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装配工艺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王轶男

航空发动机装配工艺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王轶男
航空发动机装配工艺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王轶男

航空发动机装配工艺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王轶男

发表时间:2018-10-25T10:59:05.7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作者:王轶男

[导读] 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故障是发动机工作中较为常见和危害较大的故障。转子装配刚度是柔性转子必须要保证的基本要求

王轶男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66

摘要: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故障是发动机工作中较为常见和危害较大的故障。转子装配刚度是柔性转子必须要保证的基本要求,而刚度的均匀性提及较少。本文通过实例对发动机振动故障的排除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了刚度不均匀性对发动机振动故障有较大影响,对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故障的排故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故障;刚度不均匀性

安装在飞机或台架上的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无限多自由度的振动系统,发动机整机振动就是指这一系统在各种激振力作用下的响应。整机振动是衡量发动机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振动过大会加速零件的疲劳破坏,降低发动机工作寿命,严重时可危及飞行器飞行安全,因此需要对发动机整机振动水平进行控制。为了全面掌握发动机的振动水平,通常由振动传感器来测量振动量,在试车台架上需要安装多个振动传感器,其中最重要的是安装在中介机匣上的水平振动速度(中水)传感器,用来衡量发动机整机振动水平。

本文就是通过对该发动机的振动故障排除过程进行分析,由故障特征推测出故障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对故障进行分析和排除。

1 振动的排除过程

航空发动机本身是一个高度耦合的弹性组合系统,转子支承在多个支点上,呈现出准刚性转子的特点,使得整机振动对转子平衡、静子支点同心度和转静子间隙非常敏感。并且不论是转子结构还是静子结构都具有连接界面多、连接刚性弱,对装配、工作状态变化敏感。由于上述发动机结构振动特征,使其振动具有整体性和局部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相互作用的特点,使得发动机振动问题很难避免。

1.1 振动形态发动机的中水振动值要求为不大于32mm/s,而在台架的实际试车过程中其中水振动值峰值达到了40mm/s,发动机在试车时,当转速n2=100%时,中水振动传感器测出的振动速度为36-38mm/s,超出了32mm/s的振动标准值。通过振动分析谱图来看,其分频高压分量为34.5mm/s,而低压分量为3.6mm/s。经过多次试车,振动值均无明显变化。

1.2 转子的平衡检查故障发生后对高压压气机转子和高压组合转子初始不平衡及残余不平衡量进行了检查。

从高压压气机转子和高压组合转子的平衡数据可以看出,数据变化量较小,处于正常的不平衡量变化区间,因此从平衡数据上无法分析出转子平衡量对振动的影响。

1.3 振动故障的排除过程最终的振动故障排除方案为,对高压压气机转子进行了分解,并对高压压气机转子的7-8-9级盘、篦齿盘、及高压轴的装配过程进行优化,在装配每一级盘及承力环时,都检查了24个连接螺栓的活动量,发现存在一定程度的卡滞现象,对存在卡滞现象的螺栓及相配合的螺栓孔进行了抛修,保证装配后的长螺栓都存在活动量。装配后按正常的平衡工艺进行平衡。

1.4 排除结果该台发动机最后一次试车中水振动值稳定在15mm/s,说明排除方案有效。

2 振动分析

目前确知的引起发动机振动的常见故障有转子不平衡、转子热弯曲、转子不对中、转子碰摩、轴承座连接松动或转子支承结构间隙超差、滚动轴承故障、齿轮故障、油膜振荡、局部共振、转轴裂纹、旋转失速与喘振、不均匀气流涡动等。

转子不平衡是由于转子部件质量偏心造成的故障,是引起振动的最常见原因。其故障特征是:振动的时域波形为正弦波;频谱图中,谐波能量集中于基频;当ω<ωn时,振幅随ω增大而增大,当ω>ωn时,振幅随ω增大而趋于一个较小的稳定值,当ω接近ωn时,振动剧烈,振幅具有最大峰值;工作转速一定时,相位稳定于矢量域内;转子的轴心轨迹为椭圆;转子的进动特征为同步正进动;振动的剧烈程度对工作转速很敏感。

从频谱上可以看出,本台发动机谐波能量集中在基频,且对高压转子转速敏感,转速稳定后,振动值也较稳定。因此分析认为该振动是由于转子的不平衡引起的。

2.1 发动机结构分析。

航空发动机中多采用挤压油膜阻尼器作为减小发动机振动,延长发动机寿命的一种重要手段。这种阻尼器结构简单,通常采用滑油作为工质,将振动能量吸收变成热能被滑油带走,减振效果非常明显。对减小转子通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动和经由轴承外传的载荷,效果尤其显著,一般可以减去振动百分之六十以上。轴颈偏心率ε(=轴颈偏心距/油膜间隙)和振动传递率T与转速比δ的关系曲线。在转子不平衡量100时,轴颈偏心率ε在(转速比)δ≥1的大部分转速超过0.4,相应在此大范围内传递率一直保持较大,且随着转速增加而增加。不平衡量较小时,ε<0.4,该转子除在临界附近传递率稍大外,高转速下传递率都很低。可见一定的转子阻尼支承系统,有一定的允许不平衡量,不平衡量太大时,该阻尼器对减振无能为力。

