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1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

着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

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

改善中心商业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分布城市各区的密度;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赖特

西班牙工程师里亚.伊.马塔提出/特点:)在新的运输条件下,城市将沿交通干道发展成带形,一方面可将原有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网络;另一方面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将文明带到乡间。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P34

1.邻里中心

2.商业和公寓

3.商店或教堂

4.绿地(占1/10的用地)

5.大街

6.半径1/2英里

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生态系统:

*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研究

-Landscape景观是若干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联合

-当代比较重要的几个生态学概念:生态系统、演替、能量流动、竞争、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位和物质循环

*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

-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成果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与物之间的经济关系

人与场所之间的空间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

拉鲁和特纳继承麦克哈格方法,提出将绿地规划和自然生态系统的4种配置类型:分散型、群落型、廊道结合型、群落廊道结合型;

6种绿地配置形态:可以容纳多种休闲活动的集中型配置、相同服务半径的均等型绿地配置、与其他公共设施的配置相互结合的混合型配置、

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场空间,包括所有可供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城市绿地规划趋势:

规划理性化、布局多元化、结构系统化、空间开放化、景观人文化Part3

一些术语:

【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镇)内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红线】一般是指各种用地的边界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乡用地】指市(县、镇)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

大类中类小类

G G1公园绿地

(绿地与 G2防护绿地

广场用地) G3广场用地

确定各级公园的服务半径:

服务半径是指公园使用者从居住地到达公园的距离尺度

日文为“诱致距离”

英文为“attractive distance”\“service distance”

国内参考指标:

全市性公园 2~3公里

区域性公园 1~1.5公里

居住区公园 0.5~1公里

小区游园 0.3~0.5公里

确定服务半径的依据:城市的大小、公园的规模、公园的性质、公园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分类的原则

1.以绿地的功能为主要分类依据

2.绿地分类应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3.要反映不同城市绿地特点

4.绿地分类应尽量考虑与其他国家的可比性

5.考虑绿地的管理体制、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可操作性)

(城市问题:余热、噪音、三废)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与实现 一、生态功能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防止公害

*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碳氧平衡) *吸收有害气体

(臭椿吸取二氧化硫的能力特别强,夹竹桃、罗汉松、大叶黄

城 市 绿 地 分 类 标 准

杨等也有极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 *吸滞烟尘和粉尘

*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净化水体

*绿地的安全防护功能

*火宅(开放空间防止火势蔓延)

*水灾P95

2.调节城市气候

改善小气候

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

调节湿度-蒸腾作用

通风防风

3.降低城市噪声

4.水土保持

5.维持生物多样性

二、游憩功能P99

1.提供游憩的休息场所

2.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三、景观功能P97

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道路

边界城市标志物

意向

中心点区域特征

四、文教功能

1.传承地域历史文脉

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形成环境教育课堂

五、避灾救灾功能

保护、避难、减灾

1.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

避难场所

防火隔离带

疾病传播中的“避风港”

战争时的藏身处

2.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

救援直升飞机的起降场所

救灾物资的集散地

临时医院的搭建地

倒塌建筑物的临时堆放场所

【绿地面积】城市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

【绿地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绿化覆盖面积】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木、灌木和地被、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不重复计算)。

【绿地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绿量】指在区域范围内的植物叶片总面积

【绿量率】总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

【绿容率】三维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

【绿化三维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以立方米为单位计算,可以弥补现在采用的绿量指标都是平面绿量指标的不足

【屋顶绿化面积】指各类建筑屋顶、地下和半地下建筑顶层的绿化面积(屋顶花园面积)

【垂直绿化面积】指建筑墙面、栏杆、柱体、高架道路和立交桥等竖向绿化覆盖的面积

【室内绿化面积】建筑室内花园,中庭和层间绿化、台绿化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步骤:

主要包括现场勘查,文字、图纸、电子文件、音

像等资料收集,座谈访问,现状问题分析研究,

绘制现状图等内容

对规划建设现状评价分析、确定规划基本原则、

目标、绿地类型、规划控制指标、基本布局结构、

公共绿地与其他绿地规划要点、投资框算等。

在规划方案或纲要确定后,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

修改、深化完善,按照有关技术规定,形成评审

成果和最总成果

规划成果一般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

纸和规划附件等4部分组成

城市区位关系图——-----(1:10000~1:50000)

现状图——————-----(1:5000~1:25000)

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1:5000~1:25000)

规划总图————------(1:5000~1:25000)

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1:5000~1:25000)

绿地分类规划图——------(1:2000~1:10000)

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1:5000~1:25000)

公园绿地人均指标

F=P×f/e

F:人均指标(㎡/人)

P:游览季节双休日居民的出游率(%)

f:每个游人占有公园面积(㎡/人)

e:公园游人周转系数

大型公园:P1 >12% , 60㎡/人 < f1 < 100㎡/人

小型公园:P2 >20% ,f2=60㎡/人 , e2 < 3

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居民人数×F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规划依据

(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绿化条例》、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2)技术规范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3)相关规划成果

(4)现状基础条件

规划原则

(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

(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

(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

(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

(5)地方特色原则

(6)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设计阶段层次

1)总体规划

2)分区规划

3)详细规划

空间层次

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域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

(2)规划总则与目标

(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

(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6)树种规划

(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9)分期建设规划

(10)规划实施的措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确定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数量分析的基本思路:

分析需要从绿地需求量和绿地供给量两个方面进行。

绿地需求量,即从生态平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实现绿地各类功能时需要的绿地数量(生态要素阈yu值法、游憩空间定额法P129)

