; (6)零指数或负指数(指数没分母或者分母不是偶数)幂函数时底数不为零; (7)对数函数定义域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 (8)分段函数各部分的定义域取并集; (9)几个简单函数通过加减乘除运算的各部分定义域取交集; 2、图表:表中的x 值的集合 3、图像:每个点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4、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实际分析.

必修一函数的基本性质综合应用

数学试卷 考试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1、设,,其中,如果,数的取值围. 2、集合,。 1.若,数的取值围。 2.当时,没有元素使与同时成立,数的取值围。 3、已知函数是奇函数,且当时,,求函数的解析式. 4、设函数在定义域上总有,且当时,. 1.当时,求函数的解析式; 2.判断函数在上的单调性,并予以证明. 5、已知函数. 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若在区间上是增函数,数的取值围。 6、设是上的函数,且满足,并且对任意的实数都有,求的表达式。

7、定义在上的函数 ,满足 ,且当时, 1.求的值 2.求证: 3.求证: 在上是增函数 4.若 ,解不等式 8、已知函数 1.数的取值围,使是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求的值,使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9、已知是奇函数 1.求的值 2.求的单调区间,并加以证明 10、已知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并且 ,数的取值围。 11、已知集合。 1.当时,求 2.求使的实数的取值围

12、知二次函数。 1.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零点,数的取值围。 2.问是否存在常数 ,当时, 的值域为区间 ,且区间的长度为 (视区间的长度为 ) 13、二次函数满足 ,且。 1.求的解析式 2.求在上的值域。 3.若函数为偶函数,求的值 4.求在上的最小值。 14、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对任意、恒有且不恒为。 1.求和的值; 2.试判断的奇偶性,并加以证明 3.若时为增函数,求满足不等式的的取值集合 15、设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实数 ,恒有。当时,。 1.求证:函数恒有成立 2.当时,求的解析式 3.计算。 16、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对任意实数,恒有,且当时,,又. 1.求证:为奇函数;

Excel常用函数介绍及常用功能

Excel常用函数介绍及常用功能 Excel函数一共有11类,分别是数据库函数、日期与时间函数、工程函数、财务函数、信息函数、逻辑函数、查询和引用函数、数学和三角函数、统计函数、文本函数以及用户自定义函数。 工程 工程工作表函数用于工程分析。这类函数中的大多数可分为三种类型:对复数进行处理的函数、在不同的数字系统(如十进制系统、十六进制系统、八进制系统和二进制系统)间进行数值转换的函数、在不同的度量系统中进行数值转换的函数。 财务 财务函数可以进行一般的财务计算,如确定贷款的支付额、投资的未来值或净现值,以及债券或息票的价值。财务函数中常见的参数: 未来值 (fv)--在所有付款发生后的投资或贷款的价值。 期间数 (nper)--投资的总支付期间数。 付款 (pmt)--对于一项投资或贷款的定期支付数额。 现值 (pv)--在投资期初的投资或贷款的价值。例如,贷款的现值为所借入的本金数额。 利率 (rate)--投资或贷款的利率或贴现率。 类型 (type)--付款期间内进行支付的间隔,如在月初或月末。 信息 可以使用信息工作表函数确定存储在单元格中的数据的类型。信息函数包含一组称为 IS 的工作表函数,在单元格满足条件时返回 TRUE。例如,如果单元格包含一个偶数值,ISEVEN 工作表函数返回 TRUE。如果需要确定某个单元格区域中是否存在空白单元格,可以使用 COUNTBLANK 工作表函数对单元格区域中的空白单元格进行计数,或者使用 ISBLANK 工作表函数确定区域中的某个单元格是否为空。 数据库