本台发动机出现的振动大故障,说明工作状态下转子的不平衡量已超出了阻尼器的最大允许不平衡量。

2.2 装配刚度分析

发动机的高压转子由高压压气机、高压涡轮转子、高压涡轮轴颈组成的。高压压气机转子由1~6级鼓筒,7、8、9级盘,篦齿盘及高压轴组成,并采用双头长螺栓连接。高压压气机转子装配时在转子轴向上施加一定了压紧力进行装配,这种长螺栓连接结构的转子,文献资料上将其定义为体弹性转子。

一般来说,体弹性初始不平衡量的状态是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然而,一些例子表明,质量的偏移只能达到一个极限,不是无止境的。一旦这个极限达到后,稳定的初始不平衡状态也就存在了。

按照平衡的相关理论知识,刚性转子进行低速动平衡;柔性转子进行高速平衡。而该发动机高压转子为柔性转子(也称准刚性转子),但是根据转子的特点、平衡标准ISO1942及现有的生产条件只能采取低速平衡。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质量非常关键。尤其是建筑行业快速发 展前提下,质量与实际应用要求愈加严格。通过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凸显建筑 行业在发展中的技术优势,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要求。预 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关键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打破传统观念限制,应对全新 发展挑战,关注施工关键技术应用,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技术 1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 1.1有助于提升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 在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过程中,由于相关的构件可以在工厂内进行预制,所以可以为建设单位节约一大笔构件制造的费用,并且具体施工作业流程较为 简单,施工效率也可因此得到提升,所以可以帮助建筑建设单位进一步提高其经济 效益。除此之外,与传统建筑的施工模式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给排水 工程、采暖工程以及电气工程等环节的施工成本均显著低于传统施工模式,所以预 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节约施工成本方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另外,从结构 构件的重量来看,传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重量显然大于预制装配式构件的重量,所 以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对于地基工程的要求大为减少,有助于缩减地基工程的施工 时间,同时也会降低工程的施工难度,对提升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作用。 1.2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其中大部分结构构件可以在工厂完成大规模的预制,所以可以显著提升构件的预制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减少构件预制所需要的能源消耗。此外,与传统施工模式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节能约15%左右,对 于水资源的消耗来讲,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也可进一步缩减水资源在建筑工程 中的消耗,最多可节约水资源约为30%以上。 1.3有助于提升环境质量 相关研究表明,如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其可产生的建筑垃圾远低于传统施工方式,并且也不会对施工周边环境的大气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同时对 于噪音控制效果也更为显著。此外,对于预制式装配建筑来讲,其隔音效果也明显 好于传统建筑。同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施工工艺所存 在的一些弊端,同时也可促进节能减排,提升整个建筑的施工效率与质量,进一步降 低工程投入成本,符合未来建筑工程绿色发展的要求。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2.1预制剪力墙 预制剪力墙施工技术,结合预制构件为基础,做好连接处理,从而保证工程施工 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强化建筑工程抗震性能,节省工程施工材料。预制装配式 建筑结构施工中,剪力墙施工技术应用,主要以螺栓连接为主,注意预制构件之间精 密度,做好预制构件处理工作。预制构件安装期间,剪力墙施工技术,需要进行下层 板插筋处理,检查内墙预制预留板螺栓孔中全部插入钢筋。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中,螺栓孔还要及时固定,灌入水泥砂浆,有效连接剪力墙与不同结构之间的距离,进而 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与此同时,预制剪力墙技术中还包括套筒连接技术、浆锚链接技术与机械连接技术。 套筒连接技术:准备好钢筋材料,将其插入到高强套筒内,套筒必须带凹凸槽,随 即进行灌浆,待灌浆樱花之后,整合钢筋、套筒变为整体,进而达到剪力墙传力的目