绿地供给量,即城市能够提供的可以用于绿化用地的数量,通过对限制性因素的分析来测算绿地的数量(可采用生态要素阈值法、规范指标分析法)

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

(1)反映城市绿地的质量和绿化效果

(2)提供城市规划工作依据

(3)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4)统一全国计算口径,增加可比性

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

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城市性质、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用地分布现状、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行政领导的重视程度

针对某一生态要素,用生态要素阈值法测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一般步骤如下:

◆确定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数

量,即定额指标;

◆调查了解该城市在单位时间内排放或释放的该物质的总量;

◆综合考虑该物质循环的各类途径,确定城市绿地对物质循环的贡献

率,从而计算出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

◆根据定额指标与需要城市绿地吸收、排放或截留某类物质的总量,

计算所需的城市绿地数量。

一些计算公式:(见书P130)

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城市绿地率

3)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确定的绿地率标准P13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程序

规划编制组织

基础资料准备

收集资料:

1.自然资料: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植被、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2.人文资料:历史资料、城市发展资料

3.社会资料: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民族与民俗情况

4.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布局与人口规模、道路现状与规划断面、城市用地评价等

现场调查分析(了解城市结构、布局特点(自然、地形、各类用地布局)、勘查城市各类绿地的绿化状况、性质及管理水平)

公园————级别、性质、特色

生产绿地——面积、位置、生产状况

防护绿地——类型、规模

附属绿地——城市用地内绿化现状

绘制绿地现状图,搜集现状图片

——现状是怎样的

——如何改变现状

——两者关系如何

——将来怎样发展

表达方式:图纸、图表、文字(补充说明)规划文件编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成果包括:

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附件

规划成果审批

Part6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均衡性原则

4)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

1)点状绿地布局

2)环状绿地布局

3)放射状绿地布局

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

5)网状绿地布局

6)带状绿地布局

7)楔形绿地布局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包括市域和市区两个空间层面。

市域绿地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

①覆盖面大

②以自然绿地为主体

③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文化综合性

④生态效益特别突出

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功能:

a.生态环保功能

b.农林生产功能

c.防护缓冲功能

d.休闲游憩功能

e.景观美化功能

f.科学教育功能

(3)市域绿地的规划建设意义:

①维护区域自然格局,构建合理的生态网络。

②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塑造良好的发展状态。

③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④完善城乡规划管理,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

市域绿地系统的类型与布局

市域绿地系统的基本类型:生态保护区、海岸绿地、河川地、风景绿地、缓冲绿地、特殊绿地6大类型。

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域绿地的自然资源评估

2)社会环境分析

3)市域绿地的规划建设目标

4)市域绿地划定和总体布局

5)市域绿地系统的管制要求

6)市域绿地系统的实施措施

城市绿地布局要求:

1.布局合理

2.指标先进

3.质量良好

4.环境改善

公园绿地规划的目标

(1)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2)保证绿地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发挥美化环境的功能

城市公园的分布原则: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相一致

?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园遵循“级配模式”

?考虑交通、景观联系、服务半径的最大可及性

?对城市防火、避灾及地震等有效果

?考虑不同季节的利用,以达到各种不同的游憩目的

?应考虑开发应用不适于建筑房屋和耕种的土地

公园绿地布局的一般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生态性原则

3)可达性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

5)可持续发展原则

【游人量】指到达各类公园的游人数量

【出游率】指城市游人量占城市人口的百分比

【公园均布率】指城市中所有公园按公园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住区面积率,通常市级公园服务半径取1000m,也称千米均布率

【高绿地率区】指由于全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和功能需要,规定某地段要执行高于该地段现状属性用地的绿地率指标,作为高绿地率特殊限制地区

《公园设计规范》对各类公园绿化用地比例的规定(%)P158

公园面积的计算基础

1.按年龄分配不同的公园面积

2.按活动项目决定面积

3.按利用时间决定面积

4.按使用人数

5.人均公园面积

6.公园的最小面积

7.吸引距离

8.公园的种类

公园绿地游人容量计算

公园绿地游人容量指游览旺季星期日高峰小时内同时在园游人数,是确定内部各种设施数量或规模的依据,也是公园管理上控制游人量的

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 m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 m——公园游人人均占地面积(㎡/人)

(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居住区定义:

居住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聚居地,它为居民提供生活居住空间和各类服务设施,以满足军民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居住区——小区——组团

规模分级户数、人口、占地

居住区基本要素构成:

物质要素(自然要素、人工因素)、精神要素、人的因素、社会因素行道树选择原则:总的指导思想——适用、经济、美观

1.冠大荫浓,分枝点高

3.抗逆性强(即抗病虫害、污染、旱、涝、耐贫瘠)

如广玉兰、鹅掌楸、乐山含笑、银杏

4.树种本身无污染如杨柳飞絮、悬铃木球果

5.落叶期集中如杨树、悬铃木、银杏

6.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速生树与慢生树搭配,适地适树

速生树——法桐、杨树、泡桐;慢生树——银杏

7.保护原地的大树、古树名木

道路绿地规划的有关要求(设计原则)

1)道路绿地规划要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的要求(具体看书P195)【安全视距】~~~

2)道路绿地规划要远近期效果兼顾

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道路的总宽度(路幅宽度)

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

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道路的断面布置形式:P196

一板二带式

二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

四板五带式

其他形式

【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机车道之间的为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测绿带】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行道树种植形式:树带式、树池式

Part7

树种规划

树种选择基本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

(2)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原则

(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4)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树种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1)调查研究和现状分析

(2)确定基调树种

(3)确定树种的技术指标

(4)确定骨干树种

(5)市花与市树的选择建议

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其研究层次有: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