当需要分析数据清单中的数值是否符合特定条件时,可以使用数据库工作表函数。例如,在一个包含销售信息的数据清单中,可以计算出所有销售数值大于1,000 且小于 2,500 的行或记录的总数。Microsoft Excel 共有 12 个工作表函数用于对存储在数据清单或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函数的统一名称为Dfunctions,也称为 D 函数,每个函数均有三个相同的参数:database、field 和 criteria。这些参数指向数据库函数所使用的工作表区域。其中参数database 为工作表上包含数据清单的区域,参数 field 为需要汇总的列的标志,参数 criteria 为工作表上包含指定条件的区域。 逻辑函数 使用逻辑函数可以进行真假值判断,或者进行复合检验。例如,可以使用 IF 函数确定条件为真还是假,并由此返回不同的数值。 统计函数 统计工作表函数用于对数据区域进行统计分析。例如,统计工作表函数可以提供由一组给定值绘制出的直线的相关信息,如直线的斜率和 y 轴截距,或构成直线的实际点数值。 文本函数 通过文本函数,可以在公式中处理文字串。例如,可以改变大小写或确定文字串的长度。可以将日期插入文字串或连接在文字串上。下面的公式为一个示例,借以说明如何使用函数 TODAY 和函数 TEXT 来创建一条信息,该信息包含着当前日期并将日期以"dd-mm-yy"的格式表示。 =TEXT(TODAY(),"dd-mm-yy") 查询和引用 当需要在数据清单或表格中查找特定数值,或者需要查找某一单元格的引用时,可以使用查询和引用工作表函数。例如,如果需要在表格中查找与第一列中的值相匹配的数值,可以使用 VLOOKUP 工作表函数。如果需要确定数据清单中数值的位置,可以使用 MATCH 工作表函数。 数学和三角 通过数学和三角函数,可以处理简单的计算,例如对数字取整、计算单元格区域中的数值总和或复杂计算。 日期与时间

初高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高中函数知识点总结大全 正比例函数 形如y=kx (k为常数,k≠0)形式,y是x的正比例函数。 1.定义域:R(实数集) 2.值域:R(实数集) 3.奇偶性:奇函数 4.单调性: 当k>0时,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当k<0时,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单调递减)。 一次函数 一、定义及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即:y=kx (k为常数,k ≠0) 一次函数及正比例函数的识别 方法:若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 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当k=0时,一次函数就成为若y=b,这时,y叫做常函数。 ☆A及B成正比例A=kB(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及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 (k 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及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及x 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及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及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及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得力标签打印机设置步骤

标签打印机: 标签打印机或智能标签打印机指的是无需与电脑相连接,打印机自身携带输入键盘或者智能触屏操作,内置一定的字体、字库和相当数量的标签模板格式,通过机身液晶屏幕可以直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标签内容的输入、编辑、排版,然后直接打印输出的打印机。 得力标签打印机设置步骤: 得力标签打印机DL-820T拥有热敏和热转印两种打印方式,后者需要安装碳带耗材,而热敏要求打印纸是热敏纸。如果只使用热敏打印,可不安装碳带,另需在得力的打印机设置工具DeliUtilityTool 中进行设置。这些设置除了在“设置打印机”中将相关打印方式设置成热敏外,还需要在设置结束时,点击“标签自动学习”进行保存,否则前面所有热敏设置是不生效的。 热敏打印除了以上设置外,其余地方一般都可使用默认值。设置完成后就可以打印热敏标签了。该型号打印机最大进纸宽度可达110mm,可通过纸张调节杆对进纸宽度进行定位,唯一的不便是原装打热敏标签中间的圆孔太大,安装在打印机内部不大牢靠。 起源 在办公室、工厂、仓库以及商场等许多地方都需要使用各种类型的标签。比如:购买服装时,服装上的吊牌,火车票、登机牌、行李牌,在商店中商品的标签等等。由于标签一般都较小,使用普通的打印机打印并不合适。针对这一情况,一些打印机厂商设计出了标签打印机、智能标签打印机。

操作考虑 操作界面是标签打印机性能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标签打印机来说,操作界面直接关系到它使用的方便性和功能的发挥。良好的操作界面能够实现功能设置独立、便捷;规范化的文档管理,方便文件查阅存取,还可以根据内容变化适时更换“表格制作”的功能,可以为所需打印的标签提供统一登记样式套管功能;布线方便,一些细琐线件的添加,井然有序,能让用户随时拥有独具个性的实用标签。 一台好的标签打印机应该具有多种的中英文字体,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供用户所选择。在中文字体中宋、黑、楷三种字体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英文字体中则至少要有6~7字体,如:Song、HV、CR、BR、PL、CB、ST等。当然,如果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字体系统则更好。而字库系统方面,仅仅具有GB2312规定的汉字6763个字是远远满足不了实际使用要求的,机器中需要含有多种图形文字、各种符号、计量单位、俄文字母、希腊字母、日文字母和各种图形标志。不过在实际的应用中,需求是不断地增加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些产品设计了造字造图功能可以自行设计未被内置的文字、符号,极大拓展和丰富了应用的领域。在实际的标签打印中,不同的边框、表格和修饰能够使标签更加的美观,标识、区分的功能和作用更佳。因此字框线、外框、表格、网格的种类,倾斜、对齐、阴影等文字修饰效果的数量以及背景印刷、定长是标签打印机的一个非常的功能技术指标。 其他需求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数学第二章函数的基本性质综合练习题