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分析

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01T18:30:11.3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徐景秀郭桃都王茹雪 [导读]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装配体,外廓尺寸和重量大、工序繁多,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发动机装配姿态调整。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在我国大力发展航空事业的过程中,航空发动机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核心则在于发动机装配技术。基于此,针对航空发动机装配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非常有必要,这对于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从航空发动机装配关键技术所涉及到的内容入手,详细阐述了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这将有助于改善发动机装配质量及装配效率。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航空事业 引言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装配体,外廓尺寸和重量大、工序繁多,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发动机装配姿态调整,以满足操作性从而进行单元体传动组装和外部管路的安装等整机装配任务。整机装配工艺设计时,姿态调整的合理、宜人性设计,以及不同操作功能的发动机整机装配技术对科研生产效率和辅助资源的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1现状 国外发动机多采用先进的多自由度整机装配技术,实现了小涵道比发动机操作时的升降、回转或翻转调姿技术的集成。国内发动机整机装配技术受固定高度、固定姿态调整等因素影响,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1)发动机回转半径大,受一维俯仰翻转加垂直安装工艺限制,使轴线距地面高度超过2m,较多工序操作人员需二次登高,致使交叉作业、效率低。(2)发动机外部管路、附件多数集中在局部,受一维俯仰翻转加水平安装工艺限制,对附件下置发动机较多工序要钻到发动机下方仰姿完成,操作强度大、安全性差。(3)发动机核心机组装、传装与总装工艺单个姿态动作需借助不同结构资源执行,整机工艺衔接性差。 2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 2.1航空发动机装配方面的关键技术 虚拟装配技术与数字化柔性设计是航空发动机装配过程中最核心的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中,虚拟装配技术占据重要地位。所谓虚拟装配指的是针对装配工业而展开虚拟仿真,其能够向航空发动机装配提供具有可视性的装配过程,进而帮助其找寻出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改善质量情况。数字化柔性设计囊括实体建模、工艺过程设计、依托于形位公差而应用的容差分析技术等。在应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可以融合以往丰富的经验,并结合现代计划作业模式,引入数字化的管理工具。这样能够促使这些技术在航空发动机装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全面改善航空发动机装配的质量情况,提升装配效率,推动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实现质的飞跃。 2.2装配过程数字化柔性设计 2.2.1实体建模技术 虚拟装配航空发动机模型时,首先需要充分考虑设计方案中的要求,准确分析发动机尺寸的情况,关键性尺寸要明确化。其次需要立足技术层面和理论层面,研究建模的各种方法,应用科学的建模技术。实体建模技术要研究尺寸随机建模的情况,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建模时需应用的方法。主要方法包含电子表格驱动图形、表达式和特征驱动图形、系统尺寸和参数约束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构建实体模型。 2.2.2规划设计装配过程 依据装配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对其工作流程有扎实地了解和把握。把零组件和产品各种信息引入系统中,结合装配的知识库、资源库,自动产生工作流程的相关功能,发动机产品三维数模设计是基础,要构建量具、测具、工装等各项资源库,构建工艺设计和管理的科学工作流程;结合装配基准、定位方法、装配单元等信息,建立装配过程模拟的外部环境,提供装配路径和产生的防碰路径、自动探测功能、轨迹等,深入分析装配工艺是否可行。在三维模型的装配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可视化模拟,研究装配工艺的人性化特点,模拟零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装配工作的精准度,确保其能够便捷化地开展,有效地节约时间和各项资料。 2.2.3基于形位公差的装配容差分析技术 基于形位公差的装配容差分析技术是借助选择使用最佳的计算方式,分析包含装配容差和零件容差在内的模型。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圆度等问题不需要考虑,和配合面完全贴合;如果其中某个表面不够光滑,就需要通过点和面的配合与接触,顺利完成整个装配过程,所建立的这一平面属于虚拟配合面,其能够展现各个表面之间的配合情况,如它们彼此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也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来。 3发动机制造流程的清洁度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发动机生产制造全流程的清洁度规范性控制要求,首先需识别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制定针对性的工艺方法和措施。1)关键控制点1: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工序。复杂机匣的内腔及零件内部细小油路孔在进行机械加工时,容易造成切屑的残留,切屑一般呈卷曲状,卡在机匣的内腔或油路孔的拐角处,通过冲洗的方式无法将其去除,而这部件金属屑残留在零件内部将成为发动机的隐形杀手,危害极大,这类零件加工完成后一般采用高精度孔探仪进行全方位检查,对于油路孔一般采取钢球通过试验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是否有多余物污染问题,如果有则立即清除。2)关键控制点2:零件清洗工序。为了控制装配过程中多余物污染的隐患,需建设分阶段的清洗线,第一阶段先实现工序间清洗和交付产品前清洗分开,达到杜绝多余物的目的。第二阶段建立独立的交付产品前清洗生产线。3)关键控制点3:发动机装配工序。发动机装配工序是整个制造流程中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清洁度控制的重要工序,零件的装前应清洁干净;然后要进行外观检查:应保证零件表面无磕、打、碰等机械损伤,无锈蚀、漆层脱落、尖边、毛刺等外观缺陷;装配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多余物,对于自锁螺母等紧固件安装时产生的金属屑要用吸尘器及时清除,对于流淌的多余胶液要用干净的擦试纸及时清除;对于保险丝类零件,安装时要将剪掉的保险丝头进行记录和清点,应保证实物与记录相符,避免保险丝在剪断时飞溅到发动机内部;装配过程中零件的配合面要涂油润滑,避免因摩擦造成多余物污染。 结语 在影响发动机发展与进步的各项现代化科学技术中,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属于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每一个制造和设计发动机的单位,都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装配发动机的重要技术,积极进行突破和创新,强化数字化管理,避免在装配过程中产生经济损失或装配失

航空发动机维修工程

1.描述MGS-2和MSG-3的不同之处? MGS-2飞机维修大纲规定的维修要求主要是针对飞机系统单独项目的维修方式(定时、视情、监控维修方式);MGS-3飞机维修大纲规定的维修要求是针对飞机系统或分系统的维修工作(润滑/勤务,操作检查/目标检查、检查/功能测试、恢复和报废)。 MSG2:面向过程的维修 MSG2是针对维修方式的分析逻辑。人们把在波音747 项目上获得的经验应用到所有新研制的飞机上,为了做到这一点,更新了判定逻辑,删除了某些特定的747 过程信息,剩下的通用文件即为MSG2。根据MSG2方法制定的维修大纲,主要针对飞机的每类组件(系统、部件或设备)采用“从下往上”的分析方法,其分析结果是为指定的各组件确定适宜的维修方式。作为20世纪70年代制定新飞机维修大纲的指导文件,MSG2确定了三种维修工作方式,即:定时(HT)、视情(OC)和状态监控(CM)。 MSG3:面向任务的维修 MSG3是针对维修工作的分析逻辑。根据MSG3制定的维修大纲,主要针对飞机的系统/分系统的维修工作。采用“从上往下”或称“故障结果”逻辑方法,从飞机系统的最高管理层面而不是在部件层面进行故障分析,确定适合的计划维修任务,以防止故障发生和保证系统的固有可靠性水平。它所采用的“从上往下”的逻辑方法,着眼于系统功能失效时的潜在影响、确定故障的能力和故障及维修的成本。基于这个原理有效维修系统的目标是: 1、确保实现飞机固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 2、当偏离发生时能恢复到固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 3、能够从固有的可靠性不适合的项目中获得改进设计

