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湘教版数学九上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word教案

秋湘教版数学九上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word教案
秋湘教版数学九上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word教案

2015秋湘教版数学九上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3.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进一步检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我们已经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线之比、对应边上中线之比、对应角平分线之比等于相似比.

思考:你能够将上面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吗?

【教学说明】复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为本节课的教学作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思考: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张想测量出A,B间的距离.但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直接测量.你能帮他想出一个可以的测量办法吗?

【教学说明】由于我们学过三角形的全等,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会用全等的知识来解决,应当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相似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可以这样做:

如图,在池塘外取一点C,使它可以直接看到A,B两点,连接并延长AC,BC,

在A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在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AC BC

CD EC

=k(k为整

数)测量出DE的长度后,就可以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了.

2.根据上面的分析,写出当k=2,DE=50米时,AB的长,并写出解题过程.

3.在用步枪瞄准靶心时,要使眼睛O,准星A,靶心B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射击时,李明有轻微的抖动,致使准星A偏离到A′.如图所示,已知OA=0.2

米,OB=50米,AA′=0.0005米,求李明射击到的点B′偏离靶心B的长度BB′.(AA′∥BB′)

解:∵AA′∥BB′,

∴△OAA′∽△OBB′,

∵OA=0.2米,OB=50米,AA′=0.0005米

∴BB′=0.125米.

【教学说明】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积极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点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1)某一时刻树的影长为8米,同一时刻身高为1.5米的人的影长为3米,则树高___米.

(2)铁道的栏杆的短臂为OA=1米,长臂OB=10米,短臂端下降AC=0.6米,则长臂端上升BD=___米.

【答案】(1)4(2)6

2.如图,已知零件的外径为a,要求它的厚度x,需先求出内孔的直径AB,现用一个交叉卡钳(两条尺长AC和BD相等)去量,若OA∶OC=OB∶OD=n,且量得CD=b,求厚度x.

分析:如图,要想求厚度x,根据条件可知,首先得求出内孔直径AB.而在图中可构造出相似形,通过相似形的性质,从而求出AB的长度.

解:∵ OA∶OC=OB∶OD=n 且∠AOB=∠COD;

∴△AOB∽△COD.

∴ OA∶OC=AB∶CD=n 又∵CD=b,

∴AB=CD·n =nb,

3.如图,△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材料,边BC=120毫米,高AD=80毫米,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

解:设正方形PQMN是符合要求的,△ABC的高AD与PN相交于点E.

设正方形PQMN的边长为x毫米.

因为PN∥BC,所以△APN∽△ABC

所以AE PN AD BC

因此80

80120

x x

=得x=48(毫米).

答: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48毫米.

4.如图是步枪在瞄准时的示意图,从眼睛到准星的距离OE为80cm,步枪上的准星宽度AB为0.2cm,目标的正面宽度CD为50cm,则眼睛到目标的距离OF是多少?

分析:设眼睛到目标的距离为xcm,由于OE=80cm,AB=0.2cm,

CD=50cm,又由于AB∥CD,所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设眼睛到目标的距离为xcm,

∵OE=80cm,AB=0.2cm,CD=50cm,

∴BE=1

2

AB=0.1cm,DF=

1

2

CD=25cm,

∵AB∥CD,

∴△OBE∽△ODF,

解得x=20000.

因为20000cm=200m,

所以眼睛到目标的距离OF是200m.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