函数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2010 浙江理)设函数的集合 P = < f (x) =log 2(x+a)+b a =- 丄0 1 1; y = _10l ],则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P 中函数f(x)的图象恰好 经过 Q 中两个点的函数的个数是 A.关于原点对称 B. 关于直线y=x 对称 C.关于x 轴对称 D.关于y 轴对称 3. (2010广东理)3 .若函数f (x ) =3x +3-x 与g (x ) =3x -3-x 的定义域均为 R ,则 (4)设f(x)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 x > 0时,f(x)= 2x +2x+b(b 为常数),则f(-1)= (A) 3 (B) 1 (C)-1 (D)-3 1 5. (2010湖南理)8.用min :a,bf 表示a, b 两数中的最小值。若函数f x = min x x ? t 的图像关于直线x=- 2 对称,则t 的值为 A. -2 B . 2 C . -1 D . 1 6??若f(x)是R 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且满足 f(1)=1 , f(2)=2,则f(3)-f(4)= (A ) -1 (B) 1 (C) -2 (D) 2 7. (2009全国卷I 理)函数 f (x)的定义域为R ,若f(x ,1)与f(X-1)都是奇函数,则( ) A. f (x)是偶函数 Y-(X 2 -x j :: f (X 2) -f (xj :: :(X 2 -x j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 f(x) M :1,g(xr M -2,则f(x) g(x) M :2 1 1 2,0Rb7U , 平面上点的集合 Q=g(x, y) (A ) 4 (B ) 6 (C ) 8 (D ) 10 2. (2010重庆理) 4x 1 2x 的图象 A. f (x)与g(x)与均为偶函数 B. f (x)为奇函数,g(x)为偶函数 C. f (x)与g(x)与均为奇函数 D. f (x)为偶函数,g(x)为奇函数 4. (2010山东理) B. f (x)是奇函数 C. f (x^f (x ■ 2) D. f (x ■ 3)是奇函数 8.对于正实数〉,记 M :.为满足下述条件的函数f ( x )构成的集合 一 X 1, x 2 ? R 且 X 2 > X 1 ,有

函数的基本性质专题训练

函数的基本性质 【巩固练习】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函数22)(2--=x x x x f 是奇函数 B .函数()(1f x x =-数 C .函数()f x x = D .函数1)(=x f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若函数2()48f x x kx =--在[5,8]上是单调函数,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40-∞ B .[40,64] C .(][),4064,-∞+∞ D .[)64,+∞ 3 .函数y = ) A .(]2,∞- B .(]2,0 C . [)+∞,2 D .[)+∞,0 4.已知函数()()2212f x x a x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 B .3a ≥- C .5a ≤ D .3a ≥ 5.下列四个命题: (1)函数f x ()的定义域(,0)(0,)-∞+∞,在0x <时是增函数,0x >也是增函数,则)(x f 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2)若函数2()2f x ax bx =++与x 轴没有交点,则280b a -<且0a >; (3) 223y x x =--的递增区间为[)1,+∞; (4) 1y x =+ 和y =表示相同函数。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6.某学生离家去学校,由于怕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等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 在下图中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则下图中的四个图形中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 7.函数x x x f -=2)(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EXCEL中常用函数的用法