2.简述系统/动力装置MSG-3分析过程包含的步骤 答:(1)重要维修项目(MSI)选择; (2)MSI的功能、故障、影响和原因分析; (3)维修工作上层分析(确定影响类别); (4)维修工作下层分析(确定维修工作); (5)确定任务间隔; (6)评估与应用; (7)反馈。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分析 在装配式建筑中,设计与生产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便于在生产制造中降低成本;生产工艺改进促进提高设计灵活性,设计与工艺是一个互利互进的关键环节。 一、工业化建筑的设计分析 从构件生产工艺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详图:制作适合生产的构件详图,包括模板图、配筋图。 2)模具图纸设计:符合模具设计的初步构件图可以在构件外观尺寸确定后提供,设计师根据需要可审核模具图。

3)模具加工:尽量考虑模具使用的通用性及重复利用率。 4)工厂备料:设计确定构件的所有预埋件型号、外饰面材料、门窗型号等。 5)绑筋、组模、预埋:构件图中需明确表示配筋要求、预埋件的定位、防雷设置要求,注意位置需避免互相干涉。 6)混凝土浇筑:构件图需表达不同构件所用混凝土的标号。 7)脱模、养护:构件图需表达脱模的吊点、吊具型号及位置。

从构件物流运输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养护:是否达到脱模、起吊强度要求,要求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 2)成品堆放:构件详图明确构件编号、楼栋号、层号、轴线及构件顺序,构件表面喷涂相应信息。

3)成品质检:对应构件详图检验钢筋外露尺寸、构件尺寸等,发放合格证或准用证。 4)构件装车:构件拆分尺寸考虑车辆宽度及载重要求,配备专用构件运输架。 5)构件质量检查:深化设计图纸明确构件验收标准。 二、工业化建筑的结构体系分析

工业化建筑是指采用构配件工厂化生产,在现场以机械化的方法装配而成的建筑。 外墙挂板体系 内墙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配钢筋网架;外墙挂预制混凝土复合墙板,配以构造柱和圈梁。便于施工,加快进度,提高建筑的工厂化加工,确保工程质量和不降低抗震能力的前提下节省建设投资。 预制部件:外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叠合梁 体系特点:竖向受力结构采用现浇,外墙挂板不参与受力,预制比例一般为10%-50%,施工难度较低,成本较低。 适用高度:高层、超高层 适用建筑:保障房、商品房、办公建筑 装配式框架体系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按标准化设计,根据结构、建筑特点将柱、梁、板、楼梯、阳台、外墙等构件拆分,在工厂进行标准化预制生产,现场采用塔吊等大型设备安装,形成房屋建筑。

微机械及其微细加工技术

3?6嶽机織及*抵佃彌工牧* 一、引言 随着微/纳米科学与技术(Micro/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发展,以本身形状尺寸微小或操作尺度极小为特征的微机械已成为人们在微观领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高新技术。

80年代末出现的一门崭新的学 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O 微机电系统与微电子学、信息学、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等密切相关。被公认为21世纪的重点发展学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微机电系统是微电子技术的延伸和拓 宽,通过传感器、致动器、信号处理、控制等多项功能,与外部世界有机联系起来 O

微机电系统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般泛指尺度在亚微米至亚毫米范围内的装置。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术语和解释: ?美国称作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 MEMS (微型电-机系统)微型电-机系统是由电子和机械组成的集成化器件或系统,釆用与集成电路兼容的大批量处理工艺制造,尺寸在微米到毫米之间。

3?6截机鐵及裏紙佃勉工藝* ?在欧洲则称作Micro System (微系统)是指具有微米级结构,可以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甚至外围接口、通信电路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慕件或系统。 ?在日本称作Micro Machine (微机器)微机器由只有几毫米大小的功能元件组成,它能够执行复杂、细微的任务。

?微机电系统是指特征尺寸在微米至毫米 范围内,由电子和机械组成的集成化器 件或系统。按外形尺寸,微机械可划分为l-10mm的微小型机械,lgm-lmm的微机械,以及lnm~l(im的纳来机械。

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初见端倪

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初见端倪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环节是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本质的理解,深化设计的方法和PC构件生产工艺也是关键。沈阳卫德住工介绍,目前业内的主流系统大的方向分为装配式剪力墙和装配式框架结构。 关键技术研究:PC墙体 在许多发达国家由于人工成本很高,工业化生产的住宅不但品质好、施工速度快,甚至比传统的现场施工造价更低,其成熟的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并逐渐成为住宅生产的主流方式,其中用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mponents,简称PC)建设的PC住宅以优良的性能在不同国家受到普遍欢迎。 建筑的预制构件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生产的基础构件,是半成品,如板、梁、板墙、楼梯、住宅单元等。预制混凝土外墙(PC外墙)板模板主要采用钢模,钢筋加工后整体绑扎,然后调到模板内安装,混凝土浇筑后进行整体养护。生产过程中的模具清洁、钢筋加工成新、面砖粘贴、窗框安装、预埋件固定、混凝土施工即蒸汽养护、拆模搬运等工序均采用工厂式流水施工,每个工种都由相对少数固定的娴熟工人实施操作。 与传统的现浇结构相比,预制混凝土结构整体现浇的外板,保证了结构构件连接的整体性、连续性,不会因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异而引起的砖墙与混凝土接缝处开裂,导致渗水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众多板块拼接,势必会产生预制板墙之间的水平缝和竖向缝等纵横交错的板块拼缝,从而有可能产生渗漏现象。 关键技术研究:PC外墙防水技术 常见的外墙拼接防水技术有三种,一般采用构造与材料防水相结合的方式:(1)水平拼缝排水;(2)垂直拼缝排水;(3)预制窗板窗框防水。 关键技术研究:PC外墙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 虽然目前PC墙体得到广泛的认可,应用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1.就PC墙而言国内技术的整个系统并未能达到工业化的标准。建筑工业化需要一个完整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安装、后期维护的产业系统。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并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及法律法规的相互配合。但国内在这些方面还只是初期阶段。就开发研究需要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就这一项目而言,国内现在不管从政府还是企业都还在探讨和博弈中。 2.成本方面的较量。国内廉价的“人口福利”虽然在快速消失,但在建筑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毕竟有着强大的劳动力基础。比起花大价钱建造PC墙体的生产场地、从国外进口生产线、高标准的技术人才、运输费用及吊装所需设备及安装限制等,砌块墙体所需要的运输、安装、养护及技术方面所需的投入就倍显其现阶段的优势――所以还是市场限制其发展。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三大关键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三大关键 万科长阳天地项目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由6栋21层高层和6栋11层小高层板楼组成,是北京万科首个全小区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的小区。项目采用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产业化部位包括外墙、内墙、楼板、阳台、空调板、楼梯、轻质内隔墙。项目实现了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 万科金域缇香项目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其中7#~9#楼为产业化住宅楼。7#楼下设基础隔震系统,预制构件产业化部位包括外墙、内墙、楼板、阳台、空调板、楼梯、轻质内隔墙;8#、9#楼预制构件产业化部位包括外墙、楼板、阳台、空调板、楼梯、轻质内隔墙。 这两个项目均由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在项目的设计阶段,预制构件的科学拆分、节点处理的标准化以及bim协同配合是项目顺利实现建造方式转变的三大关键。 预制构件的科学拆分 建筑产业化的核心是生产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的关键是设计标准化,最核心的环节是建立一整套具有适应性的模数以及模数协调原则。设计中据此优化各功能模块的尺寸和种类,使建筑部品实现通用性和互换性,保证房屋在建设过程中,在功能、质量、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获得最优的方案,促进建造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实现标准化的关键点则是体现在对构件的科学拆分上。预制构件科学

拆分对建筑功能、建筑平立面、结构受力状况、预制构件承载能力、工程造价等都会产生影响。根据功能与受力的不同,构件主要分为垂直构件、水平构件及非受力构件。垂直构件主要是预制剪力墙等。水平构件主要包括预制楼板、预制阳台空调板、预制楼梯等。非受力构件包括PCF外墙板及丰富建筑外立面、提升建筑整体美观性的装饰构件等。 对构件的拆分主要考虑五个因素:一是受力合理;二是制作、运输和吊装的要求;三是预制构件配筋构造的要求;四是连接和安装施工的要求;五是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的要求,最终达到“少规格、多组合”的目的。 在长阳天地项目中,通过科学拆分将预制外墙板种类控制为6种、预制内墙板控制为3种、预制阳台板控制为1种,单块预制墙板重量控制在6吨以下。连接节点的尺寸尽量统一,减少了模板的种类。 连接节点的处理 连接节点的设计与施工是装配式结构的重点和难点。保证连接节点的性能是保证装配式结构性能的关键。装配式结构连接节点在施工现场完成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而连接节点的施工质量又是整个结构施工质量的核心。因此,所采用的节点形式应便于施工,并能保证施工质量。 预制构件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是美国和日本等地震多发国家普遍应用的钢筋套筒连接技术。通过我国科研技术人员大量的理论、试验

面向对象的航空发动机装配模型

第16卷第5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Vol.16No.52010年5月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May 12010 文章编号:1006-5911(2010)05-0942-07 收稿日期:2009206208;修订日期:2009212207。Received 08J une 2009;accepted 07Dec.2009. 基金项目: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9140A18010207L N0101)。Found ation item :Project supported by t he Pre 2research Project of E 2 quipment Ministry ,China (No.9140A18010207LN0101). 作者简介:王成恩(1964-),男,黑龙江鸡西人,东北大学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制造、产品建模、多 学科设计优化、系统集成技术等的研究。E 2mail :wangc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8153880.html, 。 面向对象的航空发动机装配模型 王成恩1,2,于 宏3,4,张闻雷1,2,于嘉鹏1,2 (1.东北大学辽宁省复杂装备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04; 2.东北大学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04; 31东北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41沈阳理工大学 机械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4) 摘 要:为了对复杂产品的数字化装配设计提供有效的支持,首先对产品装配建模方法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是目前最合适的复杂产品装配建模方法。然后采用对象类图建立了复杂产品装配元模型,描述了产品装配过程中的主要对象类及其关系,集成表达了产品结构、装配特征、装配关系、工艺方案等信息,为数字化装配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最后通过对象匹配方法,将复杂产品装配元模型转化为航空发动机装配的对象模型,并以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涡轮转子为例,对其装配结构构成、数据衍变关系及建模方法进行了说明。将所建立的面向对象的航空发动机装配模型直接用于数字化产品装配系统的开发,并进行了应用验证。 关键词:数字化装配;产品装配模型;航空发动机;面向对象方法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志码:A Object 2oriented aero 2engine assembly models W A N G Cheng 2en 1,2 ,YU Hong 3,4 ,Z HA N G Wen 2lei 1,2 ,YU J ia 2peng 1,2 (1.Liaoni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ultidisciplinary Optimal Design for Complex Equipment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 2.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Process Industry Autom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 3.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utom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 4.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4,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 for digital assembly design of complicated products ,previous studies on product assembly modeling were firstl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It was pointed out that object 2oriented model 2ing was the appropriate product modeling approach at present.Subsequently ,a meta 2model of product assembly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class diagram.Major assembly object class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s were described.In the meta 2model ,all product information such as structure ,assembly feature ,assembly relationship and process scheme were integrated to support digital assembly design.Finally ,the class 2diagram based product assembly model was converted into a generic object model for gas turbine engine aero 2engine assembly through object mapping method.An example of turbine rotor was provided to specify the assembly structure ,data evolution relationship and model 2ing method.Furthermore ,these assembly models served as kernel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digital product assembly planning system. K ey w ords :digital assembly ;product assembly model ;aero 2engine ;object 2oriented method