EXCEL常用函数介绍 公式是单个或多个函数的结合运用。 AND “与”运算,返回逻辑值,仅当有参数的结果均为逻辑“真(TRUE)”时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条件判断 AVERAGE 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数据计算 COLUMN 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显示位置 CONCATENATE 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字符合并 COUNTIF 统计某个单元格区域中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 DATE 给出指定数值的日期。显示日期 DATEDIF 计算返回两个日期参数的差值。计算天数 DAY 计算参数中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天数。计算天数 DCOUNT 返回数据库或列表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并且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目。条件统计FREQUENCY 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概率计算 IF 根据对指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的真假结果,返回相对应条件触发的计算结果。条件计算INDEX 返回列表或数组中的元素值,此元素由行序号和列序号的索引值进行确定。数据定位 INT 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数据计算 ISERROR 用于测试函数式返回的数值是否有错。如果有错,该函数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逻辑判断 LEF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截取数据 LEN 统计文本字符串中字符数目。字符统计 MATCH 返回在指定方式下与指定数值匹配的数组中元素的相应位置。匹配位置 MAX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大值。数据计算 MID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指定位置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取 MIN 求出一组数中的最小值。数据计算 MOD 求出两数相除的余数。数据计算 MONTH 求出指定日期或引用单元格中的日期的月份。日期计算 NOW 给出当前系统日期和时间。显示日期时间 OR 仅当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假(FALSE)”时返回结果逻辑“假(FALSE)”,否则都返回逻辑“真(TRUE)”。逻辑判断 RANK 返回某一数值在一列数值中的相对于其他数值的排位。数据排序 RIGHT 从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最后一个字符开始,截取指定数目的字符。字符截取SUBTOTAL 返回列表或数据库中的分类汇总。分类汇总 SUM 求出一组数值的和。数据计算 SUMIF 计算符合指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内的数值和。条件数据计算 TEXT 根据指定的数值格式将相应的数字转换为文本形式数值文本转换 TODAY 给出系统日期显示日期 VALUE 将一个代表数值的文本型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型。文本数值转换 VLOOKUP 在数据表的首列查找指定的数值,并由此返回数据表当前行中指定列处的数值条件定位 WEEKDAY 给出指定日期的对应的星期数。星期计算

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 1、两角和公式 sin(A ±B) = sinAcosB ±cosAsinB B A B A B A tan tan 1tan tan )tan(?±=±μ cos(A ±B) = cosAcosB μsinAsinB 2、二倍角公式(含万能公式) tan2A =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 ?cosA=A tan 12tanA 2 + cos2A = cos 2 A-sin 2 A=2cos 2 A-1=1-2sin 2 A=A tan 1A tan -12 2+ 22cos 1tan 1tan sin 222 A A A A -=+= 2 2cos 1cos 2 A A +=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4、诱导公式 公式一: απαsin )2sin(=+k ;απαcos )2cos(=+k ;απαtan )2tan(=+k .(其中Z ∈k ). 公式二: ααπ-sin sin(=+);ααπ-cos cos(=+);ααπtan tan(=+). 公式三: sin()-sin αα-=;cos()cos αα-= ;tan()tan αα-=-. 公式四: ααπsin sin(=-);ααπ-cos cos(=-);ααπtan tan(-=-) 公式五: sin(2sin παα-=-);cos(2cos παα-=);tan(2tan παα-=-) 公式六: sin(2π-α) = cos α; cos(2π -α) = sin α. 公式七: sin(2π+α) = cos α;cos(2π +α) =- sin α. 公式八: sin(32π-α)=- cos α; cos(32π -α) = -sin α. 公式九: sin(32π+α) = -cos α;cos(32 π +α) = sin α. 以上九组公式可以推广归结为:要求角2 k π α?±的三角函数值, 只需要直接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的问题.这个转化的过程及结果就是十字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即诱导公式的左边为k ·900+α(k ∈Z )的正弦(切)或余弦(切)函数,当k 为奇数时,右边的函数名称正余互变;当k 为偶数时,右边的函数名称不改变,这就是“奇变偶不变”的含义,再就是将α“看成”锐角(可能并不是锐角,也可能是大于锐角也可能小于锐角还有可能是任意角),然后分析k ·900+α(k ∈Z )为第几象限角,再判断公式左边这个三角函数在此象限是正还是负,也就是公式右边的符号。