先进制造系统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制造制造:指制造是一个涉及制造工业中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服务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工作的总称。广义制造的3个特点:全过程、大范围、高技术。 2、制造业产品的分类:1)、按宏观用途:生产资料、生活资料。2)、按构成形态分:离散式产品、流程、混合。机械电子制造业的产品七大类:金属制品、专用设备、普通机械、交通运输机械、电器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4、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只一个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产品市场生命周期:⑴投入期(T1)。⑵成长期T2又可分为①试销期(T21)②初步稳定期(T22)③失望期(T23)④成长后期(T24)⑶成熟期T3⑷退让期T45、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从构思到出生、从报废到再生的全过程。6个阶段:产品计划、设计、制造、销售、使用、报废。6、系统(system)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由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7、系统的特性:1、)集合性2)层次性3)有界性4)相关性5)整体性6)目的性7)环境适应性8)生物性8、制造系统是由制造过程所涉及的硬件、软件和人员所组成的、通过资源转换以最大生产率而增值的、经历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一个有机整体。理解制造系统的3方面①在结构上②在功能上③在过程上:这个制造全过程的主要环节: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装配、检验包装、销售服务、报废处理。9、先进制造系统:是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诸方面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协调运行,获取系统资源投入的最大增值,具有良好社会效益,达到整体最优的制造系统。 10、先进制造系统的特点①时间第一②满意质量③分集并存包括4个因素:信息、技术、管理、人。④以人为本⑤扁平组织⑥柔性更高⑦模块拼合⑧关注环境11先进制造技术定义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第二章1、制造系统的分类:按产品构成形态分:离散式、流程式、混合式;按产品批量分1)大量(2)中量(3)小量:按生产计划分:自主式、订单式(制造策略:按订货设计、按订货加工、按订货装配):按层次结构分:单元级制造系统、车间级制造系统、企业级制造系统、全球制造系统:制造系统大小的划分:大系统(大型固定系统、大型柔性系统)、小系统。 2、AMS的资源结构:基础资源、活性资源 3、AMS的功能结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控制、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4、AMS的组织结构:市场部、销售部、采购部、工程开发部、制造部、工业工程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5、AMS的过程组成:单元级制造系统的三运动流: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其子系统:物质系统、信息系统、能量系统.企业级制造系统的四运动流: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劳务流.其子系统:物料系统、信息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 6、AMS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子系统、技术、质量、生产。 7、制造系统的特性:1)转换性2)分解性3)集成性4)动态性5)进化性6)开放性7)随机性8)复杂性9、AMS(先进制造系统)五个决策属性: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境。10、制造系统的生命周期是从提出建立或改进制造系统开始,到它脱离运行并被新系统替代而结束所经历的时间。六个阶段: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系统更新。对应于生物系统6个阶段:导入、生成、成熟、饱和、老化和衰亡。12、制造系统的几种控制方式:集中式控制;递阶;分布13、信息化制造的内容:生产作业层的信息化、管理办公层、战略决策层、协作商务层。14、信息化制造的任务:它的建设任务包括硬件、软件和应用系统等方面。 第三章制造模式的类型.按制造过程可变性分类:(1)刚性制造模式(DMM)。优点:生产率高,设备利用率高,产品成本很低。缺点:投资大,设备不灵活,只能加工一种零件,或几种相似零件。若要改变产品品种,则需对自动流水线作较大改动,投资和时间的耗费很大。

《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思考题

《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 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概论 1.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有哪些基本类型?指出它们的共同点、区别和应用。 答: 2.涡喷、涡扇、军用涡扇分别是在何年代问世的? 答:涡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37年WU;1937年HeS3B); 涡扇 1960~1962 军用涡扇 1966~1967 3.简述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基本类型。 答:不带加力,带加力,分排,混排,高涵道比,低涵道比。 4.什么是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如何按涵道比分类? 答:(一)B/T,外涵与内涵空气流量比; (二)高涵道比涡扇(GE90),低涵道比涡扇(Al-37fn) 5.按前后次序写出带加力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主要部件。 答: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加力燃烧室、喷管。 6.从发动机结构剖面图上,可以得到哪些结构信息? 答: a)发动机类型 b)轴数 c)压气机级数 d)燃烧室类型 e)支点位置 f)支点类型 第二章典型发动机 1.根据总增压比、推重比、涡轮前燃气温度、耗油率、涵道比等重要性能指标,指出各代涡喷、涡扇、军用涡扇发动机的性能指 标。 答:涡喷表2.1 涡扇表2.3 军用涡扇表2.2

2.al-31f发动机的主要结构特点是什么?在该机上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 答:AL31-F结构特点:全钛进气机匣,23个导流叶片;钛合金风扇,高压压气机,转子级间电子束焊接;高压压气机三级可调静子叶片九级环形燕尾榫头的工作叶片;环形燃烧室有28个双路离心式喷嘴,两个点火器,采用半导体电嘴;高压涡轮叶片不带冠,榫头处有减振器,低压涡轮叶片带冠;涡轮冷却系统采用了设置在外涵道中的空气-空气换热器,可使冷却空气降温125-210*c;加力燃烧室采用射流式点火方式,单晶体的涡轮工作叶片为此提供了强度保障;收敛-扩张型喷管由亚声速、超声速调节片及蜜蜂片各16式组成;排气方式为内、外涵道混合排气。 3.ALF502发动机是什么类型的发动机?它有哪些有点? 答:ALF502,涡轮风扇。优点: ●单元体设计,易维修 ●长寿命、低成本 ●B/T高耗油率低 ●噪声小,排气中NOx量低于规定 第三章压气机 1.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中,两种基本类型压气机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一)轴流压气机增压比高、效率高单位面积空气质量流量大,迎风阻力小,但是单级压比小,结构复杂; (二)离心式压气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工作范围较宽、单级压比高;但是迎风面积大,难于获得更高的总增压比。 2.轴流式压气机转子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是什么?指出各种转子结构的优缺点。 答 3.在盘鼓式转子中,恰当半径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是盘加强鼓? 答:(一)某一中间半径处,两者自由变形相等联成一体后相互没有约束,即无力的作用,这个半径称为恰当半径;(二)当轮盘的自由变形大于鼓筒的自由变形;实际变形处于两者自由变形之间,具体的数值视两者受力大小而定,对轮盘来说,变形减少了,周向应力也减小了;至于鼓筒来说,变形增大了,周向应力增大了。 4.对压气机转子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在保证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艺性好的前提下,转子零、组件及其连接处应保证可靠的承受载荷和传力,具有良好的定心和平衡性、足够的刚性。 5.转子级间联结方法有哪些 答:转子间:1>不可拆卸,2>可拆卸,3>部分不可拆部分可拆的混合式。 6.转子结构的传扭方法有几种?答: a)不可拆卸:例,wp7靠径向销钉和配合摩擦力传递扭矩; b)可拆卸:例,D30ky端面圆弧齿传扭; c)混合式:al31f占全了;cfm56精制短螺栓。 7.如何区分盘鼓式转子和加强的盘式转子?

2020 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

2020 年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 拟立项目(第一批)清单 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 重点项目 1高质量大尺寸(6英寸及以上)氮化镓材料制备技术研究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1-1面向功率电子应用的8英寸硅上高质量氮化镓的外延生长研究苏州晶湛半导体有限公司 1-2基于高质量氮化镓材料体系的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应用研究南京大学 1-3面向5G通信应用的6英寸碳化硅上高质量氮化镓外延生长研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1-4 6 英寸氮化镓单晶生长关键技术研究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 1-5氮化镓材料与器件的评价方法与测试评价标准体系研究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2国产T1100 级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研发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1超高强度T1100 原丝及碳纤维稳定制备关键技术研究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高模高强碳纤维专用上浆剂制备技术研究江苏三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2-3高品质原丝用聚丙烯腈超分子结构设计和可控合成技术研究南京工业大学 3高比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3-1新型硫化物及复合体系全固态电芯研发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3-2高比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开发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3高水平测试分析与失效机理研究苏州大学 3-4固态电池用含锂负极研究与开发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3-5基于高镍三元氧化物的无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正极研究与开发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4面向电力工业互联网的边缘计算关键技术与装备平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4-1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支撑平台研发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4-2面向电力工业互联网的边缘计算基础软件研发及应用南京财经大学 4-3面向电力工业互联网的边缘智能代理设备研制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4-4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力工业互联网协同优化关键技术南京邮电大学 5氮化镓中高频芯片设计及制备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 5-1基于新型GaN工艺的高频收发前端芯片设计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5-2氮化镓中高频芯片的工艺制备关键技术研究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有限公司 5-3基于氮化镓工艺的X波段功率放大器芯片设计及关键技术研发昆山鸿永微波科技有限公司 5-4氮化镓毫米波DPA单片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东南大学 6基于MEMS芯片的高精度结构光动态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东南大学 6-1基于微镜的高速、高动态、大景深的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航空发动机装配与修理考试较全翻译资料