函数的基本性质练习题高考题

1.3函数的基本性质练习题(2)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 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2010浙江理)设函数的集合21 1()log (),0,,1;1,0,12 2 P f x x a b a b ? ? ==++=-=-??? ? , 平面上点的集合11(,),0,,1;1,0,122 Q x y x y ? ? ==-=-??? ? ,则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P 中函数() f x 的图象恰好.. 经过Q 中两个点的函数的个数是 (A )4 (B )6 (C )8 (D )10 2. (2010重庆理)(5) 函数()41 2 x x f x +=的图象 A. 关于原点对称 B. 关于直线y=x 对称 C. 关于x 轴对称 D. 关于y 轴对称 3. (2010广东理)3.若函数f (x )=3x +3-x 与g (x )=3x -3-x 的定义域均为R ,则 A. )(x f 与)(x g 与均为偶函数 B.)(x f 为奇函数,)(x g 为偶函数 C. )(x f 与)(x g 与均为奇函数 D.)(x f 为偶函数,)(x g 为奇函数 4. (2010山东理)(4)设f(x)为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x)=2x +2x+b(b 为常数),则f(-1)= (A) 3 (B) 1 (C)-1 (D)-3 5. (2010湖南理)8.用{}min ,a b 表示a ,b 两数中的最小值。若函数(){}min ||,||f x x x t =+的图像关于直线x=1 2 -对称,则t 的值为 A .-2 B .2 C .-1 D .1 6. .若f(x)是R 上周期为5的奇函数,且满足f(1)=1,f(2)=2,则f(3)-f(4)= (A )-1 (B) 1 (C) -2 (D) 2 7. (2009全国卷Ⅰ理)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若(1)f x +与(1)f x -都是奇函数,则( ) A.()f x 是偶函数 B.()f x 是奇函数 C.()(2)f x f x =+ D.(3)f x +是奇函数

数据库常用函数

数据库常用函数

一、基础 1、说明: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2、说明: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dbname 3、说明:备份和还原 备份:exp dsscount/sa@dsscount owner=dsscount file=C:\dsscount_data_backup\dsscount.dmp log=C:\dsscount_data_backup\outputa.log 还原:imp dsscount/sa@dsscount file=C:\dsscount_data_backup\dsscount.dmp full=y ignore=y log=C:\dsscount_data_backup\dsscount.log statistics=none 4、说明:创建新表 create table tabname(col1 type1 [not null] [primary key],col2 type2 [not null],..) CREATE TABLE ceshi(id INT not null identity(1,1) PRIMARY KEY,NAME VARCHAR(50),age INT) id为主键,不为空,自增长 根据已有的表创建新表: A:create table tab_new like tab_old (使用旧表创建新表) B:create table tab_new as select col1,col2… from tab_old definition only 5、说明:删除新表 drop table tabname 6、说明:增加一个列 Alter table tabname add column col type 注:列增加后将不能删除。DB2中列加上后数据类型也不能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增加varchar类型的长度。 7、说明:添加主键: Alter table tabname add primary key(col) 说明:删除主键: Alter table tabname drop primary key(col) 8、说明:创建索引:create [unique] index idxname on tabname(col….) 删除索引:drop index idxname 注:索引是不可更改的,想更改必须删除重新建。 9、说明:创建视图:create view viewname as select statement 删除视图:drop view viewname 10、说明:几个简单的基本的sql语句 选择: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插入:insert into table1(field1,field2) values(value1,value2) 删除:delete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更新:update table1 set field1=value1 where 范围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全集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全集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图中的两条射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 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根据函数图象的意义,①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故射线O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错误; ②甲的速度为:64÷8=8米/秒,乙的速度为:52÷8=6.5米/秒,故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正确;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正确;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正确; 故选B. 【点睛】 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理解问题的过程,能够通过图象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增大,知道函数值是增大还是减小,通过图象得到函数是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的快慢. 2.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乙先出发,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B.甲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 C.甲出发0.5小时后两车相遇D.甲到B地比乙到A地早 1 12 小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象横坐标可得,乙先出发的时间为0.5小时,正确,不合题意;B.∵乙先出发,0.5小时,两车相距(100﹣70)km,∴乙车的速度为:60km/h,故乙行 驶全程所用时间为:=(小时),由最后时间为1.75小时,可得乙先到到达A 地,故甲车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75﹣0.5=1.25(小时),故甲车的速度为:100÷1.25 =80(km/h),故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C.由以上所求可得,甲出发0.5小时后行驶距离为:40km,乙车行驶的距离为:60km,40+60=100,故两车相遇,故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由以上所求可得,乙到A地比甲到B地早:1.75﹣=(小时),故此选项错误, 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函数的图象. 3.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他们都骑了20 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