P29 例如:如果一个模块的软时间已超过或接近 过期,那么该模块可能是翻新。 Example: if a module soft-time has been exceeded or is near expiration, then the module may be refurbished. 判断顶部原因店参观和业务 差异使用事件历史舰队 数据库。 例如:如果顶部造成发动机或包括压缩机 浪涌,那么测试单元的数据,在翼数据,模块复赛 必须加以考虑。 确定必要的和1号公告的可靠性要 店内访问期间实施。 例如:如果一个公告需要时掺入的 店参观,然后在工作范围的计划必须考虑 服务通告(SB)的实施。 开发几个工作范围计划,估计由此而来 每台发动机飞行小时发动机维修成本为每 情景。 例如:估计发动机维修发动机每飞行成本 基于以前的,现在和未来店探访小时。 评估与每个方案相关联的相对风险 步骤6根据下列标准?: 预期时间在翼相对于模块的软实时排行 导致发动机清除 顶部原因操作差异 P45Organic solvents include kerosine for "washing,"paint stripping 有机溶剂包括煤油为“洗涤”,脱漆 的解决方案,通常可以在多数部件为碳和除漆的使用。更多的限制,有时严格控制酸等化学清洁剂用于耐腐蚀,耐热规模和某些部件的碳去除。得到最大程度的洁净度达到检查的一个被认为是必要的若干主要旋转部件,如涡轮盘的完整性,电解清洗溶液被经常使用。 航空器在高海拔操作可能被污染,在该气氛中进行放射性粒子,此无线电活动保持在发动机中的污垢和碳沉积物。

一旦分解,各发动机部件进行清洁,以便瑕疵和缺陷可以更容易地检测到。此外,需要清洗,使氧化沉积物和污垢可以从维修的部分被移除以备特殊应用,如电镀,阳极处理,或涂装前,它被放回服务。 发动机所有部件均使用经批准的清洁方法和试剂,以防止意外损坏清洗。例如,一些清洁溶液可从一个部分剥离电镀或引起与碱金属的反应。再举一个例子,你应该避免清洗钛成分的东西。这样做的原因是,一些夹带的痕迹可引起腐蚀。一些常用的清洁方法包括洗涤用有机溶剂,蒸汽脱脂,蒸汽清洗,并在翻滚砂砾的解决方案。热段部件的有效的清洗方法是由一系列控制酸或碱浴和水冲洗的。 P56 The amount of damage that is permitted in a turbine section varies from one manufacturer to another. Therefore, 损害被允许在涡轮段的量变化从一个制造商到另一个。因此,你捆扎时,确定是否损坏的一个特定类型是可以接受的参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操作是必要的。作为一般准则,最多三个缺口,凹陷,或凹坑被允许在涡轮叶片的前面和背面。然而,只有一个缺口,凹陷,或凹坑,允许内圆角的四分之一英寸。其中一些小的损害可能是允许的其他领域包括前缘和后缘。然而,损伤是可维修的量通常是有限的。[图2-28] 另一种类型的损伤,是常见的涡轮机叶片的侵蚀是,用于修复侵蚀的一种方法是使用电子束焊接技术来焊接一块新的叶片到位。一旦一个新块被焊接时,刀片被磨到 P57 appropriate shape and heat treated to relieve any stress concentrations product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Another technique used to repair erosion is plasma coating. With this process, atomized 合适的形状和热处理的焊接过程中,以减轻任何应力集中产物。用于修复糜烂另一种方法是等离子涂层。在这个过程中,雾化的金属材料被喷射到在多个涂层的涡轮叶片的侵蚀部分。一次涂覆过程完成时,一个刀片被磨削到原来的形状。 额外的涡轮机部件的检修过程中,往往需要修理是涡轮喷嘴叶片。可在涡轮喷嘴叶片进行修复典型损害,包括划痕,凹痕,划伤,弯曲,开裂。最刻痕,凹痕和划痕等使用简单的混合和轮廓技术,帮助缓解应力集中和维持一个平稳的气流修复。如果一个涡轮喷嘴叶片耷拉着,它通常可以通过矫直修复。然而,用于建立一些喷嘴叶片的材料不能承受矫直过程。在情况下矫直是不容许的修复时,弓形区域可以被切掉和一个新的一块叶片的材料可以在适当位置焊接。一旦焊接到位时,叶片被磨碎到适当的形状和热处理消除应力。[图2-29 ] 最大 修 最大 维修的 修正 行动 检查

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理论与技术综述

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理论与技术综述 戎翔左洪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摘要]航空发动机是一类高度复杂的、可修复的多部件系统,是航空维修保障的重点。航空发动机的维修策略经历了故障后维修、定时维修、视情维修即基于状态的维修等多种维修策略,尤其因为视情维修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目前已成为航空发动机所采用的主要维修策略,数十年来,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单元体结构设计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一重要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综述了航空发动机状态管理、寿命管理和视情维修决策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跟踪了最新的自治维修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和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视情维修发动机状态管理发动机寿命管理维修决策优化 1 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工业领域的变革带来了维修思想的变化,也促进了维修策略的改进。按照莫布雷的观点,维修思想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故障后维修、以预防为主的维修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1]。目前应用在工业领域的一般维修理论是航空发动机维修保障的基础,航空发动机的状态监控和视情维修维修决策体系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维修策略[2-5]。 图1:一般维修策略的分类 按维修方式分,有更改设计的维修DOM(Design-Out Maintenance)、基于故障的维修FBM (Failure Based Maintenance)、基于时间维修TBM(Time Based Maintenance)、基于状态的维修CBM(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等维修策略。CBM属于预防性维修PM(Preventive Maintenance),也称为on-condition maintenance。CBM的假设条件是:失效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渐变形成的(P-F曲线)。当设定的系统参数值(接近)超过了预定值(例如,振动增加,温度升高)时,就进行CBM。CBM以系统的个体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理论上可以避免“过修”和“失修”问题,可以更准确地权衡安全和经济的矛盾,最大限度地降低维修风险,优化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可用度[6]。因此,国际上军、民用发动机都逐渐采用以视情为主的维修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